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5140B - 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5140B
CN110225140B CN201910579176.XA CN201910579176A CN110225140B CN 110225140 B CN110225140 B CN 110225140B CN 201910579176 A CN201910579176 A CN 201910579176A CN 110225140 B CN110225140 B CN 1102251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mera
range
state
respons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91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5140A (zh
Inventor
李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91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5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5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5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控制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摄像头作为独立监控设备,在家庭中大量使用。相关技术中,摄像头增加了镜头隐藏模式。当摄像头处于隐藏模式时,只能对该摄像头开启或关闭,无法对摄像头的取景范围进行灵活地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
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处理时实现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如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终端的联网状态,自动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现有技术中处于采集模式的摄像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现有技术中处于隐藏模式的摄像头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表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详述本申请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可应用于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实施于控制设备上。控制装置发送探测消息,并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实施控制方法的控制设备,控制设备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由控制设备(如终端设备、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等计算资源、传感器等探测资源、通信资源协同实现。
控制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在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终端,例如可以是笔记本等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移动终端、AR/VR设备。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是不便移动的具有计算功能的终端设备,比如台式计算机、桌面电脑、服务器等。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局限于提供为方法和硬件,还可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提供为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位于控制装置中的扫描代理Agent 11定期发送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探测消息,设备13、设备14、设备15根据接收到的ARP探测消息,向扫描Agent 11返回MAC地址、响应时间等数据信息,扫描Agent 11接收设备13、设备14、设备15返回的数据信息,将上述数据信息存储在数据表16中;扫描Agent 11根据数据表16,分析设备13、设备14、设备15的在线或离线状态,并将设备13、设备14、设备15的在线或离线状态,与用户在家或离家进行关联,得到分析结果17,从而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扫描Agent 11可以位于控制装置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这里,控制装置发送探测消息,终端接收到该探测消息,对该探测消息进行响应,返回响应数据,控制装置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其中,控制装置在发送探测消息时,可以在控制装置中设置一个扫描代理,该扫描代理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消息。
比如:在控制装置中设置扫描代理A,扫描代理A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消息X1。又比如:在控制装置中设置扫描代理A,扫描代理A周期性地发送多个探测消息X1、X2、X3、X4。
如果扫描代理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消息,该终端接收到探测消息后,对探测消息进行响应,将响应数据携带在响应消息中向控制装置返回。
其中,响应数据可以为终端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Address,MAC)、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对探测消息的响应时间等数据。
比如:扫描代理A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消息X1,终端C1接收到探测消息X1后,对探测消息X1进行响应,将终端C1的MAC地址、对探测消息X1的响应时间作为响应数据S1,并将响应数据S1携带在响应消息R1中向控制装置返回。
如果扫描代理周期性地发送多个探测消息,同一路由路径的多个终端接收到多个探测消息后,分别对探测消息进行响应,将响应数据携带在对应的响应消息中向控制装置返回。
比如:扫描代理A周期性地发送多个探测消息X1、X2、X3,终端C1接收到探测消息X1后,对探测消息X1进行响应,将终端C1的MAC地址、对探测消息X1的响应时间作为响应数据S1,并将响应数据S1携带在响应消息R1中向控制装置返回;终端C2接收到探测消息X2后,对探测消息X2进行响应,将终端C2的MAC地址、对探测消息X2的响应时间作为响应数据S2,并将响应数据S2携带在响应消息R2中向控制装置返回;终端C3接收到探测消息X3后,对探测消息X3进行响应,将终端C3的MAC地址、对探测消息X3的响应时间作为响应数据S3,并将响应数据S3携带在响应消息R3中向控制装置返回。
控制装置接收终端返回的响应消息,对响应消息进行解析,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比如:控制装置接收终端C1返回的响应消息R1,对响应消息R1进行解析,获取终端C1针对探测消息X1发送的响应数据S1;控制装置接收终端C2返回的响应消息R2,对响应消息R2进行解析,获取终端C2针对探测消息X2发送的响应数据S2。
步骤102: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
其中,联网状态可以为在线状态、离线状态,或者,表征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表征终端未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这里,在控制装置获得了响应数据后,根据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在根据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时,可以根据响应数据中的对探测消息的响应时间来进行判断。
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响应数据,则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或者,确定该终端在路由设备的路由范围内,即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比如:扫描代理A周期性地发送多个探测消息X1、X2、X3、X4,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扫描代理A接收到终端C1对应的响应数据S1,扫描代理A接收到终端C3对应的响应数据S3,则确定终端C1、C3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或者,终端C1、C3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响应数据,则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或者,确定该终端不在路由设备的路由范围内,即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比如:扫描代理A周期性地发送多个探测消息X1、X2、X3、X4,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扫描代理A未接收到终端C2对应的响应数据S2,扫描代理A未接收到终端C4对应的响应数据S4,则确定终端C2、C4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或者,终端C2、C4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步骤103: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这里,在确定了终端的联网状态后,根据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或者,表征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第一取景范围。
