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9038A -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9038A
CN110329038A CN201910698353.6A CN201910698353A CN110329038A CN 110329038 A CN110329038 A CN 110329038A CN 201910698353 A CN201910698353 A CN 201910698353A CN 110329038 A CN110329038 A CN 110329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generator
heat exchanger
evaporator
ammon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83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清江
吕胜楠
邵阳
杨凤
张志强
刘卫宾
邵夕
吉亚兰
张晓宇
王诗彬
支庆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Priority to CN2019106983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9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9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9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21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85Valve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e.g. thermostatic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2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both the cooling liquid and the exhaust gases of the propulsion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包括储液器;储液器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发生器的浓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发生器的稀氨水溶液出口,与吸收器的稀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发生器的氨气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氨气入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氨气出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吸收器的氨气入口相连通;吸收器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储液器的浓氨水溶液进口相连通;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相连通。本发明公开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通过制冷,可以有效减缓车内温度升高速度,并且利用发动机余热,有效解决汽车余热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剧增,加上城市用地紧张,很多汽车只能露天停放,但汽车高温暴晒存在很多危害。
在停车时,汽车相当于一个温室,阳光从车玻璃透射进车内,热量却无法发散出去,车内温度会越来越高,容易在几十分钟内便会上升到50℃以上。汽车经过长时间的暴晒,不仅会使塑料或皮制品的汽车内饰老化变形,还会损害其使用寿命,并且产生甲醛等有害物体,如果不经过通风而直接打开空调进入车内,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此外,汽车燃料所产生的能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有效利用,其余则通过发动机的冷却水散热和高温尾气排热而损失掉了,有效的利用发动机余热,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既节能又环保。
目前,主要通过使用太阳挡、车顶遮阳板、太阳膜等被动的方式来解决汽车高温暴晒的问题,但上述方法存在占用汽车空间、拆卸不便的缺点;而对于汽车发动机余热的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也很单一,仅停留在利用吸收式制冷系统来回收利用,并没有进一步深化。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既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停车暴晒时车内温度的上升速度,又可以有效的回收利用发动机余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包括储液器,预先注满有浓氨水溶液;
储液器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发生器的浓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的稀氨水溶液出口,与吸收器的稀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的氨气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气液分离器的氨气出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
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
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吸收器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吸收器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储液器的浓氨水溶液进口相连通;
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相连通;
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相连通。
其中,储液器上开有氢气灌气口。
其中,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出口,与发生器的第二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溶液泵及第二截止阀;
发生器的第二溶液出口,与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进口,通过中空的管道相连通;
发生器的第二溶液进口和第二溶液出口,与发生器内部设置的第二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二换热管,位于发生器内部存储的浓氨水溶液里面。
其中,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出口,与第一溶液泵的一端相连通;
第一溶液泵的另一端,分别与发生器的第一溶液进口和蒸发器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发生器的第一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发生器的第一溶液进口和第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内部设置的第一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一换热管,位于发生器内部存储的氨水溶液里面。
其中,第一溶液泵与发生器的第一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
第一溶液泵与蒸发器的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截止阀。
其中,蒸发器包括一根制冷剂换热管和一根溶液换热管;
其中,制冷剂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相连通;
溶液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的溶液进口和溶液出口相连通;
蒸发器的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其中,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以及冷凝器布置于汽车的顶部,并且冷凝器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
