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9602B -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9602B
CN110319602B CN201910451670.8A CN201910451670A CN110319602B CN 110319602 B CN110319602 B CN 110319602B CN 201910451670 A CN201910451670 A CN 201910451670A CN 110319602 B CN110319602 B CN 110319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type heat
pipe typ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16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9602A (zh
Inventor
张正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4516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9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9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9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9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9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1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 F24S10/9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using internal thermosiphonic circulation
    • F24S10/95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using internal thermosiphonic circulation having evaporator sections and condenser sections, e.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3/00Arrangement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ray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23/70Arrangement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ray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with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50/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50/2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f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分别设于安装支架组件上的若干反射镜与若干真空管、主管道、连接于安装支架组件的至少一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及至少一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驱动组件的主驱动杆、设于主驱动杆上的蜗杆、啮合于蜗杆的蜗轮、与蜗轮同轴设置的从动小齿轮、及连接于安装支架组件且啮合于从动小齿轮的大从动轮。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可实现所有反射镜与真空管同步精确转动相同的角度,使所有反射镜获得适应于太阳光光线的角度,实现将更多的热量反射聚焦到真空管上,而且,真空管对热量的吸收率高,输送快,利于太阳光热量的高效吸收。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太阳能集热器上,为了适应太阳光光线照射方向的改变,需要采用相应的驱动结构来带动反射镜转动到最适合的角度。而现有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的驱动结构,由于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性,很难精确的控制太阳能集热器上所有的反射镜同步转动相同的角度,特别是对于较长的列时,由此影响了对太阳能热量的吸收。
同时,现有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的真空管大多数为金属直通管结构,不但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非常高,而且由于内部结构的局限性,热量吸收率低,而且热量输送慢,最终影响对太阳能热量的吸收。
而且,采用单轴跟踪方式,另外一个方向的光学余弦损失较大,导致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可实现所有反射镜与真空管同步精确转动相同的角度,控制精确,转动同步,最终使所有反射镜获得适应于太阳光光线的角度,实现将更多的热量反射聚焦到真空管上,而且,真空管对热量的吸收率高,输送快,利于太阳光热量的高效吸收。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包括一安装支架组件、设置于安装支架组件上的若干反射镜、设置于安装支架组件上且位于反射镜上方的若干真空管、及一主管道,该若干真空管分别连接至主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安装支架组件的至少一转动驱动机构,其中,该转动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组件、及连接于驱动组件的至少一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驱动组件的一主驱动杆、设置于主驱动杆上的一蜗杆、啮合于蜗杆的一蜗轮、与蜗轮同轴设置的一从动小齿轮、及连接于安装支架组件且啮合于从动小齿轮的一大从动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从动轮主要由一传动弧形块、及连接于传动弧形块两端之间的一连接块组成,整体呈半圆形状,其中,在该传动弧形块外边缘形成有与从动小齿轮相啮合的若干轮齿,该连接块与安装支架组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蜗轮与从动小齿轮固定安装于同一中心轴上,所述驱动组件为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设置于第一横杆同一侧边上的若干第一真空管支架、设置于第二横杆同一侧边上且与第一真空管支架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真空管支架、连接于第一真空管支架下端与第二真空管支架下端之间的一反射镜支架、及设置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下端的若干承重支架,其中,所述真空管连接于第一真空管支架上端与第二真空管支架上端之间,所述反射镜设置于反射镜支架上,所述转动驱动机构的大从动轮连接于其中一第一真空管支架或其中一第二真空管支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管与第一真空管支架之间、真空管