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0247A - 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0247A
CN110220247A CN201910452327.5A CN201910452327A CN110220247A CN 110220247 A CN110220247 A CN 110220247A CN 201910452327 A CN201910452327 A CN 201910452327A CN 110220247 A CN110220247 A CN 110220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device
air supply
double
volute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23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0247B (zh
Inventor
刘博�
李伟
李绪超
张振富
唐培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523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02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0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0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0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0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9Ax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有:壳体,在其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在其内部设置骨架;第一进风装置,其设置在骨架上,用于将外部的风从第一进风口处吸入后从第一出风口处吹出,蜗舌条,其固定在骨架上,与骨架之间围设形成有风道腔,风道腔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送风装置,其设置在风道腔内,用于将外部的风从第二进风口处吸入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从第一出风口吹出;主控制器,其与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通讯连接,用于分别控制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动作。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送风量少、送风量有限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送风装置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结构主要包括有壳体,为实现送风,在壳体内设置一贯流风扇,同时在壳体后方设置进风格栅构成进风口用于实现进风,在壳体的前方开设出风口,用于实现出风,在进行制冷或制热时,均通过贯流风扇动作从进风口处吸入风,然后将经过吸收了热量或冷量的空气从出风口处吹出,送风量多少受到贯流风扇的限制,送风量少且送风量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送风量少、送风量有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有:
壳体,在其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在其内部设置骨架;
第一进风装置,其设置在骨架上,用于将外部的风从第一进风口处吸入后从第一出风口处吹出,
所述双送风装置空调器还包括:
蜗舌条,其固定在骨架上,与骨架之间围设形成有风道腔,其中,所述风道腔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第二送风装置,其设置在所述风道腔内或风道腔壁上,用于将外部的风从第二进风口处吸入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从第一出风口吹出;
主控制器,其与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通讯连接,用于分别控制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动作。
一种用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双送风装置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主控制器接受控制信号,并根据接受的控制信号判断送风模式,其中,所述送风模式包括有双送风模式和单送风模式;
若接受到的信号为进入双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同时动作,进行送风;
若接受到的信号为进入单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一送风装置或第二送风装置动作。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可选的,所述风道腔为由所述骨架和所述蜗舌条围设形成的两端或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二进风口为所述中空腔体上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风道腔为由所述骨架和所述蜗舌条围设形成的封闭的腔体,所述第二进风口为开设在腔体的至少一端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有多个。
可选的,所述蜗舌条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侧面上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有多个,沿蜗舌条的长度方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蜗舌条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与第二出风口位置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包括有:
轴流风扇;
第二驱动电机,其与轴流风扇传动连接,驱动轴流风扇转动。
可选的,第一送风装置包括有:
贯流风扇;
第一驱动电机,其与贯流风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贯流风扇转动的。
可选的,所述蜗舌条包括有:
第一蜗舌板,其与第一出风口位置相对,具有靠近第一出风口的第一侧面和远离第一出风口的第二侧面;
第二蜗舌板,其为从第一蜗舌板的第二侧面向第一进风口方向延伸形成,其与所述第一蜗舌板平滑过渡连接且与第一蜗舌板之间形成顶端开口的开口腔。
可选的,骨架扣设在开口腔的上方且与蜗舌条卡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单送风模式包括:
第一单送风模式,其通过第一送风装置送风;
第二单送风模式,其通过第二送风装置送风;
若接受到的信号为采用第一单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一送风装置动作,送风;
若接受到的信号为采用第二单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二送风装置动作,送风。
