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067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067A
CN110167067A CN201810153154.2A CN201810153154A CN110167067A CN 110167067 A CN110167067 A CN 110167067A CN 201810153154 A CN201810153154 A CN 201810153154A CN 110167067 A CN110167067 A CN 110167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hannel
main
bwp
data
rlc 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31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7067B (zh
Inventor
王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31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7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7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7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所述方法包括: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主传输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数据;当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层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向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传输所述数据。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的缓冲上的数据拥塞甚至溢出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背景技术
在最新讨论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中,引入了两种新技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复制(duplication)和子带宽(Band Width Part,简称BWP,也可称为子带)。
其中,PDCP复制可以用于提高高可靠性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简称URLLC)业务传输的可靠性并减小传输时延。具体而言,PDCP复制是通过在发送端(如基站或用户设备)的PDCP层,将一个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简称PDU)复制成相同的两份并分别下发给两个不同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实体,进而分别通过不同的小区(cell)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如用户设备或基站)的PDCP层对成功收到的相同的两个PDCP PDU(如果成功收到两份的话)删除其中的一份而只保留一份数据。亦即,将同一份数据包复制成相同的两份并通过两条不同的传输通路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根据现有规范,基站(如5G基站)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的每个小区配置多个BWP,其中,每一BWP对应一种特定的传输格式(numerology)。但是,用户设备的每个小区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均只能有一个BWP处于激活状态。
由于PDCP复制一般都应用于URLLC业务,而URLLC业务是一种对传输时延和可靠性要求都比较高的业务。所以,某些传输格式可能不能够满足URLLC业务的传输需求。亦即,在实际应用中,URLLC业务只能映射到部分传输格式上,这就意味着发送端只能在部分传输格式所对应的BWP上采用PDCP复制功能进行数据传输。
当某个配置了PDCP复制功能的无线承载(Radio Bearer,简称RB)的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若其主传输通路(Primary Leg)所对应的所有可用BWP都被去激活,则基站不会再在这些BWP上为用户设备调度资源,接收端无法使用其上的资源从所述主传输通路的主RLC实体上接收数据。但是,由于此时该RB的PDCP复制功能仍是激活的,发送端的PDCP仍在持续复制该无线承载的数据,导致主RLC实体的缓冲中缓存的数据越来越多,最终拥塞甚至溢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用于实现PDCP复制功能的主传输通路所对应的所有可用BWP都被去激活时,如何解决主RLC实体的缓冲拥塞甚至溢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主传输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数据;当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层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向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传输所述数据。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时,启动预设激活定时器;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始终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通过同一MAC实体调度;或者,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调度。
可选的,所述主传输通路和/或辅传输通路分别关联至少一个BWP,所述至少一个BWP属于相同或不同的小区。
可选的,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独立于所述辅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确定模块,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主传输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当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层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向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传输所述数据。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包括:启动子模块,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时,启动预设激活定时器;第二确定子模块,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始终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通过同一MAC实体调度;或者,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调度。
可选的,所述主传输通路和/或辅传输通路分别关联至少一个BWP,所述至少一个BWP属于相同或不同的小区。
可选的,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独立于所述辅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主传输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数据;当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层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向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传输所述数据。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较之现有规范中PDCP层始终需要执行复制操作以向主传输通路和辅传输通路分别发送相同数据的方案,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的发送端(如用户设备)能够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主动停止对数据(即PDCP层上未执行复制操作的待发送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通过所述辅传输通路传输所述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中数据积压过多导致的缓冲拥塞甚至溢出现象。进一步地,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所需的信令开销小,也不会产生信令发送不及时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由于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但所述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仍处于激活状态,根据现有规范的定义,所述PDCP层仍会不断复制数据并发送至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但实际上此时所述主RLC实体已经无法再向下传输数据了(因为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都被去激活了),这就导致数据会在所述主RLC实体的缓冲中越积越多,最终造成缓冲拥塞甚至溢出。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时,所述PDCP层立即主动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通过辅传输通路传输所述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主RLC实体上的数据越积越多。