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2964B - 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2964B
CN110212964B CN201910498559.4A CN201910498559A CN110212964B CN 110212964 B CN110212964 B CN 110212964B CN 201910498559 A CN201910498559 A CN 201910498559A CN 110212964 B CN110212964 B CN 110212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ed
user
signal
noise ratio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85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2964A (zh
Inventor
谢宁
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4985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2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2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2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2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2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户端通过多个分布式发射机向基站发送通信请求信号;基站基于通信请求信号计算每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及任意两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基于差值与设定阈值,基站设置相应的用户端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并向每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应答信号用于调整发射功率;用户端调整发射功率后发通过各个分布式发射机射信息信号,基站通过空间滤波器分离发送的信息信号,基站识别每个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并解码每个用户端的信息信号。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和减少基站计算复杂性的数据传输方法。

Description

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大规模的天线阵列可以有效地增强其空间分辨率,例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基站(BaseStation,BS)可以较容易地配备大量天线;然而,由于尺寸和成本的问题,这种配置对于远程用户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分布式发射波束成形(Distributed transmitbeamforming,DTB)系统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技术已经受到极大关注,这是因为DTB系统易于实现,且具有高频谱效率和高功率效率,能够满足对未来无线通信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具有共址天线的传统系统不同,DTB系统中的发射器在几何上是分开的。现有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单用户DTB系统,并且没有研究关于多用户DTB(多用户分布式波束成形)系统的上行链路(UpLink,UL)的方法,其中多个用户通过分布式发射机(Distributed transmitter,DT)使用相同的无线电资源同时将其消息发送到基站(BS)。
对于多用户分布式波束成形(MUDTB)系统的上行链路(UL)的信号传输方法,BS处的接收器必须能够区分由源发送的DT信号(即DT发射的信号),因为许多不同的信号来自不同的用户。现有的用于区分DT信号的方法存在三种:第一种方法涉及发送训练序列,但是,使用过多的训练序列会导致导频污染问题。第二种方法涉及设计复杂的预编码器,然而,发射机需要知道所有DT信号的先验知识,该方法不适用于实际的无线通信环境,因为可以先验地假设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信息很少。第三种方法涉及利用传输信号的某些特殊属性,例如引入具有投影的迭代最小二乘法和使用枚举算法的迭代最小二乘法。然而,第三种方法存在两个主要缺点:其一,该方法是针对特定类型的传输信号而不是通用类型而设计的。其二,需要足够大的接收数据样本,并不适合于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这是因为URLLC是5G新无线电(NR)支持的新服务类别,其针对新兴应用,其中数据消息是时间敏感的,必须在端到端安全交付时,同时满足高可靠性和硬延迟要求。
基于上述的三种用于区分DT信号的方法,现有的多用户分布式波束成形(MUDTB)系统的上行链路(UL)的信号传输方法不能很好地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且基站的计算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为此,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是包含具有多个独立的分布式发射机的用户端和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用户端通过多个分布式发射机向所述基站发送通信请求信号;所述基站基于所述通信请求信号估计各个所述用户端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大尺度路径损耗,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大尺度路径损耗计算每个所述用户端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所述基站基于每个用户端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计算每个所述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所述基站计算任意两个所述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基于所述差值与设定阈值,所述基站设置相应的用户端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并向每个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反馈应答信号,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基于所述应答信号,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以使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当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时,多个所述用户端通过相应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向所述基站发送信息信号;所述基站通过空间滤波器分离所述信息信号,所述基站识别每个所述用户端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并且所述基站基于每个所述用户端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获得每个所述用户端的最大比合并,并解码每个所述用户端的信息信号。
在本公开中,用户端通过多个分布式发射机向基站发送通信请求信号,基站基于通信请求信号估计各个用户端的每个分布式发射机的大尺度路径损耗,基站基于大尺度路径损耗计算每个用户端的每个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进而计算每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以及任意两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基于差值与设定阈值,基站设置相应的用户端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并向每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应答信号,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基于应答信号,确定是否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以使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当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时,多个用户端通过相应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向基站发送信息信号;基站通过空间滤波器分离信息信号,并识别每个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并且基站基于每个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获得每个用户端的最大比合并,并解码每个用户端的信息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基于用户端的通信请求信号可以更好地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减少计算用户端的通信请求信号的信道信息状态,减少基站计算复杂性。
