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7107A - 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及对应设备、平台、节点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及对应设备、平台、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7107A
CN110177107A CN201910473979.7A CN201910473979A CN110177107A CN 110177107 A CN110177107 A CN 110177107A CN 201910473979 A CN201910473979 A CN 201910473979A CN 110177107 A CN110177107 A CN 110177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block chain
request
setting
co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39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7107B (zh
Inventor
唐博
袁杨
范静雯
康红娟
谭源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 Co Ltd
Sichuan H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 Co Ltd
Sichuan H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 Co Ltd, Sichuan H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739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77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77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7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及对应设备、平台、节点。其中,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设备以及区块链节点;请求方设备将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发送至请求方平台;请求方平台获取请求方设备的标识,并将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发送至区块链节点;区块链节点调用智能合约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向响应方平台发送响应方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控制指令;响应方平台获取响应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响应方设备;响应方设备执行第二控制指令以实现与请求方设备的协作。该物联网系统实现了一种去中心化的信任协同机制,使得不同平台下的设备可以互联协作。

Description

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及对应设备、平台、节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及对应设备、平台、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进入大家的生活。但是目前各个核心设备厂家都依靠自身的核心设备构建封闭的物联网系统,导致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难以互联协作,不利于物联网的推广普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及对应设备、平台、节点,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不同平台下设备间的互联协作,以改善上述问题,促进物联网的推广普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请求方设备用于将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表示所述请求方设备身份的签名信息发送至所述请求方平台;所述请求方平台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以及针对所述响应方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响应方平台用于根据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查找到表示所述响应方设备身份的签名信息,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转换为适合于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与所述响应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对应的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响应方设备用于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以实现与所述请求方设备的协作。
上述物联网系统以区块链网络为中介实现了一种去中心化的信任协同机制,基于这种机制,不同平台(常常由不同的厂商搭建)下的设备可以互联协作以实现相应的功能,打破了各平台封闭的生态模式,促进了各平台间信息的交互和流通,从而有利于物联网的推广普及。
由于区块链网络去中心化的特性,可由各平台方参与其建设(例如,在其中部署和自己有关的区块链节点),参与相关规则(体现在上述协作相关的数据中)的制定,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同时,在设备间进行协作时,上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区块链节点会调用区块链上部署的智能合约、基于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校验,从而可以确保设备间协作的安全可信。
此外,设备间的跨平台互信协作可以使得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厂商的设备,而不必再担心这些设备间互联以及信任问题,改善用户体验,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使得物联网技术真正能够服务于普通民众。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块链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一合约,以校验所述第一协作请求在用户设置的协作场景中是否有效,其中,所述第一合约为用于管理协作场景的智能合约,所述协作场景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若有效,则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二合约,以校验协作是否符合所述请求方平台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约定的协作规则,其中,所述第二合约为用于平台间协作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协作规则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若符合所述协作规则,则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三合约,以分别校验所述请求方平台的信任规则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的信任规则是否允许协作,其中,所述第三合约为用于协作授权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信任规则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若两方平台的所述信任规则均允许,则校验通过。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组合多个智能合约的方式实现与协作相关的校验,各智能合约可以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其中,第一合约为管理协作场景的智能合约,用于设置和管理协作场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第二合约为平台间协作管理的智能合约,用于设置和管理平台间的协作规则,满足平台间多样化的需求;第三合约为协作授权管理的智能合约,用于根据制定的信任规则在协作发生时为请求方或响应方设备授权;第四合约(在后面的实现方式中会提到,这里一并阐述)为激励管理的智能合约,用于根据制定的激励规则为协作的参与方分配激励,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协作,维持物联网系统的生态链和生态体系良性健康发展;第五合约(在后面的实现方式中会提到,这里一并阐述)为平台和/或设备的身份管理的智能合约,用于对物联网系统中的平台和/或设备进行身份管理,其包括但不限于身份的签发、验证、查询、更新和注销等功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将校验结果保存在区块链上,所述校验结果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用于调整所述信任规则;所述响应方平台还用于将协作的执行结果发送至所述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将所述执行结果作为协作的历史记录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所述执行结果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用于调整所述信任规则。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校验结果(即授权记录)以及协作的执行结果(协作记录)都被保存在区块链上作为协作的历史数据在各区块链节点间同步,这些历史数据可以被用于调整信任规则,使得规则制定更加完善合理。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信任规则中包括用于描述设备的可信程度的设备信任属性。
设备信任属性用于描述设备之间的信任关系,例如可以包括设备之间是否建立信任、相互信任的程度等,可以依据设备间协作时的授权记录、协作记录、异常检测结果(在后文中会提到)等确定。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调用第四合约,以根据激励规则将和协作相关的激励分配给所述请求方设备、所述请求方平台、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设置方平台以及设置方设备中的至少一方,所述激励规则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其中,所述第四合约为用于激励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属于所述多个设备之一且在所述设置方平台下,所述设置方平台属于所述多个平台之一。
在这些实现方式中,于协作执行之后,区块链节点还可以调用第四合约在参与协作的各方之间分配激励,激励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区块链上发行的通证(token)、实物奖励等,这种激励可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从而,有利于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协作,促进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流动,维持物联网系统的生态链和生态体系良性健康发展。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区块链节点中包括管理节点,所述管理节点是指所述多个区块链节点中具有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权限的节点;所述多个平台中的任一平台用于配置所述区块链节点的运行环境,向所述管理节点申请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证书,并在接收到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证书后,根据所述证书以及配置好的所述运行环境启动所述区块链节点,以及用于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将所述区块链节点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并参与共识的第一请求;所述管理节点用于将所述证书发送至所述平台,以及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允许所述区块链节点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并参与共识,通知所述平台节点加入成功,并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五合约生成所述平台的标识,以及将所述平台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平台进行保存,其中,所述第五合约为用于平台和/或设备的身份管理的智能合约。
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平台注册流程,所谓平台注册是指各平台搭建自己的区块链节点并加入到区块链网络,从而可以利用区块链节点与其他平台互联,进而实现跨平台的设备间协作,注册后的平台可以获得自身的标识,该标识用于在整个物联网系统中唯一表示该平台。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方平台还用于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准备设置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所述协作规则的第二请求,从所述区块链节点接收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并根据所述请求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置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所述协作规则的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协作规则;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二请求,将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所述第三请求,将所述协作规则发送至所述响应方平台,并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方平台对所述协作规则的确认信息后,调用所述第二合约将所述协作规则保存到所述区块链上。
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协作规则设置流程,物联网系统中的各平台都可以根据需求制定和其他平台的协作规则,只要其他平台认可该协作规则,则该协作规则最终会上链并在区块链节点间达成共识。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设备中的任一设备用于生成自身的私钥以及公钥,向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发送设备注册的第四请求,所述第四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公钥以及所述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公钥被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用于验证从所述设备接收到的消息的真实性;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用于响应所述第四请求,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备注册的第五请求,所述第五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公钥,其中,所述公钥被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验证从所述设备接收到的消息的真实性;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响应所述第五请求,调用所述第五合约生成所述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还用于对所述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签名,保存表示所述设备身份的签名信息和所述设备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所述设备的签名信息发送至所述设备进行保存,其中,所述设备的签名信息包括所述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对应的签名。
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设备注册流程,只有成功注册的设备才能够参与协作,注册后的设备可以获得自身的标识,该标识用于在整个物联网系统中唯一表示该设备。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平台还包括: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还包括: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用于向所述协作场景的相关方设备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从所述相关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并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向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所述设置方平台用于响应所述第七请求,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并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八请求,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响应所述第八请求,调用所述第五合约,以校验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是否合法,若合法,则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并根据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所述第二合约,以校验所述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所述设置方平台与所述相关方平台间的约定,若符合约定,则调用所述第一合约将所述协作场景保存到所述区块链上,其中,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
