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0328A - 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0328A
CN110290328A CN201910601510.7A CN201910601510A CN110290328A CN 110290328 A CN110290328 A CN 110290328A CN 201910601510 A CN201910601510 A CN 201910601510A CN 110290328 A CN110290328 A CN 110290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diode
light
wavelength
receiving surface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15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0328B (zh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015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0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0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0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0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0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5Circuitry for providing, modifying or 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rom the pixel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焦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一对焦装置中,该对焦装置与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相连接,该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和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且每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该方法包括:在滤光片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每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根据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和光转换得到电信号之后,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根据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确定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基于移动距离移动摄像头的镜头,以对摄像头进行对焦。本申请实施例还同时提供了一种对焦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中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I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图像传感器的对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机的自动对焦方式主要有反差对焦和相位对焦两种,其中,相位对焦(PhaseDetection Auto Focus,PDAF),即为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相位对焦技术在数码相机领域应用已经十分成熟。
目前,常用的PDAF主要包括相位检测(Phase Detection,PD)对焦方式和双核相位检测(DUAL PD)对焦方式两种;对于相位检测对焦方式来说,在进行对焦时需要使用金属遮罩对像素进行遮挡,造成进光量的损失;对于双核相位检测对焦方式来说,在进行对焦时,由于每一个像素被一分为二,使得通光量也相应减小;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PDAF技术在低光环境或弱光环境下均存在对焦性能差、对焦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提高摄像头的对焦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对焦装置中,所述对焦装置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相连接,其中,所述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和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且每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滤光片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所述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根据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所述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和光转换得到电信号之后,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
根据所述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确定所述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距离移动所述摄像头的镜头,以对所述摄像头进行对焦;
其中,所述共振波长为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发生共振吸收时的波长。
在上述方法中,当所述像素结构包括四组光电二极管时,相应地,所述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包括:
从四组光电二极管中任意选取两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的读出电路,得到所述至少两个读出电路;
从所述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电信号,得到所述两个电信号。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每组光电二极管包括4个光电二极管。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特定波长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红光波长,黄光波长,蓝光波长。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形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体积为圆柱体;
其中,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为所述圆柱体的其中一个圆形底面。
在上述方法中,当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为圆形时,相应地,
所述特定波长为蓝光波长时,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为60nm;
所述特定波长为绿光波长时,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为90nm;
所述特定波长为红光波长时,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为120nm。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焦装置,所述装置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相连接,其中,所述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和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且每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所述装置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滤光片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所述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根据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所述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和光转换得到电信号之后,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确定所述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
对焦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移动距离移动所述摄像头的镜头,以对所述摄像头进行对焦;
