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8549A - 网络会议方法、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会议方法、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8549A
CN110278549A CN201910366467.0A CN201910366467A CN110278549A CN 110278549 A CN110278549 A CN 110278549A CN 201910366467 A CN201910366467 A CN 201910366467A CN 110278549 A CN110278549 A CN 110278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authentication code
web conference
s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64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8549B (zh
Inventor
严肇基
谢丹婵
邓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A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MACAU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CAU POLYTECHNIC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MACAU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3664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85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8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8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2Conducting the conference, e.g. admission, detection, selection or grouping of participants, correlating users to one or more conference sessions, prioritis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7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会议方法、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生成随机的第一身份验证码,并将第一身份验证码传送至终端设备;建立与终端设备的WIFI连接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身份验证码,判断第二身份验证码与第一身份验证码是否一致,如一致,向终端设备发送预设的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其中,将第一身份验证码传送至终端设备包括:将第一身份验证码近场通信模块,由近场通信模块将第一身份验证码发送至终端设备或者将第一身份验证码以二维码的方式显示,由终端设备扫描二维码。本发明还提供实现上述方法的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可以提高网络会议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Description

网络会议方法、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互联网会议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多功能网络会议系统、该系统实现的网络会议方法以及应用于该系统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交流也变得十分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迅速,作为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之间各种决策出现的会议系统逐渐被广泛的使用,同公司的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公司之间的会议,各种公开网络公开授课也成为不同地点的听课者常用的系统,一般的会议系统在多人使用时,需要演讲者离开作为前往讲台,轮流上台演讲解释个人方案以及见解,这就给使用带来了不便,降低了会议效率,而且在开会时因为需要进行的笔记笔录,影响到参会者的注意力。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有必要使会议更加智能化,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会议系统应运而生。
现有的会议系统可以把演讲者的声音电子化成音频流,再经由网络传送至收听者的电子设备上,为收听者提供准确及时的演讲内容。会议上如提供及时翻译服务,翻译员可透过会议系统的其他频道,把翻译内容传送给收听者,为用户带来便捷。此外,现有的一些网络会议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的翻译功能,例如将演讲者的语音进行识别,并且即时翻译成目标语言后通过文字的方式传输到终端设备上,以便于不同语言习惯的用户可以即时了解演讲者的演讲内容。
但是,现有的网络会议系统并没有设置身份验证的程序,例如网络会议系统设置一个服务器,该服务器通过无线信号发射设备发送广播信号,如通过WIFI设备发送无线信号,这样,任意用户都可以通过诸如手机等终端设备连接至该服务器,进而连接至网络会议系统。由于网络会议系统并不设置身份验证的程序,任意用户都可以接收到演讲者的演讲内容,不利于会议的保密与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网络会议系统保密性能与安全性能的网络会议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网络会议方法的网络会议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网络会议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网络会议方法包括生成随机的第一身份验证码,并将第一身份验证码传送至近场通信模块,由近场通信模块将第一身份验证码发送至终端设备;建立与终端设备的WIFI连接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身份验证码,判断第二身份验证码与第一身份验证码是否一致,如一致,向终端设备发送预设的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由终端设备使用浏览器进入网络会议页面其中,将第一身份验证码传送至终端设备包括:将第一身份验证码靠近近场通信模块的终端设备;或者,将第一身份验证码以二维码的方式显示,由终端设备扫描二维码。
由上述方案可见,网络会议系统的服务器通过近场通信模块或者以二维码的方式发送第一身份验证码,这样可以确保接收到第一身份验证码的终端设备是靠近服务器的终端设备,避免在服务器周边的人员直接通过WIFI不经过身份验证直接连接至服务器而获取演讲者的演讲内容。
并且,相比起通过WIFI等方式发送第一身份验证码,本发明可以确保终端设备需要靠近服务器时才能够接收到第一身份验证码,这样,网络会议的组织者可以现场确认靠近的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只有确实参加会议的用户才能够使用终端设备靠近服务器,进而避免其他无关人员登录至网络会议系统,避免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会议系统的服务器发送恶意的信息或者植入恶意的应用程序,保证网络会议系统的安全性。