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包括: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时,启动预设激活定时器;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始终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由于本方案的执行是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的,所以,可以通过设置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缓冲时间,供用户设备判断所述主RLC实体的缓冲上的数据拥塞情况是否严重。若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即从预设激活定时器开始计时至到期前的这段时间内)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中至少有一个BWP被重新激活了,就可以优先考虑不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即停止复制并只向辅传输通路传输数据),以提高所述数据的传输可靠度;否则,则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以缓解甚至避免主RLC实体的缓冲拥塞甚至溢出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载波聚合场景下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态的数据传输原理示意图;
图2是现有双连接场景下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态的数据传输原理示意图;
图3是载波聚合场景下RLC实体和BWP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如背景技术所言,根据现有规范的定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和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Control,简称RLC)同属于无线接口协议栈的数据链路层(可简称为层二或L2),其中,PDCP属于无线接口协议栈的第二层,可以用于处理控制平面上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消息(即RRC信令)。
例如,在用户终端侧,PDCP层(以下简称为PDCP)获得来自上层的IP数据分组后,可以对IP数据分组进行报头压缩和加密,然后递交到RLC层的RLC实体。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承载可以理解为一类相同或相近业务组成的数据流。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承载与PDCP一一对应。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建立多个无线承载,其中,每一无线承载对应一PDCP。
对于未配置PDCP复制(duplication)功能(或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去激活状态)的无线承载,关联一个RLC实体,并关联一个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层的MAC实体。
进一步地,所述RLC实体用于缓存发送端(如基站或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相应的,接收端(如用户设备或基站)可以经由所述RLC实体关联的所述MAC实体从所述RLC实体的缓冲(buffer)中获取所述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RLC实体和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简称LCH)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基站(如5G基站,也可称为gNodeB,简称gNB)可以通过RRC信令为用户设备配置PDCP复制功能。所述PDCP复制功能是以无线承载为单位进行的,亦即,基站通过RRC信令为用户设备配置特定无线承载的复制功能。
响应于所述RRC信令,可以在所述RRC信令指向的无线承载的PDCP上再建立一个RLC实体,亦即此时所述PDCP共关联两个RLC实体。
进一步地,每一RLC实体可以关联至少一个载波(对应于小区,cell)。优选地,所述RLC实体与小区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样可以通过所述RRC信令指示。
在一个非限制性场景中,在配置完成后,基站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简称CE)来指示用户设备激活该无线承载的PDCP复制功能。
响应于所述无线承载的PDCP复制功能被激活,发送端的PDCP在后续传输数据时,会把一份数据复制成2份再传输,接收端的PDCP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复检测,并丢掉重复的一份数据。基于上述操作,能够有效提高业务(尤其高可靠性低时延通信业务,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业务,简称URLLC业务)的可靠性。
其中,由于所述MAC CE是MAC层(对应MAC实体)的操作,所述PDCP复制是PDCP层的操作。所以,在解出所述MAC CE后,可以由所述MAC层通知PDCP层其复制功能被激活。
进一步地,所述PDCP复制功能可以包括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和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两种场景。
例如,参考图1,在载波聚合场景中,对于配置有PDCP复制功能的无线承载,其PDCP10关联的两个RLC实体(即图中示出的RLC实体11和RLC实体12)由同一MAC实体13调度。其中,所述RLC实体11关联小区1和小区2,所述RLC实体12关联小区3、小区4和小区5。
在调度数据时,基站为用户设备调度资源,所述资源为指定小区(如小区1和小区4)中的特定物理资源块。
对于发送端侧,发送端的PDCP10将位于其上层的无线承载的信息作为数据复制后分别发送至所述RLC实体11和RLC实体12,所述RLC实体11和RLC实体12分别处理所述数据后经由所述MAC实体13分别放到物理层面上的基站分配的指定小区(小区1和小区4)中的特定物理资源块上。
对于接收端侧,接收端在发现所述指定小区(小区1和小区4)的特定物理资源块上有待收的数据时,可以经由所述MAC实体13从所述指定小区关联的RLC实体(即所述RLC实体11和RLC实体12)处取得数据。
进一步地,在所述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的场景中,如果所述接收端从两个小区(分别关联于不同的RLC实体,在本示例中即所述RLC实体11和RLC实体12)接收到相同的两个数据,则可以删掉其中的一份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RRC信令还可以用于指示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无线承载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的初始态(即该功能初始处于激活态还是去激活态)。之后(如在产生调度需求时),基站再通过MAC CE指示用户设备的所述无线承载激活其PDCP复制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RRC信令还可以用于指定所述PDCP关联的2个RLC实体中的一个作为主(primary)RLC实体,另一个即为辅(secondary)RLC实体。在本示例中,可以假设所述RLC实体11为主RLC实体,所述RLC实体12为辅RLC实体。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中,当所述无线承载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去激活态(也可称为去激活状态)时,数据不再被复制成两份,并通过所述RLC实体11进行传输。此时,所述RLC实体和小区的映射关系失效,任一小区被分配到资源后均可以通过所述RLC实体11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中,所述RLC实体和小区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通过所述RRC信令指示的。
又例如,在双连接场景中,对于配置有PDCP复制功能的无线承载,其PDCP20关联的两个RLC实体分别由不同的MAC实体调度。具体地,参考图2,RLC实体21有MAC实体23调度,RLC实体22由MAC实体24调度。其中,所述RLC实体21关联小区1、小区2和小区3,所述RLC实体22关联小区4和小区5。
与上述载波聚合的场景不同,在本场景中,所述RLC实体和小区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天然已知(即预定义)的,无需通过所述RRC信令指示。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中,当所述无线承载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态时,所述数据的复制传输流程可以参考上述图1所示示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所述双连接场景和载波聚合场景的区别在于,当所述无线承载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去激活态时,可以执行分流操作。
具体地,发送端的PDCP20可以统计所有待传缓冲中缓存的数据量。若所述数据量超出预设门限,则从所述RLC实体21和RLC实体22并行的传输数据。但是,此时,所述RLC实体21所在的传输通路和RLC实体22所在的传输通路上传输的是不同的数据。
或者,若所述数据量未超出所述预设门限,则只从被RRC信令指定为主RLC实体的RLC实体(如RLC实体21)传输所述数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通路(leg)可以理解为发送端的RLC实体到关联的小区,以及接收端的小区到关联的RLC实体这一整体性的数据传输路径。
优选地,对于配置所述PDCP复制功能的无线承载,其具有两个传输通路,分别为主传输通路(primary leg)和辅传输通路(secondary leg)。其中,所述主传输通路可以指PDCP复制功能被去激活后的默认数据传输路径。
