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131B -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131B
CN110167131B CN201810151442.4A CN201810151442A CN110167131B CN 110167131 B CN110167131 B CN 110167131B CN 201810151442 A CN201810151442 A CN 201810151442A CN 110167131 B CN110167131 B CN 110167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ference signal
downlink
uplink
tim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14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7131A (zh
Inventor
刘凤威
唐小勇
陈磊
邱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14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4337 priority patent/WO2019157980A1/zh
Priority to EP19753980.2A priority patent/EP3735039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31A/zh
Priority to US16/992,134 priority patent/US1126587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04B7/212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125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其中,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节点成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波束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中。通过指示信息,第一节点可以了解第二节点切换后的发送波束的信息,从而可以在切换过程中不额外搜索波束或进行波束训练。

Description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为了提升基站的覆盖范围,引入了中继传输。通过中继传输将非视线(non-line of sight,NLOS)信道转化为视线(line of sight,LOS)信道,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吞吐率。在中继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三类网络节点,分别是基站、中继节点及终端。中继节点作为网络中引入的新节点,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连接链路。在存在中继节点的小区内,根据链路服务对象的不同连接链路可分为以下三种:接入链路(accesslink)、直连链路以及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直连链路用于基站与基站服务的终端通信,接入链路用于中继节点与中继节点服务的终端通信,回程链路用于中继节点与基站之间通信。其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数据可以认为是下行回程传输,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数据可以认为是上行回程传输。上行回程传输和回程下行传输可以统称回程传输。中继节点或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可以认为是下行接入传输,中继节点或基站从终端接收数据可以认为是上行接入传输。上行接入传输和下行接入传输可以统称接入传输。
图1是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基站、中继节点以及终端。终端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基站连接,并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终端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中继节点连接,并与中继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图1中基站1与中继节点2之间以及中继节点2与中继节点1之间存在回程链路,中继节点1与终端1之间存在接入链路,基站1与终端2之间存在直连链路。图1中的中继节点1还有可能连接到基站2。也就是说中继节点2无法与基站1通信时,中继节点1可以通过与基站2建立回程链路而获得基站2的服务。但是中继节点2作为中继节点1原来的上级节点,无法直接通过中继节点1与基站2进行通信,因此可能造成中继节点2服务的其他下级节点(例如其他中继或终端)的通信中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中继节点间上下级关系的切换,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通信中断。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方法,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节点成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波束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中。
通过指示信息,第一节点可以了解第二节点切换后的发送波束的信息,从而可以在切换过程中不额外搜索波束或进行波束训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所述下行波束用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所述上行波束用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所述下行波束与所述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通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存在准共址QCL关系表征。
通过两个参考信号的QCL关系表征两个波束相同或相近,可以携带了波束的相关信息,减少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或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所述第二节点的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或可用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节点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和/或,所述第二节点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通过发送第一时间差和/或第二时间差,可以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快速实现定时,保证通信质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节点成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一信号集合中的信号与第二信号集合中的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信号集合中的信号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时第二节点的发送波束,所述第一信号集合中的信号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时第二节点的发送波束。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集合可以为第一方面中的第一参考信号的结合,所述第二信号接口可以为第一方面中的第二参考信号的集合。所述对应关系可以QCL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方法,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节点成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波束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中。
通过指示信息,第一节点可以了解第二节点切换后的发送波束的信息,从而可以在切换过程中不额外搜索波束或进行波束训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所述下行波束用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所述上行波束用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所述下行波束与所述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通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存在准共址QCL关系表征。
