CN110350624A - 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0624A
CN110350624A CN201910660679.XA CN201910660679A CN110350624A CN 110350624 A CN110350624 A CN 110350624A CN 201910660679 A CN201910660679 A CN 201910660679A CN 110350624 A CN110350624 A CN 110350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re
battery
charge
external equipment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06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0624B (zh
Inventor
庄晓群
范晓军
张涌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yu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yu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yu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yu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06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0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0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0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0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0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9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charge maintenance, battery initiation or rejuven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属于智能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智能电池在严重过放后电无法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的问题。该装置包括电芯组、充放电接口、控制管理单元、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电芯组并联、第二输入端与充放电接口并联、输出端与控制管理单元电源输入端相连;当电芯组总电压高于控制管理单元电源最低工作电压时,利用电芯组为控制管理单元供电;当电芯组总电压低于控制管理单元电源最低工作电压时,由并联于充放电接口两侧的外部设备为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本装置在智能电池由于过放电而导致控制管理单元停止工作时,通过外部设备的配合,使得智能电池能够恢复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电池的管理系统会存在一定的功耗。通常,在电压过低之前电池会得到及时充电,从而保证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正常工作。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因为没有及时对欠压电池及时充电而导致电池持续过放电,造成对电芯的损伤;尤其是在严重过放后,电池控制管理单元停止工作,使得智能电池的一些基本功能失效,如电池识别码功能、通信功能,外部设备将判断为智能电池不存在。尤其是对于需要授权充电的电池,无法接通充电开关,电池失去了恢复正常工作的机会,给电池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在智能电池中设置一种装置,能够通过外部接口复活已停止工作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从而修复已失效的智能电池。本发明将提供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智能电池在严重过放后无法回复正常工作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包括电芯组、充放电接口、控制管理单元、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芯组并联、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充放电接口并联、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输入端相连;
当电芯组总电压高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最低工作电压时,所述电芯组为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供电;当电芯组总电压低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最低工作电压时,利用并联于所述充放电接口两侧的外部设备为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供电。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做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包括DC-DC电源、带隔离的DC-DC电源、二极管D1、二极管D2;所述第一输入端包括第一正输入端和第一负输入端;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为第一正输入端与所述电芯组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DC-DC电源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DC-DC电源的负输入端为第一负输入端与所述电芯组的负极相连;所述DC-DC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带隔离的DC-DC电源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带隔离的DC-DC电源的正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DC-DC电源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带隔离的DC-DC电源的负输出端与所述电芯组的负极相连。
进一步,还包括受控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的电芯电压采集单元、充放电单元、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之间的通信;
所述电芯组、充放电单元、充放电接口顺次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的电芯电压序列,当所述电芯电压序列中存在任一电芯电压低于所设定的电芯放电电压下限时,控制所述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充放电接口放电状态,并控制所述电芯电压采集单元停止工作,仅维持通信接口的工作。
进一步,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并向外部设备返回基于该指令得到的智能电池ID;还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还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还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外部设备发送的智能电池ID指令,查询内部存储的智能电池ID,并将所述智能电池ID经由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还用于执行所述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控制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电芯电压序列,并将所述电芯电压序列经由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还用于执行所述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还用于执行所述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进一步,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放电开关、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和充电开关串联在所述回路中;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充电开关的通断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或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放电开关的通断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充放电接口放电状态或不可向充放电接口放电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外部设备发送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若外部设备未在设定时间内收到响应,则在充放电接口两端施加电压,为控制管理单元供电;
