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3202A - 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3202A
CN110213202A CN201810172114.2A CN201810172114A CN110213202A CN 110213202 A CN110213202 A CN 110213202A CN 201810172114 A CN201810172114 A CN 201810172114A CN 110213202 A CN110213202 A CN 110213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data
mark
ciphertext
ad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21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3202B (zh
Inventor
李锐
唐溪柳
罗征
冯琛
杨毅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721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32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3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3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6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involving user or device identifiers, e.g. serial number, physical or biometrical information, DNA, hand-signature or measurabl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获取第二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比较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当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大大提高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通过网络浏览信息、购买物品、聊天交流或分享资讯等。在信息时代,平台可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取到网络上不同用户的用户数据,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平台自身获取的用户数据已日益成为平台关注的焦点。
通常,不同的平台往往掌握着平台自身搜集的多种数据,为充分利用平台自身搜集的数据,在很多情况下,不同平台往往需要彼此合作,将不同平台中的相同标识进行匹配,以此挖掘有价值的潜在信息。比如,可比较找出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相同的标识,进而可对相同标识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传统的标识匹配方法,通常需要不同平台提供真实的待匹配的标识,再对待匹配的标识进行比较匹配。然而传统的标识匹配方式,进行标识匹配的平台同时拥有所有平台的标识,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进行标识匹配时无法保证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一种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获取第二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
比较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
当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一种标识加密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
匹配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标识加密匹配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标识加密匹配方法的步骤。
上述标识加密匹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通过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可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其中,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一种标识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本地的标识;
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
用所述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所述第一标识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二标识密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并将第二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
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在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一种标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地的标识;
加密模块,用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
交换模块,用于用所述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所述第一标识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二标识密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并将第二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所述加密模块还用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在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标识处理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标识处理方法的步骤。
上述标识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用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同样地,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标识密文,用第一标识密文来交换第二标识密文。第二平台再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的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被分别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对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或标识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关联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对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数据进行关联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还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方法的时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用户标识集合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或标识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参照图1,该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或标识处理方法应用于标识匹配系统。该标识匹配系统包括第一平台110、第二平台120和数据管理平台130。第一平台110、第二平台120和数据管理平台130分别通过网络相互连接。第一平台110、第二平台120和数据管理平台130分别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或服务器。终端具体可以是台式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具体可以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中的至少一种。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标识加密匹配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数据管理平台130来举例说明。参照图2,该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2,获取第一复加密标识;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其中,复加密标识是经过两次加密后得到的加密标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
其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别是不同的网络平台,比如第一平台可以是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不同的平台拥有自身搜集的多种数据,比如用户标识、用户数据、自身平台相关数据或其他平台相关数据等。其中,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该用户,用户标识可以是用户的用户名、设备号或手机号等。用户数据是与用户相关的数据,比如用户标签、用户行为数据或用户属性等。其中,用户行为数据比如用户浏览记录、用户搜索记录、用户购买记录、用户上网的时间段等等。用户属性,比如用户的性别、年龄、喜好、籍贯等。标识加密方式是对标识进行加密的方式,具体可以是采用加密算法或加密函数等对标识进行加密。
具体地,第二平台可获取自身本地的标识,并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标识密文。第二平台将第一标识密文发送至第一平台,第一平台接收第一标识密文后,采用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方式接收第一平台发送的第一复加密标识。
举例说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采用加密函数f,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采用加密函数g。用x表示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在本实施例中x表示待加密的标识。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标识密文,则第一标识密文可用g(x)表示。第一平台接收第一标识密文g(x)后,采用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g(x)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f(g(x))。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台采用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后,打乱第一复加密标识的顺序,将打乱顺序后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这样,第一平台在加密对方平台的标识时,打乱复加密后的标识可以防止对方获得明文密文对,增加对方平台破解本平台密钥的难度,大大提高了第一平台的标识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可分别采用两个独立的加密函数f和加密函数g,则加密函数f和加密函数g满足交换性,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g(x))=g(f(x))。其中,x表示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在本实施例中是待加密的标识。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密函数f和加密函数g的内部参数不存在关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可对应选择幂次函数、乘法函数、异或函数或矩阵函数等满足交换性的加密函数,或者采用以上多种加密函数进行组合后得到的满足交换性的加密函数。
S204,获取第二复加密标识;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
具体地,第一平台可获取自身本地的标识,并采用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第一平台将第二标识密文发送至第二平台,第二平台接收第二标识密文后,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USB接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方式接收第二平台发送的第二复加密标识。
举例说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采用加密函数f,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采用加密函数g。用x表示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在本实施例中x表示待加密的标识。第一平台采用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则第二标识密文可用f(x)表示。第二平台接收第二标识密文f(x)后,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f(x)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g(f(x))。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后,打乱第二复加密标识的顺序,将打乱顺序后的第二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这样,第二平台在加密对方平台的标识时,打乱复加密后的标识可以防止对方获得明文密文对,增加对方平台破解本平台加密方式的难度,大大提高了第二平台的标识的安全性。
