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3906A - 根据温度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根据温度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3906A
CN110173906A CN201810877598.0A CN201810877598A CN110173906A CN 110173906 A CN110173906 A CN 110173906A CN 201810877598 A CN201810877598 A CN 201810877598A CN 110173906 A CN110173906 A CN 110173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storage device
water heater
thermal storag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75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3906B (zh
Inventor
赵伟
王鹏
胡全君
马军
江程
李言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Natural Color Light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inyu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inyu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inyu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891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8067B/zh
Priority to CN202010189082.4A priority patent/CN111238066B/zh
Priority to CN201810877598.0A priority patent/CN110173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73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3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3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3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50/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50/4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responsive to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太阳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热水器和储热器,所述系统包括总管阀门,总管阀门设置在热水器和储热器上游的总管道上,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总管阀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储热器管道上设置泵,所述储热器内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储热器内储热材料的温度;所述热水器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水器内水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总管阀门关闭时,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自动控制泵的运行。本发明通过根据检测的温度智能控制泵的运行,从而智能控制储热器和热水器的循环,提高水加热效果。

Description

根据温度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和大学共同研发的课题项目的其中一部分,是对前面在先申请的改进,涉及太阳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利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备量不断减少、日益紧缺,造成价格的不断上涨,同时常规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这些都大大限制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太阳能热转化是一种能量转换效率和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廉、可在全社会广泛推广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在太阳能热利用装置中,关键是要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实现这种转换的器件称为太阳能集热器。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相比于燃煤热流体太阳能回收中最为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压力损失小、有利于控制露点腐蚀等优点,在燃煤热流体太阳能回收利用中更具潜力。
热管在换热中换热流体都是汽水混合物。热管在蒸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携带液体到蒸汽端内,同时因为冷凝端的放热冷凝,从而使得冷凝端中存在液体,液体也不可避免的与蒸汽混合,从而使得热管内的流体是汽液混合物,汽液混合物存在导致汽体混成一团,与液体之间换热能力下降,大大的影响了换热的效率。
现有技术的太阳能利用系统中,针对智能化控制的缺少研究,尤其是涉及同时存在多个太阳能利用设备的情况下的智能控制,例如设置热量分配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前面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智能控制结构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充分利用热源,降低能耗,实现智能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前面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太阳能利用设备,以实现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及其智能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热水器和储热器,所述热水器设置在热水器管道上,所述储热器设置在储热器管道上,所述热水器管道和储热器管道形成并联管路,所述集热器与热水器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集热器与储热器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总管道中的热流体分别进入热水器管道和储热器管道的热水器和储热器,在热水器中加热水,在储热器中进行储热,在热水器和储热器中换热后的流体经过回水管路进入集热器中进行加热;
