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3161A -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3161A
CN110213161A CN201910391450.0A CN201910391450A CN110213161A CN 110213161 A CN110213161 A CN 110213161A CN 201910391450 A CN201910391450 A CN 201910391450A CN 110213161 A CN110213161 A CN 110213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net
equipment
data packet
inform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14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3161B (zh
Inventor
肖鹏飞
范程
周俊强
郑贤余
周懋
何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914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3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3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3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控制器确定从第一内网设备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控制器向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以使第一内网设备将第一数据包按照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控制器向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以使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后,将第一数据包路由至目标外网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精确调度内网调度设备,实现了第一内网设备发往目标外网区域终端的第一数据包的正常传输,进而实现目标外网区域中终端对第一内网设备的正常访问。

Description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用户访问体验越来越丰富,然而据统计,针对互联网的访问中影响用户访问质量的事件中,有95%的事件是由于某地区或某运营商的网络故障引起的,尤其是运营商骨干网络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影响面会非常广,造成一大片区的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中的资源。而互联网公司通常无法感知互联网中的网络故障,也无法及时针对由于运营商网络故障造成的业务异常或用户流失采取应对措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本发明可以针对第一内网设备和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异常的情况,精确调度内网调度设备对第一内网设备发往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的第一数据包进行转发,实现了第一内网设备发往目标外网区域终端的第一数据包的正常传输,进而实现目标外网区域中用户对第一内网设备的正常访问。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包括:
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所述控制器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第一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为所述控制器为所述目标外网区域指定的区域标签,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下一跳设备信息;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区域标签发送给所述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所述区域标签添加至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根据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转发添加了所述区域标签的第一数据包,所述区域标签被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对应的转发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包括:
内网调度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所述内网调度设备为第一内网设备与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指定的调度设备,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内网接口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和目的地信息;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信息与所述目标区域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包括:
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通过外网接口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源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调度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指令,将地址广播数据包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携带所述目的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源设备信息,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广播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包括:
内网调度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所述内网调度设备为第一内网设备与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指定的调度设备,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外网接口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设备信息;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
其中,所述述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外网接口接收第二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内网接口接收地址广播数据包,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调度指令后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广播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包含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和内网端口号,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包含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包括: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的组合,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和内网端口号内网端口号的组合在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内外网端口映射表中存在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装置,包括:
异常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网络需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路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调度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第一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
所述调度指令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为所述控制器为所述目标外网区域指定的区域标签,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下一跳设备信息;
所述调度指令发送模块包括标签发送单元和下一跳信息发送单元:
所述标签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区域标签发送给所述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所述区域标签添加至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下一跳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根据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转发添加了所述区域标签的第一数据包,所述区域标签被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对应的转发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装置,所述路由调度装置为第一内网设备与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指定的调度设备,所述路由调度装置包括:
调度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数据包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内网接口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和目的地信息;