用户可以使用设置方设备进行协作场景的设置,设置方设备可能是请求方设备或响应方设备,也可能是第三方设备。其中协作场景可以是指由某些特定条件所触发的设备间的操作,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协作场景,从而体现智能设备的价值,设置好的场景最终上链,用于在设备间协作时进行校验。
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协作场景设置流程,这些实现方式中的设置方设备和相关方设备在同一平台下(即不涉及跨平台场景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包括:所述设置方设备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所述设置方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所述相关方平台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并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九请求,所述第九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所述相关方设备用于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并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若不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相关方平台;所述相关方平台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所述设置方平台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并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十请求,所述第十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第十请求,根据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所述第二合约,以校验所述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所述设置方平台与所述相关方平台间的约定,若响应所述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第十请求时校验的结果均为符合约定,则通知所述相关方平台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以使所述设置方平台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所述第八请求。
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协作场景设置流程,这些实现方式中的设置方设备和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即涉及跨平台场景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物联网系统还包括异常监控节点;所述异常监控节点用于从所述区块链节点获取原始数据,根据所述原始数据提取特征向量,基于所述特征向量进行异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认存在异常时,拒绝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以及在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认不存在异常时,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异常监控节点监控设备协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有利于改善设备以及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平台以及设备属于多个局部网络,所述多个局部网络包括第一局部网络以及第二局部网络,所述多个区块链节点包括第一区块链节点以及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局部网络中的平台和/或设备发送的第二协作请求,并将所述第二协作请求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以及从所述区块链上获取与所述第二协作请求对应的协作结果,并将所述协作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局部网络;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用于从所述区块链上获取所述第二协作请求,并将所述第二协作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局部网络,接收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发送的、所述第二局部网络中的平台和/或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协作请求执行协作获得的所述协作结果,并将所述协作结果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设备间的协作扩展到网络层面,参与协作的局部网络之间可以通过协作实现价值共享,降低跨网络的使用成本。各个参与协作的局部网络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约定相互协作的规则,通过协作共享不同网络下的资源,提升协作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块链网络包括全局链网络以及多个局部链网络,每个局部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中包括至少一个全局信任节点,所述全局链网络包括每个局部链网络中的全局信任节点,每个局部链网络中除所述全局信任节点之外的区块链节点仅参与所述局部链网络的共识,所述全局信任节点同时参与所述全局链网络的共识以及所在的局部链网络的共识,并在局部链网络的共识达成后,将共识结果在所述全局链网络中同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区块链网络划分为多个独立自治的信任域(局部链网络),在每个信任域中建立全局信任节点(可以是云计算节点、边缘计算节点等)并由这些全局信任节点组件全局域(全局链网络),该全局信任节点既参与全局共识也参与局部共识,局部共识结果会在全局同步。由于局部共识在局部信任域内完成,因此能够有效保护各个信任域内的隐私数据,同时显著提高局部共识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对用户的隐私数据进行多方安全计算。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多方安全计算在有效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能够获得用户画像等有价值的计算结果。同时由于多方计算是基于区块链进行的,保证了参与方数据提供行为是可验证可追溯,进一步,还可以基于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实现计算结果的安全性验证。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调用所述第三合约,以根据所述信任规则进行设备间的访问控制。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在区块链上设置信任规则对设备进行安全可靠的访问控制,能够改善设备可信互联的访问控制问题,以及设备在协作过程中获取目标系统或设备的资源的访问权限的问题。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确保访问控制的认证授权的过程是多方信任的结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区块链节点,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请求方平台接收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作请求由所述请求方设备发起;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在校验通过后,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以及针对所述响应方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内容包括所述响应方设备为实现与所述请求方设备的协作所要执行的操作。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一合约,以校验所述第一协作请求在用户设置的协作场景中是否有效,其中,所述第一合约为用于管理协作场景的智能合约,所述协作场景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若有效,则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二合约,以校验协作是否符合所述请求方平台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约定的协作规则,其中,所述第二合约为用于平台间协作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协作规则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若符合所述协作规则,则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三合约,以分别校验所述请求方平台的信任规则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的信任规则是否允许协作,其中,所述第三合约为用于协作授权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信任规则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若两方平台的所述信任规则均允许,则校验通过。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校验结果保存在区块链上,所述校验结果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用于调整所述信任规则;从所述响应方平台接收协作的执行结果,并将所述执行结果作为协作的历史记录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所述执行结果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用于调整所述信任规则。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调用第四合约,以根据激励规则将和协作相关的激励分配给所述请求方设备、所述请求方平台、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设置方平台以及设置方设备中的至少一方,所述激励规则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其中,所述第四合约为用于激励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属于所述多个设备之一且在所述设置方平台下,所述设置方平台属于所述多个平台之一。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块链节点为具有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权限的管理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多个平台中的任一平台的申请,将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证书发送至所述平台;响应所述平台发送的将除所述管理节点以外的其他区块链节点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第一请求,允许所述其他区块链节点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并参与共识;向所述平台发送节点加入成功的通知;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五合约生成所述平台的标识,并将所述平台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平台进行保存,其中,所述第五合约为用于平台和/或设备的身份管理的智能合约。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请求方平台发送的准备设置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所述协作规则的第二请求,将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请求方平台;响应所述请求方平台发送的设置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所述协作规则的第三请求,将所述第三请求中携带的所述协作规则发送至所述响应方平台;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方平台对所述协作规则的确认信息后,调用所述第二合约将所述协作规则保存到所述区块链上。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多个平台中的任一平台发送的设备注册的第五请求,所述第五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平台下要注册的设备的公钥,所述公钥被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验证从所述设备接收到的消息的真实性;调用所述第五合约生成所述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平台,以使所述平台保存表示所述设备身份的签名信息和所述设备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平台还包括: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还包括: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八请求,调用所述第五合约,以校验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是否合法,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若合法,则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获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的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其中,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根据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所述第二合约,以校验所述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所述设置方平台与所述相关方平台间的约定;若符合约定,则调用所述第一合约将所述协作场景保存到所述区块链上。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的校验场景的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相关方平台发送的第十请求,根据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所述第二合约,以校验所述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所述设置方平台与所述相关方平台间的约定,其中,所述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第十请求中均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若响应所述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第十请求时校验的结果均为符合约定,则通知所述相关方平台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以使所述设置方平台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所述第八请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设置方设备,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响应方平台以及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所述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向要设置的协作场景的相关方设备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从所述相关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向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若不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设置方平台,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响应方平台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设置方设备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在同一平台下后,响应所述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根据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八请求,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设置方设备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相关方平台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其中,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九请求,所述第九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相关方设备,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响应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发送至所述设置方设备,其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所述多个设备中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相关方平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相关方平台,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相关方设备判断出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接收所述相关方设备发送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其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所述多个设备中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所述设置方平台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其中,所述设置方平台为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所在的平台;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十请求,所述第十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块链节点,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区块链节点包括:协作请求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请求方平台接收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作请求由所述请求方设备发起;校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控制模块,用于在校验通过后,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以及针对所述响应方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内容包括所述响应方设备为实现与所述请求方设备的协作所要执行的操作。