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7349A - 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7349A
CN110207349A CN201910344003.XA CN201910344003A CN110207349A CN 110207349 A CN110207349 A CN 110207349A CN 201910344003 A CN201910344003 A CN 201910344003A CN 110207349 A CN110207349 A CN 110207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port
axis
distance
axis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40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07349B (zh
Inventor
高然
王成哲
李安桂
杜五一
鱼晟睿
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3440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07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07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7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07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7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16个风口,风口均为空心圆柱状结构,该送风口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均匀送风。与其它个性化风口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送风口能够实现对动态目标区域的全覆盖送风,有效提升了送风区域可及性。同时,本装置能在送风区域提供均匀的流场,能有效避免吹风感。

Description

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风技术领域,涉及通风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针对人员活动 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
背景技术
通风系统的目的是在通风的空间中提供可接受的微环境。与全面通风相 比,个性化通风可以提高人员的舒适度,减少SBS症状,同时具有一定的节 能潜力。因此近年来诸多学者针对个性化送风展开了多方面研究,主要集中 在通风系统的热舒适、节能性以及新型风口的应用等方面。
在进行个性化送风研究时,我们通常假设人体是处于静止状态,或者送 风口的位置是固定的。很多研究都是针对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而实际上人体 在坐姿状态下是在不断运动的,当身体离开送风区域后,这时的送风是无效 的。因此对人体动态情况下的送风展开研究,实现对人体动态区域的全覆盖 送风是有必要的。同时,虽然个性化送风对于营造人体热舒适有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要警惕由于其风速过大可能带来的吹风感。在追求热舒适的同时, 人们同样关注通风的能耗问题。总之,个性化送风能够提升热舒适同时兼具节能的潜力,因此如何避免个性化送风吹风感的存在提升热舒适,以及进一 步提升个性化送风的节能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人员活动 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基于捕捉人体动态区域,解决目前个性化送 风的强吹风感以及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包括主体,主体上设 置有16个风口a,风口a均为空心圆柱状结构,该16个风口a呈四行四列 矩阵布置,该矩阵左右对称,aij代表第i行第j列的风口,i、j≤4且为自然 数;以风口和主体接触处形成圆的中心点为坐轴系原点o,建立xyz三维坐 标系,
a11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104°,与z轴夹角为30°;
a12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112°,与z轴夹角为2°;
a21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90°,与z轴夹角为30°;
a22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90°,与z轴夹角为2°;
a31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68°,与z轴夹角为32°;
a32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64°,与z轴夹角为6°;
a41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68°,与z轴夹角为32°;
a42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64°,与z轴夹角为6°;
a11的o点与a12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0mm;
a21的o点与a22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0mm;
a31的o点与a32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3.5mm;
a41的o点与a42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3.5mm;
a11的o点与a21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0mm;
a21的o点与a31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4.5mm;
a31的o点与a41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3mm;
a12的o点与a22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0mm;
a22的o点与a32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0mm;
a32的o点与a42的o点之间的距离为21mm;
a12的o点与a13的o点、a22的o点与a23的o点、a32的o点与a33的o点、 a42的o点与a43的o点之间的距离均为30mm;
a11的风口长度为28mm,风口直径为12mm;