通过两个参考信号的QCL关系表征两个波束相同或相近,可以在发送参考信号的同时又可以携带了波束的相关信息,减少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或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所述第二节点的系统信息块SIB、主信息块MIB或可用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和/或,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通过发送第一时间差和/或第二时间差,可以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快速实现定时,保证通信质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第一节点接入第二节点所需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一节点的可用资源的信息;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一信号集合中的信号与第二信号集合中的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信号集合中的信号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时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发送波束,所述第二信号集合中的信号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时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发送波束。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集合可以为第三方面中的第一参考信号的结合,所述第二信号接口可以为第三方面中的第二参考信号的集合。所述对应关系可以QCL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节点的处理能力信息/可用资源的信息;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携带第一节点的下行接收资源/上行发送资源的信息。第一节点根据响应消息以及该配置消息,进行下行接收/上行发送。具体地,所述配置消息携带第二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所述第二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来指示下行接收资源/上行发送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配置消息携带第二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配置消息携带第二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对应的第一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确定下行接收波束/上行发送波束。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间同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节点成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差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相对于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的时间差;和/或所述第二时间差包括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的时间差。
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第一节点接入第二节点所需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SIB信息、MIB信息、可用资源的信息中至少一个。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间同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第一节点接入第二节点所需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一节点的可用资源的信息;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差包括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相对于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的时间差;和/或所述第二时间差包括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相对于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的时间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时间差接收第二节点的下行信号;和/或第一节点根据第二时间差向第二节点发送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对第二时间差进行处理得到等效的时间提前量TA。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等效的时间提前量。第二根据所述等效的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定时调整。
在以上的各个方面中,可选地,所述响应消息可以指示不接受第一节点的接入或不进行上下级节点的切换。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装置,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节点成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波束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所述下行波束用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所述上行波束用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所述下行波束与所述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通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存在准共址QCL关系表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或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所述第二节点的系统信息块SIB、主信息块MIB或可用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接收步骤。发送模块用于实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发送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收发器进行消息的接收和/或发送。所述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的代码使得所述设备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指令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进行消息的接收和/或发送。所述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的代码使得所述芯片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中继节点间上下级关系的切换,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通信中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为一种多跳多连接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b为一种中继节点上下级关系切换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级关系切换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前后的波束示意图;
图6a为一种上行定时示意图;
图6b为下行帧和上行帧的时间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间同步的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间同步的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高频段是下一代通信系统的主要部署场景。在高频段,电磁波具有绕射能力差和传播衰减严重等缺点,造成网络中有很大概率出现覆盖盲区。限于部署成本等因素,运营商难以仅依赖于有限的TRP解决覆盖盲区问题,此时有必要引入具有无线回传链路的中继TRP(rTRP)。
