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4742A - 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4742A
CN110324742A CN201910586841.8A CN201910586841A CN110324742A CN 110324742 A CN110324742 A CN 110324742A CN 201910586841 A CN201910586841 A CN 201910586841A CN 110324742 A CN110324742 A CN 110324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time
real
default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68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4742B (zh
Inventor
张运帮
宋肃
李乐
李应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68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4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4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4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中,耳机设置有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当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基于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也越来强大。例如,耳机已经不再仅仅进行音频的输出,也可以实现对输出音量的控制。当耳机音量过大时,会对人耳产生不可估量损伤,为了防止过大的音量对用户听力造成的损害,现有技术常常在耳机上设置一麦克风,然后通过麦克风捕获耳机的播放音量,以根据播放音量实现输出音量的控制。
然而,不同用户的对耳机的佩戴方式和佩戴习惯可能不同,相应地,不同用户对应的音量安全范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用户,仅仅根据耳机的播放音量对耳机进行控制,无法实现个性化的控制,控制效果差,降低了耳机的智能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控制,有效地提升控制效果,提高耳机的智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中,所述耳机设置有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
当所述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获取所述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基于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检测单元以及生成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获取所述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以及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处理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应用于耳机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中,耳机设置有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耳机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当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基于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先通过第一传感装置检测获得实时特征信息,并在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之后,通过时特征信息确定出佩戴耳机的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从而可以在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之后,将当前输出音量与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如果不符合,则生成提示信息以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控制。在本申请中,耳机在确定当前输出音量是否损害听力时,并不是基于固定的音量值进行的,而是对于不同的佩戴对象,根据不同的音量阈值进行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的判定,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控制,有效地提升控制效果,提高耳机的智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传感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在提示信息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一;
图4为在提示信息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40分贝以下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影响的;如果长时间处于40分贝到60分贝的声音环境中,人体的神经系统就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噪声平均每提高3分贝,噪声能量就会增强一倍;当声音达到65分贝到80分贝时,人的心血管受伤害的程度要比生活在噪声在50分贝的环境中的人高出20%以上;当噪声超过80分贝时,会对人的听力造成很大伤害;当噪声超过100分贝,就属于人们难以忍受的噪声;声音达到120分贝以上,相当于一架波音747飞机从身边飞过,人体健康将会在短时间内受到极大的伤害;到180分贝人的耳朵就马上变聋。
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耳机音量过大对人耳产生不可估量的损伤,通过在耳机上设置麦克风及音量检测电路,检测耳机的音量大小及变化,同时,通过在与耳机通讯连接的智能终端中设置相应的语音模块及音量调节模块,在耳机音量变化过程中,向用户发送提示语音。
然而,不同的用户对耳机的佩戴方式和佩戴喜欢可能不通过,相应地,不同用户对应的音量安全范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用户,仅仅根据耳机的播放音量和预设音量阈值对耳机进行控制,无法实现个性化的控制,控制效果差,降低了耳机的智能性。
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中,耳机配置有两个不同的传感装置,可以先通过传感装置对针对不同用户的佩戴习惯,建立预存特征集合以及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根据检测获得的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出佩戴耳机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便可以基于耳机佩戴对象提示信息,并根据提示信息进行当前输出音量的控制。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中,其中,耳机设置有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进行控制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然后可以根据实时特征信息对当前状态进行确定。具体地,实时特征信息可以用于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具体生物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中可以设置有两个不同的传感器,即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具体地,第一传感装置可以包括声压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第一传感装置可以用于对佩戴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的检测;第二传感装置可以包括声压传感器,第二传感装置可以用于对耳机的当前输出音量的检测。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2为传感装置的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可以安装在耳机前腔或者后腔的任意位置,耳机包括发声单元,耳机内的空间以发声单元为分界,分为前腔和后腔两个空间,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可以安装在前腔的靠上位置A或靠下位置B,也可以安装在后腔的靠上位置C或靠下位置D。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可以设置在耳机中的任意位置,优选地,由于第一传感装置可以用于对佩戴对象的实时特征信息,因此,可以将第一传感装置设置在靠近耳道的前腔中。进一步地,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设置的位置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实时特征信息可以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具体地,实时特征信息可以为实时阻抗曲线或实时声学模型。其中,当第一传感装置为声压传感器时,实时特征信息可以为实时阻抗曲线,阻抗曲线可以为耳道阻抗值和声压值的曲线;当第一传感装置为超声波传感器时,实时特征信息可以为实时声学模型,声学模型可以为基于第一超声波和第二超声波建立的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检测获取实时阻抗曲线时,耳机可以播放音频信号,然后通过耳机中的第一传感装置检测在播放音频信号时产生的电流信号、电压信号和声压信号,从而获取到由耳机基于电流信号、电压信号和声压信号生成的实时阻抗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检测获取实时声学模型时,耳机可以通过第一传感装置发送第一超声波、以及接收第一超声波反射回的第二超声波,从而获取到由耳机基于第一超声波和第二超声波生成的实时声学模型。其中,由于超声波超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佩戴对象无法感知,故获取实时声学模型的过程不会影响佩戴对象从耳机中收到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的音频。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佩戴状态和未佩戴状态这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传感装置检测获得的实时特征信息是不同的,因此,耳机可以根据实时特征信息进行当前状态的确定。
