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6632A - 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6632A
CN110266632A CN201910594289.7A CN201910594289A CN110266632A CN 110266632 A CN110266632 A CN 110266632A CN 201910594289 A CN201910594289 A CN 201910594289A CN 110266632 A CN110266632 A CN 110266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sector
ray
sampled point
preset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42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6632B (zh
Inventor
张春玲
孙孝波
丁高泉
王志刚
吴庆
潘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Siji Location Service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942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66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6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6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6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6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69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main of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首先,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之后,得到每一个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第二序列为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然后,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最后,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最终,将所述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所述第四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通过直接将生成的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然后将得到的第三序列以预设方式进行重复,得到主同步序列,简化了主同步序列生成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LTE-G230MHz电力无线专网系统中,用于小区搜索的主同步序列的生成过程包括:生成小区各扇区对应的62个采样点的频域ZC(Zadoff-Chu)序列。对于任意一个扇区,将该扇区对应的62个采样点的频域ZC序列分成7段,每段长度分别为4、11、11、11、11、11、3,分别映射到7个OFDM符号的各个子载波上,生成7个OFDM符号的频域序列,然后,将7个OFDM符号的频域序列分别做64个采样点的IFFT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得到7个64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将7个64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顺序连接形成448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并将448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放在448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的最前面,生成463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每个扇区对应的ZC序列均采用上述方式,最终将生成的小区各扇区对应的463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作为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主同步序列)实现小区搜索。
现有技术的主同步序列生成过程复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以实现简化主同步序列生成过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以实现简化主同步序列生成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包括: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
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为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
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的第四序列,由所述第三序列以所述预设方式重复得到;
将所述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所述第四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其中,将任意一个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该第四序列之前,得到该第四序列对应的扇区的主同步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一预设公式;
所述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具体为: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一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M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其中,M小于所述预设位数。
进一步的,所述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包括:
将所述第一序列补零,得到第二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补零至所述预设位数,得到该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二预设公式;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具体为: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二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包括:
将所述第一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具体为:
将所述第三序列重复L次,得到所述第四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具体为:
由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
将所述第三序列及其共轭序列进行交替重复,得到所述第四序列。
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为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的第四序列,由所述第三序列以所述预设方式重复得到;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所述第四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其中,将任意一个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该第四序列之前,得到该第四序列对应的扇区的主同步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一预设公式;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一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M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其中,M小于所述预设位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序列补零,得到第二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补零至所述预设位数,得到该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二预设公式;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二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序列重复L次,得到第四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由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
将所述第三序列及其共轭序列进行交替重复,得到所述第四序列。
本申请所述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首先,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之后,得到每一个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第二序列为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然后,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最后,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最终,将所述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所述第四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通过直接将生成的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然后将得到的第三序列以预设方式进行重复,得到主同步序列,简化了主同步序列生成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以第三序列重复7次的方式得到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排列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以第三序列及其共轭序列交替重复方式得到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排列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应用于LTE-G230MHz电力无线专网系统,用于生成实现小区搜索的主同步序列。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在LTE-G230MHz电力无线专网系统中,以实现简化主同步序列生成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根据Matlab仿真模型确定扇区ID与ZC序列的根序列号的对应关系。
在LTE里规定,物理层是通过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ties,PCI)来区分不同的小区,且每个物理小区ID总共有504个唯一的小区识别号,共分成168个不同的组(记为N(1)_ID,范围是0-167),每个组又包括3个不同的组内标识,即三个扇区ID,记为
首先,取ZC序列的根序列号u=1,2,……,61,将ZC序列的根序列号依次输入第一预设公式中,生成61个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上述第一预设公式具体为:
然后,通过Matlab仿真模型对61个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进行相关度的仿真,得到Matlab仿真结果。
根据上述Matlab仿真结果在u为25、29和34处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的值为局部最大值,因此,将25、29和34作为与扇区对应的根序列号。可见,本实施例中,将局部最大值作为扇区对应的根序列号。见表1:
表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Matlab仿真模型对61个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进行相关度的仿真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赘述。
S102:将ZC序列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一预设公式,生成各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即频域ZC序列,该第一序列为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ZC序列的根序列号带入第一预设公式,得到的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
S103:对每个第一序列后面分别补零,生成各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该第二序列为由第一序列后面补零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为:该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后面补零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
S104:对每个第二序列分别做IFFT变化,生成各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该第三序列为由第二序列做IFFT变化得到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为:对该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做IFFT变化生成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上述64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为一个OFDM符号上的时域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二序列做IFFT变化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S105:将每个第三序列分别重复7次,生成各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该第四序列为由第三序列重复7次得到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重复7次,生成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一个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示意图,具体可以为: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第三序列。
S106:将每个第四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各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的前面,生成各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该主同步序列为由第四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第四序列的前面得到的由463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基带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第四序列的前面得到的由463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基带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在LTE-G230MHz电力无线专网系统,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由463个采样点长度的序列组成。
上述生成的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占用子帧0和子帧1的DwPTS域,在距离子帧0起始位置后的462Ts处开始发送主同步序列,主同步序列的发送周期是一个无线帧。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完整的无线帧结构由5个长度为5ms的子帧组成,每个子帧为640Ts,子帧0为下行子帧,子帧2、3、4为上行子帧,子帧1为特殊帧,包括3个域,分别为DwPTS(下行导频时隙)、GP(保护间隔)和UpPTS(上行导频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通过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补零,得到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然后直接将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然后将得到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重复7次,得到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最终将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对应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相比现有技术中,简化了主同步序列生成方式。
另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生成的主同步序列,在一个无线帧内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存在相同的时域序列,因此,在进行频偏估计时,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序列可以直接相关,而不需要先去除发送的本地序列,从而降低了小区搜索的复杂度。
进一步的,在同一个完整无线帧内,由于每个OFDM符号上的时域序列仍然可以近似为ZC序列,低SNR(Signal-Noise Ratio,信噪比)下,为了提高小区搜索成功的概率,可以通过7个OFDM符号的序列相关值进行合并,因此,在保证小区搜索成功概率的基础上,进而提升了小区搜索的检测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与上面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通过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生成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的步骤,如图3所示,该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根据Matlab仿真模型确定扇区ID与ZC序列的根序列号的对应关系。
在LTE里规定,物理层是通过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ties,PCI)来区分不同的小区,且每个物理小区ID总共有504个唯一的小区识别号,共分成168个不同的组(记为N(1)_ID,范围是0-167),每个组又包括3个不同的组内标识,即三个扇区ID,记为
首先,取ZC序列的根序列号u=1,2,……,61,将ZC序列的根序列号依次输入第一预设公式中,生成61个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上述第一预设公式具体为:
然后,通过Matlab仿真模型对上述61个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进行相关度的仿真,得到Matlab仿真结果。
根据上述Matlab仿真结果在u为25、29和34处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的值为局部最大值,因此,将25、29和34作为与扇区对应的根序列号。可见,本实施例中,将局部最大值作为扇区对应的根序列号。见表2:
表2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Matlab仿真模型对上述61个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进行相关度的仿真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赘述。
S302:将ZC序列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一预设公式,生成各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即频域ZC序列,该第一序列为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ZC序列的根序列号带入第一预设公式,得到的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
S303:对每个第一序列后面分别补零,生成各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该第二序列为由第一序列后面补零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为:该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后面补零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
S304:对每个第二序列分别做IFFT变化,得到各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该第三序列为由第二序列做IFFT变化得到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为:对该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做IFFT变化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上述64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为一个OFDM符号上的时域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二序列做IFFT变化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S305:由每个第三序列得到各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该第四序列为由第三序列生成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首先,由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该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然后,将该第三序列及其共轭序列进行交替重复,最终得到各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该第四序列为由第三序列得到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一个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示意图,具体可以为: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第三序列。
S306:将每个第四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各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的前面,生成各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该主同步序列为由第四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第四序列的前面得到的由463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基带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第四序列的前面得到的由463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基带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在LTE-G230MHz电力无线专网系统,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由463个采样点长度的序列组成。
