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0788B - 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60788B CN110160788B CN201910570239.5A CN201910570239A CN110160788B CN 110160788 B CN110160788 B CN 110160788B CN 201910570239 A CN201910570239 A CN 201910570239A CN 110160788 B CN110160788 B CN 1101607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test
- oil
- loading
- main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114 investigational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02 transmitt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027 Ear, Inn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17 safety facto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4—Bea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包括:试验台主体,包括主轴、依次套设在所述主轴上的加载轴承和试验轴承;驱动系统,用于驱动所述主轴旋转;加载系统,用于在所述加载轴承上加载预定量的径向载荷;润滑系统,用于为所述试验轴承提供预定温度的润滑油;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以下参数:试验轴承保持架转速、试验轴承内圈转速、加载轴承加载力、油位高度、油液温度、试验轴承温度和主轴振动位移,以供分析研究各参数与轴承打滑率的变化关系,可模拟滚动轴承的高速、高温以及振动的极端工况,为滚动轴承打滑试验提供条件,并在实际作业中,提高上充泵运行可靠性,减少维修成本以及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
背景技术
RHM100.205-12型上充泵(宁德、防城港和红沿河电厂均使用该类型)普遍存在上充泵驱动端轴承振动不稳定现象,多次出现振动高报警。维修部门依据上充泵生产制造厂家意见对多台上充泵进行全面解体检查与零部件更换,仍未解决该问题,临时采取定期更换驱动端轴承的措施,增加检修成本的同时引入过度维修的风险(卡涩、咬死)。
根据超过15台上充泵全面解体检查的检修经验与理论摸索,分析判断轴承打滑导致振动波动,后根据轴承打滑理论在近期检修中采取措施对故障现象有所控制。
该发明能够对上充泵轴承进行打滑试验研究,以确定故障影响因素,制定优化改进方案,提高上充泵运行可靠性水平、减少故障维修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包括:
试验台主体,包括主轴、依次套设在所述主轴上的加载轴承和试验轴承;
驱动系统,用于驱动所述主轴旋转;
加载系统,用于在所述加载轴承上加载预定量的径向载荷;
润滑系统,用于为所述试验轴承提供预定温度的润滑油;以及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以下参数:试验轴承保持架转速、试验轴承内圈转速、加载轴承加载力、油位高度、油液温度、试验轴承温度和主轴振动位移,以供分析研究各参数与轴承打滑率的变化关系。
优选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以及与联轴器;
其中,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所述主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轴旋转。
优选地,所述试验台主体还包括支撑轴承,用于保证轴系系统的刚度;
其中,所述支撑轴承安装于一支撑轴承座中,并位于所述联轴器和加载轴承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机为交流伺服电机;
所述联轴器为弹性联轴器;
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交流伺服电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交流伺服电机工作频率使得所述主轴达到预设转速的变频器。
优选地,所述加载系统包括千斤顶、测力计、龙门架以及与所述测力计连接的显示计;
所述测力计为S型测力计,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加载轴承外周尺寸相匹配的半圆弧支撑座;
所述千斤顶为手摇式千斤顶;
其中,所述手摇式千斤顶的上端与所述龙门架的横梁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其下端与所述S型测力计连接,所述半圆弧支撑座抵触所述加载轴承外周,通过调节所述手摇式千斤顶对所述加载轴承施加预定量的径向载荷,并在所述显示计上实时显示载荷大小。
优选地,所述试验轴承安装于一试验轴承座中;
所述试验轴承座为对开式结构,包括上轴承座、下轴承座;
其中,所述上轴承座与所述下轴承座对接面相对设置有定位槽,用于保证轴向及周向定位准确。
优选地,所述试验轴承座还包括轴承端盖及玻璃盖;
其中,所述上轴承座与所述下轴承座对接后,通过所述轴承端盖配合锁紧件固定;
所述玻璃盖在所述试验轴承座上与所述轴承端盖相对一端设置、用于观察所述试验轴承润滑情况。
优选地,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油杯,以及与所述油杯连接、用于控制润滑油流量以及液压的比例溢流阀;