与第二真空管支架之间、第一真空管支架与第一横杆之间、及第二真空管支架与第二横杆之间分别通过一轴承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镜支架包括连接于第一真空管支架下端与第二真空管支架下端之间的一支杆、及设置于支杆上的数个弧形架,其中,所述反射镜设置于数个弧形架上;所述第一真空管支架与第二真空管支架均为一立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支架组件的南北方向根据当地经纬度水平夹角固定安装,并由转动驱动机构带动改变安装支架组件的东西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主管道外套设有与真空管一一对应并连接的若干冷凝管,在该冷凝管内壁与主管道外壁之间形成一冷凝室,在该主管道内设置有导热介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管主要由连接于冷凝管的一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及套设于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围的一第一玻璃管组成,其中,在该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内腔形成有一第一蒸发室,在该第一蒸发室内填充有蒸发剂,该第一蒸发室与冷凝室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壁与第一玻璃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一真空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玻璃管内壁上且远离反射镜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反射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玻璃管主要由套设于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围的一玻璃内管、及套设于玻璃内管外围的一玻璃外管组成,其中,在该玻璃内管外壁与玻璃外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二真空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玻璃内管内壁上且远离反射镜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二反射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一吸热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玻璃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二吸热膜,在该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壁与玻璃内管内壁之间填充有高导热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管主要由一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及套设于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围的一第二玻璃管组成,其中,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与主管道相连通,在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内设置有延伸至主管道内的一分水导流隔板,该分水导流隔板将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内腔隔成一U形导流通道,该U形导流通道的一端与主管道的前端相连通,该U形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主管道的后端相连通;在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三吸热膜;同时,在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壁与第二玻璃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三真空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管主要由一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及套设于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围的一第三玻璃管组成,其中,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穿出第三玻璃管并插入主管道中,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端部设置有位于主管道中的一冷凝头,在该冷凝头内具有一冷凝腔;在该真空管靠近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法兰,在该主管道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相对应的一第二法兰,该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通过若干螺丝固定连接;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内腔形成有一第二蒸发室,在该第二蒸发室内填充有蒸发剂,该第二蒸发室与冷凝腔相连通;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壁与第三玻璃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第四真空室;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四吸热膜;在该第三玻璃管内壁上且远离反射镜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三反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增设由驱动组件、主驱动杆、蜗杆、蜗轮、从动小齿轮与从动轮组成的转动驱动机构,利用蜗轮蜗杆传动结构原理,由驱动组件提供动力,即可带动安装支架组件上的所有反射镜与真空管同步精确转动相同的角度,控制精确,转动同步,最终使所有反射镜获得适应于太阳光光线的角度,实现将更多的热量反射聚焦到真空管上,利于太阳光热量的高效吸收;
(2)通过对真空管的内部结构、及真空管与主管道结合方式进行优化改进,使得真空管能够最大限度高效的吸收反射镜反射聚焦的太阳光热量,并快速高效的输送至主管道,由主管道将热量输送到用热工作区域,整个热量吸收与输送过程往复循环,热量吸收率高,输送快,最终利于太阳能热量的高效吸收;而且,真空管结构设计合理、成熟、可靠,价格便宜,可大幅降低成本;
(3)采用双轴跟踪聚光模式,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光学效率都大幅提高,光学余弦损失大幅度减少。
上述是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转动驱动机构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转动驱动机构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转动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安装支架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一整体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真空管、主管道与冷凝管三者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剖面图;
