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073A -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073A
CN110167073A CN201810148910.2A CN201810148910A CN110167073A CN 110167073 A CN110167073 A CN 110167073A CN 201810148910 A CN201810148910 A CN 201810148910A CN 110167073 A CN110167073 A CN 110167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data
remote equipment
central apparatus
pay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89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7073B (zh
Inventor
牛翔平
魏含宇
胡寅亮
侯超
王诗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89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7073B/zh
Priority to EP19755123.7A priority patent/EP374901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4508 priority patent/WO201915799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7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073A/zh
Priority to US16/992,784 priority patent/US1197369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7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83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2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 H04L43/026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using flow iden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Routing of multiclass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该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该方法包括:中心设备接收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中心设备根据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第二数据包;中心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中携带序号信息,将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Description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技术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接入到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的技术。当前,Wi-Fi架构由传统的独立接入点(Access Point,AP)Wi-Fi架构演进出了分布式Wi-Fi架构。分布式Wi-Fi架构包括中心AP和多个远端射频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或者多个远端单元(Remote Unit,RU),以下以RRU为例进行说明。中心AP对应于独立AP的用户管理功能,负责管理各RRU的用户和各RRU之间的数据转发等。RRU负责远端射频发送,执行Wi-Fi接入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等。
从硬件结构上看,目前RRU的内部硬件和芯片架构和独立AP的内部硬件和芯片架构一致。与独立AP不同的是,RRU将逻辑层面的用户管理功能上移到了中心AP。由于数据处理功能仍然保留在RRU,RRU需要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和缓存(buffer)参与数据面处理过程。RRU内部(芯片上)的CPU和buffer占芯片总成本的50%甚至更多。随着空口速率的提高和RRU服务的站点(station,STA)的增多,RRU需要配置更强的CPU和更多的buffer,在RRU内部增加CPU和buffer会使得RRU的成本和功耗大大增加。因此,现有的方案通常是在每个RRU外部(芯片外)配置外置CPU和外置buffer。当前分布式Wi-Fi架构均对RRU进行最大能力的缓存设计,以保证RRU下连接最大用户数量时的数据缓存,如此,每个RRU上至少需要128MB以上的外置buffer,才能完成STA全数据的缓存。
当前的分布式Wi-Fi架构中RRU上的CPU和buffer等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资源利用率低。实际应用时,由于空口信道质量和Wi-Fi技术的监听竞争机制等原因,空口吞吐量通常在10%左右,QoS资源利用率通常只在10%-20%之间,造成了QoS资源的浪费。为节省QoS资源,可以修改分布式Wi-Fi架构的硬件结构,然而现有的数据传输过程必然不适用于修改后的分布式Wi-Fi架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能够在实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重排序的前提下,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所述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所述中心设备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中心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第一方面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包括序号信息的第一数据包,基于序号信息对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并发送第二数据包,使得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用户标识(useridentity,user ID)和流量标识(traffic identifier,TID),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流量标识和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流量类型的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心设备处可能同时处理多个用户设备和/或多种流量类型的数据,本实现方式在第一数据包中携带user ID和TID,使得中心设备能够区分数据包对应的用户设备和流量类型,将同一用户设备的同一流量类型的数据打包为第二数据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对于本实现方式,中心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可以以PSDU为序号的最小单位,这与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单位一致,便于远端设备处理。这使得远端设备可以配置非常小的内置缓存(buffer)。远端设备每接收一个数据包就立刻上传,在远端设备内不进行重排序,仅在中心设备上进行重排序,能够保证数据的正常上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对于本实现方式,中心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可以以PSDU为最小的处理单位,这与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单位一致,便于远端设备处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MPDU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对于本实现方式,中心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可以以MPDU为序号的最小单位,这使得远端设备对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适当的重排序,远端设备可以利用空闲的内置buffer,可以降低中心设备的处理负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远端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适当的重排序,利用空闲的内置buffer,可以降低中心设备的处理负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输出指示flush字段,flush字段用于携带指示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第二数据包的信息。本实现方式设计了flush机制,使得错误的第三数据包超时,中心设备接到flush消息后,不再等待后续数据,把已有的数据进行重排序后发送给上级设备。flush机制使得中心设备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QoS资源,提高QoS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该方法包括:中心设备接收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用户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中心设备根据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第二数据包;中心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第二方面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的第一数据包,基于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并发送第二数据包,使得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中心设备根据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包括:中心设备根据用户标识、流量标识和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中心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可能是乱序的。本实现方式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的相对位置的序号信息携带在第一数据包中,中心设备基于序号信息进行重排序。
第二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与第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所述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所述远端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所述远端设备用于服务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中心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所述中心设备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以便于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第三方面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远端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后,将包括第三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心设备,其中携带用户设备的序号信息,以便于中心设备基于序号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使得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用户标识user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本实现方式使得远端设备可以配置非常小的内置buffer。远端设备每接收一个数据包就立刻上传,在远端设备内不进行重排序,仅在中心设备上进行重排序,能够保证数据的正常上行。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包括: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第一数据包。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本实现方式使得远端设备对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适当的重排序,远端设备可以利用空闲的内置buffer,可以降低中心设备的处理负担。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在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在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本实现方式中,远端设备判断自身内置buffer的使用情况,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对多个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重排序或者不进行重排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远端设备的QoS资源,更大程度地节约QoS资源。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输出指示flush字段,flush字段用于携带指示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第二数据包的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远端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用户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第四方面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远端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后,将包括第三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心设备,其中携带用户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以便于中心设备基于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使得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中心设备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以便于中心设备根据用户标识和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第四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与第第三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数据包为802.11数据包。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数据包为802.3数据包。