所述上轴承座上开设供所述油杯安装的油杯安装槽;
所述下轴承座设置有供润滑油容置的油腔,且所述下轴承座一侧设置有用于油液排放及油位控制的出油孔;
其中,所述油杯安装在所述油杯安装槽中,并与所述油腔连通,以便所述油杯中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油杯安装槽进入到所述油腔中。
优选地,所述润滑系统包括在所述下轴承座与所述出油孔相对的一侧设置、并伸入所述油腔中的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螺纹电加热管;
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螺纹电加热管连接、用于控制润滑油达到预设油温的油温机。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轴承座顶部、用于测量油液高度的液位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下轴承座与所述螺纹电加热管同一侧、用于测量油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玻璃盖上、且与所述试验轴承上部的保持架端面正对、用于测量所述试验轴承保持架转速的光纤传感器;
设置在与所述试验轴承连接的主轴上、用于测量所述试验轴承内圈转速的光电式转速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试验轴承外圈上、用于测量所述试验轴承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试验轴承座上、用于测量所述主轴振动位移的振动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电机、所述试验轴承座、所述支撑轴承座、所述龙门架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安装在一工作台上。
实施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试验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可模拟滚动轴承的高速、高温以及振动的极端工况,为滚动轴承打滑试验提供条件,并在实际作业中,提高上充泵运行可靠性,减少维修成本以及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直接加载轴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间接加载轴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的轴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的轴系受力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加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试验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试验轴承座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试验轴承保持架转速的测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包括:试验台主体,包括主轴5、依次套设在主轴5上的加载轴承9和试验轴承10;驱动系统,用于驱动主轴5旋转;加载系统,用于在加载轴承9上加载预定量的径向载荷;润滑系统,用于为试验轴承10提供预定温度的润滑油;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以下参数:试验轴承10保持架转速、试验轴承10内圈转速、加载轴承9加载力、油位高度、油液温度、试验轴承10温度和主轴5振动位移,以供分析研究各参数与轴承打滑率的变化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搭设该实验轴承打滑研究试验台,并操作试验台进行相关研究,试验台应满足以下条件:
a.满足内径d=60mm,外径D=130mm,宽度B=31mm的滚子轴承安装尺寸要求;
b.轴承运转速度能够达到4657rpm;
c.能够施加不同载荷且能够调节润滑油温度(30到75摄氏度)与液位;
d.能够研究轴承打滑率与载荷等参数的变化关系。
进一步的,试验轴承10参数为:内径60mm,外径130mm,宽度:31mm,基本额定动载荷:142KN,基本额定静载荷:155KN,最大工作转速:5600r/min。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系统包括电机2以及与联轴器3;其中,电机2通过联轴器3与主轴5连接、用于驱动主轴5旋转。
试验台主体还包括支撑轴承4,用于保证轴系系统的刚度;
其中,支撑轴承4安装于一支撑轴承4座中,并位于联轴器3和加载轴承9之间。
进一步的,电机2为交流伺服电机;联轴器3为弹性联轴器,具体的,为了保证驱动系统和主轴5良好对中性,选用弹性联轴器。
驱动系统还包括与交流伺服电机2连接、用于控制交流伺服电机工作频率使得主轴5达到预设转速的变频器。
在本实施例中,该主轴5选用材料为45钢。
如图2-3所示,为结合载荷模拟要求,可选的轴系布置,其中,如图2所示,轴系结构为悬臂式,径向载荷直接作用在试验轴承10外圈上,该方式能够准确控制加载力的大小,但要求试验轴承10的试验轴承座8中轴承外圈受力点,增大了试验轴承座8设计的复杂性;图3所示,为间接加载,在主轴5的中间布置加载轴承9,加载力作用在加载轴承9上,通过主轴5传递到试验轴承10处,其整体结构简单。