在LTE中,中继网络仅能实现两跳传输,因此中继节点不能为另一中继节点提供服务。然而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多跳多连接是一个需要考虑的设计目标。在多跳多连接中继网络中,中继节点可以为另外的中继节点提供服务,其中,提供服务的中继节点被称为上级节点(或父节点、主节点),而被服务的中继被称为下级节点(或子节点、从节点)。
图2a为一种多跳多连接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其中,每个节点为其右侧邻近节点的上级节点,即第四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第二节点为第三节点的上级节点。反过来,第三节点是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第二节点是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第一节点是第四节点的下级节点。当时每个上级节点可以有多个下级节点,每个下级节点可以有多个上级节点,对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仍可适应。值得注意的是,图2a中结构仅为了方便后续描述,本申请不限于应用于图1中结构,例如,第三节点可能有多个下级节点或第二节点可能有多个上级节点。
本申请中的上级节点可以是基站或中继节点,下级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或终端。其中,基站是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演进型基站、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中继节点可以是具有中继功能的节点。具体可以是基站、微基站或收发节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用户设备。中继节点可以工作在低频段也可以工作在高频段。终端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以及其他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时隙包括一段时间资源,其还可以是时隙(slot)、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nal,TTI)、时间单元、子帧、或迷你时隙。
图2a所示的节点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些场景下,原来的下级节点可能需要变成上级节点,原来的上级节点可能需要变成下级节点。节点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又可以称为主从关系。因此,将这种节点间的上行及关系改变的场景称为上下级关系切换或主从关系切换。图2b为一种中继节点上下级关系切换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b所示,N4表示第四节点,N1表示第一节点,N2表示第二节点,N3表示第三节点。在通信过程中,第四节点为第一节点提供服务,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提供服务。当第四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通信中断时,第二节点可以接入第三节点,由第三节点为第二节点提供服务。此时,第二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提供服务。那么,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需要进行节点间的上下级关系切换(本申请中可以简称切换)。
在切换前,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而在切换后,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种上下级关系只能存在一种,即在切换前,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而在切换后,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种上下级关系可能同时存在,即在切换前,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而在切换后,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的同时,第一节点依然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在本申请中,上下级关系可以是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中主连接中的上下级关系,也可以是辅连接中的上下级关系。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下级关系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在物理层传输时的上下级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下级关系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在高层(物理层之上的层)传输时的上行级关系。具体地,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时,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在物理层传输时的上下级关系表示第一节点通过其下行定时和下行波束指示方式向第二节点发送信号,和/或第一节点通过上行定时方式和上行波束指示方式接收第二节点的信号;同样,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时,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在物理层传输时的上下级关系表示第二节点通过其下行定时和下行波束指示方式向第一节点发送信号,和/或第二节点通过上行定时方式和上行波束指示方式接收第一节点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依然适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节点间上下级关系切换方法。该上下级关系切换方法可能由原上级节点(例如第一节点)或原下级节点(例如第二节点)发起。在上下级关系切换前,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通过信令交互确认上下级关系切换流程的建立。在具体实现时,如下流程启动前可能还会有其它的步骤,但不是本申请所关注的,在此不对其做任何限定。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级关系切换方法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301:第二节点进行波束对调整和/或时间同步调整。其中,波束对调整和/或时间同步调整可以在物理层进行。
步骤302: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回程传输资源。
步骤303: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
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为中继节点。由于中继节点同时具有基站和终端的属性。其可以作为上级节点也可以作为下级节点。因此,中继节点具有两套参数(或信息)集合:第一套是其作为上级节点的参数集。该参数集是其他节点接入该中继节点所需的参数。例如,在常规接入过程中,基站通过广播信号或单播RRC信令将这部分参数发送给终端,包括同步信号配置,RACH资源配置等。第二套是其作为下级节点的参数集。该参数集是其接入其他节点上报的参数。在常规接入过程中,终端通过PUSCH上报这类参数,包括终端类型和能力等。在切换前,下级节点具有上级节点的基站信息,而上级节点具有下级节点的终端信息。在切换后,下级节点具有上级节点的终端信息,而上级节点具有下级节点的基站信息。中继节点的终端信息和基站信息不完全相同,则两中继节点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因此,图3的方法还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304: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接入第二节点所需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一节点的第二套参数集。该信息可以在切换前由第一节点调度第二节点通过PDSCH发送,也可以在切换后由第二节点调度第一节点通过PUSCH发送。
步骤305: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节点接入第二节点所需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第一套参数集。该信息可以在切换前由第一节点调度第二节点通过PUSCH发送,也可以在切换后由第二节点调度第一节点通过PDSCH发送,此外,还可以由第一节点自行读取第二节点广播信息(通过PBCH及PDSCH)。
