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2596A - 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2596A
CN110342596A CN201910680332.1A CN201910680332A CN110342596A CN 110342596 A CN110342596 A CN 110342596A CN 201910680332 A CN201910680332 A CN 201910680332A CN 110342596 A CN110342596 A CN 110342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binet
conductor
pollution
drai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03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Ru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Ru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Ru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Ru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03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25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2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259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9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power supply, e.g. solar cells, windpower,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包括顶板、箱体、下底板、电动机以及变速器,顶板上设置有顶通孔,顶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导轨、右导轨,左导轨、右导轨与滑动板底部设置的凹槽相接触配合,滑动板与顶通孔配合形成进水口;箱体的右侧面设置有上泄口,上泄口用于排出水中的漂浮垃圾,上泄口的下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承接器,承接器的内部设置有承接凹槽,承接凹槽用于承接漂浮垃圾;箱体的左侧面设置有下泄口,下泄口用于排出水中的沉淀垃圾,下泄口的下侧设置有处理箱,处理箱的槽底设置有烘干器,处理箱用于实现对沉淀垃圾的收纳和烘干,在有利于本装置的推广应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实现的成本。

Description

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而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产生大量工业、生活污水,再加上水资源短缺,河道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例如湖泊氮、磷严重超标富营养化、废物垃圾漂浮等。另一方面,随之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愈来愈多,由于某些地区环境保护意识不足,致使某些居民将包装袋等垃圾直接扔进河里,而当河道里漂浮的垃圾越来越多,水质也就愈发被污染的严重,而且水面上的垃圾及其影响当地的环境风貌,致使观感不佳。
虽然市面上有一些河道污染防治装置,但是处理步骤繁琐、装置复杂。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可以实现对河道中污染物的有效清理,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结构复杂、不能自供电以及进水口的不能自适应调整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包括有顶板、箱体、下底板、电动机以及变速器,所述的顶板上设置有顶通孔,所述的顶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导轨、右导轨,所述的左导轨、右导轨与滑动板底部设置的凹槽相接触配合,所述的滑动板可以沿着左导轨、右导轨的长度方向直线移动,所述的滑动板与顶通孔配合形成进水口;所述的箱体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箱体的底部与下底板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箱体的右侧面设置有上泄口,上泄口用于排出水中的漂浮垃圾,所述的上泄口的下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承接器,所述的承接器的内部设置有承接凹槽,所述的承接凹槽用于承接漂浮垃圾;所述的箱体的左侧面设置有下泄口,下泄口用于排出水中的沉淀垃圾,所述的下泄口的下侧设置有处理箱,所述的处理箱的顶部通过第五系列螺栓组与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箱的槽底设置有烘干器,所述的处理箱用于实现对沉淀垃圾的收纳和烘干。
所述的箱体的左侧面设置有五个导流口,所述的导流口可以对箱体内的水进行及时排放,进一步地,第三个导流口中设置有水流量传感器。
所述的顶板的顶部表面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固定立板、左支柱、右支柱以及右固定立板,所述的左固定立板的前端面与左弹簧筒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弹簧筒的前端部设置有左拉杆,所述的左拉杆的前端部与滑动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固定立板的前端面与右弹簧筒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弹簧筒的前端部设置有右拉杆,所述的右拉杆的前端部与滑动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左支柱、右支柱的中部设置的通孔与圆柱导体固定配合,所述的圆柱导体的中部包围有线圈。