图10为实施例三的剖面图;
图11为实施例四的剖面图;
图12为实施例五的剖面图;
图13为实施例六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包括一安装支架组件1、设置于安装支架组件1上的若干反射镜2、设置于安装支架组件1上且位于反射镜2上方的若干真空管3、及一主管道4,该若干真空管3分别连接至主管道4,且若干真空管3在主管道4上等间距均匀分布安装。本实施例太阳能集热器还包括连接于安装支架组件1的至少一转动驱动机构5,其中,该转动驱动机构5包括一驱动组件51、及连接于驱动组件51的至少一传动组件52,具体的,如图3至图5所示,该传动组件52包括连接于驱动组件51的一主驱动杆521、设置于主驱动杆521上的一蜗杆522、啮合于蜗杆522的一蜗轮523、与蜗轮523同轴设置的一从动小齿轮524、及连接于安装支架组件1且啮合于从动小齿轮524的一大从动轮525,由此可知,蜗杆522的传动方向与从动小齿轮524的传动方向形成90°直角。
具体的,所述大从动轮525主要由一传动弧形块5251、及连接于传动弧形块5251两端之间的一连接块5252组成,整体呈半圆形状,其中,在该传动弧形块5251外边缘形成有与从动小齿轮524相啮合的若干轮齿52511,该连接块5252与安装支架组件1固定连接。
同时,所述蜗轮523与从动小齿轮524固定安装于同一中心轴526上,所述驱动组件51为电机。
本实施例采用涡轮蜗杆传动结构,具体传动原理为:启动电机,电机驱动主驱动杆521转动,主驱动杆521的转动带动蜗杆522转动,蜗杆522的转动带动蜗轮523转动,蜗轮523的转动,使得同轴设置的从动小齿轮524转动起来,则由从动小齿轮524的转动带动大从动轮525转动,最终由大从动轮525带动安装支架组件1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安装于安装支架组件1上的反射镜2与真空管3转动到更适合于太阳光照射方向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6所示,所述安装支架组件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11与第二横杆12、设置于第一横杆11同一侧边上的若干第一真空管支架13、设置于第二横杆12同一侧边上且与第一真空管支架13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真空管支架14、连接于第一真空管支架13下端与第二真空管支架14下端之间的一反射镜支架15、及设置于第一横杆11与第二横杆12下端的若干承重支架16,其中,所述真空管3连接于第一真空管支架13上端与第二真空管支架14上端之间,所述反射镜2设置于反射镜支架15上,所述转动驱动机构5的大从动轮525连接于其中一第一真空管支架13或其中一第二真空管支架14上。
同时,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真空管3与第一真空管支架13之间、真空管3与第二真空管支架14之间、第一真空管支架13与第一横杆11之间、及第二真空管支架14与第二横杆12之间分别通过一轴承座17连接。
具体的,所述反射镜支架15包括连接于第一真空管支架13下端与第二真空管支架14下端之间的一支杆151、及设置于支杆15上的数个弧形架152,其中,所述反射镜2设置于数个弧形架152上;所述第一真空管支架13与第二真空管支架14均为一立杆。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反射镜2、真空管3、转动驱动机构5、转动驱动机构5中的传动组件52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选择设定,优选的,本实施例反射镜2与真空管3一一对应设置,数量相同,一个转动驱动机构5控制8个反射镜2与8个真空管3的转动,同时,在一个转动驱动机构5中,采用一个电机驱动两组传动组件52,一组传动组件52带动4个反射镜2与4个真空管3的转动。当然,对于上述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作增减。
当大从动轮525带动安装支架组件1转动时,大从动轮525具体是先带动与大从动轮525相连接的某一第一真空管支架13或某一第二真空管支架14摆动,而由于安装支架组件1上的真空管3与所有第一真空管支架13之间、真空管3与所有第二真空管支架14之间、所有第一真空管支架13与第一横杆11之间、及所有第二真空管支架14与第二横杆12之间都是通过轴承座17连接,因此,当其中一第一真空管支架13或其中一第二真空管支架14由大从动轮525带动摆动起来时,整个安装支架组件1连动起来,自然推动成平行四边形不断变化的运动,由此摆动相应的角度,达到对整个安装支架组件1、及安装于安装支架组件1上反射镜2与真空管3角度的调整。
在角度调整的过程中,反射镜2与真空管3都会运动,旋转中心就是重心线,使得两端的力量能够平衡,这样可以使电机处于最小的负载能力,省力省电。
在安装方面,由于所处位置不变,当地经纬度不变,因此,在南北方向上,安装支架组件1可以根据当地经纬度以一定的水平夹角固定安装,例如,如图7所示。由此,减少了南北方向的光学余弦损失,使入射光线基本垂直于集热器。而在东西方向,可以由转动驱动机构5带动改变安装支架组件1的转动,以适应于太阳光光线方向,达到更高的能效。
本实施例采用双轴跟踪聚光模式,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光学效率都大幅提高,光学余弦损失大幅度减少。而且,本实施例采用的真空管3成熟可靠,价格便宜,大幅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8与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
在所述主管道4外套设有与真空管3一一对应并连接的若干冷凝管6,在该冷凝管6内壁与主管道4外壁之间形成一冷凝室61,在该主管道4内设置有导热介质,具体的,导热介质可以为水或导热油,用于将热量输送至用热工作区域。
对于真空管3的结构,其主要由连接于冷凝管6的一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及套设于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外围的一第一玻璃管32组成,其中,在该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的内腔形成有一第一蒸发室311,在该第一蒸发室311内填充有蒸发剂,蒸发剂的主成分为水及盐类添加剂或者酒精等,该第一蒸发室311与冷凝室61相连通。
同时,在所述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外壁与第一玻璃管32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一真空室33,第一玻璃管32为透明的玻璃管。
同时,在所述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一吸热膜312,具体的,第一吸热膜312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钛,且第一吸热膜312可以镀在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的外壁上,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可以为吸热金属管。
为了防止真空管3吸收的热量向外辐射,本实施例在第一玻璃管32内壁上且远离反射镜2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反射膜320,由第一反射膜320将预向外辐射的热量反射回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由此,大幅度降低热辐射损失。