例如,基站可以通过在所述RRC信令中指示主传输通路的RLC实体(以下称为主RLC实体)的方式来指定所述主传输通路。此时,未被基站指示的传输通路的RLC实体即为辅RLC实体,其关联的传输通路为辅传输通路。
进一步地,由于需要采用PDCP复制功能的业务通常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要求,而与所述RLC实体存在映射关系的小区是全带宽的概念,所述小区可以包括多个子带宽(BandWidth Part,简称BWP,也可称为子带)。
在实际应用中,在一个小区上,基站可以为用户设备配置多个BWP,其中,不同BWP上的传输格式(numerology)不同。所述传输格式可以包括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简称CP)长度和子载波间隔。
进一步地,可以基于所述传输格式衡量其关联的BWP是否能够满足需要采用PDCP复制功能的业务的数据传输要求。例如,基站可以预先通过所述RRC信令指示能够满足需要采用PDCP复制功能的业务的数据传输要求的BWP。
换言之,对于配置PDCP复制功能的无线承载,其RLC实体只能映射到关联小区上可满足其数据传输需求的BWP上。亦即,为了实现PDCP复制功能,这些具有更高传输要求的数据只能通过主传输通路和辅传输通路各自对应的可用BWP传输。
例如,参考图3,RLC实体33只能映射到小区1的BWP1上,RLC实体34只能映射到小区2的BWP2上。由于小区2的BWP3无法满足无线承载30,所以,RLC实体34不能映射到BWP3上;PDCP31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图1示出的PDCP10,MAC实体34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图1示出的MAC实体13,在此不予赘述
对于配置了PDCP复制功能的无线承载(Radio Bearer,简称RB),当其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若其主传输通路(Primary Leg)所对应的所有可用(Band Width Part,简称BWP,也可称为子带)都被去激活(亦即无法再通过这些BWP传输数据),则基站不会再在这些BWP上为用户设备调度资源,接收端也无法使用其上的资源从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即primary RLC实体)上接收数据。但是,由于此时该无线承载的PDCP复制功能仍是激活的,发送端的PDCP仍在持续复制该无线承载的数据,导致主RLC实体的缓冲中缓存的数据越来越多,最终拥塞甚至溢出。
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虽然现有技术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这两种方案均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无法真正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当出现上述情形时,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是由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用于去激活PDCP复制功能的MAC CE以去激活此无线承载上的PDCP复制功能。但是,这样的方案并没有实际解决问题,因为根据现有规范的定义,发送端在去激活该无线承载的PDCP复制功能后,仍然是采用主传输通路来进行新数据传输的。但实际上,此时该主传输通路已经由于缓冲拥堵而无法进行数据传输了。
现有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则是由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RRC信令来重配置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简称LCH)与传输格式(numerology)之间的映射关系,结合已知的传输格式和BWP的映射关系,就可以确定重配置后的RLC实体(如主RLC实体)和BWP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前述映射关系,能够将原本不满足该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要求的BWP(处于激活状态)“强制”配置给发送端使用。
第二种解决方案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RLC实体的缓冲上的数据缓存压力。但是,若上述技术问题发生得较为频繁,采用这种解决方案极有可能产生大量的信令开销。另一方面,若主传输通路所对应的最后一个可用BWP是被隐式去激活的,由于用户设备不会通知基站更新的BWP的激活/去激活状态,则基站可能就不会准确地知道这条传输通路(即主传输通路)所对应的最后一个可用BWP是什么时候被隐式去激活的。这就导致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可能发生失配(mismatch)问题(亦即,两者对用户设备隐式去激活这条传输通路所对应的最后一个可用BWP的准确时间点的理解不一致),基站就会延迟发送(甚至没有发送)RRC信令。而且,如果所述RRC信令发生丢失,还会产生更多的时延,在此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生甚至加剧缓冲拥塞甚至溢出。
综上所述,当用于实现PDCP复制功能的主传输通路所对应的所有可用BWP都被去激活时,在现阶段,无法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主RLC实体的缓冲拥塞甚至溢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主传输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数据;当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层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向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传输所述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的发送端(如用户设备)能够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主动停止对数据(即PDCP层上未执行复制操作的待发送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通过所述辅传输通路传输所述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中数据积压过多导致的缓冲拥塞甚至溢出现象。
进一步地,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所需的信令开销小,也不会产生信令发送不及时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数据可以包括URLLC业务的数据,还可以包括其他具有高可靠性、低时延要求的业务的数据。例如,所述数据可以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Unit,简称SDU)等;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用户设备侧,如由用户设备执行,或者,也不排除应用于网络侧的可能性,如由网络侧的基站执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主传输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数据。
步骤S102,当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层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向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传输所述数据。
更为具体地,当所述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无线承载将同一份数据在PDCP层复制成两份相同的数据,并通过两条不同的传输通路进行传输。其中,所述两条不同的传输通路即为所述主传输通路和辅传输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可以指两者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基站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多个BWP,所述多个BWP可以属于相同或不同的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可以指所述基站配置的所述多个BWP中能够满足所述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需求的BWP。
优选地,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可以包括PDCP层上未执行复制操作的待发送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承载与PDCP层一一对应。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步骤S101可以包括: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例如,在所述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期间,若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所有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否则,只要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中有一个BWP处于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若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可以确定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的缓冲可能出现数据拥塞甚至溢出现象,所述PDCP层可以主动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仅向所述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发送所述数据。
