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1919A - 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1919A
CN110341919A CN201910686250.8A CN201910686250A CN110341919A CN 110341919 A CN110341919 A CN 110341919A CN 201910686250 A CN201910686250 A CN 201910686250A CN 110341919 A CN110341919 A CN 110341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 wheel
motor
axle sleeve
travel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62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ix Chinensis Ice
Original Assignee
Coix Chinensis I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ix Chinensis Ice filed Critical Coix Chinensis Ice
Priority to CN20191068625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19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9/00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1/00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1/02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rotary type
    • B63H1/12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rotary type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in propulsive direction
    • B63H1/14Prope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属于智能行进器领域,包括机体及遥控器,遥控器内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机体内设置有控制器及无线通讯模块;机体的两侧具有连接轴,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总成,驱动总成包括电机、螺旋桨及行进轮,螺旋桨与电机相连且螺旋桨能够与电机相分离,行进轮与电机相分离且行进轮能够与电机相连接。这种智能行进器能够在陆地行走,也能够在水中行进,功能多样,灵活多变。通过遥控器进行控制,使其更加智能,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在现实中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行进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业余活动的不断丰富,水下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市面上有一些能够在水中前进的行进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乐趣。但是人们在水中或水下玩耍的机会较少,而且也不是每次玩水都会用到这些能够在水中前进的行进器,导致水中行进器的使用频率太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包括机体及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内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控制器及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机体的两侧具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包括电机、螺旋桨及行进轮,所述螺旋桨与所述电机相连且螺旋桨能够与电机相分离,所述行进轮与所述电机相分离且行进轮能够与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漂浮仓,所述漂浮仓具有内腔,且漂浮仓上设置有旋盖。
进一步地,所述行进轮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行进轮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电机设置于行进轮的内侧,所述行进轮的外部设置有橡胶圈;所述电机的外部具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延伸至所述行进轮的外部,且连接臂与所述连接轴的端部相铰接,转动所述连接臂能够使两个所述行进轮的轴线相重合;
所述行进轮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套及驱动套,所述连接套及驱动套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连接套通过多根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行进轮,所述驱动套通过多根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行进轮,所述连接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臂;
所述电机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能够与所述输出轴同步转动,且所述轴套能够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螺旋桨连接有转轴,所述轴套的端部设置有插孔,所述转轴的端部插入所述插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套可拆卸连接,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轴套能够使轴套与所述驱动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桨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一端形成防护网,所述防护罩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行进轮的端部,所述转轴延伸至所述防护罩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贯穿所述轴套的两端,所述输出轴也插入所述插孔,所述轴套上设置有用于将轴套限定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的外部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的一端朝向所述驱动套,所述驱动套的内侧设置有能够插入所述键槽的连接键。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仓位于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漂浮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机体的外部,且连接环的底部与所述机体相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摄像机,所述机体的前端设置有透明罩,所述摄像机朝向所述透明罩。
