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8347A - 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8347A
CN110248347A CN201910576100.1A CN201910576100A CN110248347A CN 110248347 A CN110248347 A CN 110248347A CN 201910576100 A CN201910576100 A CN 201910576100A CN 110248347 A CN110248347 A CN 110248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 address
terminal
call
bluetooth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61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8347B (zh
Inventor
方攀
陈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61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83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8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8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8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8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获取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第一MAC地址是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第二MAC地址是基于HFP协议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若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第一通话连接异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蓝牙设备和终端之间是否存在通话异常,当检测出通话异常之后,可以进一步做出相应处理,从而提升通话连接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蓝牙音箱因其外形小巧便携,以及能进行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将蓝牙音箱和手机基于HFP(Hands Free Profile,蓝牙免提规范)协议建立蓝牙连接,此时蓝牙音箱可以代理手机的音频。当手机收到另一蓝牙音箱的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时,就可以通过该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音箱与上述另一蓝牙音箱来进行音视频通话。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当手机与蓝牙音箱通过HFP协议建立连接后,再进行音视频通话时可能会存在通话异常现象,但相关技术中并没有针对通话异常进行检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应用于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
获取第一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异常。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
获取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异常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
地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地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异常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异常。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异常检测装置,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
地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地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异常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可选地,所述计算机设备为终端或蓝牙设备。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与终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的第一MAC地址和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MAC地址,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当两者相同时,确定通话连接异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蓝牙设备和终端之间是否存在通话异常,当检测出通话异常之后,可以进一步做出相应处理,从而提升通话连接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名词进行介绍说明:
HFP协议:使用蓝牙设备对终端进行通话控制的一种协议。
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蓝牙音频传输模型协定)协议:提供高质量的音频传输,相比于基于HFP协议的音频传输更注重实时性,A2DP协议对音频质量的要求更高,一般蓝牙传输音乐都是使用的该协议。
音频焦点:在Android2.2版本之后,Android(安卓)系统提供了一个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让终端内的应用程序分享audioFocus(音频焦点)。应用程序在获取到音频焦点后,对音频焦点进行监听(不强制),在音频焦点被抢占后,应用程序作出相应处理,例如,暂停当前音频播放等。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包括:终端10、第一蓝牙设备20和第二蓝牙设备30。
终端10和第二蓝牙设备30之间建立蓝牙连接,第二蓝牙设备30基于HFP协议对终端10进行控制,例如,第二蓝牙设备30可以代理终端10的音频,也即将终端10需要播放的音频在第二蓝牙设备30进行播放。
终端10和第一蓝牙设备20之间能够建立通话连接。该通话连接可以是语音通话连接,或视频通话连接。当终端10与第一蓝牙设备20进行视频或语音通话时,终端10会通过HFP协议通知第二蓝牙设备30,终端10目前处于通话中,并且在收到第一蓝牙设备20的音频后,也会通过HFP协议的音频链路传给第二蓝牙设备30。
终端10的音频由第二蓝牙设备30代理,终端10中除了HFP服务(将第一蓝牙设备20的音频传给第二蓝牙设备30)要获取音频焦点,本地音频播放服务(第一蓝牙设备20的音频和音乐)也会抢占音频焦点。当终端10和第二蓝牙设备30之间基于HFP和A2DP协议建立蓝牙连接,终端10通过第二蓝牙设备30外放音乐,此时本地音频播放服务抢占音频焦点;然后第一蓝牙设备20向终端10发送了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终端10与第一蓝牙设备20建立起了通话连接,此时本地音频播放服务释放音频焦点,HFP服务获取到音频焦点;当终端10与第一蓝牙设备20断开通话连接后,HFP服务释放音频焦点,本地音频播放服务可能监测到该行为,获取到音频焦点,进而开始播放音乐,从而造成音乐自动播放的问题。
即使没有音乐自动播放的问题,以下场景被认为是通话异常场景:终端10的音频已由第二蓝牙设备30代理,当第一蓝牙设备20和第二蓝牙设备30为同一台蓝牙设备时,相当于是用户自己与自己进行通话,如图2所示,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检测是否存在通话异常现象,并对通话异常进行相应处理。
下面,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301~304)。
步骤301,第一蓝牙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第一蓝牙设备是第一通话连接的发起者,第一蓝牙设备可以是蓝牙音箱或蓝牙耳机或其它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蓝牙设备的类型不作限定。终端可以是手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或其它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的类型不作限定。第一通话连接可以是视频通话连接,也可以是语音通话连接。若第一蓝牙设备上设置有显示屏的话,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视频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或语音通话连接建立请求;若第一蓝牙设备上没有设置有显示屏的话,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语音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相应地,终端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302,终端获取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MAC地址是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第二MAC地址是基于HFP协议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可选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第一MAC地址。第一蓝牙设备获取自己的MAC地址(也即第一MAC地址),通过向终端发送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时,将第一MAC地址发送给终端。第二蓝牙设备可以是蓝牙音箱或蓝牙耳机或其它蓝牙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蓝牙设备的类型不作限定,终端可以通过HFP协议获得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MAC地址。
步骤303,终端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若是,则执行步骤304。
若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不同,则确定第一通话连接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存在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为例进行介绍说明,在实际场景中,可能不存在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也即如果终端未获取到第二MAC地址,则终端确定第一通话连接正常。
步骤304,终端确定第一通话连接异常。
当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相同时,表明与终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和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设备是同一个蓝牙设备,也即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是同一个设备,此时终端确定第一通话连接异常。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与终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的第一MAC地址和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MAC地址,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当两者相同时,确定通话连接异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蓝牙设备和终端之间是否存在通话异常,当检测出通话异常之后,可以进一步做出相应处理,从而提升通话连接的成功率。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401~406)。