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方设备,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响应方平台以及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所述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设置方设备包括:信息请求模块,用于向要设置的协作场景的相关方设备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相关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第一平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第一执行模块,用于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向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以及若不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方平台,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响应方平台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设置方平台包括: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设置方设备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在同一平台下后,响应所述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根据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八请求,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设置方平台还包括:第二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设置方设备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相关方平台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其中,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第三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九请求,所述第九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相关方设备,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相关方设备包括:第三响应模块,用于响应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发送至所述设置方设备,其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所述多个设备中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第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第二平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第四执行模块,用于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相关方平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相关方平台,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相关方平台包括:第四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相关方设备判断出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接收所述相关方设备发送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其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所述多个设备中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所述设置方平台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其中,所述设置方平台为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所在的平台;第五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十请求,所述第十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图;
图2示出了设备间协作的参与方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平台的注册过程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设备的注册过程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协作规则的设置过程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协作场景的设置过程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设备间协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节点的功能模块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方设备的功能模块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方平台的功能模块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关方设备的功能模块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关方平台的功能模块图;
图13示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10的架构图。参照图1,物联网系统10包括多个平台(图1示出了110、120、130、140共4个平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图1示出了1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141、142、143共12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图1示出了114、124、134、144共4个区块链节点)。可以理解的,图1中平台、设备、区块链节点的数量仅为示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其中,平台用于为该平台下(即接入到该平台)的设备提供服务,平台可以是指设备厂商搭建的普通服务器或云服务器,平台下的设备可以包括搭建平台的同一厂商或平台授权厂商生产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如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风扇)、智能穿戴设备(如手表、手环、眼镜、耳机、头盔)、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等。这些电子设备能够进行网络通信从而和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进而享受平台提供的服务。继续参照图1,以平台120为例,其下包括设备121、122和123,平台120为这3台设备提供服务。
不同的平台可由不同的厂商搭建,在现有技术中,各平台之间难以互联互通,给物联网的组建带来很大障碍,例如,用户心仪的设备可能来自不同的平台,导致这些设备之间协作困难,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只能在不同的平台之间作出取舍,或者登陆不同平台的账户分别进行操作,导致用户体验严重下降,使用成本增加。本申请提供的物联网系统依托于区块链技术,旨在改善平台间互联互通的问题,在多个平台之间建立去中心化的信任协同机制。
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即区块链节点能够直接读写区块链中的数据,区块链中的数据通过共识机制在各区块链节点之间同步。在图1示出的架构中,区块链网络中仅包括区块链节点,但可以理解的,区块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节点。
区块链网络是物联网系统实现平台间互联互通的中介,各平台厂商可以在区块链网络中部署自己的区块链节点,从而加入到区块链网络中,通过区块链节点实现与其他平台的互联互通,其具体过程将在后文阐述。同时,各平台厂商也可以通过接入到区块链网络,在链上制定与平台间互联相关的各类规则,参与到物联网的建设中,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区块链可以为联盟链,该物联网系统由于是各方参与建设以及规则制定的,因此可以照顾到联盟各方的利益,反映各厂商的话语权,使得各厂商参与的意愿更高。继续参照图1,以平台120为例,区块链节点124可以是平台120的厂商部署的节点,平台120可以通过区块链节点124接入到区块链网络。需要指出,并不限定平台120只能和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124交互,根据不同的实现方式,其也可能和区块链节点114、134、144等交互,只是这些区块链节点可能不是平台120的厂商部署的,不排除会受到一些限制,因此在比较常见的实现方式中,各平台厂商会在区块链上部署自己的节点。
实现平台间互联互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跨平台的设备间协作。所谓协作是指设备间的一些交互操作,通过协作可以实现对用户有价值的功能。例如,通过手机开关电灯,就是手机和电灯间的一种协作,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调节空调的温度,就是温度传感器和空调间的一种协作,等等。
协作从参与的角色上划分包括直接参与方和间接参与方。直接参与方包括请求方和响应方,其中请求方是指发起协作的一方,响应方是指响应和执行协作的一方。协作的间接参与方包括设置方,设置方是指在协作发生前设置协作场景的一方,设置方可以是用户。协作场景可以是指由某些特定条件所触发的设备间的操作,例如,电饭煲饭煮好了,推送消息至手机提醒用户;监测设备监测到用户起床后,然后触发窗帘设备自动打开,改善室内采光;气体浓度传感器监测到室内烟雾浓度过高,触发报警器报警或者开关跳闸,等等。总之,用户设置的场景常用于表征用户的某种实际需求。需要指出,设置方也有可能是请求方或响应方之一,并不一定是独立的第三方。
图2示出了设备间协作的参与方的示意图。参照图2,请求方包括请求方平台210以及请求方平台210下的请求方设备211,响应方包括响应方平台220以及响应方平台220下的响应方设备221,设置方包括设置方平台230和设置方设备231。各平台借助于区块链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为简单起见,在图2中这些设备都接入到区块链节点200。应当理解,实际中请求方平台210、响应方平台220以及设置方平台230不一定接入到同一区块链节点,但由于区块链节点中的各区块链节点都参与共识,即节点上的账本数据是同步的,并且各区块链节点的功能也是类似的,因此可以进行图2中的简化表示。正如之前提到的,设置方也有可能是请求方或响应方之一,因此图2中的设置方设备231也有可能是请求方设备211或者响应方设备221,设置方平台230也有可能是请求方平台210或者响应方平台220。还需要指出,请求方平台210和响应方平台220也可能是同一平台,即同一平台下的设备间也是可以协作的,当然这不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下面基于图2简单描述协作的流程,请求方设备211向请求方平台210发起第一协作请求,请求方平台210将第一协作请求转发到区块链节点200,区块链上部署有智能合约并存储有与协作相关的数据,区块链节点200根据第一协作请求调用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若校验通过,区块链节点200向响应方平台220下发协作对应的控制指令,响应方平台220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响应方设备221执行协作操作。当然,以上只是跨平台协作流程的简单描述,后文还会具体说明。
其中,智能合约可以包括第一合约、第二合约、第三合约、第四合约以及第五合约,这些合约具有各自的功能,可以组合使用,也不一定全部用于协作相关的校验。下面简单介绍上述五种智能合约,后文还会具体阐述合约的使用。第一合约为管理协作场景的智能合约,用于设置和管理协作场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用户可以使用置方设备,通过设置方平台进行场景设置)。第二合约为平台间协作管理的智能合约,用于设置和管理平台间的协作规则,满足平台间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协作规则可以约定平台A可以和平台B的哪些设备可以进行哪些协作。第三合约为协作授权管理的智能合约,用于根据制定的信任规则在协作发生时为请求方或响应方设备授权,例如,信任规则可以是平台在协作规则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某些设备的特殊规定,比如某个设备的历史操作记录存在问题,平台可能限制其进行设备间协作。第四合约为激励管理的智能合约,用于根据制定的激励规则为协作的参与方分配激励,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协作,维持物联网系统的生态链和生态体系良性健康发展。第五合约为平台和/或设备的身份管理的智能合约,用于对物联网系统中的平台和/或设备进行身份管理,其包括但不限于身份的签发、验证、查询、更新和注销等功能。应当理解,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中,区块链上部署的智能合约也可以包括比上述五种更多或更少的合约,不作限定。
与协作相关的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上,包括但不限于协作场景、协作规则、信任规则、协作授权的历史记录、协作执行结果的历史记录等内容。
下面具体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的各项功能。
图3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平台的注册过程的流程图。所谓平台注册是指各平台搭建自己的区块链节点并加入到区块链网络(在区块链网络中注册),从而可以利用区块链节点与其他平台互联,进而实现跨平台的设备间协作,平台注册还包括从区块链网络获得为该平台分配的标识。这里所称的平台可以是物联网系统的多个平台中的任意一个,例如之前提到的请求方平台、响应方平台、设置方平台等。参照图3,平台注册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0:平台配置区块链节点的运行环境。
步骤S300中的区块链节点严格来说是指准备加入区块链网络的节点,但由于其在加入区块链网络后将成为区块链节点,本质上为同一节点,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身份不同,因此此处为了简单起见,还是沿用区块链节点的称呼。区块链节点要支持区块链的部署,需要配置相应的运行环境,例如操作系统、软件包、区块链部署文件等等。
步骤S301:平台向管理节点申请证书。
管理节点自身也是区块链节点,但其具有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权限(不一定每个区块链节点都具有这样的权限),包括是否允许某个节点加入区块链网络参与共识的权限。管理节点可能是除当前要注册的平台外的其他平台在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的节点,也可以是某个第三方监管机构(非设备厂商)在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的节点。这里的证书是指加入区块链网络的证书。
步骤S302:管理节点将证书发送至平台。
步骤S303:平台基于配置的运行环境启动区块链节点。
步骤S304:平台向管理节点发送第一请求。
步骤S305:管理节点将区块链节点设置为共识节点。
步骤S306:管理节点向平台发送注册成功的通知。
第一请求申请将启动的区块链节点加入区块链网络并参与共识(即作为共识节点)。如果管理节点认可第一请求,则会将区块链节点设置为共识节点(此时加入的节点才真正具有区块链节点的身份),设置的结果会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即被区块链网络的全体参与者认可。
步骤S307:管理节点调用第五合约生成平台的标识。
步骤S308:管理节点将平台的标识发送给平台。
步骤S309:平台保存接收到的平台的标识。
平台的标识用于在物联网系统中唯一表示注册的平台的身份,在后面的其他流程中将使用到该标识,请参阅后文阐述。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若管理节点向平台返回了平台的标识,就表示注册成功,无需单独执行步骤S306。
图4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设备的注册过程的流程图。这里所称的设备可以是物联网系统的多个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例如之前提到的请求方设备、响应方设备、设置方设备等,只有在区块链网络中成功注册的设备才能够参与协作,注册后的设备可以从平台获得该设备的签名信息。某个平台下的设备注册的过程发生在该平台的注册过程之后。参照图4,设备注册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0:设备激活。
步骤S400是可选的,一些设备在购买后首次使用时会要求激活,在激活后才能正常使用。
步骤S401:设备生成自身的私钥以及公钥。
步骤S402:设备向平台发送第四请求。
这里的平台是指要注册的设备所在的平台,在图4的各步骤中均简称平台,不再特别解释。第四请求申请将设备注册到区块链网络中,第四请求中携带有设备的公钥以及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公钥会被平台保存,用于验证从该设备接收到的后续消息的真实性(后续消息可以用该设备私钥签名)。
步骤S403:平台向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五请求。
第五请求申请将设备注册到区块链网络中,第五请求中携带有设备的公钥,该公钥从第四请求中获得。其中,公钥会被区块链保存,用于验证从该设备接收到的(包括从平台转发过来的)后续消息的真实性(后续消息可以用该设备私钥签名)。
步骤S404:区块链节点调用第五合约生成设备的标识。
步骤S405:区块链节点将设备的标识发送至平台。