另外,由于身份验证的过程并不会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获取身份证号码、用户姓名等信息,仅仅使用近场通信或者显示二维码、WIFI等方式实现数据交互,可以确保连接至网络会议系统的个人隐私不被非法窃取。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确认第二身份验证码与第一身份验证码不一致时,向终端设备发送验证失败的反馈信息。
这样,一旦身份验证失败,用户可以及时知晓当前身份验证没有通过,及时重新进行用户身份验证。
进一步的方案是,生成第一身份验证码前,执行:接收近场通信模块发出的终端设备靠近的信号。
由此可见,网络会议系统的服务器并不是持续的生成第一身份验证码,而是在有终端设备靠近服务器时才生成第一身份验证码,避免长时间处于身份验证码的生成状态,降低服务器的功耗。
进一步的方案是,向终端设备发送预设的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后,执行:向通过验证的终端设备发送投票信息,并接收终端设备反馈的投票结果信息。
可见,通过网络会议系统可以实现网络投票的工作,例如向通过验证的终端设备发送投票信息、接收投票结果等。由于网络会议系统并不采集用的身份信息,因此可以实现匿名投票、点票的功能,提高投票的公平性与点票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向通过验证的终端设备发送投票信息包括:更新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的页面内容,将待投票的选项信息显示在该页面上。
由此可见,通过网络会议系统更新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的内容,可以方便的实现投票信息的发送。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接收终端设备反馈的投票结果信息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选项信息被选择的信息。
可见,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快速、方便的接收终端设备反馈的投票结果信息,进而提高网络会议的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接收终端设备反馈的投票结果信息后,还执行:对投票结果进行统计并生成投票统计信息,将投票统计信息发送至通过验证的终端设备。
由此可见,通过网络会议系统自动实现投票信息的统计,也就是实现点票的自动化,避免手动点票的麻烦,不但可以提高投票结果统计的效率,还可以提高投票结果统计的公正性,有效避免投票结果统计的争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将投票统计信息发送至通过验证的终端设备包括:更新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的页面内容,将投票统计信息显示在该页面上。
可见,通过对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的页面内容的更新,可以快速的实现投票统计结果的发送,提高网络会议的效率。
为实现上是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网络会议系统包括一个服务器以及至少二个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设置有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网络会议方法的各个步骤。
为实现上是的再一目的,本发明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网络会议方法的各个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网络会议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网络会议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网络会议方法第一实施例进行投票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网络会议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网络会议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网络会议方法应用于在一个面积较小的区域内进行会议场景,并且借助于近场通信技术实现对参与网络会议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本发明的网络会议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实现将语音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并通过自主组建网络进行文字信息的传送,提高传播信息效率。
本发明网络会议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设备,优选的,每一个终端设备均包括音频输入器、音频输出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近场通信模块、WIFI模块等。音频输入器用于接收语音信息并发送至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文字转换,将语音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数字信号处理器还可将文字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音频输出器用于播放由数字信号处理器转换出来的语音信息。优选的,终端设备还设置网络服务器,用于管理终端设备的网络,例如,管理自动地址设定、加入或退出系统网络及路由转发等。优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脑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等。优选的,网络服务器为IPv6网络服务器。
网络会议方法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网络会议方法应用于网络会议系统中,网络会议系统包括服务器20以及至少两个终端设备10,服务器20内设置有一个处理器模块21、近场通信模块22以及WIFI模块23,每一个终端设备10均设置有近场通信模块11以及WIFI模块12。每一个终端设备10均可以通过近场通信模块11与服务器20的近场通信模块22进行通信,并且每一个终端设备10均可以通过WIFI模块12与服务器20的WIFI模块23通信。因此,终端设备10与服务器20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实现,也可以通过WIFI的方式实现。
下面结合图2介绍网络会议方法的流程。本实施例应用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会议的方法,例如,在一个会议室内举办的现场会议,为了方便与会者的沟通,在会议室的入口处设置服务器20,与会人员可以通过自己使用的终端设备10与服务器20进行身份验证后,连接至网络会议系统并实施浏览会议组织者发布的内容。
如果服务器20仅仅通过WIFI的方式与终端设备连接,并且不对连接的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则容易导致不是参与会议的人员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连接至服务器20,容易出现会议信息泄露的问题,不法分子也容易通过连接服务器20而窃取会议资料。
因此,本实施例正是针对上述的情况,需要连接服务器20的终端设备10均经过身份验证。首先,执行步骤S1,服务器20判断是否接收到终端设备靠近的信号,如是,执行步骤S2,否则,继续判断。由于服务器20设置有近场通信模块22,近场通信模块22接收到终端设备10的近场通信模块11发送的信号时,表示服务器20的周边有终端设备10靠近。因此,服务器20可以判断其近场通信模块22是否接收到终端设备10发出的近场通信的信号。