步骤401,第一蓝牙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相应地,终端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402,终端获取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
有关步骤401至402的介绍说明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3,终端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若否,则执行步骤404;若是,则从步骤405开始执行。
步骤404,终端和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一通话连接。
当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不同时,表明第一通话连接正常,第一蓝牙设备和终端可以建立第一通话连接。
可选地,当终端和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一通话连接之后,终端获取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调节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和/或,根据距离调节终端的媒体音量。
示例性地,终端中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可用于获取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距离调节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当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值时,增加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当距离小于第二门限值时,降低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其中,第一门限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例如,当用户与终端之间的距离较大时,用户可能需要提高音量,才能使得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较清晰。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值时,终端会自动增加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用户不需要再提高自己的音量,也能使对端听清楚自己说的话;当距离小于第二门限值时,终端会自动降低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用户体验感好。
媒体音量与距离呈正相关关系。也即,距离越小,媒体音量越小;距离越大,媒体音量越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用户与终端的距离较大时,终端会自动将媒体音量调大;当用户与终端的距离较小时,终端会自动将媒体音量调小,保护用户的耳朵,不需要用户手动调节音量,用户体验感好。
步骤405,终端确定第一通话连接异常。
当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相同时,表明与终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和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设备是同一个蓝牙设备,也即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是同一个设备,此时终端确定第一通话连接异常。
步骤406,终端关闭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当终端关闭蓝牙连接之后,终端自动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一通话连接。
可选地,在关闭蓝牙连接之前,终端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1、显示询问信息;
询问信息用于询问是否关闭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终端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是否关闭蓝牙连接”,另外显示屏上还可以显示有“确认关闭”和“拒绝关闭”两个选项。
2、若接收到对应于询问信息的确认关闭指令,则执行关闭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的步骤。
当终端接收到对应于“确认关闭”选项的指令之后,关闭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可选地,在第一通话连接断开之后,重新建立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当终端检测到与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通话连接断开之后,终端自动重新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实现蓝牙连接的自动恢复,无需用户手动恢复,简化用户操作。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还可以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第二MAC地址。有关终端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请求的介绍说明可参见下文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终端确定通话异常时,通过关闭蓝牙连接,可解决通话异常问题。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主动断开蓝牙连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通话连接正常,另一方面由于不存在HFP服务抢占音频焦点,通话连接断开之后,本地音频播放服务主动释放音频焦点,也就解决了上述音乐自动播放的问题。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501~504)。
步骤501,终端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第二通话连接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终端是第二通话连接的发起者。第二通话连接可以是视频通话连接,也可以是语音通话连接。若第一蓝牙设备上设置有显示屏的话,终端可以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视频通话连接请求或语音通话连接请求;若第一蓝牙设备上没有设置有显示屏的话,终端可以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语音通话连接请求。
相应地,第一蓝牙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502,第一蓝牙设备获取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MAC地址是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第二MAC地址是基于HFP协议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可选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第二MAC地址。终端通过HFP协议获取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MAC地址,在终端通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时,将第二MAC地址发送给终端。
步骤503,第一蓝牙设备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执行步骤504。
若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不同,则确定第二通话连接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存在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为例进行介绍说明,在实际场景中,可能不存在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此时第二通话连接正常。
步骤504,第一蓝牙设备确定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当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相同时,表明与终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和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设备是同一个蓝牙设备,也即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是同一个设备,此时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与终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的第一MAC地址和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MAC地址,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当两者相同时,确定通话连接异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蓝牙设备和终端之间是否存在通话异常,当检测出通话异常之后,可以进一步做出相应处理,从而提升通话连接的成功率。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601~607)。
步骤601,终端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第二通话连接请求。
相应地,第一蓝牙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
步骤602,第一蓝牙设备获取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
有关步骤601至602的介绍说明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03,第一蓝牙设备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若否,则执行步骤604;若是,则从步骤605开始执行。
步骤604,第一蓝牙设备和终端建立第二通话连接。
当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不同时,表明第二通话连接正常,第一蓝牙设备和终端可以建立第二通话连接。
可选地,当第一蓝牙设备和终端建立第二通话连接之后,第一蓝牙设备获取第一蓝牙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调节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和/或,根据距离调节第一蓝牙设备的媒体音量。
示例性地,第一蓝牙设备中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可用于获取第一蓝牙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距离调节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当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值时,增加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当距离小于第二门限值时,降低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其中,第一门限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例如,当用户与第一蓝牙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时,用户可能需要提高音量,才能使得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较清晰。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值时,终端会自动增加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用户不需要再提高自己的音量,也能使对端听清楚自己说的话;当距离小于第二门限值时,第一蓝牙设备会自动降低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用户体验感好。
