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0655B - 包括可部分断裂的织物以及支撑结构的组件 - Google Patents

包括可部分断裂的织物以及支撑结构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0655B
CN110300655B CN201880012444.3A CN201880012444A CN110300655B CN 110300655 B CN110300655 B CN 110300655B CN 201880012444 A CN201880012444 A CN 201880012444A CN 110300655 B CN110300655 B CN 110300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iform
fabric
woven
transvers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24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0655A (zh
Inventor
S·里戈
R·科尔尼耶
G·雨歌
B·利莫赞
F·维尔科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ublication of CN110300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0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0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0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2Solid tyres ; Mould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1807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comprising fabric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0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 B29C70/10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 B29C70/1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 B29C70/22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oriented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forming a two dimensional structure
    • B29C70/228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oriented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forming a two dimensional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being stacked in parallel layers with fibres of adjacent layers crossing at substantial 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0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 B29C70/10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 B29C70/1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 B29C70/24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oriented in at least three directions forming a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4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utilising additional non-inflatable supports which become load-supporting in emergenc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3/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 B60C3/02Closed, e.g. toroidal,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81Parts of pneumatic tyre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D2030/0683Additional internal supports to be positioned inside the tyre, as emergency supports for run-flat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件(24),其包括:第一织物(26),其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延伸并包括经纱丝状元件(64),所述经纱丝状元件(64)在平行于总体方向(G1)的方向(C1)上延伸并包括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第二织物(28);以及支撑结构(30),其包括将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连接在一起的支撑丝状元件(32),每个支撑丝状元件(32)包括在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28)之间延伸的支撑丝状部分(74)。对于第一织物(26)的静息长度L: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第一丝状构件具有非零的伸长且不断裂;第一织物(26)具有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伸长,超过该伸长第二丝状构件断裂,其中,H0 x K≤H,H0是当每个支撑丝状部分(74)处于静息状态时第一和第二织物(26、28)之间的距离,并且K=0.50。

Description

包括可部分断裂的织物以及支撑结构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件、一种浸渍组件、一种轮胎、一种安装组件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轮胎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旨在装配至车辆的轮胎的领域。轮胎设计成优选地用于乘用车辆,但是也可以用在任何其它类型的车辆上,例如两轮车辆、重型车辆、农用车辆、施工场地车辆或飞行器,或者更一般地,用在任何滚动装置上。
背景技术
传统轮胎是圆环面形状的结构,其旨在安装在轮辋上,由充气气体加压并在负载的作用下压扁到地面上。在其旨在与地面接触的行驶表面上的任何点处,轮胎具有双曲率:周向曲率和子午曲率。周向曲率意指由周向方向和径向方向限定的周向平面中的曲率,所述周向方向在轮胎的滚动方向上与轮胎的胎面表面相切,所述径向方向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子午曲率意指由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限定的子午平面或径向平面中的曲率,所述轴向方向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所述径向方向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
在下文中,表述“在径向上位于内侧或在径向上位于外侧”分别意指“更接近或更远离轮胎的旋转轴线”。表述“在轴向上位于内侧或在轴向上位于外侧”意指“更接近或更远离轮胎的赤道平面”,轮胎的赤道平面为经过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中间并且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众所周知,在水平地面上,轮胎在周向平面和子午面中的扁平化由位于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接触斑块的界线的位置处的胎面表面的点的周向曲率半径和子午曲率半径各自的值决定。这些曲率半径越大,也就是曲率小时(因为在数学意义上任何一点处的曲率是曲率半径的倒数),所述扁平化就越容易。还已知轮胎的扁平化对轮胎的性能(特别是滚动阻力、抓地力、磨损和噪声)产生影响。
因此,专门研究轮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寻求在轮胎的预期性能(例如磨损、抓地力、耐久性、滚动阻力和噪声,该列表并不详尽)之间获得良好的折衷,并已经开发出了传统轮胎的替代解决方案,以优化轮胎的扁平化。
当安装在轮胎的安装轮辋上并且充气到轮胎的建议使用压力的轮胎承受其工作负载时,现有技术的传统轮胎通常在胎面的轴向端部(称为胎肩)处具有较高的子午曲率(即较小的子午曲率半径)。通过标准,例如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ETRTO)的标准限定安装轮辋、操作压力和工作负载。
传统轮胎基本上通过胎面的轴向端部(或胎肩)以及通过将胎面连接到胎圈的胎侧来承载所施加的负载,所述胎圈确保轮胎与其安装轮辋的机械连接。众所周知,在胎肩具有较低的子午线曲率的传统轮胎通常难以子午扁平化。
文献US 4235270描述了一种轮胎,其具有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环形主体,该主体包括在轮胎周缘处的可以包括胎面的径向外侧圆柱形部分以及旨在安装在轮辋上的径向内侧圆柱形部分。在周向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壁从径向内侧圆柱形部分延伸到径向外侧圆柱形部分并且承受负载。此外,胎侧可以连接分别在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的两个圆柱形部件,以便与胎面和胎侧结合形成封闭空腔,从而允许轮胎被加压。然而,与传统轮胎相比,这种轮胎具有较高的重量,并且由于其较重的性质,易于耗散大量能量,这会限制其耐久性并因此限制其寿命。
文献WO 2009087291描述了一种轮胎结构,其包括两个环形壳体,一个是内部或径向内侧的环形壳体,另一个是外部或径向外侧的环形壳体,所述两个环形壳体通过两个胎侧和支承结构连接。根据该发明,支承结构被加压并将轮胎的环形空间分成多个隔室或单元,并且胎侧连接到支承结构或与支承结构一体化。在该示例中,施加的负载由支承结构和胎侧承担。接触斑块中的压力分布在接触斑块的轴向宽度上是不均匀的,考虑到子午难以扁平化(由于胎侧与支承结构之间的连接),胎肩处的压力升高。所述胎肩处的升高的压力易于产生胎面的胎肩的显著磨损。
文献WO 2005007422描述了一种柔性车轮,其包括柔性带和从柔性带径向向内延伸到轮毂的多个辐条。柔性带旨在适应与地面接触的区域并包围障碍物。由于不与地面接触的辐条张紧,辐条在柔性带与轮毂之间传递支撑的负载。这种柔性车轮需要优化辐条的分布,以保证基本上圆柱形的周缘。而且,与传统轮胎相比,柔性车轮具有相对高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在轮胎承受负载时能够改善胎面的扁平化,并且易于由合适的组件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
为此目的,本发明的一个主题为优选用于轮胎的组件,其包括:
-在第一总体方向上延伸的机织的第一织物,所述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总体方向的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包括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
-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
-支承结构,包括将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连接在一起的丝状支承元件,每个丝状支承元件包括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丝状支承部分,
机织的第一织物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使得对于以m表示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静息长度L:
-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第一丝状构件具有非零的伸长且不断裂,
-机织的第一织物具有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伸长,超过该伸长第二丝状构件断裂,
其中,H0x K≤H,H0是当每个丝状支承部分处于静息状态时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内表面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内表面之间的平均直线距离,H和H0以m表示,K=0.50。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原理是具有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连接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支承元件,并且一旦组件布置在轮胎中,所述支承结构就能够通过张紧位于接触斑块外侧的一部分支承元件而承受施加到轮胎上的负载,位于接触斑块中的支承元件承受压缩负载而受到屈曲,因此不会对所施加负载的承载产生贡献。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可以处于自然状态,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粘性组合物,所述粘性组合物旨在促进机织的第一织物的第一丝状元件和/或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第二丝状元件与弹性体组合物之间的粘合。根据本发明的组件也可以是粘性的,这意味着至少部分地涂有至少一种促进这种粘合的粘性组合物。在双层的实施方案中,待涂覆粘合剂的每个第一丝状元件和第二丝状元件涂覆一层粘合底料,并且粘合底料层涂覆一层粘性组合物。在单层的实施方案中,待涂覆粘合剂的每个第一丝状元件和第二丝状元件直接涂覆一层粘性组合物。粘合底料的一个示例是可能嵌段的环氧树脂和/或异氰酸酯化合物。所用的粘性组合物可以是常规的RFL(间苯二酚-甲醛-胶乳)粘合剂,或者可以是申请WO2013/017421、WO2013/017422、WO2013/017423、WO2015007641和WO2015007642中描述的粘合剂。
总体方向的含义是机织或针织的织物沿其最长长度延伸并且平行于机织或针织的织物的纵向边缘的总体方向。因此,例如,围绕轴线缠绕在回转线轴上的机织或针织的织物的总体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机织或针织的织物展开的方向(即周向方向),所述方向垂直于线轴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
因为第一经纱方向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总体方向,并且因为机织的第一织物可以充分变形,所以用于制造轮胎的方法变得更容易得多。具体地,机织的第一织物可以通过第一丝状构件的伸长来变形而不会完全断裂,从而使其伸长得足以遵循在轮胎制造期间施加在其上的成形。第二丝状构件的断裂使得可以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制造过程期间获得具有相对高的刚度和相对低的伸长能力的机织的第一织物,使得比起其中第一丝状经纱元件更具弹性并具有相对良好的伸长能力的机织的第一织物,更容易实现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制造。使用这种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可以获得相对显著的伸长。机织的第一织物的这种可变形性允许通过简单地将其缠绕在轮胎成型鼓上来铺设机织的第一织物,这与其它实施方案不同,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必须使用其它工业意义上远远更加复杂的解决方案以允许机织的第一织物遵循在轮胎制造过程中施加的成形。最后,尽管第二丝状构件断裂,但由于第一丝状构件不断裂,而使得机织的第一织物能够保持连续的经纱结构,因此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机织结构得以保持。
机织的第一织物形成第一丝状元件的第一结构。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形成第二丝状元件的第二结构。
在本申请中,通过根据2013年7月的标准NF EN ISO 13934-1对机织的第一织物进行拉伸测试来确定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性质。根据2010年1月的标准ASTM D885/D885MA,通过对丝状元件进行拉伸试验来确定丝状构件和丝状元件的固有性质。
在组件集成到轮胎后,H表示在没有向轮胎施加负载并且在轮胎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内部环形空间的平均径向高度,所述内部环形空间由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内表面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内表面径向限定。该径向高度至少等于静息的丝状支承部分的两个面之间的平均直线距离的0.5倍,使得一旦组件布置在轮胎中,所述组件就能够通过张紧位于接触斑块外侧的一部分支承元件而承受施加到轮胎上的负载,位于接触斑块中的支承元件承受压缩负载而受到屈曲,因此不会对所施加负载的承载产生贡献。因此,在本发明中,至少H=H0x K并且Art>(2πx H0x K)/L,其中,Art是根据2013年7月的标准NF EN ISO 13934-1测量的在最大力下的伸长。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根据他正在设计的轮胎的类型并且根据他正在寻求获得的负载承载能力来选择大于或等于K x H0的H值。优选地,H0x K≤H<H0,使得在没有向轮胎施加负载并且在轮胎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每个丝状支承部分处于折叠状态。
支承丝状元件是指相对于其横截面具有很大长度的任何长形元件,而无论横截面的形状如何,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或正方形、或者甚至是扁平的;例如,该丝状元件可以是扭曲的或波浪形的。当其为圆形时,其直径优选小于5mm,更优选在100μm至1.2mm的范围内。
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内表面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内表面之间的平均直线距离是指与这两个表面成直角测量的距离。换句话说,它是这两个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在静息组件上均匀分布的至少5个不同点上测量该直线距离,并对其进行平均。
静息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长度是指机织的第一织物的长度,所述机织的第一织物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既不伸长也不压缩,因此在该第一总体方向上呈现零伸长。因此,机织的第一织物除了其自身重量之外不受外部应力。
每个丝状支承部分,特别是将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内表面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内表面彼此连接的每个丝状支承部分,可以通过其处于静息状态时的长度LP和其平均截面SP在几何上表征;所述平均截面SP是通过在与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平行并且包括在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之间的所有表面上切割丝状支承部分而获得的截面的平均值。在最常见的支承元件和丝状支承部分具有恒定横截面的情况下,平均截面SP等于该恒定截面。
每个丝状支承元件,特别是每个支承部分,通常具有其平均截面SP(其是通过在与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平行并且包括在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之间的所有表面上切割丝状支承部分而获得的截面的平均值)的特征最小尺寸E,所述特征最小尺寸E优选地最多等于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两个内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其对应于在组件设置到轮胎之中后,在没有向轮胎施加负载并且在轮胎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内部环形空间的平均径向高度H)的0.02倍并且其平均截面SP的纵横比R优选地最多等于3。支承元件的平均截面SP的最小特征尺寸E最多等于内部环形空间的平均径向高度H的0.02倍,排除了具有大体积的任何大型支承元件。换句话说,当它是细丝时,每个支承元件在径向方向上具有高的细长度,允许其在通过接触斑块时弯曲。在接触斑块之外,每个支承元件回复其初始几何形状,因为其屈曲是可逆的。这种支承元件具有良好的疲劳强度。
其平均截面SP的纵横比R最多等于3,意味着其平均截面SP的特征最大尺寸V至多等于其平均截面SP的特征最小尺寸E的3倍。作为示例,直径等于d的圆形平均截面SP具有纵横比R=1;具有长度V和宽度V'的矩形平均截面SP具有纵横比R=V/V';而具有长轴B和短轴B'的椭圆形平均截面SP具有纵横比R=B/B'。
丝状支承元件具有丝状类型的力学性能,也就是说它仅可以沿其等分线(lignemoyenne)受到拉伸或压缩力。
应该注意的是,支承结构的所有丝状支承元件并非必须具有相同的静息长度LP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支承结构包括多个相同的支承元件,也就是说几何特征和构成材料相同的元件。
支承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由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界定的空间中处于力学上不连接的对。因此,支承元件表现为在力学意义上是独立的。例如,支承元件不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网络或网格。
有利地,K=0.75,优选地K=0.80,更优选地K=0.90。
K越接近1,在没有向轮胎施加负载并且在轮胎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丝状支承部分越接近它们的静息状态。非常优选地,K=0.90,这允许优化的负载支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丝状构件基本上是直线的,并且第一丝状构件围绕第二丝状构件缠绕成螺旋形。这种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称为包覆丝状元件,第二丝状构件形成芯部,由第一丝状构件形成的包覆物或层围绕该芯部缠绕。
有利地,每个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彼此独立地包括至少一根包含若干单丝的复丝,制成每个所述单丝的材料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天然纤维、无机纤维;优选地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天然纤维和这些材料的组合,更优选地选自聚酯、天然纤维和这些材料的组合。
有利地,第一丝状构件包括至少一根包含若干单丝的复丝,制成每个所述单丝的材料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天然纤维;优选地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和这些材料的组合,更优选地选自聚酯和聚酯的组合。聚酯是有利的,因为它们具有高韧性、低成本和与在轮胎中使用相容的热稳定性以及可以被选择的标准热收缩。
有利地,第二丝状构件包括至少一根包含若干单丝的复丝,制成每个所述单丝的材料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天然纤维、无机纤维;优选地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天然纤维和这些材料的组合,更优选地由人造丝制成。由人造丝制成的丝状构件有利地呈现出相对低的断裂伸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一织物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对于以N表示的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机织的第一织物在第一总体方向上呈现非零的伸长,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并且P0=100000。
有利地,机织的第一织物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对于以N表示的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在第一总体方向上呈现非零的伸长并且不断裂,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并且P0=100000。