可选的,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二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送风装置设置有多个,采用第二单送风模式的送风时,所述主控制器可控制多个送风装置的任意几个单独送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其在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送风装置,同时在骨架和蜗舌条之间形成的风道腔内设置有第二送风装置,且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均分别与主控制器之间通讯连接,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主控制器发送信号到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来控制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同时进行送风,与现有技术中仅仅采用一种送风装置送风的方式相比,进入空调器内部的总体风量增多,增大了送风量,进而出风量也变大,提高了制冷和制热的效果。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双送风装置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双送风装置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中风道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双送风装置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中骨架和蜗舍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送风装置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7所示,空调器包括有:
壳体100,在壳体100内部具有容纳腔,同时在其上方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110,用于实现进风和出风的功能,具体设置时,第一进风口设置在壳体100的后部,第一出风口110设置在壳体100的前部,在第一出风口110位置处设置有导风板,用于对第一出风口110处的风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第一进风口处设置进风格栅,在进风格栅和第一进风口之间还设置过滤网,用于实现过滤,防止灰尘堵塞。
在容纳腔的内部设置骨架200,此外,在壳体100内部还设有蒸发器,蒸发器和骨架200配合固定。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风装置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和贯流风扇,第一驱动电机与贯流风扇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接受主控制器的信号,然后开始转动,进而带动和其传动连接的贯流风扇转动实现送风。设置时,贯流风扇设置在骨架200上,沿骨架200的长度方向布置,其所起的作用为用于将外部的风从第一进风口处吸入后从第一出风口110处吹出,用于实现空调的制冷制热。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蜗舌条300,其与骨架200配合装配,且与骨架200之间围设形成有风道腔400,其中,在所述风道腔400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410和第二出风口420;第二送风装置500,其设置在所述风道腔400内或设置在风道腔400的侧壁上,设置个数至少设置1个,优选的,其设置有多个,沿蜗舍条300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用于将外部的风从第二进风口410处吸入后从第二出风口420吹出,第二送风装置500设置在风道腔400内与第二出风口420位置对应,在进行送风时,第二送风装置500可通过风道腔400壁上设置的第二进风口410吸入风,然后通过第二出风口420将风吹出,实现送风的效果。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送风装置50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510和轴流风扇520,轴流风扇520与第二驱动电机510传动连接,在进行送风时,可通过主控制器给信号到第二驱动电机510,第二驱动电机510动作,带动轴流风扇520转动,将风从第二出风口420吹到第一出风口110位置处,然后经过第一出风口110吹出即可,具体设置时,应使得第二出风口420位置和第一出风口110位置对应,可设置为部分对应或全部对应,可根据需求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将第二出风口420和第一出风口110的位置对应可确保从第二出风口420吹出的风可以再从第一出风口110中吹出,达到增大出风量的效果。
主控制器,其与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500通讯连接,用于分别控制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500动作,由于主控制器和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500均单独进行连接,可通过主控制器分别单独控制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500动作,或者控制2个同时动作,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满足用户多样性的选择需求。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有双送风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主控制器发送信号到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500,来控制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500同时进行送风,与现有技术中仅仅采用一种送风装置送风的方式相比,进入空调器内部的总体风量增多,增大了送风量,进而出风量也变大,提高了制冷和制热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500分别单独和主控制器连接,在进行送风时,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控制,若用户想仅仅通过第一送风装置送风,可仅控制第一送风装置打开进行送风即可,可用于获取较大的风量;
若用户想要获取少量微风,此时,可控制第二送风装置500单独工作进行送风,当然,可根据需求仅仅控制第二送风装置500中的几个送风或全部送风达到用户需求,满足用户多样化选择的需求。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风道腔40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风道腔400为由所述骨架200和所述蜗舌条300围设形成的两端或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二进风口为所述中空腔体上的开口。即,风道腔400为筒状结构,其一端或两端开口均可,优选的,其两端开口,均用于进风,可增大进风风量,风道腔40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圆形、四方形或者不规则的多变形,只要可构成腔体用于导向风流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风道腔400还可以作为第二驱动电机走线用,作为走线腔。同时,为确保风道腔400的第二进风口410处可从外界进入风量,在壳体100与第二进风口410位置对应处应设置避让孔,用于确保风可被引入到风道腔400内,或在壳体100上设置与第二进风口410连通的进口,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中风道腔4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所述风道腔400为由所述骨架200和所述蜗舌条300围设形成的封闭的腔体,所述第二进风口410为开设在腔体的至少一端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有多个。风通过进风孔进入到风道腔400内,然后经过轴流风扇520,第二出风口420、第一出风口110后吹出,同时,为确保风道腔400的第二进风口410处可从外界引入风量,在壳体100与第二进风口410位置对应处应设置避让孔(图中未示出),用于确保风可被引入到风道腔400内,或在壳体100上设置与第二进风口410连通的进口(图中未示出),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也可以不在壳体100上设置进口,而通过将第一进风口处的风吸入到第二进风口410处然后吸入到风道腔400内部即可。
