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2872A - 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2872A
CN110262872A CN201910413851.1A CN201910413851A CN110262872A CN 110262872 A CN110262872 A CN 110262872A CN 201910413851 A CN201910413851 A CN 201910413851A CN 110262872 A CN110262872 A CN 110262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file
load balancing
port numbers
parameter
ngin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38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2872B (zh
Inventor
黄桂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38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2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2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2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2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2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7Distribution of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Migration and load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可应用于PaaS平台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确定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存储目录中将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根据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将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以完成所述配置文件的修改。本申请实施例无需人工进行相应的管理,自动化实现管理,管理的操作方便简单,不容易出错,提高了Nginx负载均衡应用管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创建了容器应用的Nginx负载均衡应用后,若一个企业有多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想使用一个独立的端口;或者一个企业有多个应用的需求,而每个应用需要一个端口。以上情况下,涉及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管理。目前,市场上的PaaS平台对于Nginx负载均衡的管理都是依托于有相应权限的用户进行人工修改,这样需要修改的用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知识,并且是手动修改,修改操作非常繁琐,很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实现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进行管理,同时提高Nginx负载均衡应用管理的速度和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管理指令,调用预设的管理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设置的待管理信息;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根据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修改,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以完成所述配置文件的修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该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对应的单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可将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管理Nginx负载均衡应用,可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不同信息进行管理,因此无需人工进行相应的管理,管理的操作方便简单,并且自动化实现管理,不容易出错,提高了Nginx负载均衡应用管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的端口添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的端口添加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的端口删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的配置参数修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S101-S105。
S101,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管理指令,调用预设的管理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设置的待管理信息。
其中,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管理指令由多种方式触发,如通过接收用户点击或者触发按钮或者图像等触发,如在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列表中,选择其中某一个Nginx负载均衡应用,然后点击对应的管理按钮,触发该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管理指令;如通过接收用户的语音管理消息来触发对应的管理指令。其中,管理指令包括多种,如端口添加指令、端口删除指令、配置参数修改指令、查询指令、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指令等。如若通过用户点击对应的管理按钮触发管理指令,那么对应的管理按钮,也包括多种,如端口添加按钮、端口删除按钮、配置参数修改按钮、查询按钮、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按钮等。在管理指令中,还包括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如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标识信息等,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标识信息包括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虚拟IP/应用名称等可以确定一个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通过管理指令中的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是哪一个具体地Nginx负载均衡应用,再从数据库中获取该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所有信息。预设的管理接口是由开发人员编写的多个不同的管理接口,如分别对应端口添加接口、端口删除接口、配置参数修改接口、查询接口、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接口等。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管理接口,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界面。在该管理界面上,可以设置待管理信息。如此,可以通过管理界面设置待管理信息,操作方便简单,不容易出错,且无需用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背景,提高用户的体验。
S102,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
设置完成指令,可通过用户点击相关按钮或者图像触发,如点击“确定”/“完成”/“提交”等按钮触发;也可以通过用户的确认语音触发等;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触发。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由于管理指令不同,调用的预设的管理接口不同,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也不同。
S103,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指的是Nginx.conf配置文件,确定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即确定Nginx.conf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由于管理指令中包括有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标识信息,根据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标识信息即可获取数据库中保存的该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各种信息,如根据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标识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取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
需要注意的是,在云平台中,所有的容器都是通过挂载卷的,如所有的容器都是挂载NAS卷。Nginx.conf配置文件,放在NAS卷上,每次容器启动,都会从容器所对应的挂载的NAS卷中拷贝配置文件Nginx.conf。因此,无论Nginx负载均衡应用对应有多少个容器,只要涉及对Nginx.conf的修改,就只需要对存放在NAS卷中的Nginx.conf进行修改即可。