应理解,远端设备的重排序可以是以一个MPDU为单位的重排序,即MPDU内的重排序。
应理解,远端设备的重排序可以是以多个MPDU(例如N个MPDU)为单位的重排序。
应理解,中心设备完成用户设备竞争一次信道要发送的上行数据的重排序。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所述中心设备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所述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数据请求消息,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数据包。
第五方面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请求,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中心设备根据该信息向远端设备发送数据包,使得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数据不溢出并能充分利用远端设备的QoS资源,即在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部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所属的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本实现方式中,远端设备能够基于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向相应的用户设备发送相应流量类型的数据包。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述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所述远端设备接收所述中心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远端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
第六方面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中心设备根据信息向远端设备发送相应数量的数据包,远端设备转发数据包中的数据,使得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数据不溢出并能充分利用远端设备的QoS资源,即在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部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所属的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本实现方式中,远端设备能够基于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向相应的用户设备发送相应流量类型的数据包。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包括:远端设备在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本实现方式中,远端设备根据自己的内置缓存的使用情况来请求数据,防止数据溢出或远端设备QoS资源的浪费。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端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中的数据,包括:远端设备将数据包转换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远端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MPDU。
在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包括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的信息。
在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包括最大调度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的数量和/或最大调度的字节数。
在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包为802.3数据包。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心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传输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远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传输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心设备,所述中心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中心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远端设备,所述远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远端设备执行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所述指时,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所述指时,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包括前述任一种可能的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前述任一种可能的远端设备。
第七方面至第十五方面所能获得的效果与第一至第六方面所能获得的效果对应,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各方面及相应的实现方式中,远端设备上不设置外置缓存,中心设备上设置有外置缓存。
本申请各方面及相应的实现方式中,序号信息可以理解为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在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或者,序号信息可以理解为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或者,序号信息可以理解为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或者,序号信息可以理解为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是一致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Wi-Fi架构的组网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中心AP和RRU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RRU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心AP和RRU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RRU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多个第三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数据包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请求消息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心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中心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心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中心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1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网络可以是WLAN,也可以是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entralized RAN,C-RAN),还可以是其他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心设备可以是分布式Wi-Fi架构中的中心AP,也可以是C-RAN架构中的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Unit,BBU),还可以是其他网络的分布式架构中的中心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远端设备可以是分布式Wi-Fi架构中的RRU或RU,也可以是C-RAN架构中的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Unit,RRU),还可以是其他网络的分布式架构中的远端设备。本申请各实施例不对无线网络、中心设备和远端设备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本文以WLAN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涉及到重排序(reorder)。在WLAN中,重排序的理解如下:分布式Wi-Fi架构中,STA经RRU向中心AP发送上行数据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送的。上行数据在空口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上行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包错误。此时,STA会重发错误的数据包,RRU或中心AP收到正确的数据包后,将上行数据中的所有数据包重新进行排序。或者,重排序是指在RRU或RRU以上的上级设备中,对数据进行排序。以上行数据以MAC协议数据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MAC)Protocol Data Unit,MPDU)为单位进行处理为例,STA经RRU向中心AP一次性传输多个MPDU(例如,MPDU1、MPDU2、MPDU3、MPDU4,MPDU内还可以分为多段数据)。多个MPDU在空口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例如MPDU1错误。此时,STA会重发错误的MPDU1,同时RRU或中心AP缓存MPDU2、MPDU3、MPDU4。RRU或中心AP收到正确的MPDU1后,将MPDU1、MPDU2、MPDU3、MPDU4进行重排序,然后向上级设备进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标识(user identity,user ID)包括用于网络服务的非APSTA的用户信息。user ID是由非AP STA在对认证、授权和计费(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ccounting,AAA)服务器的强健网络安全关联(Robust Security NetworkAssociation,RSNA)建立过程中提供的。user ID包括用户的标识及其安全指定供应商(Security Specific Providers,SSP)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量标识(traffic identifier,TID)是一种高层实体可用来向MAC实体分配MSDU,以支持QoS的MAC数据服务的标识符。流量标识有16种可能的TID值。在MAC层之上,TID被分配给MSDU。
图1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Wi-Fi架构100的组网示意图。图1示出了M个RRU,包括RRU-1、RRU-2、…、RRU-i、RRU-i+1、RRU-i+2、…、RRU-M等,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通常M可以为24或48或更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M个RRU可以通过有源以太网(Power over Ethernet,PoE)交换机110向上连接到中心AP120,M个RRU也可以直接连接到中心AP 120。中心AP 120可以设置M个(例如24或48个)网络端口,来连接M个RRU。中心AP120在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130的管理下接入WLAN。本组网结构可以应用于例如酒店中,每个RRU可以放置在酒店的一个房间内,中心AP 120和AC 130可以放置于酒店的网络运维中心。
图2是现有的中心AP和RRU的硬件结构2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中心AP 210中设置有芯片212,芯片212上有内置CPU和内置buffer(例如,可以为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DR SDRAM))。中心AP 210下可以挂多个RRU,其中包括RRU 220。RRU 220中设置有芯片222,芯片222上有内置CPU和内置buffer(例如,可以为DDR SDRAM)。芯片222用于完成802.11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功能。芯片222外设置有外置buffer 224,可选地还可以设置外置CPU 226,外置buffer和外置CPU用于完成QoS功能和802.3MAC功能等,例如上行传输时对上行数据进行重排序并封装上行数据,下行传输时解析下行数据并对下行数据进行调度等。