所述系统包括总管阀门,总管阀门设置在热水器和储热器上游的总管道上,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总管阀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储热器管道上设置泵,所述泵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储热器内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储热器内储热材料的温度;所述热水器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水器内水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总管阀门关闭时,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自动控制泵的运行。
作为优选,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控制泵停止运行。
作为优选,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控制泵开始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集热器包括集热管和水箱,所述集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冷凝端设置在水箱中,蒸发端吸收太阳能,通过冷凝端将热量传递给水箱中的水,所述集热管内设置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是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在集热管的横截面上设置;所述稳定装置为正方形通孔和正八边形通孔组成,所述正方形通孔的边长等于正八边形通孔的边长,所述正方形通孔的四个边分别是四个不同的正八边形通孔的边,正八边形通孔的四个互相间隔的边分别是四个不同的正方形通孔的边。
作为优选,集热管的横截面是正方形。
作为优选,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为M1,正方形通孔的边长为B1,集热管为正方形截面,集热管正方形截面的边长为B2,所述集热管与水平面形成锐角为A,满足如下要求:
c*M1/B2=a*Ln(B1/B2) +b
其中a,b是参数,其中1.725<a<1.733,4.99<b<5.01;c=1/cos (A)m,其中0.085<m<0.095,优选m=0.090。
11<B2<46mm;
1.9<B1<3.2mm;
18<M1<27mm。
20°<A<6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通过检测的温度来控制泵的运行,可以实现对热水器自主加热。因为在研发和实验过程中发现,当储热器的热量逐渐的用完的情况下,会出现储热器出来的气体的温度低于热水器1中的水的温度,此种情况下再使用储热器来加热热水器是不可能的,反而可能会导致热水器的热量被带走。因此通过根据检测的温度智能控制泵的运行,从而智能控制储热器2和热水器1的循环,提高水加热效果。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正方形通孔和正八边形通孔相结合的新式结构的稳定装置的太阳能热水器,通过正方形和正八边形,使得形成的正方形孔和正八边形孔的边形成的夹角都是大于等于90度,从而使得流体能够充分流过每个孔的每个位置,避免或者减少流体流动的短路。本发明通过新式结构的稳定装置将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和气相,将液相分割成小液团,将气相分割成小气泡,抑制液相的回流,促使气相顺畅流动,起到稳定流量的作用,提高换热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稳定装置,进一步提高稳流效果,强化传热,而且制造简单。
3)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正方形和正八边形通孔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整体上的横街面上的流体分割均匀,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环形结构沿着周向的分割不均匀问题。
4)本发明通过正方形孔和正八边形孔的间隔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大孔和小孔在整体横截面上分布均匀,而且通过相邻的稳定装置的大孔和小孔的位置变化,使得分隔效果更好。
5)本发明通过设置稳定装置为片状结构,使得稳定装置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6)本发明通过在吸热管高度方向上设置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稳定装置的孔的边长、吸热管的管径、管间距等参数大小的规律变化,研究了上述参数的最佳的关系尺寸,从而进一步达到稳流效果,降低噪音,提高换热效果。
8)本发明通过对稳定装置各个参数的变化导致的换热规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满足流动阻力情况下,实现换热效果的最佳关系式。
9)提供了一种新式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在集热管之间设置均流管,保证了各个集热管中压力的均匀,流体流量的分配均匀以及流体运动阻力的分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太阳能热水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太阳能热水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稳定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稳定装置另一个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稳定装置在集热管内布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稳定装置在集热管内布置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集热管设置均流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 1热水器,2储热器,3中央控制器,4稳定装置,5热水器阀门,6总管阀门,7集热器,8总管道,9回水管道,10-储热器阀门, 11、集热管,12、水箱,13、透明玻璃板,14隔热层,15入口管,16出口管,17隔热层,41正方形通孔,42正八边形通孔,43边,18均流管,19热水器管道,20储热器管道,21旁通管道21,22旁通阀门,23温度传感器,24流体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表示乘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集热器7、热水器1和蓄热器2,所述热水器1设置在热水器管道19上,所述储热器2设置在储热器管道20上,所述热水器管道19和储热器管道20形成并联管路。所述集热器7与热水器1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集热器7与储热器2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总管道8中的热流体分别进入热水器管道19和储热器管道20的热水器1和储热器2,在热水器1中加热水,在储热器2中进行储热,在热水器1和储热器2中换热后的流体经过回水管路9进入集热器7中进行换热。
上述系统中,通过太阳能加热生成热水的同时,可以利用储热器进行储热。