有利地,机织的第一织物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断裂所需的以N表示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应力负载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并且P0=10000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一织物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对于机织的第一织物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任何伸长,机织的第一织物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产生以N表示的力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并且P0=100000。
因此,机织的第一织物可以在相对低的应力负载下变形,使得在轮胎的制造过程期间可以使用无损坏未加工的外形的风险的合适的成形应力负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一织物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最大力大于(P0x(L/2π+H)x 1)/2,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并且P0=100000。最大力是在2013年7月的标准NF EN ISO 13934-1中定义的获得最大力下的伸长所需的力。因此,施加的应力负载避免在成形过程中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断裂。
有利地,P0=80000,优选地P0=60000,更优选地P0=40000。P0越低,在轮胎的制造过程期间使用低应力负载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在该过程期间损坏未加工的外形的风险越低。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是纺织物。纺织物的含义是每个丝状支承元件是非金属的,并且例如由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乙烯醇、纤维素、矿物纤维、天然纤维、弹性体材料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混合物制成。在聚酯中,可以例如提及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PPN(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在聚酰胺中,可以提及,例如聚酰胺4-6,6,6-6(尼龙),11或12的脂族聚酰胺以及例如芳族聚酰胺的芳族聚酰胺。
例如,每个丝状支承元件是纺织物组件,其包括一根或多根单丝或复丝纺织纤维,捻合或不捻合在一起。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具有一种组件,其中纤维基本上彼此平行。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具有一种组件,其中纤维螺旋缠绕。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由单丝形成。每根单丝或复丝纤维的直径在5至20μm之间,例如10μm。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是金属的,例如是金属单丝的组件,每个金属单丝的直径通常小于50μm,例如10μm。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由数个金属单丝的组件形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由金属单丝形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沿着丝状支承元件,每个丝状支承元件从机织的第一织物朝向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以及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朝向机织的第一织物交替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机织的第一织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纬纱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缠绕在一起。在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一织物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包括表征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和第一丝状纬纱元件缠绕的机织物。根据所述实施方案,该机织物是平纹、斜纹或缎纹类型。
优选地,为了赋予在轮胎中使用时的良好力学性能,该机织物是平纹类型的。
有利地,第一经纱方向和第一纬向方向相互形成的角度在70°至90°的范围内,优选地基本上等于90°。
这种机织的织物的机械特性(例如沿着丝状经纱元件或丝状纬纱元件的拉伸刚度和拉伸断裂力)取决于丝状元件的特性,例如,在纺织物丝状元件的情况下,以tex或g/1000m表示的支数、以cN/tex表示的韧度、以%表示的标准收缩、以线数/dm表示的这些丝状元件分布所依据的给定密度。所有这些特性取决于丝状元件的构成材料和它们的制造过程。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包括第一丝状部分,其用于将每个丝状支承元件锚固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中,并延长机织的第一织物中的丝状支承部分。
优选地,每个锚固的第一丝状部分与机织的第一织物交织。这种组件具有能够在单个阶段中制造的优点。然而,也可以设想在两个阶段中制造组件,第一阶段制造机织的第一织物,第二阶段将丝状支承元件或多个丝状支承元件与机织的第一织物交织。在两种情况下,每个支承元件与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交织使得可以确保每个支承元件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中的机械锚固,从而在支承结构上赋予所需的力学性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为了确保丝状锚固部分的机械锚固,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机织的第一织物的至少一个第一丝状元件缠绕。
有利地,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
-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总体方向的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
-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纬纱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交织在一起。
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机织的第一织物的至少一个第一丝状纬纱元件缠绕,优选围绕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丝状纬纱元件缠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在基本平行于第一总体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优选地,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在两个第一丝状纬纱元件之间交替地从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一个面通向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另一个面,所述两个第一丝状纬纱元件相邻并且第一丝状锚固部分缠绕在所述第一丝状纬纱元件周围。
非常有利地,第一丝状经纱元件沿着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整个长度连续延伸。因此,丝状经纱元件沿其长度没有呈现出不连续性,除了两个丝状元件的两个端部之间可能会连接而形成仍然是连续的丝状经纱元件。
在可以有效地确保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成形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布置成允许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带有部分断裂的伸长,优选允许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带有部分断裂的伸长,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布置成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断裂,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和第二横向直线区域各自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优选地,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能够产生带有部分断裂的伸长,优选地,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能够产生带有部分断裂的伸长。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能够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任何断裂。
在可以获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不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伸长。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伸长。
在使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不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布置成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伸长。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能够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中的伸长。
在可以获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中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都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伸长,优选地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能够是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的至多20%,优选地是至多15%,更优选地是至多10%。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能够伸长,优选地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能够是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的至多20%,优选地是至多15%,更优选地是至多10%。
在使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不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在第一总体方向上能够伸长,优选地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能够是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的至多20%,优选地是至多15%,更优选地是至多10%。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能够伸长,优选地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能够是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的至多20%,优选地是至多15%,更优选地是至多10%。
根据定义,横向直线区域由基本上垂直于机织的织物的第一总体方向的两条假想的直线纵向限定。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织物的整个宽度上延伸,这意味着横向直线区域由机织的织物的纵向边缘横向限定。
部分断裂的意思是区域中每个丝状经纱元件的至少一个丝状构件的断裂。还应该理解,这意味着断裂仅是部分的,因此不是完全的(即构成该区域中每个丝状经纱元件的所有组成构件的断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情况下,应该理解的是,区域的部分断裂是指该区域中每个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断裂而第一丝状构件不断裂。区域中的部分断裂不应混淆于该区域中的某些丝状元件断裂而该区域中的其它丝状元件不断裂,这将无法使机织的第一织物正确成形。
因此,在本申请中,部分断裂不同于被认为是完全断裂的断裂(即所涉及的每个丝状元件或丝状部分的完全中断),完全断裂与部分断裂不同,部分断裂中所涉及的每个丝状元件或丝状部分没有完全中断。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能够产生带有部分断裂的伸长,优选地,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能够产生带有部分断裂的伸长。
优选地,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能够产生带有部分断裂的伸长,优选地,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能够产生带有部分断裂的伸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伸长而不断裂,并至少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断裂,优选地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断裂。
优选地,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伸长而不断裂,并至少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断裂,优选地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断裂。
任选地,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其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缠绕,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丝状纬纱元件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在第一总体方向上彼此分开。
优选地,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能够使得丝状纬纱元件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在第一总体方向上彼此分开。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断裂。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能够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断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防止: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的断裂,以及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的断裂。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防止: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的断裂,以及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的断裂。
可选地,在使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不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其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缠绕,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防止第一丝状纬纱元件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在第一总体方向上彼此分开。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能够防止第一丝状纬纱元件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在第一总体方向上彼此分开。
任选地,在使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不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布置成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彼此分开。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以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能够使得第一丝状纬纱元件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在第一总体方向上彼此分开。
在上述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是被称为可变形的区域。这些区域在成形条件下是可变形的,并且有助于机织的第一织物成形的能力。在另一方面,第二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是不可断裂的区域。这些区域在成形条件下是不可断裂的,并且无助于或者几乎无助于机织的第一织物成形的能力。因此,第一组的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变形到足以允许组件成形并补偿第二组的所谓的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的非延伸或低延伸。与第二组的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相比,第一组的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越短且数量越少,第一组的所有横向直线区域的最大力下的伸长将更大。在丝状经纱元件的尺度上,位于第一组的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那些部分变形得足以允许组件成形并补偿位于第二组的所谓的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那些部分的非延伸或低延伸。
因此,与第二组的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区域不同,第一组的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区域可以在相对低的应力负载下变形,使得在轮胎的制造过程期间可以使用无损坏未加工的外形的风险的合适的成形应力负载。
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有横向直线区域相同,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最大力下的伸长Art1满足Art1>(2πx H)/SLd1,其中SLd1是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有横向直线区域的静息长度Ld1的总和。根据2013年7月的标准NF EN ISO 13934-1,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的测试样品上测量最大力下的伸长。
因此,有利地,在先前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断裂伸长Arc满足Arc>(2πx H)/SLd1。根据2010年1月的标准ASTM D885/D885MA测量断裂伸长Arc。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断裂伸长Arc是获得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断裂所需的伸长。
优选地,对于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大于或等于(2πx H)/SLd1的任何伸长,机织的第一织物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产生以N表示的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力,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并且P0=100000,并且SLd1是以m表示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有横向直线区域的静息长度之和。根据2013年7月的标准NF EN ISO 13934-1确定伸长、施加的应力负载和产生的力。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包括第一丝状部分,其用于将每个丝状支承元件锚固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中,并延长机织的第一织物中的丝状支承部分: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整个宽度上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防止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断裂。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防止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断裂。
因此,每个直线区域包括至少一个不可断裂的第一丝状锚固部分,其即使在相对高的应力负载下也是不会断裂的,使得在轮胎的制造过程期间可以使用不具有破坏未加工的外形的风险的合适的成形应力负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防止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伸长。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防止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伸长。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每个第一丝状锚固元件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伸长。
优选地,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其中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任何伸长,使得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伸长。
有利地,P0=80000,优选地P0=60000,更优选地P0=40000。P0越低,在轮胎的制造过程期间使用低应力负载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在该过程期间损坏未加工的外形的风险越低。
优选地,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交替。
因此,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尺度上,获得整个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均匀变形,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静息长度越短,该变形越均匀。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静息长度是指在没有施加到该区域的任何外部应力负载(除了大气压力之外)时该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在第一总体方向上静息的横向直线区域在该方向上既不受拉伸也不受压缩,因此在该方向上呈现零伸长。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第二丝状元件的第二结构
有利地,在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沿第二总体方向延伸的情况下,第二总体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总体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是机织的第二织物,包括:
