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9880A - 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9880A
CN110289880A CN201910391519.XA CN201910391519A CN110289880A CN 110289880 A CN110289880 A CN 110289880A CN 201910391519 A CN201910391519 A CN 201910391519A CN 110289880 A CN110289880 A CN 110289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ircuit
antenna
frequency
feed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15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89880B (zh
Inventor
赵利军
白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915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9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89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9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89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9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在信号分发装置中,第一高阻电路,与FM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从第一天线的第一馈点接收信号,向FM信号电路传输信号中频率小于第一频率的第一分信号,并阻断信号中频率不小于第一频率的第二分信号向FM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FM信号电路,用于从第一分信号中获取FM信号,并将FM信号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FM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FM信号;第一信号电路,与第一高阻电路相耦合,用于从第一天线的第一馈点接收信号,从信号中获取第一信号,并将第一信号传输给第一信号处理装置,第一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第一信号。采用本信号分发装置可以在使电子设备的FM广播功能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调频广播(frequency modulation,FM)是一种常见的广播形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通过FM天线接收FM信号,解析FM信号所承载的音频信息,并将音频信息转化为声音播放,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声音播放装置(例如扬声器)听到FM广播。
由于FM信号频率较低,需要电子设备的FM天线长度足够长(例如1米),才可以满足对FM信号质量的要求。以手机为例,一般将耳机线作为FM天线以接收FM信号。然而,这种FM天线的实现方式需要用户随身携带耳机,对用户带来极大不便,因此电子设备中FM天线的实现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可将电子设备内部现有的、用于接收其它信号的天线作为电子设备内置的FM天线,使得用户无需随身携带耳机,使用更加便捷。同时,由于本申请借助了现有天线以实现FM天线,因此有利于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能够适用于集成度较高的电子设备。
上述目标和其他目标将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达成。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体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分发装置,包括:第一高阻电路、第一信号电路和FM信号电路;其中,第一高阻电路,与FM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从第一天线的第一馈点接收信号,向FM信号电路传输信号中频率小于第一频率的第一分信号,并阻断信号中频率不小于第一频率的第二分信号向FM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FM信号电路,用于从第一分信号中获取FM信号,并将FM信号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FM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FM信号;第一信号电路,与第一高阻电路相耦合,用于从第一天线的第一馈点接收信号,从信号中获取第一信号,并将第一信号传输给第一信号处理装置,第一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第一信号。
上述第一天线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常见天线,例如GSM天线、GPS天线、WIFI天线等。当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其中的第一高阻电路可以将包括FM信号的第一分信号传输给FM信号电路,并阻断包括第一信号的第二分信号向FM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使得在从第一天线的信号中获取FM信号的同时,尽量降低获取FM信号对第一信号的干扰,保持第一天线原有的接收第一信号的功能。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天线同时实现对第一信号和FM信号的接收,从而在使电子设备的FM广播功能更加便捷的同时,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小于第一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小频率,且不小于FM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大频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FM信号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用于对第一分信号进行滤波,得到FM信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FM信号电路还包括放大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放大电路,用于对FM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的FM信号;第二滤波电路,用于对放大的FM信号再次滤波,得到再次滤波的FM信号,并将再次滤波的FM信号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
通过放大电路对FM信号放大可以增强FM信号的信号强度,由于FM信号中的噪声也会被同步放大,因此通过第二滤波电路对放大的FM信号再次滤波,从而可以向FM信号处理装置提供信号强度较强、其噪声较小的高质量FM信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包括主天线和寄生天线,第一馈点为寄生天线的馈点。
通常,寄生天线与主天线之间存在一定间隔,该间隔相对于高频的第一信号为通路,相对于低频的FM信号为断路,因此寄生天线所接收的FM信号并不会被泄露至主天线。将寄生天线的馈点作为第一馈点,可以不改变主天线所连接的电路结构,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
在第一天线包括主天线和寄生天线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还包括第一带阻电路和第一馈地电感;其中,第一带阻电路,一端与第一馈点相耦合,另一端与第一馈地电感的一端相耦合,用于向第一馈地电感传输第一信号,并阻断FM信号向第一馈地电感的传输路径;第一馈地电感,另一端接地,用于在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第一信号时,与第一带阻电路和第一馈点构成第一信号的馈地通路。