S206,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在接收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后,可采用两两逐次比较的方式,依次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有的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比对,判断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是否相同。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则跳转至步骤S208。
S208,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两两比对所有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有的第二复加密标识,筛选出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并将筛选出的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分别进行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用于处理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提供的复加密标识或者复加密数据,并可根据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是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完全不相关的第三平台,也可以是第一平台或者第二平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后,可将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中对应相同的复加密标识的数据相关联,进行数据挖掘,以发现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二平台的潜在用户所对应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后,可确定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共同的标识。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可分别向共同的标识所对应的用户进行信息投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后,可确定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共同的标识,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可对共同的标识做标记,将共同的标识所对应的用户作为价值用户,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价值用户的潜在价值。
上述标识加密匹配方法,通过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可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其中,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方法还包括数据关联的步骤,该步骤具体包括:
S302,获取与第一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第一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
其中,复加密数据是经过两次加密后得到的加密数据。第一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其中,第二平台的数据是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与标识相应的数据是与该标识相关的数据,比如,当标识为用户标识时,与标识相关的数据可以是该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数据。数据加密方式是对数据进行加密的方式,具体可以是采用加密算法或加密函数等对数据进行加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可分别采取各自的加密方式对本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
具体地,第二平台可根据自身本地的标识,获取与标识相应的存储于本地的第一数据。并采用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密文。第二平台将第一数据密文发送至第一平台,第一平台接收第一数据密文后,采用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方式接收第一平台发送的第一复加密数据。
举例说明,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采用加密函数F,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采用加密函数G。用y表示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在本实施例中y表示待加密的数据。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第一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密文,则第一数据密文可用G(x)表示。第一平台接收第一数据密文G(x)后,采用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G(x)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F(G(x))。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台采用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后,打乱第一复加密数据的顺序,将打乱顺序后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这样,第一平台在加密对方平台的数据时,打乱复加密后的数据可以防止对方获得明文密文对,增加对方平台破解本平台加密方式的难度,大大提高了第一平台的数据的安全性。
S304,获取与第二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第二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
其中,第一平台的数据是与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具体地,第一平台可根据自身本地的标识,获取与标识相应的存储于本地的第二数据。并采用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密文。第一平台将第二数据密文发送至第二平台,第二平台接收第二数据密文后,采用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USB接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方式接收第二平台发送的第二复加密数据。
举例说明,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采用加密函数F,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采用加密函数G。用y表示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在本实施例中y表示待加密的数据。第一平台采用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第二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密文,则第二数据密文可用F(x)表示。第二平台接收第二数据密文F(x)后,采用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密文F(x)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F(G(x))。这里的函数F和函数G可以是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各自选取的独立的加密函数,各自平台保存各自加密函数的密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后,打乱第二复加密数据的顺序,将打乱顺序后的第二复加密数据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这样,第二平台在加密对方平台的数据时,打乱复加密后的数据可以防止对方获得明文密文对,增加对方平台破解本平台加密方式的难度,大大提高了第二平台的数据的安全性。
S306,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后,可确定与第一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与第二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可将确定的与相同的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举例说明,如图4所示,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对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数据进行关联的示意图。图4中的id表示各自平台的标识,a表示第一平台中与id相应的第二数据、b表示第二平台中与id相应的第一数据。f表示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函数,g表示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函数。其中,函数f和函数g满足交换性,也就是f(g(id))=g(f(id))。F表示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函数,G表示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函数。
如图4所示,第一平台采用函数f加密本地的标识id,得到f(id),采用函数F加密与id相应的数据a,得到F(a)。第二平台采用函数g加密本地的标识id,得到g(id),采用函数G加密与id相应的数据b,得到G(b)。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别交换各自加密后的标识和数据。第一平台采用函数f加密g(id),得到f(g(id)),采用函数F加密G(b),得到F(G(b)),第一平台将f(g(id))和F(G(b))发送给数据管理平台。第二平台采用函数g加密f(id),得到g(f(id)),采用函数G加密F(b),得到G(F(b)),第二平台将g(f(id))和G(F(b))发送给数据管理平台。当id的值相同时,f(g(id))=g(f(id)),数据管理平台可将同id下的所有数据对齐,将与f(g(id))(也就是g(f(id)))相应的F(G(b))和G(F(b))相关联,比如,可采用f(g(id)):F(G(b)):G(F(b))的形式等。
下面验证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可保障不同平台的数据的安全性。很容易知道,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数据管理平台这三方单独都无法破解双重加密的数据,得到原始的真实数据,因而可保障各自平台数据的安全性。此外,加入数据管理平台和第二平台合谋时,第一平台的数据的安全性仍然可得到保障。以下为具体验证方式:
第二平台能提供的数据有:第二平台的标识和相应的数据,以及采用第二平台的加密方式加密后的第一标识密文和第一数据密文,如下所示:
加密前 id b
加密后 g(id) G(b)
接收的来自于第一平台的第二标识密文和第二数据密文,以及采用第二平台的加密方式加密后的第二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数据,如下所示:
加密前 f(id) F(a)
加密后 g(f(id)) G(F(a))
数据管理平台能提供的数据有:第一复加密标识f(g(id))和第一复加密数据F(G(b)),以及第二复加密标识g(f(id))和第二复加密数据G(F(a))。两者汇总后的结果是:
加密前 id b
加密后 g(id) G(b)
加密前 f(id) F(a)
加密后 g(f(id)) G(F(a)) F(G(b))
可见,数据管理平台比第二平台多的数据只有F(G(b)),而这些数据无助于第二平台破解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函数f和数据加密函数F。因此对第一平台而言,即使第二平台与数据管理平台合谋,第一平台的标识和数据也是安全的。同理,即使第一平台与数据管理平台合谋,第二平台的标识和数据也是安全的。同理可得,无论数据管理平台是第三平台还是第一平台或者第二平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标识以及数据都是安全的。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别采用各自的加密方式对各自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再相互交换加密后的数据,这样可保障数据交换的安全性。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再分别采用各自的加密方式对对方平台交换的加密数据进行再次加密,可避免对方平台通过单次加密的数据传递标识的信息。这样通过双重加密的方式既能保障各自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又能避免对方平台借加密数据传递标识的信息。将对应相同的复加密标识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可大大扩展不同平台中对应标识的数据范围,方便后续的数据挖掘。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方法还包括目标复加密标识的解密步骤,该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其中,反馈至第一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二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或者,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二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一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再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分别采用相应的解密方式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解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可获取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的样本复加密标识,再在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构成的关联数据中,确定与样本复加密标识相应的参考关联数据。