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8337A - 数据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8337A
CN110178337A CN201980000605.1A CN201980000605A CN110178337A CN 110178337 A CN110178337 A CN 110178337A CN 201980000605 A CN201980000605 A CN 201980000605A CN 110178337 A CN110178337 A CN 110178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data
pusch data
frequency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06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8337B (zh
Inventor
李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78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8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8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8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数据反馈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数据反馈方法包括: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控制信道用于承载UE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为UE配置控制信道,并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使得UE可以根据该反馈信息快速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以满足业务传输时延要求。

Description

数据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反馈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一代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和车车通信等新型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涌现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驱使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演进以满足应用的需求。当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新一代技术的演进阶段,新一代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灵活配置。由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Broad Band,简称eMBB)业务类型主要的要求侧重在大带宽和高速率等方面,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简称URLLC)业务类型主要的要求侧重在较高的可靠性和低时延方面,而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简称mMTC)业务类型主要的要求侧重在大的连接数方面。因此,新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需要灵活和可配置的设计来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传输。
针对增强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enhanced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简称eURLLC)业务,对传输的可靠性以及业务的传输时延提出较高的要求,其中端到端的时延甚至要求到0.5毫秒(ms)。如何保证上述指标要求是重要研究点。
在相关技术中,基站直接通过调度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进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USCH)的数据重传。
eURLLC业务的一个应用场景为工业应用,该场景中存在的UE个数较多,若等待调度来满足重传需求,则一方面增大了调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在等待调度的过程中会带来较大的时延,难以满足eURLLC的传输时延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反馈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满足业务传输时延要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反馈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UE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通过所述控制信道向所述UE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包括:
为所述UE配置所述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UE发送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为所述UE配置所述控制信道,包括:
与所述UE约定将所述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为所述UE配置所述控制信道,包括:
通过调度所述PD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所述控制信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包括:
若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发送所述待发送的PUSCH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包括:
若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不重传所述PUSCH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包括:
若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二反馈信息,则重传所述PUSCH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所述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从所述控制信道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基站约定将所述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所述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包括:
在所述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调度传输所述PDSCH数据的PDCCH中获取所述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从所述控制信道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重传所述PUSCH数据,包括:
检测调度重传所述PU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重传所述PUSCH数据;或者
在预先约定的物理资源上重传所述的PUSCH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反馈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被配置为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UE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所述控制信道向所述UE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模块,被配置为:
为所述UE配置所述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UE发送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模块,被配置为:
与所述UE约定将所述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模块,被配置为:
通过调度所述PD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所述控制信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确定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传输模块包括:
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发送所述待发送的PUSCH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传输模块包括:
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不重传所述PUSCH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传输模块包括:
重传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二反馈信息,则重传所述PUSCH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从所述控制信道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约定模块,被配置为与所述基站约定将所述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
在所述约定模块约定的所述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从调度传输所述PDSCH数据的PDCCH中获取所述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配置信息从所述控制信道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重传子模块包括:
第一重传单元,被配置为检测调度重传所述PU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重传所述PUSCH数据;或者
第二重传单元,被配置为在预先约定的物理资源上重传所述的PUSCH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UE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通过所述控制信道向所述UE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反馈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为UE配置控制信道,并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使得UE可以根据该反馈信息快速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以满足业务传输时延要求。
通过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并基于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较好地满足了业务传输时延要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反馈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反馈装置的框图;
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6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6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6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数据反馈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反馈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从基站侧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该数据反馈方法包括:
