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4280B -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及观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及观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4280B
CN110164280B CN201910482257.8A CN201910482257A CN110164280B CN 110164280 B CN110164280 B CN 110164280B CN 201910482257 A CN201910482257 A CN 201910482257A CN 110164280 B CN110164280 B CN 110164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box
drainage
d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22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4280A (zh
Inventor
肖先煊
郭健
夏强
肖先炳
蔡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4822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42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4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4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4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geolo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wage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以及一种采用该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进行实施的方法。本发明在实验室建立了潜水等水头线观测实验系统,以自然界松散孔隙介质为模拟对象,模拟潜水的形成,潜水的补、径、排特征及水动力条件等,通过实验观测潜水在运动过程中的等水位线,确定潜水面的分布形态,以快速掌握渗流空间中各点的运动要素。本发明为沿途水势分布、渗流剖面上任意点水势的大小、流量、渗透流速等观察与量测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手段。也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位资源评价、工程建设中的地下水灾害和环境负效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及观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以及一种采用该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进行实施的方法,属于水文地质学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然界的松散介质内,因孔隙的存在,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在降雨及侧向地表水体的补给下,孔隙介质内充填着地下水,形成饱水带。饱水带以上的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地下水,又称为潜水。潜水面是指在供水后,孔隙介质内部形成稳定的、无压的水位面。潜水面以下的含水部位即为潜水含水层。潜水含水层内部的任意两点,因存在水势的差异,潜水处于流动状态,且始终沿着水力梯度最大的方向运动。潜水稳定运动时,潜水面的形状值得关注。潜水面形状决定了研究区的潜水埋深、潜水含水层厚度等。这为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查明提供重要的信息。潜水广泛分布地带,存在着无数个相同水势的点。如何确定这些点的位置,确定潜水等水头线是个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
潜水面到下部隔水底板的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可称为潜水含水层厚度,地表至潜水面的垂距称为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和潜水埋藏深度随潜水面形状变化而变化。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的影响,潜水面出现变化,不同区域、不同的地下水动力条件下,潜水面的形状各异,如何有效确定潜水面形状,进而确定水力梯度,确定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里的流量也是进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
潜水分布地带可以接受降雨及地表水体的侧向或垂向补给。潜水赋存地带的地貌地形决定了潜水的排泄形式多样化,地形被强切割地带,潜水一般以点状排泄的形式溢流于地表或汇入地表水体,也可通过毛细管传导到达地面,以蒸发形式排泄等,缓坡地带,潜水则以线状或面状排泄为主。潜水面的形状受控于地形,潜水等水位线形成的坡度通常缓于地形坡度。
在工程场地内开展人类工程活动(房屋建筑工程、城市地下工程、高铁、高速公路等),一个首要的问题则是查明场地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貌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区域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等。如前所述,潜水面的形状与区内两点或上下游的水势密切相关。潜水在松散孔隙介质内流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水势相同的点,这些点的连线即可宏观上反映潜水等水头线的走势和分布特征。因此,对潜水含水层内潜水等水头线的确定是个十分有科学意义的课题。
