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8080A -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8080A
CN110208080A CN201910543180.0A CN201910543180A CN110208080A CN 110208080 A CN110208080 A CN 110208080A CN 201910543180 A CN201910543180 A CN 201910543180A CN 110208080 A CN110208080 A CN 110208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loading
horizontal
vertical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31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08080B (zh
Inventor
耿大新
刘鑫磊
胡文韬
陶彪
王俊
廖煜祺
孟成
吴金亮
魏日祥
曹超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431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08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08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8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08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8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4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shearing fo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测弹性和颗粒力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包括独立工作的光弹实验设备和加载装置,加载装置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上端中部通过垂直轴向螺旋头连接有水平挡板,矩形框架前侧中部通过水平剪切螺旋头连接有垂直挡板;还公开了其使用方法,通过加载装置对颗粒试样进行加载,并通过光弹实验设备对颗粒试样动态应力变化进行动态捕捉,最后由电脑对应力变化的图像进行分析。本发明,通过加载装置的三种加载模式可以对颗粒材料的接触应力状态做出深入的研究,采用光弹实验设备可对颗粒材料的应力分布(力链)给出最直观的图像展示,以及采用电脑软件对其图像分析得到各位置上得应力分布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测弹性和颗粒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颗粒材料是指小而圆的物质(Particle)。最简单的颗粒形状是圆球。粒径在40~500μm范围内,气固密度差在1400~4000kg/m3之间的颗粒称粗颗粒(Coarse particle);粒径在20~100μm范围内,气固密度差小于1400kg/m3的颗粒称细颗粒(Fine particle);由许多个粒度间隔不大的粒级颗粒构成的颗粒系统称颗粒群(Particle swarm)。
目前对颗粒材料的变形及强度分析方法是通过观测颗粒材料的应变来进行评价,而对颗粒材料的复杂应力得研究仅通过颗粒体本构关系进行换算得到,但是这种换算方法忽略了颗粒材料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尤其是颗粒之间的接触应力无法直接试验观测,这种先行的换算方法对我们颗粒材料力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局限。
因此,需要对试样的加载装置进行改进,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的光弹试验试样加载上种类的缺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针对颗粒材料受力情况分析对试验设备进行改进,可广泛的运用再颗粒材料力学研究领域,能够对颗粒材料的力链以及整体力学特征给出直观表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包括独立工作的光弹实验设备和加载装置,所述光弹实验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准光镜、起偏振镜、第一1/4拨片、第二1/4拨片、检偏振镜、成像透镜、接收器和电脑,所述加载装置位于第一1/4拨片和第二1/4拨片之间,加载装置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上端中部通过垂直轴向螺旋头连接有水平挡板,水平挡板中部安装有水平应力位移计,矩形框架前侧中部通过水平剪切螺旋头连接有垂直挡板,垂直挡板中部安装有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所述垂直挡板和水平挡板之间安装有光学高透玻璃,光学高透玻璃之间填充有颗粒试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挡板两侧通过挡板转轴连接有垂直挡板,垂直挡板内侧一端设有滑道,垂直挡板上下两端外侧通过支架铰支头连接有矩形框架,所述挡板转轴包括垂直挡板十字旋钮转轴、水平挡板转轴和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水平挡板中部固定连接有水平挡板转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垂直挡板十字旋钮转轴包括转轴轴心和第一滑轨,转轴轴心中部安装有异形齿轮,异形齿轮接触有设在第一滑轨中部的滑道卡针,所述转轴轴心的侧端还安装有旋转十字旋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与水平挡板转轴通过转轴轴心相连接,转轴轴心在水平挡板转轴上固定有第一卡槽,在垂直挡板转轴上固定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连接有一字按钮,所述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外侧还安装有第二滑轨。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加载装置对颗粒试样进行加载,并通过光弹实验设备对颗粒试样动态应力变化进行动态捕捉,最后由电脑对应力变化的图像进行分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载装置的加载模式包括垂直向单轴加载、纯剪切水平向加载和复杂工况加载三种加载模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垂直向单轴加载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实验容器装备颗粒试样,并将颗粒试样安置于加载装置内部;
