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3688B - 一种带圈及腕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圈及腕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3688B
CN110313688B CN201910438412.6A CN201910438412A CN110313688B CN 110313688 B CN110313688 B CN 110313688B CN 201910438412 A CN201910438412 A CN 201910438412A CN 110313688 B CN110313688 B CN 110313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belt
wristwatch
r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84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3688A (zh
Inventor
丁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384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36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3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3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3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3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09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of the ring type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圈及腕表;带圈用于束缚两个带体,带圈包括环状主体以及位于所述环状主体内侧的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环状主体穿设于叠置的两个带体上,固定部用于将带圈固定装配到两个带体中的一个带体上。本申请提供的带圈可以实现带圈与带体之间的固定连接,防止带圈相对带体滑动,从而能够使带圈对带体进行有效、稳定的束缚,防止带体从带圈内滑脱,同时也能防止带圈的丢失。

Description

一种带圈及腕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带圈及腕表。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可穿戴设备的种类也较为繁杂,不同种类的可穿戴设备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其中,可穿戴设备通常通过带体供用户佩戴。例如,比较常见的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腕表、手环、腰带、扎带等。
以腕表为例,用户通常通过表带将腕表主体佩戴至腕部。其中,表带一般包括独立的两个带体,两个独立的带体分别安装在表体上,用户在佩戴时,可将表带的两个带体进行扣合;由于不同用户腕部的粗细程度不同,因此,为了适配绝大多数用户的佩戴需求,表带的两个带体扣合后通常会有一定长度的剩余;然而为了美观、防止剐蹭等因素,通常通过带圈将剩余的带体部分进行束缚。
但是,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常常会发生脱扣、滑脱等现象,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当用户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这类不良现象表现的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提升带体束缚稳定性的带圈及腕表。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圈,用于束缚两个带体,包括环状主体以及位于所述环状主体内侧的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环状主体穿设于叠置的所述两个带体上;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带圈固定装配到所述两个带体中的一个带体上。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带圈与带体之间的固定连接,防止带圈相对带体滑动,从而能够使带圈对叠置的两个带体进行有效、稳定的束缚,防止带体从带圈内滑脱。
具体来说,以腕表为例,当腕表包括表体、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时,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分别与表体连接,当需要对腕表进行佩戴时,只需将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连接即可。当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连接后,通常情况下第二带体会有一定长度的剩余,为了防止该剩余部分向外翘起而发生剐蹭等,通常通过带圈将剩余部分合围束缚在第一带体上。当带圈相对带体滑动时,可能会失去对第二带体的束缚,致使第二带体中剩余长度的部分向外翘起;另外,当用户摘下腕表后,带圈还有可能从第一带体中滑脱,容易丢失。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带圈能够与第一带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防止带圈相对第一带体滑动,且能避免带圈因滑脱而丢失。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带体上可以设置用于与带圈的固定部连接的安装部。
其中,固定部可以为凸起,安装部可以为通孔;或者,固定部为通孔,安装部为凸起。
例如,当固定部为凸起时,安装部为通孔;凸起伸入到通孔内实现带圈与第一带体之间的连接。
另外,为了保证带圈与第一带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凸起与通孔之间可以为过盈配合,也可以为卡接连接。
例如,当凸起与通孔之间为卡接连接时,可以在凸起的外周设置凸缘,在通孔的内壁设置与凸缘相卡接的凹陷部。
另外,为了使带圈能够对第二带体实现良好的束缚作用,带圈中还具有限位部,以防止第二带体相对带圈滑动。
其中,限位部可以是通过增加带圈与第二带体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来防止第二带体相对带圈滑动;或者,限位部可以与带圈进行连接,以防止第二带体相对带圈滑动。
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限位部为多个较小的凸点,当第二带体穿设在环状主体内后,凸点与第二带体紧密贴合,从而增加第二带体与带圈之间的摩擦阻力,以防止第二带体相对带圈滑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限位部也可以是较大的凸点,第二带体穿设在环状主体内后,凸点可以与第二带体上的扣孔卡接,从而防止第二带体相对带圈滑动。
