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4120A -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4120A
CN110324120A CN201810266479.1A CN201810266479A CN110324120A CN 110324120 A CN110324120 A CN 110324120A CN 201810266479 A CN201810266479 A CN 201810266479A CN 110324120 A CN110324120 A CN 110324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eference point
reference signal
momen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64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4120B (zh
Inventor
柯颋
夏亮
邵华
童辉
王启星
刘光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64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4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4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4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6Inter-base st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基站确定参考帧结构;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所述基站从所述第一时刻开始,发送所述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干扰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端干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远端基站干扰现象影响范围特别广(几百km),可能涉及多城市、多省份、乃至多国家之间的基站。不同城市、省份、乃至国家采用不同厂商的基站设备,如果没有标准化的远端干扰管理机制,异厂商协作将特别困难。
按照相关的远端干扰管理机制,受扰基站会发送干扰探测参考信号,以使施扰基站进行干扰回退操作,然而有时候,施扰基站却执行了不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应用于基站侧,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参考帧结构;
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
所述基站从所述第一时刻开始,发送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干扰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装置,应用于基站侧,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参考帧结构;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
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时刻开始,发送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基站确定参考帧结构;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所述基站从所述第一时刻开始,发送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干扰检测;如此,能够避免施扰基站执行不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相关技术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图1B为相关技术中干扰特性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基于干扰自抑制工作模式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流程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基于GP确定RS收发时域资源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5G NR可能采用的一种半静态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中参考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方法存在的潜在问题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参考帧结构与本实施例提供的参考帧结构的比较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效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参考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先介绍一些名词:
OS,即为OFDM符号,是OFDM symbol的缩写,OFDM即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D,即为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LTE系统,即为分时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
NR系统,即为新无线(New Radio)系统;
UL,即为上行链路(Up Link);
DL,即为下行链路(Down Link);
TRP或TRxP,即为发送接收节点(Transmission&Receiver Point,或transceiverpoint);在一种实施例中,TRP可以为基站;
GP,即为保护时隙(Guard Period);
ISD,即为站间距(Inter Site Distance);
IoT,即为干扰热噪声比(Interference Over Thermal);
KPI,即为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RS,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
CP,即为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
SCS,即为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
下面介绍一下基站远端干扰。TDD系统(至少包括TD-LTE系统、和NR系统)中,由于上、下行同频,因此如果其他基站的DL信号经过空间传播到达本地基站的UL信号接收窗口内时仍然有较强的接收功率,则其他基站的DL信号将会对本地基站的UL数据接收造成较强干扰,即存在较强的交叉链路干扰。其中,干扰基站可能来自于本地基站的近端相邻基站,也可能来自于远端基站。
当TDD网络中所有基站采用相同的帧结构配置,并且保持时频同步时,交叉链路干扰问题一般并不严重。
图1A为相关技术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图1B为相关技术中干扰特性的示意图,结合图1A和图1B所示,考虑近端相邻基站TRP2和远端基站TRP3对本地基站TRP1的交叉链路干扰情况。
首先考虑近端相邻基站对本地基站的交叉链路干扰问题(即TRP2DL干扰TRP1UL)。由于运营商在部署TDD网络时,会确保上下行转换保护时隙(GP)大于站间距(ISD),使得近端相邻基站的DL信号经过空间传播后落在本地基站的GP内,因此近端相邻基站的DL信号一般不会对本地基站的UL数据接收造成干扰。
再考虑远端基站对本地基站的交叉链路干扰问题(即TRP3DL干扰TRP1UL)。虽然远端基站(如TRP3)的DL信号经过空间传播后有可能落在本地基站(如TRP1)的UL信号接收窗口内,但是由于在正常的气候环境中,信号接收功率随着路程传播距离增加而快速衰减,因此落在本地基站在UL信号接收窗口内的远端基站DL信号的接收功率通常非常弱,其干扰能量一般可以忽略,因此远端基站的DL信号一般也不会对本地基站的UL数据接收造成干扰。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如大气波导),远端基站的DL信号有可能对本地基站的UL数据接收造成较强干扰。所述大气波导是一种由于对流层中存在逆温或水汽随高度急剧变小的层次,在该层中电波形成超折射传播,大部分电波辐射被限制在这一层内传播的现象。大气波导发生时,远端基站的DL信号经数十或数百公里的超远距离传输后仍具有较高能量。由于距离较远,因此远端基站的DL信号经过空间传播后会落在本地基站的UL信号接收窗口内;且由于大气波导现象,使得远端基站的DL信号经过远距离传播后其信号功率还很强,因此当存在大气波导现象时,远端基站的DL信号将会对本地基站的UL数据接收造成较强干扰。
