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0870A - 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60870A CN110160870A CN201910471037.5A CN201910471037A CN110160870A CN 110160870 A CN110160870 A CN 110160870A CN 201910471037 A CN201910471037 A CN 201910471037A CN 110160870 A CN110160870 A CN 1101608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ly stage
- reinforced concrete
- strain
- concrete pavement
- transverse cr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58—Kind of property studied
- G01N2203/006—Crack, flaws, fracture or rupture
- G01N2203/0062—Crack or flaws
- G01N2203/0066—Propagation of c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oad Repair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1)在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路面板摊铺前,确定多个测点,每个测点处沿路面板的板深方向设置一列应变计,同时将应变计连接于自动化数据采集仪;(2)待埋设应变计位置处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铺设完成后,多个应变计分别连续检测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纵向应变及温度;(3)对自动化数据采集仪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得到的温度数据依次分别计算得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等效龄期及极限抗拉应变,由此将得到的极限抗拉应变分别与对应的纵向应变相比较,进而进行预测。本发明易于实施,灵活性较好,准确性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检测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简称CRCP)养护期间的早期横向裂缝相较于后期出现的横向裂缝在使用期间裂缝宽度往往发展的更宽,与后续病害冲断破坏、水平裂缝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确定早期横向裂缝的产生时间及其沿板深方向的发展情况,对指导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混凝土早期开裂的研究集中在室内试验和理论求解方面,有关早期混凝土开裂研究集中在对比不同龄期下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与其所受的拉应力值,但事实上,早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等物理参数随混凝土的龄期的增长而变化。此外,对现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研究集中在统计横向裂缝数量方面,从而间接研究横向裂缝数量与龄期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精确地判断横向裂缝养护期间的开裂时间;而针对早期横向裂缝沿板深发展的现场测试更加匮乏,早期横向裂缝发展至钢筋层位置,会造成钢筋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从而导致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应力重分布,路面板沿钢筋层位置的水平面方向发生“断层式”破坏,即水平裂缝的发生。相应地,本领域存在着发展一种易于实现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的技术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基于现有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检测特点,研究及设计了一种易于实施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路面板铺设之前,沿所述路面板的板深方向间隔设置混凝土应变计,以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不同板深处的混凝土纵向应变及温度进行连续采集,进而基于采集到的数据来对早期横向裂缝进行预测及评估裂缝延伸方向,易于实施,灵活性较好,准确性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路面板摊铺前,沿垂直于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上的行车方向确定多个测点,每个测点处沿所述路面板的板深方向设置一列应变计,处于同一列的应变计沿板深方向间隔设置,同时将所述应变计连接于自动化数据采集仪;
(2)待埋设所述应变计位置处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铺设完成后,多个所述应变计分别连续检测所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纵向应变及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
(3)对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得到的温度数据分别计算得到所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等效龄期,进而基于得到的等效龄期分别计算得到所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极限抗拉应变,由此将得到的极限抗拉应变分别与对应的纵向应变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进行早期横向裂缝预测。
进一步地,步骤(3)中,若所述纵向应变小于所述极限抗拉应变,则所述纵向应变对应的应变计所处的位置处未产生早期横向裂缝;否则,所述纵向应变对应的应变计所处的位置处产生了早期横向裂缝。
进一步地,步骤(3)还预测了早期横向裂缝沿所述板深方向的深度,早期横向裂缝沿所述板深方向的深度是由处于同一列且位于产生了早期横向裂缝位置处的应变计所对应的布置位置来确定的。
进一步地,所述应变计与所述路面板的边缘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1.5米。
进一步地,所述应变计与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下的纵向钢筋之间的间隔为3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钢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行车方向相同,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下的横向钢筋与所述行车方向垂直,所述应变计位于相邻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围成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应变计为振弦式应变计,其通过缆线与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在前7天所采用的采集时间间隔小于等于20min,之后的时间内所采用的采集时间间隔小于等于30min。
进一步地,所述应变计自身沿所述行车方向设置,即沿纵向设置。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主要具有以下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直接对比实测混凝土的纵向应变与不同龄期下的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更加直观简便,便于工程运用和现场试验研究,易于实现,灵活性较好。