图3是现有的RRU 300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RRU 300中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接口310,用于收发上下行数据。RRU 300中包括芯片320,用于完成802.11MAC功能。在芯片320外,RRU 300还包括外置缓存(buffer)330和外置CPU 340,用于完成QoS功能和802.3MAC功能。
现有的中心AP和RRU的硬件结构中,每个RRU配置外置buffer和外置CPU,这些QoS资源利用率通常只在10%-20%之间,造成了QoS资源的浪费。为节省QoS资源,本申请实施例将外置buffer(还可以包括外置CPU)上移至中心AP。中心AP下挂的多个RRU,可以共同使用外置buffer(还可以包括外置CPU),可以减少QoS资源的配置需求。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心AP和RRU的硬件结构4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中心AP 410中设置有芯片412,芯片412上有内置CPU和内置buffer(例如,可以为DDR SDRAM)。芯片412外设置有外置buffer 414,可选地还可以设置外置CPU 416,外置buffer和外置CPU用于完成全部或部分QoS功能和802.3MAC功能,例如上行传输时对上行数据进行重排序并封装上行数据,下行传输时解析下行数据并对下行数据进行调度等。中心AP 410下可以挂多个RRU,其中包括RRU 420。RRU 420中设置有芯片422,芯片422上有内置CPU和内置buffer(例如,可以为DDR SDRAM)。芯片422用于完成802.11MAC功能,还可以用于完成部分QoS功能。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RRU 500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由于本申请各实施例中,RRU将外置buffer(还可以包括外置CPU)上移至中心AP,RRU不再具备执行全部QoS功能的硬件条件。RRU 500中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接口510,用于收发上下行数据。RRU中包括芯片520,用于完成802.11MAC功能,还可以执行部分QoS功能,并将数据发送到中心AP。
图4和图5所示的中心AP和RRU的硬件结构为数据传输带来了问题。本申请各实施例中,RRU将外置buffer(还可以包括外置CPU)上移至中心AP,RRU芯片上针对上行的内置buffer和针对下行的内置buffer均很小(通常在30Mb以内)。上行传输时,由于内置buffer小,上行数据无法在RRU进行完整的重排序。下行传输时,由于内置buffer小,下行数据会存在溢出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该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无线网络、中心设备和远端设备具体如前文所述。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6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6示出的是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方法6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10,远端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data package)。该远端设备可以是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
S620,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相应地,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应理解,该远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网络的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任一个远端设备,例如为第一远端设备。
S630,中心设备根据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第二数据包,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S640,中心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远端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后,将包括第三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心设备,其中携带序号信息,中心设备基于序号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并发送第二数据包。该方法将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在WLAN的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通过在第一数据包中携带序号信息,将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AP进行,解决了在RRU无法进行完整的重排序的问题,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AP,多个RRU共同使用QoS资源,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换句话说,序号信息还可以理解为指示第一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或者,序号信息还可以理解为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或者,序号信息还可以理解为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第一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中的相对位置是一致的。
具体而言,每个第三数据包中可以包括指示自身在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的序号、标识或索引。远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数据包中的序号、标识或索引,对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中的部分第三数据包或者部分第三数据包中的净荷进行重排序,并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当然,远端设备也可以直接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中的部分第三数据包或者部分第三数据包中的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远端设备可以将用户设备一次竞争信道要发送的所有第三数据包种的净荷封装成多个第一数据包。空口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某个第三数据包错误,该第三数据包需要重发。由此,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可能是乱序的。这会造成由第三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心设备的净荷是乱序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的相对位置的序号信息携带在第一数据包中,以便于中心设备进行重排序。
本申请实施例的序号信息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形式可以是序号、标识或索引,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序号信息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在WLAN中,第三数据包可以是物理层会聚协议(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PLCP)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简称为PSDU。一种可选的方案是,第一数据包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为MPDU的净荷。第一数据包中的序号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MPDU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是,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PSDU的净荷。第一数据包内的数据单元可以是PSDU的净荷,则序号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PSDU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又一种可选的方案是,第一数据包内的数据单元可以是部分PSDU(例如,半个PSDU),则序号信息也可以是MPDU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的序号。序号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可以包括用户标识(useridentity,user ID)和流量标识(traffic identifier,TID),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S630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可以包括: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流量标识和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流量类型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具体而言,基于现有的中心AP和RRU的硬件结构的数据传输中,RRU在接收到STA一次竞争信道要发送的所有802.11数据包后,将其进行重排序后形成802.3数据包发送给中心AP,中心AP将802.3数据包直接发送给上游设备,其中,802.3数据包中不包括也无需包括user ID和TID等。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AP进行,中心AP为多个用户设备服务,每个用户设备又可能发送多种流量类型的数据包。中心设备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缓存了同一个用户设备不同流量类型的数据包。一个用户设备一次竞争信道要发送的上行数据需一次性发送给上级设备,所以第一数据包中包括user ID和TID,以便于中心设备识别数据包的是哪个用户设备的以及是哪种流量类型的,从而将同一用户设备的相同流量类型的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并合并。
应理解,在WLAN的场景中,为了更好地兼容现有的技术,第三数据包可以为802.11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可以为802.3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可以为基于自定义的以太网数据包。当然,第一至第三数据包也可以是基于其他协议或技术的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数据包中还可以包括输出指示(flush)字段,该flush字段用于携带指示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第二数据包的信息。
具体而言,发生错误的第三数据包(例如PSDU)可能无法到达(或者发生错误的第三数据包超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设计了flush机制。flush机制使得错误的第三数据包超时后,远端设备和中心设备不再等待,远端设备通过第一数据包的flush字段携带flush消息的方式通知中心设备。中心设备接到flush消息后,将不再等待后续数据,把已有的数据进行重排序后发送给上级设备。flush机制使得中心设备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QoS资源,提高QoS资源的利用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不通过第一数据包发送指示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第二数据包的信息,而是通过单独的信令发送指示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第二数据包的信息。即flush机制由单独的信令来启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基于一级重排序,也可以基于两级重排序。一级重排序是指将数据不在远端设备进行重排序,仅在中心设备进行重排序。一级重排序的WLAN方案中,RRU可以配置非常小的内置buffer,例如,只有一个MPDU(MPDU的最大长度为2352字节)的buffer大小,甚至可以只有一个PSDU的buffer大小。RRU每接收一个数据包就立刻上传,在RRU内不进行重排序,仅在中心AP上进行重排序,也能够保证数据的正常上下行。两级重排序是指将数据在远端设备进行初步的重排序,在中心设备完成重排序后发出。两级重排序的WLAN方案中,RRU可以利用空闲的内置buffer,进行适量的重排序,可以降低中心AP的处理负担。
可选地,在S620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方法600还可以包括: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一种可选的方案是,远端设备不对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重排序,即不考虑第三数据包的净荷的先后顺序。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直接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是,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可以包括: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即远端设备在自身内置buffer的能力范围内,对多个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重排序,然后封装成第一数据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远端设备的QoS资源,减轻中心设备重排序的负担。
可选地,在S620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方法600还可以包括:在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MPDU的净荷;在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PSDU的净荷。