通常,电子设备中的天线不仅具有接收信号的功能,还具有发送信号的功能。因此,寄生天线的馈点往往作为馈地点与馈地电感相连。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带阻电路阻断FM信号向第一馈地电感的传输路径,可以防止FM信号通过第一馈地电感泄地,有利于提高所获得的FM信号的信号质量。此外,第一高阻电路、第一馈地电感和第一馈点可以构成第一信号的馈地通路,因此并不影响第一天线发送第一信号。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馈点可以为第一天线的馈电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还包括第二带阻电路;第二带阻电路,一端与第一馈点相耦合,另一端与第一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向第一信号电路传输第一信号,并阻断FM信号向第一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
在第一馈点为第一天线的馈电点的情况下,第二带阻电路可以阻断FM信号向第一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因此可以防止FM信号向第一信号电路泄露。同时,第二带阻电路还可以向第一信号电路传输第一信号,使得第一信号电路可以从第二电阻电路接收信号并经滤波、放大等处理得到其中的第一信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还包括第三带阻电路和第二馈地电感;其中,第三带阻电路,一端与第一天线的馈地点相耦合,另一端与第二馈地电感的一端相耦合,用于向第二馈地电感传输第一信号,并阻断FM信号向第二馈地电感的传输路径;第二馈地电感,另一端接地,用于在第一天线发送第一信号时,与第三带阻电路和馈地点构成第一信号的馈地通路。
采用上述信号分发装置,第三带阻电路可以阻断FM信号向第二馈地电感的传输路径,因此可以防止FM信号通过第二馈地电感泄地,有利于提高所获得的FM信号的信号质量。而且,第二馈地电感、第三带阻电路和馈地点可以构成第一信号的馈地通路,使得第一天线可以发送第一信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FM信号电路还用于从第二天线的第二馈点接收所述信号。
第二天线也可以接收上述信号,因此FM信号电路所得到的FM信号是由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共同接收的。两个天线接收的FM信号累加有利于提高信号分发装置最后获取的FM信号的信号质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还包括第三信号电路和第二高阻电路;其中,第二高阻电路,与FM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从第二馈点接收信号,向FM信号电路传输信号中频率小于第二频率的第三分信号,并阻断信号中频率不小于第二频率的第四分信号向FM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FM信号电路,还用于从第三分信号中获取FM信号;第三信号电路,与第二高阻电路相耦合,用于从第二馈点接收信号,从信号中获取第三信号,并将第三信号传输给第三信号处理装置,第三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第三信号。
上述第三天线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常见天线。当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其中的第二高阻电路可以将包括FM信号的第三分信号传输给FM信号电路,并阻断包括第二信号的第四分信号向FM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使得在从第二天线的信号中获取FM信号的同时,尽量降低获取FM信号对第三信号的干扰,保持第二天线原有的接收第三信号的功能。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同时实现对第一信号、第三信号和FM信号的接收,从而在使电子设备的FM广播功能更加便捷的同时,提高FM信号质量和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频率小于第三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小频率,且不小于FM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大频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馈点为第二天线的馈电点,在此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还包括第四带阻电路;第四带阻电路,一端与第二馈点相耦合,另一端与第三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向第三信号电路传输第三信号,并阻断FM信号向所述第三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
采用上述信号分发装置,第四带阻电路可以阻断FM信号向所述第三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因此可以防止FM信号向第三信号电路泄露。同时,第四带阻电路还可以向第三信号电路传输第三信号,使得第三信号电路可以从第二电阻电路接收信号并经滤波、放大等处理得到其中的第三信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还包括第五带阻电路和第三馈地电感;其中,第五带阻电路,一端与第二天线的馈地点相耦合,另一端与第三馈地电感的一端相耦合,用于向第三馈地电感传输第三信号,并阻断FM信号向第三馈地电感的传输路径;第三馈地电感,另一端接地,用于在第二天线发送第三信号时,与第五带阻电路和馈地点构成第三信号的馈地通路。
采用上述信号分发装置,第五带阻电路可以阻断FM信号向第三馈地电感的传输路径,因此可以防止FM信号通过第三馈地电感泄地,有利于提高所获取的FM信号的信号质量。此外,第三馈地电感、第五带阻电路和馈地点可以构成第三信号的馈地通路,因此第二天线可以发送第三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一信号处理装置、FM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分发装置;其中,第一天线,用于接收信号;第一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第一信号;FM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FM信号;信号分发装置,包括第一高阻电路、第一信号电路和FM信号电路,其中:第一高阻电路,分别与第一天线的第一馈点和FM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从第一馈点接收信号,向FM信号电路传输信号中频率小于第一频率的第一分信号,并阻断信号中频率不小于第一频率的第二分信号向FM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FM信号电路,与FM信号处理装置相耦合,用于从第一分信号中获取FM信号,并将FM信号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第一信号电路,分别第一信号处理装置、第一馈点和第一高阻电路相耦合,用于从第一馈点接收信号,从信号中获取第一信号,并将第一信号传输给第一信号处理装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小于第一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小频率,且不小于FM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大频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天线,第二天线用于接收信号;FM信号电路,与第二天线的第二馈点相耦合,还用于从第二天线的第二馈点接收信号。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分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高阻电路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高阻电路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M信号电路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M信号电路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天线为GSM天线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天线为GSM天线的电子设备器件布局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天线为GPS天线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天线为GPS天线的电子设备器件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其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相耦合”指的是直接或间接的电连接关系,例如“A和B相耦合”指的是A和B直接电连接,或A和B之间通过C电连接。