a12的风口长度为27mm,风口直径为11mm;
a21的风口长度为30mm,风口直径为12mm;
a22的风口长度为29mm,风口直径为11mm;
a31的风口长度为33mm,风口直径为11mm;
a32的风口长度为21mm,风口直径为10mm;
a41的风口长度为33mm,风口直径为11mm;
a42的风口长度为21mm,风口直径为10mm。
为进一步增强送风舒适感,进一步限定a11、a12、a21、a22、a31和a41的送 风速度均为3.0m/s,a32和a42的送风速度为2.5m/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基于捕捉的人体坐姿状态下的动态区域,在确定送风目标区域的 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送风口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均匀送 风,与其它个性化风口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风口能够实现对动态目标区域 的全覆盖送风,有效提升了送风区域可及性。同时,本装置能在送风区域提 供均匀的流场(风速0.3m/s左右),能有效避免吹风感。
本发明的装置,对比其他同类风口,保证送风可及性的情况下,能耗显 著降低,能够节能88.2%;在能耗相当时,送风可及性提升48%。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口三维图。
图2(a)为本发明风口侧视图,(b)为风口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风口主视图。
图4为全尺寸试验人体16个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5为全尺寸实验验证结果。
图6为不同个性化风口速度云图对比。
图7为不同风口的靶向值和能耗对比。
图中:1为对称轴,2为风口,3为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相比于静态送风,本发明的个性化送风口,适用于人体处于坐姿时,身 体在一定范围内不断运动的动态条件下送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 一种新型个性化送风口,该装置由主体3上的16个风口2组成,左右各8 个风口绕对称轴1对称,风口结构以及风口与风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3 所示,其中,坐标轴的定义如下:以风口和主体接触处形成圆的中心点为坐 轴系原点o,建立xyz三维坐标系,其中,xy为水平二维坐标系,z为高度, z即为风口高度,是风口凸出主体的长度,风口直径为风口出风口位置处的 直径,风口与风口之间的距离,指的是风口和主体接触处形成圆的中心点之 间的距离。
多射流耦合,就是不同的射流汇合在一块,一旦发生汇合,就会变成复 杂的湍流。目前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两股射流,本发明是多股射流耦合,形成 很复杂的湍流,风口角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与流场的形状直接相关,小 风口之间的距离较近,射流会很快发生叠加,互相干扰形成复杂的湍流运动, 本实施例中,对称轴左侧的8个风口,a11(对应图中风口a)的中心轴线与 y轴夹角为104°,与z轴夹角为30°;a12(对应图中风口b)的中心轴线 与y轴夹角为112°,与z轴夹角为2°;a21(对应图中风口d)的中心轴 线与y轴夹角为90°,与z轴夹角为30°;a22(对应图中风口c)的中心 轴线与y轴夹角为90°,与z轴夹角为2°;a31(对应图中风口e)的中心 轴线与y轴夹角为68°,与z轴夹角为32°;a32(对应图中风口f)的中心 轴线与y轴夹角为64°,与z轴夹角为6°;a41(对应图中风口h)的中心 轴线与y轴夹角为68°,与z轴夹角为32°;a42(对应图中风口g)的中 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64°,与z轴夹角为6°;对称轴右侧的8个风口,与 左侧对称,此处不再赘述。
在自由射流中风口的出流断面积直接影响射流的轴心速度,当出口风速 相同时,一般风口面积越大射流主体段的轴心速度衰减越慢,另外也会影响 射流的叠加。因此在出口风速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风口面积吹出的风速落 到人身体上的是不同的,本实施例中,如附图2和3,风口直径ad=12mm, bc=eh=11mm,fg=10mm。
同时,为了使人获得最佳的舒适感,避免产生吹风感,本实施例给出了 风口送风速度,ad=bc=eh=3.0m/s,fg=2.5m/s。
效果验证:
(1)全尺寸实验
对16个风口进行了全尺寸实验,实验系统包括离心风机、调速器、软 连接、3D打印风口等组成。为了实现每个风口均匀出风,在风机与风口之间 设置静压箱。风机与静压箱之间由柔性管连接,风口通过橡胶管与静压箱相 连。风机的风量由调速器控制。
根据真实的人体模型比例,在距离风口0.6m处的断面,选择了具有代 表性的16个测点,如图4。在测量断面处,每个点都记录4分钟的测量数据, 然后求测点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量值,同时计算标准误差。本实验采用 Swema03风速仪测试风速。测量时,将Swema03风速仪固定在距离风口0.6m 支架上,每次改变测点时使用水平仪和测量校对板进行校准,实验过程中通 过风机调速器使风量达到指定工况,待风机运行稳定后,用Swema03风速仪进行工况测量并记录,该仪器的测量范围为0.05-3.0m/s,测量精度为±3%, 分辨率为0.01m/s。
速度测量点的标准误差如下:
式中,σ为标准误差;N为测试点;xi是测试速度,m/s;x是测试速度 平均值,m/s。测试的标准误差如图5所示。
研究发现不论是流场外还是流场内,各点速度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都较 好,且证明了该个性化靶向风口具有高效良好的送风效果。
(2)同类风口对比研究
为了进一步验证个性化靶向送风的效果,将该装置与已有不同的个性化 风口00[33][17]在流场均匀度、速度靶向值和流场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对 比。在进行数值计算时,每个风口的出风速度相等,风量取自相应文献。计 算完成后分别获取距风口0.6m处的流场的速度值。
从图6中可以看到,(a)(b)(c)不能将头部完全覆盖,流场不均 匀,中心速度偏大。为了实现完全覆盖头部,在(c)的基础上,将风口面 积扩大为原来的7.7倍,得到(d),但是仍然存在流场不均匀,中心速度 偏大等问题。图(e)为静止时靶向风口送风效果,虽然送风均匀,但仍然 在无法覆盖目标区。图(f)是本发明所研究的对象,与上面五种风口相比 可以明显的看到,流场更加均匀,流场内的最大与最小风速差控制在0.3m/s。
此外,我们比较了6种个性化送风风口的能耗。计算公式如下:
Q=c·ρ·v·s·Δt
式中,c是空气的比热容,当t=20℃时,c=1.013kJ/(kg·℃);ρ是空气 的密度,当t=20℃时ρ=1.013kg/m3;v是风口出风速度,m/s;s是风口 面积,m2;Δt是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