步骤二: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并固定水平剪切螺旋头,保持轴向加载过程中,切向不会发生位移;
步骤三:调整垂直轴向螺旋头,使垂直轴向螺旋轻触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上,得到此时的读数为零;
步骤四: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纯剪切水平向加载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实验容器装备颗粒试样,并将颗粒试样安置于加载装置内部;
步骤二:调整垂直轴向螺旋头,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将垂直挡板和水平挡板间的挡板转轴固定在滑道中,使垂直轴向螺旋头与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间无接触;
步骤三: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使水平剪切螺旋头轻触水平应力位移计上,得到此时的读数为零;
步骤四: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杂工况加载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实验容器装备颗粒试样,并将颗粒试样安置于加载装置内部;
步骤二: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保持垂直挡板和水平挡板间的挡板转轴能在滑道中滑动,垂直向约束通过垂直轴向螺旋头提供;
步骤三:在试样容器竖直情况下,将垂直向轴压施加到一定的值,保持垂直向加压,此时在开启水平剪切螺旋头;
步骤四:使水平向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弹实验设备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打开光源,调整光源输出功率,开启后放置一段时间后保持其输出稳定后开始试验;
步骤二:调整光源和准光镜间距,使其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准光镜后从点光源成为平行光源;
步骤三:调整加载装置;
步骤四:从接收器上接收图像,并将图像导入至电脑中并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力链及其各点处应力分布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载装置的三种加载模式可以对颗粒材料的接触应力状态做出深入的研究,此发明可以推广到颗粒材料力学以及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的颗粒介质间的力学分析与应用中,采用光弹实验设备可对颗粒材料的应力分布(力链)给出最直观的图像展示,以及采用电脑软件对其图像分析得到各位置上得应力分布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中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中垂直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中水平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中垂直挡板十字旋钮转轴和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中水平挡板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光源、200-准光镜、300-起偏振镜、400-第一1/4拨片、500-加载装置、501-水平剪切螺旋头、502-水平应力位移计、503-垂直挡板、504-垂直轴向螺旋头、505-水平挡板、506-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507-矩形框架、508-挡板转轴、509-光学高透玻璃、510-颗粒试样、511-支架铰支头、512-滑道、520-垂直挡板十字旋钮转轴、521-转轴轴心、522-异形齿轮、523-旋转十字旋钮、524-滑道卡针、525-第一滑轨、530-水平挡板转轴、540-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541-第一卡槽、542-第二卡槽、543-第二滑轨、544-一字按钮、600-第二1/4拨片、700-检偏振镜、800-成像透镜、900-接收器、1000-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包括独立工作的光弹实验设备和加载装置500,所述光弹实验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100、准光镜200、起偏振镜300、第一1/4拨片400、第二1/4拨片600、检偏振镜700、成像透镜800、接收器900和电脑1000,所述加载装置500位于第一1/4拨片400和第二1/4拨片600之间,加载装置500包括矩形框架507,矩形框架507上端中部通过垂直轴向螺旋头504连接有水平挡板505,水平挡板505中部安装有水平应力位移计502,矩形框架507前侧中部通过水平剪切螺旋头501连接有垂直挡板503,垂直挡板503中部安装有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506,所述垂直挡板503和水平挡板505之间安装有光学高透玻璃509,光学高透玻璃509之间填充有颗粒试样510,试样容器前后透光处,采用高透光性玻璃材料,使光源能量尽可能少地在光线射入试样过程中损失,矩形框架507内部安置支架和试样容器,通过支架将矩形框架507和试样容器结合到一起,试样容器的垂直挡板503与水平挡板505之间采用轴承相连接,使得水平挡板505可以和垂直挡503板沿着轴承产生相对转动,。
上述所述部件均在下部安装有滑轨,能够支持加载装置在整个光弹实验装置中调整距离以获得最适合的图像。
所述垂直轴向螺旋头504和水平剪切螺旋头501均采用密集螺纹,可以较为精确的手动控制加载力和位移的大小,且所采用的材料选用刚度和硬度较大的材料,使得加载过程中螺旋头不产生较大的变形。
所述水平挡板505两侧通过挡板转轴508连接有垂直挡板503,垂直挡板503内侧一端设有滑道512,滑道512使得水平挡板505和轴承能够在滑道间上下移动,垂直挡板503上下两端外侧通过支架铰支头511连接有矩形框架507,进而使得矩形框架507内部的支架与试样容器连接方式采用铰接,使整个试样容器可以活动,所述挡板转轴508包括垂直挡板十字旋钮转轴520、水平挡板转轴530和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540,水平挡板505中部固定连接有水平挡板转轴530。