2.步骤(3)还预测了早期横向裂缝沿所述板深方向的深度,早期横向裂缝沿所述板深方向的深度是由处于同一列且位于产生了早期横向裂缝位置处的应变计所对应的布置位置来确定的,预测早期横向裂缝是否产生的同时预测了早期横向裂缝沿板深方向的延伸深度,为后续分析早期横向裂缝与CRCP病害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数据支持。
3.所述应变计与所述路面板的边缘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1.5米,排除了外界环境温度对路面板内温度的影响,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4.所述应变计位于相邻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围成的区域内,避免了应变计直接架设在纵向钢筋的正上方及跨越横向钢筋,减少了采集数据受到的干扰,提高了预测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涉及的应变计的横向设置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涉及的CRCP单层配筋时的应变计的布置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涉及的CRCP双层配筋时的应变计的布置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涉及的应变计沿板深方向的布置示意图;
图6中的D1-1、D1-2、D1-3、D1-4分别是沿图3中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路面板的同一测点的不同板深处的应变量与龄期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7是的D2-1、D2-2、D2-3、D2-4分别是沿图4中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路面板的同一测点的不同板深处的应变量与龄期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路面板摊铺前,沿垂直于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上的行车方向确定多个测点,每个测点处沿所述路面板的板深方向设置一列应变计,处于同一列的应变计沿板深方向间隔设置,同时将所述应变计连接于自动化数据采集仪。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横向钢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行车方向垂直,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纵向钢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行车方向相同,所述应变计与所述路面板的边缘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1.5米。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测点沿所述横向钢筋间隔设置,同一列的应变计沿所述路面板的板深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板深方向垂直于所述横向钢筋及所述纵向钢筋,且其垂直于所述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所述路面板的板顶、中部、底部及钢筋层附近均设置有所述应变计。
所述应变计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纵向钢筋及所述横向钢筋围成的区域内。具体地,所述应变计在沿横向埋设时,应避免所述应变计直接架设在所述纵向钢筋的正上方且不应跨越所述横向钢筋,所述应变计的位置应根据现场钢筋网的位置进行调整,距离某根纵向钢筋3厘米左右。
应变计布置时,先在基层面上大致标记应变计的埋置位置,在所确定的基层应变计埋置位置的两端进行钻孔,钻孔深度大于5cm、直径为6.5mm;然后,在钻孔处沿基层板深方向架设两根直径6mm、固定后高度低于路面板的表面1cm的丝杆,丝杆材质应选择温度作用下伸缩量小的材料,在钻孔处的多余孔隙间回填基层钻孔碎屑,在保证铺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变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小丝杆对应变计采集数据的干扰,应变计所连接的缆线就近绑扎在相邻的钢筋下端,沿横向钢筋下部自路面板引导出,可在导出位置的基层上凿除一定厚度基层,便于路面板铺筑过程中的支模,并预留出一定长度的缆线;在确定应变计沿板深方向埋置位置时,若CRCP为单层配筋时,依次按照高于板底1~2cm(D-4)、其距离纵向钢筋±2cm的位置(D-3、D-2)(纵向钢筋一般设计在板中部位置)、低于板顶2cm(D-1)的位置将应变计的两端绑扎至两根丝杆上,所述应变计自身纵向设置;若CRCP为双层配筋时,依次按照高于板底1~2cm(S-7)、距离下层纵向钢筋最外层±2cm的位置(S-6、S-5)、板中部位置(S-4)、距离上层纵向钢筋最外层±2cm的位置(S-3、S-2)、低于板顶2cm的位置(S-1)的将应变计的两端绑扎至两根丝杆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应变计为振弦式应变计,应变量测量的标准量程为3000με,测量精度为±0.1%FS,温度测量范围为-25℃~80℃,测量精度±0.5℃;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用于采集振弦式应变计的频率信号,通过内置公式将其转换为测量的物理量,测量频率范围为400Hz~5000Hz,测量精度为0.1Hz,温度测量范围≥-20℃,测量精度为0.5℃,工作温度-20℃~60℃,供电方式为DC12~24V/AC110~220V且内置12V、7Ah蓄电池,现场采集时间间隔为20min。
步骤二,待埋设所述应变计位置处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铺设完成后,多个所述应变计分别连续检测所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纵向应变及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
其中,进行数据采集时,所述应变计通过缆线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采集时间间隔在前7天不大于20min,之后不得大于30min。
步骤三,对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得到的温度数据分别计算得到所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等效龄期,进而基于得到的等效龄期分别计算得到所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极限抗拉应变,由此将得到的极限抗拉应变分别与对应的纵向应变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进行早期横向裂缝预测。
具体地,混凝土的等效龄期te与混凝土所经历的历史温度满足以下公式:
式中,E为混凝土表观活化能,J/mol;R为气体活化能,取8.314J/(mol·K);Tr为等效龄期的参考温度,一般取20℃;Tc为混凝土间隔Δt时间段内的平均温度,℃。基于处理得到的温度数据,通过公式(1)可以计算得到等效龄期。
其中,混凝土表现活化能E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混凝土中C3A成分所占重量比;为混凝土中C4AF成分所占重量比;Blaine为水泥的比表面积,m2/kg;fE为混凝土外掺剂对活化能的修正因子,无外掺剂时,取1。
极限抗拉应变εt与等效龄期t满足以下公式:
εt=[0.225fcu(28)+5.150]lnt+0.304fcu(28)+53.324 (3)