进一步地,当第一传感装置为声压传感器时,未佩戴状态下,即没有人耳,在空旷场景输出音频信号时,声压传感器检测到的阻抗特性曲线与佩戴状态下完全不同,因此,可以耳机可以通过声压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阻抗曲线确定当前状态。
进一步地,当第一传感装置为超声波传感器时,佩戴状态下,第一超声波遇到耳道的结构后接收第二超声波的反射时间和未佩戴状态时的空旷空间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可以耳机可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声学模型确定当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对应的当前状态可以包括佩戴状态和未佩戴状态两种。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预先建立预存特征集合,然后将实时特征信息与预存特征集合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可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出当前状态。其中,预存特征集合中可以存储有预存佩戴特征和/或预存未佩戴特征。
步骤102、当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之后,如果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那么耳机便可以根据第一传感装置检测的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对应的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佩戴状态时,由于不同佩戴对象的耳道跟耳机形成的腔体不同,腔体不同对应的阻抗曲线也不同,因此,耳机可以利用实时阻抗曲线来区分佩戴对象,即耳机可以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出对应的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佩戴状态时,由于不同佩戴对象的耳道跟耳机形成的腔体不同,腔体不同对应的超声波的声学模型也不同,因此,耳机可以利用实时声学模型来区分用户,即耳机可以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出对应的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预先建立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实时特征信息、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确定出与实时特征信息对应的标识,即确定出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
步骤103、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基于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耳机在根据第一传感装置检测的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对应的标识信息之后,便可以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然后在基于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的基础上,如果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则生成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传感装置可以为声压传感器,具体地,耳机可以通过设置的声压传感器对耳机播放的音量进行检测,从而可以获得当前输出音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还可以通过第二传感装置对耳机的当前输出音量进行检测,然后基于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对当前输出音量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进行判断。由此可见,耳机在检测获得当前输出音量之后,并不是直接根据当前输出音量来判断是否会对佩戴对象的听力和耳朵造成损害,而是结合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对于不同的佩戴对象进行个性化的判断。即耳机在通过所述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之后,可以先根据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根据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可以先获取与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然后再通过当前输出音量和音量阈值的比较,进一步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佩戴对象,耳机并不是根据一个固定的音量上限值对当前输出音量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进行判断的,而是获取不同佩戴对象所对应的不同的音量阈值进行判断,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对进行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的判断时,还可以将佩戴对象佩戴耳机的时间也考虑在其中,这是由于即使当前输出音量在于标识信息对应的阈值范围之内,佩戴对象长时间的使用耳机,也会对听力和耳朵造成伤害,因此,耳机还可以根据标识信息获取与佩戴对象对应的音量阈值、时间参数以及佩戴时间阈值,然后结合当前输出音量、音量阈值、时间参数以及佩戴时间阈值,对是否满足预设护耳条件进行判定。也就是说,耳机不但可以基于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根据当前输出音量进行是否满足预设护耳条件的判断,还可以基于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根据当前输出音量和时间参数进行是否满足预设护耳条件的判断。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并根据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之后,如果判定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那么耳机可以生成提示信息,然后便可以进一步去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控制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耳机判定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便可以向佩戴对象进行报警,即生成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控制时,可以先将发送提示信息,同时记录提示信息对应的反馈时间,在反馈时间小于响应时间阈值以内,如果耳机接收到提示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那么耳机可以根据响应信息进一步进行控制,如果耳机没有接收到提示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那么耳机可以按照预设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通过终端的显示屏幕向佩戴对象展示用于警示的提示信息,具体地,耳机可以通过提示信息向佩戴对象进行听力损害的警示,还可以在提示信息中向佩戴对象提供后续处理方式的选择。图3为在提示信息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耳机在通过“音量太大,存在听力损害风险”向佩戴对象进行报警的同时,还向佩戴对象提供了“降低音量”、“关闭耳机”以及“不处理”等选择;图4为在提示信息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耳机在通过“时间太久,存在听力损害风险”向佩戴对象进行报警的同时,还向佩戴对象提供了“关闭耳机”、“降低音量”以及“不处理”等选择。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接收到用于响应提示信息的响应信息之后,可以按照响应信息中携带的控制指令进行控制处理,其中,控制指令可以包括降低音量、关闭耳机或者不处理等。例如,佩戴对象可以通过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响应提示信息,耳机便可以通过终端接收响应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耳机因为当前输出音量超过音量阈值而判定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那么耳机在按照预设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处理时,可以按照音量阈值,减小当前输出音量。也就是说,耳机在发出提示信息之后,如果耳机在响应时间阈值之内没有收到响应信息,例如,向佩戴对象发出提示信息之后在响,佩戴对象并未应时间阈值之内对提示信息进行回复,那么,耳机将自动降低耳机当前输出音量,保护佩戴对象的听力不受损,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耳机因为佩戴对象佩戴的时间参数超过佩戴时间阈值而判定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那么耳机在按照预设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处理时,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设单位音量,逐渐减小当前输出音量,直到当前输出音量降低为零,即进行关闭处理。也就是说,耳机在发出提示信息之后,如果耳机在响应时间阈值之内没有收到响应信息,例如,向佩戴对象发出提示信息之后,佩戴对象并未在响应时间阈值之内对提示信息进行回复,那么,耳机可以将当前输出音量逐步降低为零,即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设单位音量逐渐进行关闭处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耳机可以与终端建立连接和通信,从而既可以将通过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获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也可以从终端获取预先存储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中,耳机设置有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耳机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当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基于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先通过第一传感装置检测获得实时特征信息,并在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之后,通过时特征信息确定出佩戴耳机的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从而可以在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之后,将当前输出音量与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如果不符合,则生成提示信息以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控制。