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可选地,所述接收信噪比满足式(Ⅰ):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031
其中,γ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P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传输功率,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032
表示基站噪声的方差,α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大尺度路径损耗。由此,基站能够通过信噪比计算方法得到每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
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可选地,所述信息信号为短帧结构。由此,能够满足URLLC的要求。
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可选地,所述差值Δk,j由下式(Ⅱ)计算得到:Δk,j=|γkj|(Ⅱ),其中,γk表示第k个所述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j表示第j个所述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由此,基站能够计算多个用户端中任意两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
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可选地,所述应答信号包括第一应答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所述基站设置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所述第一应答信号,多个所述用户端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一应答信号向所述基站发送信息信号;当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所述第二应答信号,多个所述用户端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二应答信号调整所述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重新发送所述通信请求信号,以使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且所述基站向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发射控制信号。由此,基站能够基于应答信号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是包含具有多个独立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用户装置和接收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用户装置,其用于通过多个分布式发射设备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通信请求信号;以及所述接收装置,其基于所述通信请求信号估计各个所述用户装置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大尺度路径损耗,基于所述大尺度路径损耗计算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所述接收装置基于每个用户装置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计算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所述接收装置计算任意两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基于所述差值与设定阈值设置相应的用户装置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并向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反馈应答信号,其中,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基于所述应答信号,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以使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当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时,多个所述用户装置通过相应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信息信号,所述接收装置通过空间滤波器分离所述信息信号,并且所述接收装置识别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信息信号,所述接收装置基于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信息信号获得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最大比合并,并解码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信息信号。
在本公开中,用户装置通过多个分布式发射设备向接收装置发送通信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基于通信请求信号估计各个用户装置的每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大尺度路径损耗,接收装置基于大尺度路径损耗计算每个用户装置的每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进而计算每个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以及任意两个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基于差值与设定阈值,接收装置设置相应的用户装置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并向每个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反馈应答信号,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基于应答信号,确定是否调整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以使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当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时,,多个用户装置通过相应的各个分布式发射设备向接收装置发送信息信号;接收装置通过空间滤波器分离信息信号,并识别每个用户装置的各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信息信号,并且接收装置基于每个用户装置的各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信息信号获得每个用户装置的最大比合并,并解码每个用户装置的信息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装置基于用户装置的通信请求信号可以更好地调整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减少计算用户装置的通信请求信号的信道信息状态,减少接收装置计算复杂性。
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可选地,在所述接收装置中,所述接收信噪比满足式(Ⅰ):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051
(Ⅰ),其中,γk,l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Pk,l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传输功率,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052
表示接收装置噪声的方差,αk,l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大尺度路径损耗。由此,接收装置能够通过信噪比计算方法得到每个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
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可选地,所述信息信号为短帧结构。由此,能够满足URLLC的要求。
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可选地,在所述接收装置中,所述差值Δk,j满足式(Ⅱ):Δk,j=|γkj|(Ⅱ),其中,γk表示第k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j表示第j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由此,接收装置中能够计算多个用户装置中任意两个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