TD-LTE现网中发现,江苏、安徽、海南、河南等多省TD-LTE大面积上行受扰,上行IOT抬升可达25dB(分贝),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等KPI指标恶化严重。受扰小区以农村F频段为主,干扰时间主要集中在0:00-8:00;春秋季节容易出现干扰,受影响基站数几百到几万不等。
应对远端基站干扰问题的一般思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定位施扰基站(即干扰源);
步骤S2,对定位出来的施扰基站执行干扰回退操作,如减少施扰基站的下行时隙,以降低其DL信号对其他基站UL数据接收的干扰。
下面介绍一下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框架。为了定位施扰基站,一种直观的解决方案是:让施扰基站发送能够区分不同基站的专用干扰检测参考信号(记为第一参考信号)。这样,受扰基站通过检测施扰基站所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就能够判断出谁是自己的干扰源了。但是,需要注意到,上述第一参考信号仅用于基站间发现远端干扰现象,因此对收、发基站正常的数据传输而言,第一参考信号都是无用信号,属于网络信令开销。
考虑到远端干扰现象通常是由大气波导现象引起的,而大气波导现象并非经常发生的,因此为了抑制偶然发生的远端干扰问题,而让网络消耗大量资源经常性的收、发专用参考信号,这种设计方案对整个网络而言是低效的。
针对上述问题,现网中转而采用另外一种技术方案,即让受扰基站确定受到潜在的远端干扰影响后,才发送能够区分不同基站的专用干扰检测参考信号(记为第二参考信号)。因此,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当受扰基站猜测自己受到了远端干扰影响后,才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由于将经常性的发送行为改成了触发性的发送行为,因此当远端干扰现象并非频繁发生时,所述方案有望显著降低发送第二参考信号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开销。
图2为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记为干扰源非自抑制模式或后台人工抑制模式,即模式1包括:
步骤S200,施扰基站的DL数据干扰到了受扰基站的UL数据接收行为;
步骤S201,受扰基站检测UL数据所经受的干扰特性,确定自己受到了远端基站干扰;
步骤S202,受扰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使其能够被其他基站(包括施扰基站)检测到。
其中,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当受扰基站猜测自己受到了远端干扰影响后,才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步骤S203,施扰基站侦听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施扰基站侦听第二参考信号的行为是无条件的,即施扰基站一直尝试侦听第二参考信号;
步骤S204,当施扰基站检测到第二参考信号后,施扰基站向人工后台服务器上报干扰测量结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干扰测量结果可包括如下信息:第m个基站检测到第n个基站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且第二参考信号的强度为X dBm;
步骤S205,后台服务器收到施扰基站上报的干扰测量信息后,如果经过人工处理,确认其为干扰源,则配置其做干扰回退操作;
步骤S206,施扰基站根据后台服务器配置,实施干扰回退操作。
从图2所示的模式1可以看出,该技术方案具有两个特性:
(1)该方案能够工作的潜在前提假设是:受扰基站和施扰基站的信道存在互易性。即当受扰基站和施扰基站采用相同的帧结构时,施扰基站到受扰基站的信道衰减特性和受扰基站到施扰基站的信道衰减特性是一致的,因此,当受扰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时,施扰基站也能够检测出来。
(2)该方案对参考信号设计提出特殊要求,即要求能够通过第二参考信号定位出信号源来。在本语境中,所述信号源记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受扰基站。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模式1(干扰源非自抑制模式或后台人工抑制模式)中移除人工后台的相关操作,得到基于干扰源自抑制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方法),记为干扰源自抑制模式,即模式2。图3为相关技术中基于干扰源自抑制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技术包括:
步骤S300,施扰基站的DL数据干扰到了受扰基站的UL数据接收行为;
步骤S301,受扰基站检测UL数据所经受的干扰特性,确定自己受到了远端基站干扰;
步骤S302,受扰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使其能够被其他基站(包括施扰基站)检测到。
其中,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当受扰基站猜测自己受到了远端干扰影响后,才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步骤S303,施扰基站侦听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施扰基站侦听第二参考信号的行为是无条件的,即施扰基站一直尝试侦听第二参考信号;
步骤S304,当施扰基站检测到第二参考信号后,施扰基站基于自身的独立判决确定是否做干扰回退操作。
从图3所示的模式2可以看出:与模式1一样的是,模式2能够工作的潜在前提假设仍然是:受扰基站和施扰基站的信道存在互易性。但是,与模式1不同的是,模式2降低了对参考信号的能力要求,即不需要通过第二参考信号定位出信号源来。当施扰基站检测出第二参考信号后,施扰基站不需要定位出谁发出了第二参考信号,而是直接执行干扰回退操作。
下面介绍一下信道的互易性。TD-LTE在相同载波上同时承载上下行业务,可以充分利用信道的互易性。信道互易性是TD-LTE使用8天线和增强多天线技术(波束赋型技术)的基础。所谓TD-LTE的信道互易性,是指TD-LTE系统的上下行链路在相同的频率资源的不同时隙上传输,所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信道传播的相干时间),可以认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信号所经历的信道衰落是相同的,这就是TD-LTE的信道互易性。基于这一特性,TD-LTE基站可以通过上行发送信号的检测(如上行的参考信号)来估计下行发送信号将要经历的信道衰落,并由此来确定下行传输的方案和参数,在保证下行信道衰落的估计精度的同时,可以节省终端的反馈开销。TD-LTE的智能天线技术就是基于信道互易性来实现的。
在上述模式1(干扰源非自抑制模式)和模式2(干扰源非自抑制模式或后台人工抑制模式)的技术框架下,为了协调双方工作,受扰基站和施扰基站要分别确定在哪些时域资源上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一种直观解决方案是:基于GP资源位置确定受扰基站和/或施扰基站发送和/或接收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即,基于GP资源位置确定受扰基站发送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基于GP资源位置确定受扰基站接收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基于GP资源位置确定受扰基站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基于GP资源位置确定施扰基站接收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基于GP资源位置确定施扰基站发送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基于GP资源位置确定受扰基站和施扰基站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
图4为相关技术中基于GP确定RS收发时域资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某一TRP被配置为发送RS时,该TRP确定从GP前的第1个DL OS开始,向前使用至少1个DL OS中发送所述RS。而当某个TRP被配置为接收第一RS时,该TRP确定从GP后的第1个UL OS开始,向后使用至少1个UL OS中侦听所述RS。其中,所述RS可用于探测远端基站干扰现象。