蒸发器的位置,低于冷凝器的位置;
吸收器、储液器、发生器以及发动机余热热交换器,设置于汽车的后备箱处。
其中,冷凝器不设置于车内空间中,其与车外空间相连通。
其中,蒸发器位于车内空间,或者蒸发器所在空间与车内空间相连通。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通过制冷,可以有效减缓车内温度升高速度,并且利用发动机余热,有效的解决汽车余热浪费的问题,降低了常规能源的使用,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还可以在夏季是,利用太阳能作为装置的驱动源,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安装到汽车上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为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3为发生器,4为气液分离器,5为冷凝器;
6为蒸发器,7为吸收器,8为储液器,9为供冷供热末端,10为第一溶液泵、11为第二溶液泵;
12第一截止阀、13第二截止阀、14为第三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包括储液器8,预先注满有浓度为33%浓氨水溶液;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溶液浓度主要决定于环境温度,一般情况30~35%为宜,北方可略高于35%。稀浓溶液浓度范围在16~25%之间。
储液器8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的浓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稀氨水溶液出口,与吸收器7的稀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氨气出口,与气液分离器4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气液分离器4的氨气出口,与冷凝器5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
冷凝器5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6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制冷剂液氨在蒸发器6的入口处与蒸发器6内的氢气相遇。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氢气是预先充入储液器8的(储液器8上开有氢气灌气口,可以通过外部的氢气瓶补充氢气),氢气从储液器8出来,进入吸收器7,由吸收器7下部向上流动,与自上而下的稀溶液接触,氨气不断的被稀溶液吸收,氢气因不溶解于水,且密度小,因而从吸收器7上部上升,进入蒸发器6。
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与吸收器7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吸收器7的浓氨水溶液出口(即底部的出口),与储液器8的浓氨水溶液进口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氨气,在吸收器7内被稀氨水溶液吸收,形成浓氨水溶液,进入储液器8,循环重新开始;
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与发生器3相连通,从而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流出的高温水溶液在发生器3内,与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
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与发生器3相连通,从而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流出的高温水溶液在发生器3内,与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的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的第二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溶液泵11及第二截止阀13;
发生器3的第二溶液出口,与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的溶液进口,通过中空的管道相连通;
发生器3的第二溶液进口和第二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内部设置的第二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二换热管,位于(即浸入到)发生器3内部存储的氨水溶液里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换热管,可以为中空的、弯曲的换热盘管。
需要说明的是,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流出的高温水溶液,通过第二换热管,实现在发生器3内,与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出口,与第一溶液泵10的一端相连通;
第一溶液泵10的另一端,分别与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进口和蒸发器6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也就是说,第一溶液泵10输出的溶液,分成两路,一路与发生器3相连通,用于夏季制冷,另一路与蒸发器6相连通,用于冬季制热。
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进口和第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内部设置的第一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一换热管,位于(即浸入到)发生器3内部存储的氨水溶液里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管,可以为中空的、弯曲的换热盘管。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流出的高温水溶液,通过第一换热管,实现在发生器3内,与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
具体实现上,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12;
第一溶液泵10与蒸发器6的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截止阀14。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蒸发器6包括一根制冷剂换热管和一根溶液换热管,均可以是弯曲的换热盘管;
其中,制冷剂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6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相连通;
溶液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6的溶液进口和溶液出口相连通;
蒸发器6的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气液分离器4优选为高效气液分离器。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蒸发器6所在空间,与供冷供热末端9相连通,由供冷供热末端9的风口向车内吹入冷气或热气来实现供冷和供热。其中,供冷供热末端可以是风机盘管等设备。
对于本发明,用高效气液分离器,代替了常规扩散吸收式系统里垂直的精馏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整个行驻车空调装置内的压力平衡,系统中工质的运动,可以依靠密度的差异、位置的高低、管路的倾斜及分压力的不同,而流动扩散。
具体实现上,参见图2所示,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以及冷凝器5布置于汽车的顶部,并且冷凝器5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例如60°);
蒸发器6的位置,低于冷凝器5的位置;
吸收器7、储液器8、发生器3以及发动机余热热交换器1,设置于汽车的后备箱处。
具体实现上,冷凝器5不设置于车内空间中,其与车外空间相连通。
具体实现上,蒸发器位于车内空间,或者蒸发器所在空间(例如密封的腔室)与车内空间相连通(通过通气管或者通气口)。