潜水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埋藏浅,便于开采和利用,是水文地质学重要的研究对象。潜水面的形状是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要素,其中,对潜水等水头线的观测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查明过程中,往往采用野外现场地质调查,工程勘探、试坑、井、泉、沼泽地、重要水点等进行调查,并结合一些必要的水文地质试验进行查明,往往耗资大,耗时长。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具有现象不直观、测试数据不便于观察、可重复性差等缺点,这给潜水等水头线、判定地下水流向、潜水埋深等研究和认识带来不便,也使初学者难以认识和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可以较方便地在室内进行潜水等水头线的相关实验研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包括地质体模拟箱、潜水等水头线观测系统及注排水系统;
地质体模拟箱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放置的两件隔板,隔板沿着地质体模拟箱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使得地质体模拟箱沿其长度方向分隔为三个箱体,隔板上均布有多个小孔,使得三个箱体相互连通;位于地质体模拟箱两端位置的箱体分别为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位于地质体模拟箱中间位置的箱体为孔隙介质模拟箱;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系统包括测压器,测压器设于地质体模拟箱的外侧壁,测压器的测量端穿透孔隙介质模拟箱的侧壁板与孔隙介质模拟箱接通,测压器沿着孔隙介质模拟箱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组,每一组测压器的测量端沿着潜水面的等水头线间隔布置;
注排水系统包括储水箱、供水箱、排水箱及水泵,水泵的进水口连通储水箱,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供水箱的进水口,供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排水箱底部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连通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的底部;供水箱配设有用于驱动其竖向升降的第一升降系统;排水箱配设有用于驱动其竖向升降的第二升降系统。
进一步的是:供水箱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分隔板,供水箱四周侧壁板的顶面均高于第一分隔板的顶面,第一分隔板将供水箱一分为二,一侧为第一进水箱、另一侧为第一溢流箱,第一进水箱的底部设置两个连接口,一个连接口用于连接第一管道、另一个连接口用于连接第二管道;第一溢流箱的底部设置溢流排水口;
排水箱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二分隔板,排水箱四周侧壁板的顶面均高于第二分隔板的顶面,第二分隔板将排水箱一分为二,一侧为第二进水箱、另一侧为第二溢流箱,第二进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三管道的连接口;第二溢流箱的底部设置溢流排水口。
进一步的是:第一溢流箱的溢流排水口设于其底板上,并通过第四管道连接至储水箱;
第一进水箱底部的两个连接口均设于其底板上;
第二溢流箱的溢流排水口设于其底板上,并通过第五管道连接至储水箱;
用于连接第三管道的连接口设于第二进水箱的底板上;
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是:第一升降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第一滑块与供水箱固定相连接,第一滑轨固定设置在地质体模拟箱的外侧壁,地质体模拟箱的外侧壁还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平行设置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通过驱动第一螺纹杆旋转来使得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轨作升降运动;
第二升降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第二滑块与排水箱固定相连接,第二滑轨固定设置在地质体模拟箱的外侧壁,地质体模拟箱的外侧壁还设置有与第二滑轨平行设置的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通过驱动第二螺纹杆旋转来使得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作升降运动。
进一步的是:地质体模拟箱的底板上还连接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出水端连接至储水箱,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排水阀;地质体模拟箱及隔板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板制作,地质体模拟箱设置于储水箱的顶板上。
进一步的是:孔隙介质模拟箱内充填粒径为0.1mm~1mm之间的石英砂作为孔隙介质;隔板上均布有多个直径为4mm~6mm的小孔。
进一步的是:测压器采用90o折弯的透明有机玻璃折管,折管短边设于孔隙介质模拟箱的侧壁板、并且其端部伸入孔隙介质模拟箱内,折管长边设于孔隙介质模拟箱外侧、与外界大气相通,折管长边的外壁设有用于测量水位或水压的刻度。
进一步的是:排水箱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二分隔板,排水箱四周侧壁板的顶面均高于第二分隔板的顶面,第二分隔板将排水箱一分为二,一侧为第二进水箱、另一侧为第二溢流箱,第二进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三管道的连接口;第二溢流箱的底部设置溢流排水口,该溢流排水口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测流系统,测流系统包括水槽,水槽的进水端具有封闭板,水槽内沿着水的流向依次设置有消能板、过流堰板,消能板上具有多个过流孔,过流堰板的顶部具有V型缺口;第四管道连通于封闭板与消能板之间的区域。