具体地,系统可以根据数据传输的具体情况和远端设备的缓存(用于上行的内置buffer)大小,预先设置第一预设阈值,作为远端设备判断是否进行重排序的标准。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远端设备可以对多个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第一级重排序,将排序后的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例如,第三数据包为PSDU,远端设备可以对多个PSDU的净荷(例如,相当于一个或多个MPDU的净荷量)进行第一级重排序,将排序后的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远端设备没有多余的内置buffer来存储多个第三数据包的净荷,因此无法对多个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重排序,远端设备直接将第三数据包的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例如,第三数据包为PSDU,远端设备可以将PSDU的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发送到中心设备,由中心设备进行第二级重排序封装成第二数据包发送给上级设备。第二数据包中的净荷的相对位置与STA发出数据时的相对位置一致。本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判断自身内置buffer的使用情况,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对多个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重排序或者不进行重排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远端设备的QoS资源,更大程度地节约QoS资源。
应理解,缓存余量可以以内置buffer剩余的比例来表示,也可以以内置buffer剩余的绝对值来表示。当然,还可以以内置buffer使用的比例或使用的绝对值来间接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远端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该远端设备可以是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
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第一数据包中包括user ID和TID,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用户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相应地,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应理解,该远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网络的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任一个远端设备,例如为第一远端设备。
中心设备根据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第二数据包。中心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远端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后,将包括第三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心设备,其中携带用户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中心设备基于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并发送第二数据包。该方法将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可选地,第一数据包中还可以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中心设备根据用户标识和业务标识,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可以包括:中心设备根据用户标识、业务标识和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7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7所示,方法700包括以下步骤。
S710,通过空口资源接收多个第三数据包。具体地,远端设备通过空口资源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多个第三数据包。远端设备对多个第三数据包进行解析,可以收集userID和TID等。
S720,判断缓存余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具体地,当远端设备判断缓存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先执行S730再执行S740;当远端设备判断缓存余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直接执行S740。
S730,进行第一级重排序。具体地,远端设备在S710中接收的第三数据包有发生错误的可能。如果有第三数据包发生错误,远端设备则可以保持发生错误的第三数据包空洞,对接收到的其他第三数据包中的部分净荷进行第一级重排序。如果没有第三数据包发生错误,远端设备对接收到的多个第三数据包中的部分净荷进行第一级重排序。
S740,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具体地,远端设备将S730中经第一级重排序的净荷封装成自定义的以太网数据包,即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还可以包括userID和TID。远端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心设备。
S750,进行第二级重排序。具体地,中心设备根据user ID、TID和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第二级重排序。中心设备将经第二级重排序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封装成第二数据包发送给上级设备。如果不执行flush机制,第二数据包中的净荷包括用户设备进行一次信道竞争所要传输的所有数据净荷。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8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8所示,方法800适用于分布式Wi-Fi架构中,方法8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801,STA向RRU发送增加区块确认(Add Block ACK,ADDBA)请求(request)。具体地,STA申请到空口资源后,向RRU发送ADDBA请求,通知RRU本次将要发送的数据的长度以及数据的分组编号等。
S802,RRU向STA发送ADDBA响应(response),其中包括确认(Acknowledgement,ACK)信息。
S803,STA向RRU发送多个第三数据包。具体例如,STA向RRU发送多个PSDU,如图9所示的多个第三数据包可以包括PSDU1.0、PSDU1.1、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PSDU1.0和PSDU1.1属于MPDU1,PSDU2.0和PSDU2.1属于MPDU2,PSDU3.0和PSDU3.1属于MPDU3。其中,某个第三数据包,例如,PSDU1.1可能发生碰撞,产生错误。
S804,RRU向STA发送区块确认(Block ACK,BA)信息。BA信息用于要求STA重发错误的第三数据包,即PSDU1.1。具体地,RRU接收到STA发送的多个PSDU后,会在MAC层进行数据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校验,丢弃错误的PSDU1.1。RRU向STA发送BA信息,要求STA重发错误的PSDU1.1。
S805,RRU判断缓存余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大于20%。具体地,当RRU判断缓存余量大于20%时,先执行S806再执行S807;当RRU判断缓存余量小于或等于20%时,直接执行S807。
S806,RRU进行第一级重排序。具体地,RRU丢弃错误的PSDU1.1后,剩余的第三数据包包括PSDU1.0、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进入RRU的内置缓存中。
S807,RRU封装得到第一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由于RRU的内置缓存较小,RRU不等待重发的PSDU1.1,可以先将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重排序后形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出。例如,将PSDU2.0和PSDU2.1重排序封装成一个第一数据包,其中包括MPDU2的净荷;将PSDU3.0和PSDU3.1重排序封装成一个第一数据包,其中包括MPDU3的净荷。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user ID和TID。包括MPDU2的净荷的第一数据包的序号信息可以是MPDU的序号2;包括MPDU3的净荷的第一数据包的序号信息可以是MPDU的序号3。或者,包括MPDU2的净荷的第一数据包的序号信息可以是PSDU的序号2.0和2.1;包括MPDU3的净荷的第一数据包的序号信息可以是PSDU的序号3.0和3.1。本申请实施例中,RRU的重排序(即第一级重排序)是以一个MPDU为单位的重排序,即MPDU内的重排序。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由于RRU的内置缓存较小,RRU不等待重发的PSDU1.1,可以先将PSDU1.0、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重排序后形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出。例如,将PSDU1.0、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分别封装成一个第一数据包,其中包括各PSDU的净荷。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user ID和TID。例如,包括PSDU1.0的净荷的第一数据包的序号信息可以是PSDU的序号1.0,其他第一数据包的序号信息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本申请实施例中,RRU不进行重排序。
又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由于RRU的内置缓存较小,RRU不等待重发的PSDU1.1,可以先将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重排序后形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出。例如,将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封装成一个第一数据包,其中包括各PSDU的净荷。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user ID和TID。例如,第一数据包的序号信息可以是PSDU的序号2.0、2.1、3.0、3.1。本申请实施例中,RRU的重排序(即第一级重排序)是以多个MPDU(例如N个MPDU)为单位的重排序。
第一数据包可以是自定义的以太网数据包。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数据包的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数据包的帧头包括以下字段:目的MAC地址(Destination MAC,DMAC)、源MAC地址(Source MAC,SMAC)、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Area Network,VLAN)标识和类型标识字段(例如可以为0xFFF1,用来指示数据包的类型为第一数据包)。DMAC和SMAC可以分别占用6字节,VLAN可以占用4字节,0xFFF1可以占用2字节。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可以包括数据信息部分和纯净荷部分,数据信息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字段:User ID、TID、序号信息和flush字段。
S808,RRU将第一数据包发送到中心AP。
S809,中心AP缓存第一数据包。中心AP接收到RRU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后,对这些第一数据包进行CRC校验,之后进行帧解析,根据解析出的序列信息进行重排序。如果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有空洞数据(即序号有缺失),则中心AP缓存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并执行S810a或S810b。如果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没有空洞数据(即序号没有缺失),则中心AP将第一数据包封装为第二数据包,并执行S814。
S810之后有以下两种情况:
S810a,RRU接收重发的错误的第三数据包,例如重新接收PSDU1.1。
S811a,RRU进行第一级重排序并封装成第一数据包。一种可能的方案中,RRU将缓存的PSDU1.0和PSDU1.1进行重排序并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另一种可能的方案中,RRU已将其他数据包,例如PSDU1.0、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发出,则RRU将PSDU1.1封装成第一数据包。
S812a,RRU将包括重发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发送到中心AP。
S813a,中心AP对原缓存的第一数据包和重发的第一数据包进行第二级重排序,封装得到第二数据包。一种可能的方案中,中心AP将包括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的第一数据包,以及包括PSDU1.0和PSDU1.1的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并封装成包括PSDU1.0、PSDU1.1、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的第二数据包。另一种可能的方案中,中心AP将包括PSDU1.0、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的第一数据包,以及包括PSDU1.1的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并封装成包括PSDU1.0、PSDU1.1、PSDU2.0、PSDU2.1、PSDU3.0和PSDU3.1的第二数据包。
