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7736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7736A
CN110247736A CN201910566065.5A CN201910566065A CN110247736A CN 110247736 A CN110247736 A CN 110247736A CN 201910566065 A CN201910566065 A CN 201910566065A CN 110247736 A CN110247736 A CN 110247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redundancy
loss
data
packet l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60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7736B (zh
Inventor
徐俊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YI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YI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YI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YI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60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7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7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7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7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7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应用于发送端时,上述方法包括:获得接收端反馈的ACK应答和NACK应答;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周期内接收端的收包个数,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根据收包个数和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根据丢包率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获得第一数量个数据包,根据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第二数量个冗余包;将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作为FEC参数更新至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并向接收端发送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基于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技术实现。
这种情况下,一般预先设定FEC分组大小,也就是设定每一FEC分组中所包括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发送端根据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第二数量个冗余包,将第一数量个数据包和第二数量个冗余包作为一个FEC分组,向接收端发送FEC分组包括的各个数据包和冗余包。
这种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和冗余包之后,一旦发现数据包丢包,可以利用接收到的冗余包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恢复。
发送端应用上述方式虽然可以实现数据发送,但是由于每一个FEC分组中数据包的数量和冗余包的数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每一个FEC分组大小是固定的,又由于在网络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丢包率会上升,例如,一旦丢包数量大于FEC分组中冗余包的数量,接收端使用接收到的冗余包无法恢复出丢失的数据包,需要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包,进而导致数据传输效率降低,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实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接收端反馈的告知收到ACK应答和告知未收到NACK应答;
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周期内所述接收端的收包个数,并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
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
根据所述丢包率和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前向纠错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获得所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二数量个冗余包;
将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作为FEC参数更新至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网络时延;
判断所述网络时延是否大于预设的时延基准;
若为是,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的步骤。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包括:
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丢包率loss_r:
loss_r=Y/(X+Y)
其中,X表示所述收包个数,Y表示所述丢包个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之后,还包括:
获得冗余率上限;
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所述冗余率上限;
如果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丢包率和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的步骤。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得冗余率上限,包括:
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冗余率上限r_r:
r_r=M/(K+M)
其中,M表示所述第二数量,K表示所述第一数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丢包率和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包括:
将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的区间长度确定为FEC分组内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按照以下表达式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K:
K=ceil(M/loss_r-M)
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函数,M表示所述第二数量,loss_r表示所述丢包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发送端,所述装置包括:
应答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接收端反馈的告知收到ACK应答和告知未收到NACK应答;
信息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周期内所述接收端的收包个数,并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
丢包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
包数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丢包率和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前向纠错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包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二数量个冗余包;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作为FEC参数更新至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时延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网络时延;
时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网络时延是否大于预设的时延基准,触发所述丢包率计算模块。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丢包率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丢包率loss_r:
loss_r=Y/(X+Y)
其中,X表示所述收包个数,Y表示所述丢包个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冗余率上限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冗余率上限;
丢包率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所述冗余率上限,触发所述包数量计算模块。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冗余率上限获得模块,