在步骤S101中,为UE配置控制信道,控制信道用于承载UE发送的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其中,为UE配置控制信道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11)为UE配置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其中,基站可以在建立URLLC业务时为UE配置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时频资源生效时间可以为:自发送PUSCH数据的时隙开始之后的N个时隙、子帧或帧都有上述的配置信息。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也可以为空,如果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为空,则该配置信息一直存在,直至收到新的配置信息。其中,N可以为0或1等。
在该实施例中,在为UE配置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UE发送上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12)与UE约定将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与UE约定将控制信道配置在每1ms的前X*(子载波间隔/15K)个符号上的前K个子载波上,也可以与UE约定将控制信道配置在每1ms的中间X*(子载波间隔/15K)个符号上的前K个子载波上。
其中,X可以为15、30、60、120或240,K可以为12、24或36等。
13)通过调度PD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控制信道。
该实施例通过为UE配置用于承载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的控制信道,使得后续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从而为UE基于该反馈信息是否重传PUSCH数据提供了依据。
在步骤S102中,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基站在接收UE发送的PUSCH数据之后,若未在指定资源上接收到UE的PUSCH数据或者接收到的PUSCH数据的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为错时,则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不确认(NACK)反馈信息,若在指定资源上收到UE的PUSCH数据,则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确认(ACK)反馈信息。
上述实施例,通过为UE配置控制信道,并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使得UE可以根据该反馈信息快速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以满足业务传输时延要求。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从UE侧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在步骤S201中,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这样,UE可以根据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从控制信道中解析出反馈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与基站约定将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这样,UE可以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解析出反馈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从调度传输PDSCH数据的PDCCH中获取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这样,UE可以根据配置信息从控制信道中解析出反馈信息。
在步骤S202中,基于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
其中,基于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情况1)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发送待发送的PUSCH数据。
情况2),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不重传PUSCH数据。
情况3),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第二反馈信息,则重传PUSCH数据。
其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重传PUSCH数据,例如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重传PUSCH数据:
方式21)检测调度重传PUSCH数据的PDCCH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重传PUSCH数据。
方式22)在预先约定的物理资源上重传的PUSCH数据。
其中,UE和基站可以预先预定用于重传PUSCH数据的物理资源。
上述实施例,通过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并基于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较好地满足了业务传输时延要求。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该实施例从基站和UE交互的角度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S301中,基站为UE配置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在步骤S302中,基站通过RRC信令向UE发送上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在步骤S303中,UE接收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在步骤S304中,UE向基站发送PDSCH数据。
在步骤S305中,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PD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在步骤S306中,UE根据接收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从控制信道中解析出反馈信息。
在步骤S307中,若UE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NACK反馈信息,则重传上述PUSCH数据。
上述实施例,通过基站和UE之间的交互,使得基站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使得UE可以根据该反馈信息快速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以满足业务传输时延要求。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反馈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位于基站中,如图4所示,该数据反馈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41被配置为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控制信道用于承载UE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其中,如图5所示,当配置模块41被配置为:为UE配置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时,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43被配置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UE发送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时频资源生效时间可以为:自发送PUSCH数据的时隙开始之后的N个时隙、子帧或帧都有上述的配置信息。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也可以为空,如果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为空,则该配置信息一直存在,直至收到新的配置信息。其中,N可以为0或1等。
可选地,配置模块41可以与UE约定将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与UE约定将控制信道配置在每1ms的前X*(子载波间隔/15K)个符号上的前K个子载波上,也可以与UE约定将控制信道配置在每1ms的中间X*(子载波间隔/15K)个符号上的前K个子载波上。
其中,X可以为15、30、60、120或240,K可以为12、24或36等。
可选地,配置模块41可以通过调度PDSCH数据的PDCCH配置控制信道。
该实施例通过多种方式为UE配置控制信道,实现手段灵活多样。
第一发送模块42被配置为通过配置模块41配置的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基站在接收UE发送的PUSCH数据之后,若未在指定资源上接收到UE的PUSCH数据或者接收到的PUSCH数据的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为错时,则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不确认(NACK)反馈信息,若在指定资源上收到UE的PUSCH数据,则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确认(ACK)反馈信息。
上述实施例,通过为UE配置控制信道,并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使得UE可以根据该反馈信息快速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以满足业务传输时延要求。
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位于UE中,如图6A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1被配置为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确定传输模块6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61接收的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确定传输模块62可以包括:
发送子模块621被配置为若第一接收模块61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发送待发送的PUSCH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C所示,确定传输模块62可以包括:
处理子模块622被配置为若第一接收模块61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不重传PUSCH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D所示,确定传输模块62可以包括:
重传子模块623被配置为若第一接收模块61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第二反馈信息,则重传PUSCH数据。
上述实施例,通过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较好地满足了业务传输时延要求。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在上述图6A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65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第一接收模块61被配置为:
根据第二接收模块65接收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从控制信道中解析出反馈信息。
上述实施例,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并接收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从控制信道中解析出反馈信息,以实现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从而为后续是否快速重传PUSCH数据提供依据。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8所示,在上述图6A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约定模块66被配置为与基站约定将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第一接收模块61被配置为:
在约定模块66约定的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解析出反馈信息。
上述实施例,通过与基站约定将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并在约定模块约定的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解析出反馈信息,以实现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从而为后续是否快速重传PUSCH数据提供依据。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9所示,在上述图6A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67被配置为从调度传输PDSCH数据的PDCCH中获取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61被配置为:
根据获取模块67获取的配置信息从控制信道中解析出反馈信息。
上述实施例,通过从调度传输PDSCH数据的PDCCH中获取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并根据获取模块获取的配置信息从控制信道中解析出反馈信息,以实现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从而为后续是否快速重传PUSCH数据提供依据。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0所示,在上述图6D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重传子模块623包括:第一重传单元6231或者第二重传单元6232。
第一重传单元6231被配置为检测调度重传PU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重传PUSCH数据。
第二重传单元6232被配置为在预先约定的物理资源上重传的PUSCH数据。
上述实施例,通过多种方式重传PUSCH数据,实现手段灵活多样。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数据反馈装置的框图。装置1100可以被提供为一基站。参照图11,装置1100包括处理组件1122、无线发射/接收组件1124、天线组件1126、以及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处理组件1122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处理组件112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
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控制信道用于承载UE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通过控制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100的处理组件1122执行以完成上述数据反馈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12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用户设备。
参照图12,装置12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202,存储器1204,电源组件1206,多媒体组件1208,音频组件12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212,传感器组件1214,以及通信组件1216。
处理组件1202通常控制装置12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2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12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208和处理组件1202之间的交互。
处理组件120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1220可以被配置为:
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基于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PUSCH数据。
存储器12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2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2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2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206为装置12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2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2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在所述装置12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2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2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204或经由通信组件12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2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212为处理组件12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2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2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检测到设备12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2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检测装置1200或装置12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2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2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2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2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2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2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2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12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2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2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200的处理器12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8)

1.一种数据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UE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通过所述控制信道向所述UE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包括:
为所述UE配置所述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UE发送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UE配置所述控制信道,包括:
与所述UE约定将所述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UE配置所述控制信道,包括:
通过调度所述PD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所述控制信道。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包括:
若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发送所述待发送的PUSCH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包括:若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不重传所述PUSCH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包括:
若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二反馈信息,则重传所述PUSCH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所述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从所述控制信道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基站约定将所述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所述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包括:
在所述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调度传输所述PDSCH数据的PDCCH中获取所述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从所述控制信道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所述PUSCH数据,包括:
检测调度重传所述PU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重传所述PUSCH数据;或者
在预先约定的物理资源上重传所述的PUSCH数据。
13.一种数据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被配置为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UE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所述控制信道向所述UE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被配置为:
为所述UE配置所述控制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UE发送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被配置为:
与所述UE约定将所述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被配置为:
通过调度所述PD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所述控制信道。
1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确定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传输模块包括: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发送所述待发送的PUSCH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传输模块包括:
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且不存在待发送的PUSCH数据,则不重传所述PUSCH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传输模块包括:
重传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第二反馈信息,则重传所述PUSCH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时频资源生效时间;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时频资源生效时间从所述控制信道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约定模块,被配置为与所述基站约定将所述控制信道配置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
在所述约定模块约定的所述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上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从调度传输所述PDSCH数据的PDCCH中获取所述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配置信息从所述控制信道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子模块包括:
第一重传单元,被配置为检测调度重传所述PUSCH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重传所述PUSCH数据;或者
第二重传单元,被配置为在预先约定的物理资源上重传所述的PUSCH数据。
2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为用户设备UE配置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UE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通过所述控制信道向所述UE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2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的反馈信息;