数据包路由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信息与所述目标区域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装置,所述路由调度装置包括:
异常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网络需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调度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通过外网接口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源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
其中,所述调度装置还包括路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调度指令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调度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指令,将地址广播数据包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携带所述目的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源设备信息,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广播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装置,所述路由调度装置为第一内网设备与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指定的调度设备,所述路由调度装置包括:
调度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数据包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外网接口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设备信息;
数据包路由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
其中,所述数据包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内网接口接收地址广播数据包,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调度指令后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数据包路由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广播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包含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和内网端口号,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包含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
所述数据包路由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的组合,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和内网端口号内网端口号的组合在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内外网端口映射表中存在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调度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相连,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方面到第四方面中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目标外网区域与第一内网设备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进而获取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控制器确定第一内网设备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然后将携带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和第一路径信息的第一调度指令,发送给第一内网设备,控制器还将携带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和目标网络区域标识的第二调度指令发送给内网调度设备,进而第一内网设备根据第一调度指令,将携带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的第一数据包,按照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内网调度设备根据第二调度指令,将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路由至目标外网区域。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第一内网设备和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异常的情况,精确调度内网调度设备,实现了第一内网设备发往目标外网区域终端的第一数据包的正常传输,进而实现目标外网区域中终端对第一内网设备的正常访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调度方法的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PLS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数据包从第一内网设备至内网调度设备的路由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调度场景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由场景调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由调度方法的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由调度方法的系统交互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调度系统的架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路由调度方法可以使用在图1所示的路由调度系统中,如图所示,所述路由调度系统可以包括部署在内网中的第一内网设备100,至少两个内网出口设备:内网的出口设备2001、内网出口设备2002、……、内网出口设备200n,外网中访问第一内网设备100的多个终端:终端3001、终端3002、终端3003、……、终端300n,控制器400。
其中,第一内网设备100可以与外网中访问第一内网设备100的各个终端通过外网链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内网链路与内网出口设备2000连接,通过内网出口设备2000与外网中访问第一内网设备100的各个终端连接。第一内网设备100可以为内网中的服务器、电脑终端等。
其中,外网中访问第一内网设备100的多个终端可以是分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的终端,例如,分散在不同的省份或分散在不同的国家的终端,也可以是处于同一地理范围内通过不同的运营商网络访问第一内网设备100的终端,还可以是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通过不同运营商访问第一内网设备100的终端。
其中,上述至少两个内网出口设备可以是部署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内网出口设备,上述内网出口设备包含但不仅限于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通常情况下上述至少两个内网出口设备都是具有内外网地址转换功能的网络设备,外网中的用户终端通过内网出口设备,实现与内网中服务器或用户终端的数据交互。
其中,上述控制器400可以对外网全局网络状态进行监控,以及时发现出现异常状态的外网链路,进而进行路由调度,同时控制器400还通过内网链路与各个内网出口设备相连接,以实现在路由调度过程中向相应的内网出口设备发送相应的调度指令;控制器400还通过内网链路与第一内网设备100相连接,以实现在调度过程中向第一内网设备100发送相应的调度指令。
在一种路由调度方法的使用场景中,第一内网设备100通过内网出口设备2000与终端3001~终端300n连接,终端3001与终端3002~终端300n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控制器400监测到内网出口设备2000与终端3001之间的外网链路出现异常,内网出口设备2000与终端3002~终端300n之间的外网链路均正常,控制器400可以从内网出口设备2001~内网出口设备200n中确定内网调度设备(如,确定内网出口设备2001为内网调度设备),控制器400可以在第一内网设备100和内网出口设备2001进行相关配置,使终端3001与第一内网设备100进行交互的数据包通过终端3001与内网出口设备2001的外网链路、内网出口设备2001、以及内网出口设备2001与第一内网设备100之间的内网链路进行传输,而终端3002~终端300n与第一内网设备100进行交互的数据包仍然通过各个终端与内网出口设备2000之间的外网链路、内网出口设备2000、以及内网出口设备2000与第一内网设备100之间的内网链路进行传输。
在另一种路由调度方法的使用场景中,第一内网设备100通过外网链路与终端3001~终端300n直接相连,其中终端3001~终端300m(m大于等于1且小于n)通过第一运营商的外网链路与第一内网设备100连接,终端300m~终端n通过第二运营商的外网链路与第一内网设备100连接。控制器400监测到第一内网设备100所在的地区第一运营商的外网链路出现异常,第二运营商的外网链路均正常,控制器400可以从内网出口设备2001~内网出口设备200n中确定内网调度设备(如,确定内网出口设备2002为内网调度设备),控制器可以在第一内网设备100和内网出口设备2002进行相关配置,使终端3001与第一内网设备100进行交互的数据包,分别通过终端3001~终端300m各自与内网出口设备2002之间第一运营商的外网链路、内网出口设备2002、以及内网出口设备2002与第一内网设备100之间的内网链路进行传输,而终端300m~终端300n与第一内网设备100进行交互的数据包,仍然通过终端300m~终端300n各自与第一内网设备100之间第二运营商的外网链路进行传输。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调度方法的系统交互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201,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
