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8680B - 无线pan网状网中的设备与虚拟以太网接口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pan网状网中的设备与虚拟以太网接口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8680B
CN110268680B CN201880008865.9A CN201880008865A CN110268680B CN 110268680 B CN110268680 B CN 110268680B CN 201880008865 A CN201880008865 A CN 201880008865A CN 110268680 B CN110268680 B CN 110268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pan
destination
data packet
address
applic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88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8680A (zh
Inventor
拉维·屈帕拉
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68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8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8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8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reactiv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32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defining a routing cluster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由计算机实施的用于应用数据交换的方法包括:计算机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从运行在所述计算机上的应用接收应用数据包;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从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以太网目的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基于所确定的以太网目的地来确认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上的目的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访问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创建WPAN数据包,所述WPAN数据包包括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和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所述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WPAN接口将所述WPAN数据包传输到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

Description

无线PAN网状网中的设备与虚拟以太网接口之间的应用数据 交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数据交换,尤其涉及使用虚拟以太网接口的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网状网设备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
背景技术
低带宽WPAN具有特殊的网络协议栈。为了支持低带宽WPAN上的设备,运行在设备上的应用代码通常与低带宽网状网的网络协议栈紧密集成。低带宽WPAN协议栈是针对供应商的。
发明内容
一种由计算机实施的用于应用数据交换的方法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虚拟以太网接口从应用接收应用数据包;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从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以太网目的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基于所确定的以太网目的地来确认WPAN上的目的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访问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创建WPAN数据包,所述WPAN数据包包括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和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所述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WPAN接口将所述WPAN数据包传输到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
一种设备包括:包括指令的内存存储器;耦合到WPAN的WPAN接口;以及与所述存储器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以下操作:通过虚拟以太网接口从应用接收应用数据包;从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以太网目的地;基于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所述以太网目的地来确认WPAN上的目的地;访问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创建WPAN数据包,所述WPAN数据包包括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和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所述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通过所述WPAN接口将所述WPAN数据包传输到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
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应用数据交换的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通过虚拟以太网接口从应用接收应用数据包;从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以太网目的地;基于所确定的以太网目的地来确认WPAN上的目的地;访问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创建WPAN数据包,所述WPAN数据包包括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和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所述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通过WPAN接口将所述WPAN数据包传输到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WPAN中的协调器与虚拟以太网络上的服务器通信的框图图解。
图2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WPAN中的协调器的框图图解。
图3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WPAN与虚拟以太网络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图解。