如图4所示,由于,NU312圆柱滚子轴承为RHM100.205-12型上充泵驱动端轴承,轴系零部件重力通过轴作用于轴承,因此轴承所受的径向力为间接力。综合以上分析,本试验台最终选用间接加载结构布局。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试验台的负载为试验轴承10,试验过程中它会受到径向载荷。在试验台运行过程中,功率消耗主要是克服支撑轴承4和试验轴承10在旋转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矩。
通常,轴承的摩擦力矩计算公式为:
式中:Tf—摩擦力矩(N·mm);μ—摩擦因数;d—轴承内径(mm);F—径向载荷(N),将试验台主轴5按简支梁处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
F2L1=FR(L1-L2) (2)
F1+F2=FR (3)
试验轴承10承受径向载荷F2=4000N,两支撑轴承4距离为L1=400mm,L2=200mm,代入公式,求支撑轴承4座反力Fr1=4000N,FR=8000N。
查询机械设计手册:滚动轴承摩擦因数一般为0.001~0.005,取μ=0.005。试验台支撑轴承4内径d1=d2=60mm。代入式(1)得到支撑轴承4的摩擦力矩Tf1=Tf2=600N·mm。试验台总的摩擦力矩为Tf=Tf1+Tf2+Tf3=2400N·mm。
在本实施例中,试验台的负载为试验轴承10承受作用力(本试验台主要考虑径向载荷)。在试验台系统运行过程中,功率消耗主要是克服支承轴承和试验轴承10在旋转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从而计算电机2负载。电机2的功率,按照机械设备负载需要的功率来选择,保证电机2工作在额定负载条件下。实际选型时,电机2的额定功率应稍大于按负载计算的功率。功率(kw)和扭矩(N·mm)具有如下的关系:
试验台输出轴最高转速n=6000r·min-1,轴系受到的总摩擦力矩Tf=2400N·mm,代入式(4)得试验台的负载功率为P1=1.51Kw。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查询电动机容量安全系数可得k=1.3,则电动机驱动功率为P2=1.3×1.51=1.963Kw。故电动机驱动功率选为P=2.2Kw。
在本实施例中,试验台常用的电机2根据电动机工作电源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本试验台需要负载变化时转速保持恒定,故电动机选择交流伺服电机。电机2规格参数为:型号:CTB-42P2ZGA15-60H5J,功率:2.2Kw,恒功率最高转速:6000r·min-1,电压:400V级。变频器功率为2.2KW,型号为BKSC-42P2GH5BP-F1。
在本实施例中,试验台需要测试不同载荷作用下试验轴承10发生打滑蹭伤的情况,因此要求试验台能够根据要求调节并显示载荷大小。目前常见的加载方法有机械加载、电加载和液压加载,这三种方法均可以完成对试验轴承10的加载要求。
其中,机械加载,优点为:加载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加载载荷的方向;缺点为:加载时难以实现连续线性加载。
液压记载,优点为:操控方便,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加载无级可调。缺点为:液压加载系统的性能易受工作温度影响,系统复杂,且工作时有噪声。
电加载,优点为:通常由电磁铁和电动机等装置来完成。电加载方式具备良好的静加载特性;缺点为:加载装置体积较大,加载时受到电机2散热条件的限制,不宜长时间使用。
由于,本试验台要求对试验轴承10施加最大径向载荷为4000N,该载荷连续可调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根据试验台的这些特点和要求,对比上述三种加载方式,最终确定采用机械加载的方式对试验轴承10实施加载。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载系统包括千斤顶6、测力计61、龙门架62以及与测力计连接的显示计63。
进一步的,测力计61为S型测力计,其底部设置有与加载轴承9外周尺寸相匹配的半圆弧支撑座;千斤顶6为手摇式千斤顶。
其中,手摇式千斤顶的上端与龙门架62的横梁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其下端与S型测力计连接,半圆弧支撑座抵触加载轴承9外周,通过调节手摇式千斤顶对加载轴承9施加预定量的径向载荷,并在显示计上实时显示载荷大小。
可以理解的,手摇式千斤顶通过螺栓固定在龙门架62上,龙门架62的横梁与立柱也是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手摇式千斤顶下端装有S型测力计,用于加载力测量,其数值大小通过测力计63显示。测力计63下侧设计有半圆弧支撑座,保证加载力平稳作用于加载轴承9外圈。
在本实施例中,径向载荷要求为400N,因此,选用1T千斤顶,具体参数为:产品型号:ST-103D,产品标重:1吨,最低高度:105mm,最高高度:340mm,产品尺寸:380*77*105mm。
进一步的,S型测力计规格参数为:型号:SH-5000,最大负荷值:5000N,精度:±1%,传感器结构:S型高精度传感器(外置式)。
如图7-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试验轴承10安装于一试验轴承座8中;试验轴承座8为对开式结构,包括上轴承座、下轴承座;其中,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对接面相对设置有定位槽,用于保证轴向及周向定位准确。
进一步的,试验轴承座8还包括轴承端盖81及玻璃盖89;
其中,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对接后,通过轴承端盖81配合锁紧件固定;
玻璃盖89在试验轴承座8上与轴承端盖81相对一端设置、用于观察试验轴承10润滑情况,起到视窗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该玻璃盖89为有机玻璃盖,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只要满足观察要求即可。
