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139B -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139B
CN110167139B CN201910457941.0A CN201910457941A CN110167139B CN 110167139 B CN110167139 B CN 110167139B CN 201910457941 A CN201910457941 A CN 201910457941A CN 110167139 B CN110167139 B CN 110167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working mode
rfid
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79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7139A (zh
Inventor
钱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579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射频识别技术RFID模式或低功耗蓝牙BLE模式;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简化定位系统的部署,提高物联网定位的灵活性和适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物联网定位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网关(通常为物联网模块)、物联网平台和物联网应用四部分。物联网网关用于接收物联网终端的报文,再上送给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负责管理物联网网关和物联网终端,并实现物联网终端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利用这些数据实现实时定位管理、告警、历史轨迹等应用功能。
目前,物联网定位实现方案中,物联网模块只支持单一技术,如BLE(Bluetooth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或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支持RIFD协议的物联网模块(可以称为RFID网关)只支持RFID定位,只能对RFID终端(如手环或人员卡等)进行定位,而无法对BLE终端(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进行定位。若要同时实现BLE定位和RFID定位,则需要部署两套定位系统,投入成本高,部署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目前的物联网定位系统中物联网模块只支持单一技术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RFID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RFID模式或低功耗蓝牙BLE模式;
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定位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RFID网关,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是否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RFID模式或低功耗蓝牙BLE模式;
定位单元,用于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
应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当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该工作模式包括RFID模式或BLE模式,进而,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在部署一套定位系统的情况下,实现了对BLE终端和RFID终端双协议定位,简化了定位系统的部署,提高了物联网定位的灵活性和适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定位方法可以应用RFID网关,如图1所示,该定位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该工作模式包括RFID模式或BLE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物联网定位的灵活性以及适用性,可以使RFID网关支持RFID模式和BLE模式,并设置触发RFID网关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条件(本文中称为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相应地,当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
步骤102、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网关可以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即实际工作的模式)对物联网终端(RFID终端或BLE终端)进行定位。
可选地,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当RFID网关工作于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时,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定RFID网关进行工作模式切换的周期(本文中称为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其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以使RFID网关周期性地在RFID模式和BLE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网关的工作模式切换并不限于周期性切换,也可以按照其他策略进行切换,例如,RFID网关可以在接收到工作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工作模式切换条件,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RFID网关工作于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
若当前工作模式为RFID模式,则当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
若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则当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
在该示例中,可以分别设置触发RFID网关由RFID模式切换为BLE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本文中称为第一周期),以及触发RFID网关由BLE模式切换为RFID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本文中称为第二周期)。
相应地,若RFID网关确定当前工作模式(即RFID网关实际工作的模式)为RFID模式,则RFID网关可以统计此次处于RFID模式的持续时间,并当持续时间达到第一周期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进而,RFID网关可以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BLE模式。
同理,若RFID网关确定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则RFID网关可以统计此次处于BLE模式的持续时间,并当持续时间达到第二周期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进而,RFID网关可以将当前工作周期切换为RFID模式。
举例来说,可以在RFID网关上设置两个定时器(假设分别为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第一周期,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第二周期。当RFID网关工作于RFID模式时,RFID网关可以启动第一定时器,并当第一定时器超时时,将工作模式切换为BLE模式,并重置第一定时器,启动第二定时器;当第二定时器超时时,RFID网关可以将工作模式切换为RFID模式,并重置第二定时器,启动第一定时器。
又举例来说,可以在RFID网关上设置两个定时器(假设分别为第三定时器和第四定时器),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第一周期与第二周期之和,第四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第二周期。RFID网关可以同步启动第三定时器和第四定时器,并将工作模式设置为BLE模式,当第四定时器超时时,将工作模式切换为RFID模式,并重置第四定时器;当第三定时器超时时,将工作模式切换为BLE模式,并重置第三定时器,启动第三定时器和第四定时器。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可以包括: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RFID模式,且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时,RFID网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BLE模式;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且发送了预设数量的iBeacon时,RFID网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RFID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RFID网关可以每隔预设时间(如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将工作模式由RFID模式切换为BLE模式;当切换到BLE模式时,RFID网关可以在发送了预设数量的iBeacon时,将工作模式切换为RFID模式。
举例来说,假设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为1s,预设数量为一个,则RFID网关每隔1s将工作模式由RFID模式切换为BLE模式,并在工作于BLE模式,且发送了一个iBeacon时,重新切换为RFID模式。