具体实现上,参见图2所示,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可以为现有的太阳能集热板,能够利用太阳能,对其中循环管道中的溶液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氨为制冷剂,氨水溶液为吸收剂,氢气为平衡气体(即蒸发器6中的扩散剂)。
在本发明中,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及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是分别用于将发动机余热及太阳能的热量,传递给与其进行换热的水溶液。
氨水在发生器3中,被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及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出来的高温水溶液加热,生成氨气。
吸收器7,是氨水稀溶液吸收氨气的装置。
储液器8,是用于储存氨水溶液的装置。
蒸发器6,是氨水溶液吸热汽化的装置。
冷凝器5,是按整齐冷却并冷凝成氨水溶液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可以选择浙江科诚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的太阳能容积式热交换器。
具体实现上,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可以选用佛山市世纪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套管式换热器。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余热的回收,主要是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回收,这部分废气的热量占燃料燃烧总热量的25%以上。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温度大概在400℃左右,排放废气大概带走5000瓦热量,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较多的是采用套管换热器。将废气通入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后再排放,管外环形间隙为水,利用废气的热量提高水温,得到的高温水再进入发生器3,与浓氨水溶液进行热量交换。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如套管换热器)具体的安装位置,要在汽车尾气排气管处附近(例如可以为将排气管的出口端,通过一条连接的分支管道,与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相连,例如一分口从而使得汽车排放的一部分废气导入内管中,能够与套管换热器的外管里存储的水溶液进行换热,水溶液可以获取废气传递过来的热量,实现加热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汽车排气管能够正常排气,只是在其上连接一条分支管道(同时保留原有的排气管道,即一分二管道结构),来导出部分的废气,并不影响汽车通过汽车排气管,正常向车外环境排气(即排出废气)。
具体实现上,蒸发器6可以选用杭州萧山万宝汽车空调器件厂生产的管带式蒸发器,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
具体实现上,冷凝器5可以选用杭州萧山万宝汽车空调器件厂生产的管带式冷凝器,这种冷凝器传热效率较高。
具体实现上,发生器3的结构为三套管式。
具体实现上,储液器8可以选用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储液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车型,需要的相应的制冷量,需要根据具体车型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调整。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可以通过控制不同截止阀的开关,可以实现在夏季行车时,利用发动机余热以及太阳能作为该装置的驱动源;在夏季驻车时,利用太阳能作为该装置的驱动源;在冬季行车时,直接利用发动机的高温冷却水为汽车提供热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该系统包括三种工作模式:夏季行车制冷工作模式、夏季驻车制冷工作模式、冬季行车供暖工作模式。
一、夏季行车制冷工作模式。
首先,将第三截止阀14关闭,打开发生器前的第一截止阀12、第二截止阀13,从储液器8出来的浓氨水溶液,在发生器3中通过第一换热管,与来自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高温水溶液进行热交换,以及通过第二换热管,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的高温水溶液发生热交换,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温度升高,氨蒸汽从浓氨水溶液中排出,使得氨水溶液变稀。从发生器3出来的氨蒸汽,流经气液分离器4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浓度较高的氨蒸汽,氨蒸汽进入冷凝器5中,在外部空气的冷却下,凝结为液体氨,然后依靠冷凝器5本身的倾斜度进入蒸发器6中,在蒸发器6的入口与氢气相遇,由于氢气分压力高,氨气分压力低,液氨分子迅速向氢气中扩散。在液氨蒸发扩散过程中,由于蒸发器6与车内空间相连通,从而蒸发器可以从车厢内部吸取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二、夏季驻车制冷工作模式。
首先,将第三截止阀14、第一截止阀12关闭,打开发生器3前的第二截止阀13,从储液器8出来的浓氨水溶液,在发生器3中与来自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的溶液发生热交换,浓氨水溶液的温度升高,氨蒸汽从浓氨水溶液中排出,氨水溶液变稀。从发生器3出来的氨蒸汽,流经气液分离器4,经过气液分离,得到浓度较高的氨蒸汽,氨蒸汽进入冷凝器5中,在外部空气的冷却下,凝结为液体,依靠冷凝器5本身的倾斜度进入蒸发器6,在蒸发器6的入口与氢气相遇,由于氢气分压力高,氨气分压力低,液氨分子迅速向氢气中扩散。在液氨蒸发扩散过程中,由于蒸发器6与车内空间相连通,从而蒸发器可以从车厢内部吸取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三、冬季行车供暖工作模式。
首先,将发生器前的截止阀第一12、第二截止阀13关闭,打开第三截止阀14,来自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直接流经蒸发器6,由于蒸发器6与车内空间相连通,从而蒸发器6与车厢内部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加热车厢内空气,最终达到制热的目的。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对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不仅能满足正常行车过程中的制冷、制热,还能满足非行车过程中的冷量提供,从而可以缓解夏季停车暴晒时,车厢内部温度急剧升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可以有效减缓车内温度升高速度,并且利用发动机余热,有效的解决汽车余热浪费的问题,降低了常规能源的使用,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器(8),预先注满有浓氨水溶液;
储液器(8)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的浓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稀氨水溶液出口,与吸收器(7)的稀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氨气出口,与气液分离器(4)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气液分离器(4)的氨气出口,与冷凝器(5)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
冷凝器(5)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6)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
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与吸收器(7)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吸收器(7)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储液器(8)的浓氨水溶液进口相连通;