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可选地,在所述接收装置中,所述应答信号包括第一应答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所述接收装置设置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反馈所述第一应答信号,多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一应答信号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信息信号;当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反馈所述第二应答信号,多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二应答信号调整所述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重新发送所述通信请求信号,以使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且所述接收装置向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发射控制信号。由此,便于接收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根据不同的应答信号调整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示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涉及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可以通过用户端发射的通信请求信号来更好地反馈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减少计算用户端的通信请求信号的信道信息状态,减少基站的计算复杂性,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的吞吐量,减少相邻基站无线的导频污染的同时,提高分布式发射波束成形系统的安全性。另外,本公开涉及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由于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其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况。其次,由于DT发射的信号的分类过程在消息信号检测过程之前完成,因此能够有效地组合来自每个用户端的所有DT的信号以改善接收信噪比(SNR)。当每个DT发射的信号可以准确地与相应的用户端相关联时,则可以通过物理层认证将当前时隙中每个用户端的CSI与前一时隙中的CSI进行比较来提高MUDTB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用户端与基站的关系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公开提供了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在本公开中,能够通过用户端发射的通信请求信号来反馈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减少计算用户端的通信请求信号的信道信息状态,减少基站计算复杂性,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的吞吐量,减少相邻基站无线的导频污染的同时,提高分布式发射波束成形系统的安全性。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本公开。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用户端与基站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是具有多个独立的分布式发射机的用户端和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与基站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也即每个用户端可以通过相应的分布式发射机与基站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些示例中,在图1所示的多用户分布式波束成形(MUDTB)系统的上行链路(UL)的信号传输模型中,基站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假设图1所示的基站具有足够的大规模的天线以提供强大的空间分辨能力。基站对应的用户端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用户端的数量可以用K表示,K为正整数。每个用户端具有Lk个分布式发射机(DT)。图1中的分布式发射机(K,Lk)代表第K个用户端的第Lk个分布式发射机。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用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表示某一用户端的某一个分布式发射机。每个用户端通过高速骨干链路连接多个分布式发射机。高速骨干链路可以采用光纤无线电形成,也可以采用微波中继器形成。另外,假设从不同的分布式发射机发送的信号在基站处的空间上可解析的。
在另一些示例中,基站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各个基站可以服务于相应的多个用户端。每个基站与相应的多个用户端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类比图1所示的多用户分布式波束成形系统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如图1所示的用户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在一些示例中,用户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各类电子设备,其中,该用户设备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Black 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8操作系统等。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如图1所示的基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以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
在一些示例中,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可以是具有水平半波偶极天线、垂直单极天线、偏馈半波天线、八木天线、碟形天线、格状天线、锥形天线、方框天线、长线天线、环形天线、蛛网天线、喇叭天线等任一种类型的天线的分布式发射机。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的信号传输模型中,用户端与基站之间可以通过短帧结构进行信号传输。其中,短帧结构可以通过无线信道的方式进行传输。无线信道可以是无记忆块衰落信道。由于短帧的传输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信道衰落在一个数据帧期间可以保持恒定,但对于不同的数据帧和不同的分布式发射机可以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信道衰落可以包括大尺度路径损耗和小规模复衰落系数。α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大尺度路径损耗。大尺度路径损耗αk,l可以由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在本公开中,各个分布式发射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h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小规模复衰落系数。P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传输功率。
在一些示例中,无线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时,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小规模复衰落系数hk,l满足hk,l=1。
在一些示例中,无线信道可以为常用的Nakagami-m信道。调整Nakagami-m信道的参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场景。较小的m值对应的信道具有严重的衰落。在极限m→∞情况下,Nakagami-m衰落信道接近于非衰落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另外,Nakagami-m分布包括m=1/2的单侧高斯分布和m=1的瑞利分布。Nakagami-m信道通常与信号传输过程中测量的数据较为匹配。例如,小规模复衰落系数hk,l的幅度符合Nakagami-m信道的分布。另外,无线信道的信道相位可以满足在[0,2π]之间均匀分布。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在不使用不同用户端的不同导频的情况下实现对DT发射的信号的识别,在每个用户端没有先前的CSI,并且没有在每个DT发射的信号中检测到消息的情况下,本公开提出一种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下面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多个用户端通过多个分布式发射机向基站发送通信请求信号(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基于图1所示的信号传输模型,各个用户端可以通过相应的多个分布式发射机(DT)向基站发送通信请求信号。用户端的数量可以是K个,K为正整数。每个用户端可以具有独立的Lk个分布式发射机(DT)。通信请求信号可以是短帧结构。另外,各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发射的通信请求信号可以经过无记忆块衰落信道到达基站。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基站基于通信请求信号估计各个用户端的每个分布式发射机的大尺度路径损耗,基站基于大尺度路径损耗计算每个用户端的每个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基站基于每个用户端的每个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计算每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信号传输模型,基站可以接收通信请求信号。基站可以包括用户注册数据库。基站通过用户注册数据库检查各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发射的通信请求信号是否合法。