在本申请中,耳机在确定当前输出音量是否损害听力时,并不是基于固定的音量值进行的,而是对于不同的佩戴对象,根据不同的音量阈值进行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的判定,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控制,有效地提升控制效果,提高耳机的智能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耳机在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之前,即步骤101之前,耳机进行控制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5、在不同状态下,通过第一传感装置对不同对象进行检测,建立预存特征集合,以及建立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先在不同状态下,通过第一传感装置对不同对象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建立预存特征集合,同时,还可以建立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通过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检测信息,提示不同的佩戴对象进行多次佩戴处理和摘下处理,从而可以通过第一传感装置,实现对不同的对象检测得到每一个对象不同状态下的耳道生物特征,从而可以根据检测到的不同对象的、不同状态下的耳道生物特征,建立预存特征集合和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存特征集合包括通过声压传感器获得的阻抗曲线集合和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获得的声学模型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中存储有不同对象对应的特征信息,耳机可以基于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对佩戴对象的身份进行确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耳机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对实时特征信息和预存特征集合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其中,预存特征集合包括预存佩戴特征和/或预存未佩戴特征。
步骤202、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之后,可以对实时特征信息和预存特征集合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获得比较结果,然后便可以根据比较结果对当前状态进行进一步地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存特征集合中存储有不同状态下的耳道生物特征,既可以存储有佩戴状态下的耳道生物特征,即预存佩戴特征,也可以存储有未佩戴状态下的耳道生物特征,即预存未佩戴特征。也就是说,预存特征集合中可以同时存储有预存佩戴特征和预存未佩戴特征,也可以存储有预存佩戴特征和预存未佩戴特征二者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检测获得实时特征信息之后,可以将预存特征集合包括预存佩戴特征和/或预存未佩戴特征与实时特征信息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其中,比较结果可以包括:实时特征信息不符合预存未佩戴特征、实时特征信息符合预存未佩戴特征、实时特征信息不符合预存佩戴特征或者实时特征信息符合预存佩戴特征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状态时,如果比较结果为实时特征信息不符合预存未佩戴特征和实时特征信息符合预存佩戴特征,那么可以确定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相应地,如果比较结果为实时特征信息符合预存未佩戴特征和实时特征信息不符合预存佩戴特征,那么可以确定当前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中,耳机设置有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耳机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当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基于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先通过第一传感装置检测获得实时特征信息,并在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之后,通过时特征信息确定出佩戴耳机的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从而可以在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之后,将当前输出音量与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如果不符合,则生成提示信息以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控制。在本申请中,耳机在确定当前输出音量是否损害听力时,并不是基于固定的音量值进行的,而是对于不同的佩戴对象,根据不同的音量阈值进行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的判定,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控制,有效地提升控制效果,提高耳机的智能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耳机在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之后,在根据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时,可以按照预存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实时特征信息相对应的佩戴对象的身份,即确定出标识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耳机根据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
步骤302、当当前输出音量大于音量阈值时,判定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步骤303、当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音量阈值时,判定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通过第二传感装置检测获得当前输出音量,同时确定出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之后,可以获取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然后将当前输出音量与音量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可以根据二者的比较结果对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进行判定。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对当前输出音量和音量阈值进行比较之后,如果比较结果为当前输出音量大于音量阈值,那么耳机可以认为存在损害听力的风险,因此判定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对当前输出音量和音量阈值进行比较之后,如果比较结果为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音量阈值,那么耳机可以认为不存在损害听力的风险,因此判定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基于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并不是根据一个固定的音量上限值对当前输出音量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进行判断的,而是对于不同的佩戴对象获取不同的音量阈值,即耳机获取不同佩戴对象所对应的不同的音量阈值进行判断,从而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控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耳机基于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之前,耳机还可以获取标识信息对应的时间参数和佩戴时间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时间参数表征佩戴对象佩戴耳机的时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耳机根据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4、获取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