-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元件,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二丝状元件,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纬纱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与第二丝状经纱元件缠绕在一起。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二织物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包括表征第二丝状经纱元件和第二丝状纬纱元件缠绕的机织物。根据所述实施方案,该机织物是平纹、斜纹或缎纹类型。优选地,为了在轮胎中使用时赋予良好的力学性能,该织物是平纹类型的。
有利地,第二经纱方向和第二纬向方向相互形成的角度在70°至90°的范围内,优选地基本上等于90°。
有利地,在机织的第二织物沿第二总体方向延伸的情况下,第二丝状元件的第二经纱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二总体方向。这种机织的第二织物允许组件和轮胎的更容易的制造过程。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是包括交织环的针织的织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包括第二丝状部分,其用于将每个丝状支承元件锚固在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中,并延长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中的丝状支承部分。
优选地,每个第二丝状锚固部分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交织。这种组件具有能够在单个阶段制造的优点。然而,也可以设想在两个阶段中制造组件,第一阶段制造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第二阶段将丝状支承元件或多个丝状支承元件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交织。在两种情况下,每个支承元件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交织使得可以确保每个支承元件在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中的机械锚固,从而在支承结构上赋予所需的力学性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为了确保丝状锚固部分的机械锚固,每个第二丝状锚固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至少一个第二丝状元件缠绕。
有利地,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是机织的第二织物,包括:
-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元件,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二丝状元件,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纬纱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与第二丝状经纱元件缠绕在一起,
每个第二丝状锚固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机织的第二织物的至少一个第二丝状纬纱元件缠绕,优选围绕在第二总体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丝状纬纱元件缠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二丝状锚固部分在基本平行于第二总体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优选地,每个第二丝状锚固部分在两个第二丝状纬纱元件之间交替地从机织的第二织物的一个面通向机织的第二织物的另一个面,所述两个第二丝状纬纱元件相邻并且第二丝状锚固部分缠绕在所述第二丝状纬纱元件周围。
非常有利地,第二丝状经纱元件沿着机织的第二织物的整个长度连续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为优选用于轮胎的浸渍组件,其包括:
-分别由第一聚合物组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组合物制成的第一层和第二层;
-如上所述的组件,其中:
-机织的第一织物至少部分地用第一聚合物组合物浸渍;
-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至少部分地用第二聚合物组合物浸渍。
组件的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各自浸渍有相应的聚合物组合物。因此,可以设想几个实施方案。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丝状元件和第二丝状元件结构包括用相应的聚合物组合物浸渍的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的第二织物。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丝状元件的第一结构包括浸渍有第一聚合物组合物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第二丝状元件的第二结构包括浸渍有第二组合物的针织的第二织物。
浸渍的含义是每种聚合物组合物至少在表面渗透丝状元件结构。因此,可以通过聚合物组合物覆盖丝状元件结构的一个面来进行单面浸渍,或者通过用聚合物组合物覆盖丝状元件结构的两个面来进行双面浸渍。在两种情况下,得益于聚合物组合物渗透到丝状元件结构中存在的空隙中,浸渍能够产生机械锚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种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弹性体,优选二烯弹性体。“二烯”类型的弹性体或橡胶(这两个术语是同义的)通常理解为意指至少部分(即均聚物或共聚物)得自二烯单体(带有两个共轭或非共轭碳-碳双键的单体)的弹性体。然后,该组合物可以处于未加工状态或处于固化状态。
特别优选地,橡胶组合物的二烯弹性体优选选自聚丁二烯(BR)、合成聚异戊二烯(IR)、天然橡胶(NR)、丁二烯共聚物、异戊二烯共聚物和这些弹性体的混合物。这样的共聚物更优选地选自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R)、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BIR)、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R)、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IR)以及这些共聚物的混合物。
每种聚合物组合物可以仅包含一种二烯弹性体或者数种二烯弹性体的混合物,所述二烯弹性体可以与二烯弹性体之外的任何类型的合成弹性体结合使用,实际上甚至可以与弹性体之外的聚合物(例如热塑性聚合物)结合使用。
此外,在该实施方案中,除优选为二烯弹性体的弹性体外,每种聚合物组合物包含例如炭黑的增强填料、例如硫化体系的交联体系和各种添加剂。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每种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热塑性聚合物。根据定义,热塑性聚合物是可热熔的。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示例是例如尼龙的脂族聚酰胺、例如PET或PEN的聚酯以及热塑性弹性体。
热塑性弹性体(缩写为“TPE”)是以基于热塑性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形式提供的弹性体。其具有在热塑性聚合物与弹性体之间的中间结构,并以公知的方式由通过柔性弹性体链段(séquence)连接的刚性热塑性链段(特别是聚苯乙烯)形成;所述柔性弹性体链段例如用于不饱和TPE的聚丁二烯或聚异戊二烯链段,或者用于饱和TPE的聚(乙烯/丁烯)链段。这以已知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上述TPE嵌段共聚物的特征通常在于存在两个玻璃化转变峰,第一个峰(较低的通常为负值的温度)与TPE共聚物的弹性体链段相关,第二个峰(较高的正值温度,对于优选TPS类型的弹性体通常超过80℃)与TPE共聚物的热塑性(例如苯乙烯嵌段)部分相关。这些TPE弹性体通常为三嵌段弹性体,所述三嵌段弹性体具有通过柔性片段(segment)连接的两个刚性片段。刚性片段和柔性片段可以线性设置,或者以星形构造或支化构造设置。这些TPE弹性体还可以为具有单个与柔性片段连结的刚性片段的二嵌段弹性体。通常,这些片段或嵌段中的每一个含有至少5个以上、通常10个以上基本单元(例如对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苯乙烯单元和异戊二烯单元)。
优选地,热塑性弹性体是不饱和的。根据定义和众所周知的方式,不饱和TPE弹性体应理解为具有烯属不饱和度的TPE弹性体,即包含(共轭或非共轭)碳-碳双键的TPE弹性体;显然,相反地,“饱和”TPE弹性体是指没有这种双键的TPE弹性体。
第一聚合物组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组合物可以是不同的或相同的。例如,第一聚合物组合物可以包含二烯弹性体,第二聚合物组合物可以包含热塑性弹性体,反之亦然。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
本发明的又一主题是围绕主轴线的旋转轮胎,其包括:
-包括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所述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轮胎的周向方向与第一经纱方向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包括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
-包括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布置成在径向上位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的内侧,
-支承结构,包括将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连接在一起的丝状支承元件,每个丝状支承元件包括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丝状支承部分,
-由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内表面以及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内表面径向限定的内部环形空间,其中:
οH0是每个丝状支承部分处于静息状态时的内部环形空间的平均径向高度,
οH是在没有向轮胎施加负载并且在轮胎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内部环形空间的平均径向高度,使得H0 x K≤H,其中K=0.50;
所述轮胎中:
-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呈现出在第一经纱方向上的非零的伸长而不断裂,并且
-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至少在沿其长度的一个点处断裂。
根据本发明并如上所述,这种轮胎易于制造。
静息的丝状支承部分是指既不受到拉伸也不压缩并因此呈现零伸长的丝状支承部分。因此,丝状支承部分除了其自身重量以及与其连接的元件的重量之外不承受任何外部应力负载。
内部环形空间的平均径向高度的意思是在轮胎周围的至少5个不同的均匀周向分布的点处测量并且在轮胎的周向中平面中测量的相应径向高度的平均值,周向中平面被定义为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且与每个胎圈的增强结构等距设置的平面。
轮胎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旨在提供用于组件与轴对称胎冠结构的连接等功能。轮胎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内侧第二结构旨在提供用于组件以及因此轮胎与安装机构的连接等功能。
轮胎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呈现出与轮胎的旋转轴线重合的旋转轴线。轮胎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内侧第二结构同轴于轮胎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
在没有向轮胎施加负载并且在轮胎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内部环形空间具有平均径向高度H。当轮胎受到标称径向负载ZN并且通过接触表面积A而接触平坦地面时,通过机织的第一织物与地面接触的轮胎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的一部分所连接到的支承元件在压缩下受到屈曲,不与地面接触的轮胎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的一部分所连接到的至少一部分支承元件处于张紧状态。
为了承受所施加的负载,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的以1/m2表示的每单位表面积的丝状支承部分的平均表面密度DS至少等于(S/SE)*Z/(A*Fr),其中S是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的径向内表面的以m2表示的表面积,SE是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的径向内表面之间的以m2表示的结合表面积,ZN是以N为单位的施加到轮胎上的标称径向负载,A是以m2表示的与地面接触的轮胎的地面接触表面积,Fr是以N表示的每个支承部分的断裂力。标称径向负载ZN是轮胎使用的推荐负载。地面接触表面积A是在标称径向负载ZN的作用下轮胎被压平到地面上的表面积。
DS至少等于(S/SE)*Z/(A*Fr)的表达式特别反映了这样的事实:随着标称径向负载ZN和/或表面积的比率SE/S增加,支承部分的平均表面密度DS增加,这表示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的径向内表面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的重叠程度减小。随着支承部分的拉伸断裂力Fr增加,支承部分的平均表面密度DS减小。
支承部分的这种平均表面密度DS一方面使得接触斑块外部的张紧支承元件能够承受标称径向负载ZN,另一方面使得接触斑块中的受压支承元件能够保证胎面在周向平面和子午平面中变平,与现有技术的已知轮胎相比得到改善。
通常,支承部分的表面密度在周向方向和轴向方向上都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支承部分的分布在周向和轴向上是均匀的:因此平均表面密度DS等于不变的表面密度。表面密度保持恒定的优点在于它有助于使胎面具有几乎圆柱形的几何形状,并且与现有技术的其它轮胎相比,具有减少的“波纹”效果。
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承部分的表面密度可以在周向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上变化,也就是说支承部分的分布在周向和/或轴向上不一定是均匀的:因此引入支承部分的平均表面密度DS特征。
以1/m2表示的支承部分的表面密度DS有利地至少等于3*(S/SE)*ZN/(A*Fr)。支承部分的较高的表面密度改善了地面接触斑块中的压力的均匀化,并且保证了对于所施加的负载和耐久性的更高的安全裕度。
以1/m2表示的支承部分的表面密度DS甚至更有利地至少等于6*(S/SE)*ZN/(A*Fr)。支承部分的更高的表面密度进一步改善了地面接触斑块中的压力的均匀化,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所施加的负载和耐久性的更高的安全裕度。
以1/m2表示的支承部分的平均表面密度DS有利地至少等于500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面积SE基本上等于表面积S,也就是说,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的径向内表面完全重叠。在这些条件下,支承部分的最小平均表面密度DS等于ZN/(A*Fr)。
在其它实施方案中,SE不同于S,甚至SE<S。这是因为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不一定是(轴向和/或周向)连续的,并且可以由丝状元件结构的并置部分组成:在该示例中,表面积SE是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的径向内表面之间的结合的表面积的总和。因此,当SE<S时,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的径向内表面不完全重叠,也就是说仅部分重叠。
该设计有利地使得能够获得可以独立制造并且在轮胎制造期间作为单个实体集成的组件。通过硫化、粘合剂结合或用于使第一聚合物组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结合的任何其它方法,所使用的组件可以与轮胎的其它元件整合在一起。
径向外侧的机织的第一织物以及径向内侧的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用作支承元件与相应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旋转结构之间的界面,因此其不直接接触。
得益于所描述的轮胎,通过胎面的轴向端部处的子午曲率半径的增加,观察到胎面(特别是在子午平面中)的扁平化的改善。
这尤其导致地面接触斑块中的压力的均匀化,这有助于在磨损和抓地力方面增加轮胎的寿命。
最后,这种轮胎的滚动阻力显著降低,这有利于车辆燃料消耗的下降。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H0x K≤H<H0,这意味着在没有向轮胎施加负载并且在轮胎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丝状支承元件的丝状支承部分处于折叠状态。
有利地,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包括第一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一层,机织的第一织物至少部分地浸渍有第一聚合物组合物,并且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包括第二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二层,针织或机织的第二织物至少部分地浸渍有第二聚合物组合物。
每种第一聚合物组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组合物提供组件与轮胎的其它元件的物理化学内聚力。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轮胎包括:
-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该胎冠结构布置成在径向上位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的外侧;
-两个胎侧,其将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的每个轴向端部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的每个轴向端部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胎侧轴向限定所述内部环形空间;所述内部环形空间形成能够通过充气气体加压的空腔。
优选地,在每个胎侧具有曲线长度LF的情况下,每个胎侧的曲线长度LF有利地至少等于内部环形空间的平均径向高度H的1.05倍,优选地1.15倍。甚至更有利地,每个胎侧的曲线长度LF至少等于内部环形空间的平均径向高度H的1.3倍并且至多等于1.6倍。该胎侧长度特性确保胎侧的变形不会由于过低的曲率而损害轮胎的子午扁平化。
有利地,胎侧不直接结合到组件上,并且优选地不直接结合到支承元件。胎侧部分地有助于负载支承,这取决于它们自身的结构刚度。然而,胎侧具有独立的力学性能并且不会干扰支承结构的力学性能。胎侧通常包括至少一种弹性体材料并且潜在地可能包括增强件。
在通过充气气体进行有效加压的情况下,由于压力,轮胎就呈现出气动刚度,这也将有助于承受所施加的负载。通常,为了在乘用车辆上使用,压力至少等于0.5巴,优选至少等于1巴。压力越高,充气刚度对所施加负载的支承的贡献越大,相应地,支承结构和/或胎侧和/或第一旋转结构和第二旋转结构对所施加负载的支承的结构刚度的贡献越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轮胎包括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该胎体结构径向布置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和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之间。
有利地,在径向上穿过每个胎侧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的每个轴向端部之间,并且轴向地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的整个轴向宽度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连续延伸。因此,这种胎体结构能够吸收由轮胎内压施加的一些负载。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包括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包括胎体增强元件,所述胎体增强元件在这样的方向上基本上相互平行:所述方向与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65°,优选地大于或等于80°,更优选地基本上等于90°。这种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促进了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均匀变形,并且在相应的实施方案中,促进了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均匀变形。本发明人提出这样的假设:在轮胎的制造过程期间,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第一总体方向上的变形负载是通过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沿机织的第一织物传递的。
有利地,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包括两个工作帘布层,每个工作帘布层包括工作增强元件,所述工作增强元件在这样的方向上基本上相互平行:所述方向与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在15°至40°的范围内,优选地在20°至30°的范围内,所述工作增强元件从一个工作帘布层相对于另一个工作帘布层交叉。
有利地,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包括环箍帘布层,环箍帘布层包括丝状增强元件,所述丝状增强元件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的至多等于10°,优选地在5°至10°的范围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环箍帘布层设置为在径向上位于工作帘布层的外侧。
在可以有效地确保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成形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呈现非零的伸长并且部分地断裂,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未断裂,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和第二横向直线区域各自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在可以获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不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呈现基本上为零的伸长。
在使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不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呈现出基本上为零的伸长。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部分地断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在第一经纱方向上呈现出非零的伸长并且不断裂,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沿着其长度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中在至少一个点处断裂,优选地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断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不断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不断裂。
在这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有横向直线区域相同,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基本上等于(2πx H)/SLd1,其中SLd1是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有横向直线区域的静息长度Ld1的总和。根据2013年7月的标准NF EN ISO 13934-1测量伸长。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长度基本上等于((2πx H)+SLd1)/N,其中N是包括在轮胎的圆周并且由机织的第一织物绕着轮胎的主旋转轴线周向缠绕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的数量,并且SLd1是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静息长度Ld1的总和。由于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拉长并且部分地断裂,所以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长度的总和基本上等于((2πx H)+SLd1)。
