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9561A -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 Google Patents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9561A
CN110159561A CN201810290160.2A CN201810290160A CN110159561A CN 110159561 A CN110159561 A CN 110159561A CN 201810290160 A CN201810290160 A CN 201810290160A CN 110159561 A CN110159561 A CN 110159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those
fan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01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59561B (zh
Inventor
范绍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MATEC INTELLIGENCE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MATEC INTELLIGENC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MATEC INTELLIGENCE Ltd filed Critical COOMATEC INTELLIGENCE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77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3280B/zh
Priority to US16/015,647 priority patent/US10989405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159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9561A/zh
Priority to US17/205,835 priority patent/US1128048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59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9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05Decorative aspects, i.e. features which have no effect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88Ventilating systems
    • F21V33/0096Fans, e.g. ceiling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发光风扇包含一风扇本体、一导光本体及一光源。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风扇架。导光本体包含一外导光环及一内导光环。外导光环与内导光环装设于风扇架,且内导光环围绕出一气流道。扇叶位于气流道。外导光环将内导光环环绕于内且外导光环显露于外。光源设置于外导光环与内导光环之间。

Description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及其导光本体,特别是一种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背景技术
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信息科技的进步,个人电脑的功能和角色不再只是单纯的作为事务机器,配合丰富的外围设备以及高画质的影音输出设备,使得个人电脑亦普遍地被作为多媒体的播放装置和重要的娱乐设备。
目前已有许多个人电脑的外壳或机箱采用透明材质(例如压克力)制作,或是采用镂空的构造,配合多色发光二极管(LED)灯条或是全彩LED灯珠,使得个人电脑有了丰富和多彩的外观。
已知的个人电脑为了产生动态和色彩多变的发光效果,其中一种方式是在电脑风扇装设多色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或是全彩LED灯珠。然而,目前已知技术主要是在散热风扇的扇框或是扇框的肋条装设发光二极管,利用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直接照射于风扇的扇叶,获得一种具有发光效果的散热风扇,但是上述的已知技术都是以光线直接照射于扇叶或是扇框,只能产生局部性和集中于某一位置的发光效果。
上述只能产生局部性和集中于某一位置的发光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扇框一般分成上框与下框,上框与下框之间势必需要设置让两个框架相组的组装柱或螺丝。如此一来,发光二极管往往会受到不透光的组装柱或螺丝的遮挡而影响了发光风扇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发光风扇受到不透光的组装柱或螺丝的遮挡就难以呈现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以在发光风扇的外侧或内侧呈现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发光风扇,包含一风扇本体、一导光本体及一光源。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风扇架。导光本体包含一外导光环及一内导光环。外导光环与内导光环装设于风扇架,且内导光环围绕出一气流道。扇叶位于气流道。外导光环将内导光环环绕于内且外导光环显露于外。光源设置于外导光环与内导光环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导光本体,用以装设于具有多个第一组装结构的一风扇架。导光本体包含至少一内导光环及一外导光环。内导光环围绕出一气流道。气流道用以容设扇叶。内导光环具有位于气流道外围的多个第二组装结构,且这些第二组装结构分别用以与这些第一组装结构相组。外导光环装设于内导光环,并将内导光环的这些第二组装结构环绕于内。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发光风扇,包含一风扇本体、一导光本体及一光源。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风扇架。风扇架具有一第一组装结构。导光本体具有一第二组装结构、一第一环形出光面及一第二环形出光面。导光本体的第二组装结构与风扇本体的第一组装结构相组。第一环形出光面将扇叶围绕于内并背向扇叶。第二环形出光面相对于第一环形出光面,且第一组装结构与第二组装结构皆介于第一环形出光面与第二环形出光面之间。光源设置于导光本体。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导光本体,用以环绕一扇叶。导光本体具有一第二组装结构及一第一环形出光面,第一环形出光面将扇叶围绕于内,且第一环形出光面至扇叶的一旋转轴的距离大于第二组装结构至旋转轴的距离。