外部设备再次发送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若获得控制管理单元响应的智能电池ID,则认定电池存在;若仍无法获得智能电池ID,则认定电池不存在;
若认定电池存在,外部设备发送读取电芯电压序列指令,并在接收到所述电芯电压序列后,开始进行电池修复,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并通过充放电接口为电芯组供电;
待修复完成后,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
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做出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外部设备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电池修复:
根据所述智能电池ID,查询得到额定电池容量C、额定电芯电压下限Vcm、额定电池组总电压下限Vpackm
实时读取电芯电压序列,从中提取最低电芯电压VCL,并计算电芯组总电压Vpack,然后进行以下判断:
若VCL<Vcm且Vpack<Vpackm,外部设备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同时,外部设备通过充放电接口、利用预设的充电电流为电芯组充电;否则,外部设备结束向电芯组充电过程,并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结束电池修复。
进一步,所述预设的充电电流取决于所述智能电池额定电池容量C及所需的修复时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电池的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智能电池ID指令,查询内部存储的智能电池ID,并将所述智能电池ID发送经由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
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控制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电芯电压序列,并将所述电芯电压序列经由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
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上述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和上述应用于智能电池的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对智能电池的控制管理单元实现动态能耗控制,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减少电芯组过放电导致智能电池控制管理单元失效的发生概率,提升电池的用户体验,减少对电芯的损伤。
2、对于已经过放电导致控制管理单元停止工作的电池,以往只能报废电池或者通过人工处理的方式来修复电池,而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实现了该状态下对电池的自动修复,大大减少了电池的报废和修复电池所产生的人工成本。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另一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智能电池修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智能电池的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电芯组、充放电接口、控制管理单元、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其中,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芯组并联、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充放电接口并联、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输入端相连;当电芯组总电压高于控制管理单元电源最低工作电压时,利用电芯组为控制管理单元供电;当电芯组总电压低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最低工作电压时,此时无法通过电芯组继续为控制管理单元供电,可以利用并联于所述充放电接口两侧的外部设备为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供电,从而激活控制管理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具有双路输入的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使得智能电池在正常工作时接受电芯组的供电,而在停止工作后接受外部设备的供电,维持控制管理单元在任何情况下均有机会恢复工作。对于已经过放电导致控制管理单元停止工作的电池,以往只能报废电池或者通过人工处理的方式来修复电池,而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能够实现电池的自动修复,大大减少了电池的报废和修复电池所产生的人工成本。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优选设置方式,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包括DC-DC电源、带隔离的DC-DC电源、二极管D1、二极管D2;所述第一输入端包括第一正输入端和第一负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为第一正输入端与所述电芯组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DC-DC电源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DC-DC电源的负输入端为第一负输入端与所述电芯组的负极相连;所述DC-DC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带隔离的DC-DC电源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带隔离的DC-DC电源的正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DC-DC电源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带隔离的DC-DC电源的负输出端与所述电芯组的负极相连。
针对智能电池的充放电单元中的充电开关、放电开关主要由N沟道MOSFET连接电芯组负极和电池重返点接口负极的情况,通过一个带隔离的DC-DC电源实现电芯组和外部电源对控制管理单元的双路供电。在电芯组已无法为控制管理单元供电的情况下,连接外部电源可以重新启动控制管理单元,实现通信功能,控制管理单元通过接受外部指令控制电池的充电授权,并配合充电器实现对过放电电芯组的修复。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控制管理单元作为智能电池的大脑,控制各类执行单元的功能实现。一般情况下,智能电池至少包括电芯电压采集单元、充放电单元、通信接口,均受控于控制管理单元。具体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之间的通信;电芯组、充放电单元、充放电接口顺次连接。
智能电池在正常工作时,通信接口、电芯电压采集模块、充放电单元及其他附加功能(如,可根据具体应用增加温度采集、电流采集、电量统计等单元)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其中,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的电芯电压序列。
当控制管理单元检测到电芯电压序列中存在任一电芯电压低于所设定的电芯放电电压下限时,智能电池进入低功耗状态,控制管理单元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充放电接口放电状态,电池不再输出电压和电流。此时,持续采集电芯电压、温度、电流等已经没有意义。因此,控制管理单元会控制电芯电压采集单元停止工作,同时降低处理器工作频率,仅维持通信接口的工作,以能够响应外部设备通过通信接口对电池的操作,包括读取电池ID、下发充电授权、激活全部功能等操作。通过在没有外部指令通过通信接口对控制管理单元操作时,将使得控制管理单元的功耗降至最低,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的受控状态。一旦进入低功耗运行状态,将只能通过外部指令控制智能电池退回至正常工作状态。