仍然在该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有横向直线区域相同的情况下,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伸长基本为零。根据2013年7月的标准NF EN ISO 13934-1测量伸长。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长度就基本上等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静息长度。因此,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成形仅通过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伸长来实现,而没有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伸长或断裂的贡献。
在能够获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呈现非零的伸长,优选地,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伸长为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伸长的至多20%,优选地至多15%,并且更优选地至多10%。
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中使用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呈现非零的伸长,优选地,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伸长为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伸长的至多20%,优选地至多15%,并且更优选地至多10%。
任选地,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其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缠绕,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呈现的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成对分离大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之间的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成对分离。
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成对分离是指每对相邻的丝状元件之间的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分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包括第一丝状部分,其用于将每个丝状支承元件锚固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中,并延长机织的第一织物中的丝状支承部分: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整个宽度上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
有利地,每个丝状锚固部分不断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锚固部分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呈现出基本上为零的伸长。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丝状锚固部分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呈现出非零的伸长。
有利地,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交替。
在第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经纱方向和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基本为零的角度。
在该第一个实施方案中,有利地,组件围绕主轴线在周向上延伸多于一整匝,从而使得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在轮胎的两个胎侧之间形成组件的轴向连续的圆柱形缠绕。因此,使用至多一整匝,这意味着至少一匝但少于两整匝。组件的两端可以通过重叠或通过对接连接在一起。
在第二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经纱方向和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小于10°的基本上非零的角度,优选地形成小于或等于5°的基本上非零的角度。
在该第二个实施方案中,有利地,组件围绕主轴线在周向上延伸数个整匝,从而使得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在轮胎的两个胎侧之间形成组件的轴向不连续的螺旋形缠绕。与前一实施方案不同,组件缠绕几个整匝,而不需要将组件的两个端部连接在一起。
在使用第一组的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以及第二组的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实施方案的第一个替代形式中,一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周向端部基本上与每个相邻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周向端部轴向对齐。这就允许组件轴向相同且更容易成形。
在使用第一组的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以及第二组的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实施方案的第二个替代形式中,一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周向端部位于每个相邻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两个周向端部的轴向延伸之间。这就使得可变形区域以及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区域轴向分布。
在使用第一组的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以及第二组的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实施方案的第三个替代形式中,一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某些横向直线区域的某些周向端部基本上与每个相邻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的周向端部轴向对齐,而一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某些横向直线区域的某些周向端部位于每个相邻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某些横向直线区域的两个周向端部的轴向延伸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安装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轮胎的安装组件,所述轮胎安装在用于将安装组件安装在车辆上的安装机构上。
所述安装机构例如是车轮轮辋。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外表面相互作用的表面。例如通过粘接或者通过轮胎充气产生的压力,两个相互作用的表面保持彼此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主题是用于制造轮胎的方法,其中:
-围绕轮胎成型鼓缠绕组件,所述轮胎成型鼓基本上围绕旋转轴线而旋转,所述组件包括:
-机织的第一织物,所述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包括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
-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
-支承结构,包括将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连接在一起的丝状支承元件,每个丝状支承元件包括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丝状支承部分,
从而使得第一经纱方向与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
-机织的第一织物径向移动远离旋转轴线,从而使得:
–形成相互间隔平均径向距离为H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内表面以及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内表面径向限定的内部环形空间,使得H0x K≤H,其中K=0.50并且H0是当每个丝状支承部分处于静息状态时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内表面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的内表面之间的平均径向高度,
-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在第一经纱方向上伸长而不断裂,并且
-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至少在沿其长度的一个点处断裂。
根据本发明并如上所述,这种方法易于实施。
此外,优选地,在径向分离步骤结束时,H0x K≤H<H0,这意味着在没有向轮胎施加负载并且在轮胎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丝状支承元件处于折叠状态。
有利地,在使机织的第一织物移动远离旋转轴线的步骤期间,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上沿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施加力,所述力以N表示,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其中l是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L是机织的第一织物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静息长度,l和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因此,机织的第一织物在相对低的应力负载下变形,使得在轮胎的制造过程期间可以使用不具有损坏未加工的外形的风险的合适的成形应力负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使第一织物移动远离旋转轴线的步骤期间,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上沿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施加力,所述力小于使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断裂所需的力。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使机织的第一织物移动远离旋转轴线的步骤期间,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上沿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施加力,所述力大于或等于导致至少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断裂所需的力。
有利地,P0=80000,优选地P0=60000,更优选地P0=40000。P0越低,成形应力负载越低,破坏未加工的外形的风险越低。
在可以有效地确保第一织物的成形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和第二横向直线区域各自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上伸长,并且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部分地断裂,并且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基本上不断裂。
在可以获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不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没有任何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上伸长。
在使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不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没有任何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上伸长。
在可以获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上伸长。
在使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上伸长。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部分地断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在第一经纱方向伸长而不断裂,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中至少在沿其长度的一个点处断裂,优选地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沿着其长度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至少一点处断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中的没有任何第一丝状经纱元件断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几乎没有任何第一丝状构件并且没有任何第二丝状构件断裂。
几乎没有任何丝状构件的意思是,没有丝状构件断裂和/或没有丝状构件伸长或伸长的丝状经纱构件的数量不足或伸长的丝状经纱构件的伸长对于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成形的贡献并不重要。
任选地,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其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缠绕,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上成对分离,并且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之间的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上保持成对分离。
有利地,每个丝状支承元件包括第一丝状部分,其用于将每个丝状支承元件锚固在机织的第一织物中,并延长机织的第一织物中的丝状支承部分: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整个宽度上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
有利地,几乎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断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上伸长。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上伸长。
几乎没有任何部分的意思是,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断裂和/或没有第一丝状锚固部分伸长或伸长的第一丝状锚固部分的数量不足或伸长的第一丝状锚固部分的伸长对于机织的第一织物的成形的贡献并不重要。
优选地,在周向方向上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交替。
在第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经纱方向和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形成基本为零的角度。
在该第一个实施方案中,有利地,组件围绕主轴线在周向上缠绕多于一整匝,从而使得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在轮胎的两个胎侧之间形成组件的轴向连续的螺旋形缠绕。
在第二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经纱方向和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形成小于10°的基本上非零的角度,优选地形成小于或等于5°的基本上非零的角度。
在该第二个实施方案中,有利地,组件围绕主轴线在周向上缠绕数个整匝,从而使得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在轮胎的两个胎侧之间形成组件的轴向不连续的圆柱状缠绕。
在使用第一组的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以及第二组的所谓的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实施方案的第一个替代形式中,所述组件缠绕成使得一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周向端部基本上与每个相邻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周向端部轴向对齐。
在使用第一组的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以及第二组的所谓的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实施方案的第二个替代形式中,所述组件缠绕成使得一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每个周向端部位于每个相邻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的两个周向端部的轴向延伸之间。
在使用第一组的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以及第二组的所谓的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的实施方案的第三个替代形式中,所述组件缠绕成使得一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某些横向直线区域的某些周向端部基本上与每个相邻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的周向端部轴向对齐,而一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某些横向直线区域的某些周向端部位于每个相邻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某些横向直线区域的两个周向端部的轴向延伸之间。
任选地:
-在将组件缠绕在轮胎成型鼓上的步骤之前,机织的第一织物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分别用第一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一层以及第二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二层浸渍,从而在缠绕组件的步骤中,形成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其包括至少部分地浸渍有第一聚合物组合物的机织的第一织物,并且从而形成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其包括至少部分地浸渍有第二聚合物组合物的针织或机织的第二织物;
-在形成内部环形空间的步骤之前,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的每个轴向端部和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的每个轴向端部通过胎侧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内部环形空间,两个胎侧轴向限定所述内部环形空间。
有利地,在形成内部环形空间的步骤之前,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径向缠绕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的外侧。
优选地,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的每个轴向端部通过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连续地连接,所述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径向地延伸穿过每个胎侧并且轴向地跨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的整个轴向宽度。
优选地,通过使用充气气体对内部环形空间加压而形成内部环形空间。
有利地,在形成内部环形空间的步骤之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径向缠绕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外侧,并且优选地径向缠绕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的外侧。
有利地,在形成内部环形空间的步骤之后,胎面径向缠绕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外侧,并且优选地径向缠绕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的外侧。
优选地,预先彼此组装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和胎面同时径向缠绕在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外侧,并且优选地径向地缠绕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的外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如下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述说明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参考附图给出,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轮胎的透视图和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没有施加负载且没有压力的状态;
-图2是图1的轮胎的旋转结构的详细视图,特别是包括丝状支承元件的支承结构;
-图3是图1的轮胎的周向截面图,示出了在负载的作用下并且在压力的存在下压扁的状态;
-图4是图3的轮胎的子午截面图;
-图5是图1的轮胎的剖视图,示出了结合到图1的轮胎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机织的第一织物;
-图6是图1的轮胎的类似于图3的视图,其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的每个丝状支承部分处于静息状态;
-图7是在没有施加负载和压力的情况下图1的轮胎的类似于图3的视图;
-图8A是支承结构的丝状支承元件的视图;
-图8B是机织的第一织物的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示意图,其显示出基本上为零的伸长并且未断裂;
-图8C是图8B的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示意图,其显示出非零的伸长并且部分断裂;
-图9是图5的组件在结合到轮胎中之前的平面图;
-图10是图9的组件在截面P-P'的平面上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折叠状态的支承元件;
-图11是类似于图10的视图,其示出了图6的轮胎的处于静息状态的支承元件;
-图12是在没有施加负载和压力的情况下图1和图7的轮胎的支承元件的类似于图10的视图;
-图13至图17是图1的轮胎的制造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18和图19分别是在形成内部环形空间之前和之后的轮胎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具体实施方案的轮胎的类似于图1的视图;
-图21是图20的轮胎的第一个替选形式的类似于图5的视图;
-图22是图20的轮胎的第二个替选形式的类似于图5的视图。
在图中表示了与通常的轮胎的轴向(沿YY'方向)、径向(沿ZZ'方向)和周向(沿着XX'方向)相对应的参考坐标系X、Y、Z。在图中,轴线ZZ'和XX'限定轮胎的周向中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安装组件、轮胎、浸渍组件和组件
图1显示了用标记20整体标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轮胎。轮胎20基本上围绕基本平行于轴向方向YY'的主轴线旋转。在该示例中,轮胎20旨在用于客运车辆。在图1中,轮胎20安装在安装机构22(在该示例中是轮辋)上,从而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23。