由于服务器20放置在会议室的入口处,并且由会议组织者看管,会议组织者可以在现场确认与会人员的身份后,才让与会人员将终端设备10靠近服务器20并获取身份验证码,这样可以确保获取第一身份验证码的终端设备10的用户必然是符合身份要求的与会人员。
当服务器20接收到终端设备10发出的近场通信的信号后,由处理器模块21执行步骤S2,生成一个随机的第一身份验证码,并且将生成的第一身份验证码发送近场通信模块22。优选的,处理器模块21生成的第一身份验证码包含一个时间验证码,该时间验证码是生成该第一身份验证码的时间戳,用于后续的验证。
然后,执行步骤S3,由服务器20的近场通信模块22将第一身份验证码发送至终端设备10,具体的,由于终端设备10与服务器20之间建立了近场通信的通道,因此服务器20的近场通信模块22将第一身份验证码发送至终端设备10的近场通信模块11,这样,终端设备10即可以接收到由服务器20生成的第一身份验证码。
接着,服务器20执行步骤S4,建立与终端设备10的WIFI连接。一种方案是,服务器20与终端设备10位于同一个局域网内,当服务器20与终端设备10同时连接到该局域网时,可以建立服务器20与终端设备10的WIFI连接。例如,服务器20的WIFI模块23与终端设备10的WIFI模块12同时连接至同一个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另一种方案时,服务器20自身作为无线热点,如服务器20的WIFI模块23可以向周边的设备广播无线信号,终端设备10可以连接至服务器20广播的无线信号,从而建立与服务器20的无线连接。
然后,执行步骤S5,终端设备10向服务器20发送第二身份验证码,优选的,终端设备10将步骤S3接收到的第一身份验证码存储,并且在连接与服务器20的WIFI连接后,将所接收的第一身份验证码作为第二身份验证码发送至服务器20。可见,服务器20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将第一身份验证码发送至终端设备10,而终端设备10则通过WIFI的方式将第二身份验证码发送至服务器20,即第一身份验证码与第二身份验证码的发送方式并不相同。
服务器20接收到终端设备10发送的第二身份验证码后,执行步骤S6,判断所接收到的第二身份验证码是否与第一身份验证码相同,如是,则执行步骤S7,否则,执行步骤S8。由于终端设备10是将接收到的第一身份验证码作为第二身份验证码发送至服务器20,因此,通常情况下第一身份验证码与第二身份验证码是相同的。但是,如果不是会议的参与人员通过终端设备10与服务器20建立无线连接后,向服务器20发送的身份验证码则不是由服务器20生成的,此时,步骤S6的判断结果为否。
当然,由于第一身份验证码包含有生成该第一身份验证码的时间戳,因此,判断第一身份验证码与第二身份验证码是否相同时,还进一步判断接收到第二身份验证码的时间与第一身份验证码中记录的时间戳之间的差值是否过大,例如接收到第二身份验证码的时间与第一身份验证码中记录的时间戳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一个阈值,该阈值可以设定为5分钟或者10分钟。
例如,第一身份验证码记录的时间戳为14:02,服务器20接收到第二身份验证码的时间为14:32,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为30分钟,则即使第一身份验证码的字符与第二身份验证码的字符完全相同,也可以认为没有通过身份验证,即步骤S6的判断结果为否。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不法分子随机生成的身份验证码与服务器20曾经生成的验证码相同而通过身份验证的情况。
由于与会人员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获取第一身份验证码后,通常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服务器发送第二验证码,因此增加时间戳的验证方式并不会影响正常的与会人员的身份验证。
如果服务器20确认第一身份验证码与第二身份验证码相同,则执行步骤S7,向终端设备发送网络会议的链接地址,这样,终端设备10可以根据该链接地址打开相应的网页,用户可以通过该页面浏览网络会议的相关资料。优选的,服务器20向终端设备10发送网络会议链接地址时,是通过加密的方式发送的,终端设备10接收到网络会议链接地址后,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解密后才能获取网络会议的链接地址。
如果服务器20确认第一身份验证码与第二身份验证码不相同,则执行步骤S8,向终端设备10发送身份验证失败的反馈信息。如果终端设备10的用户是与会人员,则可以重新进行认证,例如通过服务器20重新获取新的第一身份验证码,并且与服务器20再次进行验证。如果终端设备10的用户不是与会人员,则无法获取网络会议的链接地址,也就无法获取网络会议的内容。
本发明的网络会议方法不但可以有效避免非与会人员获取网络会议网页的链接地址,还可以实现诸如投票等多种功能。由于与会人员登录到网络会议页面的过程中并没有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即没有获取终端设备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无记名投票,从而确保投票的公平与公正。
利用本实施例进行投票时,首先执行步骤S11,服务器20向通过身份验证的终端设备发送投票信息,具体的,网络会议的组织者可以更新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的页面内容,将待投票的选项信息显示在该页面上。由于多台终端设备10是实时获取页面的内容,因此,当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的页面内容更新后,多台终端设备10均可以接收到更新后的内容,从而获取待投票的信息。
然后,执行步骤S12,接收终端设备10反馈的投票结果信息。由于每一台终端设备10均可以对页面进行操作,例如投票信息中多个选项选择一个选项。终端设备10可以将用户选择的内容发送至服务器20,服务器20即可以接收到投票结果信息。
然后,执行步骤S13,对投票结果信息进行统计,并且生成投票统计信息。服务器20接收到多台终端设备10反馈的信息后,对接收到的投票结果信息进行统计,并生成投票统计信息。最后,执行步骤S14,将投票统计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具体的,服务器20更新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的页面内容,将投票统计信息显示在该页面上,以便于多台终端设备的用户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知晓投票统计信息。
此外,服务器20还可以提供即时翻译的功能,例如服务器接收演讲者的语音,并且对语音进行识别,将语音转换成文字内容后,将文字内容更新到网络会议的页面上,其他从与会人员即可以通过网络会议的页面了解演讲者的演讲内容。由于服务器20对演讲者的语音转换成文字,因此可以将转换后的文字即时翻译成目标语音,例如翻译成中文、英文、法文、日文等,与会人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终端设备10上选择所需要的目标语言后,将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语言的翻译文本。
网络会议系统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网络会议系统包括有一个服务器以及多个终端设备,且服务器设置有处理器模块,优选的,处理器模块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网络会议方法的各个步骤。
例如,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发明的各个模块。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终端设备中的执行过程。