确定了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后,从存储目录中将该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如本地的一个预设目录。需要注意的是,将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以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而不是直接远程在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容器上进行修改,是考虑到若在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的过程中,网络出现中断,那么改写的过程也会出现中断,即排除远程改写的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对改写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本地改写配置文件比在远程改写配置文件的速度要快很多,如至少不用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S104,根据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修改,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其中,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中包括Nginx负载均衡的全局变量参数、events节点配置参数、http节点配置参数等。其中,http节点配置参数中包括多种参数,如包括server节点配置参数。根据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进行修改,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S105,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以完成所述配置文件的修改。
在本地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后,再将修改后的目标配置文件从预设目录推送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存储目录中。如可通过执行推送指令来推送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存目录中,推送指令包括推送命令。如dockerpush等命令。
在一实施例中,将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推送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之后,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106,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后,Nginx负载均衡应用所对应的每个容器(Nginx容器)都要从保存Nginx.conf的配置文件的NAS卷中获取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该配置文件,并拷贝到对应的容器中,因此,重启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可使的目标配置文件生效。具体地,如可通过执行重启指令来重启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重启指令包括重启命令。如restart命令等。
本申请实施例可将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管理Nginx负载均衡应用,可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不同信息进行管理,因此无需登陆到具体Nginx容器中进行相应的管理,管理的操作方便简单,不容易出错;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设置待管理信息外,其他都是自动化完成,如此提高了管理的速度,方便快捷;同时也不需要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进行管理的用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知识,节省了人工成本和维护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创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
其中,创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包括:若接收到设置指令,根据所述设置指令调用预设的设置接口,以接收通过所述预设的设置接口设置的需创建的容器应用的信息以及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其中,负载均衡应用的类型为Nginx;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根据所设置的容器应用的信息创建所述容器应用的容器实例;根据所设置的容器应用的信息和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创建Nginx容器,所述Nginx容器中包括高可用服务;设置所创建的Nginx容器的标识状态和优先级;根据所创建的容器应用的容器实例的信息和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构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为所述高可用服务的虚拟服务器分配虚拟IP;根据所述虚拟IP、所设置的Nginx容器的标识状态和优先级,构建高可用服务的配置文件。
其中,预设的设置接口为开发人员编写的设置接口,可以以一个设置页面的形式呈现。接收该预设的设置接口设置的需创建的容器应用的信息以及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其中,容器应用的信息包括容器应用的应用环境、容器应用的区域,容器应用的容器实例数量、容器应用镜像信息等。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包括负载均衡应用的类型、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信息、负载均衡应用的容器实例数量,其中,负载均衡应用的类型为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信息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指的是Nginx负载均衡应用支持的访问端口,也就是http模式访问的端口,如80、443等端口。负载均衡应用的容器实例数量默认为2个,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数量。
其中,根据所设置的容器应用的信息和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创建Nginx容器,包括:根据所设置的容器应用的信息中的容器应用的应用环境、容器应用的区域、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中的负载均衡应用的容器实例数量确定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容器实例IP;根据所述容器应用的应用环境、容器应用的区域、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的类型确定创建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的Nginx镜像信息;根据所述容器应用的应用环境、容器应用的区域、所述Nginx镜像信息以及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的容器实例数量确定创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宿主机;根据所述Nginx镜像信息在所述宿主机上创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Nginx容器;将所确定的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容器实例IP与所创建的Nginx容器进行绑定,以将所确定的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容器实例IP设置为所创建的Nginx容器的IP。
其中,设置所创建的Nginx容器的标识状态和优先级时,如设置第一个创建的Nginx容器的标识状态为master(主用Nginx容器),其优先级为最高,设置其他的Nginx容器的标识状态为backup(备用Nginx容器),优先级一个比一个低。需要注意的是,备用Nginx容器的优先级低于主用Nginx容器的优先级。其中,可按照创建的Nginx容器的顺序来设置。优先级可以用数字表示,如100表示优先级最高,是主用Nginx容器的优先级,99是备用Nginx容器的优先级,低于主用Nginx容器的优先级。
其中,根据所创建的容器应用的容器实例的信息和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构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包括:获取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模板;将所述容器应用的容器实例的信息中的容器实例IP和端口、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的信息中的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信息分别替换所述配置文件模板中真实服务器的IP参数和端口参数、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参数,以形成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
其中,分配虚拟IP(Virtual IP,VIP)的方式与分配Nginx容器IP的方式相同,虚拟IP与Nginx容器IP是不同的。如假设Nginx容器有2个,会分别为每个Nginx容器分配一个IP,那么Nginx容器就对应有2个容器IP,虚拟IP又是另外的一个IP。无论Nginx有多少个,只对应一个虚拟IP。
其中,根据所述虚拟IP、所设置的Nginx容器的标识状态和优先级,构建高可用服务的配置文件,包括:获取高可用服务的配置文件模板;根据所设置的Nginx容器的标识状态和优先级确定主用的Nginx容器的信息;将所述虚拟IP、主用的Nginx容器的信息替换所述高可用服务的配置文件模板中的虚拟IP参数、主用的Nginx容器的信息参数,以形成所述高可用服务的配置文件。
该实施例中,在创建容器应用的同时创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同时将创建的容器应用与创建的Nginx负载均衡应用进行了自动关联(其中,容器应用可以看成是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后端应用,即真正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应用)。无需先创建容器应用,再创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最后将两者进行手动关联,加快了创建的速度。以上创建的具体过程自动完成,进一步加快了创建的速度和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指令包括端口添加指令,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包括端口添加的方法。该端口添加的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S201-S207。
S201,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添加指令,调用预设的端口添加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端口添加接口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
通过该预设的端口添加接口可设置Nginx负载均衡应用待添加的端口号。如待添加的端口号为7001。
S202,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
S203,判断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