步骤305、当当前输出音量大于音量阈值时,判定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步骤306、当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音量阈值时,根据时间参数和佩戴时间阈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通过第二传感装置检测获得当前输出音量,同时确定出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并获取标识信息对应的时间参数和佩戴时间阈值之后,可以获取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然后将当前输出音量与音量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可以根据二者的比较结果对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进行判定。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对当前输出音量和音量阈值进行比较之后,如果比较结果为当前输出音量大于音量阈值,那么耳机可以认为存在损害听力的风险,因此判定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对当前输出音量和音量阈值进行比较之后,如果比较结果为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音量阈值,耳机便需要继续根据时间参数和佩戴时间阈值,对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即使当前输出音量和音量阈值的比较结果为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音量阈值,耳机也不能直接判定不存在损害听力的风险,这是由于如果佩戴对象长时间佩戴耳机,即使当前输出音量并没有超过音量阈值,也可以会对听力产生损伤,因此,耳机还需要继续根据表征佩戴时长的时间参数和佩戴时间阈值,进一步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根据时间参数和佩戴时间阈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如果时间参数小于或者等于佩戴时间阈值时,那么耳机可以认为不存在损害听力的风险,因此判定符合预设护耳条件;如果时间参数大于佩戴时间阈值时,那么耳机可以认为存在损害听力的风险,因此判定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在根据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并不是根据一个固定的音量上限值对当前输出音量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进行判断的,而是对于不同的佩戴对象获取不同的音量阈值和佩戴时间阈值,即耳机获取不同佩戴对象所对应的不同的音量阈值和佩戴时间阈值进行判断,从而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中,耳机设置有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耳机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当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基于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先通过第一传感装置检测获得实时特征信息,并在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之后,通过时特征信息确定出佩戴耳机的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从而可以在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之后,将当前输出音量与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如果不符合,则生成提示信息以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控制。在本申请中,耳机在确定当前输出音量是否损害听力时,并不是基于固定的音量值进行的,而是对于不同的佩戴对象,根据不同的音量阈值进行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的判定,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控制,有效地提升控制效果,提高耳机的智能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耳机1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1,确定单元12,生成单元13,建立单元14、判断单元15、记录单元16以及控制单元17。
所述获取单元11,用于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
所述获取单元11,还用于当所述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获取所述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以及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当前输出音量。
所述生成单元13,用于基于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立单元14,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之前,在不同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对不同对象进行检测,建立预存特征集合,以及建立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12,具体用于对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和所述预存特征集合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其中,所述预存特征集合包括预存佩戴特征和/或预存未佩戴特征;以及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当前状态;以及根据所述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和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佩戴对象的所述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15,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之后,根据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15,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以及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大于所述音量阈值时,判定不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以及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音量阈值时,判定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1,还用于根据所述实时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之前,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时间参数和佩戴时间阈值;其中,所述时间参数表征所述佩戴对象佩戴所述耳机的时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15,还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以及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大于所述音量阈值时,判定不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以及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音量阈值时,根据所述时间参数和所述佩戴时间阈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以及当所述时间参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佩戴时间阈值时,判定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以及当所述时间参数大于所述佩戴时间阈值时,判定不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记录单元16,用于生成提示信息之后,在发送所述提示信息之后,记录所述提示信息对应的反馈时间。
所述控制单元17,用于当所述反馈时间小于响应时间阈值时,若接收所述提示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则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进行控制处理;否则,按照预设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7,具体用于按照所述音量阈值,减小所述当前输出音量;以及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设单位音量进行关闭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为声压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装置为声压传感器。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耳机1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8、存储有处理器18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9,进一步地,耳机1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10,和用于连接处理器18、存储器19以及通信接口110的总线11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8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耳机1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9,该存储器19可以与处理器18连接,其中,存储器19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9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两个磁盘存储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总线111用于连接通信接口110、处理器18以及存储器19以及这些器件之间的相互通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存储器19,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8,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当所述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获取所述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传感装置检测当前输出音量,基于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存储器19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并向处理器18提供指令和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该耳机设置有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耳机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当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实时特征信息获取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基于当前输出音量和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可以先通过第一传感装置检测获得实时特征信息,并在根据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之后,通过时特征信息确定出佩戴耳机的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从而可以在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之后,将当前输出音量与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如果不符合,则生成提示信息以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控制。在本申请中,耳机在确定当前输出音量是否损害听力时,并不是基于固定的音量值进行的,而是对于不同的佩戴对象,根据不同的音量阈值进行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的判定,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控制,有效地提升控制效果,提高耳机的智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