其中,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第一外网链路可以为根据外网所使用的外网协议对应的选路原则,选择出的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之间的优选路由。例如,若外网为基于BGP(Border Gateway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建立的BGP网络,对应的选路原则可以包括:1、管理权重大的路由优先;2、本地首选项路由优先;3、本地始发的路由优先;4、具有最短的AS-Path的路由优先;5、origin(源)属性优先级最高的路由优先;6、MED值最小的路由优先,等等,共14条选路原则,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和第一内网设备之间的路由设备可以根据上述14条选路原则,从选路原则1向选路原则14依次比对,直到选出最佳的第一外网链路。上述目标外网区域可以是某一地理范围对应的网络区域,也可以是某网络运营商一定范围网络区域。
这里,控制器可以对第一内网设备到外网中各个网络区域的外网链路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具体监控指标可以包含每秒接收数据包数量、每秒发送数据包的数量服务成功率(接收数据包的数量与发送包数量的比值)、数据包的平均响应时间、每秒发送广播包的数量、数据包发送错误率等。具体监控手段可以为通过基于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的ping命令、MTR抓包工具等多种手段,还可以通过与各个网络运营商的网络监控中心连接,获取各个运营商的网络状态数据,具体方式此处不做限定。
这里,控制器确定第一外网链路处于的异常状态,不仅包括链路设备断电、光纤断开等物理故障导致的异常状态,也包括链路设备协议配置错误、地址配置错误等逻辑故障导致的异常状态,还可以包括一些自定义异常状态,这些自定义异常状态可以是第一外网链路本身是可达的,但是第一外网链路的相关参数满足了自定义异常状态的规则,比如,链路带超过带宽容量的80%、链路成本超过一定的链路成本阈值等等。
S202,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具体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可以包含网络带宽需求度、网络成本需求度、网络稳定性需求度、网络时延需求度中的一种或几种网络需求度。例如,若第一内网设备承载的业务为云业务,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包含网络带宽需求度、网络成本需求度、网络稳定性需求度,则网络带宽稳定性需求度和网络稳定性需求度设置相对较高,而网络成本需求度设置相对较低。若第一内网设备承载的业务为CDN(Content Delivery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业务,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包含网络带宽需求度、网络成本需求度和网络稳定性需求度,则网络带宽需求度和网络稳定性需求度设置相对较低,网络成本需求度设置相对较高。
针对不同的网络需求度,控制器可以分别计算出第一内网设备与内网的各个内网出口设备之间的内网链路、与各个内网出口设备与目标内网区域的之间的外网链路在各个网络需求度下对应的需求度值,进而和第一内网设备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进行匹配,进而选择最优的匹配度最高的内网链路和外网链路的组合对应的内网出口设备作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S203,所述控制器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这里,控制器仍然按照第一内网设备所在的内网所使用的网络协议(如BGP协议)对应的选路原则,选择第一内网调度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最优第一路径,并获取最优第一路径对应的第一路径信息,具体不再赘述。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器可以将第一内网设备的下一跳设备信息作为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S204,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
其中,第一调度指令携带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第一路径信息,用以指示第一内网设备将目的地为目标外网区域的数据包,经过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进而通过内网调度设备向目标外网区域路由数据包。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可以为目标外网区域对应的网络前缀、目标外网区域对应的AS号等。
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内网设备所在的内网为基于MPLS(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机制建立的网络,步骤S203中将最优第一路径确定之后,控制器可以为目标外网区域指定区域标签,进而将区域标签和从第一内网设备到内网调度设备的下一跳设备信息通过第一调度指令发送给第一内网设备。
这里,首先对MPLS机制做简单的介绍,MPLS是一种IP骨干技术,在无连接的IP网络上引入面向连接的标签交换概念,将第三层路由技术和第二层交换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了IP路由的灵活性和二层交换的简捷性。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PLS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MPLS网络中包含6台用于MPLS标签交换和报文转发的LSR(Label Switching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由LSR构成的网络区域称为MPLS域,其中,位于MPLS域边缘、连接其他网络(如其他IP网络)的LSR称为LER(Label Edge Router,标签边缘路由器),区域内部的LSR称为核心LSR(Core LSR)。图3所示的MPLS域中的6台LSR包含LSR301、LSR303、LSR304、LSR305、LSR306这5台LER和LSR 302这1台核心LSR。
通常,MPLS网络中接收IP报文的LSR称为Ingerss节点(入口节点),可以执行对IP报文打标签的动作;根据标签转发IP报文的LSR称为Transit节点(中间节点),可以执行对IP报文进行标签替换或标签弹出的动作;将IP报文转发出MPLS网络的LSR称为Egress节点(出口节点),对未弹出标签的IP报文也可以执行标签弹出的动作。IP报文在MPLS网络中经过的路径称为LSP(Label Switched Path,标签交换路径)。LSP是一个单向路径,这里与数据流的方向一致。一条LSP可以有0个、1个或多个Transit节点,但有且只有一个Ingerss节点和一个Egress节点。
其中,MPLS网络中IP报文的标签分为入标签和出标签,入标签通常是LSR收到的IP报文携带的标签,对于Ingerss节点来说,入标签为空,对于Transit节点或Egress节点来说,入标签是上一跳LSR发送的IP报文中携带的标签;出标签通常为Ingerss节点或Transit节点为IP报文添加或替换的标签,Egress节点没有出标签。入标签和出标签、以及出标签和下一跳LSR对应的转发接口在标签转发表中存在对应关系,入标签用于确定对应的出标签,出标签用于确定下一跳LSR对应的转发接口。
通常情况下,同一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转发等价类)的IP报文对应同样的标签,也就是同一FEC的数据包具有同样的转发属性,将会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转发传送,FEC的划分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是以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类型或VPN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划分依据。
以图3中的数据流1为例介绍报文在MPLS域中的转发机制,IP网络中的数据流1承载IP报文通过MPLS入口的LER(这里是LSR301)进入MPLS网络,LSR301分析IP报文的内容,确定该IP报文对应的FEC,并且为这些IP报文添加该FEC对应的标签(这里假设为标签1),然后LSR301根据标签转发表确定标签1对应的转发接口,并通过该转发接口将添加了标签1的IP报文转发给LSR302,标签1作为LSR301的出标签,LSR302接收到添加了标签1的IP报文后,标签1作为LSR302的入标签,LSR302确定标签1在标签转发表中对应的标签为3(这里,由于LSR302位该LSR路径的倒数第二跳,因此对应的出标签为固定的数值3,用于指示LSR302将标签弹出),LSR302将标签弹出后,通过3这一标签对应的转发出口,将弹出标签的IP报文转发给LSR303,LSR303进而将IP报文转发进IP网络。
基于以上可以理解,MPLS网络中LSR对IP报文是基于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标签和标签转发表进行转发的,因此,这里控制器将最优第一路径确定出来后,可以将目的地为目标外网区域的数据包划分为同一FEC,例如,将目的IP地址属于目标外网区域的网段的数据包划分为同一FEC,或者将目的地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号为目标外网区域的AS号划分为同一FEC。进而为这一FEC指定区域标签后,将这一FEC对应的区域标签和作为第一路径信息的下一跳设备信息,通过第一调度指令下发给第一内网设备。
S205,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令,将第一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
这里,第一数据包是目的地为目标网络区域的数据包,携带有目标内网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第一数据包可以是第一内网设备响应目标外网区域中的终端的访问请求返回的数据包。第一内网设备将发送给目标外网区域的第一数据包按照第一调度指令中的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内网设备所在的内网为MPLS网络,控制器在将目的地为目标外网区域的数据包划分为同一FEC后,将向第一路径信息对应的最优第一路径上的各个LSR下发控制指令,指示各个LSR针对该FEC建立标签转发表,标签转发表指示这一FEC的数据包从第一内网设备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的路径。第一内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路径信息包含目标外网区域对应的区域标签和下一跳设备信息,当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时,首先将区域标签压入第一数据包,进而将压入区域标签的第一数据包按照下一跳设备信息发送给对应的下一跳设备。当下一跳设备收到第一数据包后,将区域标签作为入标签查找标签转发表,确定替换的标签以及进一步的下一跳设备,进而将第一数据包中的区域标签替换后,转发给进一步的下一跳设备。依次类推,直到将第一数据包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