媒体音量与距离呈正相关关系。也即,距离越小,媒体音量越小;距离越大,媒体音量越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用户与第一蓝牙设备的距离较大时,第一蓝牙设备会自动将媒体音量调大;当用户与第一蓝牙设备的距离较小时,第一蓝牙设备会自动将媒体音量调小,保护用户的耳朵,不需要用户手动调节音量,用户体验感好。
步骤605,第一蓝牙设备确定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当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相同时,表明与终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和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设备是同一个蓝牙设备,也即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是同一个设备,此时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步骤606,第一蓝牙设备向终端发送连接异常指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异常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通话连接异常。示例性地,终端在接收到连接异常指示信息之后,终端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是否关闭蓝牙连接”,另外显示屏上还可以显示有“确认关闭”和“拒绝关闭”两个选项。当终端接收到对应于“确认关闭”选项的指令之后,关闭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步骤607,终端在关闭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之后,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异常消除指示信息。
异常消除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蓝牙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话异常已消除。相应地,第一蓝牙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异常消除指示信息。第一蓝牙设备在接收到异常消除指示信息之后,建立第二通话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蓝牙设备确定通话连接异常之后,第一蓝牙设备显示询问信息,询问信息用于询问是否关闭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若接收到对应于询问信息的确认关闭指令,则执行关闭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的步骤。示例性地,第一蓝牙设备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上可以显示“是否关闭蓝牙连接”的询问信息,以及“确认关闭”和“拒绝关闭”两个选项,当第一蓝牙设备接收到对应于“确认关闭”选项的选择指令之后,触发关闭基于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第一MAC地址。关于第一蓝牙设备和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的介绍说明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一蓝牙设备确定通话异常后,向终端发送连接异常指示信息,从而使得终端关闭蓝牙连接,最终解决通话异常问题。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主要从终端与第一蓝牙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上述有关终端执行的步骤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终端侧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上述有关第一蓝牙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蓝牙设备侧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700可以包括:请求接收模块710、地址获取模块720、地址检测模块730和异常确定模块740。
所述请求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
所述地址获取模块720,用于获取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所述地址检测模块73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所述异常确定模块740,用于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异常。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与终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的第一MAC地址和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MAC地址,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当两者相同时,确定通话连接异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蓝牙设备和终端之间是否存在通话异常,当检测出通话异常之后,可以进一步做出相应处理,从而提升通话连接的成功率。
可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700,还包括:连接关闭模块750。
所述连接关闭模块750,用于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700,还包括:信息显示模块760。
所述信息显示模块760,用于显示询问信息,所述询问信息用于询问是否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所述连接关闭模块750,还用于若接收到对应于所述询问信息的确认关闭指令,则执行所述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装置700,还包括:连接建立模块770。
所述连接建立模块770,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话连接断开之后,重新建立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MAC地址。
可选地,所述装置700,还包括:请求发送模块780。
所述请求发送模块780,用于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MAC地址。
可选地,所述装置700,还包括:距离获取模块790和音量调节模块791。
所述距离获取模块790,用于在建立所述第一通话连接之后,获取所述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所述音量调节模块791,用于根据所述距离调节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和/或,根据所述距离调节所述终端的媒体音量。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异常检测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900可以包括:请求接收模块910、地址获取模块920、地址检测模块930和异常确定模块940。
所述请求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
所述地址获取模块920,用于获取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所述地址检测模块93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所述异常确定模块940,用于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与终端建立通话连接的蓝牙设备的第一MAC地址和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MAC地址,检测第一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当两者相同时,确定通话连接异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蓝牙设备和终端之间是否存在通话异常,当检测出通话异常之后,可以进一步做出相应处理,从而提升通话连接的成功率。
可选地,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900,还包括:信息发送模块950、信息接收模块960和连接建立模块970。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950,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连接异常指示信息,所述连接异常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960,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在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之后,发送的异常消除指示信息。
所述连接建立模块97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异常消除指示信息之后,建立所述第二通话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MAC地址。
可选地,所述装置900,还包括:请求发送模块980。
所述请求发送模块980,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MAC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设备、多媒体播放设备、可穿戴设备或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是蓝牙设备,例如,蓝牙音箱、蓝牙耳机或其它蓝牙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10和存储器1120。
处理器1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计算机设备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20内的数据,执行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1110执行存储器1120中的程序指令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或者蓝牙设备侧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
存储器1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地,该存储器11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
上述计算机设备的结构仅是示意性的,在实际实现时,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比如:显示屏或蓝牙组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终端的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终端侧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蓝牙设备的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蓝牙设备侧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其用于实现上述终端侧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其用于实现上述蓝牙设备侧的通话异常检测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
获取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蓝牙免提规范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异常之后,还包括:
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之前,还包括:
显示询问信息,所述询问信息用于询问是否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若接收到对应于所述询问信息的确认关闭指令,则执行所述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话连接断开之后,重新建立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MAC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MAC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建立所述第一通话连接之后,获取所述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调节麦克风采集到的本端通话声音的强度,和/或,根据所述距离调节所述终端的媒体音量。
8.一种通话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
获取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蓝牙免提规范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异常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连接异常指示信息,所述连接异常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接收所述终端在关闭基于所述HFP协议建立的蓝牙连接之后,发送的异常消除指示信息;
在接收到所述异常消除指示信息之后,建立所述第二通话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MAC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MAC地址。
12.一种通话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一通话连接;
地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蓝牙免提规范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地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异常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通话连接异常。
13.一种通话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二通话连接;
地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MAC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基于蓝牙免提规范HFP协议与所述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MAC地址;
地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是否相同;
异常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MAC地址和所述第二MAC地址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通话连接异常。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76100.1A 2019-06-28 2019-06-28 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48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6100.1A CN110248347B (zh) 2019-06-28 2019-06-28 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6100.1A CN110248347B (zh) 2019-06-28 2019-06-28 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8347A true CN110248347A (zh) 2019-09-17
CN110248347B CN110248347B (zh) 2022-03-15

Family

ID=6789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6100.1A Active CN110248347B (zh) 2019-06-28 2019-06-28 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483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6836A (zh) * 2020-07-31 2020-10-3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及终端
EP4192057A4 (en) * 2020-08-12 2023-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THOD, WEARABLE DEVICE, AND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0195A1 (en) * 2008-11-24 2010-05-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interoperabi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4618571A (zh) * 2014-12-19 2015-05-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协议实现通话音频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634857A (zh) * 2014-11-26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连通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7099301U (zh) * 2017-07-26 2018-03-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
CN109257500A (zh) * 2018-09-30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090726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蓝牙设备的方法、终端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0195A1 (en) * 2008-11-24 2010-05-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interoperabi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5634857A (zh) * 2014-11-26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连通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618571A (zh) * 2014-12-19 2015-05-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协议实现通话音频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7099301U (zh) * 2017-07-26 2018-03-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
WO2019090726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蓝牙设备的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9257500A (zh) * 2018-09-30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6836A (zh) * 2020-07-31 2020-10-3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及终端
EP4192057A4 (en) * 2020-08-12 2023-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THOD, WEARABLE DEVICE,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8347B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06249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hancing audio quality during teleconferencing
US7890147B2 (e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WO2015139642A1 (zh) 一种实现蓝牙耳机降噪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217638B1 (en)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from a sender to a recipient during a telephone call under noisy environment
CN109548184B (zh) 连接移动终端与蓝牙设备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6982286B (zh) 一种录音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686516A (zh) 一种可共享音频的蓝牙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US8738072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a multimedia mobile call data from a mobile device to a device having a display
CN103270738A (zh) 用于在多个音频或视频传感器可得到时处理语音和/或视频呼叫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US2012015450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dio-video communications
CN110248347A (zh) 通话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238312B (zh) 控制音频信号
US8432796B2 (e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utomatic gain control via signal sampling and categorization
CN110602683A (zh) 蓝牙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35165A (zh) 一种麦克风颈环耳机
US20230162738A1 (en) Communication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CN112312368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427287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5396408A (zh)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618062B (zh) 语音交互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08330B (zh) 一种啸叫预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2591A (zh) 通话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717379A (zh) 基于元数据的用于语音通信的协同语音处理的方法
KR20210055715A (ko) 청력 장치의 환경 오디오 신호를 향상시키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이러한 청력 장치
US20230412727A1 (en) Adjusting Transmit Audio at Near-end Device Based on Background Noise at Far-en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