设备的标识用于在物联网系统中唯一表示注册的平台的身份,该标识使得各平台下的设备在物联网系统中都具有统一的身份表示,从而为互联协作打下了基础。
步骤S406:平台对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签名,并保存设备的签名信息和设备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设备的签名信息表示设备的身份,设备的标识也表示设备身份,但前者在平台内部中使用,后者在区块链网络中使用,具有跨平台特性。上述映射关系的具体保存方式不限,例如可以保存为数据库中的表格。设备的签名信息具体包括设备的身份信息(在步骤S402中获得)以及对应的签名。
步骤S407:平台将设备的签名信息发送至设备。
步骤S408:设备保存接收到的设备的签名信息。
在后面的其他流程中将使用到该签名信息,请参阅后文阐述。
图5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协作规则的设置过程的流程图。物联网系统中的任意两个平台之间都可以设置协作规则,为了和后文的设备间协作过程相关联,图5以协作规则是在请求方平台和响应方平台之间设置的为例。可以理解的,协作规则的设置发生在双方平台都完成注册之后。参照图5,协作规则的设置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0:请求方平台向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二请求。
第二请求用于向区块链节点申请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因为在协作规则中会使用请求方平台的标识和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因此第二请求旨在完成正式的协作规则设置前的准备工作。
步骤S501:区块链节点向请求方平台发送响应方平台的标识。
步骤S502:请求方平台向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三请求。
第三请求中携带有请求方平台预先制定好的协作规则,协作规则中会使用请求方平台的标识和响应方平台的标识。
步骤S503:区块链节点将协作规则发送至响应方平台。
步骤S504:区块链节点接收响应方平台对协作规则的确认信息。
由于协作规则是请求方平台单方面制定的,因此还要响应方平台同意后才能生效,步骤S503至步骤S504表征了这一确认过程。
步骤S505:调用第二合约将协作规则保存到区块链上。
若响应方平台认可了请求方平台制定的协作规则,则区块链节点将该规则保存在本地的账本中,并与其他区块链节点同步。在后面的其他流程中将使用到协作规则,请参阅后文阐述。
图6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协作场景的设置过程的流程图。参照图6,协作场景的设置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0:设置方设备向相关方设备发送第六请求。
相关方设备是指与协作场景相关(参与场景中的协作)的设备,即请求方设备和/或响应方设备,需要注意的是,设置方设备同时也可能是相关方设备,因为之前已经提到过设置方设备本身也可能是请求方设备或响应方设备。例如,协作场景涉及手机(请求方设备)和电视(响应方设备)的协作,手机同时可作为设置方设备(因为手机功能较强大,方便用户操作),此时设置方设备同时也是请求方设备;又例如,协作场景涉及温度传感器(请求方设备)和空调的(响应方设备)的协作,手机可作为设置方设备,此时设置方设备既不是请求方设备也不是响应方设备。
第六请求用于向相关方设备申请交换信息(具体信息内容稍后阐述),交换得到的信息将在设置协作场景时使用。可以理解的,若设置方设备本身也是相关方设备之一,可以不用和自己交换信息。
步骤S601:设置方设备从相关方设备接收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
步骤S602:相关方设备从设置方设备接收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
相关方设备响应于第六请求和设置方设备进行信息交换。步骤S601为信息交换后,设置方设备从相关方设备处得到的几项数据,步骤S602为信息交换后,相关方设备从设置方设备处得到的几项数据。
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就是指相关方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一个设备的设备类型就是例如电视、空调之类的类别属性,一个设备的操作类型就是设备能够支持的操作,例如空调可以制冷、制热、除湿、送风等。
步骤S603:设置方设备根据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
如果在同一平台下(即不跨平台设置场景),则执行步骤S604,如果不在同一平台下(即跨平台设置场景),则执行步骤S606。
步骤S604:设置方设备向设置方平台发送第七请求。
第七请求用于向设置方平台申请设置协作场景,其中携带有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协作场景中包含了步骤S601中交换得到的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
步骤S605:设置方平台根据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
在步骤S406中提到,设备注册时,平台会保存设备的签名信息和设备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因此,设置方平台响应于第七请求,可以根据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利用该映射关系查找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相关方设备的标识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获得(相关方设备也在设置方平台下)。注意,步骤S605执行完后不执行步骤S606,而是跳转至步骤S618继续执行。
步骤S606:设置方设备将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发送至设置方平台。
步骤S607:设置方平台根据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相关方平台获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
此时,由于设置方平台没有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因此可以根据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相关方平台获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设备的签名信息中可携带其所属的平台的一些描述信息,借此可以找到其所属的平台。
步骤S608:设置方平台向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九请求。
第九请求用于申请在设置协作场景之前对协作场景进行校验,第九请求中携带有设置方平台的标识、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步骤S609:相关方设备根据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
如果在同一平台下(即不跨平台设置场景),则执行步骤S604,如果不在同一平台下(即跨平台设置场景),则执行步骤S610。需要指出,步骤S609中的判断和步骤S603中的判断结果应当是一致的。还需要指出,步骤S609可以在步骤S602结束之后即可执行,并不是要在步骤S608之后才能执行。
步骤S610:相关方设备将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发送至相关方平台。
步骤S611:相关方平台根据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设置方平台获取设置方平台的标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相关方平台可能有多个,因此步骤S611中“根据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主要指的不是本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主要是指其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因为本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可以无需通过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本相关方平台直接就可以获得。此时,步骤S610中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主要指的也不是本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而是其他相关方平台下的其他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因为本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在步骤S611中也可以不使用,而其他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可以通过本相关方设备与其他相关方设备进行信息交换而获得,由于图6主要描述的是设置方和相关方之间的交互关系,因此未示出各相关方之间的交互关系,之前在介绍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的信息交换时也未提到这一点。
步骤S612:相关方平台向区块链节点发送第十请求。
第十请求用于申请在设置协作场景之前对协作场景进行校验,第十请求中携带有设置方平台的标识、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需要指出,如果设置协作场景时涉及多个相关方平台,每个相关方平台都会独立地发送一个第十请求。
步骤S613:区块链节点根据设置方平台的标识、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第二合约,校验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设置方平台与相关方平台的约定。
区块链节点在接收到第九请求以及第十请求时,都会执行步骤S613的校验过程,步骤S613所称的约定即设置方平台与相关方平台约定的协作规则。若符合约定(指针对每个请求的校验结果都为符合约定),执行步骤S614,否则执行步骤S621。例如,协作规则可能约定平台间的哪些设备可以进行哪些操作,则可以校验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是否与约定的一致。除此之外,若有多个相关方平台,区块链节点还可以校验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不同的相关方平台之间的约定。
步骤S614:区块链节点通知相关方平台校验通过。
步骤S615:相关方平台将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发送至设置方平台。
步骤S616:设置方平台向区块链节点发送第八请求。
可能在执行步骤S605之后执行步骤S616(不跨平台设置场景),也可能在执行步骤S615之后执行步骤S616(跨平台设置场景)。第八请求中携带有设置方设备的标识、相关方设备的标识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
步骤S617:区块链节点调用第五合约校验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相关方设备的标识是否合法。
若合法(指两个标识均合法),执行步骤S618,否则执行步骤S621。
步骤S618:区块链节点根据相关方设备的标识获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根据设置方设备的标识获取设置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由于设备的标识和平台的标识都是区块链节点生成的,因此区块链节点可以根据设备的标识获取到设备所在的平台的标识。而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包含在协作场景中。
步骤S619:区块链节点根据设置方平台的标识、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第二合约,以校验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设置方平台与相关方平台间的约定。
步骤S619和步骤613类似,不再详细阐述,只是步骤S613是设置协作场景前进行的校验,步骤S619是设置协作场景时进行的校验。若符合约定,执行步骤S620,否则执行步骤S621。
步骤S620:区块链节点调用第一合约将协作场景保存到区块链上。
之前的验证都通过后,执行步骤S620,区块链节点将要设置的协作场景保存在本地的账本中,并与其他区块链节点同步。在后面的其他流程中将使用到协作场景,请参阅后文阐述。
步骤S621:区块链节点通知设置方平台协作场景设置失败。
步骤S622:设置方平台通知设置方设备协作场景设置失败。
若未能成功设置协作场景,区块链节点可通知设置方平台,进而通知设置方设备,从而用户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排查设置失败的原因、重新设置等。
需要指出,即使设置方设备和相关方设备在同一平台下(因此不存在平台间约定的协作规则),也可以执行步骤S619调用第二合约,方便统一处理。
可以理解的,既然在协作场景的设置过程中会调用第二合约,并校验协作规则,因此协作场景的设置过程发生在设置方平台与相关方平台间的协作规则的设置过程之后。
图7示出了物联网系统中设备间协作过程的流程图。在完成了平台注册、设备注册、协作规则的设置、协作场景的设置之后,可以进行跨平台的设备间协作。参照图7,设备间协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0:请求方设备向请求方平台发送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签名信息。
请求方设备可能主动发起第一协作请求,例如手机请求洗衣机返回当前洗衣进度,也可能在满足某些触发条件时发起第一协作请求(此时的第一协作请求可以是一个触发事件),例如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室内温度高于32度,请求开启空调。设备的签名信息在设备注册时获得并在设备本地保存(见步骤S408)。
步骤S701:请求方平台根据请求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
设备注册时,平台会保存设备的签名信息和设备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见步骤S406),利用该映射关系查找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
步骤S702:请求方平台将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发送至区块链节点。
步骤S703:区块链节点根据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利用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
智能合约可以事先由物联网系统的各参与平台共同制定并保存在区块链上,合约内容可以包括若干接口,所谓根据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即将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作为调用参数,调用合约中的某些接口,实现校验功能。智能合约在校验时会使用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协作场景、协作规则、信任规则、协作记录(协作执行结果)、协作授权记录(协作校验结果)。
智能合约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五种合约,其中步骤S703可以使用其中的第一合约、第二合约、第三合约进行校验(见子步骤a、b、c、d),第四合约可以在步骤S711使用,第五合约涉及身份管理,在之前提到的平台注册以及设备注册过程中使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能包含更多或更少的智能合约,或者功能不同的智能合约,此时相关步骤需要对应调整。
步骤a:根据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第一合约,校验第一协作请求在用户设置的协作场景中是否有效。
根据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可以定位到匹配的协作场景,进而校验第一协作请求在协作场景中是否有效。协作场景的设置方式之前已经阐述,这里不再重复。若有效,执行步骤b,否则执行步骤S704(校验未通过)。
步骤b:根据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第二合约,以校验协作是否符合请求方平台与响应方平台约定的协作规则。
其中,响应方设备的标识可以从步骤a的协作场景中获得,协作规则的设置方式之前已经阐述,这里不再重复。若符合约定,执行步骤c,否则执行步骤S704(校验未通过)。
步骤c:根据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第三合约,校验请求方平台的信任规则是否允许协作。
步骤d:根据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第三合约,校验响应方平台的信任规则是否允许协作。
信任规则可以是平台在协作规则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某些设备的特殊规定,例如可以包括根据协作的历史数据制定的某些约定,还可以包括用于描述设备的可信程度的设备信任属性(如设备信任属性满足一定要求才允许协作),等等。其中设备信任属性可以进一步包括设备之间是否建立信任、相互信任的程度等,可以依据设备间协作时的授权记录、协作记录、协作时的异常检测结果(这三项内容的含义参见后文阐述)等确定。
信任规则可以由平台参与制定并保存在区块链上。由于协作涉及请求方平台和响应方平台,所以分为两个步骤c和d分别进行校验。若任一平台的信任规则不允许协作,执行步骤S704(校验未通过,若步骤c不允许协作则步骤d无需执行),若两个平台的信任规则都允许协作,则校验通过,执行步骤S704。
需要指出,不排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a、b、c、d的校验顺序存在交换的情况。
步骤S704:区块链节点将校验结果保存在区块链上。
区块链节点可以将校验结果上链保存,并在区块链网络中同步。由于校验结果表征的是区块链网络对协作授权的情况,因此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也常称之为协作授权记录。当然,也不排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不保存协作授权记录,此时区块链节点也可以不必执行步骤S704。
步骤S705:区块链节点向响应方平台发送响应方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控制指令。
第一控制指令即响应方设备在协作中需要执行的操作。
步骤S706:响应方平台根据响应方设备的标识查找到响应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并将第一控制指令转换为第二控制指令。
设备注册时,平台会保存设备的签名信息和设备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见步骤S406),利用该映射关系查找到响应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之前已经提到过,设备的标识主要在区块链节点使用,平台内部主要使用设备的签名信息。第一控制指令是区块链节点发送给平台的,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响应方平台应当将其转换为平台内部使用的指令(即第二控制指令)后才能够在平台内部的设备上执行。
步骤S707:响应方平台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响应方设备。