数据管理平台中除参考关联数据外的其他关联数据为待筛选关联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可将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进行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对应比对,当比对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应的相似条件时,则将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其中,相应的相似条件,比如待筛选关联数据中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中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复加密数据和/或第二复加密数据有多组,数据管理平台将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进行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对应时,分别比对相应组别的复加密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可确定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再确定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可比对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当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似条件时,则将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其中,相似条件可以是两者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完全相同,或两者中第一复加密数据一致的数量达到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复加密数据有多组,数据管理平台比对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时,分别比对对应组别的第二复加密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可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二平台,第二平台采用对应的解密方式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将解密得到的第二标识密文发送至第一平台,第一平台采用对应的解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解密,得到目标标识。
举例说明,数据管理平台将目标复加密标识f(g(id))反馈至第二平台,第二平台采用g-1函数对f(g(id))进行解密,得到f(id)。其中,g-1函数为g函数的反函数。第二平台将f(id)发送至第一平台,第一平台采用f-1函数对f(id)进行解密,得到id。其中,f-1函数为f函数的反函数。由于f函数和g函数具有交换性,因此解密的先后顺序并不影响解密结果的正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可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一平台,第一平台采用对应的解密方式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解密,得到第一标识密文。将解密得到的第一标识密文发送至第二平台,第二平台采用对应的解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进行解密,得到目标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在加密过程中建立明文和密文的映射表,在解密时根据该映射表进行对应解密。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以进行相应的解密,得到解密后的标识。这样,可通过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在保护了各自平台的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需求筛选符合条件的目标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2,获取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在对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比较时,可确定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是否一致,当一致时,则将对应相同的复加密标识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当不一致时,则说明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的标识,因而无法关联。此时,数据管理平台可确定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
S504,获取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可确定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其中,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所对应的第一复加密标识,与所有的第二复加密标识都不相同,此时的第二复加密标识所对应的标识仅存在于第一平台中。
S506,当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似条件时,则筛选出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可将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进行比对,当比对的结果满足相似条件时,则将满足相似条件的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所对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作为与相应的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所对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的同类标识,将筛选出的同类标识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此处的相似条件,比如被比较方两者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完全相同,或两者中第一复加密数据一致的数量达到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复加密数据有多组,数据管理平台比对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时,分别比对对应组别的第二复加密数据。
举例说明,数据管理平台按照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是否匹配,对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进行关联的结果如下:
复加密标识 第二复加密数据 第一复加密数据
g(f(id1)) G(F(a1)) F(G(b1))
g(f(id2)) G(F(a2))
f(g(id3)) F(G(b3))
其中,与第二复加密数据G(F(a1))和第一复加密数据F(G(b1))都与复加密标识g(f(id1))相对应,因此可相互关联。第二复加密标识g(f(id2))与所有的第一复加密标识都不匹配,第一复加密标识f(g(id3))与所有的第二复加密标识都不匹配。因此,数据管理平台获取的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为G(F(a1));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为G(F(a2))。数据管理平台比较G(F(a1))与G(F(a2))是否满足相似条件,当满足时,则将G(F(a2))所对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g(f(id2))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复加密数据表示分类标签,或者第一复加密数据所对应的复加密标识属于某类类别时,数据管理平台可将筛选的目标复加密标识分类到相应的类别。
举例说明,当第一复加密数据F(G(b1))表示A类别,或者与F(G(b1))相对应的复加密标识g(f(id1))属于A类别,则可将满足相似条件的G(F(a2))所对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g(f(id2))分类到A类别。
上述实施例中,可根据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是否满足相似条件,将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这样快速确定第一平台中比第二平台多的标识,与第二平台中已存在的标识所对应的数据的相似程度,可在第一平台中充分挖掘出第二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02,在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构成的关联数据中,确定参考关联数据和待筛选关联数据。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可获取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的样本复加密标识,再在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构成的关联数据中,确定与样本复加密标识相应的参考关联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可将参考关联数据外的其他关联数据作为待筛选关联数据。
S604,将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进行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对应比对。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可将待筛选关联数据中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分别与参考关联数据中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进行比对。
S606,当比对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应的相似条件时,则将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具体地,当比对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应的相似条件时,则将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其中,相应的相似条件,比如待筛选关联数据中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中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总体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或者,待筛选关联数据中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分别与参考关联数据中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重合度达到相应的预设阈值。
举例说明,数据管理平台按照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是否匹配,对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进行关联的结果如下:
复加密标识 第二复加密数据 第一复加密数据
g(f(id4)) G(F(a4)) F(G(b4))
g(f(id5)) G(F(a5)) F(G(b5))
其中,第二复加密数据G(F(a4))和第一复加密数据F(G(b4))都与复加密标识g(f(id4))相对应,因此可相互关联。第二复加密数据G(F(a5))和第一复加密数据F(G(b5))都与复加密标识g(f(id5))相对应,因此可相互关联。
数据管理平台可从第二平台处获取样本复加密标识为g(f(id4)),确定与样本复加密标识g(f(id4))相应的参考关联数据为G(F(a4))和F(G(b4))。数据管理平台中剩余的关联数据G(F(a5))和F(G(b5))则为待筛选关联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可分别将G(F(a5))与G(F(a4))进行比对,将F(G(b5))与F(G(b4))进行比对,当比对的结果满足相应的相似性条件时,则将g(f(id5))最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上述实施例中,可将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进行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对应比对,当比对的结果满足相应的相似条件时,则将相应的复加密标识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这样可快速确定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的相似程度,可在第一平台中充分挖掘出第二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702,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确定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
其中,训练样本是是用于训练分类模型的样本,可以是带有训练标签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训练标签是训练样本的标签,具体可以是训练样本所属的类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复加密数据可表示分类标签时,数据管理平台可从第二平台处获取样本复加密标识,将与样本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将与样本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作为训练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可从第二平台处获取样本复加密标识,和样本复加密标识所属的类别,确定与样本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将确定的与样本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将样本复加密标识所属的类别作为与训练样本相应的训练标签。