当进入低功耗状态的电池进一步放电至电芯组已无法提供维持控制管理单元工作所需的最低电压时,控制管理单元会完全停止工作。电池将无法响应通信接口上的通信指令。此时,只能借助于外部设备唤醒控制管理单元。在此过程中,通信接口、控制管理单元分别实现以下功能: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并向外部设备返回基于该指令得到的智能电池ID;还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还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还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外部设备发送的智能电池ID指令,查询内部存储的智能电池ID,并将所述智能电池ID经由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还用于执行所述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控制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电芯电压序列,并将所述电芯电压序列经由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还用于执行所述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还用于执行所述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本实施例还给出了充放电单元的优选设置方法,进而说明充放电单元的不同工作状态。具体地,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放电开关、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和充电开关串联在所述回路中;所述控制管理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充电开关的通断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或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所述控制管理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放电开关的通断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通过充放电接口放电状态或不可通过充放电接口放电状态。
实施例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相应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外部设备发送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若外部设备未在设定时间内收到响应,则在充放电接口两端施加电压,为控制管理单元供电;
步骤S22:外部设备再次发送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若获得智能电池ID,则认定电池存在;若仍无法获得智能电池ID,则认定电池不存在;
步骤S23:在认定电池存在后,外部设备发送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读取电芯电压序列后,进行电池修复,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并通过充放电接口为电芯组充电;
待修复完成后,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
其中,所述外部设备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电池修复,流程图如图4所示:
根据所述智能电池ID,查询得到额定电池容量C、额定电芯电压下限Vcm、额定电池组总电压下限Vpackm
实时读取电芯电压序列VC,从中提取最低电芯电压VCL,并计算电芯组总电压Vpack,然后进行以下判断:
若VCL<Vcm且Vpack<Vpackm,外部设备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外部设备通过充放电接口、利用预设的充电电流为电芯组供电;否则,外部设备关闭自身充电功能,结束向电芯组充电过程,并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结束电池修复,智能电池将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充电管理。
优选地,外部设备将按照与智能电池相关的预设充电电流对过放电电池进行修复,预设的充电电流取决于所述智能电池额定电池容量C及所需的修复时间,例如,可以将所述预设的充电电流Ichg设定为0.1C。
实施例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电池的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智能电池ID指令,查询内部存储的智能电池ID,并将所述智能电池ID发送经由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接收到智能电池ID后,则认定智能电池存在,进而通过向智能电池发送指令实现对智能电池的控制和管理;
步骤S32: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控制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电芯电压序列,并将所述电芯电压序列经由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
步骤S33:若经外部设备判断符合修复条件,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步骤S34:待修复完成后,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实施例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公开了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上述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和应用于智能电池的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下面将详细介绍外部设备和智能电池的交互过程:
当控制管理单元完全停止工作后,智能电池将无法响应通信接口上的通信指令。此时,当电池接入外部设备时,外部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S41:外部设备发送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由于控制管理单元没有启动,电池将不会对此操作响应,因此外部设备的初步判断为无电池;
步骤S42:此后,外部设备将进行第二次尝试,在电池充放电接口上施加电压,如果电池确实与外部设备连接,其内置的带隔离的DC-DC电源将通过DC-DC电源向控制管理单元提供电压,激活控制管理单元;
步骤S43:外部设备随后再次发送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直至获得控制管理单元响应的智能电池ID;根据所述智能电池ID,能够查询得到额定电池容量C、额定电芯电压下限Vcm、额定电池组总电压下限Vpackm
步骤S44:此时,如果电池存在,智能电池中的控制管理单元将会响应由外部设备发送的智能电池ID指令,查询内部存储的智能电池ID,并将查询到的智能电池ID发送经由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使得智能电池被外部设备识别;
步骤S45:随后,外部设备周期性地发送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控制管理单元接收该指令,控制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电芯电压序列,并将所述电芯电压序列经由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周期性地执行以下过程实现电池修复:
读取电芯电压序列VC后,从中提取最低电芯电压VCL,并计算电芯组总电压Vpack,然后进行以下判断:
若VCL<Vcm且Vpack<Vpackm,外部设备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外部设备通过充放电接口、利用预设的充电电流为电芯组供电;否则,外部设备关闭自身充电功能,外部设备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从而结束电池修复过程,进入正常充电管理流程。如果第二次尝试仍未收到电池的响应,则确认无电池接入。