判断待新增的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即是判断该Nginx负载均衡应用中是否已经存在了待新增的端口号,如可以理解为在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中是否已经存在了待新增的端口号。如获取数据库中保存的该Nginx负载均衡应用中所对应的端口号;将所获取的端口号与所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进行比对;若所获取的端口号中不存在所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那么确定所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不存在;否则,确定所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已经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若所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有多个,那么只要有一个已经存在,那么确定所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已经存在。
若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不存在,意味着该Nginx负载均衡应用并没有开启该端口号,执行步骤S205;若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已经存在,意味着该Nginx负载均衡应用在之前就已经开启了待新增的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端口号,执行步骤S204。
S204,进行提示。
S205,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S206,根据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在所述配置文件中添加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在http节点配置参数中的,具体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对应于server节点配置参数。该server节点配置参数与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号有关,具体地,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server节点配置参数,每个server节点配置参数中都有对应的该端口号信息。具体地,每个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号对应一个server节点配置参数,每个server节点配置参数中都有对应的端口号信息。server节点配置参数在本实施例中也被虚拟主机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206包括S2061-S2065。
S2061,获取预先设置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
其中,虚拟主机参数模板即为server节点配置参数模板。虚拟主机参数模板可以预先保存在数据库中,如此从数据库中获取预先设置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在一实施例中,若数据库中并没有保存虚拟主机参数模板,那么可直接获取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中的某一个端口号所对应的虚拟主机参数,即该端口号所对应的server节点配置参数,将该端口号所对应的虚拟主机参数作为虚拟主机参数模板。
S2062,判断所设置的待添加的端口号是否有多个。
若待添加的端口号有一个,执行步骤S2063;若待添加的端口号为一个,执行步骤S2064。
S2063,将待添加的端口号填充到所获取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以形成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
具体地,若数据库中保存有虚拟主机模板,将待添加的端口号填充到所获取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包括:将待添加的端口号替代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的端口参数;若直接从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中获取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将待添加的端口号填充到所获取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包括:将待添加的端口号替换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的原端口,如此,以形成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还包括有访问请求的日志路径、URL重定向信息、站点根目录、默认访问的首页、请求所对应的服务器的路径、允许访问的IP、拒绝访问的IP、静态文件的访问参数等等参数,这些参数都是默认的值,该默认值被认为是符合当前应用环境、应用场景的值。可以理解为,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即为该端口号所对应的虚拟主机参数(server节点配置参数)模板中的配置参数块。
S2064,将所获取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复制多份,将多个端口号填充到所对应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以形成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虚拟主机参数模板。
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虚拟主机参数模板,如此,若待添加的端口号有多个,那么需要复制多份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以使得待添加的端口号数量与虚拟主机参数模板的份数相同。将多个端口号填充到所对应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可以理解为,将每个端口号填充到一个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如此,多个端口号即可填充到多个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如此,以形成待添加的多个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即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
S2065,将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追加到所述配置文件中,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如将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追加到配置文件中最后一个虚拟主机参数之后,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定位配置文件中最后一个虚拟主机参数块结束的位置;将端口号所对应的虚拟主机参数追加到定位的位置之后,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具体地,定位配置文件中最后一个虚拟主机参数块结束的位置,包括:检索http参数中的最后一个server,并定位该server所对应的server配置参数块的结束的位置。其中,定位该server所对应的server配置参数块的结束的位置,可通过该server配置参数块中的{}来确定。
S207,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如此,以完成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添加。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208,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该端口添加的方法实施例实现了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添加,如此,可添加对应数量的端口,以实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每个端口对应一个企业的子公司/部门的需求;上述新增端口的过程,全程自动化完成,如此提高了添加接口的速度,方便快捷;同时也不需要用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知识,节省了人工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在新增端口时,无需登陆到Nginx容器中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在本地即可完成,进一步提高了添加端口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管理指令包括端口删除指令,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包括端口删除的方法。该端口删除的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S401-S407。
S401,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删除指令,调用预设的端口删除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端口删除接口设置的待删除的端口号。
通过该预设的端口删除接口可设置Nginx负载均衡应用待删除端口号。如待删除的端口号为443。
S402,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删除的端口号。
S403,判断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
其中,若待删除的端口号中有一个端口号不存在,即确定待删除的端口号不存在;否则,确定待删除的端口号存在。若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不存在,意味着待删除的端口号在该Nginx负载均衡应用中至少有一个没有开启,即没启用对应的端口号,执行步骤S404;若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已经存在,意味着待删除的端口号在该Nginx负载均衡应用中全部开启,即启用了所有的待删除的端口号,执行步骤S405。
S404,进行提示。