S704,根据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训练分类模型。
其中,分类模型是经过训练后可用于分类的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英文全称为Machine Learning,简称ML。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可通过样本学习具备分类能力,本实施例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用于对复加密标识进行分类,其中复加密标识包括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可以采用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循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LSTM(LongShort-Term Memory,长短期记忆网络)分类模型、BiLSTM(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分类模型等神经网络分类器模型。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可将带有训练标签的训练样本输入至分类模型,分类模型对训练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分析,可将训练样本分类到相应的类别。
S706,通过分类模型,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平台可将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获取的第一复加密标识、第一复加密数据、第二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数据输入至分类模型。当数据管理平台将与样本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将与样本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作为训练标签时,分类模型可分析第二复加密数据,得到与复加密标签相对应的标签。将目标标签下的复加密标识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数据管理平台将确定的与样本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将样本复加密标识所属的类别作为与训练样本相应的训练标签时,分类模型可分析与复加密标签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得到复加密标识所属的类别。将目标类别下的复加密标识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训练分类模型,可通过分类模型来筛选出满足条件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这样可通过分类模型实现目标复加密标识的快速筛选,能在第一平台中充分挖掘出第二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为用户标识;第一平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其中,推广信息投放平台是可以投放推广信息的平台,推广信息投放平台通常拥有较大数量的用户量或浏览量等,可起到信息推广的作用,推广的信息比如公告、广告、公益宣导或新闻等。推广信息投放平台比如广告平台、用于社交的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平台或搜索平台等。推广信息源平台是提供推广信息的平台,推广信息源平台通常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应特征的用户,可根据本平台的用户的特点挖掘其他平台的潜在用户。推广转化数据是推广信息源平台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特征数据,比如用户标签或用户标识所属类别等。用户行为数据比如用户浏览记录、用户搜索记录、用户购买记录、用户上网的时间段等等。比如用户的性别、年龄、喜好和籍贯等。
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平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时,数据管理平台可根据双方经双重加密后的推广转化数据,以及经双重加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在推广信息投放平台中充分挖掘出推广信息源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目标用户标识,并在推广信息投放平台中向目标用户标识进行信息投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经过第二平台的第一重解密和第一平台的第二重解密后得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用于指示第一平台按照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对第二平台提供的推广信息进行群发。
其中,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是具有相同特点的目标用户的标识的集合。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筛选出目标复加密标识后,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推广信息源平台,推广信息源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将解密后的数据反馈至推广信息投放平台,推广信息投放平台再进行第二重解密,得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推广信息源平台可对不同的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所对应的用户进行不同信息的推广。推广信息投放平台按照推广信息源平台的需求,对第二平台提供的推广信息向相应的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所对应的用户进行群发。
上述实施例中,目标复加密标识经过双重解密后可得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推广信息源平台可对不同的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所对应的用户进行不同信息的推广。这样,推广信息投放平台可按照推广信息源平台的实际需求,进行分层次的信息投放,能实现向每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所对应的用户进行精准的相应信息的群发推广。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方式采用以下函数:C=m^a mod P;其中,m是待加密的标识明文;C是将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加密后得到的标识密文;a是密钥,且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各自的密钥a分别存储在各自的平台;P是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约定的强素数;^表示幂次;mod表示取余运算。
具体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均采用以下函数:C=m^a mod P,其中,m表示待加密的标识明文,C是将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加密后得到的标识密文。a1表示第一平台的密钥,a1表示第二平台的密钥。P是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互相约定的大数。这个函数的含义是标识明文m的a次幂除以P后的余数为标识密文C。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可以表示为f(m)=m^a1mod P,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可以表示为g(m)=m^a2mod P。经计算,可知f(g(m))=(m^(a1*a2))%P=g(f(m)),满足交换律。
在一个实施例中,P是公开的大数,在0至2^2048范围内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P的选择,如果让任意一方选择一个P,那么他有能力恶意构造一个P,使得破解对方的密钥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可以约定P是一个素数。其一,P是否为素数是可以被验证的;其二,当P是一个素数时,特别是一个位数足够大的素数,在已知C(标识密文),m(标识明文)和P的情况下,求a是一个困难问题,这也就是数学中的求离散对数难题。这样,使用可以被验证为是素数的P,可以保护两方平台的密钥不被破解。在实际情况下,P的位数越多,加密效果越好,被对方破解密钥的难度也越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P是强素数,比如P是素数且(P-1)/2也是一个素数。当P是强素数时,可以有力地对抗明文被攻击,有效地保护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各自的密钥a。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标识加密函数:C=m^a mod P,可以采用d来解密,d的计算方式为:d*a≡1modP,其中,“≡”为同余符号,d*a≡1modP的含义为,d与a的乘积除以P的余数为1。
上述实施例中,标识加密方式采用函数:C=m^a mod P,且P是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约定的强素数,能有效防止对方平台恶意构造一个P,使得破解另一方的密钥的难度大大降低的问题。并且采用函数C=m^a mod P对两方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可有效的保障自身平台数据的安全性。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第一平台110来举例说明。参照图8,该标识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802,获取本地的标识。
具体地,第一平台可搜集存储于本地的标识。
S804,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
具体地,第一平台可采用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
S806,用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第一标识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二标识密文,用于指示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并将第二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具体地,第一平台可将第二标识密文发送至第二平台,第二平台接收第二标识密文后,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方式接收第二平台发送的第二复加密标识。并且,第一平台接收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的第一标识密文。其中,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S808,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
具体地,第一平台接收第一标识密文后,采用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
S810,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第一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数据管理平台在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具体地,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方式接收第一平台发送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数据管理平台在接收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后,可采用两两逐次比较的方式,依次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有的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比对,判断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是否相同。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则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上述标识处理方法,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用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同样地,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标识密文,用第一标识密文来交换第二标识密文。第二平台再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的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被分别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对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标识处理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的步骤,该步骤具体包括:
S902,获取本地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
具体地,第一平台可根据本地的标识,获取与标识相应的存储于本地的数据。
S904,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获取的数据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密文。
具体地,第一平台可采用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密文。