由反射镜2反射聚焦的太阳光光线照射到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外表面的第一吸热膜312上产生热量,由此导致第一蒸发室311内的蒸发剂(工作介质)受热变成蒸汽,蒸发上浮至冷凝室,即将热量输送至冷凝室;带热量的蒸汽到达冷凝室后,由主管道4内的导热介质把热量带走,实现将热量快速高效的传递至主管道4;蒸汽上的热量被带走后,蒸汽温度降低冷凝,然后由自然重力作用流回至第一蒸发室311,如此一直往复循环。
实施例三: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在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外壁与第一玻璃管32内壁之间设置第一真空室33,而是对第一玻璃管32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玻璃管32主要由套设于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外围的一玻璃内管321、及套设于玻璃内管321外围的一玻璃外管322组成,其中,在该玻璃内管321外壁与玻璃外管322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二真空室323,同时,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外壁与玻璃内管321内壁之间为空气。在本实施例中,玻璃内管321与玻璃外管322均为透明的玻璃管。
相应的,反射膜设置的位置也不一样,本实施例是在玻璃内管321内壁上且远离反射镜2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二反射膜3210,由第二反射膜3210将预向外辐射的热量反射回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由此,大幅度降低热辐射损失。
由反射镜2反射聚焦的太阳光光线照射到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外表面的第一吸热膜312上产生热量,由此导致第一蒸发室311内的蒸发剂(工作介质)受热变成蒸汽,蒸发上浮至冷凝室,即将热量输送至冷凝室;带热量的蒸汽到达冷凝室后,由主管道4内的导热介质把热量带走,实现将热量快速高效的传递至主管道4;蒸汽上的热量被带走后,蒸汽温度降低冷凝,然后由自然重力作用流回至第一蒸发室311,如此一直往复循环。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在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吸热膜312,而是在所述玻璃内管32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二吸热膜3211,具体的,第二吸热膜3211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钛,且第二吸热膜3211可以镀在玻璃内管321的外壁上;同时,在该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外壁与玻璃内管321内壁之间填充有高导热材料,具体的,高导热材料可以为石墨粉、熔盐、导热油、或这些物质的调制品。
由反射镜2反射聚焦的太阳光光线照射到玻璃内管321外表面的第二吸热膜3211上产生热量,热量通过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与玻璃内管321之间的高导热材料传递到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31上,由此导致第一蒸发室311内的蒸发剂(工作介质)受热变成蒸汽,蒸发上浮至冷凝室,即将热量输送至冷凝室;带热量的蒸汽到达冷凝室后,由主管道4内的导热介质把热量带走,实现将热量快速高效的传递至主管道4;蒸汽上的热量被带走后,蒸汽温度降低冷凝,然后由自然重力作用流回至第一蒸发室311,如此一直往复循环。
实施例五: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真空管3主要由一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及套设于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外围的一第二玻璃管35组成,其中,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与主管道4相连通,在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内设置有延伸至主管道4内的一分水导流隔板36,该分水导流隔板36将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的内腔隔成一U形导流通道341,该U形导流通道341的一端与主管道4的前端相连通,该U形导流通道341的另一端与主管道4的后端相连通;在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三吸热膜342,具体的,第三吸热膜342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钛,且第三吸热膜342可以镀在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的外壁上;同时,在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外壁与第二玻璃管35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三真空室37,该第二玻璃管35为透明玻璃管。
由反射镜2反射聚焦的太阳光光线照射到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外表面的第三吸热膜342上产生热量,然后,主管道4中的水由前端进入U形导流通道341,水由U形导流通道341一端流过整个U形导流通道341,并从U形导流通道341的另一端流进主管道4后端,即主管道4的水进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34内循环了一周将热量带走,利于热量的高效输送,输送到用热工作区域,实现将热量快速高效的传递至主管道4。
实施例六: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
所述真空管3主要由一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及套设于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外围的一第三玻璃管39组成,其中,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穿出第三玻璃管39并插入主管道3中,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端部设置有位于主管道4中的一冷凝头30,在该冷凝头30内具有一冷凝腔301;在该真空管3靠近主管道4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法兰380,在该主管道4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380相对应的一第二法兰40,该第一法兰380与第二法兰40之间通过若干螺丝41固定连接。
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的内腔形成有一第二蒸发室381,在该第二蒸发室381内填充有蒸发剂,蒸发剂的主成分为水及盐类添加剂或者酒精等,该第二蒸发室381与冷凝腔301相连通。
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外壁与第三玻璃管39内壁之间形成一第四真空室391,该第三玻璃管39为透明的玻璃管。