参见图4a,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数据包从第一内网设备至内网调度设备的路由示意图,如图所示,假设目标外网区域对应的网络前缀为168.168.0.0/16,将目的IP地址属于168.168.0.0/16这一网段的数据包划分为同一FEC,第一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168.168.0.1/16,经过图4a中的步骤S1、S2、S3和S4,可以将第一数据包从第一内网设备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
S206,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
其中,第二调度指令携带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第二调度指令用于指示内网调度设备将来自第一内网设备,且目的地为目标外网区域的数据包路由至目的地。
一种具体实现中,控制器可以通过BGP报文的形式向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控制器与内网调度设备之间可以建立BGP连接,进而控制器向内网调度设备发送Update报文(一种BGP报文,用以在BGP节点间交换路由信息),来传送控制器向内网调度设备发放的路由信息。其中Update报文可以携带不同的BGP属性,例如Origin属性、AS-Path属性、Next-Hop属性、MED属性、团体属性等,其中团体属性(Community)用于标识具有相同特征的BGP路由,通过给Update报文添加相应的团队属性,使路由策略的应用更加灵活,同时降低了维护管理的难度。
团体属性包含公认团体属性和自定义团体属性,公认团体属性包含四种:Internet、No-Advertise、No-export、No-export-Subconfed。当BGP设备收到具有Internet属性的Update报文后,可以向任何BGP对等体(即建立的BGP连接的BGP设备)发送转发该Update报文;当BGP设备收到具有No-Advertise属性的Update报文后,将不向任何对等体发送该Update报文;当BGP设备收到具有No-export属性的Update报文后,将不向AS外发送该Update报文;当BGP设备收到具有No-export-Subconfed属性的Update报文后,将不向AS外发送该Update报文,也不向AS内其他子AS发送该Update报文。
基于以上,可以将携带第二调度指令的Update报文的团体属性设置为No-Advertise,控制器将该Update报文发送给内网调度设备后,使内网调度设备将不向任何BGP对等体发送该Update报文,保证第一内网设备向目标外网区域的数据包仅可以从内网调度设备转发。
步骤S206在步骤S203之后,步骤S207之前的任意时间执行,与步骤S204和步骤S205的执行时间无关。
S207,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具体的,第二调度指令携带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在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信息与所述目标区域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其通过对应的接口路由出去。如图4a所示,经过步骤S5,内网调度设备将第一数据包路由至168.168.0.1/16。
这里,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调度指令可以携带控制器向内网调度设备下发配置的调度路由(即第一内网调度设备的IP地址),以及控制器为来自第一内网设备、发送至目标外网区域的数据包设置的自定义团体属性。
例如,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调度场景示意图中,TIXA和TIXB是部署在两个地区的两个内网出口设备,通过DCI(Data Context Interactive,数据场景交互)网络相连接,IDC为第一内网设备,IP地址为1.0.0.0,网络前缀长度为23,TIXA还与三个网络运营商ISP1、ISP2、ISP3的网络相连接,并在三个网络运营商的网络均正常的情况下为三个网络运营商各自网络中的用户终端提供与IDC的数据交互,TIXB也与上述三个网络运营商的网络相连接,其中与TIXA相连的ISP1、ISP2和ISP3对应的AS号分别为AS111、AS222、AS333,终端1为AS111对应的网络中的一个用户终端。当控制器监测到AS111对应的网络出现故障时,控制器向TIXB发送第二调度指令“1.0.0.0/23 45090:111”,这里,“45090:111”为控制器设置的自定义团体属性,“45090:”表示允许转发,“45090:”之后的“111”表示允许转发的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网络的AS号,TIXB接收到第二调度指令后,可以根据第二调度指令做相应的数据包转发,实现了TIXA发往终端1的数据包通过TIXB进行转发。
又如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由场景调度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图4b的基础上,终端2为AS222对应的网络中的一个用户终端,终端3为AS333对应的网络中的一个用户终端。当控制器监测到AS111对应的网络出现故障时,控制器向TIXB发送第二调度指令“1.0.0.0/23 65400:300&45090:222”,这里,“65400:300&45090:222”为控制器设置的自定义团体属性,“65400:”表示拒绝转发,“65400:”之后的“222”表示拒接转发的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网络的AS号,“45090:”表示允许转发,“300”表示允许转发的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网络的AS号,这里300代表任意一个AS的AS号,TIXB收到第二调度指令后,可以根据第二调度指令针对来自IDC的数据包,转发目的地是AS111和AS333的数据包,丢弃目的地是AS222的数据包。从而实现了TIXA发往终端1和终端3的数据包通过TIXB进行转发,而发往终端2的数据包仍然通过TIXA进行转发。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目标外网区域与第一内网设备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进而获取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控制器确定第一内网设备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然后将携带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和第一路径信息的第一调度指令,发送给第一内网设备,控制器还将携带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和目标网络区域标识的第二调度指令发送给内网调度设备,进而第一内网设备根据第一调度指令,将携带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的第一数据包,按照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内网调度设备根据第二调度指令,将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路由至目标外网区域。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第一内网设备和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异常的情况,精确调度内网调度设备,实现了第一内网设备发往目标外网区域终端的第一数据包的正常传输,进而实现目标外网区域中终端对第一内网设备的正常访问。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由调度方法的系统交互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501,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
其中,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这里,控制器可以通过基于ICMP的ping命令、MTR抓包工具等多种手段对外网中各个网络区域到第一内网设备的外网链路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时发现出现链路异常的第一外网链路。
这里,第一外网链路的异常状态可以包括物理故障导致的异常状态、逻辑故障导致的异常状态、自定义异常状态。
S502,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具体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可以包含网络带宽需求度、网络成本需求度、网络稳定性需求度、网络时延需求度中的一种或几种网络需求度,可以根据第一内网承载的业务对网络指标的网络需求度,选取适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S503,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
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第二调度指令用于指示内网调度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目标外网区域,目的设备为第一内网设备的数据包时,将其路由至第一内网设备。
可选的,控制器向所述调度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调度指令之前,还可以确定从内网调度设备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二路径信息,若第一内网设备所在的内网为MPLS网络,控制器还可以将来自目标外网区域,目的设备是第一内网设备的数据包划分为同一FEC,并向第二路径信息对应的路径上的各个LSR下发控制指令,指示各个LSR针对该FEC建立标签转发表,标签转发表指示这一FEC的数据包从内网调度设备的路径路由至第一内网设备。
S504,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通过外网接口接收到第二数据包。
其中,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设备信息。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解析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设备信息,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与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05,反之,丢弃该数据包。