在同构网络下,所有基站都采用相同的帧结构配置,因此所有基站在相同的时域资源上发送和接收RS,模式1和模式2所示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框架都能够正常工作。然而,应该注意到,在5G NR系统中,基站希望能够动态调整其帧结构(即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动态调整其中上、下行子帧的占比),以适配动态变化的业务特性。
图5为5G NR可能采用的一种半静态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个预设的参考帧结构周期T内,规定开始处的部分时域资源固定用作DL传输,即固定下行资源51;规定结尾处的部分时域资源固定用作UL传输,即固定上行资源53;而中间剩余的时域资源52可灵活决定其数据传输方向,也可以不做任何数据传输,即,灵活上、下行资源52。
由于半静态帧结构的存在,在5G NR网络中,异构网络应该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特征,即不同基站实际所采用的帧结构可能是不同的。
在异构网络中,如果基站仍然基于实际GP时域资源位置确定发送和接收RS的时域资源位置,由于不同基站的GP的时间长度和时域起始位置可能都不同,导致这些基站独立选择不同的时域资源发送和接收RS,且彼此不知道对方采用哪些时域资源发送和接收RS。这时,模式1和模式2所示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框架不能正常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帧结构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定义一种独立于各个基站真实帧结构之外的参考帧结构,各个基站按照参考帧结构发送/接收远端基站干扰探测参考信号,从而有效规避基站异构问题对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流程的造成的不利影响。
图6为相关技术中参考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定义一种独立于各个基站真实帧结构之外的参考帧结构,所述参考帧结构包括:所述参考帧的帧周期T 61,及所述参考帧的帧周期中的第一参考点62和第二参考点63。
所述基站在时间区间[第二参考点–第五时长,第二参考点]内发送参考信号,其中,第五时长为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且所述基站在从第一参考点开始侦听参考信号。
在异构网络中,该技术能够正常工作。虽然在异构网络中,该技术能够正常工作,但是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RS发送方法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本申请人发现:基站发送RS的时刻与基站与UE通信时所实际采用的帧结构无关,即,无论基站与UE通信时实际采用哪种帧结构,基站发送参考信号的结束时刻都是第二参考点。而且本申请人发现,图6所示的方法可能存在“误伤”问题。
图1为图6所示的方法存在的潜在问题的示意图,如图7(a)显示的网络拓扑结构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网络共包含3个TRP,分别为TRP1、TRP2和TRP3,为了方便描述,假设这三者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在理想的情况下,对于某一个TRP,另外两个TRP到该TRP的时延是相同的;例如参见图7(b),对TRP2来说,TRP1和TRP3到达TRP2时的时延是相等的,换句话说,图7(b)是从TRP2的角度来描述时延的,TRP1和TRP3二者的帧是对齐的。
在图7(b)中,TRP2在UL OS中发现来自于TRP3的DL干扰信号,对应于图3中模式2的步骤1。观察图7(b),还可以发现,由于TRP1的实际采用的GP较大,因此TRP1的DL信号不会对TRP2的UL数据接收造成干扰。
在后续流程中,重点关注TRP1的检测远端基站干扰探测RS的行为和干扰回退行为。
在图7(c)中,由于发现了远端干扰现象,TRP2根据图6所示的参考帧结构,在第二参考点之前的2个DL OS中发送RS,对应于模式2中步骤2。
TRP1根据图6所示的参考帧结构,从第一参考点开始侦听RS,对应于模式2中步骤3。
TRP1最远在第一参考点之后的第X个(在图7(c),取决于UE处理能力,X=4或5)ULOS上侦听到RS,并根据X确定第一干扰时长。
在图7(d)中,由于侦听到了RS,TRP1确定执行干扰回退操作。例如,TRP1确定需要回退X个(例如,X=5)OS。TRP1发现自己在第二参考点之前3个OS中都未发送DL信号,因此TRP1实际上只需要在2个OS中执行干扰回退操作。
但是,对比图7(b)可以发现,TRP1的DL信号实际上不会对TRP2的UL接收造成干扰。因此,在图7(d)中,TRP1所执行的干扰回退操作其实是不必要的。因此,图6所示的方法可能存在“误伤”问题,即让一些施扰基站TRP(例如TRP1)执行了不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考虑,本实施例将提出一种基站根据参考帧结构、及基站与UE通信时所实际采用的帧结构,共同决定基站发送RS时刻的改进技术。根据所述方法,可以避免其他基站执行不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能够避免施扰基站执行不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该方法应用于基站,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基站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基站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801,基站确定参考帧结构;
步骤S802,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
步骤S803,所述基站从所述第一时刻开始,发送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干扰检测。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参考信号还可以用于检测远端基站干扰现象,因此,有时候,所述参考信号又被成为远端干扰参考信号。
其中,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可以理解为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第一时刻的确定与参考帧结构有关,与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也有关,其中,参考帧结构是可以由基站的网络设备例如网管单元进行统一配置,而可以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是基站本地的配置,因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网络设备配置和本地配置的结合,从而能够避免施扰基站执行不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参考帧结构至少包括:参考帧的帧周期、以及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
对应地,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包括: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的帧周期、第一参考点、第二参考点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参考点可以理解为第一参考时间点,第二参考点可以理解为第二参考时间点,即,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为两个时刻。需要说明的是,帧周期、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时间指示单位包括:绝对时间指示单位(如秒、毫秒、微秒等)和/或参考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目。其中,所述时间指示单位为参考OFDM符号数目时,基站通过预先规定、网管单元静态配置和基站间的配置信令中的至少一种指示信息,直接指示参考OFDM符号的时间长度,或者间接指示参考OFDM符号的子载波间隔(SCS)和参考OFDM的循环前缀(CP)类型,并推导出参考OFDM符号的时间长度。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的帧周期、第一参考点、第二参考点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包括:
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一时刻早于第二参考点,且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且不大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