优选的,所述蜗舌条300靠近第一出风口110的侧面即蜗舌条300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420,所述第二出风口420开设有多个,沿蜗舌条300的长度方向布置,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出风口420也可以开设在骨架200上或者一半开设在骨架200上,一半开设在蜗舌条300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所述蜗舌条300远离第一出风口110的侧面即蜗舌条300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送风装置500,所述第二送风装置500与第二出风口420位置对应设置,第二送风装置500与第二出风口420对应,用于确保第二送风装置500吹出的风可经过第二出风口420吹出。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送风装置500也可以固定在骨架200上,在固定时,可通过设置一用于固定在蜗舌条300或者骨架200上的支架实现第二送风装置500的固定。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蜗舌条300包括有:
第一蜗舌板310,其与第一出风口110位置相对,具有靠近第一出风口的第一侧面和远离第一出风口110的第二侧面;
第二蜗舌板320,其为从第一蜗舌板310的第二侧面向第二出风口420方向延伸形成,其与所述第一蜗舌板310平滑过渡连接且与第一蜗舌板310之间形成顶端开口的开口腔。优选的,第二蜗舌板320和第一蜗舌板310之间具有夹角,夹角角度为30-60度,即第二蜗舌板320倾斜设置在第一蜗舌板310的背面,与第一蜗舌板310之间形成类似V型的开口腔,骨架200扣设在开口腔上且与蜗舌条300卡接固定。在配合时,骨架200分别与蜗舌条300的第一蜗舌板310和第二蜗舌板320配合,骨架200包括一L型弯折部件210,用于和蜗舌条300配合,L型弯折部件210的包括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板211和垂直其设置的第二板212,第二板212盖设在开口腔开口上,在第一板211顶部设有垂直于其端面设置的凸起213,第一蜗舍板310贴合第一板211设置且与第一板211部分重合,其顶端抵靠在凸起213上,在第二蜗舌板320上设有垂直其侧面设置的凸起块321,第二板212盖在开口腔上且插装在凸起块312下方被凸起块312压紧固定。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双送风装置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主控制器接受控制信号,并根据接受的控制信号判断送风模式,其中,所述送风模式包括有双送风模式和单送风模式;
控制信号可以为通过遥控器发出的信号,如遥控器上可设有单送风、双送风按键,在使用时,用户触摸按键,如触摸双送风按键,触摸后信号会传递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先接受信号,然后对对信号解析,解析出信号为双送风模式,主控制器则会发送信号来控制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同时动作,进行送风;
若解析得出的接受到的信号为进入单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则对应控制第一送风装置或第二送风装置500动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单送风模式又包括:
第一单送风模式,其通过第一送风装置送风;
第二单送风模式,其通过第二送风装置500送风;具体设置时,可在遥控器点击进入单送风模式时,在单送风模式中对应设置有可选择的第一单送风模式或第二单送风模式,通过遥控器上设置的上选择键和下选择键的上下操作,对应选择相应的送风模式即可,当然,本实施例中设置时也可以直接设置成第一单送风按键和第二单送风按键,在选择时分别按压第一单送风按键或第二单送风按键即可。
即若接受到的信号为采用第一单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一送风装置动作,送风;
若接受到的信号为采用第二单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二送风装置500动作,送风。
可选的,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二送风装置500,其中,所述第二送风装置500设置有多个,采用第二单送风模式的送风时,所述主控制器可控制多个第二送风装置500的任意几个进行单独送风,如控制位于两侧的第二送风装置500送风或靠近中间位置处得第二送风装置500送风用以实现向两侧吹风或向中间位置集中送风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所述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包括有:
壳体,在其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在其内部设置骨架;
第一进风装置,其设置在骨架上,用于将外部的风从第一进风口处吸入后从第一出风口处吹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空调器还包括:
蜗舌条,其固定在骨架上,与骨架之间围设形成有风道腔,其中,所述风道腔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第二送风装置,其设置在所述风道腔内或风道腔壁上,用于将外部的风从第二进风口处吸入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从第一出风口吹出;
主控制器,其与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通讯连接,用于分别控制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腔为由所述骨架和所述蜗舌条围设形成的两端或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二进风口为所述中空腔体上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腔为由所述骨架和所述蜗舌条围设形成的封闭的腔体,所述第二进风口为开设在腔体的至少一端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条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侧面上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有多个,沿蜗舌条的长度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条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与第二出风口位置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包括有:
轴流风扇;
第二驱动电机,其与轴流风扇传动连接,驱动轴流风扇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送风装置包括有:
贯流风扇;
第一驱动电机,其与贯流风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贯流风扇转动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条包括有:
第一蜗舌板,其与第一出风口位置相对,具有靠近第一出风口的第一侧面和远离第一出风口的第二侧面;