上述几个步骤的顺序是可调整的。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步骤304和/或步骤305在步骤301之前完成。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节点间的上下级关系切换方法,可以在切换过程中不额外搜索波束或进行波束训练。
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中继节点间上下级关系的切换,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通信中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给出了中继节点上下级关系切换方法中的波束对调整具体实现方法。当然,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单独实施,不必依赖其他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波束是一种通信资源。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成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具体为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模拟波束成形技术,混合数字/模拟波束成形技术。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可选的,可以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个波束。一个波束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例如,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波束在协议中的体现还是可以空域滤波器(spatial filter)。波束在协议中的体现还可以是天线端口准共址(quasi co-located,QCL)关系,空域接收参数(spatialRx parameter)。其中,若在一个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某一符号的信道的大尺度特性,可以从另一个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某一符号的信道推知,则这两个天线端口被称为是准共址(quasico-located,QCL)的。波束在协议中的表示可以是各种信号的标识,例如CSI-RS的资源标识(identifier,ID)和/或天线端口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PBCH块的索引(SS/PBCH block,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本申请中也简称为SSB(),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探测信号)的资源ID和/或天线端口号,TRS(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跟踪信号)的编号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QCL主要是指空间QCL,但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QCL,例如关于时延和频移的QCL。若参考信号间或SSB间或参考信号与SSB之间存在QCL关系(或称它们之间是QCL的),可以认为它们之间是同波束的或一个参考信号所指示的波束可以由具有QCL关系的另一个参考信号所指示的波束得到。因此,波束对的调整可以利用指示波束的信号来实现。例如利用SSB、SRS、CSR-RS等信号来实现。下面将对此具体描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401: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节点成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此时,第一节点还是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
步骤402: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下行波束与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该下行波束与该上行波束相近表示该下行波束可以由该上行波束得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前后的波束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了在图5中切换前的波束1为图5中切换后的波束1。该信息也可以指示在图5中切换前的波束2与在图5中切换后的波束2’相近。其中,该下行波束可以为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波束,该上行波束可以为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波束。或,该下行波束可以是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下行传输的波束对,即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波束和第一节点对应的下行接收波束,该上行波束可以是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上行传输的波束对,即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波束和第一节点对应的上行接收波束。
其中,该下行波束可以用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该上行波束可以用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该下行波束与该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通过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存在准共址QCL关系表征。具体地,第一参考信号为第二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二节点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或第一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通过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之间的QCL关系,可以得到切换前波束与切换后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切换前的某一波束与切换后的某一波束是相同的波束或相近的波束),从而可以在切换过程中不额外搜索波束或进行波束训练。
进一步地,指示信息还携带所述第二节点的系统信息块SIB、主信息块MIB、或可用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第二节点的部分类型的SIB。
在切换前,即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第一节点的发送波束是第一节点进行下行传输的发送波束,第一节点的接收波束是第一节点进行上行接收时的接收波束;第二节点的发送波束是第二节点进行上行传输时的发送波束,第二节点的接收波束是第二节点进行下行接收时的接收波束。在切换后,即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第二节点利用切换前的发送波束进行下行传输,此时切换前的发送波束变成切换后发送波束。而第一节点可以利用切换前的接收波束进行切换后的接收。因为切换前第二节点的发送波束与第一节点的接收波束有对应关系,第一节点只要能够获得第二节点切换前的上行发送波束与切换后的下行发送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就能够确定切换后的对应接收波束,而不必搜索波束或通过波束训练来确定(或选择)第二节点发送波束及自身接收波束。类似地,第二节点切换前的下行接收波束与切换后的上行接收波束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通知给第一节点,以使得第一节点确定切换后的上行发送波束。本申请仅以第二节点通知切换前后发送波束的对应关系为了进行说明,接收波束的情况可以类似得到,在此不再赘述。
以第一参考信号为第二节点发送的SSB,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二节点发送的SRS或第一节点发送SSB为例。为了描述方便,用SRS1表示第一节点发送的SRS,SRS2表示第二节点发送的SRS,SSB1表示第一节点发送的SSB,SSB2表示第二节点发送的SSB。
在切换前,第一节点是上级节点,第二节点是下级节点。第一节点在为第二节点分配下行传输时,可以用一个或多个SSB1指示下行传输信号所使用波束,即指示下行传输信号与一个或多个SSB1具有QCL关系,例如,指示PDSCH的DMRS与SSB1_n具有QCL关系,在获取到QCL信息后,第二节点可以使用接收SSB1_n的波束接收所述PDSCH;而当第一节点调度第二节点进行上行传输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指示发送波束,(1)使用SRS2指示波束,即在上行调度信息或信号配置信息中指示发送信号与一个或多个SRS2具有QCL关系,例如,在PUSCH调度信息中指示SRS2的资源ID(记为SRS2_k),在获取到调度信息后,第二节点会使用发送SRS2_k的波束发送PUSCH;(2)使用SSB1指示波束,即在上行调度信息或信号配置信息中指示发送信号与一个或多个SSB1具有QCL关系,例如,在SRS2的配置过程中,指示其与SSB1具有QCL关系,在收到配置信息后,第二节点会采用接收SSB1的波束发送所述SRS2。
