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4931A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4931A
CN110224931A CN201910536954.7A CN201910536954A CN110224931A CN 110224931 A CN110224931 A CN 110224931A CN 201910536954 A CN201910536954 A CN 201910536954A CN 110224931 A CN110224931 A CN 110224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information
target
information receiving
cent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69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4931B (zh
Inventor
周子文
高凡石
李永华
李上清
黄虹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zhao Environmental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zhao Environment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zhao Environmental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zhao Environment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69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49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4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4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4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4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根据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若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所述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通过所述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目标信息,以使所述第二中心节点将所述目标信息转发至所述信息接收节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系统不再依赖DNS服务器寻址,而是由中心节点实现寻址,提升了系统鲁棒性。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onem2m(machine-to-machine,终端对终端)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物联网系统,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中心节点和至少一个边缘节点。其中,在onem2m系统中,每一个边缘节点都可以注册到一个中心节点下,也即是,每一个边缘节点都可以与一个中心节点建立通信连接。通常情况下,可以把一个中心节点以及与该中心节点建立通信连接的所有边缘节点称为一个自组织域。实际应用中,onem2m系统中的中心节点可以为IN-CSE(InteractiveCommon Servers Entity,交互式公共服务实体),边缘节点可以为ADN(ApplicationDelivery Node,应用交付节点)、MN(Midium Node,中间节点)、ASN(Application ServersNode,应用服务节点)等。在onem2m系统中,每个边缘节点都既可以作为信息始发节点,也可以作为信息接收节点。
相关技术中,信息始发节点发出的信息都要经过其注册到的中心节点进行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查询,查询出信息接收节点所注册到的中心节点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随后,信息经过其始发节点注册到的中心节点中转到信息接收节点所注册到的中心节点,最终,信息接收节点所注册到的中心节点可以将信息传递到信息接收节点上。
但是,整个onem2m系统的信息传输极度依赖于DNS服务器,信息始发节点只有通过DNS查询才能获得其他域名的IP地址,一旦DNS服务器宕机,那么整个系统的通信也会崩溃,这就导致onem2m系统的鲁棒性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不依赖DNS服务器寻址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对终端系统的第一中心节点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
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
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目标信息,以使第二中心节点将目标信息转发至信息接收节点。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上述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包括:
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
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大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等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第一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接收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第二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二路由表更新第一路由表,得到目标路由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第二路由表更新第一路由表,包括:
获取接收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
对第一路由表和第二路由表进行比较,得到差异节点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存储于第二路由表中,且,差异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
根据第二路由表中差异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计算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差异节点标识所指示的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
将传输端口的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和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表携带有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获取接收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之后,上述根据第二路由表更新第一路由表还包括:
根据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查询第一路由表;
当查询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时,获取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第三中心节点和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
将传输端口的标识、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和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获取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周期广播第一路由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则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将目标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节点。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接收目标信息包括:
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接收目标信息;或
从第二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装置,应用于终端对终端系统的第一中心节点中,包括:
目标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
自组织域查询模块,用于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目标传输端口查询模块,用于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
第一目标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目标信息,以使第二中心节点将目标信息转发至信息接收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自组织域查询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大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等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路由表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第一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第二路由表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第二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路由表更新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路由表更新第一路由表,得到目标路由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路由表更新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接收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对第一路由表和第二路由表进行比较,得到差异节点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存储于第二路由表中,且,差异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根据第二路由表中差异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计算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差异节点标识所指示的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将传输端口的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和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表携带有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路由表更新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查询第一路由表;当查询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时,获取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第三中心节点和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将传输端口的标识、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和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周期广播第一路由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目标信息发送模块,用于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则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将目标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信息接收模块,具体用于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接收目标信息;或从第二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终端对终端系统的第一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目标信息,以使第二中心节点将目标信息转发至信息接收节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信息传输时由第一中心节点查询目标路由表确定目标传输端口,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发送目标信息,也就是说,系统不再依赖DNS服务器寻址,而是由中心节点实现寻址,即使一个中心节点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通信崩溃,提升了onem2m系统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得到目标路由表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可以包括中心节点IN-CSE1、IN-CSE2、IN-CSE3,边缘ASN1、ADN1、MN1、ASN2、MN2、ASN3、ADN3。