由此,在得到等效龄期的情况下,通过公式(3)可以获得极限抗拉应变。在得到极限抗拉应变后,将处理得到的纵向应变与对应的所述极限抗拉应变进行比较,若所述纵向应变小于所述极限抗拉应变,则所述纵向应变对应的应变计所处的位置处未产生早期横向裂缝;否则所述纵向应变对应的应变计所处的位置处产生了早期横向裂缝,进而根据处于同一列、位于产生早期横向裂缝位置的应变计的布置位置来确定早期横向裂缝沿所述板深方向的深度,即确定早期横向裂缝沿板深方向的延伸。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请参阅图6及图7,夏季施工(平均气温为27℃)时,由单层CRCP测点D1(D1-1、D1-2、D1-3、D1-4为测点D1对应的不同应变计布置位置,且沿板深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处沿板深方向的路面板不同深度处、实测混凝土纵向拉应变值与极限抗拉应变值的对比可知,D1-1、D1-2处已经开裂,D1-3、D1-4处仍未开裂,可以看出早期横向裂缝已经产生,且已发展至钢筋层附近;冬季施工(平均气温为10℃)时,由单层CRCP测点D2(D2-1、D2-2、D2-3、D2-4为测点D2对应的不同应变计布置位置,且沿板深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处沿深度方向的路面板不同深度处、实测混凝土纵向拉应变值与极限抗拉应变值的对比可知,D2-1、D2-2处未开裂,D2-3、D2-4处仍未开裂,可以看出测点D2处未产生早期横向裂缝。综合可知,冬季施工气温低,横向裂缝不易产生,明显少于夏季施工条件下产生的横向裂缝。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采用沿路面板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应变计来连续获取路面板不同深度处的纵向应变及温度,继而基于得到的数据来预测连续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开裂时间及其沿板深方向的发展情况。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路面板摊铺前,沿垂直于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上的行车方向确定多个测点,每个测点处沿所述路面板的板深方向设置一列应变计,处于同一列的应变计沿板深方向间隔设置,同时将所述应变计连接于自动化数据采集仪;
(2)待埋设所述应变计位置处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铺设完成后,多个所述应变计分别连续检测所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纵向应变及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
(3)对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得到的温度数据分别计算得到所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等效龄期,进而基于得到的等效龄期分别计算得到所述路面板不同位置处的极限抗拉应变,由此将得到的极限抗拉应变分别与对应的纵向应变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进行早期横向裂缝预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若所述纵向应变小于所述极限抗拉应变,则所述纵向应变对应的应变计所处的位置处未产生早期横向裂缝;否则,所述纵向应变对应的应变计所处的位置处产生了早期横向裂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预测了早期横向裂缝沿所述板深方向的深度,早期横向裂缝沿所述板深方向的深度是由处于同一列且位于产生了早期横向裂缝位置处的应变计所对应的布置位置来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计与所述路面板的边缘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1.5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计与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下的纵向钢筋之间的间隔为3厘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行车方向相同,待预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下的横向钢筋与所述行车方向垂直,所述应变计位于相邻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围成的区域内。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计为振弦式应变计,其通过缆线与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数据采集仪在前7天所采用的采集时间间隔小于等于20min,之后的时间内所采用的采集时间间隔小于等于30min。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计自身沿所述行车方向设置,即沿纵向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71037.5A CN110160870A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71037.5A CN110160870A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60870A true CN110160870A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7630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71037.5A Pending CN110160870A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6087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41719A (zh) * | 2020-04-27 | 2020-06-05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实际强度测算方法 |
CN111505252A (zh) * | 2020-04-27 | 2020-08-07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测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的系统 |
US20220308038A1 (en) * | 2020-08-28 | 2022-09-29 |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freezing-thawing damage of underwater concrete member in situ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4979A (zh) * | 2012-09-17 | 2013-03-06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 温湿度耦合作用下水泥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测试方法 |
CN108548757A (zh) * | 2018-05-31 | 2018-09-18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固化温度曲线的测试方法 |
CN109297865A (zh) * | 2018-10-09 | 2019-02-01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结构应力的测定方法 |
-
2019
- 2019-05-31 CN CN201910471037.5A patent/CN11016087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4979A (zh) * | 2012-09-17 | 2013-03-06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 温湿度耦合作用下水泥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测试方法 |
CN108548757A (zh) * | 2018-05-31 | 2018-09-18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固化温度曲线的测试方法 |