步骤S206中获得了表征响应方设备的身份的响应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因此响应方平台能够找到该设备并向其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响应方设备执行第二控制指令,完成协作。
步骤S708:响应方设备执行第二控制指令。
步骤S709:响应方平台将协作的执行结果发送至区块链节点。
根据不同的实现方式,协作的执行结果可能是由响应方设备发送给响应方平台的,也可能直接由响应方平台获得(某些协作行为中响应方设备可能不会向响应方平台反馈)。
步骤S710:区块链节点将协作执行结果保存在区块链上。
区块链节点可以将协作的执行结果上链保存,并在区块链网络中同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也常称之为协作记录。当然,也不排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不保存协作记录,此时区块链节点也可以不必执行步骤S709和步骤S710。
协作授权记录以及协作记录都可视为协作的历史数据,这些历史数据可以被用于调整信任规则,使得规则制定更加完善合理。
步骤S711:区块链节点调用第四合约,根据激励规则将和协作相关的激励分配给参与协作的各方。
步骤S711是协作执行完之后可选的步骤,激励规则事先制定好并保存在区块链上,其中所谓的参与协作的各方包括但不限于请求方设备、请求方平台、响应方设备、响应方平台、设置方平台以及设置方设备中的至少一方,需要注意参与协作的各方的范围要广于之前在协作场景的设置过程使用的协作相关方的概念。在分配时并不一定所有参与方都会得到激励,具体根据激励规则确定。
上述激励的形式可以是区块链上发行的通证(token,例如各种数字货币)、法币、积分、实物奖励等,这种激励可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可以兑换法币、礼品)。从而,有利于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协作,促进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流动,维持物联网系统的生态链和生态体系良性健康发展。激励由物联网系统产生,物联网系统则通过各平台、设备的参与获得收益。
上面阐述的平台注册过程、设备注册过程、协作规则设置过程、协作场景设置过程、设备间协作过程全面地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的搭建、配置到运行的流程以及系统中的设备、平台、节点所起到的功能。
该物联网系统以区块链网络为中介实现了一种去中心化的信任协同机制,其中,协同的含义即设备间的协作与数据在区块链网络中的同步。基于这种机制,不同平台下的设备可以互联协作以实现相应的功能,打破了各平台封闭的生态模式,促进了各平台间信息的交互和流通,从而有利于物联网的推广普及。
并且,由于区块链网络去中心化的特性,物联网系统可由各平台方参与其建设(在区块链网络中部署自己的节点),参与相关规则(如各种智能合约、协作场景、协作规则、信任规则等)的制定,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同时,在设备间进行协作时,上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区块链节点会调用区块链上部署的智能合约、基于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校验,从而可以确保设备间协作的安全可信,保障用户权益。
此外,设备间的跨平台互信协作可以使得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厂商的设备,而不必再担心这些设备间互联以及信任问题,从而能够改善用户体验,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使得物联网技术真正能够服务于普通民众。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物联网系统还包括异常监控节点,异常监控节点可以是区块链节点也可以是独立的节点,与区块链节点为同一节点时可以理解为异常监控节点是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在协作发生时,区块链节点将需要检测的原始数据发送至异常监控节点,这些原始数据表征协作行为,不妨称为待检测行为,其内容可以包括第一协作请求、协作的历史数据等。异常监控节点从待检测行为中提取特征向量(对待检测行为的一种量化表示,便于处理),判断该特征向量是否符合正常行为的特征,获得检测结果(即待检测行为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并将检测结果返回给区块链节点。其中,异常检测过程利用预先训练好的模型(例如,通过有监督或无监督学习获得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特征向量进行分析,具体方式不作限定。区块链节点在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认待检测行为是异常行为时,拒绝向响应方平台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即阻止协作),以及在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认待检测行为是正常行为时,向响应方平台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即允许协作)。
上述实现方式通过设置异常监控节点监控设备协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有利于改善设备、平台乃至于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将设备间的去中心化协作机制拓展到网络层面,构建去中心化协同网络。这些实现方式中的物联网系统中的平台以及设备属于多个局部网络,需要指出,局部网络的划分和平台没有必然联系,不同的平台可能属于同一个局部网络也可能不属于同一个局部网络。
下面以多个局部网络中第一局部网络和第二局部网络为例介绍局部网络间的协作,可以理解的,第一局部网络和第二局部网络并非特指某个局部网络,因此下面的协作过程是普遍适用的。对应于第一局部网络和第二局部网络,物联网系统的多个区块链节点中包括第一区块链节点以及第二区块链节点,第一局部网络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接入区块链网络,第二局部网络通过第二区块链节点接入区块链网络(类似平台和区块链节点的对应关系)。为便于阐述,不妨认为第一局部网络发起协作,第二局部网络响应协作,第二局部网络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协作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第一局部网络中的平台和/或设备向第一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二协作请求。
步骤B:第一区块链节点将第二协作请求保存在区块链上。
步骤C:第二区块链节点从区块链上获取第二协作请求。
步骤D:第二区块链节点将第二协作请求发送至第二局部网络。
步骤E:第二局部网络中的平台和/或设备根据第二协作请求执行协作任务,并将协作结果返回给第二区块链节点。
步骤F:第二区块链节点将协作结果保存在区块链上。
步骤G:第一区块链节点从区块链上获取协作结果。
步骤H:第一区块链节点将协作结果发送至第一局部网络。
上述中心化协同网络的关键在于利用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以及同步机制,使得参与协作的局部网络之间可以通过协作实现价值共享,降低跨网络的使用成本。各个协作网络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约定相互协作的规则,通过协作共享不同网络下的资源,提升协作效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区块链网络可以划分为全局链网络以及多个局部链网络,每个局部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中包括至少一个全局信任节点(可以采用云计算节点、边缘计算节点等方式实现),全局链网络包括每个局部链网络中的全局信任节点,每个局部链网络中除全局信任节点之外的区块链节点仅参与局部链网络的共识,全局信任节点同时参与全局链网络的共识以及所在的局部链网络的共识,并在局部链网络的共识达成后,将共识结果在全局链网络中同步。
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在物联网应用场景中建立中心化的信任管理和评价是难以实现的,首先由于物联网多源异构性,没有一种信任模型可以适应所有的异构网络,其次中心化管理和评价网络开销巨大,安全性差、时间效率低、可扩展性差,用户体验差。为便于对物联网资源进行管理,同时出于对网络安全、信任管理与评估性能等方面的考虑,上述实现方式在物联网系统的区块链网络中实现分级信任域的管理与同步,每个局部链网络可以视为一个独立自治的信任域,全局链网络则可以视为一个全局信任域,局部共识在局部信任域内完成,因此能够有效保护各个信任域内的隐私数据,同时显著提高局部共识效率。同时,局部信任域和全局信任域之间还可以进行数据共享和同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物联网系统中的多个区块链节点还可以利用节点上保存的用户的隐私数据进行多方安全计算,进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例如用户画像等。由于多方计算是基于区块链进行的,保证了参与方数据提供行为是可验证可追溯,进一步的,还可以基于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实现计算结果的安全性验证。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区块链节点还可以调用第三合约,以根据信任规则进行设备间的访问控制。访问控制包含了认证和授权,为了提高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效率,认证环节需要先于授权进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中的去中心化的信任协同机制,利用其中的信任规则对设备进行访问控制,可以进一步实现基于信任管理的分布式访问控制框架,解决设备可信互联的访问控制问题,以及解决设备在协作过程中获取目标系统或设备的资源的访问权限的问题。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确保访问控制的认证授权的过程是多方信任的结果。
其中,设备类型、设备支持的操作类型、授权记录、协作记录、设备的历史信用数据都可以作为访问控制的基础参数(保存在信任规则中),通过这些参数可以建立相应地访问控制模型,在区块链上实现更安全可靠的访问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协作方法的具体流程在对上述物联网系统的功能阐述中已经介绍,可以参考上面的内容,不再重复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区块链节点800,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参照图8,该区块链节点800包括:
协作请求接收模块801,用于从请求方平台接收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第一协作请求由请求方设备发起;
校验模块802,用于根据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
控制模块803,用于在校验通过后,向响应方平台发送响应方设备的标识以及针对响应方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的内容包括响应方设备为实现与请求方设备的协作所要执行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节点800,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在前述系统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系统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置方设备810,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参照图9,该设置方设备810包括:
信息请求模块811,用于向要设置的协作场景的相关方设备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812,用于从相关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
第一平台判断模块813,用于根据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
第一执行模块814,用于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向设置方平台发送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第七请求中携带有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以及若不在同一平台下,则将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发送至设置方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方设备810,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在前述系统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系统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置方平台820,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参照图10,该设置方平台820包括:
第一响应模块821,用于在设置方设备判断出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在同一平台下后,响应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根据第七请求中携带的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第七请求中携带的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
第二执行模块822,用于向区块链节点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八请求,第八请求中携带有设置方设备的标识、相关方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七请求中携带的要设置的协作场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设置方平台820还包括: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在设置方设备判断出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从设置方设备接收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相关方平台获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
第三执行模块,用于向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九请求,第九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方平台820,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在前述系统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系统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关方设备830,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参照图11,该相关方设备830包括:
第三响应模块831,用于响应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将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发送至所述设置方设备;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832,用于从设置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
第二平台判断模块833,用于根据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
第四执行模块834,用于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将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发送至相关方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设备830,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在前述系统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系统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关方平台840,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参照图12,该相关方平台840包括:
第四响应模块841,用于在相关方设备判断出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接收相关方设备发送的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842,用于根据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设置方平台获取设置方平台的标识;
第五执行模块843,用于向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十请求,所述第十请求中携带有设置方平台的标识、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平台840,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在前述系统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系统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900,其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参照图13,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910、存储器920以及通信接口930,这些组件通过通信总线940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并相互通讯。
其中,存储器920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其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等。处理器910以及其他可能的组件可对存储器920进行访问,读和/或写其中的数据。
处理器910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9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简称MC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或者其他常规处理器;还可以是专用处理器,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通信接口930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可以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直接或间接地通信,以便进行数据的交互。通信接口930可以是以太网接口;可以是移动通信网络接口,例如3G、4G、5G网络的接口;可以是各类总线接口,例如SPI接口、I2C接口、USB接口等;还是可以是具有数据收发功能的其他类型的接口。