下面将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阐述。
电子设备中的FM天线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形式:拉杆式FM天线、耳机线和内置FM天线。拉杆式FM天线会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和便携性,而且拉杆式FM天线的可靠性差、成本高,目前大多数电子设备都放弃了拉杆式FM天线的形式。
以耳机线作为FM天线是当前主流的FM天线实现方式,尤其在手机领域,已被大多数电子厂商所采用。但在采用耳机线作为FM天线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将耳机插入电子设备的耳机接口之后,将耳机线作为FM天线接收FM信号,进而才可以收听到FM广播,使用过程较为繁琐,且需要用户随身携带耳机,对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内置FM天线的方案,即在电子设备中安装专门用于接收FM信号的FM天线。然而,FM天线一般所需长度较长,会占用手机中较大的空间,且在电子设备内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内置FM天线所接收到的FM信号的信号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分发装置,该信号分发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FM信号处理功能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天线101、信号分发装置102、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和FM信号处理装置104。其中,第一天线101用于接收信号,信号分发装置102用于从第一天线101接收到的信号中获取第一信号和FM信号,并分别将第一信号提供给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将FM信号提供给FM信号处理装置104。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用于处理第一信号,FM信号处理装置104用于处理FM信号。
图1中,第一天线101所接收的信号是一种包括了FM信号、第一信号以及其它空中可能存在的无线信号的多频段信号。具体来说,天线理论上可以接收多频段信号,但其对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的接收效果与天线的长度有关,例如,通常天线的长度越长,对低频的无线信号的接收效果越好。因此电子设备中往往会配置多个具有不同长度的天线,这些天线分别用于接收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1的长度与第一信号的频率相适配,虽然其它天线理论上也可以接收到GPS信号,但第一天线101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较其它天线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具有更高的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小频率大于FM信号所述频段的最大频率,且第一天线101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现有的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的天线。例如,第一天线101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天线、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天线、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WIFI)天线等电子设备中的常规天线。相应的,第一信号可以是GSM信号、GPS信号、WIFI信号等相对于FM信号的高频信号。
示例性的,第一天线101的天线结构至少可以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任一种:
第一种,第一天线101可以是具有一个馈电点和一个馈地点的常规天线,如倒F(inverted F antenna,IFA)天线,如图2a所示。第一天线101为IFA天线,其包括馈点1和馈点2。在电子设备100中,第一天线101的其中一个馈点可以作为馈电点,另一个馈点可以作为馈地点。如常见的GPS天线和WIFI天线便多采用图2a所示的天线结构。
第二种,第一天线101包括主天线和寄生天线,如图2b所示。第一天线101包括主天线(IFA天线)和寄生天线,以及位于IFA天线的馈点1和馈点2,位于寄生天线的馈点3。在电子设备100中,馈点1和馈点2中的一个馈点可以作为馈电点,另一个馈点和馈点3作为馈地点。IFA天线和寄生天线之间还存在一间隔H,间隔H可以形成电容效应,其对于高频的第一信号为通路,而对于低频的FM信号为断路。如常见的GSM天线便多采用图2b所示的天线结构。
图1中,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的具体实现与第一天线101相匹配。例如,若第一天线101为GSM天线,则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便为用于处理GSM信号的GSM信号处理装置;若第一天线101为WIFI天线,则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便为用于处理WIFI信号的WIFI信号处理装置;若第一天线101为GPS天线,则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便为用于处理GPS信号的GPS信号处理装置,等等。由于本申请中第一天线101可以是现有电子设备中的常见天线,因此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对第一信号的处理方式也可以基于常规技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多作限制。
图1中,FM信号处理装置104包括FM信号处理电路1041和喇叭1042(也即扬声器),其中FM信号处理电路1041可以对FM信号进行解码、译码等处理,得到FM音频信号,喇叭1042可以将FM音频信号转换为外放声音,从而可以使用户能够听到FM广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分发装置102可以理解为一个与第一天线相耦合的处理芯片。采用图1所示的信号分发装置102,可以使FM信号处理装置104能够与其它信号处理装置(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复用第一天线101,从而在实现对第一信号接收功能的同时,实现对FM信号的接收功能,有利于降低内置FM天线所占用的空间。
接下来通过以下实施例,示例性地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102作进一步说明。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中信号分发装置102包括第一高阻电路1022、第一信号电路1021和FM信号电路1023。其中,第一高阻电路1022分别与第一天线101的第一馈点和FM信号电路1023相耦合,第一信号电路1021分别与第一馈点和第一高阻电路1022相耦合。