以上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为实验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潜水等水头线观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实验用水注入储水箱中;将孔隙介质装填入孔隙介质模拟箱中,孔隙介质采用分层饱水-排水装填;
二、通过第一升降系统和第二升降系统使得供水箱和排水箱处于设定的相同高度位置,接通水泵的电源开始供水,直至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位与两端的地表水体模拟箱水位一致;观测测压器所测到的水压情况,当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位与两端的地表水体模拟箱水位一致时,各个测压器所测到的水压相同;
三、通过第二升降系统降低排水箱的高程至设定高度,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往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运动;测压器测得的水头开始发生变化,待所有测压器测得的水头稳定后,再进入下一步骤,此时位于同一等水头线上的测压器测得的水头相同;
四、读取测压器的测量数据,并作好记录;不断读取测流系统中过流堰板的堰上水头,直至堰上水头不再变化,并记录这些数据;
五、整理设备及实验数据,结束实验;渗透流速V按公式Q=VA来确定,已知测压器4中最上游的那一根测压器4中的水位为H1,最下游的那一根测压器4中的水位为H2,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内腔的净宽为d,过水断面面积A=(H1+H2)d/2;V=Q/A=2Q/d(H1+H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实验室建立了潜水等水头线观测实验模型,以自然界松散孔隙介质为模拟对象,模拟潜水的形成、补给、径流、排泄、水动力特征等,通过实验观测潜水在运动过程中的等水位线,确定潜水面的分布形态,以快速掌握渗流空间中各点的运动要素。本发明为学习和掌握测量孔隙介质中潜水等水头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本发明为潜水含水层内地下水运动时,等水头线的观测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也为沿途水势分布、渗流剖面上任意点水势的大小、流量、渗透流速等观测与测定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手段。这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位资源评价、工程建设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如何实现,参见具体实施方式,在这里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测压器的测点分布示意图。
图中标记:1-地质体模拟箱、101-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2-孔隙介质模拟箱、103-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2-隔板、3-潜水面、31-等水头线、32-流线、33-补给边界、34-排泄边界、4-测压器、41-测压器的测点、5-测流系统、51-水槽、52-消能板、53-过流堰板、6-供水箱、61-第一分隔板、62-第一进水箱、63-第一溢流箱、7-储水箱、71-第一管道、72-第二管道、73-第三管道、74-第四管道、75-第五管道、76-排水管道、77-排水阀、81-第一升降系统、82-第二升降系统、9-排水箱、91-第二分隔板、92-第二进水箱、93-第二溢流箱、1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中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包括地质体模拟箱1、潜水等水头线观测系统及注排水系统。
地质体模拟箱1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放置的两件隔板2,隔板2沿着地质体模拟箱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使得地质体模拟箱1沿其长度方向分隔为三个箱体,隔板2上均布有多个小孔,使得三个箱体相互连通;位于地质体模拟箱1两端位置的箱体分别为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位于地质体模拟箱1中间位置的箱体为孔隙介质模拟箱102。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系统包括测压器4,测压器4设于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测压器4的测量端穿透孔隙介质模拟箱102的侧壁板与孔隙介质模拟箱102接通,测压器4沿着孔隙介质模拟箱10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组,每一组测压器4的测量端沿着潜水面3的等水头线31间隔布置。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知晓,潜水面3的形状是由孔隙介质的性质参数以及孔隙介质两端的地表水体的水位确定的。根据经验法,潜水面3可确定为由上下游水位连线作为割线的圆弧。为提高试验准确性,潜水面3位置还可通过多次试验预先确定。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通过多次试验预先确定。在充填好孔隙介质后,依靠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的水位不同;在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高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是恒定不变的(由第一升降系统81控制),而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2的高度是预先设定的(由第二升降系统82控制),两侧则能形成稳定的水头差,因为孔隙介质填好后性状不再发生变化,则在两个水头差作用下的水流稳定后,所形成的潜水面3是不会变化的。在潜水面3固定的情况下,流线32就是确定的,与流线32均相垂直的等水头线31也就是确定的。因此,本发明保证了这种布置方式的合理性。