在具体实施时,第限位部与固定部可以相对设置,也可以是将限位部设置在固定部的端部。
当限位部设置在固定部的端部时,为了防止限位部阻碍固定部穿设在带体的通孔内,限位部的截面轮廓小于固定部的截面轮廓。或者,限位部的截面轮廓小于通孔的截面轮廓。
在具体制作时,带圈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
例如,带圈可以采用注塑工艺进行成型,或者将环状带体、固定部、限位部分别进行成型后,在固定为一体。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腕表,包括表体和与所述表体固定连接的表带以及上述的带圈;所述带体具有与固定部连接的至少一个安装部。
具体来说,当腕表包括表体、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时,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分别与表体连接,当需要对腕表进行佩戴时,只需将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连接即可。当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连接后,通常情况下第二带体会有一定长度的剩余,为了防止该剩余部分向外翘起而发生剐蹭等,通常通过带圈将剩余部分合围束缚在第一带体上。当带圈相对带体滑动时,可能会失去对第二带体的束缚,致使第二带体中剩余长度的部分向外翘起;另外,当用户摘下腕表后,带圈还有可能从第一带体中滑脱,容易丢失。
其中,为了实现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之间的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带体自由端设有表扣,第二带体上的扣孔可以与表扣进行扣合,从而实现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腕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腕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带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带圈固定装配到带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带圈对带体进行束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带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带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圈固定装配到带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圈对带体进行束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带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带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带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圈固定装配到带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圈对带体进行束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圈固定装配到第一带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圈,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带圈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如传统的腕表、智能腕表、手环、扎带以及腰带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可穿戴设备,其均包含本申请所公开的带圈。
以智能腕表为例,一般包括表体和表带;其中,表体中可以包括显示屏、处理器、心率检测模块等;用户通过表带将智能腕表佩戴至腕部。
其中,表带可以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也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带体。
例如,当表带包括两个独立的带体时;如图1、图16和图17所示,表带30包括分别与表体20连接的第一带体301和第二带体302;其中,第一带体301的自由端设有表扣303,第二带体302沿其长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扣孔。考虑到不同用户的腕部粗细不同,所需的表带长度也不相同。因此,厂家一般都将表带设置的比较长;当用户在佩戴时,可根据腕部的粗细对第一带体301和第二带体302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然后将表扣303与相应的扣孔扣合;如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时,多余长度的第二带体302会通过带圈10进行束缚,以防止表带剐蹭、影响美观等。
但是,现有市面上的带圈均是可滑动地套设在表带的外围,因此,会导致带圈滑脱,同时,也会影响到带圈对多余长度表带的束缚效果;另外,当用户在剧烈运动时,容易使表带从带圈中滑脱,甚至会导致腕表的脱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改善上述不足的带圈,从而能够提供为多余长度的表带提供良好的束缚作用,同时,也能够防止带圈从表带中滑脱。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带圈10包括环状主体101以及位于环状主体101内侧的固定部102;环状主体101用于供表带穿设;固定部102用于与表带的其中一个带体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带圈固定装配到第一带体上的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将带圈固定在第一带体上;或者,可以在第一带体上设置与固定部相连接的安装部。
例如,该固定部可以是凸起,安装部可以是通孔,凸起与通孔进行扣合,从而实现带圈与第一带体的固定连接。
其中,当表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时,如图1和5所示,带圈10套设在第一带体301的外围后,可通过该固定部102固定在第一带体301上,从而防止带圈10相对第一带体301滑动。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带体301与第二带体302扣合固定后,第二带体302多余长度的部分可穿设在带圈10内,从而防止该多余长度的部分向外翘起。
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带体上设置有通孔;当带圈10设在第一带体301的外围后,固定部102伸入该通孔3011内,从而实现带圈10与第一带体301的固定连接,防止带圈10沿第一带体301滑动,从而能够防止带圈10滑出第一带体301。