在存储器920中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910可以读取并运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协作方法的步骤以及其他期望的功能。
可以理解,图13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900还可包括比图13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3所示不同的配置。图13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可以是,但不限于专用检测设备、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实体设备,还可以是虚拟机等虚拟设备。另外,电子设备900也不一定是单台设备,还可以是多台设备的组合,例如服务器集群,等等。
例如,图1中的设备、平台、区块链节点均可以采用上述电子设备900实现,设备、平台、区块链节点之间通过通信接口930进行数据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前述的计算机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网络设备、虚拟设备等各种具有执行程序代码能力的设备,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磁带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
所述请求方设备用于将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表示所述请求方设备身份的签名信息发送至所述请求方平台;
所述请求方平台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区块链节点;
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以及针对所述响应方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响应方平台用于根据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查找到表示所述响应方设备身份的签名信息,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转换为适合于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与所述响应方设备的签名信息对应的所述响应方设备;
所述响应方设备用于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以实现与所述请求方设备的协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一合约,以校验所述第一协作请求在用户设置的协作场景中是否有效,其中,所述第一合约为用于管理协作场景的智能合约,所述协作场景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
若有效,则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二合约,以校验协作是否符合所述请求方平台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约定的协作规则,其中,所述第二合约为用于平台间协作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协作规则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
若符合所述协作规则,则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三合约,以分别校验所述请求方平台的信任规则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的信任规则是否允许协作,其中,所述第三合约为用于协作授权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信任规则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
若两方平台的所述信任规则均允许,则校验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将校验结果保存在区块链上,所述校验结果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用于调整所述信任规则;
所述响应方平台还用于将协作的执行结果发送至所述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将所述执行结果作为协作的历史记录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所述执行结果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用于调整所述信任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任规则中包括用于描述设备的可信程度的设备信任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调用第四合约,以根据激励规则将和协作相关的激励分配给所述请求方设备、所述请求方平台、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设置方平台以及设置方设备中的至少一方,所述激励规则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其中,所述第四合约为用于激励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属于所述多个设备之一且在所述设置方平台下,所述设置方平台属于所述多个平台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区块链节点中包括管理节点,所述管理节点是指所述多个区块链节点中具有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权限的节点;
所述多个平台中的任一平台用于配置所述区块链节点的运行环境,向所述管理节点申请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证书,并在接收到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证书后,根据所述证书以及配置好的所述运行环境启动所述区块链节点,以及用于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将所述区块链节点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并参与共识的第一请求;
所述管理节点用于将所述证书发送至所述平台,以及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允许所述区块链节点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并参与共识,通知所述平台节点加入成功,并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五合约生成所述平台的标识,以及将所述平台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平台进行保存,其中,所述第五合约为用于平台和/或设备的身份管理的智能合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方平台还用于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准备设置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所述协作规则的第二请求,从所述区块链节点接收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并根据所述请求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置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所述协作规则的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协作规则;
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二请求,将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所述第三请求,将所述协作规则发送至所述响应方平台,并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方平台对所述协作规则的确认信息后,调用所述第二合约将所述协作规则保存到所述区块链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设备中的任一设备用于生成自身的私钥以及公钥,向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发送设备注册的第四请求,所述第四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公钥以及所述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公钥被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用于验证从所述设备接收到的消息的真实性;
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用于响应所述第四请求,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备注册的第五请求,所述第五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公钥,其中,所述公钥被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验证从所述设备接收到的消息的真实性;
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响应所述第五请求,调用所述第五合约生成所述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
所述设备所在的平台还用于对所述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签名,保存表示所述设备身份的签名信息和所述设备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所述设备的签名信息发送至所述设备进行保存,其中,所述设备的签名信息包括所述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对应的签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平台还包括: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还包括: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
所述设置方设备用于向所述协作场景的相关方设备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从所述相关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并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向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
所述设置方平台用于响应所述第七请求,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并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八请求,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
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响应所述第八请求,调用所述第五合约,以校验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是否合法,若合法,则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并根据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所述第二合约,以校验所述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所述设置方平台与所述相关方平台间的约定,若符合约定,则调用所述第一合约将所述协作场景保存到所述区块链上,其中,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设置方设备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
所述设置方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所述相关方平台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并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九请求,所述第九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所述相关方设备用于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并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若不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相关方平台;
所述相关方平台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所述设置方平台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并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十请求,所述第十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第十请求,根据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所述第二合约,以校验所述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所述设置方平台与所述相关方平台间的约定,若响应所述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第十请求时校验的结果均为符合约定,则通知所述相关方平台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以使所述设置方平台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所述第八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系统还包括异常监控节点;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用于从所述区块链节点获取原始数据,根据所述原始数据提取特征向量,基于所述特征向量进行异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区块链节点;
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认存在异常时,拒绝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以及在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认不存在异常时,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平台以及设备属于多个局部网络,所述多个局部网络包括第一局部网络以及第二局部网络,所述多个区块链节点包括第一区块链节点以及第二区块链节点;
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局部网络中的平台和/或设备发送的第二协作请求,并将所述第二协作请求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以及从所述区块链上获取与所述第二协作请求对应的协作结果,并将所述协作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局部网络;
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用于从所述区块链上获取所述第二协作请求,并将所述第二协作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局部网络,接收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发送的、所述第二局部网络中的平台和/或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协作请求执行协作获得的所述协作结果,并将所述协作结果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包括全局链网络以及多个局部链网络,每个局部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中包括至少一个全局信任节点,所述全局链网络包括每个局部链网络中的全局信任节点,每个局部链网络中除所述全局信任节点之外的区块链节点仅参与所述局部链网络的共识,所述全局信任节点同时参与所述全局链网络的共识以及所在的局部链网络的共识,并在局部链网络的共识达成后,将共识结果在所述全局链网络中同步。
1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区块链节点还用于对用户的隐私数据进行多方安全计算。
1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节点还用于调用所述第三合约,以根据所述信任规则进行设备间的访问控制。
16.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区块链节点,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请求方平台接收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作请求由所述请求方设备发起;
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
在校验通过后,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以及针对所述响应方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内容包括所述响应方设备为实现与所述请求方设备的协作所要执行的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一合约,以校验所述第一协作请求在用户设置的协作场景中是否有效,其中,所述第一合约为用于管理协作场景的智能合约,所述协作场景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
若有效,则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二合约,以校验协作是否符合所述请求方平台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约定的协作规则,其中,所述第二合约为用于平台间协作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协作规则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