这里,第一取景范围可以为不包括指定取景范围,或者取景范围为空,或者缩小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比如:终端C1、C3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根据终端C1、C3的在线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不包括指定取景范围M,从而避免对指定取景范围M的拍摄。又比如:终端C1、C3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根据终端C1、C3的表征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为空,即控制摄像头隐藏或关闭,不进行图像采集。
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或者,表征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第二取景范围。
这里,第二取景范围可以为包括指定取景范围,或者取景范围为摄像头原本的取景范围,或者放大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比如:终端C2、C4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根据终端C2、C4的离线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包括指定取景范围M,从而对包括指定取景范围M的取景范围进行拍摄。又比如:终端C2、C4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根据终端C2、C4的表征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为摄像头原来的取景范围,对当前取景范围进行图像采集。
这里,在根据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时,可以根据多个终端中的一个、几个或者全部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此不作限制。
比如:扫描代理A分别获得同一路由路径的多个终端:终端C1、终端C2、终端C3、终端C4的状态S_C1、S_C2、S_C3、S_C4,根据状态S_C1,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或者,根据状态S_C2、S_C3,共同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根据响应数据,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根据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如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终端的联网状态,自动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基于无线信号广播所述探测消息;
这里,控制装置发送探测消息时,可以基于无线信号广播探测消息。比如:控制装置基于WIFI信号广播探测消息。
步骤202: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响应数据;
这里,基于无线信号广播的探测消息,终端接收到探测消息,并对该探测消息进行响应,将响应数据返回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终端返回的响应数据。
如果控制装置在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终端返回的响应数据,则执行步骤203;如果控制装置在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终端返回的响应数据,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3: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
这里,如果控制装置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响应数据,说明终端与网络联接,则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
比如:控制装置在10秒内接收到终端C1发送的响应数据S1,说明终端C1与网络联接,则确定终端C1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又比如:控制装置在10秒内分别接收到同一路由路径的终端C1发送的响应数据S1、终端C2发送的响应数据S2、终端C3发送的响应数据S3,说明终端C1、C2、C3与网络联接,则确定终端C1、C2、C3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时间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204: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
这里,如果控制装置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响应数据,说明终端没有与网络联接,则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
比如:控制装置在10秒内未接收到终端C1发送的响应数据S1,说明终端C1没有与网络联接,则确定终端C1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又比如:控制装置在10秒内没有接收到同一路由路径的终端C1发送的响应数据S1、终端C2发送的响应数据S2、终端C3发送的响应数据S3,说明终端C1、C2、C3没有与网络联接,则确定终端C1、C2、C3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
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则执行步骤205;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5: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一取景范围;
这里,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控制装置控制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摄像头在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一取景范围。其中,第一取景范围可以为:不包括指定取景范围,或者取景范围为空,或者基于第二取景范围进行设定的比例缩小后的取景范围。其中,第二取景范围为摄像头在所述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同一路由路径的多个终端为:终端C1、终端C2、终端C3,如果终端C1、终端C2、终端C3都为在线状态,说明终端对应的用户在家,则控制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该摄像头在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可以为空,即不进行图像采集,避免用户的隐私泄露。
需要说明的是,当家庭中包括同一路由路径的多个终端时,可以根据多个终端中的一个、几个或者全部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步骤206: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采集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二取景范围。
其中,所述第一取景范围与所述第二取景范围不同;第二取景范围可以为包括:指定取景范围,或者取景范围为摄像头在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或者放大后的取景范围。
这里,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控制装置控制摄像头进入采集模式;摄像头在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二取景范围。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同一路由路径的多个终端为:终端C1、终端C2、终端C3,如果终端C1、终端C2、终端C3都为离线状态,说明终端对应的用户不在家,则控制摄像头进入采集模式,该摄像头在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可以为该摄像头原来的取景范围,通过该取景范围进行图像采集,对用户的家庭安全进行监控。
本申请实施例中,调节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可通过调节摄像头的取景角度、焦距等方式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取景范围的调整方式不进行任何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基于无线信号广播探测消息;接收终端返回的响应数据;根据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接收到响应数据,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或离线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控制摄像头进入具有不同取景范围的不同模式;如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终端的联网状态,自动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其中,步骤301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
这里,如果控制装置在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终端返回的响应数据,则执行步骤302;如果控制装置在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终端返回的响应数据,则执行步骤303。