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所述PUSCH数据。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反馈方法的步骤。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5-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980000605.1A 2019-04-09 2019-04-09 数据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10178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81949 WO2020206613A1 (zh) 2019-04-09 2019-04-09 数据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8337A true CN110178337A (zh) 2019-08-27
CN110178337B CN110178337B (zh) 2022-08-09

Family

ID=67700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0605.1A Active CN110178337B (zh) 2019-04-09 2019-04-09 数据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6971A1 (zh)
EP (1) EP3955497B1 (zh)
CN (1) CN110178337B (zh)
ES (1) ES2966513T3 (zh)
WO (1) WO202020661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1351A (zh) * 2020-04-30 2020-10-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00262A1 (en) * 2020-06-30 2022-01-06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1129A (zh) * 2007-09-26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CN107528676A (zh) * 2016-06-22 2017-12-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传输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80049169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umerology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234955A1 (en) * 2017-02-10 2018-08-1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768599A (zh) * 2018-04-02 2018-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417444A (zh) * 2016-07-29 2019-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反馈ack/nack 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09565428A (zh) * 2017-07-23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077B (zh) * 2008-03-24 2011-07-20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EP2490362B1 (en) * 2011-02-15 2018-04-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3795509A (zh) * 2012-11-02 2014-05-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harq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64964A (zh) * 2013-11-11 2015-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方法、系统和相关设备
WO2016126119A1 (ko) * 2015-02-04 2016-08-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169589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EP4236492A3 (en) * 2017-03-24 2023-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and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012241A (ko) * 2018-07-26 2020-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EP4228184A3 (en) * 2018-09-13 2023-09-06 Apple In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3302981A (zh) * 2018-09-27 2021-08-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对预配置ul资源中的传输的支持
CN110536434A (zh) * 2019-01-21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通信系统
US20210037516A1 (en) * 2019-07-31 2021-02-04 Yongxia Ly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onfiguration
CN112312559B (zh) * 2019-08-02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20341280A1 (en) * 2021-04-26 2022-10-27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Expandable packer with activatable sealing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1129A (zh) * 2007-09-26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CN107528676A (zh) * 2016-06-22 2017-12-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传输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417444A (zh) * 2016-07-29 2019-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反馈ack/nack 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20180049169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umerology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234955A1 (en) * 2017-02-10 2018-08-1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65428A (zh) * 2017-07-23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768599A (zh) * 2018-04-02 2018-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 SANECHIPS: "Discussion on configured grant for NR-U",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6BIS R1-1903876》 *
ZTE, SANECHIPS: "Discussion on configured grant for NR-U",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6BIS R1-1903876》, 30 March 2019 (2019-03-30), pages 1 - 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1351A (zh) * 2020-04-30 2020-10-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00262A1 (en) * 2020-06-30 2022-01-06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966513T3 (es) 2024-04-22
CN110178337B (zh) 2022-08-09
US20220216971A1 (en) 2022-07-07
EP3955497A4 (en) 2022-04-27
WO2020206613A1 (zh) 2020-10-15
EP3955497B1 (en) 2023-09-13
EP3955497A1 (en) 202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2776A (zh) 信息复用传输方法及装置、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401526A (zh) 信息配置方法及装置、时频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CN109314615A (zh) 竞争窗口大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数据发送设备
CN106714315B (zh)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451798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指示、反馈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CN108401486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指示、反馈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CN109196805B (zh) 传输重传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US110196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8702281A (zh) 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20407637A1 (en) Harq-ack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451853A (zh) 指示多业务数据复用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基站
CN109429556B (zh) Harq反馈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0178337A (zh) 数据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163391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无线访问接入点
CN109155727A (zh) 传输块调度间隔的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US11394515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155701A (zh)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和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CN106792880B (zh) 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00313811A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and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EP363389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201825B (zh) 传输块配置参数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72712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CN109451802A (zh) 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451839A (zh) 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353331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