图4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WPAN与虚拟以太网络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图解。
图5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WPAN与虚拟以太网络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图解。
图6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在WPAN与虚拟以太网络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中使用的数据库模型的框图图解。
图7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适合在WPAN中使用的应用支持数据帧格式的框图图解。
图8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适合在虚拟以太网络中使用的以太网帧的框图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所述附图是描述的一部分,并通过图解说明的方式示出可以实践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描述足够详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创造性主题。应理解的是,也可使用其它实施例,且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结构、逻辑和电性变更。因此,以下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并不作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描述的函数或算法可在软件中实施。该软件可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非瞬时性存储器或其它类型的基于硬件的本地或网络化存储设备,等等。该软件可在以下设备上执行: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数据平面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微处理器,或者其它类型的在计算机系统上运作以使这种计算机系统变为专门编程的机器的处理器,其中计算机系统可以是交换机、服务器或其它计算机系统,等等。
WPAN是一种网络拓扑,在这种网络拓扑中,网络上的每个设备分程传递网络的数据。WPAN包括终端设备、路由器和协调器。当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WPAN可通过提供替代性网络路径进行数据传输来提供冗余。低带宽WPAN具有与高带宽以太网络的网络协议栈不同的网络协议栈。示例低带宽WPAN协议包括ZigBee、Zwave和其它基于IEEE 802.15.4技术标准的协议。ZigBee协议规范(ZigBee标准组织(ZigBee Standards Organization)于2008年1月17日发布的ZigBee标准053474r17)的全部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针对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第15.4部分:低速率无线个域网(LR-WPAN)(IEEE于2011年9月5日发布的IEEE标准802.15.4-2011)的全部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以太网是一种示例高带宽广播网络。在虚拟以太网络中,包可以发往广播地址,使得这些包路由到网络上的所有目的地(或网络的广播域)。或者,包可以发往单个目的地或标识不止一个目的地但少于整个网络(或广播域)的组播地址。
在耦合到虚拟以太网络的机器上运行的应用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从WPAN的网络协议栈解耦。该机器耦合到WPAN并访问将WPAN上的标识符映射到虚拟以太网络上的别名(例如,虚拟以太网地址)的数据。该机器从发往虚拟以太网地址的包中提取数据,并在WPAN上生成包含该数据的包,这些包发往与WPAN上的标识符对应的设备。
图1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包括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network,WPAN)140的网络环境的框图图解100。WPAN 140包括协调器110、路由器120A、120B、120C、120D和120E,以及终端设备130A和130B。协调器110、路由器120A至120E,以及终端设备130A和130B使用WPAN 140的网络协议栈(例如,ZigBee网络协议栈或Zwave协议栈)进行通信。在WPAN 140中,协调器110创建网络,控制其参数,并执行基本维护,例如增加和丢弃路由器和终端设备。WPAN 140中的每个路由器节点从其它节点(例如,协调器110、其它路由器120A至120E,或者终端设备130A和130B)接收流量,并通过路径将该流量转发到其目的地。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路由器120A至120E也是终端设备。例如,协调器110可以是家庭自动化系统的中心枢纽,路由器120A至120E以及终端设备130A和130B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该家庭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例如,温度传感器、光检测器、运动检测器、光控制器、恒温控制器或它们的任意合适组合)。因此,路由器120A至120E以及终端设备130A和130B通过WPAN140向协调器110报告数据,并通过WPAN 140从协调器110接收命令。
运行在协调器110上的应用可使用虚拟以太网接口利用以太网络协议而非WPAN140的网络协议栈与终端设备130A和130B通信。该虚拟以太网接口提供了转换函数以将WPAN 140的不同网络协议栈透明地呈现给应用。例如,如果应用发送的以太网包使用与WPAN 140上的设备对应的目的地址,则协调器110生成包含与所接收的以太网包相同的数据有效负载的WPAN包。协调器110通过WPAN 140将所生成的包发送给目的设备。如果该以太网包使用的目的地址与WPAN 140上的设备不对应,则可丢弃该以太网包。
图1所示的任意机器或设备都可在通过软件修改(例如,配置或编程)为专用计算机以执行本文描述的针对该机器、数据库或设备的功能的通用计算机中实施。例如,下文结合图2论述了能够实施本文所述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方法论的计算机系统。本文使用的“数据库”是一种数据存储资源,可存储构造成文本文件、表格、电子表格、关系数据库(例如,对象关系数据库)、三元组存储器、分层数据存储器、面向文档的NoSQL数据库、文件存储器或它们的任意合适组合的数据。该数据库可以是内存数据库。另外,图1所示的机器、数据库或设备中的任意两个或更多可合并为单个机器、数据库或设备,并且本文描述的针对任意单个机器、数据库或设备的功能可在多个机器、数据库或设备间细分。
图2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示出协调器110的组件的框图。各实施例中未必需要使用所有组件。形式为计算机200(也称为计算设备200和计算机系统200)的一个示例协调器110包括处理单元205、内存存储器210、可移动存储器240、不可移动存储器245、输入端250、输出端255和WPAN接口260。处理单元205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组成。处理单元205、内存存储器210、可移动存储器240、不可移动存储器245、输入端250、输出端255和WPAN接口260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硬件组件。内存存储器210包括程序存储器215、易失性存储器230和持久存储器235。程序存储器215存储应用220和虚拟以太网接口225。