其中,所述共振波长为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发生共振吸收时的波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通过通信总线依赖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时候,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一对焦装置中,该对焦装置与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相连接,其中,该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和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且每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该方法包括:在滤光片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根据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和光转换得到电信号之后,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根据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确定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基于移动距离移动摄像头的镜头,以对摄像头进行对焦,其中,共振波长为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发生共振吸收时的波长;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吸收特性,可以增强光电二极管的光吸收率,从而可以基于高吸收率的光信号得到高质量的电信号,从而基于高质量的电信号的相位差来确定CIS所属摄像头中镜头的移动距离,使得移动距离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自动对焦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PDAF技术进行对焦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相连接的对焦装置和像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亚波长光电二级管的传统CIS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4相对应的CIS的像素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4相对应的CIS的像素结构的隔离区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4相对应的CIS的像素结构的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目前,PDAF即为相位检测自动对焦,PDAF的基本原理就通过对感光元件进行一定的遮蔽处理,来进行相位检测,通过计算像素间的距离和变化等数据,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因此相位对焦相比反差对焦有更短的对焦行程,但是由于进行了遮蔽处理,所以对光线要求会更高。
图1为PDAF技术进行对焦的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线1代表经过上半部分透镜的物方光线,而光线2代表经过下半部分透镜的物方光线,可以看到,当CIS在焦前的时候,上半部分的CIS接收到的是上半部分的光线,而下半部分的CIS则接收到的是下半部分的光线,反之,在焦后的时候恰好相反。那么如果可以区分光线是来自透镜的上半部分还是下半部分,就可以知道是焦前还是焦后了;也就是说,CIS越接近理想成像面,两色光线在CIS上所成像越接近,当恰好成像清晰时,两色光线是重合成一点的。
在实际应用中,DUAL PD是PDAF的其中一种,具体是将同一个像素底部的感光区域,即光电二极管部分一分为二,这样就可以实现在同一个像素内获取相位信息了。DUALPD对焦技术已成为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对焦技术,相比较于反差对焦、激光对焦和PD对焦技术,DUAL PD对焦技术的对焦速度更快,且对焦范围更广。
对于PD对焦方式来说,在进行对焦时需要使用金属遮罩对像素进行遮挡,造成进光量的损失;对于双PD对焦方式来说,在进行对焦时,由于每一个像素被一份为二,使得通光量也相应减小。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PDAF技术,对光线的要求都比较高,在低光环境或弱光环境下均存在对焦性能差、对焦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的PDAF技术的缺陷,提供对焦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一对焦装置中,该对焦装置与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相连接,其中,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和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且每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相连接的对焦装置和像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焦装置21与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241和读出电路242相连接,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22,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分别为光电二极管231和光电二极管232,光电二极管231对应连接读出电路241,光电二极管232对应连接读出电路242。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光电二极管之间也设置有隔离区,以避免进行光吸收时信号之间的串扰。
为了实现高效对焦,基于上述对焦装置和像素结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在滤光片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根据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和光转换得到电信号之后,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
具体来说,当滤光片接收到入射光,先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然后每组光电二级管接收到特定波长的光,每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根据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在对吸收到的馆进行光电转换得到电信号,这样,使得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的读出电路读取电信号。
那么,由于对焦装置与读出电路相连接,对焦装置可以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
其中,至少两个读取电路可以为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的读出电路中的任意两个读出电路,也可以为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的读出电路中的预先指定的两个读出电路,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焦装置可以设置于CIS中以实现对CIS所属摄像头的对焦,也可以将对焦装置设置于摄像机或者终端中实现对CIS所属摄像头的对焦,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共振波长为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发生共振吸收时的波长;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每个光电二极管需要对特定波长进行光振吸收,所以,将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尺寸设置为亚波长级别的尺寸,以保证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能够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光振吸收。
这里,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采用共振吸收的方式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提高了光电二极管的光吸收率,从而提高了光电转换后每个读出电路的电信号的质量,从而有助于对焦装置进行对焦。
为了获取两个电信号,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像素结构包括四组光电二极管时,相应地,S101中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可以包括:
从四组光电二极管中任意选取两组光电二极管对应的读出电路,得到至少两个读出电路;
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电信号,得到两个电信号。
也就是说,在CIS的每个像素结构中包括四组光电二极管,其中,每组光电二极管中光电二极管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来说,由于每组光电二极管都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所以在像素结构包括四组光电二极管的情况下共有四个读出电路,由于四个读出电路读取的电信号均为同一个像素结构中的光电二极管吸收到的光信号转换而来的,而同一个像素结构中的光电二极管之间的距离相近,那么,对于对焦来说任意两个读出电路均可以作为对焦的依据,所以,这里,从四组光电二极管中任意选取两组光电二极管对应的读出电路,得到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从而确定出至少两个读出电路,最后,从确定出的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电信号,得到两个电信号。
S302:根据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确定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
S303:基于移动距离移动摄像头的镜头,以对摄像头进行对焦。
在S301中得到两个电信号之后,可以进一步计算出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然后利用相位差计算两个电信号之间的自相关性,从而得到图像的偏移信息,根据偏移信息就可以确定出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然后基于该移动距离移动摄像图的镜头以实现对焦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对焦效率,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光电二极管包括4个光电二极管。