其中,当所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参考点时,所述第一时长等于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
否则,所述第一时长等于0。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的帧周期、第一参考点、第二参考点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包括:
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一时刻早于第二参考点,且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等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
其中,当所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参考点时,所述第一时长等于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
否则,所述第一时长等于0。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根据预先规定、网管单元配置、或基站间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确定所述参考帧结构。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通过网管单元配置和基站间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确定所述参考帧结构时,接收如下至少一种指示信息:
所述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帧周期;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一参考点,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三时长,且所述第一参考点到所述帧周期的预设边界的时间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时长;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二参考点,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第四时长,且所述第二参考点到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时间距离等于所述第四时长,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二参考点不早于所述第一参考点。
本案提出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侧,该方法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参考帧结构。其中,所述参考帧结构至少包括:参考帧的帧周期、以及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
所述基站从第一时刻开始,发送参考信号,其中,第一时刻是根据参考帧结构及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共同确定。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帧结构中,所述第一时刻早于第二参考点,且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且不大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
其中,当所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参考点时,所述第一时长等于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
否则,所述第一时长等于0。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刻早于第二参考点,且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等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
其中,当所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参考点时,所述第一时长等于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
否则,所述第一时长等于0。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根据预先规定、网管单元配置、基站间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确定所述参考帧结构。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定义一种独立于各个基站真实帧结构之外的参考帧结构,各个基站按照参考帧结构发送/接收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可用于探测远端基站干扰现象),从而有效规避基站异构问题对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流程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站通过预先规定、网管单元(例如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配置和基站间的配置信令(例如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中的至少一种指示方法确定所述参考帧结构,这里的网管单元可以管理多个基站。
这里的通过预先规定,指的是在标准化协议中事先规定好。
这里的OAM配置,指的是通过网管单元静态配置。
这里的通过基站间backhaul信令配置,指的是:假设网络中存在一个全局的,或局域的网络管理单元,该网络管理单元可以半静态地管控(包括协调、和/或调整)网络中部分或所有基站的行为。该网络管理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或者仅仅是一个虚拟实体。该网络管理单元可以被称作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ed Network,SON)单元、广域SON单元、大数据处理中心等名称。网络管理单元通过基站间backhaul信令,配置基站的帧周期、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等参数。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通过网管单元配置和基站间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确定所述参考帧结构时,接收如下至少一种指示信息:
所述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帧周期;
所述基站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一参考点,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三时长(参见图6),且所述第一参考点到所述帧周期的预设边界的时间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时长;
所述基站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二参考点,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第四时长,且所述第二参考点到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时间距离等于所述第四时长(参见图6),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二参考点不早于所述第一参考点。
这里的预设边界可以是帧周期的结束边界,也可以是帧周期的开始边界,当然也可以是帧周期中的其他的参考位置。当预设边界为参考帧周期的右边界时,第一时长与第一参考点的关系以及参考帧结构如图6所示。
如图9的A图和图9的B图所示,在图9中的A图为图6所示实施例所采用的方案,图9中的B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A图和B图中,所述参考帧结构中都包含:参考帧的帧周期,及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参考帧的帧周期中的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
两种技术的差异点在于:
在图9的A图所示的技术中,所述基站从第一参考点开始侦听参考信号;所述基站在时间区间[第二参考点–第五时长,第二参考点]内发送参考信号,其中,第五时长为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