在一些示例中,当基站接收的各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发射的通信请求信号不合法时,基站可以中断与各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通信。
在一些示例中,若基站接收的各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发射的通信请求信号合法,则基站对通信请求信号进行估计可以获得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大尺度路径损耗αk,l。基于估计的各个大尺度路径损耗αk,l基站可以获得每个用户端的每个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γk,l。假设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11
每个用户端的每个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满足式(1)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12
其中,γ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P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传输功率。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13
表示基站噪声的方差。αk,l表示大尺度路径损耗。由此,基站能够通过信噪比计算方法得到每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计算每个用户端的所有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的平均值可以获得每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具体而言,每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可以由每个用户端的每个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之和除以每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数量计算得到。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基站计算任意两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基于差值与设定阈值,基站设置相应的用户端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并向每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应答信号,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基于应答信号,确定是否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以使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基站可以计算任意两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例如,基站可以计算第k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k与第j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j的差值。其中,第k个用户端与第j个用户端是不同的用户端,也即k≠j。第k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k与第j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j的差值Δk,j满足式(2):Δk,j=|γkj|(2)。当k为不同值时,差值Δk,j的数量可以是多个。由此,基站能够计算多个用户端中任意两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中可以具有设定阈值εΔ。基站可以比较任一个差值与设定阈值εΔ。基于差值Δk,j与设定阈值εΔ的比较结果,基站可以设置相应的用户端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具体而言,当差值Δk,j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εΔ,基站可以设置第k个用户端的目标接收信噪比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14
和第j个用户端的目标接收信噪比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21
并且基于目标接收信噪比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22
和目标接收信噪比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23
获得差值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24
大于设定阈值εΔ。k取不同值时获得的任一个差值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25
均大于设定阈值εΔ。当差值Δk,j大于设定阈值εΔ,基站设置的目标接收信噪比等于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例如,基站可以设置第k个用户端的目标接收信噪比
Figure GDA0002360212800000126
等于基站计算的第k个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k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比较差值Δk,j与设定阈值εΔ能够便于后续基站正确识别各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当设定阈值εΔ较大时,基站容易实现识别功能。另外,在实际的信号传输过程中,每个分布式发射机具有有限的传输功率,差值Δk,j常常受到限制。因此设定阈值εΔ会受到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的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基于差值与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向每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应答信号。应答信号可以包括第一应答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具体而言,当每个差值都大于设定阈值εΔ,基站向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第一应答信号。当每个差值都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εΔ,基站向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第二应答信号。
在步骤S30中,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可以基于不同的应答信号,确定是否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以使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例如,当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接收第一应答信号时,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可以获知基站设置的目标接收信噪比等于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因此,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不必调整其自身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基于接收的第二应答信号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重新发送通信请求信号,以使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且基站向每个分布式发射机发射控制信号。具体而言,当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接收第二应答信号时,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可以获知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不等于基站设置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因此,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需要调整其自身的发射功率并重新发送通信请求信号。基站基于重新发送的通信请求信号重新获得各个发射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平均接收信噪比,若重新获得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则基站向每个分布式发射机发射控制信号,否则基站向每个分布式发射机发射第二应答信号,直至重新获得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由此,基站能够基于应答信号调整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通过时分复用方式向每个分布式发射机发送完整的应答信号。另外,基站可以设定较长的周期来控制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直至满足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能够使用应答信号中的一位来控制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通过自动功率控制实现对每个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功率的控制。例如,将基站的收发台接收的射频信号依次输入具有滤波功能的滤波器和变频器,进而获得中频信号,再将此中频信号输入到基站的自动功率控制模块中对功率进行控制。其中,自动功率控制模块包括A/D转换器、去直流单元、功率估计单元和功率反馈调整单元。