该试验轴承座8在轴承端盖81一侧采用迷宫密封84来保证试验轴承座8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润滑系统包括油杯7,以及与油杯7连接、用于控制润滑油流量以及液压的比例溢流阀;上轴承座上开设供油杯7安装的油杯安装槽。
下轴承座设置有供润滑油容置的油腔,且下轴承座一侧设置有用于油液排放及油位控制的出油孔88;其中,油杯7安装在油杯安装槽中,并与油腔通过进油孔85连通,以便油杯7中的润滑油通过油杯安装槽进入到油腔中。
进一步的,润滑系统包括在下轴承座与出油孔88相对的一侧设置、并伸入油腔中的加热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该加热装置为螺纹电加热管82;
润滑系统还包括与螺纹电加热管82连接、用于控制润滑油达到预设油温的油温机。
在本实施例中,试验轴承10(滚动轴承)常用的油润滑方式有四种:油雾润滑、油气润滑、喷油润滑和油浸润滑。由于试验台需要研究润滑油的油位对滚动轴承打滑的影响,故选用油浸润滑。滚动轴承的润滑加油标准为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1/3~1/2,不得浸没滚动体上缘。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润滑油与RHM100.205-12型上充泵驱动端轴承(NU312ECP/NU312ECJ圆柱滚子轴承)使用的润滑油保持一致,不同粘度同样参照工业现场。
其中,采用的螺纹电加热管82规格参数为温控范围:10~99℃,管径:8mm。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设置在上轴承座顶部、用于测量油液高度的液位传感器86。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轴承座顶部开设有圆孔,用于安装液位传感器86,以测量油位高度,优选地,该液位传感器86可以采用浮球液位传感器,其主要技术指标为型号:UQK-10,测量范围:0~100mm,测量精度:0.1%(±1mm)以及工作温度:-20~85℃。
设置在下轴承座与螺纹电加热管82同一侧、用于测量油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83。在本实施例中,试验台润滑油的温度需控制在30~75℃,故需要设计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油腔内安装有螺纹电加热管82及第一温度传感器83。
试验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管将润滑油加热到相应的温度,一般由前述的油温机进行控制,加热的油温均可以通过对应的温度控制显示计和第一温度传感器83进行读取。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温度传感器83与后续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型号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不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用油温机以及比例溢流阀等,仅需通过螺纹电加热管82对润滑油进行加热即可,以简洁整个试验台装置。
还包括,设置在试验轴承10外圈上、用于测量试验轴承10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研究不同油温下的轴承打滑特性,需要监测试验轴承座8中的润滑油温度以及试验轴承10的温度。试验轴承10温度的测量需要通过温度传感器来完成。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等。
本试验台选用WZPT-31型铂热电阻进行试验轴承10的温度测量。受轴承的限制,对轴承滚动体和内圈的测量比较困难,所以将第二温度传感器贴在试验轴承10的外圈上。
热电阻输出的信号是电阻值,需要通过温度变送器将其变送为4~20mA电流信号。
选用SBWZ-PA(0.300)型温度变送器,主要技术指标为信号:SBWZ-PA(0-300),输出信号:Pt100,温度量程范围:0~300℃,输出信号:4~20Ma,测量精度:±0.2%F·S。
还包括,设置在试验轴承座8上、用于测量主轴5振动位移的振动传感器。
振动信号是诊断轴承故障的有效的传感信息,试验轴承座8上设计预置振动传感器测点,便于后续开展打滑与振动信息的关联研究,可以是在试验轴承座8上设置,也可以是在试验轴承10上设置,可以理解的,其具体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做具体的限定。优选地,该振动传感器可以是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位移传感器。其中,该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选用型号AC230,其主要技术指标为:灵敏度:100mV/g,频响:5~10000Hz。
在本实施例中,试验通过计算试验轴承10的滑差率评估轴承打滑情况,因此需要采集试验轴承10的内圈转速和保持架转速信息。试验轴承10内圈热套在输入轴上,内圈转速即为主轴5转速。外圈保持静止,保持架随滚动体沿内外圈滚道绕主轴5旋转。
其中,包括设置在玻璃盖89上、且与试验轴承10上部的保持架端面正对、用于测量试验轴承10保持架转速的光纤传感器87。以及设置在与试验轴承10连接的主轴5上、用于测量试验轴承10内圈转速的光电式转速传感器。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试验台采用光纤传感器87测量试验轴承10保持架的转速。光纤传感器87由光导纤维和半导体光电器件组成。该类传感器重量轻、耐腐蚀、耐高温、灵敏度高、适应性强等优势,可以满足保持架恶劣的环境要求。在试验轴承10保持架的表面腐蚀出测量点,作为区分试验轴承10保持架表面的反光点。经过处理后的试验轴承10保持架结构和材料几乎不受影响,其动平衡特性保持不变。安装光纤传感器87时,将传感头正对试验轴承10的保持架端面,间距在2~4mm范围内。该光纤传感器87规格参数如下表所示:型号:PRC6Y10SG,光电大小:2mm,测量距离:0~20mm。