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储热器阀门10、热水器阀门5和总管阀门6,总管阀门6设置在热水器1和储热器2上游的总管道8上,用于控制进入热水器1和储热器2的总的热流体流量,热水器阀门5设置在热水器管道19的热水器1的入口的位置,用于控制进入热水器1的热流体的流量,储热器阀门10设置在储热器管道20的储热器2的入口管的位置,用于控制进入储热器2的热流体的流量,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储热器阀门10、热水器阀门5和总管阀门6进行通信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储热器阀门10、热水器阀门5和总管阀门6的开闭以及开度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热水器1和储热器2的热流体量。
所述热流体作为优选就是热水。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还设置与热水器管道并联的旁通管道21,所述旁通管道21与总管道8的连接位置位于总管阀门6的上游,所述旁通管道21上设置旁通阀门22。所述旁通阀门22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旁通阀门22的开闭能够保证热流体是否通过热水器1和储热器2。
作为优选,所述旁通阀门22打开,总管阀门6关闭。
(一)根据热流体流动控制阀门的开闭
作为优选,所述总管阀门6上游的总管道8中设置热流体传感器24,热流体传感器24用于检测管道中是否有热流体流过。所述热流体传感器24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总管道传感器24检测的数据来控制总管阀门6的开闭。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总管道8有热流体经过时候,例如,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总管阀门6是打开状态,热流体可以进入热水器1和储热器2,换热完成后循环回到集热器7中。中央控制器检测到总管道8没有热流体经过时候,例如太阳能集热系统停止运行时,或者晚上没有太阳或者太阳能不足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总管阀门6关闭,热水器1和储热器2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此时利用储热器2的储热来加热热水器1,从而加热水。通过上述的运行,可以在有热流体的时候,在满足热水器1产生的加热的水量的情况下,将多于的热量存储在储热器2中,在没有热流体太阳能的情况下,利用热流体太阳能存储的热量来加热热水器1,以满足热水器1的实际工作需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热流体太阳能,避免过多的热量的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旁通阀门22打开,总管阀门6关闭。
作为优选,当热流体传感器检测到热流体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旁通阀门22关闭,总管阀门6打开。
作为优选,当热流体传感器检测到没有热流体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旁通阀门22打开,总管阀门6关闭。
(二)根据热流体流动控制封闭循环系统泵的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储热器管道20上设置泵,用于在没有热流体太阳能的情况下,总管阀门6关闭,通过泵的运行使得热水器1和储热器2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泵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热流体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自动控制泵的运行。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有热流体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泵停止运行。当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没有热流体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泵开始运行。通过控制泵的智能运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泵运行的智能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三)根据双温度检测控制泵的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储热器2内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储热器内储热材料的温度。所述热水器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水器1内水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总管阀门6关闭,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自动控制泵的运行。
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控制泵停止运行。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控制泵开始运行。
通过检测的温度来控制泵的运行,可以实现对热水器自主加热。因为在研发和实验过程中发现,当储热器的热量逐渐的用完的情况下,会出现储热器出来的气体的温度低于热水器1中的水的温度,此种情况下再使用储热器来加热热水器是不可能的,反而可能会导致热水器的热量被带走。因此通过根据检测的温度智能控制泵的运行,从而智能控制储热器2和热水器1的循环,提高水加热效果。
(四)根据热水器入口热流体温度控制阀门的开度
作为优选,第三温度传感器23设置在热水器1的热流体入口的位置处,用于测量进入热水器的热流体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23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23检测的温度来自动控制热水器阀门5和储热器阀门10的阀门开度。
优选的,当第三温度传感器23测量的温度低于一定的温度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5加大开度,同时控制阀门10减少开度,以加大进入热水器1的热流体的流量。当第三温度传感器23测量的温度高于一定的温度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5减少开度,同时控制阀门10加大开度,以减少进入热水器1的水的流量。
当第三温度传感器23测量的温度低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此时热水器1加热水的能力会变差,无法满足正常的需求,因此需要更多的热流体来加热热水器,从而加热水。
通过上述的运行,可以在热流体温度高的时候,在满足加热的水产生需求以后,将多余的热量通过储热器进行储热,在热流体温度低的时候,可以将更多的热流体进入热水器内用于加热水,保证了加热的水的需求,同时节约能源。
(五)根据热流体温度控制阀门的开闭