轮胎20包括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以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布置成在径向上位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内侧。所述第一旋转结构25和第二旋转结构27形成下文更详细描述的浸渍组件21的一部分。
如图1、图2、图4和图10至图12所示,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包括第一丝状元件结构10(在该示例中是机织的第一织物26)以及第一聚合物组合物34的第一层33,机织的第一织物26至少部分地浸渍有第一聚合物组合物34。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包括第二丝状元件结构12(在该示例中是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优选是机织的织物28)以及第二聚合物组合物36的第二层35,机织的第二织物28至少部分地浸渍有第二聚合物组合物36。作为替选方案,第二结构27包括至少部分地浸渍有第二聚合物组合物36的针织的织物。
在轮胎20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相对于机织的第二织物28径向布置在外侧。每个第一聚合物组合物34和第二聚合物组合物36例如包括弹性体组合物,其包括至少一种弹性体,优选地包括二烯弹性体,例如天然橡胶。
浸渍组件21包括组件24,组件24包括浸渍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每个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分别形成每个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和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组件24还包括支承结构30,支承结构30包括将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连接在一起的丝状支承元件32。在该示例中,支承结构30由多个相同的丝状支承元件32形成。
轮胎20包括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以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5。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径向布置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和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5之间。
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包括胎体帘布层53,胎体帘布层53包括胎体增强元件,所述胎体增强元件在这样的方向上基本上相互平行:所述方向与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65°,优选地大于或等于80°,在该示例中更优选地基本上等于90°。在该示例中,增强元件是纺织物丝状增强元件,例如包括以290捻度缠绕在一起的两个144-tex聚酯线股。
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4布置成在径向上位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的外侧,包括两个工作帘布层54、56。每个工作帘布层54、56包括工作增强元件,所述工作增强元件在这样的方向上基本上相互平行:所述方向与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处于15°至40°的范围内,优选地处于20°至30°的范围内,此处等于26°。工作增强元件从一个工作帘布层54、56相对于另一个工作帘布层54、56交叉。在该示例中,工作增强元件是金属丝状增强元件,例如2x0.30mm结构的帘线。
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5还包括在工作帘布层54、56的外侧径向布置的环箍帘布层57。环箍帘布层57包括环箍丝状增强元件,所述环箍丝状增强元件相互平行并且与轮胎10的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处于至多等于10°,优选地处于5°至10°的范围内,此处等于5°。在该示例中,环箍增强元件是纺织物丝状增强元件,例如包括以315捻度缠绕在一起的两个167-tex芳族聚酰胺线股。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轮胎20还包括胎面58,其径向布置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5的外侧。
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包括径向内表面59,并且胎面58包括径向外表面60。
每个胎体帘布层53、工作帘布层54、56和环箍帘布层57包括聚合物组合物,例如包含至少一种弹性体的弹性体组合物,所述弹性体优选为二烯弹性体(例如天然橡胶),其中嵌入相应的增强元件。
胎面58旨在与地面接触。胎面58由弹性体组合物形成,例如包含至少一种弹性体的弹性体组合物,所述弹性体优选为二烯弹性体(例如天然橡胶)。
如图1和图2所示,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胎体结构51、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5和胎面58呈现共同的旋转轴线,在该示例中为轮胎20的旋转轴线YY'。
参考图1、图4和图10至图12,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具有内表面42和外表面43以及两个轴向端部44。内表面42是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内表面,外表面43是第一层33的外表面。机织的第一织物26还包括在轮胎20内径向布置在内表面42的外侧的外表面41。在轮胎20内,内表面42径向布置在外表面43的内侧,并且外表面43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的径向内表面59接触。
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具有内表面46和外表面47以及两个轴向端部48。内表面46是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内表面,外表面47是第二层35的外表面。机织的第二织物28还包括在轮胎20内径向布置在内表面46的内侧的外表面49。在轮胎20内,内表面46径向布置在外表面47的外侧。
两个表面42和46彼此面对并且基本上彼此平行。在轮胎20内,每个表面42、46描述围绕轮胎20的轴线YY’旋转的圆柱。
参考图1,轮胎20还包括两个胎侧50。每个胎侧50将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每个轴向端部44和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的每个轴向端部48连接在一起。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的每个轴向端部48之间并且在径向上穿过每个胎侧50的,并且轴向地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整个轴向宽度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连续延伸。轮胎20还包括内部环形空间52,该内部环形空间52一方面由每个内表面42和46径向限定,另一方面由两个胎侧50轴向限定。内部环形空间52形成能够通过充气气体(例如空气)加压的封闭腔体。支承元件32在内部环形空间52中成对独立。
如图5所示,在该第一个实施方案中,组件24围绕轮胎20的主轴线在周向上延伸至多一整匝,从而使得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在轮胎20的两个胎侧50之间形成组件24的轴向连续的圆柱形缠绕。
在图3和图4中,轮胎20被描绘为经受标称径向负载ZN。轮胎20通过具有圆周长度XA的接触表面区域A与平坦地面接触。连接到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通过胎面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支承元件32在压缩下屈曲,而连接到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不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些支承元件32处于张力下。图3中所示的轮胎20被充气至1.5巴至2.5巴的压力P,并承受等于600daN的径向负载ZN
在图5中描绘了结合到轮胎20中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外表面41。为了清楚起见,有意地未示出聚合物组合物34的第一层33以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5和胎面58。图9描绘了在结合到轮胎20中之前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同一表面41。图10、图11和图12描绘了处于各种状态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5、图9和图10至图12,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两个纵向边缘26A和26B。机织的第一织物26在基本平行于每个纵向边缘26A、26B的第一总体方向G1上延伸。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称为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4以及称为第一丝状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总体方向G1的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一方向C1上延伸。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纬纱方向的第一方向T1上延伸,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交织在一起。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沿着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长度连续延伸。
以与机织的第一织物26类似的方式,机织的第二织物28包括两个纵向边缘28A和28B。机织的第二织物28在基本平行于每个纵向边缘28A、28B的第二总体方向G2上延伸。在该示例中,第二总体方向G2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总体方向G1。机织的第二织物28包括称为第二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元件68以及称为第二丝状纬纱元件的第二丝状元件70。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第二丝状经纱元件68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二总体方向G2的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二方向C2上延伸。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第二丝状纬纱元件70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纬纱方向的第二方向T2上延伸,与第二丝状经纱元件68交织在一起。第二丝状经纱元件68沿着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长度连续延伸。
在每个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内,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彼此形成70°至90°的角度。在该示例中,该角度基本上等于90°。
在轮胎20内,每个第一和第二经纱方向与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在第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经纱方向和第二经纱方向与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形成基本上为零的角度。
每个丝状元件64、66、68、70是纺织物丝状元件。
丝状元件64都是基本相同的。如图8B和图8C所示,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包括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65、67。第二丝状构件67基本上是直线的,并且第一丝状构件65围绕第二丝状构件67缠绕成螺旋形。每个第一丝状构件65和第二丝状构件67彼此独立地包括至少一根包含若干单丝的复丝,制成每个所述单丝的材料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天然纤维、无机纤维;优选地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天然纤维和这些材料的组合,更优选地选自聚酯、天然纤维和这些材料的组合。
第一丝状构件65包括至少一根包含若干单丝的复丝,制成每个所述单丝的材料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天然纤维;优选地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和这些材料的组合,更优选地选自聚酯和聚酯的组合。在该示例中,第一丝状构件65是由PET制成的复丝线股,其支数等于110tex。
第二丝状构件67包括至少一根包含若干单丝的复丝,制成每个所述单丝的材料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天然纤维、无机纤维;优选地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天然纤维和这些材料的组合,更优选地由人造丝制成。在该示例中,第二丝状构件67是两个复丝线股的组件,每个复丝线股为11.5tex。
丝状元件66、68、70全部基本相同,在该示例中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在该特定示例中,每个丝状元件66、68、70是纺制的丝状元件,其线密度等于170tex,韧度等于66cN/tex。
沿着丝状支承元件32,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从机织的第一织物26朝向机织的第二织物28以及从机织的第二织物28朝向机织的第一织物26交替延伸。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是纺织物丝状支承元件,在该示例中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在该特定示例中,每个支承元件32是纺制的丝状元件,其线密度等于55tex,韧度等于54cN/tex。
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包括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之间延伸的丝状支承部分74,特别是在内表面42和46之间。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包括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和第二丝状锚固部分78,用于分别将丝状支承元件32锚固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6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和第二丝状锚固部分78分别将支承部分74延长到每个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和第二丝状锚固部分78分别与每个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交织。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和第二丝状锚固部分78至少部分地围绕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至少一个第一丝状元件64、6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至少一个第二丝状元件68、70缠绕。以这种方式,每个丝状锚固部分76、78将两个丝状支承部分74连接在一起,并且每个丝状支承部分74将两个丝状锚固部分76、78连接在一起。
在该示例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至少部分地围绕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至少一个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缠绕,并且在该示例中,优选围绕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缠绕。类似地,每个第二丝状锚固部分78至少部分地围绕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至少一个第二丝状纬纱元件68缠绕,优选围绕在第二总体方向G2上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丝状纬纱元件66缠绕。
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和第二丝状锚固部分78分别在基本平行于第一总体方向G1和第二总体方向G2的方向上延伸。
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邻近的两个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之间交替地从表面41到表面42经过,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围绕所述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缠绕。类似地,每个第二丝状锚固部分78在邻近的两个第二丝状纬纱元件68之间交替地从表面46到表面49经过,第二丝状锚固部分78围绕所述第二丝状纬纱元件66缠绕。
参考图5和图9,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Z1,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具有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静息长度Ld1。该长度Ld1对于所有横向直线区域Z1是相同的,并且此处等于7.9mm。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有横向直线区域Z1是相同的。
机织的第一织物26还包括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Z2,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具有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静息长度Ld2。该长度Ld2对于所有横向直线区域Z2是相同的,并且此处等于5.8mm。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所有横向直线区域Z2是相同的。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第一总体方向上或在周向方向XX'上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Z2交替。
如图9所示,当机织的第一织物处于静息状态时,所有横向直线区域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静息长度Ld1和Ld2的总和基本上等于L。在该示例中,对于组件24的L因此也是机织的第一织物的长度L,L=1692mm并具有宽度l=220mm,横向直线区域Z1的静息长度Ld1的总和SLd1等于975mm,并且横向直线区域Z2的静息长度Ld2的总和等于717mm。因此,机织的第一织物包括123个完整的横向直线区域Z1和Z2,以及一个不完整的横向直线区域Z2。
参考图6和图11,当每个丝状支承部分74处于静息状态时,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内表面42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内表面46相距直线距离H0。在该示例中,H0=47mm。
参考图7和图12,其描绘了结合到图7中所示的轮胎20中的组件,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内表面42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内表面46相距平均直线距离H,这里距离H等于45mm。在轮胎20中,H还表示在没有向轮胎20施加负载并且轮胎20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内部环形空间52的平均径向高度。
参考图7,其中描绘了在没有施加负载且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的轮胎20,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外侧第一结构25的平均半径R1等于313mm,并且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内侧第二结构27的平均半径R2等于268mm。
H和H0使得H0 x K≤H,其中K=0.50。有利地,K=0.75,优选地K=0.80,更优选地K=0.90。另外,优选地H<H0。具体地,此处H/H0=45/47=0.96。
图8A中描绘了丝状支承元件32的丝状支承部分74。丝状支承部分74具有圆形平均截面SP,其由特征最小尺寸E和特征最大尺寸D限定,在所示的示例中,它们与圆的直径相等,并且其特征在于其纵横比R等于D/E,因此在该示例中等于1。另外,丝状支承部分74的平均截面SP的特征最小尺寸E(在该示例中即其直径)至多等于内部环形空间52的平均径向高度H的0.02倍。支承部分74的静息长度LP至少等于内部环形空间52的平均高度H。丝状锚固部分76、78呈现出相同的圆形平均截面SP以及平均截面SP的相同特征最小尺寸E.
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的平均截面SP等于7*10-8m2,断裂应力Fr/SP等于470MPa。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每单位表面积以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的每单位表面积的丝状支承部分74的平均表面密度D等于85000纱支/m2。此处,断裂力Fr等于33N。
机织的第一织物26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对于以N表示的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机织的第一织物2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呈现非零的伸长,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宽度,并且P0=100000。
机织的第一织物26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对于以N表示的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呈现非零的伸长并且不断裂。
机织的第一织物26还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断裂至少一次所需的以N表示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应力负载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
此外,机织的第一织物26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对于机织的第一织物2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任何伸长,机织的第一织物2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产生的以N表示的力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
这里,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2πx 0.045/1.692=16.7%的任何伸长,由机织的第一织物2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产生的最大力等于1232N,该值远低于(P0x(L/2π+H)xl)/2=100000x((1.692/2π+0.045))x 0.22=3460N。在该应力值(此处为1232N)表示的应力之下,机织的第一织物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而不会断裂,因此能够成形。在2013年7月的标准NF EN ISO 13934-1的条件下,确定破坏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所需的应力。在力-伸长曲线上,该应力是与力-伸长曲线上的第一次下降相对应的力,此处等于1408N,因此确实小于或等于3460N。在相同的力-伸长曲线上,破坏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所需的应力是对应于力-伸长曲线上的第二次下降的力,此处等于11000N,因此远高于3460N。