本发明提供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这种智能行进器能够在陆地行走,也能够在水中行进,功能多样,灵活多变。通过遥控器进行控制,使其更加智能,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在现实中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中驱动总成的剖视示意图,此时电机与螺旋桨连接;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中驱动总成的剖视示意图,此时电机与行进轮连接;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中轴套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中行进轮的后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在陆地行进时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机体11、连接轴12、驱动总成13、漂浮仓14、连接环15、摄像机16、透明罩17、电机18、螺旋桨19、行进轮20、旋盖21、橡胶圈22、罩壳23、连接臂24、连接套25、驱动套26、第一支撑杆27、第二支撑杆28、轴承29、输出轴30、轴套31、转轴32、插孔33、防护罩34、防护网35、限位件36、键槽37、连接键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这种智能行进器能够在陆地行走,也能够在水中行进,功能多样,灵活多变。通过遥控器进行控制,使其更加智能,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在现实中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如图1及图2所示,这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包括机体11及遥控器,遥控器内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机体11内设置有控制器及无线通讯模块;机体11的两侧具有连接轴12,连接轴12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总成13,驱动总成13包括电机18、螺旋桨19及行进轮20,螺旋桨19与电机18相连且螺旋桨19能够与电机18相分离,行进轮20与电机18相分离且行进轮20能够与电机18相连接。
机体11是智能行进器的主体结构,用来实现陆地行走及水中行走功能。遥控器用来远程控制智能行进器,使人在地面上可以对水中的智能行进器进行控制。遥控器内及机体11内均设置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能够收发信号,使遥控器能够实现远程控制。
机体11内部具有蓄电池、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等部件,蓄电池用来给用电部件供电,陀螺仪及加速度传感器等电器元件能够使智能行进器能够在陆地完成前进、后退、转弯、漂移等动作,在水中能够完成俯冲、上冲、悬停等动作。
机体11两侧具有两个连接轴12,两个连接轴12对称设置,使该智能行进器为两轴机型。连接轴12端部设置驱动总成13,驱动总成13能够完成在地面行走及水中行走的功能。驱动总成13包括螺旋桨19,电机18带动螺旋桨19转动使智能行进器能够在水中行进,驱动总成13还具有行进轮20,电机18带动行进轮20使得智能行进器能够在陆地行走。
上面描述的状态是智能行进器在水中行进时的状态,此时螺旋桨19与电机18连接,且行进轮20与电机18分离,使电机18工作时螺旋桨19转动而行进轮20不转动,使行进轮20不会消耗电机18的输出功率,使螺旋桨19能够快速转动。需要将智能行进器在地面行走时,切换电机18的连接状态,使电机18与螺旋桨19分离,使电机18与行进轮20连接,使得智能行进器能够在地面行走。
如图1所示,机体11上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漂浮仓14,漂浮仓14具有内腔,且漂浮仓14上设置有旋盖21。机体11、蓄电池、连接轴12及驱动总成13等部件均为密度较大的部件,总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放在水中易于下沉,如果要实现智能行进器的漂浮,则需要消耗电机18一定的功率。在机体11顶部设置空心的漂浮仓14,使得整个智能行进器密度较小,能够较为容易漂浮在水中,使智能行进器不用消耗功率维持其漂浮,使其能够更快地在水中行走。漂浮仓14上设置有旋盖21,打开旋盖12后能够向漂浮仓14内部注水,使得使用者能够控制智能行进器在水中的下潜深度,能够完成潜水功能,使其更加具有乐趣。
智能行进器在水中行进时,使用者可以远程在岸边进行操控,观看过程也充满乐趣。也可以跟随智能行进器一起行进,具体而言,可以在机体11上设置开关,使用者双手可以握持两个连接轴12,并使自身在水中直线伸开,开启电机18,通过螺旋桨19的工作能够带动智能行进器及使用者在水中行进,使得使用者不需要自己划水即可在水中行进,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乐趣。
如图3及图4所示,行进轮20为中空结构,两个行进轮20的轴线相平行,电机18设置于行进轮20的内侧,行进轮20的外部设置有橡胶圈22;电机18的外部具有罩壳23,罩壳2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臂24,连接臂24延伸至行进轮20的外部,且连接臂24与连接轴12的端部相铰接,转动连接臂24能够使两个行进轮20的轴线相重合;
行进轮20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套25及驱动套26,连接套25及驱动套26位于同一轴线上,连接套25通过多根第一支撑杆27连接行进轮20,驱动套26通过多根第二支撑杆28连接行进轮20,连接套25通过轴承29与连接臂24相连;
电机18连接有输出轴30,输出轴30上设置有轴套31,轴套31能够与输出轴30同步转动,且轴套31能够沿输出轴30的轴线方向移动,螺旋桨19连接有转轴32,轴套31的端部设置有插孔33,转轴32的端部插入插孔33;转轴32与轴套31可拆卸连接,沿输出轴30的轴线方向移动轴套31能够使轴套31与驱动套26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智能行进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电机18在螺旋桨19及行进轮20之间能够更为顺利、快速的切换,使智能行进器由水中状态转变为陆地状态,使用起来更有乐趣。
行进轮20为中空且两端具有开口的结构,电机18设置在行进轮20内部的空间内,螺旋桨19设置在行进轮20的端部,在水中状态时,两个行进轮20的轴线相平行设置,电机18带动螺旋桨19转动,螺旋桨19搅动水流,水流能够穿过行进轮20流动,行进轮20能够对水流形成聚合效应,使水流能够更快地被推动,使智能行进器能够更快地在水中行进。