或者,
S810b,RRU确定需重发的第三数据包(PSDU1.1)无法到达或到达已过期。
S811b,RRU向中心AP发送带有flush标记的第一数据包,通知中心AP不再等待错误数据进行重排序,将已缓存的数据进行重排序并发送给上级设备。
S812b,中心AP接收到带有flush标记的第一数据包后,将原缓存的第一数据包封装得到第二数据包。
S814,中心AP将第二数据包发送给上级设备。
前文结合图6至图10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下面结合图11至图12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传输下行数据的方法。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1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11示出的是传输下行数据的方法,方法11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10,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相应地,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
S1120,中心设备根据数据请求消息,向远端设备发送数据包。相应地,远端设备接收中心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S1130,远端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中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请求,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中心设备根据该信息向远端设备发送数据包,使得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数据不溢出并能充分利用远端设备的QoS资源,即在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部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数据包中可以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所属的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由于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远端设备可能为多个用户设备服务,可能涉及多种流量类型,在数据包中携带user ID和TID,使得远端设备能够基于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向相应的用户设备发送相应流量类型的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WLAN场景中,中心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可以为802.3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设备根据自己的内置缓存的使用情况来请求数据。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可以有多种。例如,该信息可以包括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的信息,缓存余量可以以内置buffer剩余的比例来表示,也可以以内置buffer剩余的绝对值来表示。当然,还可以以内置buffer使用的比例或使用的绝对值来间接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或者,该信息可以包括最大调度的MSDU的数量和/或最大调度的字节数。即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以远端设备可接纳的数据量来表示。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1110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可以包括:远端设备在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具体地,系统可以根据数据传输的具体情况和远端设备的缓存(用于下行的内置buffer)大小,预先设置第二预设阈值,作为远端设备判断是否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的标准。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远端设备可以接收一定数量的数据包,并保证数据不溢出。缓存余量可以以内置buffer剩余的比例来表示,也可以以内置buffer剩余的绝对值来表示。当然,还可以以内置buffer使用的比例或使用的绝对值来间接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1130远端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中的数据,可以包括:远端设备将数据包转换为MPDU;远端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MPDU。具体地,中心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可以是802.3数据包,即MAC服务数据单元(Medium AccessControl(MAC)Service Data Unit,MSDU)。远端设备将MSDU转换为MPDU,并发送给用户设备。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哪个用户设备哪个流量类型的数据,即数据调度既可以由中心设备执行也可以由远端设备执行。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数据请求消息中还包括user ID和TID。即数据调度由远端设备执行,远端设备根据缓存余量、空口速率和信道质量等,确定接下来调度哪个用户设备哪个流量类型的数据,通过数据请求消息告知中心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方案中,数据调度由中心设备执行,中心设备根据远端设备上报的缓存余量、空口速率和信道质量,确定接下来调度哪个用户设备哪个流量类型的数据。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1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2所示,方法1200适用于分布式Wi-Fi架构中,方法1200包括以下步骤。
S1201,RRU向中心AP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数据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最大调度的MSDU的数量、最大调度的字节数和缓存余量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如果数据调度由RRU执行,则数据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user ID和TID。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请求消息的帧结构示意图。数据请求消息的帧头包括以下字段:目的MAC地址(Destination MAC,DMAC)、源MAC地址(Source MAC,SMAC)、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标识、类型标识字段(例如可以为0xFFF0,用来指示数据包的类型为数据请求消息)和数据请求字段。DMAC和SMAC可以分别占用6字节,VLAN可以占用4字节,0xFFF1可以占用2字节。数据请求字段中可以包括最大调度的MSDU的数量、最大调度的字节数和缓存余量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包括user ID和TID。
S1202,中心AP向RRU发送数据包。具体地,中心AP将要发送的数据按照数据请求消息要求的数据量组包发送给RRU。数据包的帧结构可以参照图10所示的帧结构。数据包的帧头可以包括以下字段:DMAC、SMAC、VLAN标识和类型标识字段(例如可以为0xFFF1,用来指示数据包的类型为数据包)。数据包的净荷可以包括数据信息部分和纯净荷部分,数据信息部分可以包括User ID和TID。与现有的RRU相比,现有的RRU具有路由转发功能,可解析下行的数据包并根据数据包中的MAC地址转发到STA,而本申请实施例的RRU无路由转发功能,也不再需要MAC表项,中心AP在下行的数据包中告知user ID和TID,RRU根据此信息将数据包中的数据发送给对应的用户设备。
S1203,RRU接收到下发的数据包后,通过802.11MAC功能将MSDU转为MPDU,并开始申请空口资源,准备向STA发送。
S1204,RRU向STA发送数据。
S1205,RRU发送数据后,如果内置buffer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RRU再次执行S1201至S1204。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下文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设备、远端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图1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心设备1400的示意性框图。该中心设备1400所在的无线网络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心设备14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410、处理模块1420和发送模块1430。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410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处理模块1420用于根据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
发送模块1430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的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包括序号信息的第一数据包,基于序号信息对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并发送第二数据包,使得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处理模块14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流量标识和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流量类型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对于本实施例,中心设备处可能同时处理多个用户设备和/或多种流量类型的数据,本实现方式在第一数据包中携带user ID和TID,使得中心设备能够区分数据包对应的用户设备和流量类型,将同一用户设备的同一流量类型的数据打包为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对于本实施例,中心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可以以PSDU为序号的最小单位,这与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单位一致,便于远端设备处理。这使得远端设备可以配置非常小的内置buffer。远端设备每接收一个数据包就立刻上传,在远端设备内不进行重排序,仅在中心设备上进行重排序,能够保证数据的正常上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对于本实施例,中心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可以以PSDU为最小的处理单位,这与远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单位一致,便于远端设备处理。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MPDU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对于本实施例,中心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可以以MPDU为序号的最小单位,这使得远端设备对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适当的重排序,远端设备可以利用空闲的内置buffer,可以降低中心设备的处理负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远端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适当的重排序,利用空闲的内置buffer,可以降低中心设备的处理负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输出指示flush字段,flush字段用于携带指示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第二数据包的信息。本实施例设计了flush机制,使得错误的第三数据包超时,中心设备接到flush消息后,不再等待后续数据,把已有的数据进行重排序后发送给上级设备。flush机制使得中心设备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QoS资源,提高QoS资源的利用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数据包为802.3数据包。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410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用户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处理模块1420用于根据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第二数据包。
发送模块1430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的中心设备,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的第一数据包,基于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并发送第二数据包,使得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处理模块1420具体用于根据用户标识、流量标识和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对于本实施例,中心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净荷可能是乱序的。本实施例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的相对位置的序号信息携带在第一数据包中,中心设备基于序号信息进行重排序。