回到图5和图9,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宽度l上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因此,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使得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并部分地断裂。在该特定示例中,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一方面使得丝状纬纱元件6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彼此分开,另一方面使得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而不断裂,并且最终导致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的至少一处断裂,即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部分断裂,这适用于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到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上的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任何非零应力,以及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因此,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称为可变形的。
与横向直线区域Z1不同,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宽度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因此,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对于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防止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伸长以及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断裂。在该特定示例中,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一方面使得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另一方面防止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断裂以及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断裂,即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断裂,并且最终防止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相互分开,这适用于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到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上的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的任何非零应力,以及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因此,与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不同,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称为不可变形的,并且在该示例中也是不可断裂的。
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还布置成一方面防止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另一方面防止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断裂,这适用于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到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上的最大等于(P0x(L/2π+H)x l)/2的应力,以及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
如图5所示,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在周向方向XX'上具有的成对分离大于在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之间的周向方向XX'上的成对分离。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P0x(L/2π+H)x 1)/2=3460N。该应力值表示这样的应力:低于该应力,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而没有完全断裂但部分断裂;低于该断裂,每个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Z2呈现出基本为零的伸长并且不断裂。
参考图9,机织的第一织物26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对于以m表示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静息长度L,并且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第一丝状构件65呈现出非零的伸长并且不断裂。机织的第一织物26布置成使得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伸长小于或等于(2πx H)/L,超过该伸长,第二丝状构件67断裂。在根据本发明描述的实施方案中,对于小于16.7%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这是一旦结合到成形轮胎20中后,机织的第一织物2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呈现的伸长),第一构件65呈现出非零的伸长并且不断裂,如图8C所示。仍然在根据本发明描述的实施方案中,对于等于13.8%的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伸长,第二丝状构件断裂,该伸长对应于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伸长等于8%,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伸长确实小于或等于(2πx H)/L。对于大于8%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第二丝状构件67断裂,如图8C所示。
因此,如图5所示,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呈现出在第一经纱方向C1上的非零的伸长而不断裂。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至少在沿其长度的一个点处断裂。
在轮胎20中,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周向方向XX'上呈现非零的伸长并且部分地断裂,而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周向方向上呈现出基本为零的伸长并且不断裂。
在该特定示例中,在轮胎20中,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呈现出在第一经纱方向C1上的非零的伸长而不断裂。仍然在轮胎20中,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在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沿其长度至少在一个点处断裂。因此,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部分地断裂。在每个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Z2中,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和第二丝状构件67在第一经纱方向C1上呈现出基本上为零的伸长,这意味着,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呈现出基本为零的伸长,因此不断裂。此外,在每个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Z2中,每个丝状锚固部分76在周向方向XX'上呈现基本为零的伸长并且不断裂。
在这个特定的例子中,参考回图9,由于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必须补偿每个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Z2的基本为零的伸长,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最大力下的伸长满足:Art1>(2πxH)/SLd1,其中SLd1是所有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的静息长度之和。
在该示例中,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呈现出基本上等于((2πx H)+SLd1)/N的伸长长度La1(其中N是在轮胎的周长上机织的第一织物绕轮胎20的旋转主轴线YY'每周向缠绕一次时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的数量),在该示例中等于10.22mm。在第一总体方向上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伸长长度La1的总和基本上等于((2πx H)+SLd1)=1257mm。
因此,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呈现的伸长等于29%,远低于根据2013年7月的标准EN ISO 13934-1测量的最大力Art1下的伸长60%(待验证)。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断裂伸长Arc满足Arc>(2πx H)/SLd1。根据2010年1月的标准ASTM D885/D885MA测量的断裂伸长Arc在该示例中等于60%,该值远高于29%。
此外,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的任何伸长,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以N表示的力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l)/2=3460N。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
现在将参照图13至图19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其能够制造根据上述第一个实施方案的轮胎20。
在制备浸渍组件21的步骤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内表面42保持与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内表面46接触。然后,在浸渍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阶段,每个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的第二织物28分别用第一聚合物组合物34和第二聚合物组合物36浸渍,以便在缠绕组件21的步骤(下面将描述该步骤)中形成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以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
由此获得图10中所示的浸渍组件21。在该图10中,每个丝状支承部分74处于折叠或弯曲状态。
如图13至图19所示,使用轮胎成型鼓80,其直径等于轮胎20要安装在其上的安装机构的直径。轮胎成型鼓80基本上围绕与轮胎20的旋转轴线YY'同轴的旋转轴线旋转。
首先,如图13所示,包括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和胎侧50的组件82放置在轮胎成型鼓80上。
接下来,如图14所示,图11的浸渍组件21缠绕使得第一经纱方向C1与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在该示例中基本上与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重合)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0°,并且在该第一个实施方案中,角度基本上为零。浸渍组件21径向布置在已经铺设的组件的外侧。
在第一个实施方案中,浸渍组件21围绕主轴线在周向上缠绕至多一整匝,使得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在轮胎20的两个胎侧之间形成浸渍组件21的轴向连续的圆柱形缠绕。轴向连续的圆柱形缠绕呈现的轴向宽度大于或等于胎面58的轴向宽度的50%,优选地大于或等于75%。在该实施方案中,浸渍组件21铺设在单匝圆柱形缠绕中。随后将使用表述“全宽铺设”,因为在单匝圆柱形缠绕中获得目标轴向宽度。全宽铺设的优点是制造生产率。另一方面,全宽铺设必然意味着在浸渍组件21的周向端部之间,特别是在缠绕结束时,在周向方向上存在至少一个重叠区域或焊接区域。
然后,如图15所示,在形成内部环形空间52的步骤之前,在所述实施方案中,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每个轴向端部44以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的每个轴向端部48通过胎侧50之一彼此连接,以构成内部环形空间52。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也通过翻转组件82的两个轴向端部84径向地布置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外侧。因此,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的每个轴向端部48通过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连续地连接,所述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径向地延伸穿过每个胎侧50并且轴向地跨越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整个轴向宽度。由此获得图18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
接下来,参考图16,机织的第一织物26径向移动远离轮胎20的旋转轴线,从而形成由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内表面42以及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内表面46径向限定的内部环形空间52,内部环形空间52彼此远离平均径向距离H,使得H0 x K≤H,其中K=0.50,并且使得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在第一经纱方向C1上在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伸长而不会断裂,并且使得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沿其长度至少在一个点处完全断裂。
在该示例中,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并且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部分地断裂;在该示例中,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第一经纱方向C1上部分地断裂。在该特定示例中,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在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第一经纱方向C1上伸长而不断裂,并且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5在横向直线区域Z1中沿其长度的至少一个点处完全断裂。
另外,基本上没有任何横向直线区域Z2在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或断裂,并且在该示例中,任何横向直线区域Z2的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都都不伸长或断裂。在该特定情况下,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中基本上没有任何第一丝状构件65和任何第二丝状构件67在第一经纱方向上伸长或断裂。
此外,每个所谓的不可变形的且不可断裂的横向直线区域Z2基本上没有任何丝状锚固部分76在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或断裂。
在将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与旋转轴线YY'分离的该步骤期间,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在周向方向XX'上成对分离,并且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在周向方向XX'上保持成对分离。
通过用充气气体(例如空气)对内部环形空间52加压来疏开内部环形空间52从而形成内部环形空间52。
在将机织的第一织物与旋转轴线分离的步骤期间,向机织的第一织物26施加等于2076N的力,该力低于使得机织的第一织物26断裂的最大力(在该示例中等于11000N),并且小于或等于(P0x(L/2π+H)x 1)/2=3460N。
此外,在使机织的第一织物26移动远离旋转轴线移动的步骤期间,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上沿周向方向XX'施加力,所述力等于2076N并因此小于使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断裂所需的力,在该示例中等于11000N。
最终,在使机织的第一织物26移动远离旋转轴线移动的步骤期间,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上沿周向方向XX'施加力,所述力等于2076N并因此大于或等于使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至少断裂一次所需的力,在该示例中等于1408N。
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相对于轮胎20的旋转轴线YY'径向分离(通常称为成形)期间,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直径以及轮胎20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直径增加,而轮胎20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径向的第二结构27的直径保持基本恒定,因此机织的第二织物28的直径保持基本恒定。在成形期间,机织的第一织物26相对于轮胎20的旋转轴线YY'的径向距离显著增加,其周长也增加,该增加由根据本发明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伸长吸收。机织的第二织物28相对于轮胎20的旋转轴线YY'的径向距离在成形期间保持基本恒定,并且其周向长度基本上不经历变化。由此获得图19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
接下来,在形成内部环形空间52的步骤之后,预先彼此组装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5和胎面58同时径向缠绕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外侧,并且径向地缠绕在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体结构51的外侧。由此获得图17中所示的轮胎20。
接下来,将内部环形空间52减压至环境大气压。由此获得图14中示意性描绘并包括图12中所示的浸渍组件的生胎坯20。
最后,轮胎20例如通过硫化交联,以获得处于固化状态的轮胎2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安装组件、轮胎、浸渍组件、组件和方法
根据第二个实施方案的轮胎20在图20、图21和图22中示出,在图21和图22分别以第一个替代形式和第二个替代形式示出。与前述附图中所示的元件相似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与根据第一个实施方案的轮胎相比,在根据第二个实施方案的轮胎20中,第一经纱方向与轮胎20的周向XX'形成小于10°的基本上非零的角度,优选地形成小于或等于5°的基本上非零的角度,在该示例中等于5°。
组件24围绕主轴线在周向上延伸数个整匝,从而使得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在轮胎20的两个胎侧50之间形成组件24的轴向不连续的螺旋形缠绕。
在该实施方案中,浸渍组件21围绕轮胎20的轴线缠绕,以便形成组件条带92的螺旋缠绕,条带92的轴向部分94轴向并置。条带应理解为意指这样的浸渍组件21,其具有有限的轴向宽度,至多等于胎面58的轴向宽度的30%,并且具有至少等于胎面58的周长的两倍的较大长度,使得待铺设的条带能够以卷的形式储存。因此,这种条带以螺旋形展开,将轮胎20的旋转轴线作为其旋转轴线。条带的螺旋缠绕的匝数由螺旋缠绕的目标总轴向宽度和支承元件32的密度确定。条带的铺设可以是连续的,也就是说条带部分通过其轴向边缘成对地接触,或者是非连续的,也就是说,轴向条带部分94的轴向边缘以基本上非零的间距而间隔开。铺设成条带的优点是在缠绕结束时在轴向条带部分之间没有在周向方向上的重叠或焊接区域。
在条带类型的设计中,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外表面43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5的径向内表面59的结合表面积SE是条带92的并置的轴向部分94的结合表面积的总和。
浸渍组件21围绕轮胎20的旋转轴线缠绕成螺旋形,从而使得在成形之前,第一经纱方向和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形成小于10°的基本上非零的角度,优选地形成小于或等于5°的基本上非零的角度。
在如图21所示的该第二个实施方案的第一个替代形式中,浸渍组件21以这样的方式缠绕,使得一匝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周向端部W与每个相邻匝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周向端部W基本上轴向地对齐。因此,正如在第一个实施方案中那样,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呈现出基本上等于((2π x H)+SLd1)/N的伸长长度La1(其中N是在轮胎的周长上机织的第一织物绕轮胎20的旋转主轴线YY'每周向缠绕一次时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的数量),在该示例中其等于10.22mm。因此,每个所谓的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1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呈现出等于29%的伸长。
在如图22所示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的第二个替代形式中,浸渍组件21以这样的方式缠绕,使得一匝的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周向端部W位于每个相邻匝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两个周向端部W的轴向延长之间。
本发明并不限制于前述实施方案。
具体地,在上文未描述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实施使用非浸渍组件的方法,轮辋22和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胎冠结构55提供内部环形空间52的径向气密密封。
还可以设想使用第一丝状元件的第一结构,其能够在比上文描述的条件更有利的条件下成形,其中P0=80000,优选地P0=60000,更优选地P0=40000。
还可以设想利用横向直线区域Z2可变形的实施方案。这样的横向直线区域Z2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伸长能够是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伸长的优选地至多20%,优选地为15%,更优选地是至多10%,例如通过使得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优选地使得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伸长能够是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伸长的至多20%,优选地为15%,更优选地是至多10%。此外,在该实施方案中,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将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在该实施方案中,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使得第一丝状纬纱元件在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彼此分离。