在切换后,第一节点是下级节点,第二节点是上级节点。与切换前的指示方式类似,在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下行传输的情况下,可以用一个或多个SSB2指示第二节点的下行传输波束,而在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上行传输的情况下,可以用一个或多个SRS1或SSB2来指示第一节点的上行传输波束。
针对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传输,由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信道条件很可能未发生变化,在切换前后两个节点间可采用相同的波束集合进行传输。然而,切换前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为上行传输,采用SRS2和SSB1指示波束,而切换后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为下行传输,应采用SSB2指示波束,即上下行传输(切换前后)的波束指示方法或指示波束所采用的参考信号不同。为了采用不同的参考信号集合指示相同的波束集合,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集合与第二参考信号的集合的对应关系。波束集合、参考信号集合(例如第一参考信号的集合或第二参考信号的集合)的方案可以参考上述方法类似得到,例如将上述上行波束/下行波束扩展为多个,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扩展为多个,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得到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示。表1为一种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切换前,第二节点的发送波束有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一个或多个SRS2和/或一个或多个SSB1来表述。切换后,第二节点的发送波束有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一个或多个SSB2表示。同一行的两个参考信号有对应关系,一般是具有QCL关系。也就是说前后两个参考信号指示了一个波束或一个参考信号所指示的波束可以由具有QCL关系的另一个参考信号所指示的波束得到。
应注意,在下表中,SSB1_1等参考信号的编号仅为了描述方便而添加,不代表实际中的编号方法。
表1 一种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1580016390000091
Figure BDA0001580016390000101
其中,第二节点的SRS2由第一节点在切换前配置。在第二节点通知第一节点表1的对应关系时,每个SRS2可以用各自的ID表征。第一节点利用该ID可以确定具体的SRS2。而SSB1或SSB2可以用各自的索引(index)表征。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利用该索引可以确定具体的SSB1或SSB2。在第一节点已知第二节点的SSB信息(包括起始位置,周期等)的情况下,第二节点通知第一节点表1的对应关系后,第一节点会利用接收SRS2的波束或发送SSB1的波束接收对应SSB2。
可选地,步骤402也可以表述为: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步骤403:第一节点根据该指示信息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具体地,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配置消息,该配置消息携带第一节点的下行接收资源/上行发送资源的信息。第一节点根据该指示信息以及该配置消息,进行下行接收/上行发送。
在下行传输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给第一节点,该下行数据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与第一参考信号具有QCL关系。这样,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接收波束,利用确定的接收波束接收该下行数据。具体地,第二节点发送PDSCH(或PDCCH)给第一节点,该PDSCH(或PDCCH)的DMRS与第一参考信号具有QCL关系。上述QCL关系可以在RRC信息元(information element,IE),MAC控制元(controlelement,CE),DCI等多种消息中配置和指示。可选地,第二节点在与PDSCH对应的PDCCH中通知第一节点该PDSCH的DMRS与第一参考信号具有QCL关系。
第二节点为上级节点时,在下行传输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可向第一节点配置CSI-RS2信息。其中,(1)该CSI-RS2的配置信息可指示所配置CSI-RS2与一个或多个SSB2具有QCL关系;或者,(2)该CSI-RS2的配置信息可指示所配置CSI-RS2与一个或多个SSB1具有QCL关系。在实现中,对于(1),第一节点可利用接收SSB2的波束接收CSI-RS2;对于(2),第一节点可利用发送SSB1波束接收CSI-RS2。与通常的CSI-RS配置的区别是,在上述配置中,与CSI-RS具有QCL关系的SSB可以是第二节点发送的,也可以是第一节点发送的。
第二节点为上级节点时,在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可向第一节点配置SRS2信息。其中,(1)该SRS2的配置信息可指示所配置SRS2与一个或多个SSB2具有QCL关系;或者,(2)该SRS2的配置信息可指示所配置CSI-RS2与一个或多个SSB1具有QCL关系。在实现中,对于(1),第一节点可利用接收SSB2的波束发送SRS2;对于(2),第一节点可利用发送SSB1波束发送SRS2。与通常的SRS配置的区别是,在上述配置中,与SRS具有QCL关系的SSB可以是第二节点发送的,也可以是第一节点发送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给出了中继节点上下级关系切换方法中的时间同步调整具体实现方法。当然,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单独实施,不必依赖其他实施例。图6a为一种上行定时示意图。如图6a所示,在定时过程中,终端(也可以是中继节点,在此仅以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在完成同步后,以下行接收的帧的起始时刻作为参考定时点(记为T0)。在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时,终端的上行定时相对T0以一个固定的提前量TA_offset发送。TA_offset由协议定义,具体取值可能与子载波间隔、部署频段,双工方式等因素有关。基站在收到随机接入信号后,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为终端分配一个定时提前量TA,使得所有终端的上行发送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基本一致。在收到基站分配的TA值后,终端相对定时参考点T0提前TA+TA_offset发送上行信号。TA和TA_offset对于基站是已知的,而且基站可以通过MAC信令改变TA的值。在此时,图6a中的时间差表示TA+TA_offset。
参考上述定时过程,本实施例给出了时间同步的方法。该时间同步可以通过两种方案实现。一是基于RACH过程的方案,二是信令交互的方案。
本实施例假定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在切换前后均在进行下行信号(如SSB)的发送,因此两节点具有各自的下行发送定时。若第二节点在切换前未发送下行信号,则本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可以为切换后下行发送定时。若第一节点在切换后停止发送下行信号,则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可以为切换前下行发送定时。
基于RACH过程方案
在切换前,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通知或上报SSB以及随机接入资源配置。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通知或上报的SSB以及随机接入资源配置。第一节点根据接收的SSB配置检测第二节点下发的同步信号块SSB;第一节点根据检测到的同步信号进行下行时间同步。第一节点根据接收的随机接入资源配置发送随机前导。第二节点检测第一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第二节点根据检测到的随机接入前导进行上行时间同步,为第一节点分配TA值。后续第二节点可以继续向第一节点配置参考信号,以便第一节点进行下行精同步,同时第二节点可持续对第一节点的TA值进行调整。
信令交互方案:
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可通过信令交互实现时间同步调整。具体地,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通知新的上下行定时信息。作为一种示例,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通知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相对于第二节点切换前向第一节点上行发送定时的时间差,第一节点可根据此时间差及其上行接收定时得到需要的下行接收定时。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通知切换后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上行发送相对于第一节点下行发送的时间差。第一节点可根据该时间差设置上行发送定时。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间同步的方法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适用于下行发送定时,该方法包括一些几个步骤。
步骤701:第二节点通知第一节点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步骤702: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时间差确定下行接收定时。
第二节点知道其自身下行发送相对于上行发送的时间差。而第一节点在切换前仅接收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数据,因此不知道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在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差后,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时间差和其接收第二节点上行发送数据的定时推导出其接收第二节点下行发送数据的定时。图6b为下行帧和上行帧的时间差示意图。此时,图6b中的上行帧或下行帧均为第二节点的发送的帧。以图6b为例,此时图6b中的T0可以认为是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而图6b中的时间差可以认为是第一时间差。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时间差可以携带在上文的响应消息中。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间同步的方法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适用于上行发送定时,该方法包括一些几个步骤。
步骤801:第二节点通知第一节点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二节点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步骤802:第一节点根据第二时间差确定上行发送定时。
步骤803:第一节点根据第二时间差确定上行发送定时的定时提前量。
步骤804: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反馈所述定时提前量。
其中,步骤803和步骤804为可选步骤。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时间差可以携带在上文的响应消息中。此时,图6b中的上行帧或下行帧均为第一节点的发送的帧。以图6b为例,此时图6b中的T0可以认为是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而图6b中的时间差可以认为是第二时间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中继节点上下级关系的切换,中继节点间的定时关系也需要相应调整。
切换后,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需要由第二节点确定。而第二节点知道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因此第二节点可通过通知第一节点第二时间差,使得第一节点确定切换后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
例如,将第二时间差记为T_delta。第二节点需要在通知第一节点T_delta以便第一节点在切换后使用。T_delta为一个初始的偏移值,在后续的定时管理过程中,第二节点可能需要维护一个常规的TA。这时第一节点可以将根据T_delta得到的定时值转换为TA值,并发送给第二节点。例如,将第一节点的下行帧发送起始时刻记为T0,而将其接收到第二节点下行帧的起始时刻记为T0’,可得到TA的一个可能的计算公式为TA=T0’-T0+T_delta,在这里T_delta为相对T0的提前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间同步的方法,可以实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快速的时间同步。
应注意,上述两种方案可结合使用。例如,在信令交互进行时间同步调整后继续进行基于RACH过程的时间同步调整。或者,下行定时采用信令交互方案进行时间同步调整,而上行采用基于RACH过程的时间同步调整。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包括:发送模块901、接收模块902。其中,发送模块901用于支持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或信息的相关步骤。例如,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或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接收模块902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接收数据或信息的相关步骤。例如,第二节点接收请求消息或第一节点接收指示信息。可选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还包括:处理模块903,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对接收的信息或待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等的相关步骤。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处理模块903可以为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等;发送模块901可以为发送器或者发送电路等,接收模块902可以为接收器或者接收电路等,发送模块901和接收模块902可以构成通信接口。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包括:通信接口1003。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信接口1003用于支持该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与除其本身之外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接口1003用于支持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或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请求消息、第二节点接收请求消息或第一节点接收指示信息等。可选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1和处理器1002。处理器1002以及存储器1001可以通过有线连接。其中,处理器1002可以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对接收的信息或待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等的相关步骤。其中,该存储器1001,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代码和数据。
在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0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网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者处理器可以调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来执行图3或图4或图7或图8所提供的方法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步骤。前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图3或图4或图7或图8所提供的方法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者第三节点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设备,该多个设备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选地,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节点。其中,第一节点或第二可以为图9或图10所提供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实施例(例如图3或图4或图7或图8)描述的方法的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和收发电路。所述收发电路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电路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芯片还可能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可以是寄存器、缓存等。当然,也可以为该芯片提供额外的存储单元。例如,存储单元还可以是终端或接入设备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该芯片可以应用于基站、中继节点或终端。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所述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的代码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前述的各种方法。该存储器中存储代码和数据。该存储器位于所述设备中,该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也可以位于所述设备之外。
