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119A -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119A
CN110167119A CN201910517853.5A CN201910517853A CN110167119A CN 110167119 A CN110167119 A CN 110167119A CN 201910517853 A CN201910517853 A CN 201910517853A CN 110167119 A CN110167119 A CN 110167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base station
antenna
detec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78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7119B (zh
Inventor
杨怀
伏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178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所述射频电路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用于通过第一天线传输5G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并行传输所述5G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所述射频电路中,能够减少每个发射周期内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数量,而减少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数量可以减小射频电路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电子设备在进行5G通信时的功耗。

Description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已经逐渐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尤其是用户对更高网络速率、更低网络延迟的需求。随之,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逐渐兴起。
然而,5G通信需要较大的功耗,从而导致电子设备进行5G通信时的功耗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长时间待机。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可以降低电子设备进行5G通信时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电路,包括:
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用于通过第一天线传输5G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
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并行传输所述5G射频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SIM卡,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
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射频电路,所述射频电路包括上述射频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中,基站通过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即可同时判断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和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实现了对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共用,能够减少射频电路每个发射周期内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数量,而减少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数量可以减小射频电路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电子设备在进行5G通信时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P1-P1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中的第一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中的第二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中的第三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中的第四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中的第五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汽车装置、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设备等。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沿P1-P1方向的剖视图。
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1、盖板12、中框13、电路板14、电池15、后盖16以及用户身份识别模块17。其中,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可以简称为SIM卡。
显示屏11安装在中框13上,以形成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其中,显示屏1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
盖板12安装在中框13上,并且盖板12覆盖所述显示屏11,以对显示屏11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屏11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其中,盖板12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12观察到显示屏11显示的内容。其中,可以理解的,盖板12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玻璃盖板。
中框13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13用于为电子设备100中的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0中的电子元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
其中,中框13以及后盖16可以共同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壳体,用于容纳或安装电子设备的电子元件、功能组件等。例如,所述显示屏11可以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此外,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受话器、电路板、电池等功能组件都可以安装到中框13上以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中框13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
电路板14安装在中框13与后盖16共同形成的壳体内部。例如,电路板14可以安装在中框13上。电路板14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板。其中,电路板14上设置有射频电路。所述射频电路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与基站或者其它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所述射频电路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此外,电路板14上还可以集成有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摄像头、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11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14,以通过电路板14上的处理器对显示屏11的显示进行控制。
电池15安装在中框13与后盖16共同形成的壳体内部。例如,电池15可以安装在中框13上。同时,电池15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14,以实现电池15为电子设备100供电。其中,电路板14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15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0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后盖16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16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16上形成后置摄像头孔等结构。
SIM卡17安装在中框13与后盖16共同形成的壳体内部。例如,SIM卡17安装在中框13上。SIM卡17可以作为信息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例如用于表示用户身份的电话号码。此外,SIM卡17还可以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语音通话时用于对语音内容进行加密的密钥、用户的电话簿等。其中,SIM卡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等。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上安装SIM卡17后,电子设备100才能通过SIM卡17上存储的信息与基站或其它电子设备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14上设置有射频电路200。所述射频电路200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与基站或者其它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200的结构示意图。
射频电路200包括基带电路21、调制解调器22、放大模块23、切换开关24以及至少四个天线25。
基带电路21用于对射频电路200的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根据与基站或网络服务器的交互信息,控制射频电路200中每个器件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的,所述基带电路21可以集成到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中,也可以独立为一个单独的处理电路或者处理芯片。
例如,所述基带电路21可以用于对所述SIM卡17的5G射频信号进行处理。
