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4603A - 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4603A
CN110294603A CN201910616559.XA CN201910616559A CN110294603A CN 110294603 A CN110294603 A CN 110294603A CN 201910616559 A CN201910616559 A CN 201910616559A CN 110294603 A CN110294603 A CN 110294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castof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cycles
processing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65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璐璐
龚颖
王志彬
涂亮亮
刘忠
李恭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JIAN ASPHALT ROAD ENGINEERING Co Ltd
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S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JIAN ASPHALT ROAD ENGINEERING Co Ltd
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JIAN ASPHALT ROAD ENGINEERING Co Ltd, 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JIAN ASPHALT ROA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165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4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4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4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8/00Use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8/04Waste materials; Refuse
    • C04B18/16Waste materials; Refuse from building or ceramic indust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02Treatment
    • C04B20/026Comminuting, e.g. by grinding or breaking; Defibrillating fibres other than asbesto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2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废弃物处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对建筑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分拣,通过人工分拣去除建筑废弃物中的木材、塑料、钢筋以及生活垃圾;S2:利用移动破碎机对S1中分拣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使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物料的粒径在1‑30mm;S3:对S2中的建筑废弃物物料进行精度分选。本发明通过测试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性能与建筑废弃物与水泥混合比,从而能够针对再生料的不同粒径来对道路承载力标准来实现对道路的铺摊,且调节建筑废弃物与水泥混合比来满足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标准,因此对再生料用于道路的铺摊工作,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再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Description

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建筑废弃物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建筑物层出不穷,然而新建筑物在建造之前均是需要对原先地面的老建筑进行拆除处理,因此建筑废弃物应运而生,就2016年深圳市罗湖棚改民生工程为例,对二线插花地建筑进行拆除,产生20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而现有技术对建筑废弃物一般只能采用搬运填坑处理,不仅占用土地资源,且产生环境污染旧,无法对这一资源进行加工在利用。
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公路工程建设同步、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路网中(县乡)公路的大批改造、兴建,砂石骨料等天然建材的需求激增,大量开采造成了天然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将建筑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可一并解决土石方需求和废弃物处置的难题。
但现有房屋建筑废弃物大部分是村民自建房,所采用的混凝土、砖质量相差较远,拆除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拆除的房屋量大、时间紧迫,不能有效分离砖和混凝土,破碎生产时一起破碎、筛分,再生料强度整体偏低,压碎值偏大,虽然房屋拆除前进行扫楼,但是破碎料杂质含量仍然较高,给再生集料的利用带来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通过对再生料的实验检测得知其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较低,吸水率、离散性较大,另外压碎值的检测数据的指标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中所规定的III级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标准,所以能够根据不同的道路承载力标准来实现对道路的铺摊,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废弃物大部分是村民自建房,所采用的混凝土、砖质量相差较远,拆除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拆除的房屋量大、时间紧迫,不能有效分离砖和混凝土,破碎生产时一起破碎、筛分,再生料强度整体偏低,压碎值偏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建筑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分拣,通过人工分拣去除建筑废弃物中的木材、塑料、钢筋以及生活垃圾;
S2:利用移动破碎机对S1中分拣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使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物料的粒径在1-30mm;
S3:对S2中的建筑废弃物物料进行精度分选,通过磁铁吸附与水洗混合的方式去除物料中的铁屑与泥浆杂质;
S4:通过控制筛网尺寸对物料进行进一步地筛分处理,用于制备不同规格的再生集料;