本发明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是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备的各个部分。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上述实施例的第一身份验证码是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发送至终端设备,实际应用时,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传输。
网络会议方法及网络会议系统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网络会议系统包括多台终端设备40以及服务器50,终端设备40设置有一个照相机41以及WIFI模块42,服务器50设置有处理器模块51、显示屏52以及WIFI模块53。
下面结合图5介绍本实施例的网络会议方法工作流程。首先,执行步骤S21,判断是否接收到生成第一身份验证码的指令,如是,执行步骤S22,否则,继续判断。生成第一身份验证码的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服务器50的按键发出的指令,也可以是声控指令。
如果接收到生成第一身份验证码的指令,则执行步骤S22,由处理器模块51生成一个随机的第一身份验证码,并将生成的第一身份验证码显示在显示屏52上。
然后,执行步骤S23,终端设备40应用自身的照相机41拍摄二维码的照片,并且对获取的图像进行识别,也就是识别二维码的信息,从而获取第一身份验证码。当然,终端设备40上还可以设置一个专用的二维码扫描仪,应用该扫描仪来扫描二维码并且对二维码进行识别,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接着,执行步骤S24,终端设备40建立与服务器50之间的WIFI连接,并执行步骤S25,终端设备40通过WIFI模块42将接收到的第一身份验证码作为第二身份验证码发送至服务器50,服务器50接收到第二身份验证码后,执行步骤S26,判断接收到的第二身份验证码与刚刚生成的第一身份验证码是否一致,如一致,则执行步骤S27,向终端设备40发送预设的网络会议链接地址,否则,执行步骤S28,发送身份验证失败的反馈信息。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实现诸如网络投票、投票结果统计等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上述计算机装置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网络会议方法的各个步骤。
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第一身份验证码的生成过程与方法的改变、服务器翻译功能实现方式的改变等变化也应该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网络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随机的第一身份验证码,并将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传送至终端设备;
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WIFI连接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身份验证码,判断所述第二身份验证码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是否一致,如一致,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预设的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由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浏览器进入网络会议页面;
其中,将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传送至终端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传送至近场通信模块,由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发送至靠近所述近场通信模块的终端设备;或者
将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以二维码的方式显示,由所述终端设备扫描所述二维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确认所述第二身份验证码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不一致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验证失败的反馈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成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前,执行:接收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发出的终端设备靠近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预设的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后,执行:向通过验证的终端设备发送投票信息,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反馈的投票结果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通过验证的终端设备发送投票信息包括:更新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的页面内容,将待投票的选项信息显示在该页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反馈的投票结果信息包括: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选项信息被选择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反馈的投票结果信息后,还执行:对所述投票结果进行统计并生成投票统计信息,将所述投票统计信息发送至通过验证的终端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投票统计信息发送至通过验证的终端设备包括:更新网络会议页面链接地址的页面内容,将所述投票统计信息显示在该页面上。
9.网络会议系统,包括一个服务器以及至少二个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设置有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会议方法的各个步骤。
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网络会议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1910366467.0A 2019-05-05 2019-05-05 网络会议方法、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785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6467.0A CN110278549B (zh) 2019-05-05 2019-05-05 网络会议方法、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6467.0A CN110278549B (zh) 2019-05-05 2019-05-05 网络会议方法、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549A true CN110278549A (zh) 2019-09-24
CN110278549B CN110278549B (zh) 2022-05-03

Family