上述生成的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占用子帧0和子帧1的DwPTS域,在距离子帧0起始位置后的462Ts处开始发送主同步序列。主同步序列的发送周期是一个无线帧。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完整的无线帧结构由5个长度为5ms的子帧组成,每个子帧为640Ts,子帧0为下行子帧,子帧2、3、4为上行子帧,子帧1为特殊帧,包括3个域,分别为DwPTS(下行导频时隙)、GP(保护间隔)和UpPTS(上行导频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通过由6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补零,得到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然后直接将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然后将得到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及其共轭序列交替重复,得到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最终将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对应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相比现有技术中,简化了主同步序列生成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与上面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生成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的过程。如图5所示,该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1:根据Matlab仿真模型确定扇区ID与ZC序列的根序列号的关系。
在LTE里规定,物理层是通过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ties,PCI)来区分不同的小区,且每个物理小区ID总共有504个唯一的小区识别号,共分成168个不同的组(记为N(1)_ID,范围是0-167),每个组又包括3个不同的组内标识,即三个扇区ID,记为
首先,取ZC序列的根序列号u=1,2,……,11,将ZC序列的根序列号依次输入第二预设公式中,生成11个由1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上述第二预设公式具体为:
然后,通过Matlab仿真模型对上述11个由1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进行相关度的仿真,得到Matlab仿真结果。
根据上述Matlab仿真结果在u为2、3和4处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的值为局部最大值,因此,将2、3和4作为与扇区对应的根序列号。可见,本实施例中,将局部最大值作为扇区对应的根序列号。见表3:
表3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Matlab仿真模型对上述11个第一序列进行相关度的仿真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赘述。
S502:将ZC序列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二预设公式,生成各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即频域ZC序列,该第一序列为由1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ZC序列的根序列号带入第二预设公式,得到的由1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
S503:对每个第一序列后面分别补零,生成各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该第二序列为由第一序列后面补零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为:该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后面补零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
S504:对每个第二序列分别做IFFT变化,得到各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该第三序列为由第二序列做IFFT变化得到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为:对该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做IFFT变化生成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上述64个采样点的时域序列为一个OFDM符号上的时域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二序列做IFFT变化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S505:将每个第三序列分别重复7次,得到各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该第四序列为由第三序列重复7次得到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重复7次,生成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第三序列重复7次得到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如图2所示。
S506:将每个第四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各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的前面,生成各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该主同步序列为由第四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序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第四序列的前面得到的由463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基带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第四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第四序列的前面得到的463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基带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在LTE-G230MHz电力无线专网系统,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由463个采样点长度的序列组成。
上述生成的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占用子帧0和子帧1的DwPTS域,在距离子帧0起始位置后的462Ts处开始发送主同步序列,主同步序列的发送周期是一个无线帧。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完整的无线帧结构由5个长度为5ms的子帧组成,每个子帧为640Ts,子帧0为下行子帧,子帧2、3、4为上行子帧,子帧1为特殊帧,包括3个域,分别为DwPTS(下行导频时隙)、GP(保护间隔)和UpPTS(上行导频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通过由11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补零,得到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然后直接将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然后将得到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重复7次,得到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最终将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对应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相比现有技术中,简化了主同步序列生成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与上面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生成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ZC序列的步骤。如图6所示,该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01:根据Matlab仿真模型确定扇区ID与ZC序列的根序列号的关系。
在LTE里规定,物理层是通过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ties,PCI)来区分不同的小区,且每个物理小区ID总共有504个唯一的小区识别号,共分成168个不同的组(记为N(1)_ID,范围是0-167),每个组又包括3个不同的组内标识,即三个扇区ID,记为
首先,取ZC序列的根序列号u=1,2,……,64,将ZC序列的根序列号依次输入第三预设公式中,生成64个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上述第三预设公式具体为:
然后,通过Matlab仿真模型对上述64个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进行相关度的仿真,得到Matlab仿真结果。
根据上述Matlab仿真结果在u为25、29和34处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的值为局部最大值,因此,将25、29和34作为与扇区对应的根序列号。可见,本实施例中,将局部最大值作为扇区对应的根序列号。见表4:
表4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Matlab仿真模型对上述64个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进行相关度的仿真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赘述。
S602:将ZC序列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三预设公式,生成各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即频域ZC序列,该第一序列为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ZC序列的根序列号带入第三预设公式,得到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ZC序列。
S603:对每个第一序列分别做IFFT变化,得到各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该第二序列为由第一序列做IFFT变化得到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ZC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二序列为:对该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做IFFT变化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上述64个采样点的时域ZC序列为一个OFDM符号上的时域ZC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序列做IFFT变化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S604:由每个第二序列得到各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该第三序列为由第二序列生成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首先,由任意一个第二序列,得到该第二序列的共轭序列,然后,将该第二序列及其共轭序列进行交替重复,最终得到各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该第三序列为由第二序列得到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第二序列生成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可以依据图4中的交替重复实现,具体可以为:第二序列、第二序列的共轭序列、第二序列、第二序列的共轭序列、第二序列、第二序列的共轭序列、第二序列。
S605:将每个第三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各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的前面,生成各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该主同步序列为由第三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第三序列的前面得到的由463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基带序列。