作为优选,所述总管阀门6上游的总管道8中设置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总管道中热流体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来控制总管阀门6的开闭。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总管道8有温度超过一定温度的时候,例如,集热器在运行的时候开始排出高温热流体,中央控制器控制总管阀门6是打开状态,热流体可以进入热水器1和储热器2。中央控制器检测到总管道8热流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的时候,例如晚上或者没有太阳的时候停止集热器运行时,或者因为前面的太阳能利用导致热流体温度偏低,为了避免无法对太阳能进行利用,中央控制器控制总管阀门6关闭,热水器1和储热器2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此时利用储热器2的储热来加热热水器1,从而加热水。通过上述的运行,可以在有热流体温度满足要求的时候,在满足热水器1产生的加热的水量的情况下,将多于的热量存储在储热器2中,在没有热流体太阳能的情况下,利用热流体太阳能存储的热量来加热热水器1,以满足热水器1的实际工作需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热流体太阳能,避免过多的热量的浪费。
作为优选,当热流体传感器检测到超过一定温度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旁通阀门22关闭,总管阀门6打开。
作为优选,当热流体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一定温度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旁通阀门22打开,总管阀门6关闭。
(六)根据热流体流动控制封闭循环系统泵的运行
本实施例是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的改进。
作为优选,所述储热器管道20上设置泵,总管道8的热流体温度低于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泵的运行使得热水器1和储热器2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泵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总管道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自动控制泵的运行。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总管道热流体温度高于一定温度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总管阀门6打开,自动控制泵停止运行。因为此时的热流体温度满足换热需要,因此可以利用热流体来加热热水器和储热器2。当中央控制器检测到总管道热流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总管阀门6关闭,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泵开始运行。因为此时的热流体温度不满足换热需要,因此需要利用储热器2来加热热水器。通过根据热流体温度控制泵的智能运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泵运行的智能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总管道有热流体温度高于一定温度时候,旁通阀门关闭。当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热流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候,旁通阀门打开。
(七)根据储热器出口温度检测控制泵的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储热器2的出口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储热器出口流体的温度。所述热水器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水器1内水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自动控制泵的运行。
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控制泵停止运行。
总管阀门关闭的情况下,通过检测的温度来控制泵的运行,可以实现对热水器自主加热。因为在研发和实验过程中发现,当储热器的热量逐渐的用完的情况下,会出现储热器出来的气体的温度低于热水器1中的水的温度,此种情况下再使用储热器来加热热水器是不可能的,反而可能会导致热水器的热量被带走。因此通过根据检测的温度智能控制泵的运行,从而智能控制储热器2和热水器1的循环,提高加热的水的产生率。
所述集热器7包括集热管11和水箱12,所述集热管11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热管,包括蒸发端111和冷凝端112,所述冷凝端112设置在水箱12中。蒸发端111吸收太阳能,通过冷凝端112将热量传递给水箱中的水。所述水箱12与热利用装置2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集热管11吸收太阳能,加热水箱12中的水,加热后的水通过水箱出口管17进入热利用装置2,在热利用装置2中进行换热,在热利用装置2中流出的水在水箱入口管15进入水箱12中进行加热。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还包括透明玻璃板13、隔热层14。透明玻璃板13覆盖在集热管的蒸发端111的正面,蒸发端111与透明玻璃板16之间留有隔热层17,作为优选,隔热层为真空层。作为优选透明玻璃板16采用钢化玻璃、隔热层为真空层;作为优选,吸热膜12通过溅射的方式设置在热管1蒸发端111的正面。
作为优选,吸热膜12设置在集热管1蒸发端111的上面(即面向太阳的一面)。
底板11设置在集热管1下部,所述底板为保温材料。
作为优选,隔热层17的厚度为10mm~15mm;作为优选为12 mm。
所述集热管11为并排的多根,相邻的集热管11之间通过均流管18连通。
集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流体分配不均匀,而且因为在集热过程中,不同的集热管吸收的热量不同,导致不同的集热管内流体温度不同,有的集热管内甚至流体,例如水成为气液两相的状态,有的集热管内流体依然是液体,这样因为流体变成蒸汽而导致集热管内压力变大,因此通过在集热管之间设置均流管,可以使得流体在集热管内互相流动,这样使得所有集热管内的压力分配达到平衡,也能促进流体分配达到平衡。
作为另一种选择,如图8所示,所述集热管之间设置均流管18。至少两个相邻的集热管11之间设置均流管18。在研究中发现,在蒸发管吸热放热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位置的吸热放热管的吸热量放热量不同,导致集热管11之间的压力或者温度不同,这样会导致部分集热管11温度过高,造成寿命缩短,一旦集热管11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太阳能系统出现无法使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大量的研究,在相邻的集热管设置均流管18,可以在集热管受热不同而导致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压力大的集热管11内的流体快速的流向压力小的集热管11,从而保持整体压力均衡,避免局部过热或者过冷。