这里,一个像素结构包括四组光电二极管时,若每组光电二极管包括4个光电二极管,使得一个像素结构中共包括16个光电二极管,每个光电二极管利用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来吸收特定波长,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的吸收率,有助于提高对焦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特定波长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红光波长,黄光波长,蓝光波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滤光片可以为红光滤光片,得到的特定波长为红光波长,还可以为黄光滤光片,得到的特定波长为黄光波长,还可以为蓝光滤光片,得到的特定波长为蓝光波长,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形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为了使得每个光电二极管能够对特定波长进行共振吸收,这里,可以将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或者正方形,或者三角形,或者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只需保证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范围包含特定波长以实现共振吸收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像素结构中存在多组光电二极管时,针对每组光电二极管来说,每组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形状可以为相同形状,也可以为不同形状,针对每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来说,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形状可以为相同形状,也可以为不同形状,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为圆形时,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与光接收面的直径呈正比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光电二极管的体积为圆柱体;
其中,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为圆柱体的其中一个圆形底面。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光电二极管可以设置为圆柱体状,这样,使得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为圆柱体的一个圆形底面,这样,可以通过特定波长来设置光电二极管光接收面的直径,以使得特定波长落入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的范围之内,以使得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对特定波长的光实现共振吸收。
由于光电二极管发生共振吸收时会使得边缘场很强,增加间隔是为了防止相邻像素结构的光电二极管之间光的相互串扰。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在工艺上采用圆柱体的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对光的共振吸收,还可以更好的控制相邻两个光电二极管的间隔。
为了提高对焦效率,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为圆形时,相应地,
特定波长为蓝光波长时,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为60nm;
特定波长为绿光波长时,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为90nm;
特定波长为红光波长时,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为120nm。
由于当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为圆形时,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与光接收面的直径呈正比关系,具体来说,针对圆形上表面的光电二极管,共振波长=光电二极管的上表面的折射率×圆形直径+常数,其中,该常数是与光电二极管的结构有关的一个常数。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针对特定波长为蓝光时,由于蓝光的波长为435nm-450nm之间,所以可以将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设置为60nm;针对特定波长为绿光时,由于绿光的波长为492nm-577nm之间,所以可以将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设置为90nm;针对特定波长为红光时,由于红光的波长为622nm-760nm之间,所以可以将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设置为120nm。
下面举实例来对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对焦方法进行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亚波长光电二级管的传统CIS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该像素结构41被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组光电二极管,每两个相邻区域之间设置有隔离区域,用来隔离每组光电二极管。
其中,上述四个区域分别为左上区域,左下区域,右上区域和右下区域,其中,左上区域设置有一组光电二极管,左下区域设置有一组光电二极管,右上区域设置有一组光电二极管,右下区域设置有一组光电二极管,并且每个区域都包括4个圆柱体状的光电二极管411,其中,每个圆柱体状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以防止每个光电二极管之间进行光吸收时发生串扰。
如图4所示,CIS的每个像素结构中含有16个圆柱形的光电二极管,其中,蓝光对应的直径60nm左右,绿光对应的直径90nm,红光对应的直径120nm,这样,在本实例中,通过圆柱形的光电二极管结构的光学共振,分别可以增强红绿蓝RGB三个波长对应的光在圆柱形的光电二极管结构里面的光学态密度,提高局部的光强,将局部的能量增强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4相对应的CIS的像素结构侧视图,如图5所示,该像素结构包括滤光片51,光电二极管组52和读出电路53;图5中的横线区域为为每组光电二极管设置的隔离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4相对应的CIS的像素结构的隔离区的分布示意图,如图6所示,十字交叉的黑色直线为隔离区,隔离区将像素结构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有一组光电二极管组。
在上述图5和图6中,每个像素结构分为4个部分,光经过滤色片照射在圆柱形的光电二极管上,并转化成光电子,转移到光电二极管的n+区,通过在中间区域注入隔离,使得光电二极管的电子被隔离成4个区域,信号被分开,从而分别获取了像素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区域的信号大小。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4相对应的CIS的像素结构的区域划分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像素结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上述四个区域分别为左上区域LU,左下区域LD,右上区域RU和右下区域RD。
如图7所示,可以得到四个区域中的读出电路的4个相位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去进行相位匹配,可以利用LU-RU,LU-LD,LU-RD,LD-RU,RU-RD和LD-RD六对相位信息中的任意一对相位信息进行计算,通过计算之间的自相关性获得图像的偏移信息,从而获得镜头所需要移动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一对焦装置中,该对焦装置与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相连接,其中,该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和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且每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该方法包括:在滤光片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根据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和光转换得到电信号之后,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根据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确定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基于移动距离移动摄像头的镜头,以对摄像头进行对焦,其中,共振波长为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发生共振吸收时的波长;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吸收特性,可以增强光电二极管的光吸收率,从而可以基于高吸收率的光信号得到高质量的电信号,从而基于高质量的电信号的相位差来确定CIS所属摄像头中镜头的移动距离,使得移动距离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自动对焦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实施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对焦装置与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相连接,其中,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和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且每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该装置可以包括:
读取模块81,用于在滤光片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根据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和光转换得到电信号之后,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
确定模块82,用于根据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确定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
对焦模块83,用于基于移动距离移动摄像头的镜头,以对摄像头进行对焦;
其中,共振波长为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发生共振吸收时的波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像素结构包括四组光电二极管时,相应地,读取模块81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中,可以包括:
从四组光电二极管中任意选取两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的读出电路,得到至少两个读出电路;
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电信号,得到两个电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读取模块81、确定模块82和对焦模块83可由位于对焦装置上的处理器实现,具体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实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900,包括:
处理器91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91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92,所述存储介质92通过通信总线93依赖所述处理器91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91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对焦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终端中的各个组件通过通信总线9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通信总线9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通信总线9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通信总线9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时候,所述处理器执行实施例一所述的对焦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erromagneticrandomaccess memory,F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存储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一对焦装置中,所述对焦装置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相连接,其中,所述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和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且每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滤光片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所述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根据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所述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和光转换得到电信号之后,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
根据所述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确定所述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距离移动所述摄像头的镜头,以对所述摄像头进行对焦;
其中,所述共振波长为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发生共振吸收时的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像素结构包括四组光电二极管时,相应地,所述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包括:
从四组光电二极管中任意选取两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的读出电路,得到所述至少两个读出电路;
从所述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电信号,得到所述两个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光电二极管包括4个光电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波长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红光波长,黄光波长,蓝光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形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体积为圆柱体;
其中,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为所述圆柱体的其中一个圆形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为圆形时,相应地,
所述特定波长为蓝光波长时,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为60nm;
所述特定波长为绿光波长时,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为90nm;
所述特定波长为红光波长时,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直径为120nm。
8.一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CIS的像素结构的读出电路相连接,其中,所述像素结构还包括滤光片和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每组光电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读出电路,且每组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隔离区;所述装置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滤光片对入射光进行过滤得到特定波长的光,所述至少两组光电二极管中的每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根据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的共振波长对所述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和光转换得到电信号之后,从至少两个读出电路中分别读取两个电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差,确定所述CIS所属的摄像头的移动距离;
对焦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移动距离移动所述摄像头的镜头,以对所述摄像头进行对焦;
其中,所述共振波长为所述每个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发生共振吸收时的波长。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通过通信总线依赖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时候,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方法。
CN201910601510.7A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90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1510.7A CN110290328B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1510.7A CN110290328B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0328A true CN110290328A (zh) 2019-09-27
CN110290328B CN110290328B (zh) 2021-11-09

Family

ID=68020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1510.7A Active CN110290328B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032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2054A (zh) * 2020-12-25 2021-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325780A (zh) * 2020-11-19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固态成像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31291A1 (en) * 2002-06-17 2003-12-18 Tomoya Kitajima Auto focu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inputting apparatus