进一步地,若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可以确定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的缓冲并未出现数据拥塞甚至溢出现象(或者现象不严重),则所述PDCP层可以对后续需要发送的数据继续执行复制操作,并将相同的两份数据分别发送至所述主RLC实体和辅RLC实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由于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但所述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仍处于激活状态,根据现有规范的定义,所述PDCP层仍会不断复制数据并发送至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但实际上此时所述主RLC实体已经无法再向下传输数据了(因为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都被去激活了),这就导致数据会在所述主RLC实体的缓冲中越积越多,最终造成缓冲拥塞甚至溢出。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时,所述PDCP层立即主动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通过辅传输通路传输所述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主RLC实体上的数据越积越多。
在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步骤S101可以包括: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时,启动预设激活定时器;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始终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优选地,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可以是为了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案而专门定义的。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可以指:从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开始计时至到期(expire)前的这段时间内。
例如,在所述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期间,若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所有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且自发现所述所有BWP均被去激活起至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到期这段时间内,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所有BWP均始终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否则,只要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中有一个BWP从去激活状态切换至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确定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或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PDCP层的执行逻辑可以参考上述应用场景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由于本方案的执行是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的(因为后续发送的数据不会再被复制,相当于变相降低了接收端接收到该数据的概率),所以,可以通过设置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缓冲时间,供用户设备判断所述主RLC实体的缓冲上的数据拥塞情况是否严重。若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中至少有一个BWP被重新激活了,就可以优先考虑不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即停止复制并只向辅传输通路传输数据),以提高所述数据的传输可靠度;否则,则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以缓解甚至避免主RLC实体的缓冲拥塞甚至溢出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可以通过同一MAC实体调度,如应用于载波聚合场景。或者,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也可以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调度,如应用于双连接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输通路和/或辅传输通路分别可以关联至少一个BWP,所述至少一个BWP属于相同或不同的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可以独立于所述辅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
由上,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的发送端(如用户设备)能够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主动停止对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通过所述辅传输通路传输所述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中数据积压过多导致的缓冲拥塞甚至溢出现象。进一步地,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所需的信令开销小,也不会产生信令发送不及时的问题。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4用于实施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4可以包括:确定模块41,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主传输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传输模块42,当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层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向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传输所述数据。
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1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411,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1可以包括:启动子模块412,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时,启动预设激活定时器;第二确定子模块413,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始终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可以通过同一MAC实体调度;或者,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还可以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调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输通路和/或辅传输通路可以分别关联至少一个BWP,所述至少一个BWP可以属于相同或不同的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可以独立于所述辅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
关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5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4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诸如非挥发性(non-volatile)存储器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终端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主传输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数据;
当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层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向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传输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时,启动预设激活定时器;
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始终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通过同一MAC实体调度;或者,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调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输通路和/或辅传输通路分别关联至少一个BWP,所述至少一个BWP属于相同或不同的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独立于所述辅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当无线承载所配置的PDCP复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主传输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数据;
