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7942A - 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7942A
CN110207942A CN201910562450.2A CN201910562450A CN110207942A CN 110207942 A CN110207942 A CN 110207942A CN 201910562450 A CN201910562450 A CN 201910562450A CN 110207942 A CN110207942 A CN 110207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shaft
section
balance
measurement element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24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07942B (zh
Inventor
闫万方
蒋坤
杨辉
吴烈苏
吴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Priority to CN2019105624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07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07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7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07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7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G01M9/062Wind tunnel balances; Hold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measur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解决了在某些大载荷测量试验时,现有常规天平承载能力弱、刚性差以及专用天平研制成本高、加工复杂、测量效果不佳的问题。该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包括第一内轴、浮动框体、第二内轴。浮动框体的前、后固定段分别与第一内轴及第二内轴刚性固定连接;第一内轴还和第二内轴刚性固定连接,并通过定位销固定,最终使第一内轴、浮动框体和第二内轴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浮动框体的弹性测量元件组和模型端的内径大于内轴沿轴向与之对应部分的外径,即浮动框体的浮动部分可沿轴向、周向和滚转方向自由变形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载荷容量大、刚度和测量精准度高、成本低、通用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跨超声速风洞六分量测力天平,尤其涉及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属于试验空气动力学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洞天平是风洞测力试验中最核心的测量设备,用于获取作用于试验模型上气动载荷的大小和作用点。随着飞行器研制技术及风洞试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风洞天平的测量精准度、承载能力、刚度、响应频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针对张带支撑试验技术,要求天平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同时天平-支撑系统还需具备较高的系统刚度;再如,针对矢量测力、喷流试验技术,要求天平既要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准度和刚度,同时天平内部还可实现通气系统的布置。
目前,常规内式六分量应变天平由于结构特点的限制,其载荷容量已趋于极限:国内常用的风洞天平,其特点是天平为整体结构,为满足天平测量灵敏度及力的机械结构分解要求,材料体切割比较严重,其承载能力及刚度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针对矢量测力、喷流试验技术,该种结构形式也不易实现天平内部通气系统的布置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国外对于高承载能力的天平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基于浮框结构的新型天平设计,该设计以拉压变形为主要变形测量形式,并采用装配及焊接型式为总体的结构构成,有效提高了同尺寸天平的承载能力、刚度及测量精准度;另外,国内各研究机构针对具体试验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尝试。但上述研究均不同程度存在研制周期长、成功率低、成本高、加工复杂、装配误差大及测量效果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针对在某些大载荷测量风洞试验时,现有常规天平承载能力弱、刚性差以及专用天平研制成本高、加工复杂、装配误差大、测量效果不佳等问题,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刚度高及测量精准度高的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和组装、通用性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包括第一内轴、浮动框体、第二内轴;第一内轴与第二内轴刚性固定连接后作为天平的支撑部分,所述的浮动框体作为测量部分,为环状结构,包括弹性测量元件组、前固定段、后固定段和模型端;前固定段、后固定段分别与第一内轴、第二内轴刚性固定连接,模型端用于安装试验模型,模型端的前后两侧通过弹性测量元件组分别与前固定段、后固定段连接,弹性测量元件组和模型端的内径大于位于其内部的第一内轴及第二内轴的外径,即浮动框体的弹性测量元件组和模型端能够沿轴向、周向和滚转方向自由变形移动,通过测量弹性测量元件组的应变实现试验模型载荷的测量。