其中,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为:将该扇区对应的第三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第三序列的前面得到的由463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基带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在LTE-G230MHz电力无线专网系统,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由463个采样点长度的序列组成。
上述生成的任意一个扇区对应的主同步序列占用子帧0和子帧1的DwPTS域,在距离子帧0起始位置后的462Ts处开始发送主同步序列,主同步序列的发送周期是一个无线帧。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完整的无线帧结构由5个长度为5ms的子帧组成,每个子帧为640Ts,子帧0为下行子帧,子帧2、3、4为上行子帧,子帧1为特殊帧,包括3个域,分别为DwPTS(下行导频时隙)、GP(保护间隔)和UpPTS(上行导频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通过直接将生成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频域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然后将得到的由64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及其共轭序列进行交替重复,得到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最终将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的最后15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作为循环前缀添加到对应的由448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时域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相比现有技术中,简化了主同步序列生成方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概括为: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
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为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
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的第四序列,由所述第三序列以所述预设方式重复得到;
将所述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所述第四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其中,将任意一个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该第四序列之前,得到该第四序列对应的扇区的主同步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一预设公式;
所述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具体为: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一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M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其中,M小于所述预设位数。
进一步的,所述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包括:
将所述第一序列补零,得到第二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补零至所述预设位数,得到该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二预设公式;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具体为: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二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包括:
将所述第一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具体为:
将所述第三序列重复L次,得到所述第四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具体为:
由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
将所述第三序列及其共轭序列进行交替重复,得到所述第四序列。
上述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了方法,对于本申请的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装置实现,因此,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装置,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装置,如图7所述,该主同步序列生成装置具体包括:第一处理单元71、第二处理单元72、第三处理单元73、第四处理单元74、第五处理单元75,其中:
第一处理单元71,用于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
第二处理单元72,用于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为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第三处理单元73,用于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
第四处理单元74,用于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的第四序列,由所述第三序列以所述预设方式重复得到。
第五处理单元75,用于将所述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所述第四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其中,将任意一个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该第四序列之前,得到该第四序列对应的扇区的主同步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一预设公式;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1具体用于: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一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M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其中,M小于所述预设位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2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序列补零,得到第二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补零至所述预设位数,得到该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二预设公式;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1具体用于: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二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2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处理单元74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序列重复L次,得到第四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处理单元74具体用于:
由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
将所述第三序列及其共轭序列进行交替重复,得到所述第四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
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为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
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的第四序列,由所述第三序列以所述预设方式重复得到;
将所述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所述第四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其中,将任意一个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该第四序列之前,得到该第四序列对应的扇区的主同步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一预设公式;
所述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具体为: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一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M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其中,M小于所述预设位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包括:
将所述第一序列补零,得到第二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补零至所述预设位数,得到该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二预设公式;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具体为: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二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包括:
将所述第一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具体为:
将所述第三序列重复L次,得到所述第四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具体为:
由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
将所述第三序列及其共轭序列进行交替重复,得到所述第四序列。
8.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得到每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为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IFFT变化,生成第三序列;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以预设方式重复所述第三序列,得到第四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的第四序列,由所述第三序列以所述预设方式重复得到;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所述第四序列之前,得到主同步序列,其中,将任意一个第四序列的后N位添加到该第四序列之前,得到该第四序列对应的扇区的主同步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一预设公式;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一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M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其中,M小于所述预设位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序列补零,得到第二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补零至所述预设位数,得到该第一序列对应的第二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公式包括:第二预设公式;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各扇区对应的预设的根序列号输入第二预设公式,得到各个扇区对应的第一序列,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序列是由预设位数个采样点长度构成的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序列重复L次,得到第四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由任意一个第三序列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的共轭序列;