在图3所示的信号分发装置102中,第一高阻电路1022和第一信号电路1021可以通过第一馈点接收第一天线101接收到的信号,以下以信号A表示第一高阻电路1022从第一馈点接收到的信号,以信号B表示第一信号电路1021从第一馈点接收到的信号。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高阻电路1022、FM信号电路1023和第一信号电路1021的具体实现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高阻电路1022可以阻断信号A中频率大于第一频率(例如频率f1)的信号向FM信号电路1023的传输路径,并将信号A中频率不大于第一频率的信号传输给FM信号电路1023。在一示例中,频率f1的取值可以介于第一信号的信号频率和FM信号的信号频率之间。例如,若第一信号为GSM信号,GSM信号的频率范围为700~1900MHZ,而FM信号的频率通常在70~120MHZ,则频率f1的取值可以为120~700MHZ之间的任一取值。
由此可见,信号A中频率大于频率f1的信号中包括了第一信号,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高阻电路1022阻断频率大于频率f1的信号向FM信号电路1023的传输路径有利于减少第一信号的泄露,降低复用第一天线101对电子设备100接收第一信号的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高阻电路1022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图4a和图4b示例性示出了第一高阻电路1022的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在如图4a所示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高阻电路1022可以包括电感L1。电感L1为低通高阻器件,其可以通过低频率信号,并阻断高频率信号。通过合理设置电感L1的电感值和频率f1的取值,可以使电感L1相对于FM信号为低阻抗器件,相对于第一信号为高阻抗器件,进而使得信号A经过电感L1时,信号A中频率大于频率f1的信号D被阻断而无法继续向FM信号电路1023传输,频率不大于频率f1的信号C通过第一高阻电路1022被传输至FM信号电路1023。
在如图4b所示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高阻电路1022可以包括串联的电感L1和电容C1。电感L1和电容C1串联,电感L1和电容C1的串联谐振频率包括FM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因此可以构成相对于FM信号的LC带通滤波电路。具体来说,电感L1可以阻断频率大于f1的信号的传输路径,电容C1可以阻断频率低于f2的信号的传输路径,因此只有频率在f1~f2之内的信号才可以通过第一高阻电路1022。在此情况下,通过第一高阻电路1022的信号C中仅包括频率位于f1~f2的信号,而被阻断的信号D中不仅包括频率大于f1的信号,还包括频率小于f2的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f1~f2之间的频率范围包括了FM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
图3中,FM信号电路1023可以接收第一高阻电路1022提供的频率不大于f1的信号,从中获取FM信号后,将FM信号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104,由FM信号处理装置104对FM信号作进一步处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FM信号电路1023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图5a和图5b示例性示出了FM信号电路的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在如图5a所示的实现方式中,FM信号电路1023可以包括由电容C2和电感L2并联而成的接地的LC带阻滤波电路,其中电容C2和电感L2的并联谐振频率应包括FM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由电容C2和电感L2构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对信号C进行滤波,得到信号C中的FM信号。具体来说,FM信号电路1023接收第一高阻电路1022提供的信号C,电感L2可以通过信号C中频率大于FM信号频率的信号,并向地释放这些信号。电容C2可以通过信号C中频率小于FM信号频率的信号,并向地释放这些信号。信号C中的FM信号则既不能通过电容C2,也不能通过电感L2,因此可以被传输至FM信号处理装置104。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b所示,FM信号电路1023中除了电容C2、电感L2之外,还可以包括放大电路,以及由电感L3和电容C3并联而成的另一LC带阻滤波电路。其中,放大电路可以是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放大电路可以对经电感L2和电容C2滤波后的FM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后的FM信号。放大后的FM信号中,噪声信号也会被同步放大,因此电感L3和电容C3并联而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可以对放大后的FM信号作进一步滤波,从而可以将低噪声的、放大后的FM信号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104。
图3中,第一信号电路1021可以从第一馈点接收第一天线101接收到的另一部分信号—信号B,以及被第一高阻电路1022阻断了向FM信号电路1023传输路径的信号D(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信号电路1021可以从信号B和信号D中获取第一信号后,并将第一信号传输给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由第一信号处理装置103对第一信号作进一步处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电路1021可以采用与FM信号电路1023类似的实现方式,如图5a和图5b所示,区别在于LC带阻滤波电路的并联谐振频率包括第一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
在另一种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101为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的常规天线,如GSM天线,则第一信号电路1021可以沿用现有的GSM天线电路,即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用于从GSM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获取GSM信号的电路,具体实现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接下来,以第一天线101为GSM天线101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102作进一步说明。
图6中GSM天线101包括IFA天线和寄生天线,寄生天线上的馈点3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馈点。可以理解的是,IFA天线和寄生天线都可以接收包括FM信号和GSM信号的多频段信号,但是由于IFA天线和寄生天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间隔,且GSM信号的频率远高于FM信号的频率,因此寄生天线接收到的GSM信号可以耦合至IFA天线,但IFA天线接收到的FM信号无法耦合至寄生天线。
图6还示例性示出了GSM信号和FM信号在信号分发装置102中的传输路径,其中箭头表示通路,且箭头所指方向用于表示信号的传输方向,叉号表示传输路径被阻断,实线表示FM信号的传输路径,虚线表示GSM信号的传输路径。
接下来分别对FM信号和GSM信号在信号分发装置102中的传输路径作进一步说明。