优选的,通过在所述的弹性测量元件组上贴应变片并组成惠斯通电桥,实现弹性测量元件组应变的测量。
优选的,所述弹性测量元件组包含八个相同的弹性测量元件,每四个一组周向均匀布置在模型端的前后两侧,相邻两个弹性测量元件之间通过首尾交替的连接方式分别与模型端、前固定段/后固定段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测量元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片梁组、“横π”型测量梁和第二片梁组,所述第一片梁组和第二片梁组分别包含至少三个相同的片梁。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片梁组和第二片梁组的最外侧片梁外表面上敷贴应变片,“横π”型测量梁的上、下表面分别敷贴应变片。
优选的,所述八个弹性测量元件的“横π”型测量梁的布置方向按下述方式:每组弹性测量元件的“横π”型测量梁的方向交替布置,且在相同周向位置的前后两侧弹性测量元件的“横π”型测量梁的方向对称布置。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内轴为旋成体结构,包括连接锥段、前端面、前配合段、中间柱段和第一配合柱段;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轴为旋成体结构,包括连接柱段、后端面、后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柱段,所述第二配合柱段上沿轴向还开有圆柱孔;所述的前配合段、后配合段分别用于与前固定段、后固定段配合连接,通过电子束焊接方式实现所述的前端面、后端面与前固定段、后固定段之间的刚性固定连接;第一配合柱段与第二配合柱段之间通过柱配合方式连接并通过定位销实现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轴、浮动框体和第二内轴分别采用合金钢一体加工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轴沿轴向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内轴沿轴向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组装完成后,形成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测量元件组和模型端的内径大于位于其内部的第一内轴及第二内轴的外径,二者之间的差值3mm~5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基于浮动框结构设计,减小了对结构的加工程度,天平承载能力强、刚度高,同尺寸下载荷容量较常规天平可提高约1.4~2.0倍;能够实现了天平分量间机械和电气的有效测量解耦,测量精准度高。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结构简单,且各结构件易于加工,装配误差小,研制周期短、成本低。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可广泛应用于目前亚跨超声速风洞试验中,尤其适用于张带支撑、矢量喷流等对天平的承载能力、刚度等具有更高要求的风洞试验,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内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内轴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浮动框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沿A-B向的展开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解决了在某些大载荷测量风洞试验时,现有常规天平承载能力弱、刚性差以及专用天平研制成本高、加工复杂、装配误差大、测量效果不佳的问题。具体的指,提供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内轴1、浮动框体2、第二内轴3。
第一内轴1为细长旋成体,如图3所示,采用高强度合金钢一体加工成型,包括连接锥段101、前端面102、前配合段103、中间柱段104和第一配合柱段105;
浮动框体2为细长环状结构,如图5所示,采用高强度合金钢一体加工成型,包括弹性测量元件组、前固定段209、后固定段210和模型端211;
第二内轴3为细长旋成体,如图4所示,采用高强度合金钢一体加工成型,包括连接柱段301、后端面302、后配合段303和第二配合段304,第二配合段304上还沿轴向开有圆柱孔305;
结合图1和图2,浮动框体2的前固定段209、后固定段210分别与第一内轴1的前配合段103以及第二内轴3的后配合段303刚性固定连接,并分别通过第一定位销401、第二定位销402定位;进一步地,第一内轴1的第一配合柱段105插入第二内轴3的圆柱孔305形成刚性连接,并通过第三定位销403固定,最终使第一内轴1、浮动框体2和第二内轴3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为加强浮动框体2与第一内轴1、第二内轴3的连接刚度,浮动框体2的前固定段209、后固定段210分别与第一内轴1的前端面102及第二内轴3的后端面302的接触端面采用电子束沿周向焊接固定。
浮动框体2的弹性测量元件组和模型端211的内径大于第一内轴1的中间柱段104及第二内轴3的第二配合柱段304的外径,即浮动框体2的弹性测量元件组和模型端211可沿轴向、周向和滚转方向自由变形移动;风洞试验时,天平的连接锥段101、连接柱段301分别与风洞支撑刚性连接,试验模型通过模型端211与天平刚性连接,模型气动载荷通过模型端211传递至弹性测量元件组,再传递至前固定段209和后固定段210,并最终由第一内轴1和第二内轴3传递至风洞支撑,进而通过弹性测量元件组的受载变形实现对气动载荷的测量,具体优选的,通过在弹性测量元件组上敷贴应变片并组成惠斯通电桥,实现弹性测量元件组应变的测量。
弹性测量元件组包含8组相同的弹性测量元件,结合图5和图6,分别为第一测量元件201、第二测量元件202、第三测量元件203、第四测量元件204、第五测量元件205、第六测量元件206、第七测量元件207和第八测量元件208。
第一测量元件201、第二测量元件202、第三测量元件203和第四测量元件204位于浮动框体2的左侧,沿周向均匀布置,模型端211和前固定段209之间沿4个测量元件两侧交替开有通槽,相邻两个弹性测量元件之间通过首尾交替的连接方式分别与模型端211和前固定段209连接。
第五测量元件205、第六测量元件206、第七测量元件207和第八测量元件208位于浮动框体2的右侧,并沿周向均匀布置,模型端211和后固定段210之间沿4个测量元件两侧交替开有通槽,相邻两个弹性测量元件之间通过首尾交替的连接方式分别与模型端211和后固定段210连接。