当所述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获取所述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传感装置检测当前输出音量,基于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中,所述耳机设置有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
当所述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获取所述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基于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不同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对不同对象进行检测,建立预存特征集合,以及建立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包括:
对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和所述预存特征集合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其中,所述预存特征集合包括预存佩戴特征和/或预存未佩戴特征;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当前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获取所述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和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佩戴对象的所述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
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大于所述音量阈值时,判定不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音量阈值时,判定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时间参数和佩戴时间阈值;其中,所述时间参数表征所述佩戴对象佩戴所述耳机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
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大于所述音量阈值时,判定不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音量阈值时,根据所述时间参数和所述佩戴时间阈值,判断是否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参数和所述佩戴时间阈值,判断是否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包括:
当所述时间参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佩戴时间阈值时,判定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当所述时间参数大于所述佩戴时间阈值时,判定不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提示信息之后,记录所述提示信息对应的反馈时间;
当所述反馈时间小于响应时间阈值时,若接收所述提示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则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进行控制处理;否则,
按照预设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处理,包括:
按照所述音量阈值,减小所述当前输出音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处理,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设单位音量进行关闭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为声压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所述第二传感装置为声压传感器。
14.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以及生成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其中,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表征佩戴对象的耳道的生物特征;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当前状态为佩戴状态时,根据所述实时特征信息获取所述佩戴对象的标识信息;以及通过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当不符合预设护耳条件时,生成提示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建立单元,
所述建立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获取实时特征信息之前,在不同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传感装置对不同对象进行检测,建立预存特征集合,以及建立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和所述预存特征集合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其中,所述预存特征集合包括预存佩戴特征和/或预存未佩戴特征;以及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当前状态;以及根据所述预设标识与特征的对应关系,和所述实时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实时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佩戴对象的所述标识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判断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装置获取当前输出音量之后,根据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以及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大于所述音量阈值时,判定不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以及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音量阈值时,判定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实时输出音量和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护耳条件之前,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时间参数和佩戴时间阈值;其中,所述时间参数表征所述佩戴对象佩戴所述耳机的时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还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音量阈值;以及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大于所述音量阈值时,判定不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以及当所述当前输出音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音量阈值时,根据所述时间参数和所述佩戴时间阈值,判断是否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以及当所述时间参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佩戴时间阈值时,判定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以及当所述时间参数大于所述佩戴时间阈值时,判定不符合所述预设护耳条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记录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记录单元,用于生成提示信息之后,在发送所述提示信息之后,记录所述提示信息对应的反馈时间;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反馈时间小于响应时间阈值时,若接收所述提示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则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进行控制处理;否则,按照预设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处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按照所述音量阈值,减小所述当前输出音量;以及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设单位音量进行关闭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22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为声压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装置为声压传感器。