虽然将示例计算设备示为并描述为计算机200,但是计算设备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为不同形式。例如,计算设备还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或其它包含与结合图2示出并描述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计算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设备一般统称为“移动设备”或“用户设备”。此外,虽然各种数据存储元件被示为计算机200的一部分,但是存储器还可或者可替代性地包括可通过互联网等网络访问的基于云的存储器,或者基于服务器的存储器。
程序存储器215可存储程序和应用,并可构成易失性存储器230或持久存储器235的一部分。计算机200可包括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230、持久存储器235、可移动存储器240和不可移动存储器245,或者可以访问包括这些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环境。计算机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PROM)和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技术、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 ROM)、数字万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k,DVD)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任何其它能够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的介质。
计算机200可包括或可访问包括输入端250、输出端255和WPAN接口260的计算环境。输入端250可包括触摸屏、触摸板、鼠标、键盘、摄像头中的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设备特定按钮、集成在计算机200中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连接耦合到计算机200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以及其它输入设备。输出端255可包括也可作为输入设备的显示设备,例如触摸屏。计算机200可使用以太网接口265在网络化环境中运作以连接到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例如数据库服务器。远程计算机可包括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服务器、路由器、网络PC、对端设备或其它常见网络节点,等等。以太网接口265可连接到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蜂窝网络、WiFi网络、蓝牙网络或其它网络。
计算机200的处理单元205可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例如,存储在内存存储器210中的应用220和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包括存储设备等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制品的一些示例有硬盘驱动器、CD-ROM和RAM。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存储设备”不包括载波,在某种程度上,载波被认为太短暂。“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所有类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磁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闪媒和固态存储介质。应理解的是,软件可以安装在计算机中并与计算机一起出售。或者,可以获取软件并加载到计算机中,包括通过物理介质或分发系统来获取软件,例如,包括从属于软件开发者的服务器或从不属于软件开发者但为其所用的服务器获取软件。例如,软件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上,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分发。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使用处理器205的替代件,例如ASIC、FPGA,或者处理器、ASIC和FPGA的任意合适组合。另外,应用220和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合并为单个应用,或者,本文描述的针对单个应用的功能可在多个应用间细分。此外,根据各示例实施例,本文描述为在单个机器、数据库或设备中实施的元件可分布在多个机器、数据库或设备上。
WPAN接口260用于发送和接收WPAN 140上的数据。虚拟以太网接口225用于接收应用220生成以通过WPAN 140发送的以太网数据包。例如,应用220可打开一个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IP地址。虚拟以太网接口225接收在该套接字上发送到该IP地址的数据。套接字是运行在相同或不同计算机上的软件应用之间的允许在应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连接。套接字可以是原始套接字,其中要在应用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括数据有效负载和数据头。例如,图8的以太网帧800除了包括数据有效负载860之外还包括多个字段,可通过原始套接字传输。
虚拟以太网接口225还用于生成符合以太网格式的数据包。例如,WPAN接口260可通过WPAN 140接收发往应用220的数据,并将所接收的数据转发给虚拟以太网接口225。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使用应用220创建的套接字将所接收的数据发送给应用220。又例如,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从应用220接收发往终端设备130A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数据包,并请求WPAN接口260通过WPAN 140将所接收的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130A。
图6的WPAN数据交换表610可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230、持久存储器235、可移动存储器240、不可移动存储器245或它们的任意合适组合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访问WPAN数据交换表610。
图3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WPAN网络与虚拟以太网络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300的流程图图解。方法300包括操作310、320、330、340、350和360。例如但非限制,方法300描述为由图2所示的协调器110的组件和应用来执行。在其它示例实施例中,方法300由计算机而非协调器110来执行。
在操作310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通过虚拟以太网接口225从运行在协调器110上的应用接收应用数据包。例如,应用220可开启到虚拟以太网接口225的套接字连接并通过套接字发送应用数据包。
在操作320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接口确定应用数据包的以太网目的地址。例如,可将图8的以太网帧800中的目的MAC地址830读取为以太网目的地址。
基于以太网目的地址和WPAN数据交换表确认WPAN 140上的目的地(操作330)。例如,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使用图6的WPAN数据交换表610来确定目的MAC地址830对应于WPAN 140上的设备。基于数据包地址,确认WPAN 140上的设备的地址。如果数据包地址与WPAN数据交换表610中的表项不对应,则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忽略应用数据包,应用数据包被丢弃。