所述的滑动板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永磁铁,所述的永磁铁的顶部设置有上压板,所述的上压板的两端通过第一系列螺栓组与滑动板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回转轴,所述的回转轴上设置有搅动叶片,所述的搅动叶片的下侧固定有下导体,所述的搅动叶片的右侧固定有右导体,所述的搅动叶片的上侧固定有上导体,所述的搅动叶片的左侧固定有左导体,所述的箱体的左侧壁内部固定有左永磁体,所述的箱体的右侧壁内部固定有右永磁体;所述的下导体和上导体通过导线串联后与电动机串联,所述的线圈与保护电阻串联后与电动机通过导线并联。所述的右导体和左导体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整流器串联,所述的水流量传感器和烘干器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整流器并联,所述的第一引流器、第二引流器以及第三引流器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整流器并联。
所述的箱体的左侧壁外部设置有侧方板,第二系列螺栓组穿过侧方板四个顶角处设置的通孔与箱体的左侧壁设置的螺纹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侧方板的端部与纵向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三系列螺栓组穿过纵向连接板下部设置的通孔与支架板的上设置的螺纹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支架板上由近至远依次设置有第一引流器、第二引流器以及第三引流器。
所述的下底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的第一底板呈长方体板状结构,第四系列螺栓组穿过第一底板四个顶角处设置的通孔与下底板设置的螺纹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板的顶面与电动机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动机底板的侧面与电动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另外一端通过连接器与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的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输入轴,所述的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轴的端部设置有主动滚筒。所述的下底板设置有底槽,所述的底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从动滚筒以及第一从动滚筒,主动滚筒、第二从动滚筒以及第一从动滚筒的表面与传送带的内表面接触配合。
所述的水流量传感器、搅动叶片、电动机、变速器以及烘干器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连接可靠,检测维修十分方便,实现成本较低,设备中所涉及的水流量传感器、搅动叶片、电动机、变速器以及烘干器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有助于该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的推广应用;
2.该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水中的漂浮垃圾以及沉淀垃圾的综合处理,对于漂浮垃圾:设备中所述的支架板上由近至远依次设置有第一引流器、第二引流器以及第三引流器,所述的第一引流器、第二引流器以及第三引流器可以将水中的漂浮垃圾从上泄口引出,上泄口的下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承接器,所述的承接器的内部设置有承接凹槽,所述的承接凹槽用于承接漂浮垃圾;对于沉淀垃圾:设备中所述的电动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过旋转轴、连接器、输入轴、变速器传递到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轴的端部设置的主动滚筒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的运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从动滚筒以及第一从动滚筒进行支撑,进而传送带的运动可以将水中的沉淀垃圾通过下泄口运输到处理箱,所述的处理箱的顶部通过第五系列螺栓组与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箱的槽底设置有烘干器,进而处理箱可以实现对沉淀垃圾的收纳和烘干;
3.该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使用时可以根据水箱内水量的大小实现进水口的自适应调整,当箱体内部的水量过大时,水流量传感器感应到这一信息,并将这一信息通过导线传递到线圈,进而使得所述的线圈的通电电流的变大,所述的线圈的中部包裹有导体,进而可以产生磁场,所述的线圈与永磁铁的位置相对应,两者之间的排斥力也随着线圈的通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的斥力与左弹簧筒的前端部设置的左拉杆以及右弹簧筒的前端部设置的右拉杆对滑动板的拉力相平衡,进而可以使得滑动板与顶通孔配合形成进水口智能自适应的调整缩小,自动的减小箱体内部的水量;
4.该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可以实现自供电功能,克服了现有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的需要配套电池供电、装置成本高等缺点,当水通过滑动板与顶通孔配合形成进水口流入后冲击搅动叶片围绕所述的回转轴发生自转,转动过程中,搅动叶片的四周设置的下导体、右导体、上导体和左导体切割左永磁体和右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中的磁感线,进而产生交变电流;所述的下导体和上导体产生的交变电流为电动机和线圈供电,所述的右导体和左导体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整流器转变为直流电后为水流量传感器、烘干器、第一引流器、第二引流器以及第三引流器供电,进而可以省去专用供电电源等设备,在环保的同时也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