S405,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S406,根据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定位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将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删除,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具体地,在配置文件中定位待删除的端口号所对应的server节点配置参数的起始行和末尾行,将起始行和末尾行之间的代码区域作为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若待删除的端口号有多个,那么依次定位待删除的端口号所对应的server节点配置参数的配置信息,其中,server节点会对应有一个server的关键词出现。server节点中保存有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后端应用的所有容器实例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其称为server节点,并定义server节点中有对应的server关键词出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称为其他的节点,其他的类似的关键词。定位端口号所对应的server节点配置参数的起始行的方法包括:在配置文件中检索端口号,将该端口号所对应的server节点配置参数中server(关键词)所在的行确定为该端口号所对应的server配置参数中的起始行。将该端口号所在的代码段中所对应的server结束的行作为末尾行,即将server(关键词)后的第一个“{”所对应的“}”括号对确定为所对应的server结束的行,也可以理解为将server(关键词)后的第一个“{”成对出现的“}”确定为所对应的server结束的行。将待删除的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删除,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S407,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如此,以完成所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删除。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408,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该端口删除的方法实施例实现了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删除,如此,若某个企业的子公司/部门停止运营,可删除配置文件中对应子公司/部分所对应的端口,满足企业的需求;上述删除端口的过程,全程自动化完成,如此提高了删除端口的速度,方便快捷;同时也不需要用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知识,节省了人工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在删除端口时,无需登陆到Nginx容器中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在本地即可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删除端口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管理指令包括配置参数修改指令,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包括配置参数修改的方法。该配置参数修改的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S501-S505。
S501,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参数修改指令,调用预设的配置参数修改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配置参数修改接口设置的待修改信息,所述待修改信息包括待修改的参数和所述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Nginx负载均衡应用在创建时使用的是配置文件模板来生成的配置文件,如此,很多的参数都是直接使用默认的参数值,然而默认的参数值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因此会涉及到对一些参数值的修改。预设的配置参数修改接口中包括了所有可以修改的参数和输入该参数值的输出框/选择框/单选框/多选框等等。通过预设的配置参数修改接口,可以设置待修改的参数和该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可以理解地,若某一个参数的参数值发生了变化,则认为该参数是待修改的参数,发生变化后的参数值为该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需要注意的是,该待修改的参数是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中存在的参数。
S502,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修改信息。
S503,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S504,根据所述待修改的参数和所述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定位所述参数所在的位置,并将所述待修改的参数的参数值设置为所述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根据待修改的参数在配置文件中定位该参数所在的行,根据该参数所在的行,将该参数的参数值设置为所设置的该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如此,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S505,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如此,以完成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参数的修改。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506,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该修改参数值的方法实施例提供了预设的配置参数修改接口,以实现了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中的参数的修改设置,通过该配置参数修改接口设置待修改的参数和该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信息透明,方便简单;上述配置参数的过程,自动化完成,如此提高了修改配置参数的速度,方便快捷;同时也不需要用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知识,节省了人工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在修改配置参数时,无需登陆到Nginx容器中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在本地即可完成,进一步提高了修改配置参数的速度。
Nginx负载均衡应用可以实现通过不同的URL访问同一服务器的不同服务端口,这一功能是通过Nginx的location配置来实现的。一般配置好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保存在配置文件中的server节点配置参数的参数块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创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时使用的是配置文件模板来生成的配置文件,因此,配置文件的每个location配置参数并不是适应于每个不同的场景,因此会涉及到修改或者添加配置文件中的location配置参数,以修改或者添加URL,即修改或者添加访问路径。以前,修改配置文件中的location配置参数的方式是登陆到对应保存配置文件的卷上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而且是人工进行修改,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指令包括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指令,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包括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方法。该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S601-S607。
S601,若接收到负载均衡应用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指令,调用预设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接口设置的访问匹配规则、以及所述访问匹配规则所对应的端口号。
所设置的访问匹配规则、以及所述访问匹配规则所对应的端口号,可以理解为,该访问匹配规则是针对那个端口号添加的。
S602,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访问匹配规则、以及所述访问匹配规则所对应的端口号。
S603,判断所述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
S604,若所述端口号已经存在,将所设置的所述访问匹配规则,封装成location配置参数块。
如获取所设置的访问匹配规则,通过API提供的函数将访问匹配规则封装为具体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
如将所设置的请求根路径封装为具体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该具体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可包括如下内容:
其中,通过root设置根目录,如设置根目录为html/,通过index设置默认的访问页面,如所设置的默认的访问页面为index.html或者index.htm。
S605,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S606,根据所述端口号,将封装后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添加到所述配置文件中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参数的参数块中,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其中,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参数的参数块,指的是server节点配置参数块,在每个server节点配置参数块中可能设置多个location配置参数块。将封装后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添加到所述配置文件中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参数的参数块中,如包括将封装后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添加到该端口号所对应的server节点配置参数中的最后一个location配置参数块之后。如此,需要先定位该端口号所对应的server节点配置参数中的最后一个location配置参数块的位置,再将封装后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添加到定位的位置之后,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S607,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如此,以完成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的location配置参数的添加。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608,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该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的方法实施例提供了预设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接口,以实现了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中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设置,通过该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接口设置访问匹配规则、以及所述访问匹配规则所对应的端口号,信息透明,方便简单;上述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的过程,自动化完成,如此提高了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的速度,方便快捷;同时也不需要用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知识,节省了人工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在添加location配置参数时,无需登陆到保存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卷中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在本地即可完成,进一步提高了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管理的方法还包括查询方法,用于查询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各种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管理方法中除了查询方法之外,其他的方法都会适应性的将对应的数据在数据库中进行修改。