S5:对不同的再生集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针对不同的路面基层对再生集料进行再利用施工处理;
S6:针对不同道路选取所不同粒径的再生集料,利用再生集料与水泥进行混合处理,混合完成后进行道路路面的摊铺,摊铺完成后再采用推土机和装载机进行整平,然后用平地机进行整平;
S7:整平完成后让道路路面进行自然干燥,干燥中每2-4h进行及时洒水、采用覆盖养生,避免再生混合料底基层、基层出现收缩裂缝,路面干燥完成后既完成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流程。
进一步地,在S4中,所述筛网筛选后的上层物料均收集并再次送入S2继续粉碎处理,直至物料破碎后的粒径合格为止。
进一步地,在S5中,所述再生集料的检测包括筛分结果、粗骨料物理性能、细集料性能、污染性的性能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筛分结果分为三个筛孔尺寸,且分别为0-10mm、10-20mm、20-30mm。
进一步地,所述粗骨料物理性能检测包括压碎值、密度、吸水率、含泥量、杂质含量、针片状的检测,所述细集料性能检测包括砂当量、密度以及含泥量的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污染性的性能检测包括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放射性的检测。
进一步地,在S6中,所述再生集料与水泥进行混合处理时,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测量出再生集料与水泥混合的最佳比例。
进一步地,测量再生集料与水泥混合的最佳比例试验包括配合比试验、重型击实试验、收缩性对比试验。
进一步地,所述道路路面包括底基层和基层,所述底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3-5%,所述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6-8%。
进一步地,所述收缩性对比试验采用的是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进行性能对比,所述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的压实度为92-9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具备如下优点:
1、再生集料主要部分为烧结砖破碎而成的颗粒,另一部分为混凝土破碎表面裹有砂浆的石子,因此其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较低,吸水率、离散性较大,另外压碎值的检测数据的指标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中所规定的III级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标准,所以能够根据不同的道路承载力标准来实现对道路的铺摊;
2、再生料与水泥剂的混合可可通过重型击实法来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再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静压法按压实度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且通过试验能测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设计强度,最后再通过对照试验得出:再生料再生水稳基层,最大干密度比天然石料低,最佳含水量高,而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已经满足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规定,因此再生料用于道路的铺摊工作,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再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级配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中3%水泥剂量密度曲线;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中4%水泥剂量密度曲线;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中5%水泥剂量密度曲线;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中6%水泥剂量密度曲线;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中7%水泥剂量密度曲线;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中8%水泥剂量密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建筑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分拣,通过人工分拣去除建筑废弃物中的木材、塑料、钢筋以及生活垃圾;
S2:利用移动破碎机对S1中分拣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使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物料的粒径在0-10mm(0-10mm的区间是不包括0,也不包括10mm的再生料);
S3:对S2中的建筑废弃物物料进行精度分选,通过磁铁吸附与水洗混合的方式去除物料中的铁屑与泥浆杂质;
S4:通过控制筛网尺寸对物料进行进一步地筛分处理,用于制备不同规格的再生集料;
S5:对不同的再生集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针对不同的路面基层对再生集料进行再利用施工处理;
S6:针对不同道路选取所不同粒径的再生集料,利用再生集料与水泥进行混合处理,混合完成后进行道路路面的摊铺,摊铺完成后再采用推土机和装载机进行整平,然后用平地机进行整平;
S7:整平完成后让道路路面进行自然干燥,干燥中每2h进行及时洒水、采用覆盖养生,避免再生混合料底基层、基层出现收缩裂缝,路面干燥完成后既完成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流程。
所述道路路面包括底基层和基层,所述底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3%,所述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6%。
所述收缩性对比试验采用的是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进行性能对比,所述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的压实度为93%。
实施例2
参照图1所示,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建筑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分拣,通过人工分拣去除建筑废弃物中的木材、塑料、钢筋以及生活垃圾;
S2:利用移动破碎机对S1中分拣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使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物料的粒径在10-20mm(10-20mm的区间是包括10mm,不包括20mm的再生料);
S3:对S2中的建筑废弃物物料进行精度分选,通过磁铁吸附与水洗混合的方式去除物料中的铁屑与泥浆杂质;
S4:通过控制筛网尺寸对物料进行进一步地筛分处理,用于制备不同规格的再生集料;
S5:对不同的再生集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针对不同的路面基层对再生集料进行再利用施工处理;