轴侧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正视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1、顶板,2、左固定立板,3、左弹簧筒,4、左拉杆,5、左支柱,6、永磁铁,7、上压板,8、第一系列螺栓组,9、滑动板,10、左导轨,11、顶通孔,12、右导轨,13、箱体,14、回转轴,15、圆柱导体,16、线圈,17、右支柱,18、水流量传感器,19、右拉杆,20、右弹簧筒,21、右固定立板,22、搅动叶片,23、下导体,24、右导体,25、上导体,26、左导体,27、左永磁体,28、右永磁体,29、侧方板,30、第二系列螺栓组,31、横向连接板,32、纵向连接板,33、支架板,34、第一引流器,35、第二引流器,36、第三系列螺栓组,37、第三引流器,38、上泄口,39、承接器,40、承接凹槽,41、第一底板,42、电动机底板,43、第四系列螺栓组,44、电动机,45、旋转轴,46、连接器,47、输入轴,48、变速器,49、输出轴,50、主动滚筒,51、传送带,52、第一从动滚筒,53、第二从动滚筒,54、下底板,55、处理箱,56、第五系列螺栓组,57、烘干器,58、下泄口,59、导流口,60、底槽,61、保护电阻,62、整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包括有顶板1、箱体13、下底板54、电动机44以及变速器48,所述的顶板1上设置有顶通孔11,所述的顶通孔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导轨10、右导轨12,所述的左导轨10、右导轨12与滑动板9底部设置的凹槽相接触配合,所述的滑动板9可以沿着左导轨10、右导轨12的长度方向直线移动,所述的滑动板9与顶通孔11配合形成进水口;所述的箱体13的顶部与顶板1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箱体13的底部与下底板54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13的右侧面设置有上泄口38,上泄口38用于排出水中的漂浮垃圾,所述的上泄口38的下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承接器39,所述的承接器39的内部设置有承接凹槽40,所述的承接凹槽40用于承接漂浮垃圾;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面设置有下泄口58,下泄口58用于排出水中的沉淀垃圾,所述的下泄口58的下侧设置有处理箱55,所述的处理箱55的顶部通过第五系列螺栓组56与下底板54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箱55的槽底设置有烘干器57,所述的处理箱55用于实现对沉淀垃圾的收纳和烘干。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面设置有五个导流口59,所述的导流口59可以对箱体13内的水进行及时排放,进一步地,第三个导流口59中设置有水流量传感器18。
参阅图1至图8,进一步地,所述的顶板1的顶部表面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固定立板2、左支柱5、右支柱17以及右固定立板21,所述的左固定立板2的前端面与左弹簧筒3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弹簧筒3的前端部设置有左拉杆4,所述的左拉杆4的前端部与滑动板9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固定立板21的前端面与右弹簧筒20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弹簧筒20的前端部设置有右拉杆19,所述的右拉杆19的前端部与滑动板9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左支柱5、右支柱的中部设置的通孔与圆柱导体15固定配合,所述的圆柱导体15的中部包围有线圈16。
参阅图1至图2,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板9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永磁铁6,所述的永磁铁6的顶部设置有上压板7,所述的上压板7的两端通过第一系列螺栓组8与滑动板9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当箱体13内部的水量过大时,水流量传感器18感应到这一信息,并将这一信息通过导线传递到线圈16,进而所述的线圈16的通电电流的变大,所述的线圈16的中部包裹有导体15,进而可以产生磁场,所述的线圈16与永磁铁6的位置相对应,两者之间的排斥力也随着线圈16的通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的斥力与左弹簧筒3的前端部设置的左拉杆4以及右弹簧筒20的前端部设置的右拉杆19对滑动板9的拉力相平衡,进而可以使得滑动板9与顶通孔11配合形成进水口缩小,自动智能的减小箱体13内部的水量。
参阅图2、图6,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13的内部设置有回转轴14,所述的回转轴14上设置有搅动叶片22,所述的搅动叶片22的下侧固定有下导体23,所述的搅动叶片22的右侧固定有右导体24,所述的搅动叶片22的上侧固定有上导体25,所述的搅动叶片22的左侧固定有左导体26,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壁内部固定有左永磁体27,所述的箱体13的右侧壁内部固定有右永磁体28;
参阅图8,所述的下导体23和上导体25通过导线串联后与电动机44串联,所述的线圈16与保护电阻61串联后与电动机44通过导线并联。
所述的右导体24和左导体26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整流器62串联,所述的整流器62可以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所述的水流量传感器18和烘干器57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整流器62并联,所述的第一引流器34、第二引流器35以及第三引流器37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整流器62并联。