另外,为了提升带圈10与第一带体30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固定部102可以与该通孔过盈配合。具体的,固定部102伸入通孔3011内后,固定部102的外壁会与通孔3011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提升了固定部102与通孔3011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固定部102可以由可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例如,硅胶、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另外,第一带体301也可以由可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例如,硅胶、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102的外周设有凸缘1021,相应的,如图19所示,通孔3011的内壁设有环形的凹陷部3012。请结合参阅图5,固定部102完全伸入到通孔3011内后,该凸缘1021会嵌入到环形的凹陷部3012内,从而实现固定部102与安装部之间的卡接连接,从而能够提升带圈10与第一带体30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具体实施时,该凸缘1021可以设置在固定部102的端部,该凹陷部3012可以设置在通孔3011的一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缘1021也可以设置在固定部102的中部或下部;相应的,该凹陷部3012也可以设置在通孔3011的中部或另一端。
另外,为了提升带圈10与第一带体301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可以是在环状主体内设置多个固定部102,在第一表带301中设置多个与该多个固定部102相连接的安装部。
例如,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固定部102设置有两个,相应的,表带上也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固定部连接的安装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102以及安装部的数量也可以是更多个。
在具体制作时,带圈1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例如,可以采用硅胶、聚氯乙烯、聚丙烯等材料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当然,也可以是将环形主体101与固定部102分别成型后粘接固定。
其中,在实际应用时,由于不同用户的腕部粗细程度不同,导致第一带体301与第二带体302扣合固定后,第二带体302多余的长度不同;此时,为了使得带圈10仍能够为第二带体302的多余长度的部分进行良好的束缚;如图16和图18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带体301上具有多个通孔3011,多个通孔3011沿第一带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通过将固定部102与不同位置的通孔3011进行连接,来调整带圈10固定在第一带体301上的位置,从而调整带圈10对第二带体进行束缚的位置。
具体的,例如,当第二带体的多余长度较长时,可以使固定部与靠近表体的通孔3011a进行固定连接;当第二带体的多余长度较短时,可以使固定部与远离表体的通孔3011b进行固定连接。
另外,为了防止第二带体从带圈内滑脱,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带圈还包括限位部。
具体的,如图8所示,限位部103设置在环形主体101的内侧,请结合参阅图9和图10,当第二带体302穿设在环形主体101内后,限位部103可以防止第二带体302相对带圈滑动。
其中,限位部103可以是通过增加带圈10与第二带体302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来防止第二带体302相对带圈10滑动;或者,限位部103可以与带圈10进行连接,以防止第二带体302相对带圈10滑动。
例如,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103可以为较大的凸点,第二带体302穿设在环状主体内后,凸点可以与第二带体302上的扣孔3021卡接,从而防止第二带体302相对带圈10滑动。
另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103为多个较小的凸点,当第二带体302穿设在环状主体内后,凸点与第二带体302紧密贴合,从而增加第二带体302与带圈10之间的摩擦阻力,以防止第二带体302相对带圈10滑动。
在具体应用时,固定部与限位部可以相对设置,固定部与限位部也可以叠加设置。
具体的,如图8和图12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102与限位部103相对设置。如图10所示,以限位部103为较大的凸点为例,当第二带体302穿设在环形主体101内后,限位部103可以与第二带体302上的扣孔3021卡合,从而防止第二带体302从环形主体101中滑脱。
其中,为了防止固定部102影响到第二带体302在带圈10内的穿设,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固定部102的凸起高度不大于第一带体301的厚度;第二带体302在带圈10内穿过时,固定部102不会与第二带体302产生接触,从而不会阻碍第二带体302的穿过,从而提升了第二带体302在带圈10内的通过性。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限位部103设置在固定部102的端部;在具体使用时,如图14和图15所示,以限位部103为较大的凸点为例,可将带圈10套设在第一带体301的外围,将固定部102或限位部103与第一带体301上的通孔3011对齐后,将固定部102和限位部103穿过通孔3011,同时,固定部102与通孔3011紧密配合。在佩戴时,将第二带体302与表扣扣合固定后,第二带体302多余长度部分穿设在带圈10内,并将限位部103与对应的扣孔3021进行扣合,从而防止第二带体302滑脱。
其中,为了便于将固定102穿设固定在通孔3011内,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限位部103的截面轮廓小于固定部102的截面轮廓;具体来说,限位部103在固定部102的投影完全落在固定部102内,从而使得限位部103能够顺利的穿过通孔3011。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带圈,用于束缚两个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主体以及位于所述环状主体内侧的至少一个固定部;
所述环状主体穿设于叠置的所述两个带体上;
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带圈固定装配到所述两个带体中的一个带体上;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用于将所述两个带体中的另一个带体限位到所述带圈上;
其中,所述限位部为至少一个凸点,且所述凸点用于与所述另一个带体上的扣孔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截面轮廓小于所述固定部的截面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圈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5.一种腕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体和与所述表体固定连接的表带,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圈;