若符合所述协作规则,则根据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三合约,以分别校验所述请求方平台的信任规则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的信任规则是否允许协作,其中,所述第三合约为用于协作授权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信任规则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
若两方平台的所述信任规则均允许,则校验通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校验结果保存在区块链上,所述校验结果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用于调整所述信任规则;
从所述响应方平台接收协作的执行结果,并将所述执行结果作为协作的历史记录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所述执行结果属于所述与协作相关的数据,用于调整所述信任规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调用第四合约,以根据激励规则将和协作相关的激励分配给所述请求方设备、所述请求方平台、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设置方平台以及设置方设备中的至少一方,所述激励规则保存在所述区块链上,其中,所述第四合约为用于激励管理的智能合约,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属于所述多个设备之一且在所述设置方平台下,所述设置方平台属于所述多个平台之一。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节点为具有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权限的管理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所述多个平台中的任一平台的申请,将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证书发送至所述平台;
响应所述平台发送的将除所述管理节点以外的其他区块链节点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第一请求,允许所述其他区块链节点加入所述区块链网络并参与共识;
向所述平台发送节点加入成功的通知;
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五合约生成所述平台的标识,并将所述平台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平台进行保存,其中,所述第五合约为用于平台和/或设备的身份管理的智能合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所述请求方平台发送的准备设置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所述协作规则的第二请求,将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请求方平台;
响应所述请求方平台发送的设置与所述响应方平台的所述协作规则的第三请求,将所述第三请求中携带的所述协作规则发送至所述响应方平台;
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方平台对所述协作规则的确认信息后,调用所述第二合约将所述协作规则保存到所述区块链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所述多个平台中的任一平台发送的设备注册的第五请求,所述第五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平台下要注册的设备的公钥,所述公钥被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验证从所述设备接收到的消息的真实性;
调用所述第五合约生成所述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平台,以使所述平台保存表示所述设备身份的签名信息和所述设备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平台还包括: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还包括: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八请求,调用所述第五合约,以校验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是否合法,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
若合法,则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获取相关方平台的标识,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的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其中,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
根据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所述第二合约,以校验所述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所述设置方平台与所述相关方平台间的约定;
若符合约定,则调用所述第一合约将所述协作场景保存到所述区块链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的校验场景的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相关方平台发送的第十请求,根据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调用所述第二合约,以校验所述协作场景的设置是否符合所述设置方平台与所述相关方平台间的约定,其中,所述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第十请求中均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若响应所述第九请求以及所述第十请求时校验的结果均为符合约定,则通知所述相关方平台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以使所述设置方平台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所述第八请求。
25.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设置方设备,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响应方平台以及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所述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向要设置的协作场景的相关方设备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
从所述相关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
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
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向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
若不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
26.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设置方平台,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响应方平台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设置方设备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在同一平台下后,响应所述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根据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
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八请求,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设置方设备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
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相关方平台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其中,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
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九请求,所述第九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28.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相关方设备,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发送至所述设置方设备,其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所述多个设备中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
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
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
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相关方平台。
29.一种设备协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相关方平台,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相关方设备判断出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接收所述相关方设备发送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其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所述多个设备中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
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所述设置方平台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其中,所述设置方平台为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所在的平台;
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十请求,所述第十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30.一种区块链节点,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区块链节点包括:
协作请求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请求方平台接收第一协作请求以及请求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作请求由所述请求方设备发起;
校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协作请求以及所述请求方设备的标识,调用部署在所述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利用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与协作相关的数据进行与协作相关的校验;
控制模块,用于在校验通过后,向所述响应方平台发送所述响应方设备的标识以及针对所述响应方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内容包括所述响应方设备为实现与所述请求方设备的协作所要执行的操作。
31.一种设置方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响应方平台以及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所述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设置方设备包括:
信息请求模块,用于向要设置的协作场景的相关方设备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相关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
第一平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向所述设置方平台发送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以及若不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设置方平台。
32.一种设置方平台,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响应方平台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以及所述设置方平台下的设置方设备,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用户设置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设置方平台包括: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设置方设备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在同一平台下后,响应所述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七请求,根据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查找到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设置场景的第八请求,所述第八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设备的标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七请求中携带的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置方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方平台还包括: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设置方设备判断出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相关方平台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其中,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
第三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九请求,所述第九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34.一种相关方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所述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相关方设备包括:
第三响应模块,用于响应设置方设备发送的设置场景的第六请求,将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的操作类型发送至所述设置方设备,其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所述多个设备中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设置方设备接收交换获得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协作场景;
第二平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平台信息以及所述相关方设备的平台信息判断所述设置方设备与所述相关方设备是否在同一平台下;
第四执行模块,用于若在同一平台下,则将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所述协作场景发送至所述相关方平台。
35.一种相关方平台,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下的多个设备以及多个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平台包括请求方平台以及响应方平台,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请求方平台下的请求方设备以及所述响应方平台下的响应方设备,相关方设备为所述请求方设备和/或所述响应方设备,所述相关方平台是指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相关方设备所在的平台,所述区块链节点是指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并保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节点,所述相关方平台包括:
第四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相关方设备判断出设置方设备与相关方设备不在同一平台下后,接收所述相关方设备发送的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以及要设置的协作场景,其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是指所述多个设备中用户设置所述协作场景时使用的设备;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场景获取该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根据所述相关方设备的签名信息获取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设置方设备的签名信息从所述设置方平台获取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其中,所述设置方平台为所述多个平台中所述设置方设备所在的平台;