第一测量元件201,结合图5、图6和图7,包含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片梁组2011、第二片梁组2012和位于中间的“横π”型测量梁2013;进一步地,其余7组弹性测量元件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结合图6,8组弹性测量元件的“横π”型测量梁的布置方向按下述方式:第一测量元件201、第二测量元件202、第三测量元件203和第四测量元件204沿周向反向、交替布置;第五测量元件205、第六测量元件206、第七测量元件207和第八测量元件208与在相同周向位置的左侧测量元件对称布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片梁组2011和第二片梁组2012分别包含3个相同的方型片梁;进一步地,结合图7,8组测量元件的第一、第二片梁组外侧片梁的外表面和“横π”型测量梁的上、下表面分别敷贴有应变片5,用于组成惠斯通电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内轴1沿轴向开有第一通孔106,第二内轴3沿轴向开有第二通孔306,第一通孔106和第二通孔306的孔径相同,组装完成后,形成中空结构,用于减轻天平重量,也可用于矢量喷流试验时通气系统的布置。
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中,8组测量元件的第一、第二片梁组外侧片梁的外表面分别敷贴有应变片,共组成4个惠斯通电桥,分别用于测量法向力Y、俯仰力矩Mz、侧向力Z和偏航力矩My。风洞试验时,第一、第二片梁组在法向力Y、俯仰力矩Mz、侧向力Z或偏航力矩My的作用下产生拉、压变形,敷贴在其上的应变片感应其应变变化,并通过电桥将应变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最终通过天平静态校准公式将电信号转换为载荷值,完成该4分量气动载荷的测量。本发明中,8组测量元件的“横π”型测量梁的上、下表面分别敷贴有应变片,共组成2个惠斯通电桥,分别用于测量滚转力矩Mx和轴向力X。风洞试验时,“横π”型测量梁的上、下表面在滚转力矩Mx或轴向力X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敷贴在其上的应变片感应其应变变化,并通过电桥将应变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最终通过天平静态校准公式将电信号转换为载荷值,完成该2分量气动载荷的测量。
本发明中,通过弹性片梁组和“横π”型测量梁的有序搭配布置,以及合理设置“横π”型测量梁的布置方向,建立了利用测量元件的拉压变形和弯曲变形协调测量各气动载荷分量的方法,实现了分量间机械和电气的有效测量解耦,测量干扰显著降低,提高了天平的测量精准度。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在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范围内,本发明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所披露的特种和任何新的组合,其亦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本发明未详细说明部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

Claims (10)

1.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轴(1)、浮动框体(2)、第二内轴(3);第一内轴(1)与第二内轴(3)刚性固定连接后作为天平的支撑部分,所述的浮动框体(2)作为测量部分,为环状结构,包括弹性测量元件组、前固定段(209)、后固定段(210)和模型端(211);前固定段(209)、后固定段(210)分别与第一内轴(1)、第二内轴(3)刚性固定连接,模型端用于安装试验模型,模型端的前后两侧通过弹性测量元件组分别与前固定段(209)、后固定段(210)连接,弹性测量元件组和模型端(211)的内径大于位于其内部的第一内轴(1)及第二内轴(3)的外径,即浮动框体(2)的弹性测量元件组和模型端(211)能够沿轴向、周向和滚转方向自由变形移动,通过测量弹性测量元件组的应变实现试验模型载荷的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平,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的弹性测量元件组上敷贴应变片并组成惠斯通电桥,实现弹性测量元件组应变的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测量元件组包含八个相同的弹性测量元件,每四个一组周向均匀布置在模型端(211)的前后两侧,相邻两个弹性测量元件之间通过首尾交替的连接方式分别与模型端(211)、前固定段(209)/后固定段(2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测量元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片梁组、“横π”型测量梁和第二片梁组,所述第一片梁组和第二片梁组分别包含至少三个相同的片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片梁组和第二片梁组的最外侧片梁外表面上敷贴应变片,“横π”型测量梁的上、下表面分别敷贴应变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浮动框型大载荷容量风洞应变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八个弹性测量元件的“横π”型测量梁的布置方向按下述方式:每组弹性测量元件的“横π”型测量梁的方向交替布置,且在相同周向位置的前后两侧弹性测量元件的“横π”型测量梁的方向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轴(1)为旋成体结构,包括连接锥段(101)、前端面(102)、前配合段(103)、中间柱段(104)和第一配合柱段(105);所述第二内轴(3)为旋成体结构,包括连接柱段(301)、后端面(302)、后配合段(303)和第二配合柱段(304),所述第二配合柱段(304)上沿轴向还开有圆柱孔(305);所述的前配合段(103)、后配合段(303)分别用于与前固定段(209)、后固定段(210)配合连接,通过电子束焊接方式实现所述的前端面(102)、后端面(302)与前固定段(209)、后固定段(210)之间的刚性固定连接;第一配合柱段(105)与第二配合柱段(304)之间通过柱配合方式连接并通过定位销(403)实现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轴(1)、浮动框体(2)和第二内轴(3)分别采用合金钢一体加工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轴(1)沿轴向开有第一通孔(106),所述第二内轴(3)沿轴向开有第二通孔(306),所述第一通孔(106)和所述第二通孔(306)的孔径相同,组装完成后,形成中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测量元件组和模型端(211)的内径大于位于其内部的第一内轴(1)及第二内轴(3)的外径,二者之间的差值3mm~5mm。