S6:针对不同道路选取所不同粒径的再生集料,利用再生集料与水泥进行混合处理,混合完成后进行道路路面的摊铺,摊铺完成后再采用推土机和装载机进行整平,然后用平地机进行整平;
S7:整平完成后让道路路面进行自然干燥,干燥中每3h进行及时洒水、采用覆盖养生,避免再生混合料底基层、基层出现收缩裂缝,路面干燥完成后既完成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流程。
所述道路路面包括底基层和基层,所述底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4%,所述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7%。
所述收缩性对比试验采用的是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进行性能对比,所述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的压实度为96%。
实施例3
参照图1所示,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建筑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分拣,通过人工分拣去除建筑废弃物中的木材、塑料、钢筋以及生活垃圾;
S2:利用移动破碎机对S1中分拣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使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物料的粒径在20-30mm(20-30mm的区间是包括20mm,也包括30mm的再生料);
S3:对S2中的建筑废弃物物料进行精度分选,通过磁铁吸附与水洗混合的方式去除物料中的铁屑与泥浆杂质;
S4:通过控制筛网尺寸对物料进行进一步地筛分处理,用于制备不同规格的再生集料;
S5:对不同的再生集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针对不同的路面基层对再生集料进行再利用施工处理;
S6:针对不同道路选取所不同粒径的再生集料,利用再生集料与水泥进行混合处理,混合完成后进行道路路面的摊铺,摊铺完成后再采用推土机和装载机进行整平,然后用平地机进行整平;
S7:整平完成后让道路路面进行自然干燥,干燥中每4h进行及时洒水、采用覆盖养生,避免再生混合料底基层、基层出现收缩裂缝,路面干燥完成后既完成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流程。
所述道路路面包括底基层和基层,所述底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5%,所述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8%。
所述收缩性对比试验采用的是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进行性能对比,所述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的压实度为96%。
对照例
1、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性能研究
1.1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物理性能
(1)在S4所获得的再生集料中随机取样不同粒径的样品进行筛分结果如表1;
表1筛分结果
表1中的纵列为再生集料的粒径分类,横向为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其数值取自于《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而表1所得的筛分结果基本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要求。
(2)再生料物理性能:
压碎值是再生骨料强度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的应用性能,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再生粗骨料性能指标如表2:
表2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中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标准
由表2可知,本发明所提出的再生料的物理性能均符合标准。
(3)再生细集料物理性能:
经检测细集料性能如表3:
表3细集料性能
细集料砂当量是细集料路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反映细集料中所含的土或杂质的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
细集料液塑限,经取代表性样品,烘干,过筛0.5mm以下的细集料,采用联合测定仪测定,结果液限略大于28%,塑性指数小于7%;属于低液限砂性土。
(4)污染性检测
结果如表4:
表4污染性检测
由表4可知,本发明对于建筑废弃物进行检测,其污染性合格,属于清洁材料。
另外,针对上述对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的性能测试实验,作出如下总结:
1)再生集料主要部分为烧结砖破碎而成的颗粒,另一部分为混凝土破碎表面裹有砂浆的石子,所以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较低,吸水率较高。
2)由于房屋再生集料的成分复杂性决定和新集料相比,性能的离散性较大。
3)经过试验,结果含泥量、杂质含量超出规范要求。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水泥稳定材料液限宜不大于28%,棚改料略大于该值;塑性指数符合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时,宜不大于7的规定。
5)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值等强度相关的指标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中所规定的III级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标准。
2、建筑废弃物与水泥混合施工试验探究
2.1配合比试验
为保障混合料施工的过程中还少离析,需要有效控制水泥稳定材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及其含量,减少超粒径颗粒含量,以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同时控制水泥稳定碎石中0.075mm含量,含量较高时,影响混合料的收缩性能,容易开裂,亦不能太少,以提高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先现针对实施例1-3的混合料级配实验的探究,实验结果如表5:
表5混合料级配
由表5以及附图2可知,破碎料的合成级配数值,以满足不同道路路面的抗疲劳性能。
2.2标准击实、强度试验
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对以上各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由平行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击实曲线如附图3-8;
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静压法按压实度(96%)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如表6:
表6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汇总
由附图3-8以及表6,可得出道路底基层与基层中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指标;
2.3收缩性对比试验