为了得到试验轴承10内圈转速,选择光电式转速传感器作为测速工具。当主轴5以一角速度旋转时,会生成一个脉冲信号,由频压转换电路将脉冲信号转变成电压信号,最终输送至计算机,完成内圈转速的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只要检测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脉冲数目,即可确定输入轴的转速。光电式转速传感器规格参数如下表所示,型号:eddyNCDT,极限频率:25KHz,分辨率:0.005%,线性度:0.1(%F.S.)。
优选地,所述电机2、所述试验轴承座8、所述支撑轴承4座、所述龙门架62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安装在一工作台上。进一步的,该工作台为T型槽结构。
本发明的试验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可模拟滚动轴承的高速、高温以及振动的极端工况,为滚动轴承打滑试验提供条件,并在实际作业中,提高上充泵运行可靠性,减少维修成本以及人力成本。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台主体,包括主轴、依次套设在所述主轴上的加载轴承和试验轴承;
驱动系统,用于驱动所述主轴旋转;
加载系统,用于在所述加载轴承上加载预定量的径向载荷;所述加载系统包括千斤顶、测力计、龙门架以及与所述测力计连接的显示计;
所述测力计为S型测力计,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加载轴承外周尺寸相匹配的半圆弧支撑座;
所述千斤顶为手摇式千斤顶;
其中,所述手摇式千斤顶的上端与所述龙门架的横梁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其下端与所述S型测力计连接,所述半圆弧支撑座抵触所述加载轴承外周,通过调节所述手摇式千斤顶对所述加载轴承施加预定量的径向载荷,并在所述显示计上实时显示载荷大小;
润滑系统,用于为所述试验轴承提供预定温度的润滑油;以及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以下参数:试验轴承保持架转速、试验轴承内圈转速、加载轴承加载力、油位高度、油液温度、试验轴承温度和主轴振动位移,以供分析研究各参数与轴承打滑率的变化关系;
所述试验轴承安装于一试验轴承座中;
所述试验轴承座为对开式结构,包括上轴承座、下轴承座;
其中,所述上轴承座与所述下轴承座对接面相对设置有定位槽,用于保证轴向及周向定位准确;
所述试验轴承座还包括轴承端盖及玻璃盖;
其中,所述上轴承座与所述下轴承座对接后,通过所述轴承端盖配合锁紧件固定;
所述玻璃盖在所述试验轴承座上与所述轴承端盖相对一端设置、用于观察所述试验轴承润滑情况;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玻璃盖上、且与所述试验轴承上部的保持架端面正对、用于测量所述试验轴承保持架转速的光纤传感器;
设置在与所述试验轴承连接的主轴上、用于测量所述试验轴承内圈转速的光电式转速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以及与联轴器;
其中,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所述主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台主体还包括支撑轴承,用于保证轴系系统的刚度;
其中,所述支撑轴承安装于一支撑轴承座中,并位于所述联轴器和加载轴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交流伺服电机;
所述联轴器为弹性联轴器;
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交流伺服电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交流伺服电机工作频率使得所述主轴达到预设转速的变频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油杯,以及与所述油杯连接、用于控制润滑油流量以及液压的比例溢流阀;
所述上轴承座上开设供所述油杯安装的油杯安装槽;
所述下轴承座设置有供润滑油容置的油腔,且所述下轴承座一侧设置有用于油液排放及油位控制的出油孔;
其中,所述油杯安装在所述油杯安装槽中,并与所述油腔连通,以便所述油杯中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油杯安装槽进入到所述油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包括在所述下轴承座与所述出油孔相对的一侧设置、并伸入所述油腔中的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螺纹电加热管;