S906,用第二数据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数据密文;第一数据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上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数据密文,用于指示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并将第二复加密数据与第二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
具体地,第一平台可将第二数据密文发送至第二平台,第二平台接收第二数据密文后,采用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USB接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方式接收第二平台发送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第二复加密标识。第一平台接收第二平台发送的第一交换密文。其中,第一交换密文是第二平台根据自身本地的标识,获取与标识相应的存储于第二平台的数据,再采用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而得到的。
S908,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
具体地,第一平台接收第一数据密文后,采用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
S910,将第一复加密数据与第一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第一复加密数据用于指示数据管理平台在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具体地,第一平台将第一复加密数据与第一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后,可确定与第一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与第二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可将确定的与相同的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数据加密得到第二密文数据后,用第二密文数据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密文数据,可保障本地数据的安全性。再采用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进行再次加密,可避免第二平台通过单次加密的数据传递标识的信息。这样通过双重加密的方式既能保障各自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又能避免对方平台借加密数据传递标识的信息。将对应相同的复加密标识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可大大扩展不同平台中对应标识的数据范围,方便后续的数据挖掘。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为用户标识;本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上述实施例中,当本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时,数据管理平台可根据双方经双重加密后的推广转化数据,以及经双重加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在推广信息投放平台中充分挖掘出推广信息源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目标用户标识,并在推广信息投放平台中向目标用户标识进行信息投放。
如图10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方法的时序图。参照图10,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别获取本地的标识和与标识相应的数据。第一平台采用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采用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密文。相应地,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标识加密,得到第一标识密文;采用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密文。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别对各自平台加密后的标识和数据进行交换。第一平台再采用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采用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相应地,第二平台再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采用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密文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别将各自平台经过双重加密后的复加密标识和复加密数据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再将匹配成功的复加密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数据管理平台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二平台,第二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得到目标标识密文反馈至第一平台,第一平台对目标标识密文进行第二重解密,得到目标标识集合。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匹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0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0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11所示,图1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用户标识集合的流程示意图。数据管理平台将经过双重加密后的用户标识、推广转化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输入分类模型,得到三个类别的目标复加密标识。也就是高价值用户类别、中价值用户类别和低价值用户类别。推广信息源平台可按类别确定不同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所对应的资源,也就是根据不同类别的目标复加密标识解密后的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按不同的类别设定对目标用户标识集合进行信息推广所需支付的资源,并在推广信息投放平台上对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所对应的用户进行相应的信息推广。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标识加密匹配装置1200,包括:获取模块1201、比较模块1202和匹配模块1203。
获取模块1201,用于获取第一复加密标识;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获取模块1201还用于获取第二复加密标识;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
比较模块1202,用于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
匹配模块1203,用于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上述标识加密匹配装置,通过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可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其中,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标识加密匹配装置1200还包括关联模块1204。
获取模块1201还用于获取与第一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第一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
获取模块1201还用于获取与第二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第二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
关联模块1204,用于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别采用各自的加密方式对各自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再相互交换加密后的数据,这样可保障数据交换的安全性。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再分别采用各自的加密方式对对方平台交换的加密数据进行再次加密,可避免对方平台通过单次加密的数据传递标识的信息。这样通过双重加密的方式既能保障各自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又能避免对方平台借加密数据传递标识的信息。将对应相同的复加密标识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可大大扩展不同平台中对应标识的数据范围,方便后续的数据挖掘。
如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标识加密匹配装置1200还包括筛选模块1205、反馈模块1206。
筛选模块1205,用于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反馈模块1206,用于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其中,反馈至第一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二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或者,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二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一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以进行相应的解密,得到解密后的标识。这样,可通过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在保护了各自平台的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需求筛选符合条件的目标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筛选模块1205还用于获取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获取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当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似条件时,则筛选出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上述实施例中,可根据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是否满足相似条件,将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这样快速确定第一平台中比第二平台多的标识,与第二平台中已存在的标识所对应的数据的相似程度,可在第一平台中充分挖掘出第二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筛选模块1205还用于在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构成的关联数据中,确定参考关联数据和待筛选关联数据;将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进行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对应比对;当比对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应的相似条件时,则将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上述实施例中,可将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进行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对应比对,当比对的结果满足相应的相似条件时,则将相应的复加密标识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这样可快速确定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的相似程度,可在第一平台中充分挖掘出第二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筛选模块1205还用于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确定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根据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训练分类模型;通过分类模型,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训练分类模型,可通过分类模型来筛选出满足条件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这样可通过分类模型实现目标复加密标识的快速筛选,能在第一平台中充分挖掘出第二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为用户标识;第一平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平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时,数据管理平台可根据双方经双重加密后的推广转化数据,以及经双重加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在推广信息投放平台中充分挖掘出推广信息源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目标用户标识,并在推广信息投放平台中向目标用户标识进行信息投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经过第二平台的第一重解密和第一平台的第二重解密后得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用于指示第一平台按照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对第二平台提供的推广信息进行群发。