其中,边缘节点ASN1、ADN1和MN1为中心节点IN-CSE1的注册节点,与中心节点IN-CSE1组成自组织域1;ASN2、MN2为中心节点IN-CSE2的注册节点,与中心节点IN-CSE2组成自组织域2;MN2、ASN3、ADN3为中心节点IN-CSE3的注册节点,与中心节点IN-CSE3组成自组织域3。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终端对终端系统的第一中心节点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其中,第一中心节点可以是图1中的IN-CSE1,也可以是IN-CSE2,还可以是IN-CSE3。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详细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为例,自组织域1包括第一中心节点IN-CSE1和边缘节点ASN1、边缘节点ADN1、边缘节点MN1,在边缘节点ADN1向信息接收节点发送目标信息时,由IN-CSE1接收目标信息。
其中,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仍以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为例,自组织域3中的边缘节点ASN3为信息接收节点,则IN-CSE1接收到的目标信息中携带节点标识ASN3。为了避免信息发送失误,可以通过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识别码)为每个节点生成节点标识,从而确保每个节点的节点标识在onem2m系统中是唯一的。
步骤102,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节点接收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后,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具体地,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是直接连接的,如果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直接连接的,那么信息接收节点就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如果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是直接连接的,那么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以信息接收节点是边缘节点ASN1,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为例,由于ASN1与IN-CSE1是直接连接的,因此ASN1与IN-CSE1位于同一个组织域中,即都在自组织域1中。以信息接收节点是边缘节点ASN2,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为例,由于ASN2与IN-CSE1不是直接连接的,因此,ASN2与IN-CSE1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步骤103,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
本实施例中,根据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确定信息传输方式,如果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第一中心节点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以信息接收节点是边缘节点ASN2,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为例,IN-CSE1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到ASN2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为S0。
步骤104,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目标信息,以使第二中心节点将目标信息转发至信息接收节点。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节点在查询到目标传输端口后,由于目标传输端口连接的是另一个自组织域的第二中心节点,因此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向第二中心节点发送目标信息,由第二中心节点将目标信息转发到信息接收节点。
仍以信息接收节点是边缘节点ASN2,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为例,IN-CSE1查询到目标传输端口S0,与目标传输端口S0连接的是自组织域2的中心节点IN-CSE2,则IN-CSE1通过目标传输端口S0向IN-CSE2发送目标信息。IN-CSE2接收到目标信息后,将目标信息转发到ASN2,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可以理解地,如果信息接收节点为边缘节点ASN3,那么IN-CSE2在接收到目标信息后,将IN-CSE2作为第一中心节点执行步骤102和步骤103,将目标信息发送到IN-CSE3。然后,再以IN-CSE3作为第一中心节点执行步骤102,确定ASN3是IN-CSE3的注册节点,将目标信息发送到ASN3,实现信息的传输。
上述信息传输方法中,第一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目标信息,以使第二中心节点将目标信息转发至信息接收节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信息传输时由第一中心节点查询目标路由表确定目标传输端口,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发送目标信息,也就是说,系统不再依赖DNS服务器寻址,而是由中心节点实现寻址,即使一个中心节点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通信崩溃,提升了onem2m系统鲁棒性。进一步地,还可以减少在onem2m系统中部署DNS服务器的数量,降低部署DNS服务器的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是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的一种可选的过程。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目标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上述步骤10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
本实施例中,目标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具体见下表:
表1
节点标识 传输端口的标识 转发节点个数
ASN1 0
ADN1 0
MN1 0
IN-CSE2 S0 0
ASN2 S0 1
MN2 S0 1
IN-CSE3 S0 1
ASN3 S0 2
ASN3 S0 2
在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时,可以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
以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为例,如果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是ASN1,IN-CSE1查询目标路由表,根据ASN1确定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为0;如果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是ASN2,IN-CSE1查询目标路由表,根据ASN2确定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为1;如果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为ASN3,IN-CSE1查询目标路由表,根据ASN3确定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为2。
步骤202,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大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本实施例中,如果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大于零,表明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之间不是直接连接的,需要经过多个转发节点才能实现信息传输。
例如,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是ASN2,ASN2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为1,大于0,则ASN2与IN-CSE1之间需要经过一个转发节点,ASN2与IN-CSE1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
步骤203,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等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本实施例中,如果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等于零,表明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之间是直接连接的,不需要经过转发节点就能实现信息传输。
例如,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是ADN1,ADN1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为0,则ADN1与IN-CSE1在同一个自组织域。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则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将目标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节点。具体地,如果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信息接收节点是第一中心节点的注册节点,则第一中心节点可以按照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志直接将目标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节点。
例如,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是ADN1,ADN1与IN-CSE1在同一个自组织域,IN-CSE1按照节点标志ADN1直接将目标信息发送到ADN1。
上述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的步骤中,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大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等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转发节点个数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即通过转发节点个数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简单易实现;并且,确定连接关系后,可以根据连接关系执行不同的传输方式,从而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得到目标路由表的一种可选的过程。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步骤102之前,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第一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节点中存储有第一路由表,第一路由表中设置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在需要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时,获取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第一路由表可以是信息传输网络建立之后,第一中心节点建立的初始路由表,此时,由于各边缘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直接连接的,因此转发节点个数均为0。具体见下表:
表2
节点标识 传输端口的标识 转发节点个数
ASN1 0
ADN1 0
MN1 0
步骤302,接收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第二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节点获取到第一路由表之后,接收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其中,第三中心节点是与第一中心节点直接连接的中心节点,比如图1中的IN-CSE2,也可以是其他中心节点。
第三中心节点向外发送第二路由表时,因为与第三中心节点直接连接,所以第一中心节点可以接收到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以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第三中心节点是IN-CSE2为例,IN-CSE2向外发送第二路由表,IN-CSE1接收第二路由表。
第二路由表中也设置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如果第二路由表是IN-CSE2建立的初始路由表,则第二路由表中只包含IN-CSE2下注册节点ASN2、MN2的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具体见表3。如果第二路由表是IN-CSE2更新过的路由表,则第二路由表中除ASN2、MN2的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之外,还包括其他节点的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具体见表4。
表3
节点标识 传输端口的标识 转发节点个数
ASN2 0
MN2 0
表4
节点标识 传输端口的标识 转发节点个数
ASN2 0
MN2 0
IN-CSE3 S1 0
ASN3 S1 1
ASN3 S1 1
步骤303,根据第二路由表更新第一路由表,得到目标路由表。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节点接收到第二路由表后,根据第二路由表中的节点标志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更新第一路由表,得到目标路由表。
更新第一路由表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获取接收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对第一路由表和第二路由表进行比较,得到差异节点标识,根据第二路由表中差异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计算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将传输端口的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和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其中,差异节点标识存储于第二路由表中,且,差异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差异节点标识所指示的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
以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第三中心节点是IN-CSE2,第一路由表是表2,第二路由表是表3为例,IN-CSE1从端口S0接收IN-CSE2发送的第二路由表,则获取到传输端口的标识为S0。然后,将表2与表3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差异节点标识ASN2,其中,ASN2存储于表3中,但是未存储在表2中。接着,根据表3确定ASN2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为0,采用矢量累加的方式计算得到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具体地,ASN2与IN-CSE2之间转发节点个数为0,IN-CSE2与IN-CSE1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为0,矢量叠加后ASN2与IN-CSE1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为1,即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1。最后,将传输端口的标识S0、差异节点标识ASN2,以及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1对应存储至表2中。
再以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第三中心节点是IN-CSE2,第一路由表是表2,第二路由表是表4为例,IN-CSE1从端口S0接收到IN-CSE2发送的第二路由表,则获取到传输端口的标识为S0。然后,将表2与表4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差异节点标识ASN3,其中,ASN3存储于表3中,但是未存储在表1中。采用矢量累加的方式计算ASN3对应的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具体地,ASN3与IN-CSE3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为0,IN-CSE3与IN-CSE2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为0,IN-CSE2与IN-CSE1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为0,采用矢量累加的方式,得到ASN3与IN-CSE1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为2,即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2。最后,将传输端口的标识S0、差异节点标识ASN3,以及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2对应存储至表1中。以此类推,其他差异节点标识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确定对应的传输端口的标识和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并对应存储至表2中。
更新第一路由表的步骤具体还可以包括:第二路由表携带有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在获取接收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之后,根据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查询第一路由表;当查询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时,获取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第三中心节点和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将传输端口的标识、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和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以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第三中心节点是IN-CSE2,第一路由表是表2,第二路由表是表3为例,IN-CSE1从端口S0接收到第二路由表,则获取到传输端口的标识为S0。第二路由表携带有节点标识IN-CSE2,在表2中查询IN-CSE2,表2中没有存储IN-CSE2,则计算IN-CSE2和IN-CSE1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由于IN-CSE2和IN-CSE1是直接连接的,因此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0。最后,将传输端口的标识S0、节点标识IN-CSE2和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0对应存储至表2中。
第一路由表更新完毕后,则可以得到目标路由表,如表1所示。如果信息传输网络的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则需要重新更新第一路由表,再次得到目标路由表。由于在信息传输网络中,信息始发节点到信息接收节点之间可能不止一条通路,因此可以计算出每条通路中两个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从而根据转发节点个数所表征的时延或丢包率,计算出两个节点之间哪条通路的时延最少,或者哪条通路的丢包率最低。进而在更新路由表时,只记录时延最少或丢包率最低的通路的传输端口。这样,在信息始发节点向信息接收节点发送目标信息时,可以直接通过该传输端口传输目标信息,从而实现信息传输时延少或丢包率低的效果。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预设周期广播第一路由表。具体地,第一中心节点在获取到第一路由表之后,可以接收第二路由表,也可以按照预设周期向外发送第一路由表,从而使其他中心节点更新可以根据第一路由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例如,第一中心节点每隔5秒向外广播一次第一路由表,或者,第一中心节点在第一路由表每次更新后向外广播一次第一路由表。本发明实施例对预设周期不作详细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上述得到目标路由表的步骤中,获取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接收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根据第二路由表更新第一路由表,得到目标路由表。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各中心节点得到整个系统的路由信息,即使一个中心节点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通信崩溃,提升了onem2m系统鲁棒性。进一步地,在得到目标路由表之后,可以确定时延少、丢包率低的通路,使目标信息从时延少或丢包率低的通路传输,从而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涉及的是接收目标信息的一种可选的过程。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步骤101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接收目标信息;或从第二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节点可以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接收目标信息。例如,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边缘节点是ADN1,IN-CSE1可以从ADN1接收目标信息。
或者,第一中心节点也可以从第二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例如,信息始发节点是ADN1,信息接收节点是ASN3,在ADN1向ASN3发送目标信息时,经过三个中心节点IN-CSE1、IN-CSE2、IN-CSE3。对于自组织域1来说,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1,IN-CSE1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ADN1接收目标信息,并向外转发。对于自组织域2来说,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2,第二中心节点是IN-CSE1,IN-CSE2从IN-CSE1接收目标信息。对于自组织域3来说,第一中心节点是IN-CSE3,第二中心节点是IN-CSE2,IN-CSE3从IN-CSE2接收目标信息,并将目标信息发送到信息接收节点ASN3。
上述接收目标信息的步骤中,第一中心节点可以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接收目标信息;也可以从第二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接收目标信息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各个自组织域。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对终端系统的第一中心节点中,包括:
目标信息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
自组织域查询模块402,用于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目标传输端口查询模块403,用于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
第一目标信息发送模块404,用于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目标信息,以使第二中心节点将目标信息转发至信息接收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自组织域查询模块402,具体用于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大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等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路由表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第一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第二路由表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第二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路由表更新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路由表更新第一路由表,得到目标路由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路由表更新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接收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对第一路由表和第二路由表进行比较,得到差异节点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存储于第二路由表中,且,差异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根据第二路由表中差异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计算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差异节点标识所指示的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将传输端口的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和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表携带有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路由表更新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查询第一路由表;当查询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时,获取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第三中心节点和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将传输端口的标识、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和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周期广播第一路由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目标信息发送模块,用于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则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将目标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信息接收模块401,具体用于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接收目标信息;或从第二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
关于信息传输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信息传输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信息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信息传输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信息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
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
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目标信息,以使第二中心节点将目标信息转发至信息接收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
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大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等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第一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接收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第二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二路由表更新第一路由表,得到目标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接收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
对第一路由表和第二路由表进行比较,得到差异节点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存储于第二路由表中,且,差异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
根据第二路由表中差异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计算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差异节点标识所指示的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
将传输端口的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和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表携带有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查询第一路由表;
当查询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时,获取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第三中心节点和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
将传输端口的标识、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和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周期广播第一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则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将目标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接收目标信息;或
从第二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
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
通过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目标信息,以使第二中心节点将目标信息转发至信息接收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
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大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若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等于零,则确定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第一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接收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第二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二路由表更新第一路由表,得到目标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接收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
对第一路由表和第二路由表进行比较,得到差异节点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存储于第二路由表中,且,差异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
根据第二路由表中差异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计算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差异节点标识所指示的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
将传输端口的标识、差异节点标识和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表携带有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查询第一路由表;
当查询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未存储于第一路由表中时,获取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第三中心节点和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
将传输端口的标识、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和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第一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周期广播第一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信息接收节点与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则根据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将目标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接收目标信息;或
从第二中心节点接收目标信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对终端系统的第一中心节点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
根据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若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所述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
通过所述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目标信息,以使所述第二中心节点将所述目标信息转发至所述信息接收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包括:
根据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所述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
若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大于零,则确定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若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等于零,则确定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所述第一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接收第三中心节点发送的第二路由表,所述第二路由表中存储有节点标识和转发节点个数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表更新所述第一路由表,得到所述目标路由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路由表更新所述第一路由表,包括:
获取接收到所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
对所述第一路由表和所述第二路由表进行比较,得到差异节点标识,所述差异节点标识存储于所述第二路由表中,且,所述差异节点标识未存储于所述第一路由表中;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表中所述差异节点标识对应的转发节点个数计算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所述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所述差异节点标识所指示的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
将所述传输端口的标识、所述差异节点标识和所述第一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所述第一路由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由表携带有所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所述获取接收到所述第二路由表的传输端口的标识之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路由表更新所述第一路由表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查询所述第一路由表;
当查询到所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未存储于所述第一路由表中时,获取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所述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为所述第三中心节点和所述第一中心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个数;
将所述传输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三中心节点的节点标识和所述第二目标转发节点个数对应存储至所述第一路由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中心节点存储的第一路由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周期广播所述第一路由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在同一个自组织域,则根据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将所述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目标信息包括:
从同一个自组织域的边缘节点接收所述目标信息;或
从所述第二中心节点接收所述目标信息。
9.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对终端系统的第一中心节点中所述装置包括:
目标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携带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
自组织域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接收节点的节点标识在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
目标传输端口查询模块,用于若所述信息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中心节点不在同一个自组织域中,则在所述目标路由表中查询所述信息接收节点对应的目标传输端口;
第一目标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传输端口,向另一个自组织域内的第二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目标信息,以使所述第二中心节点将所述目标信息转发至所述信息接收节点。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536954.7A 2019-06-20 2019-06-20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0224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6954.7A CN110224931B (zh) 2019-06-20 2019-06-20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6954.7A CN110224931B (zh) 2019-06-20 2019-06-20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4931A true CN110224931A (zh) 2019-09-10
CN110224931B CN110224931B (zh) 2021-09-24

Family

ID=67814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6954.7A Active CN110224931B (zh) 2019-06-20 2019-06-20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49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4935A (zh) * 2020-07-20 2020-11-03 北京交通大学 应用于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精简协议栈路由和邻居发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670A (zh) * 2009-02-25 2009-07-15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区域化对等计算数据一致性维护方法
CN101860474A (zh) * 2009-04-08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对等网络的资源信息处理方法及对等网络
CN102035663A (zh) * 2009-09-27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域域间路由维护方法和系统
CN104506958A (zh) * 2015-01-07 2015-04-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优化域间流量的重叠网络构建方法
US20190037042A1 (en) * 2017-07-26 2019-01-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istributed forwar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e strea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670A (zh) * 2009-02-25 2009-07-15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区域化对等计算数据一致性维护方法
CN101860474A (zh) * 2009-04-08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对等网络的资源信息处理方法及对等网络
CN102035663A (zh) * 2009-09-27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域域间路由维护方法和系统
CN104506958A (zh) * 2015-01-07 2015-04-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优化域间流量的重叠网络构建方法
US20190037042A1 (en) * 2017-07-26 2019-01-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istributed forwar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e strea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4935A (zh) * 2020-07-20 2020-11-03 北京交通大学 应用于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精简协议栈路由和邻居发现方法
CN111884935B (zh) * 2020-07-20 2022-04-19 北京交通大学 应用于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精简协议栈路由和邻居发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4931B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2996B (zh) 网络中报文转发的方法、网络节点、网络系统
JP5059129B2 (ja) 第1および第2のネットワークによるオーバーラップしているセル・カバレージのエリア内での移動端末の登録
CN103220372B (zh) 数据业务访问方法及系统
US10554551B2 (en) Method to optimize mapping for multiple locations of a device in mobility
US9485799B2 (en) Method to connect a mobile node to a network
CA2462700C (en) Mo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mobile node used in the system,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mobility management program,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node
CN106330718A (zh) 组播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7186051A1 (en) Anonymous identity in identity oriented networks and protocols
CN105101176A (zh) 一种漫游场景下的会话绑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26223A (zh) 边缘业务服务器的管理方法、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7506862A (ja) IPv6アドレス処理方法、装置及びDHCPv6中継機器
CN106059917B (zh) 一种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7342932B2 (en)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cket transmission route
CN110224931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711571B (zh) 支持ip透传的自组网按需路由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US10425323B2 (en) Distributed producer mobility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
US2015002326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identity and locator separation network
CN101212397A (zh) 一种确定本地移动锚点的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CN108270724A (zh) 用于获取共享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769479A (zh) 一种高效的新一代无线网络通信方法
US2008019885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terminal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same
KR102437289B1 (ko) 정보 중심 네트워크에서 프로듀서 이동성 지원을 위한 패킷 경로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52331A (zh) 对等网络中实现策略控制的方法、资源控制代理及系统
CN101102590B (zh) 移动IPv6中为移动IPv6客户端分配家乡代理的方法
CN115333947B (zh) 基于引导的路由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