所述表带具有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至少一个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
所述第一带体关于所述表体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腕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具有表扣,所述第二带体上具有与所述表扣相扣合的至少一个扣孔;
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带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腕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壁具有凹陷部。
CN201910438412.6A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带圈及腕表 Active CN1103136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8412.6A CN110313688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带圈及腕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8412.6A CN110313688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带圈及腕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3688A CN110313688A (zh) 2019-10-11
CN110313688B true CN110313688B (zh) 2021-08-27

Family

ID=6811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8412.6A Active CN110313688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带圈及腕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368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13677U (zh) * 2014-06-11 2014-11-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带带扣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表带
CN207678969U (zh) * 2017-12-27 2018-08-0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表带尾端固定结构及手表
CN109393667A (zh) * 2018-11-23 2019-03-01 梁博 一种通讯手环的改良的联结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9763A (en) * 1990-07-13 1993-03-02 Isafrance Strap clasp
CN205143721U (zh) * 2015-11-04 2016-04-13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防拆脱的穿戴装置
CN206788564U (zh) * 2017-06-02 2017-12-22 山东卫泰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枪支定位腕表及枪支定位系统
CN108936993A (zh) * 2018-07-27 2018-12-07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环环体的联结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13677U (zh) * 2014-06-11 2014-11-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带带扣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表带
CN207678969U (zh) * 2017-12-27 2018-08-0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表带尾端固定结构及手表
CN109393667A (zh) * 2018-11-23 2019-03-01 梁博 一种通讯手环的改良的联结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3688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3869B2 (en) Wrist-wearable device
US5668784A (en) Watch band attachment mechanism
US7771112B2 (en) Watch band or other wrist-borne device assemblies
US5838642A (en) Wrist sweatband with watch
US20100110842A1 (en) Timepiece With Stabilizing Bezel
US11944167B2 (en) Wristbands with magnetic coupling
US8534911B2 (en) Instrument case assemblies
US10143579B2 (en) Wrist brace
US9693610B2 (en) Device for fastening and unfastening watch
US9632534B1 (en) Covers for wrist-worn devices
CN110313688B (zh) 一种带圈及腕表
US10775851B2 (en) Memory aid
US6684463B1 (en) Structure of an adjusting buckle for shoulder straps
CN210726884U (zh) 表带、表带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US10466650B1 (en) “Wedge in place” watch attachment
US20080282516A1 (en) Apparatus of Fixing a Belt Buckle
CN212590718U (zh) 一种可调节弹性表带及手表
US20230221680A1 (en) Watch protective case with knob
CN207544501U (zh) 一种多功能传感手环
KR101827945B1 (ko) 체결구조
KR200492029Y1 (ko) 핸드폰 고리
US10117482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7487836U (zh) 一种隐藏扣式表带
CN214179417U (zh) 手环
CN210611247U (zh) 一种盲戴腕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30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