如果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较大就会产生裂缝,裂缝不仅降低了基层的刚度和结板性,还容易将裂缝反射到面层致使路面开裂,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降低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基层裂缝的危害有二个方面:一是降低基层的整体强度,二是发展后会形成反射裂缝,使沥青砼路面相应出现有规则的横向裂缝、起拱。对比试验采用春雷新集料6%的水泥剂量93%、96%压实度和再生集料6%的水泥剂量93%、96%压实度,在20℃的恒温水里、和20℃室内空气养生7d,读取架设的百分表读数,对比收缩率的大小,如表7:
表7对比试验结果
对比试验中的表7表明,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大,其干缩性和失水率也大,造成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性和完全采用天然集料的情况对比,收缩率稍大。混合料生产摊铺的过程中,压实成型后及时用透水土工布覆盖,充分洒水保湿养生,严禁在终凝前失水影响强度形成。及时洒水、采用覆盖养生,避免再生混合料底基层、基层出现收缩裂缝。
最后,针对上述对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与水泥混合的测试实验,作出如下总结:
1)7d无侧限抗压强度能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规定中轻交通、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1.0-3.0MPa、基层2.0-4.0MPa及龙华管网水稳底基层≥1.5MPa、基层≥3.0MPa的强度要求。
2)棚改再生料再生水稳基层,最大干密度比天然石料低,最佳含水量高。
3)采用棚改破碎料的基层混合料,无侧限试件表面稍粗糙,表观状况稍差。
4)收缩性比天然集料的水泥稳定混合料稍大,混合料生产摊铺和养护过程中要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收缩裂缝。
综上实验数据可知的:针对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中的再生集料的性能探究可知,再生集料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较低,吸水率、离散性较大,另外压碎值的检测数据的指标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中所规定的III级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标准,因此可针对不同的道路承载力标准来实现对道路的铺摊,另外,针对建筑废弃物与水泥混合施工试验探究,再生料与水泥剂的混合可可通过重型击实法来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再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满足无侧限抗压强度,因此再生料用于道路的铺摊工作,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再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实施例中,整个操作过程可由电脑控制,加上PLC等等,实现自动化运行控制,且在各个操作环节中,可以通过设置传感器,进行信号反馈,实现步骤的依序进行,这些都是目前自动化控制的常规知识,在本实施例中则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建筑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分拣,通过人工分拣去除建筑废弃物中的木材、塑料、钢筋以及生活垃圾;
S2:利用移动破碎机对S1中分拣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使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物料的粒径在1-30mm;
S3:对S2中的建筑废弃物物料进行精度分选,通过磁铁吸附与水洗混合的方式去除物料中的铁屑与泥浆杂质;
S4:通过控制筛网尺寸对物料进行进一步地筛分处理,用于制备不同规格的再生集料;
S5:对不同的再生集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针对不同的路面基层对再生集料进行再利用施工处理;
S6:针对不同道路选取所不同粒径的再生集料,利用再生集料与水泥进行混合处理,混合完成后进行道路路面的摊铺,摊铺完成后再采用推土机和装载机进行整平,然后用平地机进行整平;
S7:整平完成后让道路路面进行自然干燥,干燥中每2-4h进行及时洒水、采用覆盖养生,避免再生混合料底基层、基层出现收缩裂缝,路面干燥完成后既完成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4中,所述筛网筛选后的上层物料均收集并再次送入S2继续粉碎处理,直至物料破碎后的粒径合格为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5中,所述再生集料的检测包括筛分结果、粗骨料物理性能、细集料性能、污染性的性能检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结果分为三个筛孔尺寸,且分别为0-10mm、10-20mm、20-3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物理性能检测包括压碎值、密度、吸水率、含泥量、杂质含量、针片状的检测,所述细集料性能检测包括砂当量、密度以及含泥量的检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性的性能检测包括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放射性的检测。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6中,所述再生集料与水泥进行混合处理时,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测量出再生集料与水泥混合的最佳比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测量再生集料与水泥混合的最佳比例试验包括配合比试验、重型击实试验、收缩性对比试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路面包括底基层和基层,所述底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3-5%,所述基层中的水泥剂量为6-8%。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性对比试验采用的是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进行性能对比,所述春雷新集料与再生料的压实度为92-97%。
CN201910616559.XA 2019-07-09 2019-07-09 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 Pending CN110294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6559.XA CN110294603A (zh) 2019-07-09 2019-07-09 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6559.XA CN110294603A (zh) 2019-07-09 2019-07-09 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4603A true CN110294603A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0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6559.XA Pending CN110294603A (zh) 2019-07-09 2019-07-09 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460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0512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东莞市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方法