具体用于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冗余率上限r_r:
r_r=M/(K+M)
其中,M表示所述第二数量,K表示所述第一数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数量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的区间长度确定为前向纠错FEC分组内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按照以下表达式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K:
K=ceil(M/loss_r-M)
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函数,M表示所述第二数量,loss_r表示所述丢包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由以上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端获得接收端反馈的ACK(Acknowledgement,告知收到)应答和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告知未收到)应答;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周期内接收端的收包个数,并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根据收包个数和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根据丢包率和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前向纠错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获得第一数量个数据包,并根据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第二数量个冗余包;将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作为FEC参数更新至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并向接收端发送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
由于上述丢包率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反应了网络状态,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会根据丢包率和最大连续区间调整FEC分组内数据包的数量和冗余包的数量,也就是实现了根据网络状态动态调节FEC分组内数据包和冗余包的数量。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固定FEC分组内数据包和冗余包的数量,当网络状态较差时,可以增加FEC分组内冗余包数量,从而降低接收端由于冗余包数量不够而导致数据重传的情况;另外,当网络状态较好时,可以减少FEC分组内冗余包的数量,从而避免冗余包对网络带宽的占用。综上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传输数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增强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发送端,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得接收端反馈的告知收到ACK应答和告知未收到NACK应答。
上述ACK应答可以理解为:上述接收端确认接收数据包的信息。
上述NACK应答可以理解为:上述接收端没有收到数据包的信息。
具体的,接收端如果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时,可以向发送端反馈ACK,从而告知发送端接收到了上述数据包;接收端如果在预设时长内没有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时,可以向发送端反馈NACK,从而告知发送端在预设时长内没有接收到数据包。
例如,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个数据包时,如果接收端收到该数据包,可以向发送端反馈ACK=1,从而告知发送端接收到了上述数据包;如果接收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收到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可以向发送端反馈NACK=1,从而告知发送端在预设时长内没有收到该数据包。
S102: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周期内接收端的收包个数,并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
上述周期可以为:根据上一个周期内接收到的ACK获得的网络时延的预设倍数。上述周期还可以为:发送端发送一个FEC分组内包的时间长度。上述周期还可以是ACK周期。
上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周期内时长最长的、且连续的丢包区间。
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的NACK应答中会包含与丢包时间相关的信息,如果发生连续丢包,上述NACK应答中会记录丢包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这两个位置对应的时间区间即为一个连续丢包区间。如果发生的是单个独立的丢包,上述NACK应答中会记录单个包的位置。
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端可能会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多个NACK应答,将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中记录的位置确定的连续丢包区间中时长最长的区间,作为上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
具体的,在每个周期内,发送端获得接收端反馈的ACK应答,由于ACK应答是对接收端接收的每个数据包进行反馈,发送端根据反馈ACK应答的数量可以获得周期内接收端确认收包个数。
具体的,在每个周期内,发送端获得接收端反馈的NACK应答,由于NACK应答是接收端对预设时长内没有接收到的各个数据包进行的反馈,所以,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NACK应答的数量能够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
S103:根据收包个数和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
具体的,可以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丢包率loss_r:
loss_r=Y/(X+Y)
其中,X表示接收端的收包个数,Y表示丢包个数。
S104:根据丢包率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前向纠错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其中,当丢包率较高或者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较长时,可以认为当前网络状态较差,后续进行数据传输时,丢包的概率会比较高,为防止一个FEC分组内丢包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由于FEC分组内冗余包的数量较少,而使得接收端难以根据接收到的包恢复出丢失的数据包,可以提高FEC分组内冗余包的比例,而降低FEC分组内数据包的比例。
反之,当丢包率较低或者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较短时,可以认为当前网络状态较好,后续进行数据传输时,丢包的概率会比较低,为防止一个FEC分组内丢包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FEC分组内冗余包的数量较多,而使得过多冗余包对网络带宽的占用,可以降低FEC分组内冗余包的比例,而提高FEC分组内数据包的比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上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的区间长度确定为FEC分组内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基于上述情况,可以按照以下表达式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K:
K=ceil(M/loss_r-M)
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函数,M表示冗余包的第二数量,loss_r表示丢包率。
S105:获得第一数量个数据包,并根据上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第二数量个冗余包。
具体的,发送端获得上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后,可以根据预设的FEC算法对上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进行处理,进而获得第二数量个冗余包。
例如,上述FEC算法可以是柯西矩阵算法。
S106:将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作为FEC参数更新至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并向接收端发送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
具体的,上述FEC参数可以包括包的类型、包所处的FEC分组的组号、第一数量、第二数量和包在FEC分组内的序号。
下面分别对FEC参数包括的上述各种信息进行说明。
包的类型是指包属于的类型。例如:一个包可能为数据包,也可能为冗余包,还可能不是FEC分组内的包,则上述包的类型可以为表示数据包的类型、表示冗余包的类型或者表示不是FEC分组内包的类型。
包所处的FEC分组号是指包属于的FEC分组的序号。例如:包所处的FEC分组号可以为1。
第一数量表示上述FEC分组内数据包的个数。例如:数据包的数量可能有5个,则第一数量为5。
第二数量表示上述FEC分组内冗余包的个数。例如:冗余包的数量可能有3个,则第二数量为3。
