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5140A -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5140A
CN110275140A CN201910533091.8A CN201910533091A CN110275140A CN 110275140 A CN110275140 A CN 110275140A CN 201910533091 A CN201910533091 A CN 201910533091A CN 110275140 A CN110275140 A CN 110275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atellite
follows
observation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30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5140B (zh
Inventor
孙光才
杜敏刚
邢孟道
郭亮
保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330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5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5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5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雷达发射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步骤1设置完成一次V型扫描的周期Tr;步骤2设置扫描的子观测带数N;步骤3计算子观测带方位向分辨率ρv‑scan;步骤4计算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Wgr和方位向幅宽Wga。本发明波束扫描方法相对于传统SAR扫描模式,从经济效益来说,不需要使用相控阵天线,使用抛物面天线即可实现,因此极大地节省了星载SAR天线的制造成本,有极高的性价比优势。从性能方面来说,连续的V型扫描使得方位向观测带宽度得到提高,方位向子观测带的衔接也会更好,有利于实现大场景高宽幅一次性成像。

Description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发射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控制和利用空间成为世界军事强国谋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其不受天气、气候的影响,能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大区域对地观测,已经成为空间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星载SAR作为一种快速获取地表变化的有效手段,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资源调查、军事侦查、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中。
自1978年第一颗SAR卫星成功发射以来,星载SAR系统的探测距离、成像分辨率和观测范围等性能也都逐步提高。进入21世纪后,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应用领域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观测任务对SAR卫星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求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具有一定的分辨率,还要求其能够实现对大面积定点区域进行不间断的观测,这就在重复观测周期、高宽幅、可视能力等方面对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在轨的SAR卫星,均为低轨SAR(LEO SAR),轨道高度通常在500km~1000km,由于轨道高度的限制,其可覆盖区域小,观测带窄,重复观测周期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如何实现星载SAR高宽幅成像,提高卫星的全轨利用率已经成为近些年来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星载SAR提高观测带的做法是采用扫描工作模式。波束扫描模式是星载SAR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波束扫描可以获得多条子观测带,通过子观测带的拼接得到纵向超宽的地面观测带(可达到500km以上)。该模式通过在若干个不同天线波位之间合理分配成像时间,得到全部组合观测带宽度上的连续的雷达图像。在波束扫描模式下,星载SAR的天线波束能在俯仰面内从一个位置快速转换到另一个位置,对不同的子观测带进行波束扫描和回波数据录取,大大扩展其一次通过观测地区时的观测带宽度,从而实现高宽幅成像。传统扫描模式虽然可以提高距离向观测带宽度,但方位向观测带宽度还是受限于固有天线波束宽度,并没有提高,并且方位向前后两个扫描周期的子带衔接性不强。再者,传统SAR扫描工作模式通常采用基于T/R组件的相控阵天线系统来进行电扫描,而每片T/R组件造价高昂,因此整个星载SAR天线的制造成本将大幅度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星载SAR的发展和应用速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1,设置完成一次V型扫描的周期Tr
其中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λ为发射信号波长,Vg为星载SAR天线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步骤2,设置扫描的子观测带数N;
其中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Vg为星载SAR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步骤3,计算子观测带方位向分辨率ρv-scan
该扫描方法下方位分辨率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Veq为卫星等效速度,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
步骤4,计算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Wgr和方位向幅宽Wga
完成一次V型扫描,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为:
其中Re为地球半径,分别为天线波束在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卫星和波束中心对应的地心角,Wgr1和Wgr2分别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地距幅宽;
组合观测带方位向幅宽为:
其中为各个观测带对应的卫星等效速度的平均值,Tr为一个V型扫描的周期,Wga1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方位向幅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SAR作用距离Rs表示如下:
其中Re为地球半径,h为卫星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γ为天线波束中心视角,φ为波束中心入射角;
卫星的空间速度Vs表示如下:
其中u为地球引力常数,且取值u=3.98600436e14;
SAR天线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Vg表示如下:
其中:为卫星和场景间的地心张角,当卫星绕赤道运行时,即为场景对应的纬度;同样正侧视情况下等效速度Veq表示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设置完成一次V型扫描的周期Tr,按如下步骤计算:
1a.天线方位向波束宽度为:
1b.波束瞬时覆盖方位向幅宽Wa为:
Wa=Rsθbwa
1c.要满足在第一子带内前后两个周期波束相切,则波束中心扫过的距离也应为Wa;由此可算出按V字形扫描来回一个周期的时间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Vg为SAR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设置扫描的子观测带数N,按如下步骤计算:
2a.从最近子观测带扫到最远子观测带的扫描时间为:
2b.若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为ωr,则单周期的扫描时间内可扫描的角度为:
θr=ωrT0
2c.天线俯仰向波束宽度为:
2e.相邻距离子观测带俯仰向扫描的角度为一个距离波束宽度θbwr,则距离向最多可以扫描的子带数为:
其中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Vg为SAR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计算该扫描方法下方位分辨率ρv-scan,按如下步骤进行:
3a.考虑匀速扫描阶段,俯仰波束宽度为:
3b.波束沿俯仰向扫描速度为ω,则每个点被波束照射到的时间为
3c.故该扫描模式下方位分辨率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Veq为卫星等效速度,Rs为作用距离,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完成一次V型扫描,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Wgr表示如下:
其中Re为地球半径,分别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卫星和波束中心对应的地心角,Wgr1和Wgr2分别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地距幅宽,可根据如下步骤计算:
天线波束中心视角为γ时,卫星与波束覆盖观测带的近端和远端对应的地心角分别为:
则此时地距覆盖为:
Wr=Re21)
其中Re为地球半径,h为卫星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λ为发射信号波长,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天线扫描期间卫星等效速度在Veq1~Veq2范围内变化,取各个观测带对应的卫星等效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可得,组合观测带方位向幅宽Wga表示如下:
其中Tr为一个V形扫描的周期,Wga1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方位向幅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波束扫描方法相对于传统SAR扫描模式,从经济效益来说,不需要使用相控阵天线,使用抛物面天线即可实现,因此极大地节省了星载SAR天线的制造成本,有极高的性价比优势。从性能方面来说,连续的V型扫描使得方位向观测带宽度得到提高,方位向子观测带的衔接也会更好,有利于实现大场景高宽幅一次性成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的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的V型扫描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的工作几何关系图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的扫描时近端和远端观测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的的流程框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1,设置完成一次V型扫描的周期Tr
其中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λ为发射信号波长,Vg为星载SAR天线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步骤2,设置扫描的子观测带数N;
其中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Vg为星载SAR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步骤3,计算子观测带方位向分辨率ρv-scan
该扫描方法下方位分辨率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Veq为卫星等效速度,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
步骤4,计算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Wgr和方位向幅宽Wga
完成一次V型扫描,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为:
其中Re为地球半径,分别为天线波束在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卫星和波束中心对应的地心角,Wgr1和Wgr2分别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地距幅宽;
组合观测带方位向幅宽为:
其中为各个观测带对应的卫星等效速度的平均值,Tr为一个V型扫描的周期,Wga1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方位向幅宽。
具体的,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的V型扫描工作模式示意图,天线波束首先指向最近端的子观测带并驻留足够长的时间,之后调整天线视角使波束指向下一个子观测带,依此类推。当卫星飞到最近端覆盖区的边缘时,波束处于最远端的子观测带处。这时波束又以最远端的子观测带为起点并驻留足够长时间,然后波束向着最近端的子观测带方向指向下一个子观测带,依此类推,直至最近端子观测带前后两个周期波束完成相切。至此,完成了一个完整的V型扫描过程。之后,开始重复前面的过程,使得最近端或最远端子观测带前后两个周期波束相切。
本发明波束扫描新方法相对于传统SAR扫描模式,从经济效益来说,不需要使用相控阵天线,使用抛物面天线即可实现,因此极大地节省了星载SAR天线的制造成本,有极高的性价比优势。从性能方面来说,连续的V型扫描使得方位向观测带宽度得到提高,方位向子观测带的衔接也会更好,有利于实现大场景高宽幅一次性成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的工作几何关系图示意图,所述步骤1中SAR作用距离Rs表示如下:
其中Re为地球半径,h为卫星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γ为天线波束中心视角,φ为波束中心入射角;
卫星的空间速度Vs表示如下:
其中u为地球引力常数,且取值u=3.98600436e14;
SAR天线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Vg表示如下:
其中:为卫星和场景间的地心张角,当卫星绕赤道运行时,即为场景对应的纬度;同样正侧视情况下等效速度Veq表示为:
进一步地,星载SAR工作几何模型,有如下关系式:
根据天线波束中心入射角φ可以得到天线波束中心视角γ:
同理可以得到SAR作用距离Rs
同时,根据万有引力定理,处于稳定状态的卫星其运行速度与轨道高度有关,表达式如下
其中,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m为卫星质量,m1为地球表面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于是卫星的空间速度为:
其中u为地球引力常数,且取值u=3.98600436e14;
相应的可以得到SAR天线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卫星地速):
其中,为卫星和场景间的地心张角,当卫星绕赤道运行时,即为场景对应的纬度。同样正侧视情况下等效速度可以表示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设置完成一次V型扫描的周期Tr,按如下步骤计算:
1a.天线方位向波束宽度为:
1b.波束瞬时覆盖方位向幅宽Wa为:
Wa=Rsθbwa
1c.要满足在第一子带内前后两个周期波束相切,则波束中心扫过的距离也应为Wa;由此可算出按V字形扫描来回一个周期的时间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Vg为SAR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设置扫描的子观测带数N,按如下步骤计算:
2a.从最近子观测带扫到最远子观测带的扫描时间为:
2b.若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为ωr,则单周期的扫描时间内可扫描的角度为:
θr=ωrT0
2c.天线俯仰向波束宽度为:
2e.相邻距离子观测带俯仰向扫描的角度为一个距离波束宽度θbwr,则距离向最多可以扫描的子带数为:
其中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Vg为SAR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计算该扫描方法下方位分辨率ρv-scan,按如下步骤进行:
3a.考虑匀速扫描阶段,俯仰波束宽度为:
3b.波束沿俯仰向扫描速度为ω,则每个点被波束照射到的时间为
3c.故该扫描模式下方位分辨率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Veq为卫星等效速度,Rs为作用距离,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的扫描时近端和远端观测带示意图,所述步骤4中完成一次V型扫描,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Wgr表示如下:
其中Re为地球半径,分别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卫星和波束中心对应的地心角,Wgr1和Wgr2分别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地距幅宽,可根据如下步骤计算:
天线波束中心视角为γ时,卫星与波束覆盖观测带的近端和远端对应的地心角分别为:
则此时地距覆盖为:
Wr=Re21)
其中Re为地球半径,h为卫星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λ为发射信号波长,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天线扫描期间卫星等效速度在Veq1~Veq2范围内变化,取各个观测带对应的卫星等效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可得,组合观测带方位向幅宽Wga表示如下:
其中Tr为一个V形扫描的周期,Wga1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方位向幅宽。
进一步地,计算波束在子观测带内的停留时间Tsub
按N个子观测带划分时,每个子观测带的驻留时间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本发明的效果可通过以下仿真实验作进一步说明:
1.本实验仿真参数如SAR系统仿真参数表所示。
SAR系统仿真参数表
2.仿真内容和结果分析
在SAR系统仿真参数表所示的仿真条件下,按本发明所提方法进行相关指标计算。
2.1幅宽计算
(1)中间状态;
地球半径Re=6371km,下视角γ=30°,作用距离Rs=585.1km,入射角φ=32.63°,地心角等效速度Veq=7330.3m/s,波束瞬时覆盖为Wgr×Wga=7.23km×6.09km
(2)波束扫描至最远子带处时;
根据卫星天线运动情况,天线扫描至最远子带时波束中心下视角变化量Δγ=6.3,对应的波束中心下视角变化范围为[γ-Δγ/2,γ+Δγ/2],对应的地心角变换范围为:波束在近端和远端的波束覆盖范围分别为Wgr1×Wga1=6.75km×5.89km和Wgr2×Wga2=7.83km×6.33km,故整个V型扫描过程地距幅宽为此期间卫星等效速度在7052.4m/s~7330.3m/s范围内变化,取平均值计算可得,整个V型扫描过程方位向幅宽为
2.2方位分辨率计算;
考虑匀速扫描阶段,天线俯仰向波束宽度为波束沿距离向扫描速度为ω=16.8°/s,则每个点被波束照射到的时间为故该扫描模式下方位分辨率为
根据计算例子,证明了本发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设置完成一次V型扫描的周期Tr
其中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λ为发射信号波长,Vg为星载SAR天线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步骤2,设置扫描的子观测带数N;
其中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Vg为星载SAR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步骤3,计算子观测带方位向分辨率ρv-scan
该扫描方法下方位分辨率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Veq为卫星等效速度,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
步骤4,计算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Wgr和方位向幅宽Wga
完成一次V型扫描,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为:
其中Re为地球半径,分别为天线波束在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卫星和波束中心对应的地心角,Wgr1和Wgr2分别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地距幅宽;
组合观测带方位向幅宽为:
其中为各个观测带对应的卫星等效速度的平均值,Tr为一个V型扫描的周期,Wga1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方位向幅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SAR作用距离Rs表示如下:
其中Re为地球半径,h为卫星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γ为天线波束中心视角,φ为波束中心入射角;
卫星的空间速度Vs表示如下:
其中u为地球引力常数,且取值u=3.98600436e14;
SAR天线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Vg表示如下:
其中:为卫星和场景间的地心张角,当卫星绕赤道运行时,即为场景对应的纬度;同样正侧视情况下等效速度Veq表示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设置完成一次V型扫描的周期Tr,按如下步骤计算:
1a.天线方位向波束宽度为:
1b.波束瞬时覆盖方位向幅宽Wa为:
Wa=Rsθbwa
1c.要满足在第一子带内前后两个周期波束相切,则波束中心扫过的距离也应为Wa;由此可算出按V字形扫描来回一个周期的时间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Vg为SAR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设置扫描的子观测带数N,按如下步骤计算:
2a.从最近子观测带扫到最远子观测带的扫描时间为:
2b.若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为ωr,则单周期的扫描时间内可扫描的角度为:
θr=ωrT0
2c.天线俯仰向波束宽度为:
2e.相邻距离子观测带俯仰向扫描的角度为一个距离波束宽度θbwr,则距离向最多可以扫描的子带数为:
其中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Rs为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卫星与观测带间的距离,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Vg为SAR波束地面覆盖区的速度,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计算该扫描方法下方位分辨率ρv-scan,按如下步骤进行:
3a.考虑匀速扫描阶段,俯仰波束宽度为:
3b.波束沿俯仰向扫描速度为ω,则每个点被波束照射到的时间为
3c.故该扫描模式下方位分辨率为:
其中λ为发射信号波长,Veq为卫星等效速度,Rs为作用距离,ωr为天线俯仰向扫描速度,Dr为天线俯仰向孔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完成一次V型扫描,组合观测带地距幅宽Wgr表示如下:
其中Re为地球半径,分别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卫星和波束中心对应的地心角,Wgr1和Wgr2分别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和最远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地距幅宽,可根据如下步骤计算:
天线波束中心视角为γ时,卫星与波束覆盖观测带的近端和远端对应的地心角分别为:
则此时地距覆盖为:
Wr=Re21)
其中Re为地球半径,h为卫星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λ为发射信号波长,Da为天线方位向孔径大小;
天线扫描期间卫星等效速度在Veq1~Veq2范围内变化,取各个观测带对应的卫星等效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可得,组合观测带方位向幅宽Wga表示如下:
其中Tr为一个V形扫描的周期,Wga1为天线波束指向最近端观测带时波束瞬时覆盖方位向幅宽。
CN201910533091.8A 2019-06-19 2019-06-19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 Active CN110275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3091.8A CN110275140B (zh) 2019-06-19 2019-06-19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3091.8A CN110275140B (zh) 2019-06-19 2019-06-19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5140A true CN110275140A (zh) 2019-09-24
CN110275140B CN110275140B (zh) 2021-03-05

Family

ID=67961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3091.8A Active CN110275140B (zh) 2019-06-19 2019-06-19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514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5640A (zh) * 2020-07-01 2020-11-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大斜视中高轨sar二维波束扫描方法
CN113437518A (zh) * 2021-06-29 2021-09-24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基于抛物面统一测控天线的扫描捕获方法
CN114942440A (zh) * 2022-05-05 2022-08-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大幅宽区域快速成像的sar二维波束扫描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74222A (zh) * 2023-08-23 2023-09-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机电扫结合的多模式马赛克成像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2048A (ja) * 1998-01-08 1999-07-30 Toshiba Corp スキャンsar画像輝度補正装置
CN101029928A (zh) * 2006-02-27 2007-09-05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收发双波束天线星载扫描雷达散射计
CN101846740A (zh) * 2010-05-17 2010-09-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星载sar指定纬度区域回波仿真方法