进一步地,当水通过滑动板9与顶通孔11配合形成进水口流入后冲击搅动叶片22围绕所述的回转轴14发生自转,转动过程中,搅动叶片22的四周设置的下导体23、右导体24、上导体25和左导体26切割左永磁体27和右永磁体28产生的磁场中的磁感线,进而产生交变电流;所述的下导体23和上导体25产生的交变电流为电动机44和线圈16供电,所述的右导体24和左导体26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整流器62转变为直流电后为水流量传感器18、烘干器57、第一引流器34、第二引流器35以及第三引流器37供电。
参阅图1至图8,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壁外部设置有侧方板29,第二系列螺栓组30穿过侧方板29四个顶角处设置的通孔与箱体13的左侧壁设置的螺纹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侧方板29的端部与纵向连接板32固定连接,第三系列螺栓组36穿过纵向连接板32下部设置的通孔与支架板33的上设置的螺纹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支架板33上由近至远依次设置有第一引流器34、第二引流器35以及第三引流器37,所述的第一引流器34、第二引流器35以及第三引流器37可以将水中的漂浮垃圾从上泄口38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底板54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底板41,所述的第一底板41呈长方体板状结构,第四系列螺栓组43穿过第一底板41四个顶角处设置的通孔与下底板54设置的螺纹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板41的顶面与电动机底板4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动机底板42的侧面与电动机44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电动机44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旋转轴45,旋转轴45的另外一端通过连接器46与输入轴47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变速器48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输入轴47,所述的变速器48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49,所述的输出轴49的端部设置有主动滚筒50。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底板54设置有底槽60,所述的底槽6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从动滚筒53以及第一从动滚筒52,主动滚筒50、第二从动滚筒53以及第一从动滚筒52的表面与传送带51的内表面接触配合。
进而电动机44输出的动力依次经过旋转轴45、连接器46、输入轴47、变速器48传递到输出轴49,所述的输出轴49的端部设置的主动滚筒5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51的运动,传送带51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从动滚筒53以及第一从动滚筒52进行支撑。进而传送带51的运动可以将水中的沉淀垃圾通过下泄口58运输到处理箱55。
所述的水流量传感器18、搅动叶片22、电动机44、变速器48以及烘干器57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包括有顶板1、箱体13、下底板54、电动机44以及变速器48,所述的顶板1上设置有顶通孔11,所述的顶通孔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导轨10、右导轨12,所述的左导轨10、右导轨12与滑动板9底部设置的凹槽相接触配合,所述的滑动板9可以沿着左导轨10、右导轨12的长度方向直线移动,所述的滑动板9与顶通孔11配合形成进水口;所述的箱体13的顶部与顶板1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箱体13的底部与下底板54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箱体13的右侧面设置有上泄口38,上泄口38用于排出水中的漂浮垃圾,所述的上泄口38的下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承接器39,所述的承接器39的内部设置有承接凹槽40,所述的承接凹槽40用于承接漂浮垃圾;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壁外部设置有侧方板29,所述的侧方板29的端部与纵向连接板32固定连接,支架板33上由近至远依次设置有第一引流器34、第二引流器35以及第三引流器37,所述的第一引流器34、第二引流器35以及第三引流器37可以将水中的漂浮垃圾从上泄口38引出。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面设置有下泄口58,下泄口58用于排出水中的沉淀垃圾,所述的下泄口58的下侧设置有处理箱55,所述的处理箱55的顶部通过第五系列螺栓组56与下底板54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箱55的槽底设置有烘干器57,所述的处理箱55用于实现对沉淀垃圾的收纳和烘干。电动机44输出的动力依次经过旋转轴45、连接器46、输入轴47、变速器48传递到输出轴49,所述的输出轴49的端部设置的主动滚筒5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51的运动,传送带51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从动滚筒53以及第一从动滚筒52进行支撑。进而传送带51的运动可以将水中的沉淀垃圾通过下泄口58运输到处理箱55。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还能够实现进水口的自适应调整以及自供电:
进水口的自适应调整原理:当箱体13内部的水量过大时,水流量传感器18感应到这一信息,并将这一信息通过导线传递到线圈16,进而所述的线圈16的通电电流的变大,所述的线圈16的中部包裹有导体15,进而可以产生磁场,所述的线圈16与永磁铁6的位置相对应,两者之间的排斥力也随着线圈16的通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的斥力与左弹簧筒3的前端部设置的左拉杆4以及右弹簧筒20的前端部设置的右拉杆19对滑动板9的拉力相平衡,进而可以使得滑动板9与顶通孔11配合形成进水口缩小,自动智能的减小箱体13内部的水量。