包在FEC分组内的序号表示包在上述FEC分组内的顺序号。例如:一个包可能为数据包,且在该FEC分组内数据包的数量为5个,冗余包的数量为3个,则FEC分组内各个数据包在FEC分组内的序号可以为0~4中任一个,FEC分组内各个冗余包在FEC分组内的序号可以为5~7中任一个。
由以上可见,由于上述丢包率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反应了网络状态,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会根据丢包率和最大连续区间调整FEC分组内数据包的数量和冗余包的数量,也就是实现了根据网络状态动态调节FEC分组内数据包和冗余包的数量。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固定FEC分组内数据包和冗余包的数量,当网络状态较差时,可以增加FEC分组内冗余包数量,从而降低接收端由于冗余包数量不够而导致数据重传的情况;另外,当网络状态较好时,可以减少FEC分组内冗余包的数量,从而避免冗余包对网络带宽的占用。综上应用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传输数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增强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提供了第二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与前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S201: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网络时延。
上述网络时延可以为: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其中,上述第一时刻为:发送端发送FEC分组内第一个包的时刻。第二时刻为: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针对第一包反馈的信息的时刻。
其中,上述第一包为:接收端接收到的属于一个FEC分组的最后一个包。
在一个分组内,发送端可以根据发送FEC分组内第一个包的时刻获取上述第一时刻,并根据接收到接收端针对第一包反馈的ACK应答的时刻获取上述第二时刻。发送端计算出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可以获得网络时延。
S202:判断网络时延是否大于预设的时延标准;若为是,执行前述S103。
其中,上述预设的时延标准可以是开发人员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定的时延。
例如:上述时延标准可以为20ms、10ms等。
具体的,如果网络时延大于预设时延标准,说明当前网络状态不好,丢包概率可能会较高,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丢包重传,需要较长时间,那么发送端可以根据上述S103继续计算丢包率,进而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和冗余包的数量,也就是继续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如果网络时延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时延标准,说明当前网络状况较好,丢包概率可能会较低,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丢包重传,重传代价较低,可以对丢包进行重传,发送端可以不再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和冗余包的数量,也就是可以不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而可以直接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不发送冗余包。
由以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传输数据时,由于网络时延能够反映当前的网络状态,因此,发送端能够根据当前的网络状态,动态调节是否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也即,能够在网络状态不好时,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在网络状态较好时,不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增强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S103之后上述发送端还可以:
获得冗余率上限,判断丢包率是否大于冗余率上限;如果否,执行前述S104。
其中,发送端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冗余率上限r_r:
r_r=M/(K+M)
其中,M表示冗余包的第二数量,K表示数据包的第一数量。
其中,上述冗余率可以理解为:一个FEC分组内冗余包的数据量与整个FEC分组的数据量之间的比例。
具体的,如果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冗余率上限,可以认为在当前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时,虽然存在丢包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并非过于严重,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话,接收端一般还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包恢复丢失的数据包,这种情况下,发送端可以继续根据丢包率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也就是,继续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而如果丢包率大于冗余率上限,可以认为在当前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时,丢包现象比较严重,丢包数量较多,这种情况下,接收端可能难以根据接收到的包恢复丢失的数据包,这种情况下,为了减轻网络负担,减少所传输的数据对网络带宽的占用,发送端不再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不生成冗余包,不传输冗余包,而是直接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
由以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传输数据时,由于丢包率反映了当前网络的丢包状况,因此,发送端能够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状况,动态调节是否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也即,能够在丢包率高时时,不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而在丢包率不高时,基于FEC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增强用户体验。
与上述应用于发送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应答获得模块301,用于获得接收端反馈的告知收到ACK应答和告知未收到NACK应答。
信息获得模块302,用于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周期内接收端的收包个数,并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
丢包率计算模块303,用于根据收包个数和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
包数量计算模块304,用于根据丢包率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前向纠错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包获得模块305,用于获得第一数量个数据包,并根据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第二数量个冗余包。
数据发送模块306,用于将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作为FEC参数更新至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并向接收端发送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提供了第二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前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时延获得模块401,用于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网络时延。
时延判断模块402,用于判断上述网络时延是否大于预设的时延基准,触发上述丢包率计算模块303。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础上,前述丢包率计算303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丢包率loss_r:
loss_r=Y/(X+Y)
其中,X表示收包个数,Y表示丢包个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冗余率上限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冗余率上限。
丢包率判断模块,用于在上述丢包率计算模块303获得所述冗余率上限之后,判断上述丢包率是否大于上述冗余率上限,触发包数量计算模块304。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冗余率上限获得模块,具体用于以下表达式获得冗余率上限r_r:
r_r=M/(K+M)
其中,M表示第二数量,K表示第一数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包数量计算模块304,具体用于:
将最大连续丢包区间的区间长度确定为前向纠错FEC分组内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按照用于以下表达式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K:
K=ceil(M/loss_r-M)
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函数,M表示第二数量,loss_r表示丢包率。