作为优选,从集热管11下部向集热管11上部,相邻的集热管11之间设置多个均流管18。通过设置多个均流管,能够使得流体在吸热蒸发过程中不断的均衡压力,保证整个集热管内的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在蒸发端111,从集热管11下部向集热管11上部,相邻均流管18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此目的是为了设置更多的均流管,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吸热,随着流体不断的吸热,不同集热管内的压力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在蒸发端111,从集热管11下部向集热管11上部,相邻均流管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作为优选,在蒸发端111,从集热管11下部向集热管11上部,均流管18的直径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保证更大的连通面积,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吸热生成蒸汽,随着蒸汽不断的差生,不同集热管内的温度压力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在蒸发端111,从集热管11下部向集热管11上部,均流管18的直径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作为优选,在冷凝端112,从集热管11下部向集热管11上部,相邻均流管18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更少的均流管,降低成本。因为随着冷凝端112的下部向上,热管内蒸汽不断的放热冷凝,随着流体不断的放热,集热管内的压力越来越小,因此不均匀的现象也越来越缓和,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节省材料,根据压力变化设置均流管,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在冷凝端112,从集热管11下部向集热管11上部,相邻均流管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作为优选,在冷凝端112,从集热管11下部向集热管11上部,均流管18的直径不断降低。此目的是为了设置保证减少的连通面积,降低成本。与前面距离不断增加的原理相同。
作为优选,在冷凝端112,从集热管11下部向集热管11上部,均流管18的直径不断降低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集热管中因为蒸汽的换热,使得集热管出现汽液两相流,一方面,集热管在蒸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携带液体到集热管内,同时因为冷凝端的放热冷凝,从而使得冷凝端中存在液体,液体也不可避免的进入蒸汽中,从而使得集热管内的流体是汽液混合物,同时集热管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老化产生的不凝气体,不凝气体一般上升到集热管上部的冷凝端,不凝气体的的存在导致集热管冷凝端内的压力增加,压力使得液体向集热管内流动。大大的影响了换热的效率。因此本发明采取了新的结构,来分割汽相和液相,使得换热加强。
集热管内设置稳定装置4,所述稳定装置4的结构如图4、5所示。所述稳定装置4是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在集热管11的横截面上设置;所述稳定装置4为正方形和正八边形结构组成,从而形成正方形通孔41和正八边形通孔42。如图4所述正方形通孔41的边长等于正八边形通孔42的边长,所述正方形通孔的四个边43分别是四个不同的正八边形通孔的边43,正八变形通孔的四个互相间隔的边43分别是四个不同的正方形通孔的边43。
本发明采用新式结构的稳定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正方形通孔和正八边形通孔相结合的新式结构的稳定装置,通过正方形和正八边形,使得形成的正方形孔和正八边形孔的边形成的夹角都是大于等于90度,从而使得流体能够充分流过每个孔的每个位置,避免或者减少流体流动的短路。本发明通过新式结构的稳定装置将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和气相,将液相分割成小液团,将气相分割成小气泡,抑制液相的回流,促使气相顺畅流动,起到稳定流量的作用,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提高换热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稳定装置,进一步提高稳流效果,强化传热,而且制造简单。
2)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正方形和正八边形通孔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整体上的横街面上的流体分割均匀,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环形结构沿着周向的分割不均匀问题。
3)本发明通过正方形孔和正八边形通孔的间隔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大孔和小孔在整体横截面上分布均匀,而且通过相邻的稳定装置的大孔和小孔的位置变化,使得分隔效果更好。
4)本发明通过设置稳定装置为片状结构,使得稳定装置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本发明通过设置环形稳定装置,相当于在换集热管内增加了内换热面积,强化了换热,提高了换热效果。
本发明因为将气液两相在所有换集热管的所有横截面位置进行了分割,从而在整个换集热管截面上实现气液界面以及气相边界层的分割与冷却壁面的接触面积并增强扰动,大大的降低了噪音和震动,强化了传热。
作为优选,所述稳定装置包括两种类型,如图4,5所示,第一种类型是正方形中心稳定装置,正方形位于集热管或者冷凝管的中心,如图5所示。第二种是正八边形中心稳定装置,正八边形位于集热管或者冷凝管的中心,如图4所示。作为一个优选,上述两种类型的稳定装置相邻设置,即相邻设置的稳定装置类型不同。即与正方形中心稳定装置相邻的是正八边形中心稳定装置,与正八边形中心稳定装置相邻的是正方形中心稳定装置。本发明通过正方形孔和正八边形孔的间隔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大孔和小孔在整体横截面上分布均匀,而且通过相邻的稳定装置的大孔和小孔的位置变化,使得通过大孔的流体接下来通过小孔,通过小孔的流体接下来通过大孔,进一步进行分隔,促进汽液的混合,使得分隔和换热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集热管11的横截面是正方形。
作为优选,蒸发端内设置多个稳定装置,在蒸发端111,从集热管的下端向上,稳定装置之间的间距不断变小。设距离集热管的下端的距离为H,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间距为S,S=F1(H),即S是以高度H为变量的函数,S’是S的一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S’<0;
主要原因是因为集热管内液体不断受热产生蒸汽,在上升过程中,蒸汽不断的越来越多,导致气液两相流中的汽体越来越多,因为汽液两相流中的汽相越来越多,集热管内的换热能力会随着汽相增多而相对减弱,震动及其噪音也会随着汽相增加而不断的增加。因此需要设置的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
通过实验发现,通过上述的设置,既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震动和噪音,同时可以提高换热效果。
进一步优选,在蒸发端111,从集热管的下端向上的方向,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的幅度不断增加。即S”是S的二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S”>0;
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降低7%左右的震动和噪音,同时提高8%左右的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蒸发端111内设置多个稳定装置,在蒸发端111,从集热管的下端向上,(即图2、3从下部向上部方向),正方形的边长越来越小。距离集热管的下端的距离为H,正方形的边长为C,C=F2(H),C’是C的一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C’<0;