在操作340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访问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例如,可访问以太网帧800中的数据有效负载860。
在操作350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创建包括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和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的WPAN数据包。例如,可创建ZigBee或Zwave数据包,该数据包发往在操作330中确认的WPAN 140上的设备并包含数据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以太网络的数据包大于WPAN 140的数据包。例如,以太网帧800(在图8中示出)的有效负载最多有1500个字节。相比之下,ZigBee应用支持数据帧700(在图7中示出)的有效负载不能大于约100个字节。
在操作360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通过WPAN 140将WPAN数据包传输到目的地。例如,可使用WPAN接口260传输数据包。在WPAN 140的数据包小于以太网数据包的示例实施例中,可重复执行操作350和360,直到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中的数据全部发送,每个连续的WPAN数据包包括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的连续部分。相应地,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将所接收的应用数据划分为多个要通过WPAN接口260传输的包。所创建的每个WPAN数据包发往WPAN上的目的设备并包含数据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使用串行接口(例如,字符接口)将WPAN数据包传输到路由器120A至120E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4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WPAN与虚拟以太网络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400的流程图图解。方法400包括操作410和420。例如而非限制,方法400描述为由图2所示的协调器110的组件和应用来执行。
在操作410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通过WPAN从目的设备接收加入请求。例如,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开启到WPAN接口260的连接,以便在数据通过WPAN接口260接收时,数据被转发到虚拟以太网接口225。该连接建立后,WPAN接口260可从终端设备130A接收加入请求,并将所接收的请求转发给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响应于该加入请求,在操作420处,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在WPAN数据交换表中增加针对目的设备的表项,包括目的设备的虚拟以太网地址。例如,可在WPAN数据交换表610中创建一行。所创建的行指示目的设备的标识符和对应的虚拟以太网地址。
图5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WPAN网络与虚拟以太网络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500的流程图图解。方法500包括操作510、520和530。例如而非限制,方法500描述为由图2所示的协调器110的组件和应用来执行。
在操作510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通过WPAN接口(例如,WPAN接口260)从应用接收数据。例如,协调器110的ZigBee接口可通过WPAN 140从终端设备130A接收一个或多个应用支持数据帧,并将所接收的应用支持数据帧转发给虚拟以太网接口225。
在操作520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基于端点标识符、数据包的网络标识符以及WPAN数据交换表来确认数据的目的应用。例如,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通过读取数据包的包头来确定应用支持数据帧的目的端点。然后,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使用WPAN数据交换表610来确认对应的虚拟以太网MAC地址。如果应用使用所确认的MAC地址打开了到虚拟以太网接口225的套接字,则该应用被确认为数据的目的应用。
在操作530中,虚拟以太网接口225通过打开的套接字向应用提供数据。例如,可通过套接字连接向一个或多个以太网包中的目的应用提供数据。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虚拟以太网络的数据包小于WPAN 140的数据包。相应地,虚拟以太网接口225可将使用WPAN接口260接收的数据划分为多个要传输给应用的包。所创建的每个以太网络数据包发往目的应用并包含数据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
图6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在WPAN网络与虚拟以太网络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中使用的数据库模型600的框图图解。数据库模型600包括WPAN数据交换表610。
WPAN数据交换表610使用字段620,以使WPAN数据交换表610中的每一行包括一个时隙标识符、一个扩展唯一标识符/网络标识符(extended unique identifier/networkidentifier,EUID/NETID)和一个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对于WPAN上的已创建了虚拟以太网地址的每个终端设备(例如,WPAN 140中的终端设备130A和130B),WPAN数据交换表610包括一行630A、630B、630C、630D、630E、630F和630G。时隙标识符在WPAN数据交换表610中为每一行提供了一个唯一标识符。EUID/NETID为WPAN中的终端设备提供了唯一标识符。MAC地址为虚拟以太网络上的终端设备提供了虚拟地址。
图7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适合在WPAN中使用的应用支持数据帧格式700的框图图解。应用支持数据帧格式700包括帧控制710、目的端点720、组地址730、集群标识符740、模板(profile)标识符750、源端点760、应用支持计数器770、扩展头780和数据有效负载790。
帧控制710为一个字节长,指示帧的帧类型、传送模式、间接地址模式、安全性以及确认请求标志。帧类型指示帧是数据帧、命令帧还是确认帧。传送模式指示帧是进行单播传送还是广播传送。
若存在目的端点720,则其为一个字节长,并标识节点内的接收帧的应用的地址。组地址730标识网络内的接收帧的节点集合。集群标识符740为两个字节长,指定将帧发往应用内的哪个对象。模板标识符750标识包含目的端点720、组地址730和集群标识符740的特定应用域。
源端点760为一个字节长,标识节点内的发送帧的应用的地址。应用支持计数器770是8位计数器,其随着每个帧的发送而递增。扩展头780是可选的,若存在,则为一个字节或两个字节长。数据有效负载790包含发往所标识的应用、节点、集群和模板的数据。数据有效负载790包含最多100个字节的数据。
图8为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适合在虚拟以太网络中使用的以太网帧800的框图图解。以太网帧800包括前导810、帧起始定界符820、目的MAC地址830、源MAC地址840、以太网类型(Ether type)850、数据有效负载860和帧检验序列870。
前导810由1位和0位交替的56位组成。帧起始定界符820为一个字节,二进制值为10101011。目的MAC地址830为六个字节,指示接收以太网帧800的设备的MAC地址。源MAC地址840为六个字节,指示发送以太网帧800的设备的MAC地址。以太网类型850是两个字节的值,指示用于封装以太网帧800的有效负载部分中的数据的协议。数据有效负载860包含要在应用层使用的数据,并且包含的字节数在42字节到1500字节之间。帧检验序列870为32位校验和值,可以用于确保以太网帧800在传输期间不被损坏。