24.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处理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应用于耳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86841.8A 2019-07-01 2019-07-01 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24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6841.8A CN110324742B (zh) 2019-07-01 2019-07-01 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6841.8A CN110324742B (zh) 2019-07-01 2019-07-01 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742A true CN110324742A (zh) 2019-10-11
CN110324742B CN110324742B (zh) 2021-10-22

Family

ID=68122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6841.8A Active CN110324742B (zh) 2019-07-01 2019-07-01 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247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588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芯片和耳机设备
CN113225637A (zh) * 2021-03-25 2021-08-06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音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3169A (zh) * 2017-12-07 2018-06-12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导览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和导览机器人
CN108632713A (zh) * 2018-06-26 2018-10-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8710486A (zh) * 2018-05-28 2018-10-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2112A (zh) * 2018-06-26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8900694A (zh) * 2018-05-28 2018-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纹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终端、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24687A (zh) * 2018-07-05 2018-11-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量设置方法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924681A (zh) * 2018-06-05 2018-11-30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音量的耳机以及方法
CN108966080A (zh) * 2018-06-2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9413537A (zh) * 2018-12-20 2019-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播放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09756809A (zh) * 2019-01-11 2019-05-14 深圳市迷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保健耳机的控制方法、保健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3169A (zh) * 2017-12-07 2018-06-12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导览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和导览机器人
CN108710486A (zh) * 2018-05-28 2018-10-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00694A (zh) * 2018-05-28 2018-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纹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终端、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24681A (zh) * 2018-06-05 2018-11-30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音量的耳机以及方法
CN108632713A (zh) * 2018-06-26 2018-10-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8882112A (zh) * 2018-06-26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8966080A (zh) * 2018-06-2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8924687A (zh) * 2018-07-05 2018-11-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量设置方法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413537A (zh) * 2018-12-20 2019-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播放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09756809A (zh) * 2019-01-11 2019-05-14 深圳市迷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保健耳机的控制方法、保健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588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芯片和耳机设备
CN112822588B (zh) * 2020-12-31 2022-10-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芯片和耳机设备
CN113225637A (zh) * 2021-03-25 2021-08-06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音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742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09614B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63901B (zh) 耳纹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终端、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304001B2 (en) Speaker emulation of a microphone for wind detection
US9612329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ce status detection based on acoustic signal
CN104978980B (zh) 一种控制声音播放的方法及声音播放系统
CN108551604A (zh) 一种降噪方法、降噪装置及降噪耳机
CN104898836B (zh) 一种旋转摄像头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0324742A (zh) 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0267144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765891A (zh) 一种麦克风的控制方法及麦克风
KR102595050B1 (ko) 환경 및 종합 음향 선량측정
CN112995881B (zh) 一种耳机及其耳机的出入耳检测方法、存储介质
CA3159895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mbient noice det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CN112315462A (zh) 一种多功能听力评估耳机及其评估方法
US11268848B2 (en) Headset playback acoustic dosimetry
CN106686496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播放模式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7205204A (zh) 耳机故障检测方法及考试专用耳机
CN109345773A (zh) 一种落水检测方法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8270913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听力保护方法
CN108924687A (zh) 一种音量设置方法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40016663A1 (en) Apparatuses,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monitoring audio protector fit
CN115348049A (zh) 一种利用耳机内向麦克风的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CN116208880A (zh) 一种声音信号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TWI656526B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及雜訊消除方法
CN113257250A (zh) 一种诈骗行为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