在一些示例中,自动功率控制模块的自动功率控制过程包括:将中频信号经过A/D转换器获得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经过可变点数的去直流单元得到零均值的数字中频信号,该数字中频信号再经过点数可变的功率估计单元得到信号的功率估计,该功率估计值经过功率反馈调整单元得到新的增益系数值,新增益系数应用于下一时间段内的限幅调整过程,最终使数字中频信号的输出维持在稳定功率附近。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把接收到的信号加以稳定再发送出去,这样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通信信号在无线传输中的损失,保证用户的通信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实现对信道使用数量的分配。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信息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可以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息信号带宽相同的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传输相应的信息信号,以实现在同一信道中同时传输多个信息信号(多路信号)。在多路信号进行频分复用前,需要通过频谱搬移技术将各路信号的频谱搬移到物理信道频谱的不同段上,以使各个信息信号的带宽不相互重叠。进行频谱搬移后,需要用不同的载波频率调制每一个信号。每个信号以其相应的载波频率为中心,在一定带宽的子信道上进行传输。另外,为了防止互相干扰,需要使用抗干扰保护措施带来隔离每一个子信道。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当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时,多个用户端通过相应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向基站发送信息信号(步骤S40)。其中,多个用户端使用相同的无线电资源同时通过相应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发送信息信号。信息信号可以为短帧结构。由此,能够满足无线通信系统的URLLC的要求。基于上述可知,在步骤S40中的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意味着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接收到步骤S30中的控制信号或者第一应答信号。因此,当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接收到控制信号或者第一应答信号时,多个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向基站发送信息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基站通过空间滤波器分离信息信号,基站识别每个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步骤S50)。
在步骤S50中,基站可以包括空间滤波器。通过空间滤波器基站可以分离每个分布式发射机发送的信息信号。由于基站具有足够的大规模的天线阵列以提供强大的空间分辨能力,因此,大多数接收的分布式发射机发送的信息信号在空间上是可解析的。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尝试将分离的分布式发射机发送的信息信号与分布式发射机对应的用户端相关联。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基站基于每个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获得每个用户端的最大比合并,并解码每个用户端的信息信号(步骤S60)。在步骤S60中,基站可以收集每个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发送的信息信号。基于每个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基站可以为每个用户端进行最大比率组合(即最大比合并)以改善基站的信噪比。在步骤S60中,基站可以接收用户端的各个分布式发射机发送的信息信号并解码每个用户端的信息信号,完成多用户MIMO系统的上行链路的传输。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涉及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简称数据传输系统)1是包含具有多个独立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用户装置10和接收装置20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1。其中,用户装置10与上述的用户端可以是相同的概念,接收装置20与上述的基站可以是相同的概念。用户装置10与接收装置2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些示例中,用户装置1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各个用户装置10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各个分布式发射设备是相互独立的。多个用户装置10可以通过多个分布式发射设备向接收装置20发送通信请求信号。通信请求信号可以是短帧结构。另外,各个用户装置10的分布式发射机发射的通信请求信号可以经过无线信道到达接收装置20。无线信道例如可以是无记忆块衰落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或常用的Nakagami-m信道。分布式发射设备例如可以是上述的分布式发射机。
在一些示例中,接收装置20可以接收通信请求信号并判断通信请求信号是否合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步骤S20。其中,接收装置20可以具有足够的大规模的天线以提供强大的空间分辨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接收装置20可以基于通信请求信号估计各个用户装置10的每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大尺度路径损耗。基于大尺度路径损耗接收装置20可以计算每个用户装置10的每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在一些示例中,在接收装置20中,接收信噪比可以满足式(1)。其中,各个表达式中的参数在数据传输系统1中的含义可以类比各个表达式中的参数在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含义。式(1)中的γk,l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10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Pk,l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10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传输功率。σn 2表示接收装置20噪声的方差。αk,l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10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大尺度路径损耗。由此,接收装置20能够通过信噪比计算方法得到每个用户装置10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
在一些示例中,接收装置20可以基于每个用户装置10的每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计算每个用户装置10的平均接收信噪比。接收装置20可以计算任意两个用户装置10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在一些示例中,在接收装置20中,差值Δk,j可以满足式(2)。其中,式(2)中的γk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10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j表示第j个用户装置10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由此,接收装置20中能够计算多个用户装置10中任意两个用户装置10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