图1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心设备1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5所示的中心设备1500可以包括存储器1510和处理器1520,存储器1510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15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中心设备1500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
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处理器1520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中心设备具体执行: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流量标识和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流量类型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5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中心设备1500执行以下步骤。接收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用户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根据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第二数据包。
发送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处理器15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中心设备1500具体执行:根据用户标识、流量标识和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当处理器15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中心设备1500可以具体执行前述方法的相关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中心设备15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530,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
应理解,图14所示的中心设备1400或图15所示的中心设备1500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操作或流程,并且中心设备1400或中心设备1500中的各个模块和器件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1600的示意性框图。该远端设备1600所在的无线网络中还包括中心设备,也可以包括其他远端设备。远端设备16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610和发送模块16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610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所述远端设备用于服务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发送模块1620用于向中心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所述中心设备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以便于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后,将包括第三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心设备,其中携带用户设备的序号信息,以便于中心设备基于序号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使得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在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远端设备1600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630,处理模块1630用于在发送模块1620向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这使得远端设备可以配置非常小的内置buffer。远端设备每接收一个数据包就立刻上传,在远端设备内不进行重排序,仅在中心设备上进行重排序,能够保证数据的正常上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模块1630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这使得远端设备对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适当的重排序,远端设备可以利用空闲的内置buffer,可以降低中心设备的处理负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发送模块1620向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处理模块1630还用于在缓存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在缓存余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本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判断自身内置buffer的使用情况,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对多个第三数据包的净荷进行重排序或者不进行重排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远端设备的QoS资源,更大程度地节约QoS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输出指示flush字段,flush字段用于携带指示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第二数据包的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三数据包为802.11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数据包为802.3数据包。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610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
发送模块1620用于向中心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用户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设备,远端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后,将包括第三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心设备,其中携带用户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以便于中心设备基于用户标识和流量标识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使得至少一部分重排序在中心设备进行,从而实现在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中心设备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以便于中心设备根据用户标识和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图1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1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7所示的远端设备1700可以包括存储器1710和处理器1720,存储器1710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17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远端设备1700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所述远端设备用于服务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向所述中心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所述中心设备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以便于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序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720在向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还用于执行计算机指令,使得远端设备1700执行以下步骤: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7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远端设备1700具体执行: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720在向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还用于执行计算机指令,使得远端设备1700执行以下步骤:在缓存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在缓存余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7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远端设备1700执行以下步骤。接收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业务标识TID,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用户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业务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根据用户标识和业务标识,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第二数据包。发送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序号信息,序号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中心设备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以便于中心设备根据用户标识和序号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当处理器17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远端设备1700可以具体执行前述方法的相关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远端设备17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730,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
应理解,图16所示的远端设备1600或图17所示的远端设备1700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操作或流程,并且远端设备1600或远端设备1700中的各个模块和器件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心设备1800的示意性框图。该中心设备1800所在的无线网络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心设备18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810和发送模块1820。
接收模块1810用于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
发送模块1820用于根据数据请求消息,向远端设备发送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的中心设备,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请求,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中心设备根据该信息向远端设备发送数据包,使得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数据不溢出并能充分利用远端设备的QoS资源,即在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部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所属的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包括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的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包括最大调度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的数量和/或最大调度的字节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数据包为802.3数据包。