可以理解的,所述SIM卡17的5G射频信号指的是电子设备100通过所述SIM卡17中存储的信息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基站或其它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的射频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5G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既可以采用独立组网(Standalone,简称SA)的5G网络架构,也可以采用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简称NSA)的5G网络架构。其中,SA的5G网络架构中,只需要传输5G射频信号即可。NSA的5G网络架构中,需要同时传输5G射频信号和4G射频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SIM卡17的5G射频信号可以为独立组网的5G射频信号,也即SA模式下的5G射频信号。
调制解调器22与所述基带电路21连接。所述调制解调器22用于对所述SIM卡17的5G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所述调制解调器22可以对所述SIM卡17的5G上行射频信号进行调制,以及对所述SIM卡17的5G下行射频信号进行解调。
可以理解的,上行射频信号指的是射频电路200通过天线向外界发射的射频信号,下行射频信号指的是射频电路200通过天线从外界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放大模块23与所述调制解调器22连接。所述放大模块23用于对所述SIM卡17的5G上行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及对所述SIM卡17的5G下行射频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
切换开关24与所述放大模块23以及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连接。所述切换开关24用于控制所述放大模块23与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中的每一天线之间的接通或断开。
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用于传输所述SIM卡17的5G射频信号。其中,传输5G射频信号包括发射5G射频信号、接收5G射频信号、发射和接收5G射频信号。
例如,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都可以用于接收所述SIM卡17的5G射频信号,以实现所述5G射频信号的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接收。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中的任意两个可以用于发射所述SIM卡17的5G射频信号,以实现所述5G射频信号的MIMO发射。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正处于5G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阶段。相对于4G网络而言,5G网络具有特殊性。
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一个完整的4G网络通信链路需要至少2个天线来实现,而一个完整的5G网络通信链路需要至少4个天线来实现。在5G网络的至少4个天线构成的通信链路中,需要满足2个天线用于发射信号(简称为TX),以及满足4个天线用于接收信号(简称为RX),从而实现5G射频信号的2T4R传输。
因此,上述射频电路200中的至少四个天线25可以形成两个信号传输通道,也即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和第二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用于并行传输所述SIM卡17的5G射频信号。其中,每一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均包括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从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可以用于通过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中的每一天线传输5G射频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也可以用于通过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中的每一天线并行传输所述5G射频信号。
其中,每一所述信号传输通道用于实现传输一路发射信号。从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实现2路发射和4路接收,也即实现5G射频信号的2T4R传输。
其中,所述调制解调器22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连接。所述调制解调器22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传输的5G射频信号进行调制或解调,例如对上行5G射频信号进行调制,以及对下行5G射频信号进行解调。
相应的,所述放大模块23可以包括第一低噪声放大器231、第一功率放大器232、第二低噪声放大器233以及第二功率放大器234。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还包括所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231和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232。所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231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的接收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并传输到调制解调器22进行解调。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232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的发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传输到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中的一个天线发射到外界。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包括所述第二低噪声放大器233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234。所述第二低噪声放大器233用于对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接收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并传输到调制解调器22进行解调。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234用于对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发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传输到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中的一个天线发射到外界。
此外,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在5G网络的至少4个天线构成的通信链路中,每一路发射信号(TX)都需要有一个对应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发送给基站,以使得基站根据所述SRS信号判断所述发射信号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从而便于基站与电子设备的天线之间的下行信道资源分配。
因此,上述射频电路200中,第一信号传输通道需要通过与基站之间的SRS信号来判断下行信道质量,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也需要通过与基站之间的SRS信号来判断下行信道质量。
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200中的第一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其中,所述至少四个天线25可以包括ANT1、ANT2、ANT3、ANT4等4个天线。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在每个发射周期内通过ANT1、ANT2、ANT3、ANT4以时分的方式轮流向基站发送SRS信号。例如,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在发射周期内的T1时序通过ANT1向基站发送SRS1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2时序通过ANT2向基站发送SRS2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3时序通过ANT3向基站发送SRS3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4时序通过ANT4向基站发送SRS4信号。
其中,基站在接收到SRS1信号后,即可根据SRS1信号判断ANT1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2信号后,即可根据SRS2信号判断ANT2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3信号后,即可根据SRS3信号判断ANT3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4信号后,即可根据SRS4信号判断ANT4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也可以在每个所述发射周期内通过ANT1、ANT2、ANT3、ANT4以时分的方式轮流向基站发送SRS信号。例如,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在发射周期内的T4时序通过ANT1向基站发送SRS5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3时序通过ANT2向基站发送SRS6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2时序通过ANT3向基站发送SRS7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1时序通过ANT4向基站发送SRS8信号。
其中,基站在接收到SRS5信号后,即可根据SRS5信号判断ANT1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6信号后,即可根据SRS6信号判断ANT2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7信号后,即可根据SRS7信号判断ANT3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8信号后,即可根据SRS8信号判断ANT4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从而,既可以实现每一所述发射通道以时分的方式通过ANT1、ANT2、ANT3、ANT4轮流向基站发送SRS信号,使得基站根据接收到的SRS信号判断每一天线在每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又可以保证ANT1、ANT2、ANT3、ANT4中的每一天线在每一个时序只发送一个信号。
其中,所述发射周期即为射频电路200的每一信号传输通道均通过每一天线向基站发送一次SRS信号所耗费的时长。或者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一所述发射周期均包括T1、T2、T3、T4这四个时序。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天线ANT1、ANT2、ANT3、ANT4在每个发射周期内需要向基站发送8个SRS信号,导致射频电路需要一直处于大功率发射状态,从而产生较大的功耗,不利于电子设备的长时间待机。