注排水系统包括储水箱7、供水箱6、排水箱9及水泵10,水泵10的进水口连通储水箱7,水泵10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71连通供水箱6的进水口,供水箱6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72连通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排水箱9底部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73连通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的底部;供水箱6配设有用于驱动其竖向升降的第一升降系统81;排水箱9配设有用于驱动其竖向升降的第二升降系统82。
为使得供水箱6和排水箱9稳定工作,本发明在供水箱6和排水箱9设置有稳定溢流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供水箱6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分隔板61,供水箱6四周侧壁板的顶面均高于第一分隔板61的顶面,第一分隔板61将供水箱6一分为二,一侧为第一进水箱62、另一侧为第一溢流箱63,第一进水箱62的底部设置两个连接口,一个连接口用于连接第一管道71、另一个连接口用于连接第二管道72;第一溢流箱63的底部设置溢流排水口;排水箱9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二分隔板91,排水箱9四周侧壁板的顶面均高于第二分隔板91的顶面,第二分隔板91将排水箱9一分为二,一侧为第二进水箱92、另一侧为第二溢流箱93,第二进水箱9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三管道73的连接口;第二溢流箱93的底部设置溢流排水口。
当水泵7接通电源抽水后,水先进入第一进水箱62,第一进水箱62水位逐渐升高,水满后就稳定了,多余的水从上部溢流至第一溢流箱63中,而大部分试验用水则通过第一进水箱62底部的第二管道72流至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中。这样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中的水位逐渐上升,模拟了孔隙介质受到补给后地下水位上升。反之,如果将供水箱6通过第一升降系统81任意调节至某个较低位置,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的水就通过底部软管倒流至供水箱6中,一定时间后,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中的水位会与供水箱6中的水位保持一致,这样便实现了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中水位下降。排水箱9的水位控制原理与供水箱6相同。排水箱9中的第二进水箱92水位与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的水位保持一致,通过控制排水箱9的位置高度,则可控制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的水位。
为了方便收集溢流水:第一溢流箱63的溢流排水口设于其底板上,并通过第四管道74连接至储水箱7;第二溢流箱93的溢流排水口设于其底板上,并通过第五管道75连接至储水箱7。为了方便实现水位调节,第一进水箱62底部的两个连接口均设于其底板上;用于连接第三管道73的连接口设于第二进水箱92的底板上;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上均设置有阀门。
升降系统优选采用如下方式实施:第一升降系统81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第一滑块与供水箱6固定相连接,第一滑轨固定设置在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还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平行设置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通过驱动第一螺纹杆旋转来使得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轨作升降运动;第二升降系统82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第二滑块与排水箱9固定相连接,第二滑轨固定设置在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还设置有与第二滑轨平行设置的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通过驱动第二螺纹杆旋转来使得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作升降运动。该方式制作成本低,同时实验时操作较为方便。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可电动驱动,也可手动驱动,本实施例中采用转动手轮进行手动操作的方式。
地质体模拟箱1的底板上还连接有排水管道76,排水管道76的出水端连接至储水箱7,排水管道76上设置有排水阀77。为方便操作,实验结束后,地质体模拟箱1可通过排水管道76进行排水。
为方便制作,节约占地空间,同时方便实验操作与观测,地质体模拟箱1及隔板2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板制作,地质体模拟箱1设置于储水箱7的顶板上。本实施例中的储水箱7采用矩形箱结构,尺寸:长×宽×高=1900mm×420mm×350mm,采用厚度为10mm的PVC材料制作,用一定强度的角钢包边,水泵10采用潜水泵,设于储水箱7内,用于试验给水。地质体模拟箱1的箱体尺寸为长1900mm,宽100mm,高780mm;箱体为5块厚度均为10mm的有机玻璃组成的矩形箱体;箱体的边界及棱角采用14根厚50mm的角钢包边,以保证箱体的强度。