图1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心设备1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9所示的中心设备1900可以包括存储器1910和处理器1920,存储器1910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19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中心设备1900执行以下步骤。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根据数据请求消息,向远端设备发送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所属的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当处理器19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中心设备1900可以具体执行前述方法的相关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中心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930,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
应理解,图18所示的中心设备1800或图19所示的中心设备1900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操作或流程,并且中心设备1800或中心设备1900中的各个模块和器件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2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2000的示意性框图。该远端设备2000所在的无线网络中还包括中心设备,也可以包括其他远端设备。远端设备20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2010和接收模块2020。
发送模块2010用于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
接收模块2020用于接收中心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发送模块2010还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中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设备,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中心设备根据信息向远端设备发送相应数量的数据包,远端设备转发数据包中的数据,使得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数据不溢出并能充分利用远端设备的QoS资源,即在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能够将部分QoS资源上移至中心设备,从而可以节省QoS资源,降低架构成本。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所属的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包括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的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包括最大调度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的数量和/或最大调度的字节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发送模块2010具体用于在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数据包为802.3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发送模块2010具体用于将数据包转换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向用户设备发送MPDU。
图2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21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21所示的远端设备21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10和存储器2120,存储器2110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21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远端设备2100执行以下步骤。
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远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的数量的信息。
接收中心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中的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数据包中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所属的用户设备,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21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远端设备2100具体执行:在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向中心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21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远端设备2120具体执行:将数据包转换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向用户设备发送MPDU。
当处理器2120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远端设备2100可以具体执行前述方法的相关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远端设备2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2130,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
应理解,图20所示的远端设备2000或图21所示的远端设备2100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操作或流程,并且远端设备2000或远端设备2100中的各个模块和器件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所述指时,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无线网络可以为WLAN,中心设备可以为中心AP,远端设备可以为RRU或RU。
应理解,本申请各方面及相应的实现方式中,远端设备上不设置外置缓存,中心设备上设置有外置缓存。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1)

1.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所述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
所述中心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用户标识user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流量标识和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流量类型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在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输出指示flush字段,所述flush字段用于携带指示所述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
7.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所述无线网络中包括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所述远端设备用于服务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中心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所述中心设备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以便于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用户标识user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在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所述第一数据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所述第一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远端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
在所述远端设备的缓存余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远端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
15.根据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输出指示flush字段,所述flush字段用于携带指示所述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息。
16.一种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设备所在的无线网络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远端设备,所述中心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中心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
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用于服务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中心设备具体执行: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流量标识和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流量类型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在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输出指示flush字段,所述flush字段用于携带指示所述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
22.一种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所在的无线网络中还包括中心设备,所述远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远端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所述远端设备用于服务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向所述中心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序号信息,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净荷在所述中心设备待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以便于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序号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进行重排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序用户标识user ID和流量标识TID,所述用户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流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流量类型。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号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在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向所述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还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远端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所述第一数据包。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远端设备具体执行: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所述第一数据包。
27.根据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
28.根据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
29.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向所述中心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之前,还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远端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在缓存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进行重排序后封装成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净荷;
在缓存余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净荷封装成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至少一个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的净荷。
30.根据权利要求22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输出指示flush字段,所述flush字段用于携带指示所述中心设备发送缓存的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息。