第二蜗舌板,其为从第一蜗舌板的第二侧面向第一进风口方向延伸形成,其与所述第一蜗舌板平滑过渡连接且与第一蜗舌板之间形成顶端开口的开口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骨架扣设在开口腔的上方且与蜗舌条卡接固定。
10.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双送风装置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主控制器接受控制信号,并根据接受的控制信号判断送风模式,其中,所述送风模式包括有双送风模式和单送风模式;
若接受到的信号为进入双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同时动作,进行送风;
若接受到的信号为进入单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一送风装置或第二送风装置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送风模式包括:
第一单送风模式,其通过第一送风装置送风;
第二单送风模式,其通过第二送风装置送风;
若接受到的信号为采用第一单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一送风装置动作,送风;
若接受到的信号为采用第二单送风模式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第二送风装置动作,送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送风装置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二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送风装置设置有多个,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二单送风模式的送风时,所述主控制器可控制多个送风装置的任意几个单独送风。
CN201910452327.5A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220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2327.5A CN110220247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2327.5A CN110220247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0247A true CN110220247A (zh) 2019-09-10
CN110220247B CN110220247B (zh) 2021-01-29

Family

ID=6781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2327.5A Active CN110220247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024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590A (zh) * 2015-05-29 2015-09-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627429A (zh) * 2014-11-29 2016-06-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
CN105627430A (zh) * 2014-11-29 2016-06-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KR101628002B1 (ko) * 2015-07-29 2016-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8317605A (zh) * 2018-02-14 2018-07-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7429A (zh) * 2014-11-29 2016-06-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
CN105627430A (zh) * 2014-11-29 2016-06-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CN104896590A (zh) * 2015-05-29 2015-09-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KR101628002B1 (ko) * 2015-07-29 2016-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8317605A (zh) * 2018-02-14 2018-07-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0247B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055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18055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050588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WO2020020299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151138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622247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936310U (zh) 空调器
CN207584907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6410216U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222464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10220247A (zh) 一种双送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23265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混风方法
CN107366960A (zh) 一种具有分区送风功能的双贯流射流空调及送风方法
CN207936233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8671156U (zh) 空调器
CN207584909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627427B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07196651U (zh) 一种具有分区送风功能的双贯流射流空调
CN20818651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7422415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7584902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627428B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296472A (zh) 一种空调器
CN210399168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6287945B (zh)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Joint Stock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