本文公开的设备和方法可减少为客户端分配资源时所用的时间、处理器周期和功耗。本文公开的设备和方法还可改进对客户端的资源分配,从而提高吞吐量和服务质量。
虽然上文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例,但其它修改也是可能的。例如,附图中描绘的逻辑流程不要求按所示的特定顺序或先后顺序来实现所期望的结果。可在所描述的流程中提供其它步骤或者移除步骤,并且可在所描述的系统中添加其它组件或者移除组件。其它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由计算机实施的用于应用数据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机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从运行在所述计算机上的应用接收应用数据包;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从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所述以太网目的地址为以太网目的MAC地址;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基于所确定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来确认无线个域网(wireless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上的目的地,所述目的地由标识符指示;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访问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创建WPAN数据包,所述WPAN数据包包括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的标识符和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所述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WPAN接口将所述WPAN数据包传输到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访问所述应用数据包之前:
通过所述WPAN接口从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接收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的标识符;以及
将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的所述标识符添加到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将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的所述标识符映射到虚拟以太网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认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包括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所述以太网目的地址与所述虚拟以太网地址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之前,将所述虚拟以太网地址发送给所述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WPAN接口将所述WPAN数据包传输到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包括通过串行接口传输所述WPAN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接收指示所述WPAN上的源地址的第二WPAN数据包;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确定所述WPAN上的所述源地址与数据库中的表中的WPAN地址相匹配,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表将WPAN地址映射到虚拟以太网地址;
基于相匹配的WPAN地址来确认虚拟以太网地址;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二WPAN数据包来确定目的应用;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创建源地址为所确认的虚拟以太网地址的虚拟以太网包;以及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创建的虚拟以太网包提供给所述目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PAN是ZigBee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PAN是Zwave网络。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含指令的内存存储器;
耦合到WPAN的WPAN接口;以及
与所述内存存储器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以下操作:
从应用接收应用数据包;
从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所述以太网目的地址为以太网目的MAC地址;基于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所述以太网目的地址来确认WPAN上的目的地,所述目的地由标识符指示;
访问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
创建WPAN数据包,所述WPAN数据包包括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的标识符和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所述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通过所述WPAN接口将所述WPAN数据包传输到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之前:
通过所述WPAN接口从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接收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的标识符;以及
将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的所述标识符添加到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将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的所述标识符映射到虚拟以太网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包括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所述以太网目的地址与所述虚拟以太网地址相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之前,将所述虚拟以太网地址发送给所述应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WPAN接口将所述WPAN数据包传输到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包括通过串行接口传输所述WPAN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指示所述WPAN上的源地址的第二WPAN数据包;
确定所述WPAN上的所述源地址与数据库中的表中的WPAN地址相匹配,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表将WPAN地址映射到虚拟以太网地址;
基于相匹配的WPAN地址来确认虚拟以太网地址;
基于所述第二WPAN数据包来确定目的应用;
创建源地址为所确认的虚拟以太网地址的虚拟以太网包;以及