CN101881972A (zh) * 2009-05-06 2010-11-10 北京中星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载体卫星天线接收跟踪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508243A (zh) * 2011-10-21 2012-06-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的波位设计方法
CN103954938A (zh) * 2014-01-26 2014-07-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sar回波信号的多子带接收合成方法
JP5659905B2 (ja) * 2011-03-29 2015-0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衛星搭載用マイクロ波送信装置、該装置を用いる目標地域の追尾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068070A (zh) * 2015-07-08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星载sar实现扫描地面运动目标指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956795A1 (en) * 2013-02-08 2015-12-23 Thales Alenia Space Italia S.p.A. Con Unico Socio Multiple-swath stripmap sar imaging
US9240628B2 (en) * 2013-06-11 2016-01-19 Elwha Llc Multi-elevational antenna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7132537A (zh) * 2017-04-28 2017-09-05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基于机电联合扫描的sar卫星在轨性能提升方法
CN107390181A (zh) * 2017-07-26 2017-11-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多波束扫描的雷达高分辨成像方法
CN108051789A (zh) * 2017-12-06 2018-05-18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海背景下动目标sar成像模拟测试系统与方法
CN108197362A (zh) * 2017-12-23 2018-06-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Victs天线方向图和波束指向快速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2048A (ja) * 1998-01-08 1999-07-30 Toshiba Corp スキャンsar画像輝度補正装置
CN101029928A (zh) * 2006-02-27 2007-09-05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收发双波束天线星载扫描雷达散射计
CN101881972A (zh) * 2009-05-06 2010-11-10 北京中星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载体卫星天线接收跟踪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1846740A (zh) * 2010-05-17 2010-09-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星载sar指定纬度区域回波仿真方法
JP5659905B2 (ja) * 2011-03-29 2015-0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衛星搭載用マイクロ波送信装置、該装置を用いる目標地域の追尾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508243A (zh) * 2011-10-21 2012-06-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的波位设计方法
EP2956795A1 (en) * 2013-02-08 2015-12-23 Thales Alenia Space Italia S.p.A. Con Unico Socio Multiple-swath stripmap sar imaging
US9240628B2 (en) * 2013-06-11 2016-01-19 Elwha Llc Multi-elevational antenna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3954938A (zh) * 2014-01-26 2014-07-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sar回波信号的多子带接收合成方法
CN105068070A (zh) * 2015-07-08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星载sar实现扫描地面运动目标指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32537A (zh) * 2017-04-28 2017-09-05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基于机电联合扫描的sar卫星在轨性能提升方法
CN107390181A (zh) * 2017-07-26 2017-11-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多波束扫描的雷达高分辨成像方法
CN108051789A (zh) * 2017-12-06 2018-05-18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海背景下动目标sar成像模拟测试系统与方法
CN108197362A (zh) * 2017-12-23 2018-06-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Victs天线方向图和波束指向快速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LAI CHEN ; GUANG-CAI SUN ; MENGDAO XING : "《A Two-Dimensional Beam-Steering Method to Simultaneously Consider Doppler Centroid and Ground Observation in GEOSAR》",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
MARKUS BACHMANN ; MARCO SCHWERDT ; BENJAMIN BRAUTIGAM : "《The TerraSAR-X Antenna Model Approach》", 《2007 2ND INTERNATIONAL ITG CONFERENCE ON ANTENNAS》 *
WEI XU ; YUNKAI DENG: "《Multichannel SAR With Reflector Antenna for High-Resolution Wide-Swath Imaging》",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