行进轮20外部设置橡胶圈22,在陆地行进时,橡胶圈22着地,橡胶圈22与地面之间摩擦力较小,且橡胶圈22可以做成空心结构,使智能行进器与地面之间的冲击力更加缓和,使智能行进器能够更快、更稳的在地面行走。电机18外部设置罩壳23,用来对电机18起到保护作用,使电机18不会进水。罩壳23一端设置连接臂24,通过连接臂24使得驱动总成13与连接轴12能够连接。并且通过连接臂24与连接轴12的连接,使驱动总成13能够活动,将智能行进器由水中状态变为陆地状态时,转动行进轮20,能够将两个行进轮20的轴线转动至同一直线上,使智能行进器能够在地面行走。
行进轮20内部设置连接套25及驱动套26,多根第一支撑杆27使行进轮20与连接套25连接,多根第二支撑杆28使行进轮20与驱动套26连接。连接套25用来使行进轮20与连接臂24连接,且连接套25与连接臂24始终处于连接状态。驱动套26用来使行进轮20与输出轴30相连,且驱动套26与输出轴30之间为可分离状态,在水中行走时,驱动套26与输出轴30分离,电机18工作时行进轮20不动;在陆地行走时,驱动套26与输出轴30连接,电机18能够带动行进轮20转动。
电机18通过联轴器连接输出轴30,输出轴30上具有轴套31,轴套31能够与输出轴30同步转动,使动力能够传输。螺旋桨19连接转轴32,转轴32端部插入轴套31的插孔33内,使输出轴30、轴套31及转轴32相互连接,使电机18能够带动螺旋桨19工作。
需要将智能行进器从水中状态转变为陆地状态时,将螺旋桨19及转轴32从轴套31上取下,沿输出轴30滑动轴套31,使轴套31外壁连接在驱动套26的内壁,使轴套31能够带动驱动套26转动,使得电机18工作时能够带动行进轮20转动。此时连接套25与连接臂24之间依然具有连接关系,但连接套25与连接臂24之间通过轴承29连接,使得连接套25能够相对连接臂24转动,且通过连接臂24的支撑,使得行进轮20能够更加稳定地连接在机体11上。
如图所3示,螺旋桨19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34,防护罩34的一端形成防护网35,防护罩34的另一端卡接于行进轮20的端部,转轴32延伸至防护罩34的外部。螺旋桨19外部设置防护罩34能够对螺旋桨19起到保护作用,并且使得螺旋桨19的拆卸更加方便。防护罩34端部设置防护网35,防护网35能够防止使用者手部插入防护罩34内,对使用者及他人起到保护作用。并且防护网35能够阻止水中的水草及其他较大的垃圾进入螺旋桨19内,进一步对螺旋桨19起到保护作用。防护罩34与行进轮20连接后,防护罩34的一部分进入行进轮20内部,另一部分位于行进轮20外部,防护罩34与行进轮20之间相卡接,使防护罩34方便拆卸。
如图5所示,插孔33贯穿轴套31的两端,输出轴30也插入插孔33,轴套31上设置有用于将轴套31限定在输出轴30上的限位件36。插孔33设置为贯穿的结构,使得轴套31能够更加自由地在输出轴30上滑动,使轴套31的一部分能够与输出轴30脱离,轴套31也能够完全套设于输出轴30的外部。轴套31外部设置限位件36,通过限位件36能够限定轴套31的位置,使轴套31不会自己在输出轴30上滑动。限位件36可以采用螺栓结构,使其端部与输出轴30侧面抵接。限位件36可以有相对称的两个,使轴套31的重量更加匀称,使输出轴30及轴套31在转动时能够更加稳定。
如图3及图5所示,轴套31的外部开设有键槽37,键槽37的一端朝向驱动套26,驱动套26的内侧设置有能够插入键槽37的连接键38。通过连接键38及键槽37的连接能够实现轴套31与驱动套26之间的动力传输。
如图1所示,漂浮仓14位于机体11的上方,漂浮仓14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环15,连接环15套设于机体11的外部,且连接环15的底部与机体11相卡接。这种结构使得漂浮仓14能够快速稳定地连接在机体11上,智能行进器在水中行进时,水流对漂浮仓14产生向后的冲击力,使得漂浮仓14在水中不会从机体11上脱落。
如图1所示,机体11内部设置有摄像机16,机体11的前端设置有透明罩17,摄像机16朝向透明罩17。设置摄像机16使得智能行进器能够完成拍摄功能,在水中行进时可以记录画面,形成十分美妙的视频资料。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及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内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控制器及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机体的两侧具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包括电机、螺旋桨及行进轮,所述螺旋桨与所述电机相连且螺旋桨能够与电机相分离,所述行进轮与所述电机相分离且行进轮能够与电机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漂浮仓,所述漂浮仓具有内腔,且漂浮仓上设置有旋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轮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行进轮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电机设置于行进轮的内侧,所述行进轮的外部设置有橡胶圈;所述电机的外部具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延伸至所述行进轮的外部,且连接臂与所述连接轴的端部相铰接,转动所述连接臂能够使两个所述行进轮的轴线相重合;
所述行进轮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套及驱动套,所述连接套及驱动套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连接套通过多根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行进轮,所述驱动套通过多根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行进轮,所述连接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臂;
所述电机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能够与所述输出轴同步转动,且所述轴套能够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螺旋桨连接有转轴,所述轴套的端部设置有插孔,所述转轴的端部插入所述插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套可拆卸连接,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轴套能够使轴套与所述驱动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一端形成防护网,所述防护罩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行进轮的端部,所述转轴延伸至所述防护罩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贯穿所述轴套的两端,所述输出轴也插入所述插孔,所述轴套上设置有用于将轴套限定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限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外部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的一端朝向所述驱动套,所述驱动套的内侧设置有能够插入所述键槽的连接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仓位于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漂浮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机体的外部,且连接环的底部与所述机体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摄像机,所述机体的前端设置有透明罩,所述摄像机朝向所述透明罩。