所述垂直挡板十字旋钮转轴520包括转轴轴心521和滑轨第一滑轨525,转轴轴心521中部安装有异形齿轮522,异形齿轮522接触有设在第一滑轨525中部的滑道卡针524,所述转轴轴心521的侧端还安装有旋转十字旋钮523,转轴轴心521将水平挡板转轴530和垂直挡板转轴连接在一起,通过旋转十字旋钮523实现转轴轴心521和异形齿轮522的联动,使得滑道卡针524插入滑道512的预留孔洞中,十字型旋钮523控制轴承能否上下移动,使得第一滑轨525在滑道512中固定。
所述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540与水平挡板转轴530通过转轴轴心521相连接,转轴轴心521在水平挡板转轴530上固定有第一卡槽541,在垂直挡板503转轴上固定有第二卡槽542,第二卡槽542连接有一字按钮544,通过拔拉一字按钮544使得第一卡槽541和第一卡槽542脱离,以控制水平挡板505和垂直挡板503之间能否旋转,所述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540外侧还安装有第二滑轨543。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加载装置500对颗粒试样510进行加载,并通过光弹实验设备对颗粒试样510动态应力变化进行动态捕捉,最后由电脑1000对应力变化的图像进行分析。
所述加载装置500的加载模式包括垂直向单轴加载、纯剪切水平向加载和复杂工况加载三种加载模式。
所述垂直向单轴加载模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实验容器装备颗粒试样510,并将颗粒试样510安置于加载装置500内部;步骤二: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501,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并固定水平剪切螺旋头501,保持轴向加载过程中,切向不会发生位移;步骤三:调整垂直轴向螺旋头504,使垂直轴向螺旋头504轻触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506上,得到此时的读数为零;步骤四: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所述纯剪切水平向加载模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实验容器装备颗粒试样510,并将颗粒试样510安置于加载装置500内部;步骤二:调整垂直轴向螺旋头504,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将垂直挡板503和水平挡板505间的挡板转轴508固定在滑道512中,使垂直轴向螺旋头504与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506间无接触;步骤三: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501,使水平剪切螺旋头501轻触水平应力位移计502上,得到此时的读数为零;步骤四: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所述复杂工况加载模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实验容器装备颗粒试样510,并将颗粒试样510安置于加载装置500内部;步骤二: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501,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保持垂直挡板503和水平挡板505间的挡板转轴508能在滑道512中滑动,垂直向约束通过垂直轴向螺旋头504提供;步骤三:在试样容器竖直情况下,将垂直向轴压施加到一定的值,保持垂直向加压,此时在开启水平剪切螺旋头501;步骤四:使水平向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所述光弹实验设备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打开光源100,调整光源100输出功率,开启后放置一段时间后保持其输出稳定后开始试验;步骤二:调整光源100和准光镜200间距,使其光源100发出的光通过准光镜200后从点光源100成为平行光源100;步骤三:调整加载装置500;步骤四:从接收器900上接收图像,并将图像导入至电脑1000中并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力链及其各点处应力分布情况。
具体实施案例部分可大致分为两种加载模式。
实施例一
纯剪切水平向加载模式的步骤如下:
(1)按照试样容器尺寸制作颗粒试样510,并将颗粒试样装510入实验容器,并固定在加载装置500内部支架装置,旋转十字旋钮523,使滑道卡针524插入滑道512的预留孔洞中,使水平挡板505无法上下平移。
(2)按压一字按钮544,水平挡505板和垂直挡板503可以发生旋转,并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501,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再次按压一字按钮544使按钮弹出,此时水平挡板505和垂直挡板503无法旋转,固定水平剪切螺旋头501,保持轴向加载过程中,垂直挡板503不会发生位移。
(3)旋转十字旋钮523,使卡针524退出滑道512的预留孔洞中,使得水平挡板505能够随着试样的轴向变形而移动,调整垂直轴向螺旋头504,使垂直轴向螺旋头504轻触应力位移感应器上,从垂直应力位移计506得到此时的读数为零。
(4)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实施例二
纯剪切加载的步骤如下:
(1)按照试样容器尺寸制作颗粒试样510,并将试样装入实验容器,并固定在加载装置500内部支架装置,旋转十字旋钮523,使滑道卡针524插入滑道512的预留孔洞中,使水平挡板505无法上下平移。
(2)按压一字按钮544,水平挡板505和垂直挡板503可以发生旋转,并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501,使侧向水平剪切螺旋头501轻触应力位移感应器上,从侧向应力位移计502得到此时的读数为零,保证此时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
