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1014A -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1014A
CN110261014A CN201910524058.9A CN201910524058A CN110261014A CN 110261014 A CN110261014 A CN 110261014A CN 201910524058 A CN201910524058 A CN 201910524058A CN 110261014 A CN110261014 A CN 110261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ountry rock
rock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40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禹
闫红江
罗洪林
邓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240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10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1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1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5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using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microwaves, neutr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6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force, e.g. for preventing influence of transverse components of force, for preventing overloa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施工过程中,对需掌握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的相对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的区段(包括初期支护未成环段和初期支护已成环段),以一定间距循环间隔设置电磁辐射监测断面,在各断面上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电磁辐射监测点;步骤S2:在各监测点处的隧道支护结构表面,监测不同监测时段的电磁辐射强度。本发明的监测方法简单,无需预埋任何设备,对施工干扰小,易于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掌握,成本低,可大范围采用,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岩及地质条件多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地质环境恶劣、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地区建设长大隧道已不可避免。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中修建隧道,往往出现围岩大变形问题。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兰新复线乌鞘岭隧道、奥地利陶恩隧道、日本中屋隧道施工中都出现过隧道大变形问题。在高地应力地区修建地下工程,最大的难题就是隧道大变形控制问题。究其原因,大变形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过大,致使初期支护与围岩间产生过大的挤压应力(围岩压力),引起初期支护大变形、甚至破坏而造成的。所以要很好的解决大变形控制问题,就必须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的大范围动态监测问题,以便及时为隧道工程施工和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反馈和指导。
目前,对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的监测主要采用预埋土压力盒或其它土压力监测设备来进行(发明专利CN201510154723.1和CN201710358421.5均属此类),这些方法能监测出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的绝对值,监测结果主要用于指导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其存在监测成本较高,安装流程复杂、要求高,对施工干扰大的不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只能选取少量断面进行监测,无法大范围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隧道施工中对支护参数、施工参数及工艺的动态优化设计,以及对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另外,施工过程中对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进行监测,除了掌握挤压应力的大小外,掌握围岩与初期支护间挤压应力的分布规律也是监测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为降低成本并减小对施工的干扰,发明能够达到相当效果,且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实现大范围采用的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的监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的通过土压力盒进行监测的方法成本高,安装不便、要求高,无法大范围采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施工过程中,对需掌握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的区段(包括初期支护未成环段和初期支护已成环段),以一定间距循环间隔设置电磁辐射监测断面,在各断面上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电磁辐射监测点;
步骤S2:在各监测点处的隧道支护结构表面,监测不同监测时段的电磁辐射强度;
步骤S3:根据监测结果,以监测所得的电磁辐射强度相对高低代表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为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隧道不同区段、同一断面不同部位及不同工序下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及分布特点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优选的,S1中,电磁辐射监测断面间距一般设置为5m,电磁辐射监测点一般布置在拱顶、拱腰、边墙和底板处。
优选的,S2中,通过便携式电磁辐射仪对监测点进行电磁辐射监测;为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每个监测点的监测时长相同、且不少于2 min;监测时段是指从支护结构施作到监测作业进行时的时间差,一般以“天”计。
优选的,施工过程中,在相同初期支护条件下,支护结构混凝土和围岩受载所发出的电磁辐射强度随着围岩情况、支护结构类型的改变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施工过程中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只能在地质条件相似、支护结构类型相同的前提下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方案(包括对监测断面、测点布置和监测间隔时长的调整)也应根据围岩情况和支护结构类型的变化进行相应部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监测方法简单,无需预埋任何设备,对施工干扰小,易于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掌握,成本低,可大范围采用,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岩及地质条件多变的特点。
(2)本发明的基于电磁辐射原理的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是在隧道施工工程中进行的,主要为施工服务,对现有的通过土压力盒进行围岩压力绝对值监测的方法(主要为隧道动态设计服务)提供有益补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平向挤压应力大于竖向的典型测试段电磁辐射监测结果。
图2 为本发明水平向挤压应力小于竖向的典型测试段电磁辐射监测结果。
图3为本发明仰拱回填前全断面监测时电磁辐射监测点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仰拱回填后全断面监测时电磁辐射监测点布置图。