将所创建的虚拟以太网包提供给所述目的应用。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PAN是ZigBee网络。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PAN是Zwave网络。
17.一种存储用于应用数据交换的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从应用接收应用数据包;
从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所述以太网目的地址为以太网目的MAC地址;
基于所确定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来确认WPAN上的目的地,所述目的地由标识符指示;
访问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有效负载;
创建WPAN数据包,所述WPAN数据包包括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的标识符和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所述有效负载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通过WPAN接口将所述WPAN数据包传输到所述WPAN上的所确认的目的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之前:
通过所述WPAN接口从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接收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的标识符;以及
将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的所述标识符添加到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将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的所述标识符映射到虚拟以太网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确认所述WPAN上的所述目的地包括确定所述应用数据包的所述以太网目的地与所述虚拟以太网地址相匹配。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之前,将所述虚拟以太网地址发送给所述应用。
CN201880008865.9A 2017-02-22 2018-02-14 无线pan网状网中的设备与虚拟以太网接口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 Active CN110268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39,642 2017-02-22
US15/439,642 US10652713B2 (en) 2017-02-22 2017-02-22 Method of application data switching between a device in a wireless PAN mesh network and a virtual ethernet interface
PCT/CN2018/076789 WO2018153337A1 (en) 2017-02-22 2018-02-14 Method of application data switching between a device in a wireless pan mesh network and a virtual ethernet interfa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8680A CN110268680A (zh) 2019-09-20
CN110268680B true CN110268680B (zh) 2020-09-29

Family

ID=63168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8865.9A Active CN110268680B (zh) 2017-02-22 2018-02-14 无线pan网状网中的设备与虚拟以太网接口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2713B2 (zh)
EP (1) EP3571813B1 (zh)
CN (1) CN110268680B (zh)
WO (1) WO2018153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1673B2 (en) 2017-03-08 2020-03-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bstracting wireless device to virtual Ethernet interfac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190A (zh) * 2011-12-06 2013-06-12 沈阳中科博微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物联网与以太网互联的管理系统及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1948B2 (en) 2004-01-20 2010-04-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ro ethernet service enhancements
US20070076648A1 (en) 2005-09-30 2007-04-05 Yong Yean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WLAN access point bandwidth via use of a WLAN mailbox
US7826364B1 (en) 2006-02-09 2010-11-02 Verizon Services Corp. Dynamic service-aware flow control in packet networks
US8149849B2 (en) * 2006-08-31 2012-04-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Zigbee/IP gateway
CN101005418A (zh) 2006-12-08 2007-07-25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以太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之间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242370B (zh) 2008-03-18 2010-10-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以太网与帧中继互联的方法与协议转换设备
US20090245278A1 (en) 2008-03-31 2009-10-01 Broadcom Corpor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bypassing based on network layer protocol
US8213336B2 (en) 2009-02-23 2012-07-03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data center access switch
KR20110003209A (ko) 2009-07-03 2011-01-1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지그비 게이트웨이, 이와 ip 네트워크를 통해 연동하는 ip 서비스 서버
JP2011038051A (ja) 2009-08-18 2011-02-24 Niigata Univ 重合体、気体分離膜、及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9356799B2 (en) 2011-06-28 2016-05-31 Broadcom Corporation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without MAC table flushing