上述实施例可将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管理Nginx负载均衡应用,可对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不同信息进行管理,因此无需人工进行相应的管理,管理的操作方便简单,并且自动化实现管理,不容易出错,提高了Nginx负载均衡应用管理的效率。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图1所示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所对应的单元。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装置100包括设置单元101、获取单元102、下载单元103、目标配置单元104以及推送单元105。
设置单元101,用于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管理指令,调用预设的管理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设置的待管理信息。
获取单元102,用于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
下载单元103,用于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目标配置单元104,用于根据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修改,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推送单元105,用于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以完成所述配置文件的修改。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100还包括重启单元106。重启单元106,用于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还包括创建单元,所述创建单元,用于创建Nginx负载均衡应用。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指令包括端口添加指令。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所对应的单元。如图8所示,该装置200包括第一设置单元201、第一获取单元202、第一判断单元203、第一提示单元204、第一下载单元205、第一目标配置单元206以及第一推送单元207。
第一设置单元201,用于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添加指令,调用预设的端口添加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端口添加接口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
第一获取单元202,用于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
第一判断单元203,用于判断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
第一提示单元204,用于若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已经存在,进行提示。
第一下载单元205,用于若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不存在,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第一目标配置单元206,用于根据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在所述配置文件中添加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目标配置单元206包括参数模板获取单元、端口号判断单元、填充单元、追加单元。其中,参数模板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端口号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是否有多个。填充单元,用于若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有一个,将该端口号填充到所获取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以形成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填充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有多个,将所获取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复制多份,将多个端口号填充到所对应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以形成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虚拟主机参数模板。追加单元,用于将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追加到所述配置文件中,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第一推送单元207,用于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200还包括第一重启单元208。第一重启单元208,用于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指令包括端口删除指令。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图4所示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所对应的单元。如图9所示,该装置300包括第二设置单元301、第二获取单元302、第二判断单元303、第二提示单元304、第二下载单元305、第二目标配置单元306以及第二推送单元307。
第二设置单元301,用于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删除指令,调用预设的端口删除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端口删除接口设置的待删除的端口号。
第二获取单元302,用于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删除的端口号。
第二判断单元303,用于判断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
第二提示单元304,用于若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不存在,进行提示。
第二下载单元305,用于若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存在,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第二目标配置单元306,用于根据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定位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将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删除,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第二推送单元307,用于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装置300还包括第二重启单元308。第二重启单元308,用于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指令包括配置参数修改指令。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图5所示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所对应的单元。如图10所示,该装置400包括第三设置单元401、第三获取单元402、第三下载单元403、第三目标配置单元404以及第三推送单元405。
第三设置单元401,用于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参数修改指令,调用预设的配置参数修改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配置参数修改接口设置的待修改信息,所述待修改信息包括待修改的参数和所述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
第三获取单元402,用于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修改信息。
第三下载单元403,用于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第三目标配置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待修改的参数和所述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定位所述参数所在的位置,并将所述待修改的参数的参数值设置为所述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第三推送单元405,用于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装置400还包括第三重启单元406。第三重启单元406,用于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指令包括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指令。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图6所示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所对应的单元。如图11所示,该装置500包括第四设置单元501、第四获取单元502、第四判断单元503、第四提示单元504、封装单元505、第四下载单元506、第四目标配置单元507以及第四推送单元508。