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200中的第二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其中,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用于通过第一天线传输5G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并行传输所述5G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也即,在每个发射周期内向基站发送的8个SRS信号中减少至少一个SRS信号,也即天线ANT1、ANT2、ANT3、ANT4在每个发射周期内向基站发送最多7个SRS信号。
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在发射周期内的T1时序通过天线ANT1向基站发送SRS1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2时序通过天线ANT2向基站发送SRS2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3时序通过天线ANT3向基站发送SRS3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4时序通过天线ANT4向基站发送SRS4信号。
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在发射周期内的T3时序通过天线ANT2向基站发送SRS6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2时序通过天线ANT3向基站发送SRS7信号,在发射周期内的T1时序通过天线ANT4向基站发送SRS8信号。
其中,SRS1信号可以理解为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天线ANT1可以理解为第一天线。
基站在接收到SRS1信号后,根据SRS1信号判断ANT1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并且根据SRS1信号判断ANT1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也即,SRS1信号既用于使基站判断天线ANT1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又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天线ATN1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从而,基站通过SRS1这一个信号即可同时判断天线ANT1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和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实现了对SRS1信号的共用。因此,能够减少每个发射周期内向基站发送的SRS信号的数量。而减少SRS信号的数量可以减小射频电路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电子设备在进行5G通信时的功耗。
此外,基站在接收到SRS2信号后,即可根据SRS2信号判断ANT2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3信号后,即可根据SRS3信号判断ANT3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4信号后,即可根据SRS4信号判断ANT4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基站在接收到SRS6信号后,即可根据SRS6信号判断ANT2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7信号后,即可根据SRS7信号判断ANT3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基站在接收到SRS8信号后,即可根据SRS8信号判断ANT4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可以理解的,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基站在接收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通过ANT1向基站发送的SRS1信号后,即可根据所述SRS1信号直接判断天线ANT1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但是,基站并不会根据所述SRS1信号判断天线ANT1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因此,第一信号传输通道通过ANT1向基站发送的SRS1信号中可以携带第一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例如可以为一个控制指令或者通信指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使基站在接收到所述SRS1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1信号判断天线ANT1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相应的,基站在接收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通过ANT1向基站发送的SRS1信号后,可以基于通信协议,根据所述SRS1信号判断天线ANT1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同时,基站可以基于所述第一信令,根据所述SRS1信号判断天线ANT1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从而,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和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实现对SRS1信号的共用。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计算下行信道质量;使基站将所述下行信道质量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使基站将所述下行信道质量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其中,基站在接收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例如SRS1信号后,根据所述SRS1信号计算第一天线ANT1的下行信道质量。例如,基站可以对接收到的SRS1信号进行转换、计算等处理,以得到第一天线ANT1的下行信道质量。随后,基站将计算得到的下行信道质量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ANT1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并将所述下行信道质量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ANT1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从而,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1进行计算即可同时得到第一天线ANT1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和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时,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和第一算法计算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使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和第二算法计算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其中,基站在接收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例如SRS1信号后,根据所述SRS1信号和第一算法计算第一天线ANT1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其中,所述第一算法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例如所述第一算法为对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1进行转换、计算等处理。同时,基站还可以根据所述SRS1信号和第二算法计算第一天线ANT1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其中,所述第二算法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例如所述第二算法为对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1进行转化、计算等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算法与所述第一算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而,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1分别进行计算,即可分别得到第一天线ANT1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和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200中的第三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还用于通过第二天线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二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向基站发送第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也即,在每个发射周期内向基站发送的多个SRS信号中,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第二信号传输通道还可以分别通过第二天线向基站发送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以使得基站分别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号质量。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在发射周期内的T2时序通过天线ANT2向基站发送SRS2信号,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在发射周期内的T3时序通过所述天线ANT2向基站发送SRS6信号。
其中,SRS2信号可以理解为第二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6信号可以理解为第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天线ANT2可以理解为第二天线。
基站在接收到SRS2信号后,即可基于通信协议,根据SRS2信号判断天线ANT2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并且,基站在接收到SRS6信号后,即可基于通信协议,根据SRS6信号判断天线ANT2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其中,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用于在发射周期内的第一时序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以及在所述发射周期内的第二时序通过第二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用于在所述发射周期内除所述第二时序之外的其它时序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