步骤302: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这里,如果控制装置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响应数据,说明终端与网络,比如:WIFI联接,WIFI具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如果终端与WIFI联接,说明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即WIFI的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比如:控制装置在10秒内接收到终端C1发送的响应数据S1,说明终端C1与网络联接,终端C1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则确定终端C1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C1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又比如:控制装置在10秒内分别接收到同一路由路径的终端C1发送的响应数据S1、终端C2发送的响应数据S2、终端C3发送的响应数据S3,说明终端C1、C2、C3与网络联接,终端C1、C2、C3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则分别确定终端C1、C2、C3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C1、C2、C3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的区域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303: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这里,如果控制装置未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响应数据,说明终端没有与网络,比如:WIFI联接,WIFI具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如果终端没有与WIFI联接,说明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即不在WIFI的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比如:控制装置在10秒内未接收到终端C1发送的响应数据S1,说明终端C1没有与网络联接,终端C1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则确定终端C1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C1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又比如:控制装置在10秒内没有接收到同一路由路径的终端C1发送的响应数据S1、终端C2发送的响应数据S2、终端C3发送的响应数据S3,说明终端C1、C2、C3没有与网络联接,终端C1、C2、C3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则确定终端C1、C2、C3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C1、C2、C3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则执行步骤304;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一取景范围;
这里,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装置控制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摄像头在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一取景范围。其中,第一取景范围可以为不包括指定取景范围,或者取景范围为空,或者缩小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同一路由路径的多个终端为:终端C1、终端C2、终端C3,如果终端C1、终端C2、终端C3都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说明终端对应的用户在家,则控制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该摄像头在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可以为空,即不进行图像采集,避免用户的隐私泄露。
需要说明的是,当家庭中包括同一路由路径的多个终端时,可以根据多个终端中的一个、几个或者全部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步骤305: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采集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二取景范围。
其中,所述第一取景范围与所述第二取景范围不同;第二取景范围可以为包括指定取景范围,或者取景范围为摄像头原本的取景范围,或者放大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这里,如果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装置控制摄像头进入采集模式;摄像头在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二取景范围。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同一路由路径的多个终端为:终端C1、终端C2、终端C3,如果终端C1、终端C2、终端C3都为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说明终端对应的用户不在家,则控制摄像头进入采集模式,该摄像头在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可以为该摄像头原来的取景范围,通过该取景范围进行图像采集,对用户的家庭安全进行监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根据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接收到响应数据,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或表征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控制摄像头进入具有不同取景范围的不同模式;如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终端的联网状态,自动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步骤402: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步骤403: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一取景范围;
其中,步骤401至步骤403分别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301至步骤302、步骤304。
步骤404:在所述摄像头处于隐藏模式的情况下,接收到模式变更指令,拒绝所述模式变更指令,并控制所述摄像头保持所述隐藏模式不变。
这里,在摄像头处于隐藏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接收到模式变更指令,控制装置拒绝该模式变更指令,并控制摄像头保持隐藏模式不变;如此,当用户在家时,摄像头保持隐藏模式不变,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到模式变更指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输出身份验证提示框;接收针对所述身份验证提示框的输入操作;根据所述输入操作,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
这里,在控制装置接收到模式变更指令之后,输出身份验证提示框,用户在身份验证提示框中进行输入操作以身份进行验证,控制装置接收针对身份验证提示框的输入操作,并根据输入操作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如果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则控制摄像头从隐藏模式转换到采集模式;如果用户身份验证未通过,则控制摄像头保持隐藏模式不变。
比如:在摄像头处于隐藏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接收到模式变更指令,基于接收到的模式变更指令,输出身份验证提示框,用户在身份验证提示框中输入用户名、密码等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如果用户的用户名、密码与指定的用户名、密码匹配,则控制摄像头从隐藏模式转换到采集模式;如果用户的用户名、密码与指定的用户名、密码不匹配,则控制摄像头保持隐藏模式不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在摄像头处于隐藏模式的情况下,接收到模式变更指令,拒绝模式变更指令,并控制摄像头保持隐藏模式不变;或者,根据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在身份验证通过时,控制摄像头的模式变化;如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终端的联网状态,自动控制摄像头进入不同的模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步骤502: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
其中,步骤501至步骤502分别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
步骤503:接收针对所述终端的选择操作;
这里,控制装置获得了终端针对探测消息的响应数据后,控制装置将终端的响应数据存储在数据表中,该数据表中包括终端的MAC地址、设备名称等信息。控制装置输出该数据表,基于输出的数据表中的MAC地址、设备名称等信息,用户在输出的数据表中对终端进行选择,控制装置接收用户针对终端的选择操作。
步骤504:根据所述选择操作,从所述终端中确定目标终端;
这里,根据用户的选择操作,从终端中确定目标终端。比如:输出的数据表中包括终端C1、终端C2、终端C3,用户在输出的数据表中对终端C1进行选择操作,从终端C1、终端C2、终端C3中选择出目标终端C1。又比如:输出的数据表中包括终端C1、终端C2、终端C3,用户在输出的数据表中对终端C1、终端C3进行选择操作,从终端C1、终端C2、终端C3中选择出目标终端C1、目标终端C3。