S505,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
这里,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可以根据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设备信息将第二数据包确定为步骤S503中划分的FEC,进而根据内网调度设备预先根据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建立的标签转发表中,该FEC对应的出标签和下一跳设备对应的转发接口,对第二数据包进行标签压入后,通过上述转发接口转发给下一跳设备,下一跳设备继续根据第二数据包中压入的标签,根据下一跳设备预先为第二数据包的FEC建立的标签转发表,确定出标签和进一步的下一跳设备对应的转发接口,下一跳的设备对第二数据包进行标签替换后,进行进一步的转发,以此类推,直至路由至第一内网设备。
可选的,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外网接口接收第二数据包之前,控制器向第一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从内网设备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第一内网设备根据第一调度指令,将发送给目标外网区域的地址广播数据包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地址广播数据包后,根据第二调度指令将地址广播数据包广播至目标外网区域。进而目标外网区域中的终端根据地址广播数据包中第一内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向第一内网设备发送请求访问的第二数据包。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设备标识包含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和内网端口号,第二数据包的目标设备信息包含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内网调度设备根据预先获取的设备配置信息,建立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与内网端口号的组合,与在内网调度设备上配置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的组合在内外网端口映射表中的对应关系,进而,当内网调度设备向目标外网区域转发路由来自第一内网设备的数据包时,将数据包的源设备IP地址由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转换成内网调度设备上配置的外网IP地址,将数据包的源设备端口号由第一内网设备的端口号转换成内网调度设备上配置的外网端口号,然后将数据包路由至目标外网区域。因此当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外网接口接收到第二数据包时,当确定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的组合,在内网端口映射表中对应的是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与内网端口号的组合的情况下,确定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第一设备标识匹配。同时,若内网调度设备根据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确定第二数据包来自目标外网区域,则将第二数据包路由至第一内网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目标外网区域与第一内网设备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进而获取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控制器向内网调度设备下发携带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的第二调度指令,内网调度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根据第二调度指令确定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与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匹配,且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第二数据包路由至第一内网设备。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第一内网设备和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异常的情况,精确调度内网调度设备,实现了目标外网区域终端发往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二数据包的正常传输,进而实现目标外网区域中终端对第一内网设备的正常访问。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由调度方法的系统交互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601,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
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S602,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S603,所述控制器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S604,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
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
步骤S601~步骤S604的实现方式请参阅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201~步骤S204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605,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
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步骤S605的实现方式请参阅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206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503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606,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根据第一调度信息,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路由地址广播数据包。
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的目的携带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
S607,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路由广播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步骤S606~步骤S607的实现方式请参阅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505中可选步骤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608,所述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外网接口接收请求访问数据包。
所述请求访问数据包携带所述访问请求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设备信息。
S609,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请求访问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
步骤S608~步骤S609的实现方式请参阅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504~步骤S505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610,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响应所述请求访问数据包,生成对应的请求响应数据包。
所述请求访问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例如,第一内网设备为Web服务器,所述请求访问数据包为请求访问该Web服务器中资源的数据包,Web服务器可以响应请求访问数据包,生成携带所述请求访问数据包所请求的资源的请求响应数据包。
S611,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令,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路由所述请求响应数据包。
S612,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请求响应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步骤S611~步骤S612的实现步骤参阅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206~步骤S207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控制器在确定目标外网区域与第一内网设备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根据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进而向第一内网设备下发第一调度指令,向内网调度设备下发第二调度指令,使第一内网设备将发往目标外网区域的地址广播数据包和请求响应数据包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内网调度设备根据第二调度指令将地址广播数据包和请求响应数据包路由至目标外网区域,并且,内网调度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目标外网区域的对第一内网设备请求访问的请求访问数据包时,根据第二调度指令,将其路由至第一内网设备。实现了在第一外网链路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实现了第一内网设备和目标外网区域出向和入向数据的全局正常交互,保证了第一内网设备业务的正常运营。