例如,如图6所示,发射周期包括T1、T2、T3、T4这四个时序。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在时序T1通过第一天线ANT1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1,在T2时序通过第二天线ANT2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2。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在时序T3通过第二天线ANT2向基站发送第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6。可以理解的,第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6还可以在所述发射周期内除所述时序T2之外的其它时序通过第二天线ANT2发送,例如在T1或者T4时序发送。
继续参考图6,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还用于通过第三天线向基站发送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三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三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信号传输通道还可以在发射周期内的T3时序通过天线ANT3向基站发送SRS3信号。
其中,SRS3信号可以理解为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天线ANT3可以理解为第三天线。
基站在接收到SRS3信号后,即可根据所述SRS3信号判断天线ANT3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和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同样,可以理解的,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基站在接收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通过天线ANT3向基站发送的SRS3信号后,即可根据所述SRS3信号直接判断天线ANT3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但是,基站并不会根据所述SRS3信号判断天线ANT3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因此,第一信号传输通道通过天线ANT3向基站发送的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3中可以携带第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信令例如可以为一个控制指令或者通信指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使基站在接收到所述SRS3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3信号判断天线ANT3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其中,所述第二信令的类型可以与所述第一信令的类型相同。
相应的,基站在接收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通过天线ANT3向基站发送的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3后,可以基于通信协议,根据所述SRS3信号判断天线ANT3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同时,基站可以基于所述第二信令,根据所述SRS3信号判断天线ANT3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从而,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和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实现对SRS3信号的共用。
其中,可以理解的,如图6所示的通信方式中,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和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实现对SRS1、SRS3这两个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共用。从而,可以减少射频电路在每个发射周期内向基站发送的SRS信号的数量,而减少SRS信号的数量可以减小射频电路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电子设备在进行5G通信时的功耗。
其中,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用于:在发射周期内的第一时序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以及在所述发射周期内的第三时序通过所述第三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
例如,如图6所示,发射周期包括T1、T2、T3、T4这四个时序。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在T1时序通过第一天线ANT1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1,在T3时序通过第三天线ANT3向基站发送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3。其中,T1时序可以理解为第一时序,T3时序可以理解为第三时序。
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200中的第四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其中,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在发射周期内的T1时序向基站发送SRS1信号,在时序T2向基站发送SRS2信号,在时序T3向基站发送SRS3信号,在时序T4向基站发送SRS4信号。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在时序T1向基站发送SRS8信号。
基站在接收到SRS1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1信号判断天线ANT1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天线ANT1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基站在接收到SRS2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2信号判断天线ANT2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天线ANT2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基站在接收到SRS3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3信号判断天线ANT3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天线ANT3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基站在接收到SRS4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4信号判断天线ANT4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基站在接收到SRS8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8信号判断天线ANT4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从而,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实现对SRS1、SRS2、SRS3这三个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共用。因此,可以减少射频电路在每个发射周期内向基站发送的SRS信号的数量,而减少SRS信号的数量可以减小射频电路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电子设备在进行5G通信时的功耗。
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200中的第五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其中,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在发射周期内的T1时序向基站发送SRS1信号,在时序T2向基站发送SRS2信号,在时序T3向基站发送SRS3信号,在时序T4向基站发送SRS4信号。
基站在接收到SRS1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1信号判断天线ANT1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天线ANT1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基站在接收到SRS2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2信号判断天线ANT2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天线ANT2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基站在接收到SRS3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3信号判断天线ANT3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天线ANT3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基站在接收到SRS4信号后,可以根据所述SRS4信号判断天线ANT4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天线ANT4在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从而,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实现对SRS1、SRS2、SRS3、SRS4这四个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全部共用。因此,可以减少射频电路在每个发射周期内向基站发送的SRS信号的数量,而减少SRS信号的数量可以减小射频电路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电子设备在进行5G通信时的功耗。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至少四个”可以包括四个或者更多个,例如四个、五个、六个等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用于通过第一天线传输5G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
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并行传输所述5G射频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携带第一信令;
所述第一信令用于使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判断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
使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计算下行信道质量;