速度靶向值和能耗的结果见图7。从图7中可以看到本发明风口的靶向 值最小,送风可及性最好;保证送风可及性的情况下,该靶向风口能耗显著 降低,能够节能88.2%;在能耗相当时,送风可及性提升48%。综合送风可 及性与节能性,本发明的风口优于其他风口(速度靶向值的计算办法参考发 明人之前的文献研究17)。
[6]Kaczmarczyk,J.,Melikov,A.,&Fanger,P.O.(2010).Human response topersonalized ventilation and mixing ventilation.Indoor Air,14(s8),17-29.
[13]Sun,W.,Tham,K.W.,Zhou,W.,&Gong,N.(2007).Thermal performance of apersonalized ventilation air terminal device at two different turbulenceintensities.Building&Environment,42(12),3974-3983.
[17]Gao,R.,Wang,C.,Li,A.,Yu,S.,&Deng,B.(2018).A novel targetedpersonalized ventil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hooting concept.Building&Environment,135,269-279.
[33]Li,R.,Sekhar,S.C.,&Melikov,A.K.(2010).Thermal comfort and IAQassessment of under-floor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integrated withpersonalized ventilation in hot and humid climate.Building and Environment,45(9),1906-1913.

Claims (3)

1.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口的主体,主体上设置有多个风口,风口数量至少大于四个,所有风口呈矩阵排布,并且矩阵左右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其特征在于,主体上设置有16个风口a,风口a均为空心圆柱状结构,该16个风口a呈四行四列矩阵布置,该矩阵左右对称,aij代表第i行第j列的风口,i、j≤4且为自然数;a11的风口高度为28mm,风口直径为12mm;a12的风口高度为27mm,风口直径为11mm;a21的风口高度为30mm,风口直径为12mm;a22的风口高度为29mm,风口直径为11mm;a31的风口高度为33mm,风口直径为11mm;a32的风口高度为21mm,风口直径为10mm;a41的风口高度为33mm,风口直径为11mm;a42的风口高度为21mm,风口直径为10mm;
a11与a12的距离为20mm;a21与a22的距离为20mm;a31与a32的距离为23.5mm;a41与a42的距离为23.5mm;a11与a21的距离为20mm;a21与a31的距离为24.5mm;a31与a41的距离为23mm;a12与a22的距离为20mm;a22与a32的距离为20mm;a32与a42的距离为21mm;a12与a13的、a22与a23、a32与a33、a42与a43之间的距离均为30mm;
以风口和主体接触处形成圆的中心点为坐轴系原点,建立xyz三维坐标系,a11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104°,与z轴夹角为30°;a12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112°,与z轴夹角为2°;a21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90°,与z轴夹角为30°;a22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90°,与z轴夹角为2°;a31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68°,与z轴夹角为32°;a32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64°,与z轴夹角为6°;a41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68°,与z轴夹角为32°;a42的中心轴线与y轴夹角为64°,与z轴夹角为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其特征在于,a11、a12、a21、a22、a31和a41的送风速度均为3.0m/s,a32和a42的送风速度为2.5m/s。
CN201910344003.XA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 Active CN110207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4003.XA CN110207349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4003.XA CN110207349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7349A true CN110207349A (zh) 2019-09-06
CN110207349B CN110207349B (zh) 2020-10-09

Family

ID=67786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4003.XA Active CN110207349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073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1241A (zh) * 2019-08-21 2019-12-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针对含放映功能建筑的非阻力平方区高效送风装置
CN112891102A (zh) * 2021-01-15 2021-06-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针对人员动态坐姿呼吸区域的靶向供氧装置
CN112915327A (zh) * 2021-01-20 2021-06-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针对人员动态睡姿呼吸区域的供氧装置
CN113983546A (zh) * 2021-09-23 2022-01-28 重庆大学 一种多股小风束形体适应性的个性化通风末端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3953Y (zh) * 1998-06-24 1999-08-18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五研究所 射流消声风口
CN201314681Y (zh) * 2008-10-17 2009-09-23 陕西快特制冷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射流消声风口