图中:1、拱顶;2、左拱腰;3、右拱腰;4、左边墙;5、右边墙;6、左拱脚;7、右拱脚;8、仰拱中部;9、底板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施工过程中,对需掌握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的区段(包括初期支护未成环段和初期支护已成环段),以一定间距循环间隔设置电磁辐射监测断面,电磁辐射监测断面间距一般设置为5m,在各断面上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电磁辐射监测点,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仰拱回填前,电磁辐射监测点一般布置在拱顶1、左拱腰2、右拱腰3、左边墙4、右边墙5、左拱脚6、右边脚7和仰拱中部8;仰拱回填后,电磁辐射监测点一般布置在拱顶1、左拱腰2、右拱腰3、左边墙4、右边墙5、左拱脚6、右边脚7和底板中部9;在各监测点处的隧道支护结构表面,通过便携式电磁辐射仪对监测点进行电磁辐射监测,监测不同监测时段的电磁辐射强度,为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每个监测点的监测时长相同、且不少于2 min,其中,监测时段是指从支护结构施作到监测作业进行时的时间差,一般以“天”计;根据监测结果,以监测所得电磁辐射强度相对高低代表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为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隧道不同区段、同一断面不同部位及不同工序下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及分布特点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实现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的相对大小进行大范围、低成本监测的目的;施工过程中,在相同初期支护条件下,支护结构混凝土和围岩受载所发出的电磁辐射强度随着围岩情况和支护结构类型的改变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施工过程中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只能在地质条件相似、支护结构类型相同的前提下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方案(包括对监测断面、测点布置和监测间隔时长的调整)也应根据围岩情况和支护结构类型的变化进行相应部署。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岩体和混凝土受载变形、破裂过程中会向外释放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强度、能量及脉冲与岩体和混凝土受载状况及变形破裂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电磁辐射强度主要反映岩体和混凝土的受载程度及变形破裂强度,且电磁辐射强度与岩体受载程度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围岩和初期支护混凝土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可采用便携式仪器进行非接触式监测。
围岩与初期支护互相挤压,就相当于初期支护与围岩进行相互加载,围岩和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破裂,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增大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围岩和支护结构混凝土发生变形、破裂逐渐扩展和损伤演化的过程,必然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基于岩石和混凝土在受载、变形过程中会向外释放电磁辐射,且电磁辐射强度与岩体和混凝土受载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的特性(即:载荷越大,电磁辐射强度越强,反之亦然),采用便携式电磁辐射监测仪监测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因相互挤压受载而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以监测到的电磁辐射强度来间接反映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的相对大小,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实施例2:
某铁路隧道,长14755m,最大埋深1240m,围岩以片理化玄武岩为主,受大规模地质构造的强烈挤压,隧址区残余构造应力大,围岩破碎、变质作用强烈,片理、劈理发育,稳定性差。隧道施工中出现严重的大变形,最大单侧收敛变形量达87cm,围岩变形基本都要到70天左右才达到稳定。严重的大变形造成初期支护侵限,部分区段还进行了二次换拱。由于隧址区地应力高,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的分布规律也随之复杂多变,给隧道施工及支护参数动态调整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验证本发明所涉及的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本专利发明的方法,在该隧道的典型区段选取监测断面,进行电磁辐射强度监测。其监测结果如下:
(1)水平向挤压应力大于竖向的典型测试段
水平向挤压应力大于竖向的典型测试段,在2号横洞工区正洞大里程端DK42+400-DK42+490,该区段的DK42+400-DK42+450段初期支护施工期间因水平收敛过大、侵限进行了换拱,经预埋土压力盒测试,DK42+470断面处,初期支护破坏前,边墙处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与拱顶处的相对比值随支护后时间增长在1—1.2范围内波动,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向大于竖向的特点。该里程段电磁辐射强度测试结果如图1。
图1监测结果分析:水平向挤压应力大于竖向的典型测试段电磁辐射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段边墙处电磁辐射强度与仰拱处的相对比值为1.0—1.25,电磁辐射强度相对高低分布与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分布基本一致。
(2)水平向挤压应力小于竖向的典型测试段
水平向挤压应力小于竖向的典型测试段,在平行导洞底板发生严重隆起而边墙变形破坏相对较轻的DK49+710—+760段,该段因严重底板隆起,最后不得不换拱,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分布具有边墙明显小于仰拱的特点。该段电磁辐射强度监测结果如图2。
图2监测结果分析:水平向挤压应力小于竖向的典型测试段的电磁辐射监测结果表明,仰拱处电磁辐射强度与边墙处电磁辐射强度的相对比值为1.35—1.85,与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水平向小于竖向的分布特点是一致的。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对该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不同挤压应力分布情况下的几个典型区段的监测验证发现,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在支护结构表面监测的电磁辐射强度大小与其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大小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本发明采用便携式电磁辐射监测仪监测围岩与支护结构之间因相互挤压受载而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以监测所得的电磁辐射强度来间接反映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的相对大小,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施工过程中,对需掌握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的区段(包括初期支护未成环段和初期支护已成环段),以一定间距循环间隔设置电磁辐射监测断面,在各断面上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电磁辐射监测点;
步骤S2:在各监测点处的隧道支护结构表面,监测不同监测时段的电磁辐射强度;