CN107743093B (zh) 2012-03-19 2020-11-03 英特尔公司 用于输入/输出虚拟化系统中分组管理的装置、方法和介质
CN102611634A (zh) 2012-04-20 2012-07-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ip网络的方法和边缘设备
US9203750B2 (en) 2013-02-13 2015-12-01 Red Hat Israel, Ltd. Ethernet frame translation to internet protocol over infiniband
US9210599B2 (en) 2013-03-14 2015-12-08 Aviat U.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layer one link aggregation over wireless links
CN103490961B (zh) 2013-09-05 2017-05-1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
US10382228B2 (en) 2014-06-26 2019-08-13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Protecting customer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 tag in carrier ethernet services
US10098164B2 (en) * 2014-07-17 2018-10-09 Benu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virtualized cloud peering emulation services
US9647894B2 (en) 2014-07-30 2017-05-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pping relationships among virtual elements across a system
US10069933B2 (en) 2014-10-23 2018-09-0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virtual interfaces based on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EP3086617A1 (en) 2015-04-23 2016-10-26 Thomson Licensing Repeat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 system, computer readable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821925B (zh) 2015-04-28 2018-08-07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6209932B (zh) 2015-04-30 2019-07-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ZigBee节点的远距离通信方法与系统、网关设备和ZigBee节点
US10581673B2 (en) 2017-03-08 2020-03-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bstracting wireless device to virtual Ethernet interfa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190A (zh) * 2011-12-06 2013-06-12 沈阳中科博微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物联网与以太网互联的管理系统及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8680A (zh) 2019-09-20
US10652713B2 (en) 2020-05-12
WO2018153337A1 (en) 2018-08-30
EP3571813A4 (en) 2019-11-27
EP3571813A1 (en) 2019-11-27
EP3571813B1 (en) 2020-12-02
US20180242099A1 (en)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95046B1 (en) Adaptive protocol selection for iot communications
US689544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on different segments of a network
US20200059976A1 (en) IoT DEVICE CONNECTIVITY, DISCOVERY, AND NETWORKING
US7826462B2 (en) Address assignment apparatus, address assign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product
CN110121864B (zh) 不同网络通信协议之间的网络桥接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65113A1 (en) Dynamic header compression for constrained networks
US2009014172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finiband Over Ethernet by Mapping an Ethernet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 to an Infiniband Local Identifier (LID)
WO2018177409A1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60285820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message, switch, and controller
KR101391965B1 (ko) 하이브리드 네트워크들에 대한 제어 평면들의 구현
US20170124231A1 (en) Introducing Latency and Delay in a SAN Environment
US1038239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network address information
CN107113221A (zh) 使用通用路由封装的网络虚拟化双向转发检测
CN113364660B (zh) Lvs负载均衡中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50585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134776A (zh) 生成组播转发表项的方法和接入网关
US10581673B2 (en) Abstracting wireless device to virtual Ethernet interface
CN109246016B (zh) 跨vxlan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268680B (zh) 无线pan网状网中的设备与虚拟以太网接口之间的应用数据交换方法
WO2016034006A1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接入设备
EP3503484A1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CN102833287B (zh) 分布式文件系统及分布式文件系统中访问数据资源的方法
CN108989173B (zh)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8925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190029A1 (zh) 实现运营商级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