传输模块,当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层停止对所述数据的复制操作,并只向所述无线承载关联的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传输所述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启动子模块,在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处于去激活状态时,启动预设激活定时器;
第二确定子模块,在所述预设激活定时器工作期间,如果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均始终处于去激活状态,则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通过同一MAC实体调度;或者,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主RLC实体和辅传输通路关联的辅RLC实体通过不同的MAC实体调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输通路和/或辅传输通路分别关联至少一个BWP,所述至少一个BWP属于相同或不同的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独立于所述辅传输通路关联的BWP和/或小区。
13.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53154.2A 2018-02-13 2018-02-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Active CN110167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3154.2A CN110167067B (zh) 2018-02-13 2018-02-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3154.2A CN110167067B (zh) 2018-02-13 2018-02-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067A true CN110167067A (zh) 2019-08-23
CN110167067B CN110167067B (zh) 2021-10-22

Family

ID=6763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3154.2A Active CN110167067B (zh) 2018-02-13 2018-02-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706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199A1 (zh) * 2019-10-11 2021-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网络设备
WO2021233445A1 (zh) * 2020-05-21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8246A (zh) * 2012-05-21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对上行ip包进行重传的方法及终端
CN106303983A (zh) * 2015-05-13 2017-01-0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群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409125A (zh) * 2015-02-24 2017-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服务‑用户平面方法的使用网络令牌的高效策略实施
CN107438976A (zh) * 2017-03-28 2017-12-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20180270699A1 (en) * 2017-03-16 2018-09-2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8246A (zh) * 2012-05-21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对上行ip包进行重传的方法及终端
CN107409125A (zh) * 2015-02-24 2017-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服务‑用户平面方法的使用网络令牌的高效策略实施
CN106303983A (zh) * 2015-05-13 2017-01-0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群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80270699A1 (en) * 2017-03-16 2018-09-2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CN107438976A (zh) * 2017-03-28 2017-12-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Impact of BWP deactivation on PDCP duplication", 《3GPP TSG-RAN WG2#101》 *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R2-1800269", 《3GPP》 *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R2-1801981", 《3GPP》 *
VIVO: "R2-1708489", 《3GPP》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199A1 (zh) * 2019-10-11 2021-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网络设备
WO2021233445A1 (zh) * 2020-05-21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067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26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operation upon packet duplication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867500B2 (ja) データ処理を実装するため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CA3049289C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206538B2 (en) Control signaling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KR102628038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링크 실패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741722A (zh) 用于多连接通信中的分组复制的控制机制
CN108306708A (zh)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030154A1 (zh) 一种通知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1117249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network element,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CN104935414A (zh) 一种在双连接系统中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95922A1 (zh) 一种Pcell或PScell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40347A (zh) 用于提高多载波环境中的无线电链路性能的系统和方法
US11601954B2 (en)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sending end
KR20160135766A (ko) 개선된 멀티-캐리어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141239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TWI706652B (zh) 處理用於資料複本的暫存器狀態回報的裝置及方法
CN107615808A (zh) Lte和wlan聚合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9428696A (zh) 一种重复传输的激活/去激活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CN11016706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WO2018028697A1 (zh) 状态报告生成方法和系统,及状态报告接收方法、设备
KR2020011496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rlc 계층 장치의 활성화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583041B (zh) 高速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75870B (zh) 站间载波聚合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JP6139166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10300428A (zh) 用于pdcp复制的bsr触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 Xiangxin

Inventor before: Wang Tingt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