需要注意的是,装置实施例涉及的特征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得到。例如处理能力信息、指示信息等。这些特征在装置部分没有一一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根据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得到相应的装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节点成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波束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所述下行波束与所述上行波束相近表示所述下行波束可以由所述上行波束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
所述下行波束用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所述上行波束用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
所述下行波束与所述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通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存在准共址QCL关系表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或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所述第二节点的系统信息块SIB、主信息块MIB或可用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7.一种中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节点成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波束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所述下行波束与所述上行波束相近表示所述下行波束可以由所述上行波束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
所述下行波束用第一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所述上行波束用第二参考信号的标识指示;
所述下行波束与所述上行波束相同或相近通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存在准共址QCL关系表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或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所述第二节点的系统信息块SIB、主信息块MIB或可用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为上级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为所述第二节点成为上级节点后所述第一节点的上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帧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CN201810151442.4A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167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1442.4A CN110167131B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074337 WO2019157980A1 (zh) 2018-02-14 2019-02-01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19753980.2A EP3735039A4 (en) 2018-02-14 2019-02-01 RELAY 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DEVICE
US16/992,134 US11265871B2 (en) 2018-02-14 2020-08-13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1442.4A CN110167131B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131A CN110167131A (zh) 2019-08-23
CN110167131B true CN110167131B (zh) 2020-11-17

Family

ID=67619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1442.4A Active CN110167131B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65871B2 (zh)
EP (1) EP3735039A4 (zh)
CN (1) CN110167131B (zh)
WO (1) WO20191579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7586B2 (en) * 2018-05-18 2022-04-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US11076306B2 (en) 2018-09-21 2021-07-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nodes with multi-connected cellular backhaul
EP4236161A3 (en) * 2019-01-09 2023-10-25 Ofinno, LLC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s
US20220224379A1 (en) * 2019-05-31 2022-07-14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490390B2 (en) * 2019-08-28 2022-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mobile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IAB)
CN112888060A (zh) * 2019-11-29 2021-06-01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569900B2 (en) * 2021-03-23 2023-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changing for a repeater node
WO2023028723A1 (zh) * 2021-08-29 2023-03-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17835336A (zh) * 2022-09-23 2024-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2610B (zh) * 2008-11-05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消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8699451B2 (en) * 2007-04-13 2014-04-15 Zte Corporation Update method of wireless relay station link relation
CN104620636A (zh) * 2012-09-10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网状网络中的桥接学习