CN102003766A (zh) * 2010-12-09 2011-04-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楼梯井防烟系统
CN203303384U (zh) * 2013-05-27 2013-11-27 上海东富龙爱瑞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过氧化氢蒸汽出风装置
CN106091322A (zh) * 2016-07-27 2016-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面板结构、空调器、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
DE202016106540U1 (de) * 2016-11-23 2018-03-06 Caverion Deutschland GmbH Luftauslass zum Temperieren eines Raumes
WO2018167037A1 (de) * 2017-03-13 2018-09-20 Krantz Gmbh Verdrängungsluftauslas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3953Y (zh) * 1998-06-24 1999-08-18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五研究所 射流消声风口
CN201314681Y (zh) * 2008-10-17 2009-09-23 陕西快特制冷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射流消声风口
CN102003766A (zh) * 2010-12-09 2011-04-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楼梯井防烟系统
CN203303384U (zh) * 2013-05-27 2013-11-27 上海东富龙爱瑞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过氧化氢蒸汽出风装置
CN106091322A (zh) * 2016-07-27 2016-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面板结构、空调器、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
DE202016106540U1 (de) * 2016-11-23 2018-03-06 Caverion Deutschland GmbH Luftauslass zum Temperieren eines Raumes
WO2018167037A1 (de) * 2017-03-13 2018-09-20 Krantz Gmbh Verdrängungsluftauslas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1241A (zh) * 2019-08-21 2019-12-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针对含放映功能建筑的非阻力平方区高效送风装置
CN110631241B (zh) * 2019-08-21 2021-07-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针对含放映功能建筑的非阻力平方区高效送风装置
CN112891102A (zh) * 2021-01-15 2021-06-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针对人员动态坐姿呼吸区域的靶向供氧装置
CN112915327A (zh) * 2021-01-20 2021-06-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针对人员动态睡姿呼吸区域的供氧装置
CN113983546A (zh) * 2021-09-23 2022-01-28 重庆大学 一种多股小风束形体适应性的个性化通风末端装置
CN113983546B (zh) * 2021-09-23 2024-01-16 重庆大学 一种多股小风束形体适应性的个性化通风末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7349B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7349A (zh) 一种针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多射流耦合区域送风口
CN105546778B (zh) 一种实现均匀送风的静压箱
Gao et al. A novel targeted personalized ventil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hooting concept
CN105607680B (zh) 储粮通风控制实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299743U (zh) 节能型高精密恒温恒湿实验室空调环境系统
CN105674512A (zh) 基于多变参数调节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5593725U (zh) 试验风洞
CN104990239B (zh) 一种圆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环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CN107965858A (zh) 一种高大空间实验室内环境均匀性及精确控制的空调系统
CN108756996A (zh) 一种矿井热湿环境模拟实验平台
CN103574864A (zh) 一种柔性个性化送风风口
TW200914781A (en) Air cond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ean room
CN110207351B (zh) 高海拔地区新型护栏送风口及送风系统
CN106102423B (zh)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CN208653824U (zh) 一种环境模拟系统
CN111380713A (zh) 用于模拟墙壁辐射的热环境实验室
CN203572666U (zh) 一种冷链冷藏设备试验系统
CN103574865A (zh) 一种柔性送风散流器
CN112891102A (zh) 一种针对人员动态坐姿呼吸区域的靶向供氧装置
CN107725461A (zh) 一种风室式进、排气通用的风机性能测试装置
CN104516368B (zh) 一种汽车整车/板材环境测试舱及其控湿方法
CN205488346U (zh) 铅酸蓄电池极板固化试验箱及固化试验系统
CN206688710U (zh) 环境试验箱新风控制装置
CN208901542U (zh) 一种辐射末端、温度控制电路及测试系统
CN106696638A (zh) 一种电动公交的独立出风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