进一步优选, 在蒸发端111,从集热管的下端向上,正方形的边长越来越小的幅度不断的增加。C”是C的二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C”>0。
具体理由参见前面稳定装置间距变化。
作为优选,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作为优选,冷凝端内设置多个稳定装置,在冷凝端112,从冷凝端112入口开始(即从集热管11伸入水箱的位置开始),稳定装置之间的间距不断增加。设距离从集热管11伸入水箱的位置的距离为H,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间距为S,S=F1(H),即S是以高度H为变量的函数,S’是S的一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S’>0;
主要原因是因为冷凝端内蒸汽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冷凝,蒸汽不断的越来越少,导致气液两相流中的汽体越来越少,因为汽液两相流中的汽相越来越少。因此需要设置的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长,这样,可以进一步节约成本,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减少流动阻力。
通过实验发现,通过上述的设置,既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震动和噪音,同时可以提高换热效果。
进一步优选,在冷凝端112,从冷凝端112入口开始(即从集热管11伸入水箱的位置开始),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长的幅度不断增加。即S”是S的二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S”>0;
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降低7%左右的阻力,同时达到基本相同的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冷凝端112内设置多个稳定装置,在冷凝端112,从冷凝端112入口开始(即从集热管11伸入水箱的位置开始),正方形的边长越来越大。设距离从集热管11伸入水箱的位置的距离为H,正方形的边长为C,C=F2(H),C’是C的一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C’>0;
进一步优选, 在冷凝端112,从集热管的下端向上,正方形的边长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的增加。C”是C的二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C”>0。
具体理由参见前面稳定装置间距变化。
作为优选,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作为优选,所述集热管内壁设置缝隙,所述稳定装置的外端设置在缝隙内。
作为优选,集热管为多段结构焊接而成,多段结构的连接处设置稳定装置。
通过分析以及实验得知,稳定装置之间的间距不能过大,过大的话导致减震降噪以及分隔的效果不好,同时也不能过小,过小的话导致阻力过大,同理,正方形的边长也不能过大或者过小,也会导致减震降噪的效果不好或者阻力过大,因此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在优先满足正常的流动阻力(总承压为2.5Mpa以下,或者单根集热管的沿程阻力小于等于5Pa/M)的情况下,使得减震降噪达到最优化,整理了各个参数最佳的关系。
作为优选,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为M1,正方形通孔的边长为B1,集热管为正方形截面,集热管正方形截面的边长为B2,所述集热管与水平面形成锐角为A,满足如下要求:
c*M1/B2=a*Ln(B1/B2) +b
其中a,b是参数,其中1.725<a<1.733,4.99<b<5.01;c=1/cos(A)m,其中0.085<m<0.095,优选m=0.090。
11<B2<46mm;
1.9<B1<3.2mm;
18<M1<27mm。
20°<A<60°。
作为优选,30°<A<50°。
进一步优选,随着B1/B2的增加,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
作为优选,a=1.728,b=4.997;
作为优选,正方形通孔的边长B1是正方形通孔内边长和外边长的平均值,集热管正方形截面的边长B2是集热管内边长和外边长的平均值。
作为优选,正方形通孔的外边长等于集热管正方形截面的内边长。
随着A的增加,m越来越小。
作为优选,随着B2的增加,B1也不断增加。但是随着B2的增加,B1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此规律变化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得到的,通过上述规律的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降低噪音。
作为优选,随着B2的增加,M1不断减小。但是随着B2的增加,M1不断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小。此规律变化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得到的,通过上述规律的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降低噪音。
通过分析以及实验得知,集热管的间距也要满足一定要求,例如不能过大或者过小,无论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导致换热效果不好,而且因为本申请集热管内设置了稳定装置,因此稳定装置也对集热管间距有一定要求。因此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在优先满足正常的流动阻力(总承压为2.5Mpa以下,或者单根集热管的沿程阻力小于等于5Pa/M)的情况下,使得减震降噪达到最优化,整理了各个参数最佳的关系。
相邻稳定装置之间的距离为M1,正方形的边长为B1,集热管为正方形截面,集热管的边长为B2,所述集热管与水平面形成锐角为A,相邻集热管中心之间的间距为M2满足如下要求:
c*M2/B2=d*(M1/B2)2+e-f*(M1/B2)3-h*(M1/B2);
其中d,e,f,h是参数,
1.239<d<1.240,1.544<e<1.545,0.37<f<0.38,0.991<h<0.992;c=1/cos(A)n,其中0.090<n<0.098,优选n=0.093。
11<B2<46mm;
1.9<B1<3.2mm;
18<M1<27mm。
16<M2<76mm。
相邻集热管中心之间的间距为M2是指集热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随着A的增加,n越来越小。
20°<A<60°。
作为优选,30°<A<50°。
进一步优选,d=1.2393,e=1.5445,f=0.3722,h=0.9912;
作为优选,随着M1/B2的增加,d,e,f越来越大, h越来越小。
作为优选,随着B2的增加,M2不断增加,但是随着B2的增加,M2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此规律变化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得到的,通过上述规律的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蒸发端(从集热管下端到集热管和水箱连接的位置)长度为1000-1800mm之间。进一步优选,1200-1400mm之间。
作为优选,冷凝端长度为500-900mm之间。进一步优选,600-700mm之间。