步骤505: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当确定了目标终端后,根据目标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这里,根据目标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与根据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的方法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根据响应数据,确定终端的联网状态;接收针对终端的选择操作;根据选择操作,从终端中确定目标终端;根据目标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如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目标终端的联网状态,自动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具体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IP摄像头作为独立监控设备,在家庭中大量使用,为家庭提供了安全,给人们提供了安心。但在方便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隐私顾虑,特别是屡屡曝光的隐私泄露事件。
为此,一些IP摄像头增加了镜头隐藏模式。
当摄像头工作时,摄像头镜头升起,正常拍摄,如图4所示,摄像头41在取景范围内采集图像;当摄像头关闭时,镜头隐藏进去,无法拍摄到任何画面,如图5所示,摄像头41的镜头隐藏。
但是,具有镜头隐藏模式的摄像头,只能通过两种方法开启或关闭:
1)用户通过App手动开启或关闭;
2)定时开启或关闭。
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每次回家或离家的时间与定时值并不匹配,且手动关闭又太麻烦。
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控制方法,根据设备在线或离线状态,将设备与用户是否在家进行关联,从而控制摄像头开启或关闭。这里,基于检测到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两种设定摄像头开启或关闭的方法:
1)用户指定特定设备作为关联设备,将关联设备的在线或离线状态作为摄像头开启或关闭的条件;
2)分析设备与用户的关联关系,并在设备在线或离线时,开启或关闭摄像头。
这里,以控制装置位于家庭环境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包括:
1、检测家庭所有联网设备
在电源供电的智能设备,比如网关、摄像头、智能音箱等,中放置一个扫描代理Agent,该Agent定期会发出ARP探测包给同一路由器的设备,这些设备会返回自己的MAC地址和IP地址;同时,扫描Agent会将这些设备对ARP响应的时间、频率记录下来。经过一定时间后,家庭环境中的所有联网设备的信息就会记录在一个数据表中。由于MAC地址是由IEEE管理的,因此,MAC地址中包含了申请厂商信息、地址的供应商和产品记录等信息。如图6所示,数据表61中记录了这些设备的MAC地址、申请厂商信息等。
2、设定摄像头开启或关闭的方法
这里,包括两种设定摄像头开启或关闭的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用户指定特定设备作为触发设备,设定摄像头开启或关闭。
用户指定特定设备作为触发设备,根据上述数据表,Agent可以分析出特定设备的在线或离线状态,将特定设备的在线或离线状态,作为用户在家与否的判断条件,从而设定摄像头开启或关闭。
这里,在用户指定特定设备作为触发设备时,根据获得的数据表,将申请厂商信息、MAC地址等显示给用户,用户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设备作为触发设备。其中,特定设备可以为手机。
这个方法适用于家庭成员关系复杂,或者年幼、年长的家庭成员并不携带智能设备,或者用户不想让孩子回家后关闭设备的情况。
2)自动设定摄像头开启或关闭。
根据上述数据表,Agent可以分析出每个设备的在线或离线,并将具有明显的移动性的设备或定期离线的设备,比如:手机,与用户在家或离家关联。
根据获得的设备与用户的关系,并在设备在线或离线时,设定摄像头开启或关闭。
这个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对隐私和便利都有要求的家庭。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自动检测家庭中的联网设备,并能够分析出与用户关联密切的设备,从而将设备的在线或离线状态与用户在家或离家进行关联。
2)提供了两种设定摄像头开启或关闭的方法,可以在用户回家时自动关闭摄像头,保护隐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所包括的各模块、各模块所包括的各单元,可以通过控制装置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70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
第一控制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701包括:广播单元和接收单元;其中,
广播单元,用于基于无线信号广播所述探测消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响应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702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703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一取景范围;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采集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二取景范围;所述第一取景范围与所述第二取景范围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702包括:第三确定单元和第四确定单元;其中,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703包括: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其中,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一取景范围;
第四控制单元,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采集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二取景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70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摄像头处于隐藏模式的情况下,接收到模式变更指令,拒绝所述模式变更指令,并控制所述摄像头保持所述隐藏模式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70还包括:输出模块、第一接收模块和验证模块;其中,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身份验证提示框;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针对所述身份验证提示框的输入操作;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入操作,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70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其中,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针对所述终端的选择操作;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择操作,从所述终端中确定目标终端;
相应地,第一控制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在控制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与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8所示的控制设备8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10、存储器840、至少一个网络接口820和用户接口830。控制设备8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50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85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5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50。
用户接口830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存储器840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840旨在包括任意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840能够存储数据以支持控制设备8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控制设备8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可以包含各种应用程序。
其中,处理器810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采用软硬件结合实施的示例,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直接体现为由处理器810执行的软件模块组合,例如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存储器840,处理器810读取存储器840中软件模块包括的可执行指令,结合必要的硬件(例如,包括处理器810以及连接到总线850的其他组件)完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