而在图9的A图所示的技术中(在本案技术)中,所述基站从第一时刻开始,发送参考信号,且在所述帧结构中,所述第一时刻早于第二参考点,且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且不大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显然,当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恰好等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时,本案技术蜕化成图9的A所示的技术。因此,图9的A图所示的技术是本案所述技术的一个特例。
特别地,为了避免其他基站执行不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在本案中,优选的,配置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等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这时,当第一时长大于零时,本案与图9的A图所示的方法将选择不同的起始时刻发送参考信号。
下面接着以图3所示的基于干扰源自抑制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框架为例,介绍本案所述方法的技术效果。图10展示了图9的B图所示的技术效果,且图10的网络拓扑与图7类似。
如图10(a)显示的网络拓扑结构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网络共包含3个TRP。
在图10(b)中,TRP2在UL OS中发现来自于TRP3的DL干扰信号,对应于图3中模式2的步骤1。观察图10(b),还可以发现,由于TRP1的实际采用的GP较大,因此TRP1的DL信号不会对TRP2的UL数据接收造成干扰。因此,TRP2在UL OS中所发现的干扰信号其实是来自于TRP3。
在后续流程中,分别关注TRP1和TRP3的检测远端基站干扰探测RS的行为和干扰回退行为。其中,关注TRP1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论证本案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关注TRP3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验证本案仍然能够起到干扰管理的效果。
在图10(c)中,由于发现了远端干扰现象,TRP2根据本案所述方法,在第二参考点之前的第5个DL OS中开始发送RS,即TRP2发送RS的起始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等于5个DL OS)等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等于2个DL OS)与第一时长之和,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等于3个UL OS)。TRP2发送RS的行为对应于模式2中步骤2。
TRP1和TRP3都从第一参考点开始侦听RS,并且确定干扰时长等于2个UL OS。
在图10(d)中,由于侦听到了RS,TRP1和TRP3都确定执行干扰回退操作。其中,TRP1确定需要回退2个DL OS。TRP1发现自己在第二参考点之前3个DL OS中都未发送DL信号,因此TRP1确定无需执行实质的干扰回退操作。
而TRP3确定需要回退2个DL OS,并且实际回退了2个DL OS。显然,当TRP3执行了2个DL OS的干扰回退操作之后,TRP3的DL信号将不会对TRP2的UL信号接收造成干扰。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与图6所示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案根据参考帧结构及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共同确定RS的发送位置,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远端干扰管理机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单元,可以通过基站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参考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装置110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101、第二确定单元1102和发送单元1103,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1101,用于确定参考帧结构;
第二确定单元1102,用于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
发送单元1103,用于从所述第一时刻开始,发送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干扰检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参考信号可以为第二参考信号。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参考帧结构至少包括:参考帧的帧周期、以及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参考帧的帧周期、第一参考点、第二参考点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一时刻早于第二参考点,且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且不大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
其中,当所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参考点时,所述第一时长等于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
否则,所述第一时长等于0。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一时刻早于第二参考点,且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等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
其中,当所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参考点时,所述第一时长等于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
否则,所述第一时长等于0。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规定、网管单元配置、或基站间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确定所述参考帧结构。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通过网管单元配置和基站间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确定所述参考帧结构;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帧周期;或者,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一参考点,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三时长,且所述第一参考点到所述帧周期的预设边界的时间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时长;或者,
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二参考点,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第四时长,且所述第二参考点到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时间距离等于所述第四时长,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二参考点不早于所述第一参考点。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基站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基站1200的硬件实体包括:处理器1201、通信接口1202和存储器1203,其中
处理器1201通常控制基站1200的总体操作。
通信接口1202可以使基站通过网络与其他终端或服务器通信。