同时,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四吸热膜382,具体的,第四吸热膜382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钛,且第四吸热膜382可以镀在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的外壁上。
为了防止真空管3吸收的热量向外辐射,本实施例在该第三玻璃管39内壁上且远离反射镜2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三反射膜392,由第三反射膜392将预向外辐射的热量反射回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由此,大幅度降低热辐射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冷凝头30上开孔,让冷凝头30插入。
由反射镜2反射聚焦的太阳光光线照射到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38外表面的第四吸热膜382上产生热量,由此导致第二蒸发室381内的蒸发剂(工作介质)受热变成蒸汽,蒸发上浮至冷凝头30的冷凝腔301中,即将热量输送至冷凝腔301;带热量的蒸汽到达冷凝腔301后,由于冷凝头30浸泡于主管道4内流动的导热介质中,由导热介质把热量高效换热带走,实现将热量快速高效的传递至主管道4,并由主管道4将热量输送至用热工作区域;蒸汽上的热量被带走后,蒸汽温度降低冷凝,然后由自然重力作用流回至第二蒸发室381,如此一直往复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包括一安装支架组件、设置于安装支架组件上的若干反射镜、设置于安装支架组件上且位于反射镜上方的若干真空管、及一主管道,该若干真空管分别连接至主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安装支架组件的至少一转动驱动机构,其中,该转动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组件、及连接于驱动组件的至少一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驱动组件的一主驱动杆、设置于主驱动杆上的一蜗杆、啮合于蜗杆的一蜗轮、与蜗轮同轴设置的一从动小齿轮、及连接于安装支架组件且啮合于从动小齿轮的一大从动轮;
所述大从动轮主要由一传动弧形块、及连接于传动弧形块两端之间的一连接块组成,整体呈半圆形状,其中,在该传动弧形块外边缘形成有与从动小齿轮相啮合的若干轮齿,该连接块与安装支架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从动小齿轮固定安装于同一中心轴上,所述驱动组件为电机;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设置于第一横杆同一侧边上的若干第一真空管支架、设置于第二横杆同一侧边上且与第一真空管支架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真空管支架、连接于第一真空管支架下端与第二真空管支架下端之间的一反射镜支架、及设置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下端的若干承重支架,其中,所述真空管连接于第一真空管支架上端与第二真空管支架上端之间,所述反射镜设置于反射镜支架上,所述转动驱动机构的大从动轮连接于其中一第一真空管支架或其中一第二真空管支架上;所述真空管与第一真空管支架之间、真空管与第二真空管支架之间、第一真空管支架与第一横杆之间、及第二真空管支架与第二横杆之间分别通过一轴承座连接;所述反射镜支架包括连接于第一真空管支架下端与第二真空管支架下端之间的一支杆、及设置于支杆上的数个弧形架,其中,所述反射镜设置于数个弧形架上;所述第一真空管支架与第二真空管支架均为一立杆;
在所述主管道外套设有与真空管一一对应并连接的若干冷凝管,在该冷凝管内壁与主管道外壁之间形成一冷凝室,在该主管道内设置有导热介质;所述真空管主要由连接于冷凝管的一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及套设于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围的一第一玻璃管组成,其中,在该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内腔形成有一第一蒸发室,在该第一蒸发室内填充有蒸发剂,该第一蒸发室与冷凝室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的南北方向根据当地经纬度水平夹角固定安装,并由转动驱动机构带动改变安装支架组件的东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壁与第一玻璃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一真空室;在所述第一玻璃管内壁上且远离反射镜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反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管主要由套设于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围的一玻璃内管、及套设于玻璃内管外围的一玻璃外管组成,其中,在该玻璃内管外壁与玻璃外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二真空室;在所述玻璃内管内壁上且远离反射镜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二反射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一吸热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二吸热膜,在该第一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壁与玻璃内管内壁之间填充有高导热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主要由一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及套设于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围的一第二玻璃管组成,其中,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与主管道相连通,在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内设置有延伸至主管道内的一分水导流隔板,该分水导流隔板将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内腔隔成一U形导流通道,该U形导流通道的一端与主管道的前端相连通,该U形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主管道的后端相连通;在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三吸热膜;同时,在该第二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壁与第二玻璃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三真空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主要由一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及套设于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围的一第三玻璃管组成,其中,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穿出第三玻璃管并插入主管道中,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端部设置有位于主管道中