使基站将所述下行信道质量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
使基站将所述下行信道质量确定为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
使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和第一算法计算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
使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和第二算法计算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还用于通过第二天线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二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向基站发送第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用于在发射周期内的第一时序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以及在所述发射周期内的第二时序通过第二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探测参考信号;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用于在所述发射周期内除所述第二时序之外的其它时序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还用于通过第三天线向基站发送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其中
所述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三天线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以及用于使基站判断所述第三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携带第二信令;
所述第二信令用于使基站根据所述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判断所述第三天线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下行信道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用于:
在发射周期内的第一时序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在所述发射周期内的第三时序通过所述第三天线向基站发送所述第四上行探测参考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制解调器;
所述调制解调器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连接;
所述调制解调器用于对所述5G射频信号进行调制或解调。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SIM卡,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
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射频电路,所述射频电路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
CN201910517853.5A 2019-06-14 2019-06-14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167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7853.5A CN110167119B (zh) 2019-06-14 2019-06-14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7853.5A CN110167119B (zh) 2019-06-14 2019-06-14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119A true CN110167119A (zh) 2019-08-23
CN110167119B CN110167119B (zh) 2022-03-29

Family

ID=67625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7853.5A Active CN110167119B (zh) 2019-06-14 2019-06-14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71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5415A (zh) * 2021-10-14 2022-02-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sar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025415B (zh) * 2021-10-14 2024-06-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sar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631A (zh) * 2009-04-27 2009-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20147847A1 (en) * 2007-08-14 2012-06-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radio communication
CN102754374A (zh) * 2010-02-15 2012-10-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412150A (zh) * 2015-07-30 2017-02-15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终端及终端的通信方法
CN107431595A (zh) * 2015-03-14 2017-12-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互易性信道探测参考信号复用
CN108199730A (zh) * 2018-03-16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09474399A (zh) * 2017-09-08 2019-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7847A1 (en) * 2007-08-14 2012-06-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radio communication
CN101540631A (zh) * 2009-04-27 2009-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754374A (zh) * 2010-02-15 2012-10-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1595A (zh) * 2015-03-14 2017-12-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互易性信道探测参考信号复用
CN106412150A (zh) * 2015-07-30 2017-02-15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终端及终端的通信方法
CN109474399A (zh) * 2017-09-08 2019-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8199730A (zh) * 2018-03-16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5415A (zh) * 2021-10-14 2022-02-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sar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025415B (zh) * 2021-10-14 2024-06-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sar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119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6073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635821B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191461A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66074A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10190860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086480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224706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086481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233656A (zh) 天线使用方法、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290599A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电路控制方法
CN110336578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234158A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信号传输方法
CN108462522B (zh)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66357A (zh)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30074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266329A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电路控制方法
EP4350879A1 (en) Coupl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220156514A (ko) 안테나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0299927A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电路控制方法
WO2020216244A1 (zh) 终端天线面板信息的指示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N110224712A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电路控制方法
WO2022179357A1 (zh) 射频模组及天线系统、电子设备
CN110176940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233632A (zh) 信号发射方法、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266333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