本发明解决的是具有通信功能且具有授权充电功能的智能电池在电芯组过放电时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没有替代方案。而非智能电池由于不需要通信及授权充电功能,多数情况过放电并不会影响到电池的充电修复,所以不存在此方面的问题。另一些功能相对简单的智能电池,其基本功能是提供电池ID,而不存在对电池的详细状态读取和控制,其ID通过NFC的方式提供,本身就不需要电池内部供电,也不需要使用此方案。
由于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与装置实施例的原理相同,所以本发明方法也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磁盘、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充放电接口、控制管理单元、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芯组并联、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充放电接口并联、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输入端相连;
当电芯组总电压高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最低工作电压时,所述电芯组为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供电;当电芯组总电压低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最低工作电压时,利用并联于所述充放电接口两侧的外部设备为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供电模块包括DC-DC电源、带隔离的DC-DC电源、二极管D1、二极管D2;所述第一输入端包括第一正输入端和第一负输入端;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为第一正输入端与所述电芯组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DC-DC电源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DC-DC电源的负输入端为第一负输入端与所述电芯组的负极相连;所述DC-DC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带隔离的DC-DC电源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带隔离的DC-DC电源的正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DC-DC电源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带隔离的DC-DC电源的负输出端与所述电芯组的负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受控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的电芯电压采集单元、充放电单元、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控制管理单元之间的通信;
所述电芯组、充放电单元、充放电接口顺次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的电芯电压序列,当所述电芯电压序列中存在任一电芯电压低于所设定的电芯放电电压下限时,控制所述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充放电接口放电状态,并控制所述电芯电压采集单元停止工作,仅维持通信接口的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并向外部设备返回基于该指令得到的智能电池ID;还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还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还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外部设备发送的智能电池ID指令,查询内部存储的智能电池ID,并将所述智能电池ID经由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还用于执行所述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控制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电芯电压序列,并将所述电芯电压序列经由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还用于执行所述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还用于执行所述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放电开关、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和充电开关串联在所述回路中;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充电开关的通断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或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所述控制管理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放电开关的通断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充放电接口放电状态或不可向充放电接口放电状态。
6.一种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外部设备发送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若外部设备未在设定时间内收到响应,则在充放电接口两端施加电压,为控制管理单元供电;
外部设备再次发送读取智能电池ID的指令,若获得控制管理单元响应的智能电池ID,则认定电池存在;若仍无法获得智能电池ID,则认定电池不存在;
若认定电池存在,外部设备发送读取电芯电压序列指令,并在接收到所述电芯电压序列后,开始进行电池修复,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并通过充放电接口为电芯组供电;
待修复完成后,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设备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电池修复:
根据所述智能电池ID,查询得到额定电池容量C、额定电芯电压下限Vcm、额定电池组总电压下限Vpackm
实时读取电芯电压序列,从中提取最低电芯电压VCL,并计算电芯组总电压Vpack,然后进行以下判断:
若VCL<Vcm且Vpack<Vpackm,外部设备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同时,外部设备通过充放电接口、利用预设的充电电流为电芯组充电;否则,外部设备结束向电芯组充电过程,并发送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结束电池修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充电电流取决于所述智能电池额定电池容量C及所需的修复时间。
9.一种应用于智能电池的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智能电池ID指令,查询内部存储的智能电池ID,并将所述智能电池ID发送经由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
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取电芯电压序列的指令,控制电芯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电芯电压序列,并将所述电芯电压序列经由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设备;
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控制管理单元根据由外部设备发送的将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的指令,控制充放电单元切换至不可向电芯充电状态。
10.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智能电池的过放电失效保护方法。
CN201910660679.XA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0350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0679.XA CN110350624B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0679.XA CN110350624B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0624A true CN110350624A (zh) 2019-10-18
CN110350624B CN110350624B (zh) 2021-01-26

Family