(3)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颗粒试样510剪切或轴压加载,使得试样在偏振光场下产生双折射效应,经由接收器将图像传送到电脑1000,采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其图像进行量化分析,并可以得到荷载下应力传递路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弹测试条件下的可视化试验加载装置,此发明可以推广到颗粒材料力学以及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的颗粒介质间的力学分析与应用试验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包括独立工作的光弹实验设备和加载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弹实验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100)、准光镜(200)、起偏振镜(300)、第一1/4拨片(400)、第二1/4拨片(600)、检偏振镜(700)、成像透镜(800)、接收器(900)和电脑(1000),所述加载装置(500)位于第一1/4拨片(400)和第二1/4拨片(600)之间,加载装置(500)包括矩形框架(507),矩形框架(507)上端中部通过垂直轴向螺旋头(504)连接有水平挡板(505),水平挡板(505)中部安装有水平应力位移计(502),矩形框架(507)前侧中部通过水平剪切螺旋头(501)连接有垂直挡板(503),垂直挡板(503)中部安装有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506),所述垂直挡板(503)和水平挡板(505)之间安装有光学高透玻璃(509),光学高透玻璃(509)之间填充有颗粒试样(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挡板(505)两侧通过挡板转轴(508)连接有垂直挡板(503),垂直挡板(503)内侧一端设有滑道(512),垂直挡板(503)上下两端外侧通过支架铰支头(511)连接有矩形框架(507),所述挡板转轴(508)包括垂直挡板十字旋钮转轴(520)、水平挡板转轴(530)和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540),水平挡板(505)中部固定连接有水平挡板转轴(5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挡板十字旋钮转轴(520)包括转轴轴心(521)和第一滑轨(525),转轴轴心(521)中部安装有异形齿轮(522),异形齿轮(522)接触有设在第一滑轨(525)中部的滑道卡针(524),所述转轴轴心(521)的侧端还安装有旋转十字旋钮(5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540)与水平挡板转轴(530)通过转轴轴心(521)相连接,转轴轴心(521)在水平挡板转轴(530)上固定有第一卡槽(541),在垂直挡板(503)转轴上固定有第二卡槽(542),第二卡槽(542)连接有一字按钮(544),所述垂直挡板一字按钮转轴(540)外侧还安装有第二滑轨(543)。
5.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加载装置(500)对颗粒试样(510)进行加载,并通过光弹实验设备对颗粒试样(510)动态应力变化进行动态捕捉,最后由电脑(1000)对应力变化的图像进行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500)的加载模式包括垂直向单轴加载、纯剪切水平向加载和复杂工况加载三种加载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向单轴加载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实验容器装备颗粒试样(510),并将颗粒试样(510)安置于加载装置(500)内部;
步骤二: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501),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并固定水平剪切螺旋头(501),保持轴向加载过程中,切向不会发生位移;
步骤三:调整垂直轴向螺旋头(504),使垂直轴向螺旋头(504)轻触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506)上,得到此时的读数为零;
步骤四: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剪切水平向加载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实验容器装备颗粒试样(510),并将颗粒试样(510)安置于加载装置(500)内部;
步骤二:调整垂直轴向螺旋头(504),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将垂直挡板(503)和水平挡板(505)间的挡板转轴(508)固定在滑道(512)中,使垂直轴向螺旋头(504)与竖直轴向应力位移计(506)间无接触;
步骤三: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501),使水平剪切螺旋头(501)轻触水平应力位移计(502)上,得到此时的读数为零;
步骤四: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杂工况加载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实验容器装备颗粒试样(510),并将颗粒试样(510)安置于加载装置(500)内部;
步骤二:调整水平剪切螺旋头(501),将试样容器调整至垂直状态,保持垂直挡板(503)和水平挡板(505)间的挡板转轴(508)能在滑道(512)中滑动,垂直向约束通过垂直轴向螺旋头(504)提供;
步骤三:在试样容器竖直情况下,将垂直向轴压施加到一定的值,保持垂直向加压,此时在开启水平剪切螺旋头(501);
步骤四:使水平向从读数零开始加载,每隔一定的读数用光弹实验设备记录下其图像状态,再通过软件对其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各点的应力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弹实验设备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打开光源(100),调整光源(100)输出功率,开启后放置一段时间后保持其输出稳定后开始试验;
步骤二:调整光源(100)和准光镜(200)间距,使其光源(100)发出的光通过准光镜(200)后从点光源(100)成为平行光源(100);
步骤三:调整加载装置(500);
步骤四:从接收器(900)上接收图像,并将图像导入至电脑(1000)中并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力链及其各点处应力分布情况。