存储器120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12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1201以及基站12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实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网络设备(如基站)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应用于基站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参考帧结构;
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
所述基站从所述第一时刻开始,发送所述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干扰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帧结构至少包括:参考帧的帧周期、以及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
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的帧周期、第一参考点、第二参考点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的帧周期、第一参考点、第二参考点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包括:
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一时刻早于第二参考点,且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且不大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
其中,当所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参考点时,所述第一时长等于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
否则,所述第一时长等于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参考帧的帧周期、第一参考点、第二参考点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包括:
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一时刻早于第二参考点,且第一时刻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间距等于参考信号的时域长度与第一时长之和;
其中,当所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参考点时,所述第一时长等于第一参考点到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个上行时域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的间距;
否则,所述第一时长等于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预先规定、网管单元配置、或基站间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确定所述参考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过网管单元配置和基站间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确定所述参考帧结构时,接收如下至少一种指示信息:
所述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帧周期;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一参考点,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三时长,且所述第一参考点到所述帧周期的预设边界的时间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时长;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二参考点,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第四时长,且所述第二参考点到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时间距离等于所述第四时长,在所述帧周期中,所述第二参考点不早于所述第一参考点。
7.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装置,应用于基站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参考帧结构;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参考帧结构和基站与其所服务的UE通信时所使用的上行时域传输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刻;
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时刻开始,发送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干扰检测。
8.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CN201810266479.1A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24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6479.1A CN110324120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6479.1A CN110324120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120A true CN110324120A (zh) 2019-10-11
CN110324120B CN110324120B (zh) 2022-02-11

Family

ID=6811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6479.1A Active CN110324120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2412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1517A (zh) * 2018-12-26 2020-07-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干扰互异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671519A (zh) * 2019-10-15 2021-04-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确定参考信号侦听时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87735A (zh) * 2019-11-07 2021-05-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23109860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干扰定位方法、基站、协同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5471A (zh) * 2012-01-10 2012-07-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距离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655650A (zh) * 2012-01-05 2012-09-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基站的定位方法和设备
CN103563477A (zh) * 2011-04-08 2014-02-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