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内用于填充满足实验要求的孔隙介质,隔板2上均布的小孔直径应与孔隙介质的渗透性相匹配,确保实验过程中地表水体不会产生壅高,顺利进入孔隙介质中。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在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内充填粒径为0.1mm~1mm之间的石英砂作为孔隙介质;隔板2上均布有多个直径为4mm~6mm的小孔。本实施例中的石英砂在填充完成后,其顶表面位置低于地质体模拟箱1的顶面100mm;隔板2上均布有多个直径为5mm的小孔。
为使得潜水等水头线观测系统简单可靠,本发明中的测压器4采用90o折弯的透明有机玻璃折管,折管短边设于孔隙介质模拟箱102的侧壁板、并且其端部伸入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内,折管长边设于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外侧、与外界大气相通,折管长边的外壁设有用于测量水位或水压的刻度,为方便直接观测,通常优选采用设置用于测量水位的刻度;在本实施例中,测压器4也可称作地下水位观测管。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条等水头线31上的测压器的测点41均匀间隔分布,间距要求100mm~300mm间。最上一层的测压器的测点41不得低于潜水面3的最低水位;对于折管长边的外壁设置的用于测量水位的刻度,其精度为1mm。
为了更全面地研究潜水等水头线,用于测定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从石英砂层中排泄水的流量和渗透流速,本发明还设定有测流系统5,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排水箱9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二分隔板91,排水箱9四周侧壁板的顶面均高于第二分隔板91的顶面,第二分隔板91将排水箱9一分为二,一侧为第二进水箱92、另一侧为第二溢流箱93,第二进水箱9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三管道73的连接口;第二溢流箱93的底部设置溢流排水口,该溢流排水口通过第四管道74连接测流系统5,测流系统5包括水槽51,水槽51的进水端具有封闭板,水槽51内沿着水的流向依次设置有消能板52、过流堰板53,消能板52上具有多个过流孔,过流堰板53的顶部具有V型缺口;第四管道74连通于封闭板与消能板52之间的区域。本实施例中,为简化装置,测流系统5设置于储水箱7顶部,水槽51进水端的封闭板为储水箱7的端面板。消能板52可以为多件,本实施例中消能板52为两件,与过流堰板53组成三角堰结构的测流系统5,水在经过过流堰板53顶部的V型缺口后,最后流回储水箱7。
以上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为实验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潜水等水头线观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实验用水注入储水箱7中;将孔隙介质装填入孔隙介质模拟箱102中,孔隙介质采用分层饱水-排水装填;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检查仪器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盛水体积大约为箱体总体积的2/3。
二、通过第一升降系统81和第二升降系统82使得供水箱6和排水箱9处于设定的相同高度位置(箱体顶面位置通常应略低于石英砂层的顶表面),接通水泵10的电源开始供水,直至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位与两端的地表水体模拟箱水位一致;观测测压器4所测到的水压情况,当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位与两端的地表水体模拟箱水位一致时,各个测压器4所测到的水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此时,位于地质体模拟箱1侧壁上的若干根地下水位观测管内水位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三、通过第二升降系统82降低排水箱9的高程至设定高度,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往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运动;测压器4测得的水头开始发生变化,待所有测压器4测得的水头稳定后,再进入下一步骤。本实施例中,逆时针旋转手柄可降低排泄端的排水箱9的高程,记地表水体模拟箱1底板高程为Z=0,使排水箱9内第二进水箱92中水面高程Z1=30cm,进而调低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的水位,使得地质体模拟箱1两端形成了一定的水位差,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因而会往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运动。待所有测压器4测得的水头稳定后,即形成了稳定的潜水面3,此时,处于同一等水位线31上的测压器4水位高程保持一致。
四、读取测压器4的测量数据,并作好记录;不断读取测流系统5中过流堰板53的堰上水头,直至堰上水头不再变化,并记录这些数据。观测同一条等水头线31上的测压器4水头值,其水头大小相同。从补给区至排泄区,如果石英砂层为均质各向同性,则这些彼此平行的等水头线31呈阶梯式下降。用过流堰板53的堰高计算其流量后,还可测定其渗透流速。渗透流速V按公式Q=VA来确定,已知测压器4中最上游的那一根测压器4中的水位为H1,最下游的那一根测压器4中的水位为H2,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内腔的净宽为d,过水断面面积A=(H1+H2)d/2;V=Q/A=2Q/d(H1+H2)。净宽d也就是指孔隙介质在宽度方向的垂直厚度。
五、整理设备及实验数据,结束实验。