CN201910543180.0A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0208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3180.0A CN110208080B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3180.0A CN110208080B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8080A true CN110208080A (zh) 2019-09-06
CN110208080B CN110208080B (zh) 2021-08-13

Family

ID=67793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3180.0A Active CN110208080B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0808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7621A (zh) * 2019-10-24 2020-03-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可视化的地基荷载实验装置
CN113899661A (zh) * 2021-11-08 2022-01-07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矿岩颗粒体系结构特征的细小颗粒穿流特性研究方法
CN114088587A (zh) * 2021-11-19 2022-02-25 华东交通大学 无边界颗粒扭剪加载空心圆筒光弹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969295A (zh) * 2024-04-02 2024-05-03 广州大学 一种参数可视化的土壤载荷实验装置
CN117969295B (zh) * 2024-04-02 2024-05-31 广州大学 一种参数可视化的土壤载荷实验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6606A (zh) * 2010-05-27 2010-09-2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接触面剪切试验可视化装置
US20120250001A1 (en) * 2009-11-27 2012-10-04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ress measurement device and stress measurement method
CN103630441A (zh) * 2013-11-21 2014-03-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颗粒材料力学实验可视化测试方法及其测试装置
CN104897459A (zh) * 2015-06-23 2015-09-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颗粒物质力学试验的多向加载系统
CN105784464A (zh) * 2016-02-21 2016-07-20 盐城工学院 一种材料力学实验平台
CN106226202A (zh) * 2016-07-04 2016-12-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观测记录颗粒材料承载结构构型及特性的光弹仪器
CN106468720A (zh) * 2016-09-30 2017-03-01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 颗粒间细观流场观测的磁力振动液化发生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8535124A (zh) * 2018-05-04 2018-09-14 钟维栋 一种玻璃酒瓶破碎高度极限检测设备
CN207964513U (zh) * 2018-03-28 2018-10-12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岩土力学试验专用的十字板剪切试验加载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50001A1 (en) * 2009-11-27 2012-10-04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ress measurement device and stress measurement method
CN101846606A (zh) * 2010-05-27 2010-09-2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接触面剪切试验可视化装置
CN103630441A (zh) * 2013-11-21 2014-03-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颗粒材料力学实验可视化测试方法及其测试装置
CN104897459A (zh) * 2015-06-23 2015-09-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颗粒物质力学试验的多向加载系统
CN105784464A (zh) * 2016-02-21 2016-07-20 盐城工学院 一种材料力学实验平台
CN106226202A (zh) * 2016-07-04 2016-12-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观测记录颗粒材料承载结构构型及特性的光弹仪器
CN106468720A (zh) * 2016-09-30 2017-03-01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 颗粒间细观流场观测的磁力振动液化发生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7964513U (zh) * 2018-03-28 2018-10-12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岩土力学试验专用的十字板剪切试验加载设备
CN108535124A (zh) * 2018-05-04 2018-09-14 钟维栋 一种玻璃酒瓶破碎高度极限检测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7621A (zh) * 2019-10-24 2020-03-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可视化的地基荷载实验装置
CN113899661A (zh) * 2021-11-08 2022-01-07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矿岩颗粒体系结构特征的细小颗粒穿流特性研究方法