FM信号可以经第一高阻电路1022传递至FM信号电路1023,并经FM信号电路1023滤波、放大处理后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104,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104的FM信号的信号质量,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天线105。该第二天线105能够接收包括FM信号的信号。第二天线105接收到的信号可以经FM信号电路1023滤波、放大等处理后,得到FM信号。从而使得第二天线105接收到的FM信号与寄生天线接收到的FM信号相叠加,以增加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104的FM信号的信号质量。
GSM信号向FM信号电路1023的传输路径被第一高阻电路1022阻断,因此GSM信号可以通过寄生天线和IFA天线之间的间隔耦合至IFA天线,并通过IFA天线上的馈点1传输至第一信号电路,并经第一信号电路滤波、放大等处理后传输给GSM信号处理装置103。
可以理解,对于电子设备,其中的GSM天线101不仅可以用于接收GSM信号,还可以用于发送GSM信号。有鉴于此,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102还包括第一带阻电路1024和馈地电感L5。
其中,第一带阻电路1024的一端与馈点3相耦合,另一端与馈地电感L5相耦合。第一带阻电路1024可以包括LC带阻滤波电路,LC并联谐振频率包括FM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也就是说第一带阻电路可以阻断FM信号向馈地电感L5的传输路径,以减少FM信号泄露,同时,第一带阻电路1024还可以通过除FM信号所在的其它信号。
馈地电感L5一端与第一带阻电路1024相连,另一端接地。在电子设备发送GSM信号的过程中,馈地电感L5、馈点3和第一带阻电路1024可以构成GSM信号的馈地通路,与第一信号电路1021和馈点1的馈电通路谐振,从而生成GSM信号并通过IFA天线发送。
在IFA天线中,馈点2也可以连接馈地电感L6,以构成GSM信号的另一条馈地通路。可以理解,由于IFA天线接收到的FM信号无法耦合至寄生天线,也就是说,无法使用IFA天线接收到FM信号,因此馈地电感L6和馈点2之间可以不添加针对FM信号的带阻电路,使IFA接收到的FM信号正常泄地。
基于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与之适配的元器件布局方案。其中,IFA天线、第一信号电路1021、馈地电感L6和GSM信号处理装置103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图7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元器件布局方案,主要针对图6所示的GSM天线101中的寄生天线、第一高阻电路1022、FM信号电路1023、第一带阻电路1024和馈地电感L5。
如图7所示,GSM天线101可以在电子设备100的中框上实现。设备中框是电子设备100中的常见结构,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多安装有金属材质的设备中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备电子实现GSM天线,可以降低GSM天线在手机中占据的空间。
通常,金属综合连接分布式天线(microconnect distributed antennae,MDA)型GSM天线可以在电子设备的设备中框上实现,在此情况下,GSM天线中的寄生天线可以通过弹片J3与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板106电连接,其中,弹片J3也可认为是图6中的馈点3,也可以认为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馈点。
在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天线105的情况下,第二天线105通过弹片J4与PCB板106电连接。第二天线105可以是FPC单极天线,可以安装在电子设备顶部的天线净空区。具体来说,电子设备的顶部多预留有一定的天线净空区,在天线净空区中安装第二天线105,既可以降低对其它天线的干扰,也可以降低受到的其它天线的干扰。通常,电子设备中多通过塑胶支架承载PCB板,在电子设备顶部的天线净空区中,仍存在塑胶支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天线105可以贴装在电子设备主板塑胶支架上与天线净空区对应的区域。
在PCB板106上,第一带阻电路1024由并联的电容C4和电感L4实现,第一带阻电路1024靠近弹片J3设置,其中一端与弹片J3电连接,另一端通过馈地电感L5接地。第一高阻电路1022由电容C1和电感L1串联而成,可以设置于PCB板106上处于弹片J3与弹片J4之间的区域。
FM信号电路1023包括由电容C2和电感L2并联构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放大电路,以及由电容C3和电感L3并联构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FM信号电路1023可以设置于PCB板106上,其中,放大电路设置于两个LC带阻电路之间的区域。
具体来说,沿由第一高阻电路1022至FM信号处理电路1041的方向,FM信号电路1023主要包括如下布局:
电容C2和电感L2可以设置于弹片J4与放大电路之间的区域,电容C2和电感L2并联的一端与弹片J4电连接,并联的另一端接地。
在电容C3和电感L3并联的、与弹片J4电连接的连接点之后,设置有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在PCB板106上可以靠近弹片J4的位置设置,其输入端与弹片J4电连接,输出端与FM信号处理电路1041电连接。
在放大电路与FM信号处理电路1041之间,设置有并联的电容C3和电感L3,其并联的一端与放大电路电连接,并联的另一端接地。
接下来,以第一天线101为GPS天线101,第二天线105为WIFI天线105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发装置102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8所示,信号分发装置102可以根据GPS天线101和WIFI天线105接收到的信号,分别向GPS信号处理装置103提供GPS信号,向WIFI信号处理装置107提供WIFI信号,向FM信号处理装置104提供FM信号。
为了降低复用WIFI天线105对WIFI信号产生的干扰,信号分发装置102还包括第二高阻电路1027,第二高阻电路1027的一端与WIFI天线105的馈点4电连接,另一端与FM信号电路1023电连接,第二高阻电路1027可以阻断WIFI信号向FM信号电路1023的传输路径,并通过FM信号,从而可以在实现复用WIFI天线106接收FM信号的同时,减少复用WIFI天线106对WIFI信号产生的干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高阻电路1027的具体实现与第一高阻电路1022类似,也可以为电感或LC带通滤波电路,对此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信号分发装置102中还包括第四带阻电路1028和第三信号电路1029。其中,第四带阻电路1028一端与馈点4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信号电路1029电连接,第四带阻电路1028可以阻断FM信号向第三信号电路1029的传输路径,并通过包括WIFI信号的其它信号。从而可以在保持WIFI信号接收功能的同时,减少FM信号泄露,以进一步提高FM信号的信号质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带阻电路1028可以为电容和电感并联而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该LC带阻滤波电路的并联谐振频率包括FM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
第三信号电路1029与WIFI信号处理装置107电连接,第三信号电路1029可以从第四带阻电路1028传输的信号中获取WIFI信号,并将所获取的WIFI信号传输给WIFI信号处理装置107作进一步处理。第三信号电路1029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第一信号电路1021和FM信号电路1023,对此不再赘述。
此外,信号分发装置102还包括第三带阻电路1026和馈地电感L7。其中,第三带阻电路1026一端与GPS天线101的馈点2电连接,另一端通过馈地电感L7接地。第三带阻电路1026可以阻断FM信号向地传输路径,并通过GPS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带阻电路1026可以为由电容和电感并联而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其谐振频率包括FM信号所在的频率,因此可以阻断FM信号的传输路径。