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路由调度装置7可以至少包括异常链路获取模块701、网络需求获取模块、702路径确定模块703和调度指令发送模块704,其中:
异常链路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网络需求获取模块70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路径确定模块703,用于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调度指令发送模块704,用于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第一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
所述调度指令发送模块704,还用于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度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为所述控制器为所述目标外网区域指定的区域标签,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下一跳设备信息;
所述调度指令发送模块704包括标签发送单元7041和下一跳信息发送单元7042:
所述标签发送单元7041,用于将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区域标签发送给所述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所述区域标签添加至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下一跳信息发送单元7042,用于将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根据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转发添加了所述区域标签的第一数据包,所述区域标签被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对应的转发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具体实现中,所述路由调度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图2、图6的路由调度方法中控制器实现的各个步骤,具体实施细节可参阅图2、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实现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异常链路获取模块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后,网络需求获取模块根据第一内网设备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调度设备,路径确定模块将从第一内网设备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确定出来,调度指令发送模块将携带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第一路径信息的第一调度指令发送给第一内网设备,并将携带第一设备标识和目标外网区域标识的第二调度设备发送给内网调度设备,使得第一内网设备将目的地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第一数据包路由至内网调度设备,内网调度设备将第一数据包路由至目标外网区域。实现了对内网调度设备的精确调度,进而实现了目标外网区域中终端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数据包的正常传输。
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路由调度装置8至少可以包括调度指令接收模块801、数据包接收模块802和数据包路由模块803,其中:
调度指令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数据包接收模块802,用于通过内网接口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和目的地信息;
数据包路由模块803,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信息与所述目标区域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路由调度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图2、图6的路由调度方法中内网调度设备实现的各个步骤,具体实施细节可参阅图2、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实现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度指令接收模块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数据包接收模块接收第一数据包,数据包路由模块在确定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与第一设备标识匹配,且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信息与目标区域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包路由至目标外网区域。实现了根据控制器下发的第二调度指令,将来自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数据包转发路由至目标外网区域,实现了目标外网区域中终端向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数据包的正常传输。
参见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路由调度装置9至少可以包括异常链路获取模块901、网络需求获取模块902和调度指令发送模块903,其中:
异常链路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网络需求获取模块90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调度指令发送模块903,用于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通过外网接口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源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
可选的,所述路由调度装置9还包括路径确定模块904,用于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调度指令发送模块90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调度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指令,将地址广播数据包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携带所述目的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源设备信息,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广播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路由调度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图5、图6的路由调度方法中控制器实现的各个步骤,具体实施细节可参阅图5、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实现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异常链路获取模块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网络需求获取模块根据第一内网设备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调度指令发送模块向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以使内网调度设备将接收到的目的设备为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二数据包路由至第一内网设备。在第一外网链路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实现精确调度,保证了目标外网区域中终端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二数据包的正常传输。
参见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路由调度装置10至少可以包括调度指令接收模块1001、数据包接收模块1002和数据包路由模块1003,其中:
调度指令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数据包接收模块1002,用于通过外网接口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设备信息;
数据包路由模块1003,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接收模块1002,还用于通过内网接口接收地址广播数据包,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调度指令后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数据包路由模块1003,还用于将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广播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包含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和内网端口号,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包含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
所述数据包路由模块1003,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的组合,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和内网端口号内网端口号的组合在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内外网端口映射表中存在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