可选地,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包括:
若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则发送iBeacon,以触发BLE终端通过所接入的AP向物联网平台发送第一定位触发消息,该第一定位触发消息中包括该iBeacon的发送方设备的标识信息、BLE终端接收到的iBeacon的信号强度以及该BLE终端的标识信息,由物联网平台根据该iBeacon的发送方设备的标识信息、BLE终端接收到的iBeacon的信号强度以及该BLE终端的标识信息对该BLE终端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未特殊说明,所提及的BLE终端均指开启了蓝牙功能的BLE终端。
在该实施例中,当RFID网关工作于BLE模式时,RFID网关可以发送iBeacon。
当BLE终端接收到RFID网关发送的iBeacon时,可以确定接收到该iBeacon的信号强度,并通过该BLE终端所接入的AP,向物联网平台发送包括该信号强度、该BLE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该iBeacon的发送方设备(即上述RFID网关)的标识信息的消息(本文中称为第一定位触发消息)。
物联网平台接收到该第一定位触发消息时,可以根据该第一定时触发消息中包括的信号强度、BLE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RFID网关的标识信息对BLE终端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包括:
若当前工作模式为RFID模式,则扫描RFID终端,并根据扫描到的RFID终端的信号强度向物联网平台发送第二定位触发消息,该第二定位触发消息中包括RFID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该RFID终端的信号强度,由物联网平台根据该RFID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RFID终端的信号强度对该RFID终端进行定位。
在该实施例中,当RFID网关工作于RFID模式时,RFID网关对RFID终端进行扫描,并根据扫描到的RFID终端的信号强度向物联网平台发送包括该RFID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该RFID终端的信号强度的消息(本文中称为第二定位触发消息)。
物联网平台接收到该第二定位触发消息时,可以根据该第二定位触发消息中包括的RFID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RFID终端的信号强度对RFID终端进行定位。
可见,在图1所示方法流程中,RFID网关可以支持RFID模式和BLE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并根据预设的工作模式切换条件在RFID模式和BLE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部署一套定位系统的情况下,实现了对BLE终端和RFID终端双协议定位,简化了定位系统的部署,提高了物联网定位的灵活性和适用场景。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应用场景包括物联网平台、AC、AP、以及物联网模块(RFID网关)。
在该实施例中,RFID网关支持RFID模式和BLE模式,并在这两种工作模式之间周期性切换。
RFID网关每隔1s发送一个iBeacon,发送时长20ms,即每1s的时间里,RFID网关工作于BLE模式的时间为20ms,工作于RFID模式的时间为980ms。
其中,由于BLE占空比为2%,对RFID网关的RFID业务产生的影响极小。
在该实施例中,当RFID网关工作于RFID模式时,可以对RFID终端进行扫描,将扫描到的RFID终端的信号强度以及RFID终端的标识信息等信息,上送给物联网平台进行位置计算,实现对RFID终端的定位。
当RFID网关工作于BLE模式时,RFID网关发送iBeacon。BLE终端接收到iBeacon信息,通过所接入的AP提供的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服务,将iBeacon的信号强度、RFID网关的标识信息以及BLE终端的标识信息上送给物联网平台进行位置计算,实现对BLE终端的定位。
可见,通过使RFID网关支持iBeacon,从而,在不需要部署BLE网关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BLE终端和RFID终端双协议定位,降低了定位系统的部署难度,减少了设备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RFID定位和BLE定位均基于信号强度计算位置,因此,定位算法可以复用,实现同时对多种类型终端定位,提升系统的兼容性。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该工作模式包括RFID模式或BLE模式,进而,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在部署一套定位系统的情况下,实现了对BLE终端和RFID终端双协议定位,简化了定位系统的部署,提高了物联网定位的灵活性和适用场景。
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定位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RFID网关,如图3所示,该定位装置可以包括:
确定单元310,用于确定是否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切换单元320,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RFID模式或低功耗蓝牙BLE模式;
定位单元330,用于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310,具体用于当所述RFID网关工作于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时,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310,具体用于若当前工作模式为RFID模式,则当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一周期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若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则当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二周期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单元320,具体用于当当前工作模式为RFID模式,且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时,将工作模式切换为BLE模式;当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且发送了预设数量的iBeacon时,将工作模式切换为RFID模式。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单元330,具体用于若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则发送iBeacon,以触发BLE终端通过所接入的接入点AP向物联网平台发送第一定位触发消息,所述第一定位触发消息中包括所述iBeacon的发送方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BLE终端接收到的iBeacon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BLE终端的标识信息,由所述物联网平台根据所述iBeacon的发送方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BLE终端接收到的iBeacon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BLE终端的标识信息对所述BLE终端进行定位。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当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该工作模式包括RFID模式或BLE模式,进而,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在部署一套定位系统的情况下,实现了对BLE终端和RFID终端双协议定位,简化了定位系统的部署,提高了物联网定位的灵活性和适用场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RFID模式或低功耗蓝牙BLE模式;
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
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当所述RFID网关工作于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时,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RFID网关工作于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
若当前工作模式为RFID模式,则当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一周期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
若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则当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二周期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RFID网关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包括: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RFID模式,且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时,所述RFID网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BLE模式;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且发送了预设数量的iBeacon时,所述RFID网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RFID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包括:
若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则发送iBeacon,以触发BLE终端通过所接入的接入点AP向物联网平台发送第一定位触发消息,所述第一定位触发消息中包括所述iBeacon的发送方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BLE终端接收到的iBeacon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BLE终端的标识信息,由所述物联网平台根据所述iBeacon的发送方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BLE终端接收到的iBeacon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BLE终端的标识信息对所述BLE终端进行定位。
5.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网关,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是否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术RFID模式或低功耗蓝牙BLE模式;
定位单元,用于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RFID网关工作于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时,确定满足工作模式切换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当前工作模式为RFID模式,则当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一周期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若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则当当前工作模式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二周期时,确定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当当前工作模式为RFID模式,且达到预设工作模式切换周期时,将工作模式切换为BLE模式;当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且发送了预设数量的iBeacon时,将工作模式切换为RFID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单元,具体用于若当前工作模式为BLE模式,则发送iBeacon,以触发BLE终端通过所接入的接入点AP向物联网平台发送第一定位触发消息,所述第一定位触发消息中包括所述iBeacon的发送方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BLE终端接收到的iBeacon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BLE终端的标识信息,由所述物联网平台根据所述iBeacon的发送方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BLE终端接收到的iBeacon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BLE终端的标识信息对所述BLE终端进行定位。
CN201910457941.0A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167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7941.0A CN110167139B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7941.0A CN110167139B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139A CN110167139A (zh) 2019-08-23
CN110167139B true CN110167139B (zh) 2021-07-23

Family

ID=67630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7941.0A Active CN110167139B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713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521A (zh) * 2013-12-28 2014-04-23 范志广 基于移动通信终端射频识别的实时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9597110A (zh) * 2018-11-08 2019-04-09 昂科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跨区域设备定位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5063A (zh) * 2014-07-28 2014-10-15 成都联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和蓝牙网络的监控定位系统和方法
CN204272160U (zh) * 2014-10-29 2015-04-15 苏州寻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定位与设备管理的网关设备
CN104717612B (zh) * 2015-03-25 2018-07-06 苏州寻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定位网的配置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6038898U (zh) * 2016-09-23 2017-03-22 滁州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系统
US10685300B2 (en) * 2017-03-07 2020-06-16 Facebook, Inc. Location aware waiting queue
CN108289304B (zh) * 2017-06-01 2021-04-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处理方法、智能网关及存储介质
CN208522999U (zh) * 2018-08-01 2019-02-1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关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521A (zh) * 2013-12-28 2014-04-23 范志广 基于移动通信终端射频识别的实时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9597110A (zh) * 2018-11-08 2019-04-09 昂科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跨区域设备定位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139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0206B2 (en)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an idle mode device having low mobil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9600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st method thereof, and access terminal for t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02284B (zh) 最小化路测测量配置参数下发方法、系统和设备
KR101078893B1 (ko) 복수의 가입자 식별 모듈이 없는 통신 모듈로부터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JP2007053628A (ja) 間欠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間欠送受信管理方法
CN108055170B (zh) 一种基于路由器抓包的方法及系统
CN110366114A (zh) 一种定位方法、定位装置、网关设备和网管设备
CN108200128A (zh) 一种基于eLTE-IoT技术的远程抄表方法及系统
CN108012294A (zh) 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69673A (zh) 业务通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67139B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3733525A (zh) 无线通信设备
CN107483084B (zh) 一种宽带载波组网方法、站点及系统
CN110100477B (zh) 识别用户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007699A1 (en) Communication timing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8738053B (zh) 终端的漫游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842914A (zh) 一种切换覆盖波束的方法和切换覆盖波束的装置
CN103369562A (zh) 一种基于多待机移动终端的小区测量系统及方法
JP2009055297A (ja) トラヒック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05979543A (zh) 一种自动调整wlan信号的方法、装置及wlan设备
CN112788636B (zh) 小区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网管系统
CN109039783B (zh) 一种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09714722B (zh) 室内天线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050116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业务处理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JP5071483B2 (ja) 移動無線通信装置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