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与发生器(3)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器(8)上开有氢气灌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与发生器(3)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的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的第二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溶液泵(11)及第二截止阀(13);
发生器(3)的第二溶液出口,与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的溶液进口,通过中空的管道相连通;
发生器(3)的第二溶液进口和第二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内部设置的第二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二换热管,位于发生器(3)内部存储的浓氨水溶液里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出口,与第一溶液泵(10)的一端相连通;
第一溶液泵(10)的另一端,分别与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进口和蒸发器(6)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进口和第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内部设置的第一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一换热管,位于发生器(3)内部存储的氨水溶液里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12);
第一溶液泵(10)与蒸发器(6)的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截止阀(14)。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蒸发器(6)包括一根制冷剂换热管和一根溶液换热管;
其中,制冷剂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6)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相连通;
溶液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6)的溶液进口和溶液出口相连通;
蒸发器(6)的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以及冷凝器(5)布置于汽车的顶部,并且冷凝器(5)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
蒸发器(6)的位置,低于冷凝器(5)的位置;
吸收器(7)、储液器(8)、发生器(3)以及发动机余热热交换器(1),设置于汽车的后备箱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5)不设置于车内空间中,其与车外空间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蒸发器位于车内空间,或者蒸发器所在空间与车内空间相连通。
CN201910698353.6A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0329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8353.6A CN110329038A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8353.6A CN110329038A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9038A true CN110329038A (zh) 2019-10-15

Family

ID=68148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8353.6A Pending CN110329038A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2903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0874A (zh) * 2020-08-18 2020-11-06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太阳能车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15578A (zh) * 2020-05-26 2021-11-3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吸收式驻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39170A (zh) * 2021-08-02 2021-12-0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涂装车间VOCs处理和温度联合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5578A (zh) * 2020-05-26 2021-11-3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吸收式驻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90874A (zh) * 2020-08-18 2020-11-06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太阳能车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39170A (zh) * 2021-08-02 2021-12-0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涂装车间VOCs处理和温度联合控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8601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61762B (zh) 一种利用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和发动机冷却液为热动力源的吸收式车载空调系统
CN110329038A (zh)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CN101571330B (zh) 一种无霜型多功能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
CN101566407A (zh) 一种喷射式汽车空调装置
CN103743151B (zh) 基于吸附式制冷的汽车废热回收停车空调及其工作方法
US11975593B2 (en) Heat pump system, heat management method and vehicle
CN201363960Y (zh) 汽车用太阳能和发动机余热双能制冷空调
CN104266401B (zh) 应用电动汽车排风热回收的方法制作的热泵空调系统
CN101105348A (zh) 氨—水吸收式汽车空调机
CN109249773A (zh) 一种利用燃料电池余热和热泵耦合供热的汽车空调系统
CN101576331A (zh) 太阳能吸附式空调装置
CN103395353A (zh)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5783976U (zh)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吸附式制冷复合的制冷系统
CN101504224B (zh) 汽车用太阳能和发动机余热双能制冷空调
CN103419600A (zh) 一种太阳能车厢冷却装置
CN102840719B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吸收式热泵装置
CN105783329A (zh)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吸附式制冷复合的制冷系统
CN201407858Y (zh) 一种喷射式汽车制冷装置
CN208567198U (zh) 车载吸收式制冷装置及汽车
CN2763755Y (zh)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双效汽车余热制冷机
CN101435640B (zh) 利用发动机排烟余热的车载式溴化锂制冷空调机
CN21292106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211106837U (zh)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CN102478322A (zh) 环保型综合利用太阳能和汽车发动机余热的制冷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