US20090028538A1 (en) * 2004-08-26 2009-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olid-state image sensor and automatic-focus camera using the same
CN101388227A (zh) * 2007-09-12 2009-03-18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拾取装置、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以及间隙控制方法
CN103852954A (zh) * 2012-12-03 2014-06-11 北京大学 一种实现相位对焦的方法
US20140192243A1 (en) * 2013-01-09 2014-07-10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5338264A (zh) * 2014-08-04 2016-02-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和包括该图像传感器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6375739A (zh) * 2015-07-24 2017-0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6982328A (zh) * 2017-04-28 2017-07-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核对焦图像传感器及其对焦控制方法和成像装置
JP2017152658A (ja) * 2016-02-26 2017-08-31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8141549A (zh) * 2015-11-16 2018-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和具有图像传感器的电子设备
CN108886592A (zh) * 2017-11-29 2018-11-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芯片、图像处理设备及相关方法
JP2019091090A (ja) * 2013-05-31 2019-06-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検出装置、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951661A (zh) * 2019-04-23 2019-06-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CN109951660A (zh) * 2019-04-23 2019-06-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cmos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31291A1 (en) * 2002-06-17 2003-12-18 Tomoya Kitajima Auto focu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inputting apparatus
US20090028538A1 (en) * 2004-08-26 2009-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olid-state image sensor and automatic-focus camera using the same
CN101388227A (zh) * 2007-09-12 2009-03-18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拾取装置、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以及间隙控制方法
CN103852954A (zh) * 2012-12-03 2014-06-11 北京大学 一种实现相位对焦的方法
US20140192243A1 (en) * 2013-01-09 2014-07-10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9091090A (ja) * 2013-05-31 2019-06-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検出装置、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5338264A (zh) * 2014-08-04 2016-02-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和包括该图像传感器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6375739A (zh) * 2015-07-24 2017-0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8141549A (zh) * 2015-11-16 2018-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和具有图像传感器的电子设备
JP2017152658A (ja) * 2016-02-26 2017-08-31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6982328A (zh) * 2017-04-28 2017-07-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核对焦图像传感器及其对焦控制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08886592A (zh) * 2017-11-29 2018-11-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芯片、图像处理设备及相关方法
CN109951661A (zh) * 2019-04-23 2019-06-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CN109951660A (zh) * 2019-04-23 2019-06-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cmos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和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岳丹 等: "相位差异法探测波前的误差分析及消除方法", 《光学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25780A (zh) * 2020-11-19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固态成像设备
CN112672054A (zh) * 2020-12-25 2021-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0328B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5141B (zh) 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方法、成像装置和移动终端
US9253393B2 (en) Two-dimensional imager with solid-state auto-focus
CN110087005B (zh) 一种彩色偏振式cis及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
CN104517982B (zh) 固态摄像装置、固态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TWI699117B (zh) 標定成安裝在全光相機之感測器,被濾色器陣列部份罩覆的微影像區至少一個再聚焦影像色彩組成份之決定方法,光場資料獲取裝置,電腦程式製品,以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式載波媒體
CN202750183U (zh) 视差成像设备和视差成像系统
CN101919256B (zh) 图像拍摄装置
US20170034456A1 (en) Sensor assembly with selective infrared filter array
CN110112155B (zh) 像素单元、图像传感器以及图像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3101791U (zh) 红外变焦光场相机
KR20170042226A (ko) 멀티-애퍼처 이미징 시스템을 위한 애플리케이션 프로그래밍 인터페이스
CN208369689U (zh) 一种分光摄像装置
CN110290328A (zh) 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959434B (zh) 分色滤光阵列,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3487421A (zh) 时间门控宽场受激辐射超分辨显微方法及装置
JP2018139272A (ja)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6470299B (zh) 镜头、摄像机、包裹检测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10164895A (zh) 互补金属氧化物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2918355A (zh) 三维摄像装置、光透过部、图像处理装置及程序
CN110278376A (zh) 对焦方法、互补金属氧化物图像传感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112156A (zh) 一种像素结构、cmos图像传感器和终端
US20140085515A1 (en)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Moving Lens with Chromatic Aberration and Monochromatic Image Sensor
CN105826341B (zh) 一种可寻址层析视场的液晶基成像探测芯片
CN112912773B (zh) 成像透镜及成像装置
CN209656980U (zh) 一种可调焦变焦的摄像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