由以上可见,由于上述丢包率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反应了网络状态,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会根据丢包率和最大连续区间调整FEC分组内数据包的数量和冗余包的数量,也就是实现了根据网络状态动态调节FEC分组内数据包和冗余包的数量。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固定FEC分组内数据包和冗余包的数量,当网络状态较差时,可以增加FEC分组内冗余包数量,从而降低接收端由于冗余包数量不够而导致数据重传的情况;另外,当网络状态较好时,可以减少FEC分组内冗余包的数量,从而避免冗余包对网络带宽的占用。综上应用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传输数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增强用户体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上运行有第一交互端,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和通信总线504,其中,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通过通信总线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5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发送端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发送端的数据传输方法。
由以上可见,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和执行上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能够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的数据传输,发送端获得接收端反馈的ACK应答和NACK应答;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周期内接收端的收包个数,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根据收包个数和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根据丢包率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获得第一数量个数据包,根据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第二数量个冗余包;将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作为FEC参数更新至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并向接收端发送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数据传输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接收端反馈的告知收到ACK应答和告知未收到NACK应答;
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周期内所述接收端的收包个数,并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
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
根据所述丢包率和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前向纠错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获得所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二数量个冗余包;
将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作为FEC参数更新至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网络时延;
判断所述网络时延是否大于预设的时延基准;
若为是,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包括:
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丢包率loss_r:
loss_r=Y/(X+Y)
其中,X表示所述收包个数,Y表示所述丢包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之后,还包括:
获得冗余率上限;
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所述冗余率上限;
如果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丢包率和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冗余率上限,包括:
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冗余率上限r_r:
r_r=M/(K+M)
其中,M表示所述第二数量,K表示所述第一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丢包率和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包括:
将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的区间长度确定为FEC分组内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按照以下表达式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K:
K=ceil(M/loss_r-M)
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函数,M表示所述第二数量,loss_r表示所述丢包率。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应答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接收端反馈的告知收到ACK应答和告知未收到NACK应答;
信息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周期内所述接收端的收包个数,并根据所接收的NACK应答获得周期内丢包个数和最大连续丢包区间;
丢包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包个数和所述丢包个数,计算丢包率;
包数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丢包率和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计算前向纠错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包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个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二数量个冗余包;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作为FEC参数更新至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各个数据包和各个冗余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时延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接收的ACK应答获得网络时延;
时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网络时延是否大于预设的时延基准,触发所述丢包率计算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率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丢包率loss_r:
loss_r=Y/(X+Y)
其中,X表示所述收包个数,Y表示所述丢包个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冗余率上限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冗余率上限;
丢包率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所述冗余率上限,触发所述包数量计算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率上限获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以下表达式获得冗余率上限r_r:
r_r=M/(K+M)
其中,M表示所述第二数量,K表示所述第一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数量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最大连续丢包区间的区间长度确定为前向纠错FEC分组内冗余包的第二数量;
按照以下表达式计算FEC分组内数据包的第一数量K:
K=ceil(M/loss_r-M)
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函数,M表示所述第二数量,loss_r表示所述丢包率。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1910566065.5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247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6065.5A CN110247736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6065.5A CN110247736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7736A true CN110247736A (zh) 2019-09-17
CN110247736B CN110247736B (zh) 2022-04-22

Family