仍然在使用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2的该实施方案中,轮胎20将使得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具有非零的伸长,该非零的伸长优选地至多等于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伸长的20%,优选地为15%,并且更优选地为10%,例如因为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具有非零的伸长,优选地因为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周向方向XX'上具有的伸长至多等于在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伸长的20%,优选为15%,更优选为10%。此外,在该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呈现出非零的伸长。
最后,仍然在使用可变形的横向直线区域Z2的该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将使得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将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例如通过使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此外,在该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

Claims (63)

1.组件(24),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延伸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所述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4),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4)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总体方向(G1)的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一方向(C1)上延伸,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包括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65、67),
-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
-支承结构(30),包括将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连接在一起的丝状支承元件(32),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包括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丝状支承部分(74),
机织的第一织物(26)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使得对于以m表示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静息长度L:
-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第一丝状构件(65)具有非零的伸长且不断裂,
-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机织的第一织物(26)具有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伸长,超过该伸长,第二丝状构件(67)断裂,
其中,H0 x K≤H,H0是当每个丝状支承部分(74)处于静息状态时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内表面(42)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的内表面(46)之间的平均直线距离,H和H0以m表示,K=0.50。
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24),其中,K=0.75。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24),其中,所述第二丝状构件(67)基本上是直线的,并且所述第一丝状构件(65)围绕第二丝状构件(67)缠绕成螺旋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24),其中,每个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彼此独立地包括至少一根包含若干单丝的复丝,制成每个所述单丝的材料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天然纤维、无机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24),其中,所述第一丝状构件(65)包括至少一根包含若干单丝的复丝,制成每个所述单丝的材料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聚氨酯、天然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24),其中,所述第二丝状构件(67)包括至少一根包含若干单丝的复丝,制成每个所述单丝的材料选自聚酯、聚酰胺、聚酮、天然纤维、无机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24),其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对于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以N表示的小于或等于(P0 x(L/2π+H)xl)/2的任何非零应力负载,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呈现非零的伸长并且不断裂,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的宽度,并且P0=100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24),其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断裂所需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施加至机织的第一织物的以N表示的应力负载小于或等于(P0 x(L/2π+H)xl)/2,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宽度,并且P0=1000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24),其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对于小于或等于(2πx H)/L的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任何伸长,机织的第一织物(2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产生以N表示的力小于或等于(P0 x(L/2π+H)xl)/2,其中l是以m表示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宽度,并且P0=1000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24),其中,所述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1),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布置成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能够伸长而部分断裂,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2),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断裂,
每个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和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Z2)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24),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组件(24),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24),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组件(24),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使得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布置成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并部分断裂。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布置成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能够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而不断裂,并且至少使得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断裂。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24),其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缠绕(64),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布置成使得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丝状纬纱元件(6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能够彼此分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24),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防止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断裂。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24),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防止:
-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断裂,以及
-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断裂。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24),其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缠绕(64),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防止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彼此分开。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24),其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缠绕(64),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使得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能够彼此分开。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24),其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包括第一丝状部分(76),用于将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锚固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中,并延长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中的丝状支承部分(74):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宽度上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宽度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
23.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24),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防止:
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断裂。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组件(24),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防止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伸长。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组件(24),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布置成使得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能够伸长。
2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24),其中,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Z2)交替。
27.浸渍组件(21),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分别由第一聚合物组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组合物(34、36)制成的第一层和第二层(33、3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24),其中:
-机织的第一织物(26)至少部分地用第一聚合物组合物(34)浸渍;
-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至少部分地用第二聚合物组合物(36)浸渍。
28.围绕主轴线(YY')旋转的轮胎(2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包括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所述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4),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4)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一方向(C1)上延伸,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与第一经纱方向(C1)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包括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65、67),
-包括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的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27),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二结构布置成在径向上位于呈现出旋转对称性的第一结构(25)的内侧,
-支承结构(30),包括将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连接在一起的丝状支承元件(32),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包括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丝状支承部分(74),
-由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内表面(42)以及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的内表面(46)径向限定的内部环形空间(52),其中:
o H0是每个丝状支承部分(74)处于静息状态时的内部环形空间(52)的平均径向高度,
o H是在没有向轮胎(20)施加负载并且在轮胎(20)中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内部环形空间(52)的平均径向高度,使得H0 x K≤H,其中K=0.50,
所述轮胎中:
-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呈现出在第一经纱方向(C1)上的非零的伸长而不断裂,并且
-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至少在沿其长度的一个点处断裂。
29.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20),其中,所述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1),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呈现非零的伸长并且部分地断裂,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2),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未断裂,
每个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和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Z2)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轮胎(20),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呈现出基本上为零的伸长。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轮胎(20),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呈现出基本上为零的伸长。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轮胎(20),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呈现出非零的伸长。
33.根据权利要求29或32所述的轮胎(20),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呈现出非零的伸长。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轮胎(20),其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部分地断裂。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轮胎(20),其中,: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在第一经纱方向(C1)上呈现出非零的伸长而不断裂,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至少在沿其长度的一个点处断裂。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轮胎(20),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不断裂。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轮胎(20),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和第二丝状构件(67)不断裂。
38.根据权利要求29项所述的轮胎(20),其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缠绕,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呈现的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的成对分离大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之间的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的成对分离。
39.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轮胎(20),其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包括第一丝状部分(76),用于将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锚固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中,并延长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中的丝状支承部分(74):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宽度上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宽度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
40.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20),其中,每个丝状锚固部分(76)不断裂。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轮胎(20),其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呈现出基本上为零的伸长。
42.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轮胎(20),其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呈现出非零的伸长。
4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轮胎(20),其中,在轮胎(20)的周向方向(XX')上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Z2)交替。
44.安装组件(23),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在安装机构(22)上的根据权利要求28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20),所述安装机构(22)用于将安装组件(23)安装在车辆上。
45.用于制造轮胎(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围绕轮胎成型鼓(80)缠绕组件(24),所述轮胎成型鼓(80)基本上围绕旋转轴线(YY')而旋转,所述组件(24)包括:
-机织的第一织物(26),其包括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4),称为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4)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称为经纱方向的第一方向(C1)上延伸,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包括第一丝状构件和第二丝状构件((65、67),
-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
-支承结构(30),包括将机织的第一织物(26)和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连接在一起的丝状支承元件(32),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包括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丝状支承部分(74),
从而使得第一经纱方向(C1)与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
-机织的第一织物(26)径向移动远离旋转轴线,从而使得:
–形成相互间隔平均径向距离为H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内表面(42)以及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的内表面(46)径向限定的内部环形空间(52),使得H0 x K≤H,其中K=0.50并且H0是当每个丝状支承部分(74)处于静息状态时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内表面(42)与机织或针织的第二织物(28)的内表面(46)之间的平均径向高度,
-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在第一经纱方向(C1)上伸长而不断裂,并且
-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7)至少在沿其长度的一个点处断裂。