Claims (10)

1.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质体模拟箱(1)、潜水等水头线观测系统及注排水系统;
地质体模拟箱(1)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放置的两件隔板(2),隔板(2)沿着地质体模拟箱(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使得地质体模拟箱(1)沿其长度方向分隔为三个箱体,隔板(2)上均布有多个小孔,使得三个箱体相互连通;位于地质体模拟箱(1)两端位置的箱体分别为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位于地质体模拟箱(1)中间位置的箱体为孔隙介质模拟箱(102);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系统包括测压器(4),测压器(4)设于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测压器(4)的测量端穿透孔隙介质模拟箱(102)的侧壁板与孔隙介质模拟箱(102)接通,测压器(4)沿着孔隙介质模拟箱(10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组,每一组测压器(4)的测量端沿着潜水面(3)的等水头线(31)间隔布置;
注排水系统包括储水箱(7)、供水箱(6)、排水箱(9)及水泵(10),水泵(10)的进水口连通储水箱(7),水泵(10)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71)连通供水箱(6)的进水口,供水箱(6)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72)连通地表水体进水模拟箱(101);排水箱(9)底部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73)连通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的底部;供水箱(6)配设有用于驱动其竖向升降的第一升降系统(81);排水箱(9)配设有用于驱动其竖向升降的第二升降系统(8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其特征在于:供水箱(6)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分隔板(61),供水箱(6)四周侧壁板的顶面均高于第一分隔板(61)的顶面,第一分隔板(61)将供水箱(6)一分为二,一侧为第一进水箱(62)、另一侧为第一溢流箱(63),第一进水箱(62)的底部设置两个连接口,一个连接口用于连接第一管道(71)、另一个连接口用于连接第二管道(72);第一溢流箱(63)的底部设置溢流排水口;
排水箱(9)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二分隔板(91),排水箱(9)四周侧壁板的顶面均高于第二分隔板(91)的顶面,第二分隔板(91)将排水箱(9)一分为二,一侧为第二进水箱(92)、另一侧为第二溢流箱(93),第二进水箱(9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三管道(73)的连接口;第二溢流箱(93)的底部设置溢流排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其特征在于:第一溢流箱(63)的溢流排水口设于其底板上,并通过第四管道(74)连接至储水箱(7);
第一进水箱(62)底部的两个连接口均设于其底板上;
第二溢流箱(93)的溢流排水口设于其底板上,并通过第五管道(75)连接至储水箱(7);
用于连接第三管道(73)的连接口设于第二进水箱(92)的底板上;
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上均设置有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系统(81)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第一滑块与供水箱(6)固定相连接,第一滑轨固定设置在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还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平行设置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通过驱动第一螺纹杆旋转来使得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轨作升降运动;
第二升降系统(82)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第二滑块与排水箱(9)固定相连接,第二滑轨固定设置在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地质体模拟箱(1)的外侧壁还设置有与第二滑轨平行设置的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通过驱动第二螺纹杆旋转来使得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作升降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其特征在于:地质体模拟箱(1)的底板上还连接有排水管道(76),排水管道(76)的出水端连接至储水箱(7),排水管道(76)上设置有排水阀(77);地质体模拟箱(1)及隔板(2)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板制作,地质体模拟箱(1)设置于储水箱(7)的顶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其特征在于: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内充填粒径为0.1mm~1mm之间的石英砂作为孔隙介质;隔板(2)上均布有多个直径为4mm~6mm的小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其特征在于:测压器(4)采用90o折弯的透明有机玻璃折管,折管短边设于孔隙介质模拟箱(102)的侧壁板、并且其端部伸入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内,折管长边设于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外侧、与外界大气相通,折管长边的外壁设有用于测量水位或水压的刻度。