第四设置单元501,用于若接收到负载均衡应用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指令,调用预设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接口设置的访问匹配规则、以及所述访问匹配规则所对应的端口号。
第四获取单元502,用于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访问匹配规则、以及所述访问匹配规则所对应的端口号。
第四判断单元503,用于判断所述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
第四提示单元504,用于若所述端口号已经不存在,进行提示。
封装单元505,用于若所述端口号已经存在,将所设置的所述访问匹配规则,封装成location配置参数块。
第四下载单元506,用于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第四目标配置单元507,用于根据所述端口号,将封装后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添加到所述配置文件中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参数的参数块中,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第四推送单元508,用于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该装置500还包括第四重启单元509。第四重启单元509,用于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装置和各单元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如图12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设备为终端等设备,如PaaS平台中的服务器等。该设备1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101连接的处理器102、存储器和网络接口103,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04和内存储器105。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04可存储操作系统1041和计算机程序1042。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1042被处理器102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所述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该处理器1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设备100的运行。该内存储器105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102执行上述所述的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该网络接口103用于进行网络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发明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102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的任一实施例。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称处理器1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应用程序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步骤。
因此,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的任一实施例。
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管理指令,调用预设的管理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设置的待管理信息;
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
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根据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修改,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以完成所述配置文件的修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指令包括端口添加指令,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添加指令,调用预设的端口添加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端口添加接口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
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新增的端口号;
判断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
若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不存在,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根据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在所述配置文件中添加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在所述配置文件中添加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
判断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是否有多个;
若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有一个,将该端口号填充到所获取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以形成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待新增的端口号有多个,将所获取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复制多份,将多个端口号填充到所对应的虚拟主机参数模板中,以形成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虚拟主机参数模板;
将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追加到所述配置文件中,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指令包括端口删除指令,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端口删除指令,调用预设的端口删除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端口删除接口设置的待删除的端口号;
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删除的端口号;
判断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
若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存在,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根据所述待删除的端口号,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定位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将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信息删除,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指令包括配置参数修改指令,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参数修改指令,调用预设的配置参数修改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配置参数修改接口设置的待修改信息,所述待修改信息包括待修改的参数和所述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
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修改信息;
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根据所述待修改的参数和所述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定位所述参数所在的位置,并将所述待修改的参数的参数值设置为所述参数修改后的参数值,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指令包括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指令,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负载均衡应用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指令,调用预设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location配置参数添加接口设置的访问匹配规则、以及所述访问匹配规则所对应的端口号;
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访问匹配规则、以及所述访问匹配规则所对应的端口号;
判断所述端口号是否已经存在;
若所述端口号已经存在,将所设置的所述访问匹配规则,封装成location配置参数块;
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根据所述端口号,将封装后的location配置参数块添加到所述配置文件中所述端口号所对应的配置参数的参数块中,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重启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负载均衡服务,以使得目标配置文件生效。
8.一种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应用管理装置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若接收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管理指令,调用预设的管理接口,以接收通过预设的管理接口设置的待管理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若接收到设置完成指令,获取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
下载单元,用于确定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并从所述存储目录中将所述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