在电子设备发送GPS信号时,馈地电感L7、第三带阻电路1026和馈点2可以构成GPS信号的馈地通路,与馈点1、第二带阻电路1025和第一信号电路1021构成的馈点通路谐振,从而生成GPS信号并通过GPS天线101发送。
与GPS天线101类似,WIFI天线105的馈点5也连接有第五带阻电路1020,第五带阻电路1020一端与馈点5连接,另一端与馈地电感L8连接,第五电阻电路1020可以阻挡FM信号向地泄露。馈地电感L8的另一端接地,馈地电感L8可以在电子设备发送WIFI信号时,与第五带阻电路1020和馈点5构成WIFI信号的馈地通路。
图8还示例性示出了GPS信号、WIFI信号和FM信号在信号分发装置102中的传输路径,其中箭头表示通路,叉号表示传输路径被阻断,实线表示FM信号的传输路径,虚线表示GPS信号的传输路径,点线表示WIFI信号的传输路径。图8中GPS天线101包括IFA天线,GPS天线101上的馈点1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馈点。接下来,分别对GPS信号、WIFI信号和FM信号在信号分发装置102中的传输路径作进一步说明:
GPS天线101接收到的FM信号通过第一高阻电路1022,传输至第二高阻电路1027,并通过第二高阻电路1027传输至FM信号电路1023,由FM信号电路1023通过滤波、放大等处理后,传输至FM信号处理装置104。同时,由于第三带阻电路1026的存在,使得FM信号向地传输路径被阻断,减少了FM信号泄露。类似的,由于第二带阻电路1025的存在,使得FM信号向第一信号电路1021的传输路径被阻断,减少了FM信号泄露。
WIFI天线105接收到的WIFI信号可以经第二高阻电路1027传递至FM信号电路1023,并经FM信号电路1023滤波、放大处理后传输给FM信号处理装置104。同时,由于第五带阻电路1020的存在,使得FM信号向地传输路径被阻断,减少了FM信号泄露。由于第四带阻电路1028的存在,使得FM信号向第三信号电路1029的传输路径被阻断,从而进一步减少了FM信号泄露。
GPS天线101接收到的GPS信号可以通过第二带阻电路1025,传输至第一信号电路1021,并经第一信号电路1021滤波、放大等处理后,传输至GPS信号处理装置103。同时,由于第一高阻电路1022的存在,阻断了GPS信号向第二高阻电路1027和第四带阻电路1028的传输路径,减少了GPS信号泄露。
WIFI天线105接收到的WIFI信号可以通过第四带阻电路1028,传输至第三信号电路1029,并经第三信号电路1029滤波、放大等处理后,传输至WIFI信号处理装置107。同时,由于第二高阻电路1027的存在,阻断了WIFI信号向FM信号电路1023的传输路径,减少了WIFI信号泄露。
基于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与之适配的元器件布局方案。图9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元器件布局方案。
如图9所示,GPS天线101可以为IFA形式的FPC天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GPS天线101可以贴在电子设备的后壳内侧位置。GPS天线101通过弹片J1和弹片J2与PCB板106电连接,其中,弹片J1可以作为GPS天线101的馈地点,弹片J2可以作为GPS天线101的馈电点。WIFI天线105也可以贴在电子设备的后壳内存位置。WIFI天线105通过弹片J3和弹片J4与PCB板106电连接,其它,弹片J3可以作为WIFI天线105的馈电点,弹片J4可以作为WIFI天线105的馈地点。
第二带阻电路1025为由电容C4和电感C4并联而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可以设置于PCB板106上靠近弹片J2的区域,第二带阻电路1025的一端与弹片J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信号电路1021电连接。
第三带阻电路1026为由电容C5和电感C5并联而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可以设置于PCB板106上靠近弹片J1的区域,第三带阻电路1026的一端与弹片J1电连接,另一端通过馈地电感L7接地。
第一高阻电路1022为由电容C1和电感L1串联而成的LC带通滤波电路,可以设置于PCB板106上弹片J2与弹片J3之间的区域,第一高阻电路1022的两端分别与弹片J2和弹片J3连接。
第四带阻电路1028为由电容C6和电感C6并联而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可以设置于PCB板106上靠近弹片J3的区域,第四带阻电路1028的一端与弹片J3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信号电路1029电连接。
第五带阻电路1020为由电容C10和电感C10并联而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可以设置于PCB板106上靠近弹片J4的区域,第五带阻电路1020的一端与弹片J4电连接,另一端通过馈地电感L8接地。
第二高阻电路1027由电感L9构成,其一端与弹片J3电连接,另一端与FM信号电路1023电连接。
FM信号电路1023包括电容C2和电感L2并联构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一级滤波电路)、放大电路,以及电容C3和电感L3并联构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二级滤波电路)。在一级滤波电路中,并联的一端与第二高阻电路1027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在PCB板106上,一级滤波电路位于放大电路和第二高阻电路1027之间。放大电路输入端与第二高阻电路1027电连接,输出端与FM信号处理电路1041电连接。在放大电路与FM信号处理电路1041之间,设置二级滤波电路,即由电容C3和电感L3并联构成的LC带阻滤波电路。电容C3和电感L3并联的一端与放大电路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以上实施例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当…时”或“当…后”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或“在…后”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来区份一个实体和另一个实体,而并不限制这些实体之间的任何实际的关系和顺序。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6)

1.一种信号分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高阻电路、第一信号电路和FM信号电路;
所述第一高阻电路,与所述FM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从第一天线的第一馈点接收信号,向所述FM信号电路传输所述信号中频率小于第一频率的第一分信号,并阻断所述信号中频率不小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分信号向所述FM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
所述FM信号电路,用于从所述第一分信号中获取所述FM信号,并将所述FM信号传输给所述FM信号处理装置,所述FM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FM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电路,与所述第一高阻电路相耦合,用于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馈点接收所述信号,从所述信号中获取第一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给第一信号处理装置,所述第一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第一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小于所述第一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小频率,且不小于所述FM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大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M信号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分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所述FM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M信号电路还包括放大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