CN109297865A (zh) * | 2018-10-09 | 2019-02-01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结构应力的测定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8)
Title |
---|
JIANWEI LIU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Crack and Factor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in the Tunnel and Outside",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
SEONGCHEOL CHOI ET AL.: "Horizontal cracking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under environmental loading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 |
WUJUN ZHOU ET AL.: "Premature distresses at transverse construction joints (TCJs) in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 |
朱伯芳: "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与龄期及抗拉、抗压强度的关系", 《土木工程学报》 * |
李晓芬 等: "预拌混凝土早期极限拉应变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 |
李继业 等: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实用手册》", 31 December 2006 * |
查旭东: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开裂发展规律",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 |
编写组编: "《建筑施工手册》", 30 September 2003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41719A (zh) * | 2020-04-27 | 2020-06-05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实际强度测算方法 |
CN111505252A (zh) * | 2020-04-27 | 2020-08-07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测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的系统 |
CN111505252B (zh) * | 2020-04-27 | 2022-04-19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测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的系统 |
US20220308038A1 (en) * | 2020-08-28 | 2022-09-29 |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freezing-thawing damage of underwater concrete member in situ |
US11946923B2 (en) * | 2020-08-28 | 2024-04-02 |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freezing-thawing damage of underwater concrete member in situ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63269B (zh) | 基于等效岩体强度的地下工程围岩数字钻探分区方法 | |
CN110160870A (zh) | 一种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裂缝的预测方法 | |
KR100959193B1 (ko) | 시공 중 터널에 대한 실시간, 정량적 안정성 평가판단방법및 그 장치 | |
CN104895125B (zh) | 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和评估冻融环境下桩基稳定性的装置及方法 | |
CN111553101B (zh) | 一种隧道开挖上覆岩层开裂预报方法及围岩支护方法 | |
CN209339193U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桩体施工监测装置 | |
Li et al. | Embedded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s in sand | |
Maser et al. | Understanding and detecting bridge deck deterioration with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 |
CN108548757B (zh) | 一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固化温度曲线的测试方法 | |
Li et al. | A quantitative model for the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 based on attribu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 |
JP3976318B2 (ja) | 地盤掘削部前方の地質予測方法 | |
CN108614307A (zh) | 一种利用综合物探技术的仰拱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208568471U (zh) | 静止侧向土压力系数k0原位测试装置 | |
Lachowicz et al. |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for GPR evalu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ootbridge | |
CN207556819U (zh) | 台阶法施工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特性实验系统 | |
Bilotta et al. | Ground movements and strains in the lining of a tunnel in cohesionless soil | |
Richards et al. | Geotechnical analysis of a retaining wall in weak rock | |
Dorofeev et al. | The algorithm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efects at construction objects | |
Yang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monitoring system for high-speed railway subgrade frost heave | |
CN118210061B (zh) | 一种金伯利岩管型金刚石矿深部找矿技术组合装置及方法 | |
CN114991807B (zh) | 一种隧道进出口边坡耦合双补偿施工方法 | |
CN115359447B (zh) | 公路隧道远程监控系统 | |
CN114198093B (zh) | 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的测量方法 | |
Gustkiewicz et al. | Geophysical monitoring of soil deformation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 | |
Gudimettla et al. | New quality assurance tests for building quality concrete pave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