CN201910562450.2A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 Active CN110207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2450.2A CN110207942B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2450.2A CN110207942B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7942A true CN110207942A (zh) 2019-09-06
CN110207942B CN110207942B (zh) 2021-06-11

Family

ID=67794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2450.2A Active CN110207942B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0794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4728A (zh) * 2021-06-30 2021-08-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针对载荷不匹配风洞天平的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16222956A (zh) * 2023-05-04 2023-06-0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脉冲风洞大型串联式重载测力天平及工作方法
CN116929702A (zh) * 2023-09-15 2023-10-24 中国人民解放军32806部队 一种飞行器气动特性测试天平装置与测试方法
CN117245196A (zh) * 2023-11-16 2023-12-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应变天平电子束焊接结构及其焊接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3696A (en) * 1990-12-26 1992-05-19 General Drawings Corporation, Convair Division Wind tunnel variable range balance
US5201218A (en) * 1991-11-19 1993-04-13 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 Space Systems Division Flexure two shell with separate axial, six component balance
CN105241630A (zh) * 2015-10-29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应用于激波风洞测力试验的脉冲型杆式应变天平
CN207675407U (zh) * 2018-01-16 2018-07-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六分量光纤气动力测量天平
CN207751639U (zh) * 2018-02-06 2018-08-2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气动力测量天平简易加载校准装置
CN108507753A (zh) * 2018-04-08 2018-09-0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三分量光纤天平的输出信号组合方法
CN108896269A (zh) * 2018-03-29 2018-11-27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高精度轴向力测量风洞应变天平
CN109342010A (zh) * 2018-11-13 2019-02-1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变截面轴向力支撑片天平
CN109612680A (zh) * 2019-01-24 2019-04-1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可复校核的双位移滚转动导数试验装置
CN109781376A (zh) * 2019-03-07 2019-05-2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五分量杆式光纤天平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3696A (en) * 1990-12-26 1992-05-19 General Drawings Corporation, Convair Division Wind tunnel variable range balance
US5201218A (en) * 1991-11-19 1993-04-13 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 Space Systems Division Flexure two shell with separate axial, six component balance
CN105241630A (zh) * 2015-10-29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应用于激波风洞测力试验的脉冲型杆式应变天平