YIN WEI; DING ZEGANG; LU XIAOJUN: "《Beam scan mode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geosynchronous SAR》",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
YUFENG WU ; GUANG-CAI SUN ; XIANG-GEN XIA ; MENGDAO XING: "《An Azimuth Frequency Non-Linear Chirp Scaling (FNCS) Algorithm for TOPS SAR Imaging With High Squint Angle》", 《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
叶恺,禹卫东,徐伟,王伟: "《基于柱形抛物面天线的MIMO SAR研究》", 《电子与信息学报》 *
孙光才: "《多通道波速指向高分辨SAR和动目标成像技术》",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杨桃丽: "《星载多通道高分辨宽测绘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高文军: "《采用最小二乘法综合旋转对称抛物面天线方向图》",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5640A (zh) * 2020-07-01 2020-11-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大斜视中高轨sar二维波束扫描方法
CN111965640B (zh) * 2020-07-01 2022-11-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大斜视中高轨sar二维波束扫描方法
CN113437518A (zh) * 2021-06-29 2021-09-24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基于抛物面统一测控天线的扫描捕获方法
CN113437518B (zh) * 2021-06-29 2022-08-05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基于抛物面统一测控天线的扫描捕获方法
CN114942440A (zh) * 2022-05-05 2022-08-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大幅宽区域快速成像的sar二维波束扫描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74222A (zh) * 2023-08-23 2023-09-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机电扫结合的多模式马赛克成像方法
CN116774222B (zh) * 2023-08-23 2023-1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机电扫结合的多模式马赛克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5140B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5140A (zh)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星载sar波束扫描方法
CN105785327B (zh) 频率分集阵列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宽测绘带成像方法
CN111458711B (zh) 星载双波段sar系统和舰船目标的探测方法
Ludeno et al. Assessment of a micro-UAV system for microwave tomography radar imaging
CN101858976B (zh) 一种基于单通道sar多子孔径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WO2020134856A1 (zh) 一种遥感卫星系统
CN114518577B (zh) 星载sar与gnss-s一体化系统及协同探测方法
CN112379375B (zh) 基于双天线sar频分加码分斜视两发两收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2565772B (zh) 基于sar子孔径序列图像的海洋动态信息提取方法
Frölind Results of airborne passive SAR ground and sea target imaging using DVB-T signals
CN109060843A (zh) 一种大椭圆轨道微波垂直探测仪系统
CN114488134A (zh) 星载多通道gnss-s雷达视频成像系统及舰船轨迹提取方法
CN106897962B (zh) 大视场空间对地观测图像的圆盘投影和拼接方法
Shemdin et al. Comparison of in situ and remotely sensed ocean waves off Marineland, Florida
Walterscheid et al. Challenges and first results of an airborne passive SAR experiment using a DVB-T transmitter
CN113406643A (zh) 基于车载分布式孔径雷达的fod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Alpers et al. Comparison of simulated and measur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 spectra with buoy-derived ocean wave spectra during the Shuttle Imaging Radar B mission
Borisenkov et al. Bistatic P-band SAR for spacecraft AIST-2
Peichl et al. High-resolution passive millimeter-wave imaging technologies for reconnaissance and surveillance
Farquharson et al. An update on the capella space radar constellation
CN110286360A (zh) 一种基于固定距离延迟的星载sar回波模拟及成像方法
CN116165651A (zh) 轻小型sar卫星平飞模式构建方法及系统
Atkinson et al. Passive SAR satellite system (PASSAT): First airborne trials
Suzuki et al. Overview of Japan's 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2 mission
Satake et al. Calibration experiments of advanced X-band airborne SAR system, Pi-SAR2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