将所述第三序列及其共轭序列进行交替重复,得到所述第四序列。
CN201910594289.7A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266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4289.7A CN110266632B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4289.7A CN110266632B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6632A true CN110266632A (zh) 2019-09-20
CN110266632B CN110266632B (zh) 2022-05-17

Family

ID=67924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4289.7A Active CN110266632B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主同步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6632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700A (zh) * 2008-08-19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系统小区初始搜索循环前缀类型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014101A (zh) * 2011-01-06 2011-04-13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多发送天线技术的ofdm同步方法
CN102148785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主同步信号检测与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EP2437453A1 (en) * 2010-08-05 2012-04-04 ZTE Corporation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761957A (zh) * 2012-07-10 2012-10-3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实现td-lte数字中继技术初始同步的方法
CN103259755A (zh) * 2013-04-08 2013-08-21 东南大学 一种全域覆盖多波束卫星lte的主同步序列设计方法
CN103701733A (zh) * 2013-09-28 2014-04-02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td-lte中继系统频偏估计的方法
CN103763297A (zh) * 2006-12-19 2014-04-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和基站、接收同步信号的方法和终端
CN103944661A (zh) * 2014-03-25 2014-07-2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主同步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314128A1 (en) * 2013-04-22 2014-10-2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for LTE Cell Search with Large Frequency Offset
CN108322282A (zh) * 2017-01-16 2018-07-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生成方法、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8738123A (zh) * 2017-04-14 2018-11-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US20190028224A1 (en) * 2015-12-24 2019-0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3297A (zh) * 2006-12-19 2014-04-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和基站、接收同步信号的方法和终端
CN101656700A (zh) * 2008-08-19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系统小区初始搜索循环前缀类型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148785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主同步信号检测与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EP2437453A1 (en) * 2010-08-05 2012-04-04 ZTE Corporation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014101A (zh) * 2011-01-06 2011-04-13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多发送天线技术的ofdm同步方法
CN102761957A (zh) * 2012-07-10 2012-10-3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实现td-lte数字中继技术初始同步的方法
CN103259755A (zh) * 2013-04-08 2013-08-21 东南大学 一种全域覆盖多波束卫星lte的主同步序列设计方法
US20140314128A1 (en) * 2013-04-22 2014-10-2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for LTE Cell Search with Large Frequency Offset
CN103701733A (zh) * 2013-09-28 2014-04-02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td-lte中继系统频偏估计的方法
CN103944661A (zh) * 2014-03-25 2014-07-2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主同步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028224A1 (en) * 2015-12-24 2019-0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8322282A (zh) * 2017-01-16 2018-07-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生成方法、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8738123A (zh) * 2017-04-14 2018-11-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educed system acquisition time for MTC"",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1 R1-17193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6632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6222B1 (ko) 프리앰블 심볼의 생성 및 수신방법과 주파수 영역 심볼의 생성방법 및 장치
CN101346916B (zh) 使用多个载波传输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41925B (zh)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CN103532654B (zh) 通信系统的零相关区序列
TW200849912A (en) Subcarrier spacing identification
CN103873397B (zh) 一种新的联合时域和频域正交频分复用接收信道估计方法
TW200838194A (en)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for OFDMA based evolved UTRA downlink
BRPI0925337B1 (pt) método para geração de um sinal de referência de posicionamento, método de um nó de transmissão para transmissão de um sinal de referência de posicionamento, método de um nó de recebimento para detecção de um valor de sincronização, memória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ntidade disposta para gerar um sinal de referência de posicionamento, nó de transmissão e nó de recebimento
CN106850487A (zh) 前导符号的接收方法
CN105516045A (zh) 一种ofdm训练序列构造及同步方法
CN105409301A (zh) Lte同步方法和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1366215A (zh) 产生/恢复ofdm/ofdma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85685A (zh) 移动终端发射随机接入信号方法及系统
RU2482603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орядочени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ей задова-чу в канале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CN106850485A (zh)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4918336A (zh) 一种干扰环境下随机接入信号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618289A (zh) 用于主同步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41566A (zh) 一种降低scma系统papr的pts方法
CN102026231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检测方法
JP5786058B2 (ja) マルチセル環境におけるlteセル検出装置
CN104639229A (zh) 一种快速获取td-lte系统中子帧配置的方法
CN108738123B (zh)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710404A (zh) 低发射功率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的传输方法
CN101827059B (zh) 基于多载波伪随机序列的数字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104951A (zh) 定时偏移估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8

Address after: 102211 Block C, State Grid Park, future science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Siji Location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9 c807 Informatio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block C, State Grid Park, future science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