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螺纹电加热管连接、用于控制润滑油达到预设油温的油温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轴承座顶部、用于测量油液高度的液位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下轴承座与所述螺纹电加热管同一侧、用于测量油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试验轴承外圈上、用于测量所述试验轴承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试验轴承座上、用于测量所述主轴振动位移的振动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所述试验轴承座、所述支撑轴承座、所述龙门架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安装在一工作台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70239.5A CN110160788B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70239.5A CN110160788B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60788A CN110160788A (zh) | 2019-08-23 |
CN110160788B true CN110160788B (zh) | 2021-07-02 |
Family
ID=67636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70239.5A Active CN110160788B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607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3092A (zh) * | 2019-12-31 | 2020-07-14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高速滚动轴承保持架滑动率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CN111487058B (zh) * | 2020-04-27 | 2022-05-24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滚动轴承打滑试验方法 |
CN112067216B (zh) * | 2020-08-12 | 2021-12-1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航空发动机套齿连接结构的刚度测试装置及刚度测试方法 |
CN111999059B (zh) * | 2020-09-02 | 2022-06-28 |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打滑率测试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测试系统 |
CN112577741A (zh) * | 2020-12-28 | 2021-03-30 | 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 一种悬臂轴承试验器 |
CN112798274B (zh) * | 2020-12-31 | 2023-04-25 | 沈阳建筑大学 | 一种引出式轴承试验系统 |
CN113049789A (zh) * | 2021-03-18 | 2021-06-29 | 大连工业大学 | 滚动轴承润滑油流动及温度特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CN113138082B (zh) * | 2021-05-01 | 2022-05-27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多源信息融合轴承故障诊断装置及方法 |
CN113252276B (zh) * | 2021-06-30 | 2021-10-08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滚针轴承保持架冲击碰撞测试系统 |
CN114720119A (zh) * | 2022-03-25 | 2022-07-08 | 燕山大学 | 一种考虑多向加载工况的板带轧机综合故障模拟试验台 |
CN115031965B (zh) * | 2022-03-29 | 2023-05-0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用于模拟高速旋转机械中轴承打滑的试验台及设计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86661A (ja) * | 2007-05-18 | 2008-11-27 | Ntn Corp | 軸受試験装置および軸受試験方法 |
CN102353540A (zh) * | 2011-06-29 | 2012-02-1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高速滚动轴承滑差试验装置 |
CN202867583U (zh) * | 2012-09-14 | 2013-04-10 | 上海申科滑动轴承有限公司 | 一种润滑状况可视的滑动轴承 |
CN203672621U (zh) * | 2014-01-17 | 2014-06-25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滚动轴承油气润滑装置 |
CN206848062U (zh) * | 2017-05-15 | 2018-01-05 | 上海荟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刚度测试装置 |
CN108692959A (zh) * | 2018-06-22 | 2018-10-23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抗凹性能测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049046U (zh) * | 2011-04-22 | 2011-11-23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大型滚动轴承试验台 |