所述放大电路,用于对所述FM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的FM信号;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用于对所述放大的FM信号再次滤波,得到再次滤波的FM信号,并将再次滤波的FM信号传输给所述FM信号处理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包括主天线和寄生天线,所述第一馈点为所述寄生天线的馈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带阻电路和第一馈地电感;
所述第一带阻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点相耦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馈地电感的一端相耦合,用于向所述第一馈地电感传输所述第一信号,并阻断所述FM信号向所述第一馈地电感的传输路径;
所述第一馈地电感,另一端接地,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时,与所述第一带阻电路和所述第一馈点构成所述第一信号的馈地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点为所述第一天线的馈电点,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带阻电路;
所述第二带阻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点相耦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向所述第一信号电路传输所述第一信号,并阻断所述FM信号向所述第一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带阻电路和第二馈地电感;
所述第三带阻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的馈地点相耦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馈地电感的一端相耦合,用于向所述第二馈地电感传输所述第一信号,并阻断所述FM信号向所述第二馈地电感的传输路径;
所述第二馈地电感,另一端接地,用于在所述第一天线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时,与所述第三带阻电路和所述馈地点构成所述第一信号的馈地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M信号电路还用于从第二天线的第二馈点接收所述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信号电路和第二高阻电路;
所述第二高阻电路,与所述FM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从所述第二馈点接收所述信号,向所述FM信号电路传输所述信号中频率小于第二频率的第三分信号,并阻断所述信号中频率不小于所述第二频率的第四分信号向所述FM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
所述FM信号电路,还用于从所述第三分信号中获取所述FM信号;
所述第三信号电路,与所述第二高阻电路相耦合,用于从所述第二馈点接收所述信号,从所述信号中获取第三信号,并将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三信号处理装置,所述第三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第三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率小于所述第三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小频率,且不小于所述FM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大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点为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点,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带阻电路;
所述第四带阻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点相耦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向所述第三信号电路传输所述第三信号,并阻断所述FM信号向所述第三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带阻电路和第三馈地电感;
所述第五带阻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的馈地点相耦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馈地电感的一端相耦合,用于向所述第三馈地电感传输所述第三信号,并阻断所述FM信号向所述第三馈地电感的传输路径;
所述第三馈地电感,另一端接地,用于在所述第二天线发送所述第三信号时,与所述第五带阻电路和所述馈地点构成所述第三信号的馈地通路。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第一信号处理装置、FM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分发装置;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第一信号;
所述FM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FM信号;
所述信号分发装置,包括第一高阻电路、第一信号电路和FM信号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高阻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馈点和所述FM信号电路相耦合,用于从所述第一馈点接收所述信号,向所述FM信号电路传输所述信号中频率小于第一频率的第一分信号,并阻断所述信号中频率不小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分信号向所述FM信号电路的传输路径;
所述FM信号电路,与所述FM信号处理装置相耦合,用于从所述第一分信号中获取所述FM信号,并将所述FM信号传输给所述FM信号处理装置;
所述第一信号电路,分别所述第一信号处理装置、所述第一馈点和所述第一高阻电路相耦合,用于从所述第一馈点接收所述信号,从所述信号中获取所述第一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信号处理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小于所述第一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小频率,且不小于所述FM信号所处频段的最大频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接收所述信号;
所述FM信号电路,与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馈点相耦合,还用于从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馈点接收所述信号。
CN201910391519.XA 2019-05-10 2019-05-10 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289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1519.XA CN110289880B (zh) 2019-05-10 2019-05-10 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1519.XA CN110289880B (zh) 2019-05-10 2019-05-10 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9880A true CN110289880A (zh) 2019-09-27