具体实现中,所述路由调度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图2、图5、图6的路由调度方法中内网调度设备实现的各个步骤,具体实施细节可参阅图2、图5、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实现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度指令接收模块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数据包接收模块接收第二数据包,数据包路由模块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与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匹配,且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请款下,将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实现了根据控制器下发的第二调度指令,将来自目标外网区域的第二数据包转发路由至第一内网设备,实现了目标外网区域中终端向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数据包的正常传输。
参见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由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路由调度装置11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104,用户接口1103,存储器11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102。其中,通信总线11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1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11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1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1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1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101的存储装置。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1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终端运动状态的确定应用程序。
在图11所示的路由调度装置11中,用户接口1103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设备配置信息;网络接口1104用于连接各个内网出口设备和第一内网设备,而处理器1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105中存储的路由调度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第一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
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路由调度装置11可执行前文图2、图5、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所述路由调度方法中控制器执行步骤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7和图9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所述路由调度装置7和路由调度装置9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可以为上述提到的终端运动状态的确定装置的一部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所述控制器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第一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度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为所述控制器为所述目标外网区域指定的区域标签,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下一跳设备信息;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区域标签发送给所述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所述区域标签添加至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根据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转发添加了所述区域标签的第一数据包,所述区域标签被所述下一跳设备信息对应的转发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3.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内网调度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所述内网调度设备为第一内网设备与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指定的调度设备,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内网接口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和目的地信息;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信息与所述目标区域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4.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器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通过外网接口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源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调度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指令,将地址广播数据包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携带所述目的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源设备信息,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广播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6.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内网调度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调度指令,所述内网调度设备为第一内网设备与目标外网区域之间的第一外网链路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指定的调度设备,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外网接口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设备信息;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述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外网接口接收第二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通过内网接口接收地址广播数据包,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为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调度指令后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将所述地址广播数据包广播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包含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和内网端口号,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包含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与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匹配,且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包括:
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号的组合,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内网IP地址和内网端口号内网端口号的组合在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内外网端口映射表中存在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目的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
9.一种路由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异常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网络需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路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到所述内网调度设备的第一路径信息;
调度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第一调度指令,所述第一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将第一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路由至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源设备信息;
所述调度指令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目标外网区域。
10.一种路由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异常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外网链路,所述第一外网链路用于为目标外网区域的终端与第一内网设备提供数据交互;