自供电原理:当水通过滑动板9与顶通孔11配合形成进水口流入后冲击搅动叶片22围绕所述的回转轴14发生自转,转动过程中,搅动叶片22的四周设置的下导体23、右导体24、上导体25和左导体26切割左永磁体27和右永磁体28产生的磁场中的磁感线,进而产生交变电流;所述的下导体23和上导体25产生的交变电流为电动机44和线圈16供电,所述的右导体24和左导体26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整流器62转变为直流电后为水流量传感器18、烘干器57、第一引流器34、第二引流器35以及第三引流器37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顶板(1)、箱体(13)、下底板(54)、电动机(44)以及变速器(48),所述的顶板(1)上设置有顶通孔(11),所述的顶通孔(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导轨(10)、右导轨(12),所述的左导轨(10)、右导轨(12)与滑动板(9)底部设置的凹槽相接触配合,所述的滑动板(9)可以沿着左导轨(10)、右导轨(12)的长度方向直线移动,所述的滑动板(9)与顶通孔(11)配合形成进水口;所述的箱体(13)的顶部与顶板(1)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箱体(13)的底部与下底板(54)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的箱体(13)的右侧面设置有上泄口(38),所述的上泄口(38)用于排出水中的漂浮垃圾,所述的上泄口(38)的下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承接器(39),所述的承接器(39)的内部设置有承接凹槽(40),所述的承接凹槽(40)用于承接漂浮垃圾;
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面设置有下泄口(58),所述的下泄口(58)用于排出水中的沉淀垃圾,所述的下泄口(58)的下侧设置有处理箱(55),所述的处理箱(55)的顶部通过第五系列螺栓组(56)与下底板(54)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箱(55)的槽底设置有烘干器(57),所述的处理箱(55)用于实现对沉淀垃圾的收纳和烘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面设置有五个导流口(59),所述的导流口(59)可以对箱体(13)内的水进行及时排放,第三个导流口(59)中设置有水流量传感器(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1)的顶部表面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固定立板(2)、左支柱(5)、右支柱(17)以及右固定立板(21),所述的左固定立板(2)的前端面与左弹簧筒(3)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弹簧筒(3)的前端部设置有左拉杆(4),所述的左拉杆(4)的前端部与滑动板(9)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固定立板(21)的前端面与右弹簧筒(20)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弹簧筒(20)的前端部设置有右拉杆(19),所述的右拉杆(19)的前端部与滑动板(9)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左支柱(5)、右支柱的中部设置的通孔与圆柱导体(15)固定配合,所述的圆柱导体(15)的中部包围有线圈(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板(9)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永磁铁(6),所述的永磁铁(6)的顶部设置有上压板(7),所述的上压板(7)的两端通过第一系列螺栓组(8)与所述的滑动板(9)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3)的内部设置有回转轴(14),所述的回转轴(14)上设置有搅动叶片(22),所述的搅动叶片(22)的下侧固定有下导体(23),所述的搅动叶片(22)的右侧固定有右导体(24),所述的搅动叶片(22)的上侧固定有上导体(25),所述的搅动叶片(22)的左侧固定有左导体(26);所述的下导体(23)和上导体(25)通过导线串联后与电动机(44)串联,所述的线圈(16)与保护电阻(61)串联后与电动机(44)通过导线并联;所述的右导体(24)和左导体(26)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整流器(62)串联,所述的水流量传感器(18)和烘干器(57)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整流器(62)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壁内部固定有左永磁体(27),所述的箱体(13)的右侧壁内部固定有右永磁体(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3)的左侧壁外部设置有侧方板(29),第二系列螺栓组(30)穿过侧方板(29)四个顶角处设置的通孔与箱体(13)的左侧壁设置的螺纹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侧方板(29)的端部与纵向连接板(32)固定连接,第三系列螺栓组(36)穿过纵向连接板(32)下部设置的通孔与支架板(33)的上设置的螺纹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支架板(33)上由近至远依次设置有第一引流器(34)、第二引流器(35)以及第三引流器(37),所述的第一引流器(34)、第二引流器(35)以及第三引流器(37)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整流器(62)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板(54)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底板(41),所述的第一底板(41)呈长方体板状结构,第四系列螺栓组(43)穿过第一底板(41)四个顶角处设置的通孔与下底板(54)设置的螺纹口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