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其特征在于:排水箱(9)在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二分隔板(91),排水箱(9)四周侧壁板的顶面均高于第二分隔板(91)的顶面,第二分隔板(91)将排水箱(9)一分为二,一侧为第二进水箱(92)、另一侧为第二溢流箱(93),第二进水箱(9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三管道(73)的连接口;第二溢流箱(93)的底部设置溢流排水口,该溢流排水口通过第四管道(74)连接测流系统(5),测流系统(5)包括水槽(51),水槽(51)的进水端具有封闭板,水槽(51)内沿着水的流向依次设置有消能板(52)、过流堰板(53),消能板(52)上具有多个过流孔,过流堰板(53)的顶部具有V型缺口;第四管道(74)连通于封闭板与消能板(52)之间的区域。
9.潜水等水头线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并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实验用水注入储水箱(7)中;将孔隙介质装填入孔隙介质模拟箱(102)中,孔隙介质采用分层饱水-排水装填;
二、通过第一升降系统(81)和第二升降系统(82)使得供水箱(6)和排水箱(9)处于设定的相同高度位置,接通水泵(10)的电源开始供水,直至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位与两端的地表水体模拟箱水位一致;观测测压器(4)所测到的水压情况,当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位与两端的地表水体模拟箱水位一致时,各个测压器(4)所测到的水压相同;
三、通过第二升降系统(82)降低排水箱(9)的高程至设定高度,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往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运动;测压器(4)测得的水头开始发生变化,待所有测压器(4)测得的水头稳定后,再进入下一步骤,此时位于同一等水头线(31)上的测压器(4)测得的水头相同;
四、读取测压器(4)的测量数据,并作好记录。
10.潜水等水头线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并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实验用水注入储水箱(7)中;将孔隙介质装填入孔隙介质模拟箱(102)中,孔隙介质采用分层饱水-排水装填;
二、通过第一升降系统(81)和第二升降系统(82)使得供水箱(6)和排水箱(9)处于设定的相同高度位置,接通水泵(10)的电源开始供水,直至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位与两端的地表水体模拟箱水位一致;观测测压器(4)所测到的水压情况,当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位与两端的地表水体模拟箱水位一致时,各个测压器(4)所测到的水压相同;
三、通过第二升降系统(82)降低排水箱(9)的高程至设定高度,孔隙介质中的地下水往地表水体排水模拟箱(103)运动;测压器(4)测得的水头开始发生变化,待所有测压器(4)测得的水头稳定后,再进入下一步骤,此时位于同一等水头线(31)上得测压器(4)测得的水头相同;
四、读取测压器(4)的测量数据,并作好记录;不断读取测流系统(5)中过流堰板(53)的堰上水头,直至堰上水头不再变化,并记录这些数据;
五、整理设备及实验数据,结束实验;渗透流速V按公式Q=VA来确定,已知测压器4中最上游的那一根测压器4中的水位为H1,最下游的那一根测压器4中的水位为H2,孔隙介质模拟箱102内腔的净宽为d,过水断面面积A=(H1+H2)d/2;V=Q/A=2Q/d(H1+H2)。
CN201910482257.8A 2019-06-04 2019-06-04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及观测方法 Active CN1101642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2257.8A CN110164280B (zh) 2019-06-04 2019-06-04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及观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2257.8A CN110164280B (zh) 2019-06-04 2019-06-04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及观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4280A CN110164280A (zh) 2019-08-23
CN110164280B true CN110164280B (zh) 2021-09-07

Family

ID=6762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2257.8A Active CN110164280B (zh) 2019-06-04 2019-06-04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及观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4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5981B (zh) * 2022-12-14 2023-03-24 成都理工大学 潜水流潜水湖水流水力交替下污染物迁移测试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7139A (zh) * 2011-10-29 2012-06-20 成都理工大学 潜水地质模型实验装置
CN204315152U (zh) * 2014-11-18 2015-05-06 成都理工大学 潜水井注水试验装置