通过上述公式的最佳的几何尺度的优选,能够实现满足正常的流动阻力条件下,减震降噪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其他的参数,例如管壁、壳体壁厚等参数按照正常的标准设置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热水器1是药液换热器,集热管伸入在箱体的药液中,用于加热药液。
作为优选,所述热水器1是保健品换热器,集热管伸入在箱体的保健品中,用于加热保健品。
实际上,本发明的集热管就是热管,该热管包括蒸发端111和冷凝端112。
作为优选,集热管11的冷凝端深入到水箱的中心线以下的位置,例如图3所示。进一步有选,深入到水箱的最低端与中心线之间的1/4到1/2距离处。通过深入水箱下端,可以进一步实现水箱内的水的自然对流换热,提高换热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太阳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热水器和储热器,所述热水器设置在热水器管道上,所述储热器设置在储热器管道上,所述热水器管道和储热器管道形成并联管路,所述集热器与热水器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集热器与储热器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总管道中的热流体分别进入热水器管道和储热器管道的热水器和储热器,在热水器中加热水,在储热器中进行储热,在热水器和储热器中换热后的流体经过回水管路进入集热器中进行加热;
所述系统包括总管阀门,总管阀门设置在热水器和储热器上游的总管道上,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总管阀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储热器管道上设置泵,所述泵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储热器内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储热器内储热材料的温度;所述热水器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水器内水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总管阀门关闭时,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自动控制泵的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控制泵停止运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控制泵开始运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包括集热管和水箱,所述集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冷凝端设置在水箱中,蒸发端吸收太阳能,通过冷凝端将热量传递给水箱中的水,所述集热管内设置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是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在集热管的横截面上设置;所述稳定装置为正方形通孔和正八边形通孔组成,所述正方形通孔的边长等于正八边形通孔的边长,所述正方形通孔的四个边分别是四个不同的正八边形通孔的边,正八边形通孔的四个互相间隔的边分别是四个不同的正方形通孔的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集热管的横截面是正方形。
CN201810877598.0A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温度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Active CN110173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9102.8A CN111238067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热流体通信控制封闭系统泵的太阳能系统
CN202010189082.4A CN111238066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蓄热器出口温度控制泵的太阳能系统
CN201810877598.0A CN110173906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温度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7598.0A CN110173906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温度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9082.4A Division CN111238066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蓄热器出口温度控制泵的太阳能系统
CN202010189102.8A Division CN111238067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热流体通信控制封闭系统泵的太阳能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3906A true CN110173906A (zh) 2019-08-27
CN110173906B CN110173906B (zh) 2020-09-01

Family

ID=6768908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9102.8A Active CN111238067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热流体通信控制封闭系统泵的太阳能系统
CN201810877598.0A Active CN110173906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温度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CN20201018908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238066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蓄热器出口温度控制泵的太阳能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9102.8A Active CN111238067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热流体通信控制封闭系统泵的太阳能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908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238066B (zh) 2018-08-03 2018-08-03 根据蓄热器出口温度控制泵的太阳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12380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0478A (zh) * 2022-01-10 2022-05-06 武汉赛尔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热型太阳能自动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41151A1 (de) * 1974-08-28 1976-03-11 Bbc Brown Boveri & Cie Verfahren zur aufladung eines warmwasserspeichers und warmwasserspeicheranlage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S4237863A (en) * 1977-07-20 1980-12-09 Halm Industries Co., Inc. Solar heating system