在一些示例中,接收装置20可以基于差值与设定阈值设置相应的用户装置10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并向每个用户装置10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反馈应答信号。应答信号可以包括第一应答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具体可以参见上述的步骤S30。
在一些示例中,用户装置10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可以基于应答信号确定是否调整用户装置10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以使用户装置10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具体可以参见上述的步骤S30。在一些示例中,接收装置20可以通过自动功率控制实现对每个用户装置10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功率的控制。接收装置20例如可以是基站。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的步骤S30。
在一些示例中,当用户装置10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目标接收信噪比时,多个用户装置10可以通过相应的各个分布式发射设备向接收装置20发送信息信号。在一些示例中,信息信号可以为短帧结构。由此,能够满足URLLC的要求。具体可以参见上述的步骤S40。
在一些示例中,接收装置20可以通过空间滤波器分离信息信号,并且接收装置20识别每个用户装置10的各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信息信号。接收装置20可以基于每个用户装置10的各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信息信号获得每个用户装置10的最大比合并,并解码每个用户装置10的信息信号。具体可以参见上述的步骤S50和步骤S60。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是包含基站和具有多个独立的分布式发射机的用户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多个所述用户端通过多个分布式发射机向所述基站发送通信请求信号;
所述基站基于所述通信请求信号估计各个所述用户端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大尺度路径损耗,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大尺度路径损耗计算每个所述用户端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所述基站基于每个用户端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计算每个所述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
所述基站计算任意两个所述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基于所述差值与设定阈值,所述基站设置相应的用户端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并向每个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反馈应答信号,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基于所述应答信号,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以使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
当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时,多个所述用户端通过相应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向所述基站发送信息信号;
所述基站通过空间滤波器分离所述信息信号,所述基站识别每个所述用户端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并且
所述基站基于每个所述用户端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的信息信号获得每个所述用户端的最大比合并,并解码每个所述用户端的信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信噪比满足式(Ⅰ):
Figure FDA0002360212790000011
其中,γ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接收信噪比,P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传输功率,
Figure FDA0002360212790000021
表示基站噪声的方差,αk,l表示第k个用户端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机的大尺度路径损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信号为短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值Δk,j满足式(Ⅱ):
Δk,j=|γkj| (Ⅱ),
其中,γk表示第k个所述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j表示第j个所述用户端的平均接收信噪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答信号包括第一应答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
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所述基站设置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所述第一应答信号,多个所述用户端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一应答信号向所述基站发送信息信号;
当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反馈所述第二应答信号,多个所述用户端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二应答信号调整所述用户端的分布式发射机的发射功率,重新发送所述通信请求信号,以使所述用户端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且所述基站向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机发射控制信号。
6.一种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是包含接收装置和具有多个独立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所述用户装置,其用于通过多个分布式发射设备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通信请求信号;以及
所述接收装置,其基于所述通信请求信号估计各个所述用户装置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大尺度路径损耗,基于所述大尺度路径损耗计算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所述接收装置基于每个用户装置的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计算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所述接收装置计算任意两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差值,基于所述差值与设定阈值设置相应的用户装置的目标接收信噪比,并向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反馈应答信号,
其中,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基于所述应答信号,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以使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当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时,多个所述用户装置通过相应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信息信号,所述接收装置通过空间滤波器分离所述信息信号,并且所述接收装置识别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信息信号,所述接收装置基于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信息信号获得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最大比合并,并解码每个所述用户装置的信息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收装置中,所述接收信噪比满足式(Ⅰ):
Figure FDA0002360212790000031
其中,γk,l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噪比,Pk,l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传输功率,
Figure FDA0002360212790000032