第五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校验场景的第十请求,所述第十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设置方平台的标识、所述相关方平台的标识以及所述协作场景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类型。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6-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3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6-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473979.7A 2019-06-02 2019-06-02 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和对应设备、平台、区块链节点,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177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3979.7A CN110177107B (zh) 2019-06-02 2019-06-02 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和对应设备、平台、区块链节点,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3979.7A CN110177107B (zh) 2019-06-02 2019-06-02 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和对应设备、平台、区块链节点,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107A true CN110177107A (zh) 2019-08-27
CN110177107B CN110177107B (zh) 2021-09-24

Family

ID=6769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3979.7A Active CN110177107B (zh) 2019-06-02 2019-06-02 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和对应设备、平台、区块链节点,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77107B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3256A (zh) * 2019-09-04 2019-11-22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于边缘计算和向量投影的数据传输安全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0554616A (zh) * 2019-09-24 2019-12-10 北京艾摩瑞策科技有限公司 在区块链上的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数据上链方法及系统
CN110572795A (zh) * 2019-09-09 2019-12-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CN111193754A (zh) * 2019-12-17 2020-05-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物联网的数据访问方法及系统、设备
CN111355786A (zh) * 2020-02-20 2020-06-30 中科全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
CN111885026A (zh) * 2020-07-10 2020-11-03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互联互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885157A (zh) * 2020-07-22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网间设备通信方法、系统及边缘节点
CN111953677A (zh) * 2020-08-11 2020-11-17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跨平台联动的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2269979A (zh) * 2020-10-22 2021-01-26 杭州甘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洗衣机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464190A (zh) * 2020-12-17 2021-03-09 深圳市飞思捷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平台高可用高安全方法
CN112486669A (zh) * 2020-11-03 2021-03-12 深圳市中博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组织移动边缘计算平台和方法
CN112583608A (zh) * 2021-02-24 2021-03-30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600710A (zh) * 2020-12-18 2021-04-02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终端联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71787A (zh) * 2020-12-29 2021-04-16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规则执行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111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安全检测方法、设备、系统和介质
CN113765674A (zh) * 2021-09-02 2021-12-07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平台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4915640A (zh) * 2022-05-06 2022-08-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数据安全交互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79429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iot设备的数据存储
CN115002175A (zh) * 2022-05-27 2022-09-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08908A (zh) * 2021-03-25 2022-10-18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设备管理方法、数据池节点设备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2788A1 (en) * 2015-11-30 2017-06-08 Rwe Ag Supply medium (e.g. electrical power) transaction agreement system
CN109302415A (zh) * 2018-11-09 2019-02-01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方法、区块链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9447645A (zh) * 2018-11-09 2019-03-08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联动方法、区块链网络及存储介质
CN109768988A (zh) * 2019-02-26 2019-05-17 安捷光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去中心化物联网安全认证系统、设备注册和身份认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2788A1 (en) * 2015-11-30 2017-06-08 Rwe Ag Supply medium (e.g. electrical power) transaction agreement system
CN109302415A (zh) * 2018-11-09 2019-02-01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方法、区块链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9447645A (zh) * 2018-11-09 2019-03-08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联动方法、区块链网络及存储介质
CN109768988A (zh) * 2019-02-26 2019-05-17 安捷光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去中心化物联网安全认证系统、设备注册和身份认证方法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3256A (zh) * 2019-09-04 2019-11-22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于边缘计算和向量投影的数据传输安全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0572795A (zh) * 2019-09-09 2019-12-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CN110572795B (zh) * 2019-09-09 2022-06-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CN110554616B (zh) * 2019-09-24 2021-04-27 北京瑞策科技有限公司 在区块链上的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数据上链方法及系统
CN110554616A (zh) * 2019-09-24 2019-12-10 北京艾摩瑞策科技有限公司 在区块链上的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数据上链方法及系统
CN111193754A (zh) * 2019-12-17 2020-05-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物联网的数据访问方法及系统、设备
CN112995111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安全检测方法、设备、系统和介质
CN111355786A (zh) * 2020-02-20 2020-06-30 中科全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
CN111885026A (zh) * 2020-07-10 2020-11-03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互联互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885157B (zh) * 2020-07-22 2022-04-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网间设备通信方法、系统及边缘节点
CN111885157A (zh) * 2020-07-22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网间设备通信方法、系统及边缘节点
CN111953677A (zh) * 2020-08-11 2020-11-17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跨平台联动的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2269979A (zh) * 2020-10-22 2021-01-26 杭州甘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洗衣机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486669A (zh) * 2020-11-03 2021-03-12 深圳市中博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组织移动边缘计算平台和方法
CN112464190A (zh) * 2020-12-17 2021-03-09 深圳市飞思捷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平台高可用高安全方法
CN112600710A (zh) * 2020-12-18 2021-04-02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终端联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71787A (zh) * 2020-12-29 2021-04-16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规则执行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71787B (zh) * 2020-12-29 2022-03-22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规则执行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3608A (zh) * 2021-02-24 2021-03-30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179429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iot设备的数据存储
CN115208908A (zh) * 2021-03-25 2022-10-18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设备管理方法、数据池节点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13765674A (zh) * 2021-09-02 2021-12-07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平台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3765674B (zh) * 2021-09-02 2024-02-09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平台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4915640A (zh) * 2022-05-06 2022-08-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数据安全交互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15640B (zh) * 2022-05-06 2023-12-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数据安全交互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02175A (zh) * 2022-05-27 2022-09-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002175B (zh) * 2022-05-27 2024-02-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107B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7107A (zh) 物联网系统、设备协作方法及对应设备、平台、节点
Tang et al. Iot passport: A blockchain-based trust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internet-of-things
Wang et al. A reliable IoT edge computing trust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smart cities
CN111612168B (zh) 一种机器学习任务的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Awan et al. Holitrust-a holistic cross-domain trust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service-centric Internet of Things
CN106130779B (zh) 一种物联设备及用该设备的物联网构建方法
Bhat et al. Edge computing and its convergence with blockchain in 5G and beyond: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N110050474A (zh) 用于物联网网络中的复合对象的子对象的类型命名和区块链
Gong et al. A remote attestation mechanism for the sensing layer nod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N110071906A (zh) 使用基于密钥的加入协议的物联网组形成
CN109314694A (zh) 可重配置的机器对机器系统中的组管理
CN110506413A (zh) 用于网络装置安全性和信任分数确定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79006A (zh) 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信任
EP343890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authenticity of local network of device initiating remote transaction
CN110060056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交易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8769230A (zh) 交易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7113319A (zh) 一种虚拟网络计算认证中应答的方法、装置、系统和代理服务器
Lee A survey on trust computation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N113157399A (zh) 基于arm架构芯片的非监督联合建模方法
CN11024584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096847A (zh) 用于远程会话的用户特定应用激活
CN107925663A (zh) 用于匿名上下文证明和威胁分析的技术
CN113569263A (zh) 跨私域数据的安全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Hankare et al. Trust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detection of malicious devices in siot
Saqib et al. A systematic security assessment and review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context of authent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