CN110289880B CN110289880B (zh) 2021-08-31

Family

ID=68001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1519.XA Active CN110289880B (zh) 2019-05-10 2019-05-10 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898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9181A (zh) * 2020-06-23 2021-12-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6318215A (zh) * 2023-05-15 2023-06-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fm天线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7344U (zh) * 2010-12-23 2011-08-24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fm收音功能的手机
CN102185177A (zh) * 2011-02-25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频天线的实现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1986014U (zh) * 2011-02-18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3537374U (zh) * 2013-11-07 2014-04-09 深圳市金讯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天线电路
CN204180071U (zh) * 2014-09-05 2015-02-25 深圳市星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可接受fm信号的手机天线的手机
CN106450804A (zh) * 2016-10-21 2017-02-22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电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7344U (zh) * 2010-12-23 2011-08-24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fm收音功能的手机
CN201986014U (zh) * 2011-02-18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2185177A (zh) * 2011-02-25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频天线的实现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3537374U (zh) * 2013-11-07 2014-04-09 深圳市金讯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天线电路
CN204180071U (zh) * 2014-09-05 2015-02-25 深圳市星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可接受fm信号的手机天线的手机
CN106450804A (zh) * 2016-10-21 2017-02-22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电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9181A (zh) * 2020-06-23 2021-12-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3839181B (zh) * 2020-06-23 2024-05-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6318215A (zh) * 2023-05-15 2023-06-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fm天线装置
CN116318215B (zh) * 2023-05-15 2023-1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fm天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9880B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4720B2 (en) Earphone antenna
US9601826B2 (en) MIMO antenna,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isolation
CN100349324C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
US8947318B2 (en) Antenna apparatus
US20060014560A1 (en) Earphone antenna and portable radio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earphone antenna
CN108718007B (zh) 天线装置及包括该天线装置的通信终端
EP2065969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tenna device
US20100109967A1 (en) Apparatus for enabling two elements to share a common feed
US9954275B2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736459B (zh) 双天线系统、射频架构和电子设备
CN101764280A (zh) 一种调频天线装置及其实现方法和移动终端
GB2492772A (en) NFC antenna with resonant network for FM communication
KR20100085927A (ko) 안테나 디바이스 및 상기 안테나 디바이스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무선통신 디바이스
CN103262428B (zh) 用于移动通信装置的伸缩天线
CN110289880A (zh) 信号分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450804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电路
KR101030148B1 (ko) 내장형 안테나 모듈
CN102891697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08172973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天线处理方法
EP2221914A1 (en) An antenna, an antenna system and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ntenna system
CN102625488A (zh) 移动终端
KR20120140115A (ko) 이중 대역 수신 안테나 장치
US20130120208A1 (en) Auxiliary Antenna Device, Antenna Set, and Handhel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337028A (zh) 一种天线系统
CN202513922U (zh) 一种无线通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6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