板(41)的顶面与电动机底板(4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动机底板(42)的侧面与电动机(44)的底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44)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旋转轴(45),旋转轴(45)的另外一端通过连接器(46)与输入轴(47)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变速器(48)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输入轴(47),所述的变速器(48)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49),所述的输出轴(49)的端部设置有主动滚筒(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板(54)设置有底槽(60),所述的底槽(6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从动滚筒(53)以及第一从动滚筒(52),主动滚筒(50)、第二从动滚筒(53)以及第一从动滚筒(52)的表面与传送带(51)的内表面接触配合。
CN201910680332.1A 2019-07-26 2019-07-26 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 Withdrawn CN110342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0332.1A CN110342596A (zh) 2019-07-26 2019-07-26 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0332.1A CN110342596A (zh) 2019-07-26 2019-07-26 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2596A true CN110342596A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0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0332.1A Withdrawn CN110342596A (zh) 2019-07-26 2019-07-26 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259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1711A (zh) * 2020-05-14 2020-08-07 永康微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淤船前端破障设备
CN112323750A (zh) * 2020-10-27 2021-02-05 李军强 一种水上漂浮垃圾收集器
CN112794494A (zh) * 2020-12-24 2021-05-14 江苏迈科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及富营养化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CN113091713A (zh) * 2021-03-05 2021-07-09 沈国兴 一种桥梁墩柱检测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1711A (zh) * 2020-05-14 2020-08-07 永康微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淤船前端破障设备
CN112323750A (zh) * 2020-10-27 2021-02-05 李军强 一种水上漂浮垃圾收集器
CN112794494A (zh) * 2020-12-24 2021-05-14 江苏迈科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及富营养化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CN113091713A (zh) * 2021-03-05 2021-07-09 沈国兴 一种桥梁墩柱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2596A (zh) 河道污染防治的设备
CN103259347B (zh) 一种旋转式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
CN102107157B (zh) 一种电除尘用智能中频高压双输出直流电源
CN111997015B (zh) 一种小型河道自动清洁装置
CN201613181U (zh) 电除尘用智能中频高压双输出直流电源
CN106899142B (zh) 一种直线电机直驱海浪发电系统
CN206546606U (zh) 真空吸盘式纸币分拣机
CN105403270B (zh) 一种可连接云控制平台的机械式水表
CN202877140U (zh) 一种物流自动分拣设备用控制系统
CN207592422U (zh) 一种污染土壤治理用修复装置
CN206789967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中置柜
CN109921733A (zh) 一种可自动除尘的新能源电池双轴跟踪装置
CN205943051U (zh) 基于电力无线专网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CN206349314U (zh) 一种智能型柱上断路器
CN112298477B (zh) 一种地表水水质监测用水库小型式水面监测装置
CN111765417A (zh) 一种路灯用自清洁光伏发电板
CN208166609U (zh) 一种可发电的海水淡化装置
CN204529411U (zh) 一种提高水活性的装置
CN202393825U (zh) 单相缺零线防窃电电能表
CN206073299U (zh) 带有负离子多维发射装置的空气净化器
CN213678342U (zh) 一种户外使用的无接触式垃圾桶
CN207511852U (zh) 一种基于智能的工业废水处理分类装置
CN206332600U (zh) 一种海洋能源转换装置
CN206073359U (zh) 用于空气净化器的控制系统
CN203329836U (zh) 一种强磁涡流分选机进料口的分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