CN104165768B (zh) * | 2014-09-04 | 2017-01-25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轴承综合动态性能试验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
2019
- 2019-06-27 CN CN201910570239.5A patent/CN1101607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86661A (ja) * | 2007-05-18 | 2008-11-27 | Ntn Corp | 軸受試験装置および軸受試験方法 |
CN102353540A (zh) * | 2011-06-29 | 2012-02-1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高速滚动轴承滑差试验装置 |
CN202867583U (zh) * | 2012-09-14 | 2013-04-10 | 上海申科滑动轴承有限公司 | 一种润滑状况可视的滑动轴承 |
CN203672621U (zh) * | 2014-01-17 | 2014-06-25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滚动轴承油气润滑装置 |
CN206848062U (zh) * | 2017-05-15 | 2018-01-05 | 上海荟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刚度测试装置 |
CN108692959A (zh) * | 2018-06-22 | 2018-10-23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抗凹性能测试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学璐.高速轴承打滑蹭伤试验台的研究.《工程科技II辑》.2017,(第1期),22. * |
高速轴承打滑蹭伤试验台的研究;刘学璐;《工程科技II辑》;20170115(第1期);正文第7-12页,图2-1、2-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60788A (zh) | 2019-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60788B (zh) | 一种滚动轴承打滑研究实验台 | |
CN104165768B (zh) | 一种轴承综合动态性能试验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
CN101709953B (zh) | 一种润滑剂膜厚测量仪 | |
Dowson et al. | Paper 3: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of steadily loaded journal bearings | |
CN102269654A (zh) | 水润滑轴承及传动系统综合性能实验平台 | |
CN102053015A (zh) | 一种推力轴承试验装置 | |
CN103344553A (zh) | 高速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 | |
CN102607847A (zh) | 一种主轴轴承结合部动刚度测试装置 | |
CN107560855A (zh) | 一种油膜轴承动静态性能试验装置 | |
CN101975709A (zh) | 一种螺栓加载环块式腐蚀磨损试验机 | |
EP3129758A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pacitive proximity sensing | |
Keller et al. | Gearbox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earing axial cracking | |
CN110231171B (zh) | 一种液体静压回转试验台 | |
Glavatskih | Laboratory research facility for testing hydrodynamic thrust bearings | |
CN102749195B (zh) | 一种带气体密封的高速水轴承性能试验装置 | |
CN111272424B (zh) | 水润滑轴承在线监测试验平台及轴承特性测试分析方法 | |
CN210862515U (zh) | 一种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标定装置 | |
CN110887590B (zh) | 一种高速轴承摩擦试验机 | |
CN205157357U (zh) | 多功能疲劳磨损试验机 | |
CN108120739B (zh) | 一种针对高精密机床静压轴承的热变形测量装置 | |
CN113566693B (zh) | 向心关节轴承径向游隙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205001376U (zh) | 可在线监测泵残余轴向力的可倾瓦轴承 | |
CN108956144A (zh) | 一种模块化交叉滚子轴承温升及静刚度测试装置与方法 | |
CN114739279A (zh) | 一种验证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动态测试精度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1575907U (zh) | 一种直升机自动倾斜器薄壁轴承检测分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