上述实施例中,目标复加密标识经过双重解密后可得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推广信息源平台可对不同的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所对应的用户进行不同信息的推广。这样,推广信息投放平台可按照推广信息源平台的实际需求,进行分层次的信息投放,能实现向每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所对应的用户进行精准的相应信息的群发推广。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方式采用以下函数:C=m^a mod P;其中,m是待加密的标识明文;C是将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加密后得到的标识密文;a是密钥,且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各自的密钥a分别存储在各自的平台;P是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约定的强素数;^表示幂次;mod表示取余运算。
上述实施例中,标识加密方式采用函数:C=m^a mod P,且P是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约定的强素数,能有效防止对方平台恶意构造一个P,使得破解另一方的密钥的难度大大降低的问题。并且采用函数C=m^a mod P对两方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可有效的保障自身平台数据的安全性。
如图1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标识处理装置1400,包括:获取模块1401、加密模块1402、交换模块1403和发送模块1404。
获取模块1401,用于获取本地的标识。
加密模块1402,用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
交换模块1403,用于用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第一标识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二标识密文,用于指示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并将第二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加密模块1402还用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
发送模块1404,用于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第一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数据管理平台在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上述标识处理装置,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用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同样地,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标识密文,用第一标识密文来交换第二标识密文。第二平台再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的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被分别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对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401还用于获取本地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加密模块1402还用于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获取的数据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密文。交换模块1403还用于用第二数据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数据密文;第一数据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上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数据密文,用于指示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并将第二复加密数据与第二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加密模块1402还用于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发送模块1404还用于将第一复加密数据与第一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第一复加密数据用于指示数据管理平台在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数据加密得到第二密文数据后,用第二密文数据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密文数据,可保障本地数据的安全性。再采用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进行再次加密,可避免第二平台通过单次加密的数据传递标识的信息。这样通过双重加密的方式既能保障各自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又能避免对方平台借加密数据传递标识的信息。将对应相同的复加密标识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可大大扩展不同平台中对应标识的数据范围,方便后续的数据挖掘。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为用户标识;本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上述实施例中,当本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时,数据管理平台可根据双方经双重加密后的推广转化数据,以及经双重加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在推广信息投放平台中充分挖掘出推广信息源平台的潜在的有价值的目标用户标识,并在推广信息投放平台中向目标用户标识进行信息投放。
图15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图1中的第一平台110、第二平台120或数据管理平台130。如图1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标识加密匹配和/或标识处理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标识加密匹配和/或标识处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标识加密匹配和/或标识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15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标识加密匹配和/或标识处理装置的各个程序模块,比如,图12所示的获取模块、比较模块和匹配模块。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标识加密匹配方法中的步骤。还比如,图14所示的获取模块、加密模块、交换模块和发送模块。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标识加密匹配方法中的步骤。
例如,图15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如图12所示的标识加密匹配装置中的获取模块执行步骤S202和S204。计算机设备可通过比较模块执行步骤S206。计算机设备可通过匹配模块执行步骤S208。
还例如,图15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如图14所示的标识加密匹配装置中的获取模块执行步骤S802。计算机设备可通过加密模块执行步骤S804和S808。计算机设备可通过交换模块执行步骤S806。计算机设备可通过发送模块执行步骤S8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获取第一复加密标识;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获取第二复加密标识;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还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获取与第一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第一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获取与第二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第二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还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其中,反馈至第一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二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或者,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二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一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在执行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的步骤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获取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获取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当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似条件时,则筛选出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在执行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的步骤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在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构成的关联数据中,确定参考关联数据和待筛选关联数据;将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进行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对应比对;当比对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应的相似条件时,则将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在执行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的步骤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确定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根据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训练分类模型;通过分类模型,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为用户标识;第一平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经过第二平台的第一重解密和第一平台的第二重解密后得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用于指示第一平台按照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对第二平台提供的推广信息进行群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方式采用以下函数:C=m^a mod P;其中,m是待加密的标识明文;C是将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加密后得到的标识密文;a是密钥,且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各自的密钥a分别存储在各自的平台;P是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约定的强素数;^表示幂次;mod表示取余运算。