CN105588342A (zh) * 2016-02-27 2016-05-18 山东大学(威海)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及包括集热器的海水淡化系统
CN105731573A (zh) * 2016-02-27 2016-07-06 山东大学(威海) 一种太阳能蓄热系统及具有蓄热功能的海水淡化系统
CN107560201A (zh) * 2016-02-27 2018-01-09 山东大学 一种智能控制流量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25314T3 (es) * 2013-05-21 2017-07-19 Grundfos Holding A/S Módulo de bomba de circulación e instalación termosolar que lo comprende
CN104061691B (zh) * 2014-07-17 2015-09-30 朱淑玲 一种具有散热器的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204787342U (zh) * 2015-05-26 2015-11-18 湖北桑夏太阳能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集热自动化控制系统
CN107101385B (zh) * 2017-05-16 2019-05-17 北京新钢精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式电锅炉和太阳能热水器联用装置及供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41151A1 (de) * 1974-08-28 1976-03-11 Bbc Brown Boveri & Cie Verfahren zur aufladung eines warmwasserspeichers und warmwasserspeicheranlage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S4237863A (en) * 1977-07-20 1980-12-09 Halm Industries Co., Inc. Solar heating system
CN105588342A (zh) * 2016-02-27 2016-05-18 山东大学(威海)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及包括集热器的海水淡化系统
CN105731573A (zh) * 2016-02-27 2016-07-06 山东大学(威海) 一种太阳能蓄热系统及具有蓄热功能的海水淡化系统
CN107560201A (zh) * 2016-02-27 2018-01-09 山东大学 一种智能控制流量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0478A (zh) * 2022-01-10 2022-05-06 武汉赛尔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热型太阳能自动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40478B (zh) * 2022-01-10 2023-12-05 武汉赛尔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热型太阳能自动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8066B (zh) 2021-02-02
CN111238066A (zh) 2020-06-05
CN110173906B (zh) 2020-09-01
CN111238067A (zh) 2020-06-05
CN111238067B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5528A (zh) 一种智能通信控制的太阳能系统
CN106949641B (zh) 一种利用湿度测量装置检测泄漏的太阳能集热器
CN110806021B (zh) 一种温度控制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110173906A (zh) 根据温度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CN110285592A (zh) 智能控制阀门开度的太阳能系统
CN110398076A (zh) 根据集热器出水温度智能控制阀门开度的太阳能系统
CN106931656B (zh) 设置内翅片的菱形集热管太阳能集热器
CN107300332A (zh) 一种双管程换热器
CN110068163A (zh) 一种智能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CN205718570U (zh) 一种双效相变换热装置
CN109668330A (zh) 一种冷凝端均流管管径变化的太阳能热水器
CN109668331A (zh) 一种蒸发端均流管管径变化的太阳能热水器
CN109945513B (zh) 一种加热药液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
CN109945517A (zh) 一种衡压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110806016B (zh) 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110806024B (zh) 一种稳定装置尺寸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201242284Y (zh) 用于换热式热水器中非承压水箱的补水机构
CN105841515A (zh) 一种双效相变换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8

Address after: Room 407, 19 Qutangxia Road, Souther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JIYUNDER AND COMMERCIAL TRAD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Unit 102, Building 1, 16 Gutian Road, Souther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JINYUDA COMMERCE AND TRAD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31

Address after: 225000, Jiangsu, Yangzhou City, Gaoyou province Guo town set industrial concentrated area

Applicant after: Yangzhou Natural Color Ligh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7, 19 Qutangxia Road, Souther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JIYUNDER AND COMMERCIAL TRAD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