46.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第一丝状元件(64、66)的机织的第一织物(26)移动远离旋转轴线(YY')的步骤期间,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上沿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施加小于或等于(P0 x(L/2π+H)x l)/2的以N表示的力,其中l是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宽度,L是机织的第一织物(26)在第一总体方向(G1)上的静息长度,l和L以m表示并且P0=100000。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第一织物(26)移动远离旋转轴线的步骤期间,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上沿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施加比使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一丝状构件断裂所需的力小的力。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机织的第一织物(26)移动远离旋转轴线的步骤期间,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上沿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施加的力大于或等于至少使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的第二丝状构件断裂所需的力。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1),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Z2),
每个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和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Z2)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并且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部分地断裂,并且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Z2)基本上不断裂。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没有任何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Z2)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没有任何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
53.根据权利要求49或5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在轮胎成型鼓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部分地断裂。
5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第一经纱方向(C1)上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一丝状构件(65)伸长而不断裂,并且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至少一个横向直线区域直线区域(Z1)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的第二丝状构件(65)在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中沿其长度的至少一个点处断裂。
56.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中没有任何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断裂。
57.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每个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几乎没有任何第一丝状构件(65)并且没有任何第二丝状构件(67)断裂。
58.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机织的第一织物(26)包括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称为纬纱元件的第一丝状元件(66)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丝状经纱元件(64)缠绕,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在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上成对分离,并且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的第一丝状纬纱元件(66)之间的在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上保持成对分离。
59.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包括第一丝状部分(76),用于将每个丝状支承元件(32)锚固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中,并延长机织的第一织物(26)中的丝状支承部分(74):
-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整个宽度上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
-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2)在机织的第一织物(26)的宽度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
60.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几乎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断裂。
61.根据权利要求59或60所述的方法,其中,没有任何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
62.根据权利要求59或60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第一丝状锚固部分(76)在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上伸长。
6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轮胎成型鼓(80)的周向方向(XX')上第一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每个横向直线区域(Z1)与第二横向直线区域组的横向直线区域(Z2)交替。
CN201880012444.3A 2017-01-12 2018-01-10 包括可部分断裂的织物以及支撑结构的组件 Active CN110300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7/50287 2017-01-12
FR1750287A FR3061674A1 (fr) 2017-01-12 2017-01-12 Assemblage comprenant un tissu partiellement rompable e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PCT/FR2018/050056 WO2018130783A1 (fr) 2017-01-12 2018-01-10 Assemblage comprenant un tissu partiellement rompable e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0655A CN110300655A (zh) 2019-10-01
CN110300655B true CN110300655B (zh) 2021-05-14

Family

ID=5866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444.3A Active CN110300655B (zh) 2017-01-12 2018-01-10 包括可部分断裂的织物以及支撑结构的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1953B2 (zh)
EP (1) EP3568290B1 (zh)
JP (1) JP7324143B2 (zh)
CN (1) CN110300655B (zh)
FR (1) FR3061674A1 (zh)
WO (1) WO20181307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61675A1 (fr) 2017-01-12 2018-07-13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ssemblage comprenant une structure rompable e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WO2020094979A1 (fr) * 2018-11-09 2020-05-14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Dispositif de type pneumatique à éléments filaires souples pour véhicule
FR3088237B3 (fr) 2018-11-09 2020-10-23 Michelin & Ci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nti-relaxation d'un pneumatique
FR3090497B3 (fr) * 2018-12-24 2020-12-04 Michelin & Cie Assemblage pour un pneumatique, pneumatique et procédés de fabrication associés
FR3090498A3 (fr) * 2018-12-24 2020-06-26 Michelin & Cie Assemblage pour un pneumatique, pneumatique et procédés de fabrication associés
FR3098440B1 (fr) 2019-07-11 2021-07-16 Michelin & Cie Assemblage comprenant un tissu déformable plastiquement e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FR3098441B1 (fr) 2019-07-11 2021-07-16 Michelin & Cie Assemblage comprenant un tissu partiellement rompable e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FR3102082B1 (fr) 2019-10-18 2021-10-22 Michelin & Cie Assemblage comprenant un tissu à âme fusible e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FR3103733B1 (fr) * 2019-11-29 2022-08-19 Michelin & Cie Assemblage comprenan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adaptable
FR3103732B1 (fr) * 2019-11-29 2023-03-31 Michelin & Cie Assemblage comprenan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adaptable
KR102327709B1 (ko) * 2020-02-17 2021-11-19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보강구조부를 포함하는 비공기입 타이어
CN113306345A (zh) * 2021-03-16 2021-08-27 龙岩高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心轮胎及其制作工艺
FR3124526B1 (fr) 2021-06-24 2023-06-30 Michelin & Cie Panneau conformable comprenant deux faces reliées par une structure de liaison uniforme
FR3124532B1 (fr) 2021-06-24 2023-06-30 Michelin & Cie Panneau conformable comprenant deux faces reliées par une structure de liaison non unifor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42379A (en) * 1940-04-20 1942-01-07 William Yarworth Jone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CA1064805A (en) * 1976-05-07 1979-10-23 Henri J. Mirtain Method for making a radial ply tire in a single building stage
JPS55500744A (zh) * 1978-06-16 1980-10-09
US4235270A (en) * 1978-06-30 1980-11-2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with supporting and cushioning walls
US4248286A (en) 1978-06-30 1981-02-0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Safety support assembly for pneumatic tires
DE3902940A1 (de) * 1989-02-01 1990-08-02 Parabeam Bv Doppelplueschgewebe
US4945962A (en) * 1989-06-09 1990-08-07 The Uniroyal Goodrich Tire Company Honeycomb non-pneumatic tire with a single web on one side
JPH05321077A (ja) * 1992-05-20 1993-12-07 Tominaga Kikai Seisakusho:Kk 粗構造立体織物とその製織方法
US5840399A (en) * 1996-11-05 1998-11-24 Kozel; John A. Construction of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of fiber reinforced structural composites
US6460588B1 (en) * 1997-09-26 2002-10-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en reinforcement for rubber composites
FR2778369A1 (fr) 1998-05-06 1999-11-12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 armature de carcasse a deux rigidites
US6561245B1 (en) * 1998-07-10 2003-05-1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hread reinforcement means for extended mobility tire
FR2786131A1 (fr) * 1998-11-20 2000-05-26 Michelin Soc Tech Membrane de soutien de bande de roulement
US6983776B2 (en) * 1999-12-10 2006-01-10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tructurally supported resilient tire with bias ply carcass
US7650919B2 (en) * 1999-12-10 2010-01-26 Michelin Recherche of Technique S.A. Non-pneumatic tire having web spokes
MXPA04001568A (es) * 2001-08-24 2004-05-17 Michelin Rech Tech Llanta no neumatica.
US7013939B2 (en) 2001-08-24 2006-03-21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Compliant wheel
US6935393B2 (en) * 2003-10-23 2005-08-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having an overlay for noise improvement
WO2005102742A1 (ja) * 2004-04-27 2005-11-0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支持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支持体を装着固定した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FR2922159B1 (fr) 2007-10-15 2011-04-29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a virole et a structure porteuse
FR2928865B1 (fr) 2008-03-19 2010-03-19 Michelin Soc Tech Roue elastique non pneumatique
JP5033070B2 (ja) * 2008-06-23 2012-09-2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EP2995444A1 (en) * 2009-08-28 2016-03-16 Nanlin Han 3-dimension fiber structures for composites and interfaces
FR2953761B1 (fr) 2009-12-10 2012-04-13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lourds comportant une couche d'elements de renforcement circonferentiels constituee d'une partie centrale et de deux parties axialement exterieures
RU2519576C2 (ru) 2010-03-12 2014-06-20 Компани Женераль Дез Этаблиссман Мишлен 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о поддерживаемое не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е колесо с узлом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контура
FR2978769B1 (fr) 2011-08-04 2013-09-27 Michelin Soc Tech Composition adhesive aqueuse a base de polyaldehyde et de polyphenol
FR2978770B1 (fr) 2011-08-04 2013-09-27 Michelin Soc Tech Composition adhesive aqueuse a base de polyaldehyde et phloroglucinol
FR2978771B1 (fr) 2011-08-04 2013-09-27 Michelin Soc Tech Composition adhesive aqueuse a base de polyaldehyde et 2,2', 4,4'-tetrahydroxydiphenyl sulfide
US20140216625A1 (en) * 2013-02-06 2014-08-07 Milliken & Company Pneumatic tire carcass having air blocking stabilizing fabric system
FR3008707B1 (fr) 2013-07-16 2017-11-10 Michelin & Cie Composition adhesive aqueuse a base d'aldehyde biosource et de polyphenol
FR3025529B1 (fr) * 2014-09-10 2017-07-14 Aircelle Sa Preforme pour raidisseur composite courbe pour piece axisymetrique telle qu’une virole
US9849734B2 (en) * 2014-10-31 2017-12-2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with a three dimensional component
FR3031932B1 (fr) * 2015-01-22 2017-02-03 Michelin & Cie Dispositif de type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
FR3031931B1 (fr) 2015-01-22 2017-02-03 Michelin & Cie Dispositif de type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
FR3045463B1 (fr) 2015-12-17 2017-12-29 Michelin & Cie Assemblage pour pneumatique comprenant des tissu(s) ou tricot(s) comprenant des elements filaires pre-encolles
FR3045462B1 (fr) 2015-12-17 2017-12-29 Michelin & Cie Ensemble pour pneumatique comprenant des tissu(s) ou tricot(s) impregnes et un moyen de maintien sacrificiel
US10682887B2 (en) * 2016-04-13 2020-06-1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Shear band and a non-pneumatic tire
US20180154694A1 (en) * 2016-12-01 2018-06-0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Lightweight tire assembly
FR3061675A1 (fr) 2017-01-12 2018-07-13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ssemblage comprenant une structure rompable e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0655A (zh) 2019-10-01
JP2020519476A (ja) 2020-07-02
EP3568290A1 (fr) 2019-11-20
EP3568290B1 (fr) 2021-01-06
FR3061674A1 (fr) 2018-07-13
US11331953B2 (en) 2022-05-17
JP7324143B2 (ja) 2023-08-09
WO2018130783A1 (fr) 2018-07-19
US20190366772A1 (en)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0655B (zh) 包括可部分断裂的织物以及支撑结构的组件
US11325418B2 (en) Tire assembly comprising a breakable structure and a supporting structure
JP6836595B2 (ja) 予め接着されたワイヤ要素を含む織布又は編布を含むタイヤ用に意図された組立体
US11046112B2 (en) Assembly for tire including impregnated woven or knitted fabric(s) and a sacrificial holder
JP5236181B2 (ja) 強化ラジアル航空機用タイヤ
AU2010202120B2 (en) Pneumatic tyre with an overlay reinforcement
KR101970365B1 (ko) 공기압 타이어용 아코디언 구조의 나선형 오버레이
EP2810791B1 (en) Pneumatic tire and hybrid cord for such a pneumatic tire
US20130146201A1 (en) Bead structure for a pneumatic tire
US20120085475A1 (en) Pneumatic tire with a knitted flipper
US20230066575A1 (en) Shear band
CN115066340A (zh) 包括混合胎体增强元件的农用车辆轮胎
JP6051155B2 (ja) タイヤ
US20220410625A1 (en) Assembly comprising an adaptable support structure
CN114746260B (zh) 包括适应性支撑结构的组件
US20130118670A1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ackified wrapped reinforcement
US20150059954A1 (en) Pneumatic tire with coated reinforc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