CN104952326A (zh) * 2015-07-15 2015-09-30 成都理工大学 双层介质水气二相流模拟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375953U (zh) * 2016-01-28 2016-07-06 成都理工大学 洪积扇地下水渗流模拟装置
CN106205331A (zh) * 2016-08-11 2016-12-07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教学的潜水径流模拟实验装置
CN206532507U (zh) * 2017-01-18 2017-09-2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非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地下水渗流规律模拟试验仪
CN208026321U (zh) * 2018-04-02 2018-10-30 上海元易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基于三角堰的自动流量测量系统
KR101905011B1 (ko) * 2018-06-11 2018-11-30 엘티메트릭 주식회사 정밀한 실사 지상물의 높이 정보를 이용하여 지피에스 기반 실사 지상물을 게시하는 수치지도 제작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796558U (zh) * 2018-05-04 2019-04-26 河海大学 一种原位抽水试验的室内教学模型
CN208569414U (zh) * 2018-06-20 2019-03-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地下水变化的模拟实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7139A (zh) * 2011-10-29 2012-06-20 成都理工大学 潜水地质模型实验装置
CN204315152U (zh) * 2014-11-18 2015-05-06 成都理工大学 潜水井注水试验装置
CN104952326A (zh) * 2015-07-15 2015-09-30 成都理工大学 双层介质水气二相流模拟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375953U (zh) * 2016-01-28 2016-07-06 成都理工大学 洪积扇地下水渗流模拟装置
CN106205331A (zh) * 2016-08-11 2016-12-07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教学的潜水径流模拟实验装置
CN206532507U (zh) * 2017-01-18 2017-09-2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非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地下水渗流规律模拟试验仪
CN208026321U (zh) * 2018-04-02 2018-10-30 上海元易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基于三角堰的自动流量测量系统
KR101905011B1 (ko) * 2018-06-11 2018-11-30 엘티메트릭 주식회사 정밀한 실사 지상물의 높이 정보를 이용하여 지피에스 기반 실사 지상물을 게시하는 수치지도 제작 시스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潜水渗流模型的地下水实际流速;肖先煊,许模,蔡国军等;《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430;第32卷(第4期);第12-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4280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0131B (zh) 基于多层含水层地下水流系统的地下水污染模拟仪
CN100568318C (zh) 潜水完整井抽水模拟装置
CN108318396B (zh) 尾矿坝渗流场相似模拟试验系统的试验方法
CN108222082B (zh) 多含水层条件下基坑动态降水室内模型试验方法及装置
CN204315152U (zh) 潜水井注水试验装置
CN101831924B (zh) 地下结构物阻断地下水渗流的模拟装置
CN100446052C (zh) 承压完整井抽水模拟装置
CN103592424B (zh) 顺层岸坡承压水物理模型试验装置
CN102518421B (zh) 物理模拟可视化实验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09709308B (zh) 一种采水型地裂缝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7238482B (zh) 华北煤田岩溶陷落柱演化过程试验装置系统
CN101110175A (zh) 地质环境模拟实验装置
CN110455686B (zh) 一种不同地下水补给条件下潜流交换模拟测量方法
CN103389260B (zh) 桩基础阻碍地下水渗流的室内模拟试验方法
Tang et al. Groundwater engineering
CN104318843B (zh) 承压井注水试验装置
CN109085323A (zh) 一种可分层控制水位的分层沉降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0164280B (zh) 潜水等水头线观测仪及观测方法
CN110196151B (zh) 潜水运动能量损失测定仪及测定方法
CN115598040B (zh) 一种孔隙介质两向渗透系数测定装置及方法
CN205404360U (zh) 可同时测定给水度及渗透系数的岩土参数性质测定仪
CN115754248B (zh) 基于氡同位素的冰冻条件下潜水-土壤水分运动示踪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7290260A (zh) 用于承压水渗流模型的水循环沙槽试验装置
CN110197611B (zh) 毛细饱和带横向渗流演示仪及演示方法
CN110672489A (zh) 一种测量土体参数的实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