31.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心设备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22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端设备。
CN201810148910.2A 2018-02-13 2018-02-13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Active CN110167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8910.2A CN110167073B (zh) 2018-02-13 2018-02-13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EP19755123.7A EP3749011A4 (en) 2018-02-13 2019-02-01 METHOD,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PCT/CN2019/074508 WO2019157999A1 (zh) 2018-02-13 2019-02-01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US16/992,784 US11973691B2 (en) 2018-02-13 2020-08-1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8910.2A CN110167073B (zh) 2018-02-13 2018-02-13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073A true CN110167073A (zh) 2019-08-23
CN110167073B CN110167073B (zh) 2020-12-22

Family

ID=67619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8910.2A Active CN110167073B (zh) 2018-02-13 2018-02-13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3691B2 (zh)
EP (1) EP3749011A4 (zh)
CN (1) CN110167073B (zh)
WO (1) WO201915799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3617A (zh) * 2019-11-27 2020-03-2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Wifi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13939A (zh) * 2020-12-25 2021-04-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141577A (zh) * 2020-01-19 2021-07-20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20888A1 (en) * 2021-10-14 2023-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staggering or muting for network coding
US20230403741A1 (en) * 2022-06-08 2023-12-14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via remote radio hea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241A (zh) * 2009-08-06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2595495A (zh) * 2012-02-07 2012-07-18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595646A (zh) * 2013-11-25 2014-02-19 深圳市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瘦ap中对集中转发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099803A (zh) * 2014-05-15 2015-1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流量识别方法、应用服务器及网元设备
US20170064679A1 (en) * 2014-05-09 2017-03-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ssing method of data packet,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CN107094299A (zh) * 2016-02-18 2017-08-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自适应于接入网架构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接入网架构
CN107579949A (zh) * 2016-07-05 2018-01-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1356B2 (en) 2009-11-13 2013-12-17 Exalt Communication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ethernet traffic aggregation of radio links
EP2685658B1 (en) * 2012-07-10 2014-09-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handling a data packet stream
CN105228195B (zh) * 2014-07-04 2018-11-1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聚合网络中发送业务数据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17111B (zh) * 2015-08-31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cpri数据流和接收以太网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50463B (zh) * 2015-09-22 2020-08-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业务数据传输调度方法和装置
US10841203B2 (en) * 2015-12-11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routes for a single IP connection
CN105451219B (zh) * 2015-12-30 2018-10-0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整合方法和装置
US20170295516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medium access control reception-reorder timeout in a crowd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0230654B2 (en) * 2016-12-28 2019-03-12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band aggregation data encapsulation
EP3909389A1 (en) 2019-01-11 2021-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based link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241A (zh) * 2009-08-06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2595495A (zh) * 2012-02-07 2012-07-18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595646A (zh) * 2013-11-25 2014-02-19 深圳市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瘦ap中对集中转发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170064679A1 (en) * 2014-05-09 2017-03-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ssing method of data packet,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CN105099803A (zh) * 2014-05-15 2015-1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流量识别方法、应用服务器及网元设备
CN107094299A (zh) * 2016-02-18 2017-08-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自适应于接入网架构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接入网架构
CN107579949A (zh) * 2016-07-05 2018-01-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3617A (zh) * 2019-11-27 2020-03-2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Wifi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33617B (zh) * 2019-11-27 2021-09-0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Wifi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41577A (zh) * 2020-01-19 2021-07-20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141577B (zh) * 2020-01-19 2022-03-04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713939A (zh) * 2020-12-25 2021-04-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9011A4 (en) 2021-03-24
CN110167073B (zh) 2020-12-22
US11973691B2 (en) 2024-04-30
US20200374235A1 (en) 2020-11-26
WO2019157999A1 (zh) 2019-08-22
EP3749011A1 (en) 202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7073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US1082665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wireless link efficiency
JP5329244B2 (ja) 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939318B2 (en)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send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CN10523006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324848A (zh) 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9319320B2 (en) Traffic flow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and traffic flow mod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005562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200023952A (ko) 이종 네트워크에서 이중 연결 동작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39349B (zh) 一种用于帧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28927A (zh) 时延优化方法、业务调度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365609A (zh)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CN108235379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9429270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03501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18230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286574A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7645778A (zh) 一种无线站点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和装置
CN109842907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02426A (zh) 一种基于fpga的带重发机制的udp协议栈实现方法
JP598553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5572248B2 (ja) 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20322204A1 (en) User Equipment Layer 2 Buffer Operation in IAB Networks
US20240049043A1 (en) Prioritizing data packe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23028950A1 (en) Radio link control cumulative mode for new radi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