CN207675407U (zh) * 2018-01-16 2018-07-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六分量光纤气动力测量天平
CN207751639U (zh) * 2018-02-06 2018-08-2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气动力测量天平简易加载校准装置
CN108896269A (zh) * 2018-03-29 2018-11-27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高精度轴向力测量风洞应变天平
CN108507753A (zh) * 2018-04-08 2018-09-0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三分量光纤天平的输出信号组合方法
CN109342010A (zh) * 2018-11-13 2019-02-1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变截面轴向力支撑片天平
CN109612680A (zh) * 2019-01-24 2019-04-1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可复校核的双位移滚转动导数试验装置
CN109781376A (zh) * 2019-03-07 2019-05-2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五分量杆式光纤天平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史玉杰 等: "《横Ⅱ型梁在风洞应变天平阻力结构上的应用》", 《实验流体力学》 *
郭正旺 等: "《用内式六分量应变天平实测导弹挂飞载荷》", 《航空学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4728A (zh) * 2021-06-30 2021-08-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针对载荷不匹配风洞天平的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13324728B (zh) * 2021-06-30 2022-11-2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针对载荷不匹配风洞天平的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16222956A (zh) * 2023-05-04 2023-06-0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脉冲风洞大型串联式重载测力天平及工作方法
CN116222956B (zh) * 2023-05-04 2023-07-04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脉冲风洞大型串联式重载测力天平及工作方法
CN116929702A (zh) * 2023-09-15 2023-10-24 中国人民解放军32806部队 一种飞行器气动特性测试天平装置与测试方法
CN116929702B (zh) * 2023-09-15 2023-12-29 中国人民解放军32806部队 一种飞行器气动特性测试天平装置与测试方法
CN117245196A (zh) * 2023-11-16 2023-12-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应变天平电子束焊接结构及其焊接方法
CN117245196B (zh) * 2023-11-16 2024-01-2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应变天平电子束焊接结构及其焊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7942B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7942A (zh) 一种浮动框型风洞应变天平
CN108181083B (zh) 应用于低密度风洞的小量程高升阻比测力天平
CN111189610B (zh)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高升阻比模型的组合测力天平
CN112362294B (zh) 一种同轴并联式轴向载荷测量的高精度风洞测力天平
CN108896269B (zh) 一种高精度轴向力测量风洞应变天平
CN105115694B (zh) 一种片式铰链力矩天平
CN202372333U (zh) 带有轴向力测量的四分量风洞铰链力矩实验天平
CN105606333B (zh) 一种小变形风洞应变天平
CN104713694A (zh) 应用于低速风洞的高升阻比天平
US5201218A (en) Flexure two shell with separate axial, six component balance
CN111521369A (zh) 一种六分量环式风洞天平
CN207717327U (zh) 应用于低密度风洞的小量程高升阻比测力天平
CN207423488U (zh) 一种用于试车台试验的大载荷片盒式天平
CN111175014B (zh) 一种用于旋翼气动载荷精确测量的天平系统及方法
CN108398230B (zh) 一种应用于飞行器部件测力的片式六分量天平
CN109632159A (zh) 一种六维力和力矩传感器
CN109612680A (zh) 一种可复校核的双位移滚转动导数试验装置
CN113834626B (zh) 一种载荷不匹配的六分量大力矩天平
CN211234908U (zh) 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单分量杆状环式滚转力矩天平
CN114323546B (zh) 一种不同材料镶嵌的高灵敏度杆式六分量风洞试验天平
CN108507753A (zh) 一种三分量光纤天平的输出信号组合方法
CN108398228A (zh) 一种气浮式应变天平
CN111189609A (zh) 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单分量杆状环式滚转力矩天平
CN211401612U (zh)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高升阻比模型的组合测力天平
CN212159002U (zh) 一种六分量环式风洞天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