CN201910686250.8A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 Pending CN1103419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6250.8A CN110341919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6250.8A CN110341919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1919A true CN110341919A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6250.8A Pending CN110341919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19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3439A (zh) * 2019-11-28 2020-02-28 北京邮电大学 水陆两栖双球机器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8493A (en) * 1969-06-12 1971-12-21 Edward E Headrick Impeller wheel for amphibious vehicle
CN2246084Y (zh) * 1995-12-07 1997-01-29 陈耀忠 水陆两用休闲车
JP2007125960A (ja) * 2005-11-02 2007-05-24 Tokai Univ 水陸両用車両用の推進装置、ならびに、自動操舵装置、自動操舵方法および自動操舵プログラム
CN201472054U (zh) * 2009-08-18 2010-05-19 邓淮斌 水陆两用自行车用划桨轮
CN104097472A (zh) * 2014-07-11 2014-10-1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轮桨一体两栖机器人
CN204432277U (zh) * 2015-01-30 2015-07-01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多功能水陆两用车
CN108162706A (zh) * 2018-01-05 2018-06-1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航行器
CN109249764A (zh) * 2018-10-30 2019-01-22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汽车
US10259280B1 (en) * 2016-07-22 2019-04-16 Richard Darin Roe Lightweight amphibious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8493A (en) * 1969-06-12 1971-12-21 Edward E Headrick Impeller wheel for amphibious vehicle
CN2246084Y (zh) * 1995-12-07 1997-01-29 陈耀忠 水陆两用休闲车
JP2007125960A (ja) * 2005-11-02 2007-05-24 Tokai Univ 水陸両用車両用の推進装置、ならびに、自動操舵装置、自動操舵方法および自動操舵プログラム
CN201472054U (zh) * 2009-08-18 2010-05-19 邓淮斌 水陆两用自行车用划桨轮
CN104097472A (zh) * 2014-07-11 2014-10-1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轮桨一体两栖机器人
CN204432277U (zh) * 2015-01-30 2015-07-01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多功能水陆两用车
US10259280B1 (en) * 2016-07-22 2019-04-16 Richard Darin Roe Lightweight amphibious vehicle
CN108162706A (zh) * 2018-01-05 2018-06-1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航行器
CN109249764A (zh) * 2018-10-30 2019-01-22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3439A (zh) * 2019-11-28 2020-02-28 北京邮电大学 水陆两栖双球机器人
CN110843439B (zh) * 2019-11-28 2023-04-28 北京邮电大学 水陆两栖双球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73823U (zh) 一种基于单关节尾鳍驱动的仿生机器鱼
CN110194229B (zh) 新型仿螃蟹机器人
CN111688894B (zh) 一种运动变换式波动推进装置
CN110341919A (zh) 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行进器
CN207277924U (zh) 一种水能清洁装置
CN104773271B (zh) 遥控型机器海龟
CN203663432U (zh) 一种趣味性强的玩具陀螺游戏装置
CN203400499U (zh) 一种玩具挖掘机
CN109424223A (zh) 一种水能清洁器
CN203790579U (zh) 遥控对战坦克
CN204932846U (zh) 电动玩具火车
CN208582976U (zh) 一种可360度旋转的玩具机器人
CN214344416U (zh) 简易恐龙玩具
CN105771252A (zh) 一种遥控机器人玩具
CN201404680Y (zh) 一种可在水中游泳的动作玩具
CN212662715U (zh) 一种用于戏曲表演的帽子
CN209683974U (zh) 水中仿鱼尾推进系统
CN109823537B (zh) 一种低空浅水两栖拍摄机器人及其拍摄方法
CN108525321A (zh) 一种可360度旋转的玩具机器人
CN205073662U (zh) 一种动物顶球的电动玩具
CN216629638U (zh) 一种眼睛、头部和尾巴多动作组合的玩具机芯
CN212395881U (zh) 一种龙舟模型
CN210275512U (zh) 一种宠物玩具
CN110214720B (zh) 一种宠物玩具
CN215310186U (zh) 一款具有仿生功能的智能玩具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