步骤S3:根据监测结果,以监测所得电磁辐射强度相对高低代表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为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隧道不同区段、同一断面不同部位及不同工序下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及分布特点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电磁辐射监测断面间距一般设置为5m,电磁辐射监测点一般布置在拱顶、拱腰、边墙和底板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通过便携式电磁辐射仪对监测点进行电磁辐射监测;为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每个监测点的监测时长相同、且不少于2 min;监测时段是指从支护结构施作到监测作业进行时的时间差,一般以“天”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围岩压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过程中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只能在地质条件相似、支护结构类型相同的前提下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方案(包括对监测断面、测点布置和监测间隔时长的调整)也应根据围岩情况和支护结构类型的变化进行相应部署。
CN201910524058.9A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 Pending CN1102610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4058.9A CN110261014A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4058.9A CN110261014A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1014A true CN110261014A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18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4058.9A Pending CN110261014A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101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2826A (zh) * 2019-12-29 2020-05-08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初衬式竖井系统性监测及优化设计方法
CN112924059A (zh) * 2021-01-26 2021-06-08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条带式围岩压力监测装置、监测方法及安装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44915A1 (ru) * 1986-01-31 1987-10-15 Восточ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горноруд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прогноза удароопасности массива горных пород
CN101021570A (zh) * 2007-03-12 2007-08-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非接触式矿山压力观测及评价方法
CN101936162A (zh) * 2010-04-16 2011-01-05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构造应力区层状巷道底板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CN103454020A (zh) * 2013-08-15 2013-12-18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光纤光栅钻孔应力计的围岩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4989456A (zh) * 2015-07-24 2015-10-2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大跨度地下工程开挖围岩稳定性监测预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44915A1 (ru) * 1986-01-31 1987-10-15 Восточ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горноруд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прогноза удароопасности массива горных пород
CN101021570A (zh) * 2007-03-12 2007-08-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非接触式矿山压力观测及评价方法
CN101936162A (zh) * 2010-04-16 2011-01-05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构造应力区层状巷道底板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CN103454020A (zh) * 2013-08-15 2013-12-18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光纤光栅钻孔应力计的围岩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4989456A (zh) * 2015-07-24 2015-10-2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大跨度地下工程开挖围岩稳定性监测预警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2826A (zh) * 2019-12-29 2020-05-08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初衬式竖井系统性监测及优化设计方法
CN111122826B (zh) * 2019-12-29 2022-04-19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初衬式竖井系统性监测及优化设计方法
CN112924059A (zh) * 2021-01-26 2021-06-08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条带式围岩压力监测装置、监测方法及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0575B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巷道围岩变形预测方法
CN101539491B (zh) 三维梯度非均匀加载结构模型试验装置
CN107036917B (zh) 深部围岩岩爆冲击倾向性的室内试验方法
CN201843152U (zh) 深基坑工程施工和监测模拟试验装置
CN109490107B (zh) 一种三轴围压下高应力软岩的爆炸加载试验装置
CN110261014A (zh)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挤压应力相对大小的监测方法
CN102072807B (zh) 一种监测油库建腔期流场与夹层受力的试验装置
CN108051294A (zh) 一种模拟高地应力及地下水条件下岩体锚固的装置及方法
CN113094778B (zh) 高地应力互层软岩隧道破坏机理及施工控制研究方法
CN110284535A (zh)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现场试验的竖向荷载加载装置
CN113803083A (zh) 地下工程围岩强度-能量支护设计方法
Wu et al. Engineering rock mechanics practices in the underground powerhouse at Jinping I hydropower station
Wu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rack dynamic evolution induced by pulsat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1
CN102662041A (zh) 用于模型实验的震动模拟系统
CN103742163B (zh) 一种确定地面出入式盾构施工盾构机土仓控制压力的方法
CN110118105A (zh) 一种基于电磁辐射原理的隧道初期支护稳定性判别与预测方法
CN106436718A (zh) 一种地铁基坑大跨度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1950160A (zh) 一种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判定方法
CN218508506U (zh) 一种基于单元体膨胀的桩基沉降全过程智能控制系统
CN202548122U (zh) 用于模型实验的震动模拟系统
CN105005667B (zh) 劈裂注浆复合土体等效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计算方法
CN107992673B (zh) 一种用于岩溶区桥梁桩基的勘探深度确定方法
CN116591231A (zh) 一种气压式水平竖直组合荷载实验装置
CN106295011B (zh) 一种确定大型地下洞室围岩支护强度的方法
CN109190297A (zh) 一种大型地下厂房对穿锚索锚固参数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