上述计算机设备,通过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可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其中,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获取本地的标识;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用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第一标识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二标识密文,用于指示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并将第二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第一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数据管理平台在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还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获取本地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获取的数据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密文;用第二数据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数据密文;第一数据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上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数据密文,用于指示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并将第二复加密数据与第二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将第一复加密数据与第一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第一复加密数据用于指示数据管理平台在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为用户标识;本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上述计算机设备,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用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同样地,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标识密文,用第一标识密文来交换第二标识密文。第二平台再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的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被分别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对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第一复加密标识;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获取第二复加密标识;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还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获取与第一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第一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获取与第二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第二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当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还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将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其中,反馈至第一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二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或者,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二平台对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一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在执行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的步骤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获取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获取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当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似条件时,则筛选出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在执行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的步骤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在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构成的关联数据中,确定参考关联数据和待筛选关联数据;将待筛选关联数据与参考关联数据进行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对应比对;当比对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应的相似条件时,则将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在执行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的步骤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确定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根据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训练分类模型;通过分类模型,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为用户标识;第一平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经过第二平台的第一重解密和第一平台的第二重解密后得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用于指示第一平台按照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对第二平台提供的推广信息进行群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加密方式采用以下函数:C=m^a mod P;其中,m是待加密的标识明文;C是将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加密后得到的标识密文;a是密钥,且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各自的密钥a分别存储在各自的平台;P是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约定的强素数;^表示幂次;mod表示取余运算。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比较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可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其中,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本地的标识;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用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第一标识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第二标识密文,用于指示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并将第二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第一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数据管理平台在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使得还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获取本地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获取的数据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密文;用第二数据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数据密文;第一数据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上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数据密文,用于指示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并将第二复加密数据与第二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一数据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将第一复加密数据与第一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第一复加密数据用于指示数据管理平台在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为用户标识;本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用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同样地,第二平台采用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标识密文,用第一标识密文来交换第二标识密文。第二平台再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由于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这样可在保密各自平台的真实的标识的前提下,使得相同的标识分别经过自身平台和对方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加密后仍然相同,可以完成标识匹配。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被分别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对将一致的第一复加密标识和第二复加密标识进行匹配。这样,只需不同平台互相交换加密后的标识,无需提供自身真实的标识就可进行标识匹配,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各自数据的安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获取第二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
比较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
当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所述第一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
获取与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所述第二复加密数据,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与所述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
当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将所述目标复加密标识反馈至所述第一平台或所述第二平台;
其中,反馈至第一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平台对所述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二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或者,
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第二平台对所述目标复加密标识进行第一重解密后交由第一平台进行第二重解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包括:
获取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
获取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
当未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与已关联到第一复加密数据的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似条件时,则
筛选出与满足相似条件的所述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包括:
在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构成的关联数据中,确定参考关联数据和待筛选关联数据;
将所述待筛选关联数据与所述参考关联数据进行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的对应比对;
当比对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满足相应的相似条件时,则
将与满足相似条件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应的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包括:
根据相关联的第一复加密数据和第二复加密数据确定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
根据所述训练样本和训练标签训练分类模型;
通过所述分类模型,筛选第一复加密标识或第二复加密标识以作为目标复加密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为用户标识;所述第一平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所述第一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至第二平台的目标复加密标识,经过第二平台的第一重解密和第一平台的第二重解密后得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所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平台按照所述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标识集合、对所述第二平台提供的推广信息进行群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加密方式采用以下函数:
C=m^a mod P;
其中,m是待加密的标识明文;C是将待加密的标识明文加密后得到的标识密文;a是密钥,且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各自的密钥a分别存储在各自的平台;P是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约定的强素数;^表示幂次;mod表示取余运算。