CN113899661B (zh) * 2021-11-08 2022-12-27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矿岩颗粒体系结构特征的细小颗粒穿流特性研究方法
CN114088587A (zh) * 2021-11-19 2022-02-25 华东交通大学 无边界颗粒扭剪加载空心圆筒光弹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969295A (zh) * 2024-04-02 2024-05-03 广州大学 一种参数可视化的土壤载荷实验装置
CN117969295B (zh) * 2024-04-02 2024-05-31 广州大学 一种参数可视化的土壤载荷实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8080B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8080A (zh) 一种颗粒材料接触应力可视化试验加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Stancovski et al. 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ic–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a historical overview
Urban Is science prepared for atomic-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ang et al. Following lithiation fronts in paramagnetic electrodes with in situ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
Henderson et al.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mineralogy and material sciences
Durham et al. New measurements of activation volume in olivine under anhydrous conditions
Atkins et al. Accelerating Battery Characterization Using Neutron and Synchrotron Techniques: Toward a Multi‐Modal and Multi‐Scale Standardized Experimental Workflow
CN102323279B (zh) 基于x射线断层照相的原位加载装置
Haberl et al. Advancing neutron diffraction for accurate structural measurement of light elements at megabar pressures
Cho Molecular photothermal effects on time-resolved IR spectroscopy
CN113916864B (zh) 一种icf靶内d2燃料气体拉曼光谱定量分析的方法
Li-Rong et al. A new cell for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tudy under high pressure
Bain et al. Time-resolved 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in two-photon excited states
Stüble et al. Tracing structural changes in energy materials: A novel multi sample capillary setup for in house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CN203658260U (zh) 基于激光技术的固体样品元素分析仪
Steven et al. Wave vector and field vector orientation dependence of Fe K pre-edge X-ray absorption features in clinopyroxenes
Shen et al. Preface: High-pressure studies with x-rays
Eremchev et al. Effect of impurity molecules on the low-temperature vibrational dynamics of polyisobutylene: Investigation by single-molecule spectroscopy
Wang et al. Tracking energy scale variations from scan to scan in nuclear resonant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In situ correction using zero-energy position drifts ΔEi rather than making in situ calibration measurements
de Souza et al. Reducing the parameter space for Unparticle-inspired models using white dwarf masses
Moury et al. An in situ powder diffraction cell for high-pressure hydrogenation experiments using laboratory X-ray diffractometers
Zhou et al.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nd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Li et al. Mechanical data corrections for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ing at high pressures and high temperatures with a Paterson gas-medium mechanical testing apparatus
Grant et al. Operando Methods and Probes for Battery Electrodes and Materials
Saunders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ost-effective torsional unit for rodent long bone assess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