ID=68179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0679.XA Active CN110350624B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062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4287A (zh) * 2020-06-30 2020-10-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锂电池激活充电方法及装置,锂电池激活充电器
CN112751378A (zh) * 2019-10-29 2021-05-04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高压电池组的控制装置和用于运行控制装置的方法
CN112909355A (zh) * 2019-12-04 2021-06-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处理装置、电池管理方法和电池管控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5113U (zh) * 2011-12-22 2012-08-22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池单元
CN105871004A (zh) * 2016-04-15 2016-08-17 智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型电池放电保护系统及其保护方法
CN206195384U (zh) * 2016-10-21 2017-05-24 董普松 一种可通信的锂电池组智能均衡充放电电路装置
CN106972576A (zh) * 2017-04-25 2017-07-21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储能系统
CN107221988A (zh) * 2017-07-19 2017-09-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低电压保护的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48757A (zh) * 2017-05-11 2017-10-13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智能充电方法、充电器
CN108365276A (zh) * 2018-01-09 2018-08-03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激活电路及其激活方法、电池保护线路、电池
CN108565510A (zh) * 2018-04-16 2018-09-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一种蓄电池涓流脉冲修复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5113U (zh) * 2011-12-22 2012-08-22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池单元
CN105871004A (zh) * 2016-04-15 2016-08-17 智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型电池放电保护系统及其保护方法
CN206195384U (zh) * 2016-10-21 2017-05-24 董普松 一种可通信的锂电池组智能均衡充放电电路装置
CN106972576A (zh) * 2017-04-25 2017-07-21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储能系统
CN107248757A (zh) * 2017-05-11 2017-10-13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智能充电方法、充电器
CN107221988A (zh) * 2017-07-19 2017-09-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低电压保护的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5276A (zh) * 2018-01-09 2018-08-03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激活电路及其激活方法、电池保护线路、电池
CN108565510A (zh) * 2018-04-16 2018-09-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一种蓄电池涓流脉冲修复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1378A (zh) * 2019-10-29 2021-05-04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高压电池组的控制装置和用于运行控制装置的方法
CN112909355A (zh) * 2019-12-04 2021-06-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处理装置、电池管理方法和电池管控系统
US11929469B2 (en) 2019-12-04 2024-03-12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processing device,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batter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CN111864287A (zh) * 2020-06-30 2020-10-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锂电池激活充电方法及装置,锂电池激活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0624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1228B (zh) 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2543717B (zh) 低压蓄电池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10350624A (zh) 一种智能电池过放电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5313718B (zh) 车载蓄电池充电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2651572B (zh) 一种零时备电系统和零时备电方法
CN109103913B (zh) 基于充电桩的充电储能一体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934409B (zh) 一种备用电池自动切换防误系统及方法
CN205385297U (zh) 充电座及应用该充电座的可移动装置
CN103944255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移动基站的辅助电源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CN104157918A (zh) 一种蓄电池冗余重配组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20337A1 (zh) 用于通讯基站的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CN100490274C (zh) 蓄电池充放电集成管理器及其管理方法
CN105375616B (zh) 一种配网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786886A (zh) 一种基于负载识别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充电方法
CN108418408A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4037842A (zh) 一种电动车用软下电电池管理系统
CN109193902A (zh) 一种车辆供电控制系统
CN110126673B (zh) 一种电池梯次利用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和通信基站
CN112103981A (zh) 智能峰谷供电管理系统
CN106026356A (zh) 一种实现电池扩容的方法
CN105529798A (zh) 充电机系统储能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1898362U (zh) 锂电池充放电监控装置
CN212011180U (zh) 一种电池养护系统及能在线养护电池的微电网系统
CN106410908A (zh) 一种具有充电保护的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9507932A (zh) 矿用数据交换机远程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