WO2017034182A1 (ko) * 2015-08-25 2017-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치 결정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수신 또는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113688A (zh) * 2014-12-24 2017-08-29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收发器的简单网格网络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3763B1 (ko) 2009-08-24 2011-06-22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트리 방식의 센서 네트워크 노드 구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782954B2 (ja) 2011-09-21 2015-09-2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プログラム、ノード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
US9781745B2 (en) 2012-03-19 2017-10-03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Scalable protocol for large WSNS having low duty cycle end nodes
WO2015096004A1 (en) * 2013-12-23 2015-07-02 Orange A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network comprising several nodes,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said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17152855A (ja) 2016-02-23 2017-08-3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051455B2 (en) * 2016-03-18 2018-08-14 Plume Desig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ging topology and firmware in distributed wi-fi networks
US10849085B2 (en) * 2017-10-09 2020-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nd frame structure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IAB)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9451B2 (en) * 2007-04-13 2014-04-15 Zte Corporation Update method of wireless relay station link relation
CN101742610B (zh) * 2008-11-05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消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4620636A (zh) * 2012-09-10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网状网络中的桥接学习
CN107113688A (zh) * 2014-12-24 2017-08-29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收发器的简单网格网络
WO2017034182A1 (ko) * 2015-08-25 2017-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치 결정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수신 또는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35039A1 (en) 2020-11-04
EP3735039A4 (en) 2021-03-10
CN110167131A (zh) 2019-08-23
US20200374871A1 (en) 2020-11-26
WO2019157980A1 (zh) 2019-08-22
US11265871B2 (en)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7131B (zh)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KR102429670B1 (ko) 통신 방법, 단말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CN110476396B (zh) 在空间准共址的高频多载波操作中用于波束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US1180037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36412B2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349399B2 (en)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WO2019028850A1 (en)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MULTIPLE SS BLOCKS AND MEASURING RRM IN A BROADBAND CARRIER
CN108886724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CN112425255A (zh)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121195B (zh) 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651404A1 (en) Non-competing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5216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 and apparatus
US1057535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secondary node and reporting in dual connectivity
US11323945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and handover
KR20190129820A (ko)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CN115190501A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37539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a reporting
US2024003968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timing information to facilitate carrier aggregation and/or dual connectivity
US2024004055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identifying,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matching slots to facilitate carrier aggregation and/or dual connectivity
WO20220273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beam tracking in a cellular environment
CN114520987A (zh) Iab节点的冲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220046621A (ko) 피드백 채널 할당 및 송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2024003956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minimum frequency separation information to facilitate carrier aggregation and/or dual connectivity
US20240015793A1 (e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ordered neighbor cell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and beam group based timing
CN115211171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