网络需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业务网络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网络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内网调度设备;
调度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发送第二调度指令,所述第二调度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外网区域的目标网络区域标识,以使所述内网调度设备在通过外网接口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路由至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所述目标网络区域标识对应的源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
11.一种路由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互连接,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或权利要求4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91450.0A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0213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1450.0A CN110213161B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1450.0A CN110213161B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161A true CN110213161A (zh) 2019-09-06
CN110213161B CN110213161B (zh) 2022-02-11

Family

ID=67785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1450.0A Active CN110213161B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31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3257A (zh) * 2020-09-03 2022-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表项的方法、发送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945045A (zh) * 2022-05-18 2022-08-26 深圳渊联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服务响应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9630A (zh) * 2016-07-26 2016-12-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7332793A (zh) * 2016-04-28 2017-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20180227212A1 (en) * 2017-02-07 2018-08-09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xt hop bgp routing in a network
CN108768856A (zh) * 2018-05-31 2018-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309617A (zh) * 2018-08-08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容灾切换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2793A (zh) * 2016-04-28 2017-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6209630A (zh) * 2016-07-26 2016-12-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US20180227212A1 (en) * 2017-02-07 2018-08-09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xt hop bgp routing in a network
CN108768856A (zh) * 2018-05-31 2018-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309617A (zh) * 2018-08-08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容灾切换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3257A (zh) * 2020-09-03 2022-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表项的方法、发送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4199468A4 (en) * 2020-09-03 2024-02-07 Huawei Tech Co Ltd TABLE ITEM GENERATION METHOD, MESSAGE SEN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4945045A (zh) * 2022-05-18 2022-08-26 深圳渊联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服务响应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45045B (zh) * 2022-05-18 2023-09-26 深圳渊联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服务响应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161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050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raffic path management
US9819540B1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ontroller
US9634928B2 (en) Mesh network of simple node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US9350661B2 (en) Aggregation network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US7684382B2 (en) Provider network for providing L-2 VPN services and edge router
US878071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e assurance in IP networks
EP1423945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n ip network
US95713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domain RSVP-TE LSP load balancing
WO2002051052A2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a media stream
KR101155386B1 (ko)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유닛을 라우팅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1771359A (zh) 用于连接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US20040165597A1 (en)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driven route table selection
US20140185607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ath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management server
EP4293982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controller
CN110213161A (zh)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Kumar et al. A software-defined flexible inter-domain interconnect using ONOS
JP2000278264A (ja) データネットワーク監視方法
Sørensen SDN used for policy enforcement in a federated military network.
Suhaimy et al. Analysis of MPLS-TP network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WO2023207227A1 (zh) 路由通告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12084626A1 (en) Method for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s
EP4348986A1 (en) Method to prioritize and offload mobile edge cloud traffic in 5g
Boysen et al. Service-Aware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placement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KR101095138B1 (ko) 비동기식 전송모드(atm)를 기반으로 한 다중 프로토콜레이블 스위칭망에서 가상 사설망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7768369A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