目标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设置的待管理信息,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修改,以形成目标配置文件;
推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配置文件推送到所述Nginx负载均衡应用的配置文件的存储目录中。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413851.1A 2019-05-17 2019-05-17 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62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3851.1A CN110262872B (zh) 2019-05-17 2019-05-17 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3851.1A CN110262872B (zh) 2019-05-17 2019-05-17 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2872A true CN110262872A (zh) 2019-09-20
CN110262872B CN110262872B (zh) 2023-09-01

Family

ID=67913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3851.1A Active CN110262872B (zh) 2019-05-17 2019-05-17 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287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0849A (zh) * 2019-11-21 2020-04-17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配置文件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254204A (zh) * 2021-05-24 2021-08-13 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负载均衡器控制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4448786A (zh) * 2021-12-27 2022-05-06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配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4489856A (zh) * 2022-01-28 2022-05-13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配置文件获取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277573A (zh) * 2022-08-09 2022-11-01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发布应用任务的负载均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448786B (zh) * 2021-12-27 2024-06-07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配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009A (zh) * 2016-07-06 2016-09-28 乾云众创(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云应用容器的增加负载自动均衡方法
WO2017045424A1 (zh) * 2015-09-18 2017-03-23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部署系统及部署方法
CN106953758A (zh) * 2017-03-20 2017-07-14 北京搜狐新媒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ginx服务器的动态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19001092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引擎,客户端,分布式计算系统以及负载均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5424A1 (zh) * 2015-09-18 2017-03-23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部署系统及部署方法
CN105979009A (zh) * 2016-07-06 2016-09-28 乾云众创(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云应用容器的增加负载自动均衡方法
CN106953758A (zh) * 2017-03-20 2017-07-14 北京搜狐新媒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ginx服务器的动态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19001092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引擎,客户端,分布式计算系统以及负载均衡方法
CN109218355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引擎,客户端,分布式计算系统以及负载均衡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0849A (zh) * 2019-11-21 2020-04-17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配置文件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030849B (zh) * 2019-11-21 2023-05-16 新浪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配置文件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254204A (zh) * 2021-05-24 2021-08-13 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负载均衡器控制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4448786A (zh) * 2021-12-27 2022-05-06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配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4448786B (zh) * 2021-12-27 2024-06-07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配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4489856A (zh) * 2022-01-28 2022-05-13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配置文件获取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277573A (zh) * 2022-08-09 2022-11-01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发布应用任务的负载均衡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2872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2872A (zh) 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146671B2 (en) Testing of software upgrade
CN108572795B (zh) 基于搭建存储虚拟化的扩容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89324B (zh)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
US9722886B2 (en) Management of cloud provider selection
US10601680B2 (en) Application resiliency using APIs
WO2019136800A1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5097583A1 (en) Configuration updates across peer storage systems
CN110275775A (zh) 容器应用的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254825A (zh) 一种纳管虚拟机硬盘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89982A (zh) 容器应用的扩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709815B2 (en) Retrieving index data from an object storage system
WO2013133999A1 (en) Cloud bursting and management of cloud-bursted applications
CN111209090B (zh) 一种云平台中虚拟机的创建方法、组件及服务器
US20150154211A1 (en) File storage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WO2018083558A1 (en) Storing and retrieving restricted datasets to and from a cloud network with non-restricted datasets
US11182097B2 (en) Logical deletions in append only storage devices
WO2019223136A1 (zh)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225094A (zh) 负载均衡应用虚拟ip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97808A (zh) 容器应用的文件修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59607B2 (en) Management for a load balancer cluster
US10783073B2 (en) Chronologically ordered out-of-place update key-value storage system
CN110287021A (zh) 负载均衡应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76086B (zh) 元数据管理系统和使用其对模型对象进行建模的方法
US11481232B2 (en) Registry image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