ID=67889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6065.5A Active CN110247736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4773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4458A (zh) * 2020-04-03 2020-07-28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抗丢包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39830A (zh) * 2021-07-15 2021-12-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包多发参数的预测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CN114039703A (zh) * 2021-11-26 2022-02-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037416A (zh) * 2022-06-07 2022-09-09 广州方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前向纠错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15563A (zh) * 2022-12-30 2023-04-25 深圳市爱博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丢包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9222A1 (en) * 2005-09-11 2007-04-05 Sony Corporation Packe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gram
US20080151776A1 (en) * 2006-12-25 2008-06-26 Yoshinobu Kure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acket Size and Redundancy
CN101686106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前向纠错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63606A (zh) * 2010-05-28 201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数据编码、解码方法及装置
US20140153637A1 (en) * 2011-09-28 2014-06-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N105264806A (zh) * 2013-11-28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871514A (zh) * 2016-05-19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数据发送装置
CN107634908A (zh) * 2016-07-19 2018-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9222A1 (en) * 2005-09-11 2007-04-05 Sony Corporation Packe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gram
US20080151776A1 (en) * 2006-12-25 2008-06-26 Yoshinobu Kure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acket Size and Redundancy
CN101686106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前向纠错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63606A (zh) * 2010-05-28 201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数据编码、解码方法及装置
US20140153637A1 (en) * 2011-09-28 2014-06-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N105264806A (zh) * 2013-11-28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871514A (zh) * 2016-05-19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数据发送装置
CN107634908A (zh) * 2016-07-19 2018-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范英磊: ""无线流媒体传输的服务质量关键问题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4458A (zh) * 2020-04-03 2020-07-28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抗丢包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64458B (zh) * 2020-04-03 2024-01-02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抗丢包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39830A (zh) * 2021-07-15 2021-12-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包多发参数的预测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CN113839830B (zh) * 2021-07-15 2023-10-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包多发参数的预测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CN114039703A (zh) * 2021-11-26 2022-02-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3093879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039703B (zh) * 2021-11-26 2023-10-2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037416A (zh) * 2022-06-07 2022-09-09 广州方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前向纠错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15563A (zh) * 2022-12-30 2023-04-25 深圳市爱博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丢包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7736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773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539739B (zh) 一种文件上传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4067654B (zh) 用于实时现场性能的动态tcp层优化
CN103716136B (zh)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及系统
CN101888544B (zh) 一种低带宽的视频数据传输方法和硬盘录像机
CN106533639A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2664718B (zh) 无线侧tcp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86548B (zh) 一种确定丢包原因的方法和终端
CN102148662B (zh) 一种数据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342848A (zh) 一种自适应码流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943800A (zh) 数据包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1982951B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中间节点
CN102017505B (zh) 管理tcp数据段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17264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8027674A1 (zh) 传输状态报告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6789700B (zh) 一种流量整形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3999394B (zh) 数据重传、反馈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
CN108307426A (zh) 一种基于无线tcp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0072254B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833422A (zh) 分组通信装置
CN108235382A (zh) 一种传输速率调整的方法、节点设备以及服务器
CN105490773A (zh) 传输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17760A (zh) 一种sdu分段处理方法和数据接收端
US1020015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arly packet header verification
CN106233653B (zh)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