表示接收装置噪声的方差,αk,l表示第k个用户装置的第l个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大尺度路径损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信号为短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收装置中,所述差值Δk,j满足式(Ⅱ):
Δk,j=|γkj| (Ⅱ),
其中,γk表示第k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γj表示第j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收装置中,所述应答信号包括第一应答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
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所述接收装置设置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用户装置的平均接收信噪比,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反馈所述第一应答信号,多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一应答信号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信息信号;
当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反馈所述第二应答信号,多个所述用户装置的各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二应答信号调整所述用户装置的分布式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重新发送所述通信请求信号,以使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平均接收信噪比等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噪比,且所述接收装置向每个所述分布式发射设备发射控制信号。
CN201910498559.4A 2019-06-10 2019-06-10 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212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8559.4A CN110212964B (zh) 2019-06-10 2019-06-10 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8559.4A CN110212964B (zh) 2019-06-10 2019-06-10 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2964A CN110212964A (zh) 2019-09-06
CN110212964B true CN110212964B (zh) 2020-03-20

Family

ID=6779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8559.4A Active CN110212964B (zh) 2019-06-10 2019-06-10 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296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46338A (ko) * 2008-10-27 2010-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공조 빔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01917218A (zh) * 2010-08-06 2010-12-15 上海电机学院 减少反馈信息的mimo多用户系统下行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457951B (zh) * 2010-10-21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小区协作通信中链路联合波束成形的方法和基站
CN102355290B (zh) * 2011-07-05 2014-05-14 深圳大学 基于智能天线技术的无线多跳网络数据发送、接收方法
CN102291727B (zh) * 2011-09-21 2013-07-31 东南大学 一种分布式协作波束成形设计方法
CN102332944B (zh) * 2011-11-04 2014-07-30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分布式mimo系统下行波束成形的基站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2801453B (zh) * 2012-08-29 2014-12-03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空间距离的多用户mimo分布式波束成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2964A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11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ub-space selection
CN107483088B (zh) 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传输方法
KR100575993B1 (ko)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사용자를 위한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US9130631B2 (en) Beamforming feedback format
US8306089B2 (en) Precoding technique for multiuser MIMO based on eigenmode selection and MMSE
CN107615856A (zh) 用于多级波束成形的非正交多址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9071389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MIMO network
US20230033208A1 (en) Selection of decoding level at signal forwarding devices
EP2547027A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in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
CN110915283B (zh) 用于支持波束成形的探测参考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JP5744833B2 (ja) Mimo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通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4871437A (zh) Fdd系统中信道互易性补偿方法和装置
EP3479503B1 (en) Over the air testing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0166104B (zh) 基于聚类的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信号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065143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波束相关性的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1528671B2 (en) Frame structure to support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KR20150134520A (ko) Mu­mimo 간섭 채널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간섭정렬 송수신 신호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0380798B (zh) 基于共享认证标签的非正交多址认证系统及参数优化方法
KR101807816B1 (ko)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안테나 송수신을 위한 기지국의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CN110212964B (zh) 分布式波束成形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049542B (zh) 基于mimo系统的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180146436A1 (en) Signal sending method, signal demodul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460364B (zh) 基于聚类算法的mimo系统的盲多径识别方法及系统
EP3466180B1 (en) Data transmission on a contention based physical data channel
US20230299816A1 (en) Multi-Antenna Wireless Transmitter and Method with MIMO Beamform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