ID=67959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6467.0A Active CN110278549B (zh) 2019-05-05 2019-05-05 网络会议方法、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85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8521A (zh) * 2020-01-13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会议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7311A1 (en) * 2005-01-05 2008-05-29 Fujitsu Limit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using mobi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02984335A (zh) * 2012-12-03 2013-03-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拨打固定电话的身份认证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484935A (zh) * 2014-11-17 2015-04-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局域网络的投票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05337740A (zh) * 2014-07-31 2016-02-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客户端、中继设备及服务器
CN106210106A (zh) * 2016-07-25 2016-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会议实现方法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7311A1 (en) * 2005-01-05 2008-05-29 Fujitsu Limit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using mobi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02984335A (zh) * 2012-12-03 2013-03-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拨打固定电话的身份认证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337740A (zh) * 2014-07-31 2016-02-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客户端、中继设备及服务器
CN104484935A (zh) * 2014-11-17 2015-04-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局域网络的投票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06210106A (zh) * 2016-07-25 2016-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会议实现方法和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8521A (zh) * 2020-01-13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会议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258521B (zh) * 2020-01-13 2023-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会议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549B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9827B (zh) 一种基于可信第三方和面部识别技术的电子文书签署方法
CN102722931B (zh) 基于智能移动通讯设备的投票系统及其方法
US7197297B2 (en)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enabling a user of a mobile station to access to private data or services
CN1988489B (zh)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52740B (zh) 一种应用交互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005503A (zh) 用于侦听客户端和服务之间的通信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CN103039098A (zh) 利用便携终端器的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1328076A (zh) 一种设备配网方法、装置及介质
WO2017206524A1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终端和控制系统
CN110719203A (zh) 智能家居设备的操作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50777A (zh) 会话信息提取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KR101916198B1 (ko) 전자투표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서버, 방법, 컴퓨터 프로그램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0777013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659558B (zh) 使用分层证书的基于中介器的交互工作
CN108447167A (zh) 一种可呼叫访客通道一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090170511A1 (en) Group network forming method and group network system
CN110278549A (zh) 网络会议方法、网络会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74699A (zh) 鉴权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240836A (zh) 采用二维码的蓝牙锁连接方法及相关配置系统
CN110933038B (zh) 一种会议实现方法、系统、服务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08882060B (zh) 公共电话互拨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94069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通讯溯源方法、通讯溯源装置及介质
DE102012210343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mitteln einer Prüfanfrage an ein Identifizierungsmodul
KR20140072987A (ko) 모바일 폰을 이용한 여론조사 방법
KR101443318B1 (ko) Sms을 이용한 문자 투표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