10.一种标识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本地的标识;
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
用所述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所述第一标识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二标识密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并将第二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
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在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本地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
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获取的数据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密文;
用所述第二数据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数据密文;所述第一数据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上与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密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复加密数据与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
通过本地的数据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数据;
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数据与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对应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所述第一复加密数据用于指示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在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数据相关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为用户标识;本地为推广信息投放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推广信息源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推广转化数据;与本地的标识相应的数据是用户行为数据和/或用户属性。
13.一种标识加密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复加密标识;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是依次通过第一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一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
匹配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14.一种标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地的标识;
加密模块,用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本地的标识加密,得到第二标识密文;
交换模块,用于用所述第二标识密文与第二平台交换第一标识密文;所述第一标识密文,是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第二平台的标识进行加密获得;所述第二标识密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二标识密文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复加密标识,并将第二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标识加密方式具有交换性;
所述加密模块还用于通过本地的标识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一标识密文加密,得到第一复加密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在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复加密标识和所述第二复加密标识匹配。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72114.2A 2018-03-01 2018-03-01 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2132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2114.2A CN110213202B (zh) 2018-03-01 2018-03-01 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2114.2A CN110213202B (zh) 2018-03-01 2018-03-01 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202A true CN110213202A (zh) 2019-09-06
CN110213202B CN110213202B (zh) 2021-10-15

Family

ID=6777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2114.2A Active CN110213202B (zh) 2018-03-01 2018-03-01 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320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3962A (zh) * 2020-02-14 2020-06-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配置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052458A (zh) * 2020-07-28 2020-12-08 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68219A (zh) * 2021-06-30 2021-10-01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查询与匹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542247A (zh) * 2021-07-06 2021-10-22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加密的业务推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136A (zh) * 2008-02-01 2009-08-05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提供个性化数字电视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WO2010104834A2 (en) * 2009-03-09 2010-09-16 Jumptap, Inc. Contextual targeting of content using a monetization platform
CN103763342A (zh) * 2013-12-27 2014-04-30 北京集奥聚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运营商数据实现ad_exchange用户映射的方法和系统
CN106202117A (zh) * 2015-05-07 2016-12-07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7193855A (zh) * 2016-12-30 2017-09-22 杭州博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
WO2018018276A1 (zh) * 2016-07-24 2018-02-01 金蕾 一种监测车载广告时的信息推送方法以及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136A (zh) * 2008-02-01 2009-08-05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提供个性化数字电视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WO2010104834A2 (en) * 2009-03-09 2010-09-16 Jumptap, Inc. Contextual targeting of content using a monetization platform
CN103763342A (zh) * 2013-12-27 2014-04-30 北京集奥聚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运营商数据实现ad_exchange用户映射的方法和系统
CN106202117A (zh) * 2015-05-07 2016-12-07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WO2018018276A1 (zh) * 2016-07-24 2018-02-01 金蕾 一种监测车载广告时的信息推送方法以及监测装置
CN107193855A (zh) * 2016-12-30 2017-09-22 杭州博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锦秀: ""基于云计算的用户精准营销支撑平台设计与实现"", 《万方》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3962A (zh) * 2020-02-14 2020-06-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配置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1273962B (zh) * 2020-02-14 2022-02-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配置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052458A (zh) * 2020-07-28 2020-12-08 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052458B (zh) * 2020-07-28 2024-02-23 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68219A (zh) * 2021-06-30 2021-10-01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查询与匹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542247A (zh) * 2021-07-06 2021-10-22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加密的业务推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202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9192B (zh) 一种信息推荐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3780622B (zh) 一种面向云存储的数据分类加密方法
Koshy et al. An analysis of anonymity in bitcoin using p2p network traffic
JP7095140B2 (ja) 特徴抽出に基くマルチモデルトレーニング方法及び装置、電子機器と媒体
Yuan et al. Enabling privacy-preserving image-centric social discovery
CN110213202A (zh) 标识加密匹配方法和装置、标识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835511A (zh) 数据安全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70321A (zh)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1428887B (zh) 一种基于多个计算节点的模型训练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09787A (zh) 提高专用加密数据的搜索能力
CN113127916A (zh) 数据集合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096551A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用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40016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0997768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l Sibahee et al. Efficient encrypted image retrieval in IoT-cloud with multi-user authentication
CN106101092A (zh) 一种信息评估处理方法及第一实体
CN10994837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754322A (zh) 一种数据服务系统
CN112948883B (zh) 保护隐私数据的多方联合建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227783B (zh) 一种政务数据聚合装置、数据提供端、系统和方法
CN117151736A (zh) 反电诈管理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5643090A (zh) 基于隐私检索的纵向联邦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Yang et al. TAPESTRY: a de-centralized service for trusted interaction online
CN110598427A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254989A (zh) 目标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