CN111330945A (zh) * 2020-03-06 2020-06-26 黄江龙 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CN113956010A (zh) * 2021-11-27 2022-01-21 彭江骐 利用建筑废料制备泡沫砖的方法以及泡沫砖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0075A (zh) * 2018-12-25 2019-03-01 长安大学 一种高掺量水泥稳定基层用建筑垃圾混合料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85283A (zh) * 2018-12-24 2019-03-19 深圳市绿志新型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5283A (zh) * 2018-12-24 2019-03-19 深圳市绿志新型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
CN109400075A (zh) * 2018-12-25 2019-03-01 长安大学 一种高掺量水泥稳定基层用建筑垃圾混合料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0512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东莞市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方法
CN111330945A (zh) * 2020-03-06 2020-06-26 黄江龙 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CN113956010A (zh) * 2021-11-27 2022-01-21 彭江骐 利用建筑废料制备泡沫砖的方法以及泡沫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Shareedah et al. Pervious concrete mixture optimizati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avement design: A review
Khankhaje et al. Sustainable clean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production incorporating palm oil fuel ash as cement replacement
Hesami et 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pavements incorporating recycled tire rubber crumb and reinforced with polypropylene fiber
Bhusal et al. 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on volumetrics of hot-mix asphalt
Zhang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ement stabilized recycled mixture with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and crushed brick
Bolouri Bazaz et al.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made with recycled low-quality crushed brick
CN110294603A (zh) 建筑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施工工艺
Hadavand et al.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materials on work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Franesqui et al. Improvement of moisture damage resistance and permanent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s with marginal porous volcanic aggregates using crumb rubber modified bitumen
CN108536956A (zh) 一种将建筑垃圾用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Xu Fractal dimension of demolition waste fragment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 of compactness
Tunc et al. A preliminary estimation method of Los Angeles abrasion value of concrete aggregates
CN109020430A (zh) 一种二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Sherwani et al. Strength,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permeability of artificial fly-ash aggregate pervious concrete
CN104876477B (zh) 基于灰浆含量控制的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回收料水泥稳定再生方法
CN108689659A (zh) 一种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Garg Durability of concrete made with steel filings as a replacement of fine aggregate
Jayakody Arachchige et al. Assessment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 for road base and sub-base
CN106758654A (zh) 一种再生型路面结构及其筑路工艺
CN108069642A (zh) 一种废尼龙丝增强再生水稳碎石材料
CN108996932B (zh) 一种沥青路面回收料的厂拌热再生级配设计方法
CN109020415A (zh) 一种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13185165B (zh) 一种含废砖细集料的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Tavakol Evaluation of low-quality recycled concrete pavement aggregates for subgrade soil stabilization
Gabryś et al.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ste materials: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recycled rubber waste, and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recycled rubber waste mix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