的一冷凝头,在该冷凝头内具有一冷凝腔;在该真空管靠近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法兰,在该主管道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相对应的一第二法兰,该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通过若干螺丝固定连接;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内腔形成有一第二蒸发室,在该第二蒸发室内填充有蒸发剂,该第二蒸发室与冷凝腔相连通;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外壁与第三玻璃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第四真空室;在该第三热管式吸热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四吸热膜;在该第三玻璃管内壁上且远离反射镜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三反射膜。
CN201910451670.8A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Active CN110319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1670.8A CN110319602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1670.8A CN110319602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9602A CN110319602A (zh) 2019-10-11
CN110319602B true CN110319602B (zh) 2023-09-26

Family

ID=68119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1670.8A Active CN110319602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960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1960Y (zh) * 2006-05-09 2007-10-17 南京工业大学 槽式聚光型热管式太阳能锅炉装置
CN201503149U (zh) * 2009-03-22 2010-06-09 北京智慧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太阳能多向跟踪热管利用系统
CN101839561A (zh) * 2009-03-22 2010-09-22 北京智慧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太阳能多向跟踪真空管利用系统
KR20120091956A (ko) * 2011-02-10 2012-08-20 오태연 태양집광집열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스팀발전겸용보일러
WO2017121178A1 (zh) * 2016-01-15 2017-07-20 徐盛之 二维跟踪太阳能聚光装置
CN109489265A (zh) * 2018-11-13 2019-03-19 张正文 一种高稳定性太阳能收集装置
CN210345923U (zh) * 2019-05-28 2020-04-17 张正文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4499A1 (en) * 2012-11-13 2014-06-26 Brian M. Fitzgerald Solar thermal heliosta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1960Y (zh) * 2006-05-09 2007-10-17 南京工业大学 槽式聚光型热管式太阳能锅炉装置
CN201503149U (zh) * 2009-03-22 2010-06-09 北京智慧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太阳能多向跟踪热管利用系统
CN101839561A (zh) * 2009-03-22 2010-09-22 北京智慧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太阳能多向跟踪真空管利用系统
KR20120091956A (ko) * 2011-02-10 2012-08-20 오태연 태양집광집열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스팀발전겸용보일러
WO2017121178A1 (zh) * 2016-01-15 2017-07-20 徐盛之 二维跟踪太阳能聚光装置
CN109489265A (zh) * 2018-11-13 2019-03-19 张正文 一种高稳定性太阳能收集装置
CN210345923U (zh) * 2019-05-28 2020-04-17 张正文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9602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13955Y (zh) 可自散热的太阳能聚集型光伏发电装置
CN102606430B (zh) 分体运行太阳能碟式聚光发电系统
CN104567026A (zh) 太阳能集热器及利用其将太阳能转化为中温热能的方法
CN201904740U (zh) 高倍数太阳能发电装置
CN111121310A (zh) 一种长阵列双轴跟踪热管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CN101776330B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集热方法
CN112344567A (zh) 一种紧凑型跟踪式复合聚光太阳能集热系统
CN210345923U (zh)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CN2797975Y (zh) 抛物柱面向日集热器
CN110319602B (zh) 一种高效热管式传热双轴跟踪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CN2451975Y (zh) 自动跟踪太阳能热水器
CN108981190B (zh) 一种全方位跟踪抛物面镜热能吸收系统
CN102466329A (zh) 太阳能收集装置
CN102064740B (zh) 碟式高倍数聚光光伏发电装置
CN114719449A (zh) 一种聚光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104913525A (zh) 一种二维自动跟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CN204718157U (zh) 二维自动跟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CN116123736A (zh) 分级聚光太阳能热虹吸供暖系统
CN101989626A (zh) 快装定日镜及其制备的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
CN101158465A (zh) 多级组合轨道跟踪式太阳能蒸汽锅炉
CN207335204U (zh) 一种可调镜面聚光式太阳能锅炉
CN214223436U (zh) 阳光锅炉机
CN212225462U (zh) 一种蝶式太阳能储热光热发电系统
CN217357040U (zh) 一种太阳能建筑供暖装置
CN214250168U (zh) 阳光高热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