作为示例,处理器81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例如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控制设备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申请控制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处理器处理,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处理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计算机介质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处理器中,或者由所述处理器实现。所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处理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其他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8)

1.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发送的响应数据;
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
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或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隐藏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隐藏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一取景范围;
或者,如果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或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控制所述摄像头进入采集模式;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采集模式下的取景范围为第二取景范围;所述第一取景范围与所述第二取景范围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终端针对探测消息的响应数据,包括:
基于无线信号广播所述探测消息;
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响应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包括:
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在线状态;或者,
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离线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包括:
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或者,
如果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所述响应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为表征所述终端不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摄像头处于隐藏模式的情况下,接收到模式变更指令,拒绝所述模式变更指令,并控制所述摄像头保持所述隐藏模式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到模式变更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身份验证提示框;
接收针对所述身份验证提示框的输入操作;
根据所述输入操作,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终端的选择操作;
根据所述选择操作,从所述终端中确定目标终端;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联网状态,控制摄像头的取景范围。
8.一种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
CN201910579176.X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0225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176.XA CN110225140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176.XA CN110225140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140A CN110225140A (zh) 2019-09-10
CN110225140B true CN110225140B (zh) 2021-10-22

Family

ID=67815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176.XA Active CN110225140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514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8584A (zh) * 2017-11-09 2018-04-2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995328A (zh) * 2017-11-02 2018-05-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区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50781B1 (ko) * 2017-06-15 2022-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5328A (zh) * 2017-11-02 2018-05-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区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48584A (zh) * 2017-11-09 2018-04-2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140A (zh) 201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41043B1 (en) Account login method and apparatus
RU2626659C1 (ru) Способ и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105100190B (zh) 对账户与设备的控制关系进行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467422B2 (ja) ユーザデバイスの制御権限を決定する方法、装置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CN110602692B (zh) 数据更新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856692B1 (ko) 무선 액세스 포인트의 액세스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저장매체
RU261260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доступа к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ети
CN104735057B (zh) 分享设备控制权的方法及装置
JP7073451B2 (ja) 機器のネットワーク構成方法、装置および媒体
KR20180072504A (ko) 스마트 디바이스의 제어 방법과 장치
KR101727249B1 (ko) 단말기 테스트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저장매체
CN113572799B (zh) 设备接入控制平台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3225744B (zh) 智能设备自组网方法、智能组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JP7393526B2 (ja) イベントクリップ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電子装置、サー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719599B1 (ko) 네트워크에 액세스하는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CN112702633A (zh) 多媒体智能播放方法、装置、播放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20180110033A (ko) 멀티미디어 정보 재생 방법 및 시스템, 표준화 서버, 생방송 단말기
CN110225140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8737588A (zh) 域名解析方法及装置
US20170180148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ntelligent household appliance to access multiple servers
US11962650B2 (en) Distributed ambient computing within an environment
CN105141732B (zh) 确定用户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89987A (zh) 软件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90024704A (ko) 촬상장치, 클라이언트 장치, 방법, 및 매체
KR102269269B1 (ko) 스마트 팜에서의 저전력 무선 센서를 이용한 온실 온도 측정 방법, 카메라용 허브 및 IoT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