US20150181464A1 (en) * 2013-12-19 2015-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US20150208428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20160021565A1 (en) * 2013-03-27 2016-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ancel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5828349A (zh) * 2015-01-04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td-lte系统的远端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933099A (zh) * 2016-06-06 2016-09-07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7733609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参考信号发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3477A (zh) * 2011-04-08 2014-02-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
CN102655650A (zh) * 2012-01-05 2012-09-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基站的定位方法和设备
CN102595471A (zh) * 2012-01-10 2012-07-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距离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US20160021565A1 (en) * 2013-03-27 2016-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ancel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50181464A1 (en) * 2013-12-19 2015-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US20150208428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5828349A (zh) * 2015-01-04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td-lte系统的远端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933099A (zh) * 2016-06-06 2016-09-07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7733609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参考信号发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TT DOCOMO INC.: "RP-170439 "TR38.803 v2.0.0 on TR for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F and co-existence aspects"", 《《3GPP》》 *
黄晨等: "异构蜂窝网络干扰管理研究与展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1517A (zh) * 2018-12-26 2020-07-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干扰互异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1371517B (zh) * 2018-12-26 2021-06-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干扰互易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671519A (zh) * 2019-10-15 2021-04-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确定参考信号侦听时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71519B (zh) * 2019-10-15 2023-01-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确定参考信号侦听时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87735A (zh) * 2019-11-07 2021-05-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23109860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干扰定位方法、基站、协同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120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ngalvedhe et al. NB-IoT deployment study for low power wide area cellular IoT
US20220116899A1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ue synchronization and cell identification in nr
US9749938B2 (en)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of cell discovery
CN102884754B (zh) 自主式毫微微节点载波频率选择
CN110324120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KR10173135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745983A (zh) 无线网络中网络自适应支持的系统和方法
CN109302739A (zh) 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JP5810432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を構成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1902840B2 (en) Time domai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KR20120042930A (ko) 다중 계층 ofdma 오버레이 네트워크에서 비동기 간섭을 줄이는 방법 및 기지국
US2019017372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detecting synchronous signal
WO2022171084A1 (zh) 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44566A1 (en) Wireless Signal Generation for Testing Base Stations that Support New Radio and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Signals
WO2022121892A1 (zh) 导频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843425B (zh) 增加辅小区的方法及基站、终端
CN110392386A (zh) 一种信号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0037487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network management unit
US20210409177A1 (en)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409108B1 (ko) 인접 채널 간섭 비율에 따라 송신 전력이 제한되는 단말
CN110752900B (zh) 参考信号侦听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存储介质
CN110677226B (zh) 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220322106A1 (en) Uplink beam determ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ull-duplex
CN108307476B (zh) 无线接入网络中用于终端设备的初始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77030A1 (zh) 一种基于帧结构收发信号的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