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发光风扇,包含一风扇本体、一导光本体及至少一光源。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风扇架。导光本体具有一第一环形出光面,第一环形出光面将扇叶围绕于内并背向扇叶,风扇本体位于第一环形出光面的出光范围之外。光源设置于导光本体。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发光风扇,包含一风扇本体、一导光本体及一光源。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风扇架具有至少一第一组装结构。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风扇架。导光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组装结构及一第一环形出光面,至少一第二组装结构与这些第一组装结构相组,第一环形出光面将扇叶围绕于内并背向扇叶,且第一环形出光面皆未被至少一第二组装结构与这些第一组装结构遮挡。光源设置于导光本体。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不论外导光环是由单一元件构成或是由多个元件组成,由于外导光环皆将风扇架与导光本体的组装结构环绕于内,即第一环形出光面至旋转轴的距离大于第一组装结构远离旋转轴的一侧至旋转轴的距离,使得外导光环的环形出光面完全不会受到这些组装结构的遮挡,而让发光风扇能在外侧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进而提升发光风扇的视觉效果。
再者,若组装结构的设置并不会遮住外导光环的第一环形出光面,则就算第一环形出光面至旋转轴的距离小于第一组装结构远离旋转轴的一侧至旋转轴的距离,亦可让发光风扇能在外侧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进而提升发光风扇的视觉效果。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外导光片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a、10b、10c、10d、10i、10j、10k发光风扇
100a风扇本体
110a、110c、110j、110k风扇架
111a、111b、111c、111d、111h、111i、111j、111k、111m第一载板
1111a、1111b、1111d、1111i、1112k第一组装结构
1112a环形定位凹槽
1111k止挡环
112a、112b、112c、112h、112i、112j、112k第二载板
1121a、1121b、1121c、1121i、1122k第一组装结构
1122a环形定位凹槽
1121c组装凸柱
120a驱动元件
130a、130b、130c、130d、130f、130g、130i、130j扇叶
131a轮毂
132a叶片
200a、200b、200e、200g、200h、200i、200k导光本体
210a、210b、210c、210e、210f、210g、210h、220h、210i、210j、210k外导光环
211a第一限位块
212a第二限位块
213a第一环形出光面
215j穿槽
211k、212k第二组装结构
220a、220b、220c、220e、220f、220g、220i、220j、220k内导光环
221a气流道
222a、222b、222c、222i第一限位板
2221a、2221b、2221c、2221i第二组装结构
2222a缺口
2221c组装孔
223a、223b、223c、223i第二限位板
2231a、2231b、2231c、2231i第二组装结构
224a第二环形出光面
225a第三环形出光面
2231c组装孔
230c导光载板
231c组装凸柱
210d导光环
211d内环体
212d第一外组接片
214d缺口
211k、212k第二组装结构
220d第二外组接片
215h第一磁性件
226h第二磁性件
300a、300b、300c、300d、300e、300f、300g、300i、300j、300k、300m光源
310a、310e、310f环形电路板
320a、330a、320e、330e、320f、320g、330g发光二极管
310g电路板
400i锁固件
A旋转轴
D1~D4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发光风扇10a例如但不限于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的扇叶旋转时会迫使气流沿着平行于轴的方向流动。发光风扇10a包含一风扇本体100a、一导光本体200a及一光源300a。
风扇本体100a包含一风扇架110a、一驱动元件120a及一扇叶130a。风扇架110a例如用不透光的塑料射出成型。在本实施例中,风扇架110a分拆成两个元件,即包含一第一载板111a及一第二载板112a。第一载板111a具有多个第一组装结构1111a,第一载板111a的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a例如为具有卡块的组装凸柱。第二载板112a具有多个第一组装结构1121a。第二载板112a的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21a例如为具有卡槽的组装凸柱,且第二载板112a的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21a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一载板111a的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a,以令第一载板111a与第二载板112a共同构成风扇架110a。风扇架110a用以供后续导光本体200a组设,此部分容后一并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风扇架110a由两个板件构件,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扇架也可以为单一射出件构成或是三个以上的板件组装而成。此外,风扇架亦可加装缓冲垫而降低发光风扇运转时所造成的震动强度。
驱动元件120a例如为电动马达,并例如通过锁合或胶合的方式固定于第一载板111a。扇叶130a包含一轮毂131a及多个叶片132a。轮毂131a装设于驱动元件120a的输出轴(未绘示)。这些叶片132a连接于轮毂131a的外缘,并向外螺旋延伸。扇叶130a用以受驱动元件120a驱动而相对风扇架110a转动。
导光本体200a包含一外导光环210a及一内导光环220a。内导光环220a。在本实施例中,外导光环210a通过内导光环220a装设于风扇架110a。详细来说,内导光环220a围绕出一气流道221a,且其外形例如为内圆外方。内导光环220a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限位板222a及一第二限位板223a。第一限位板222a与第二限位板223a沿气流道221a的径向延伸。第一限位板222a具有多个第二组装结构2221a,以及第二限位板223a具有多个第二组装结构2231a。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例如为穿孔,并分别位于内导光环220a的四个角落。内导光环220a的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分别受第一组装结构1111a、1121a穿设而装设于风扇架110a。
此外,风扇架110a的第一载板111a与第二载板112a更各具有一环形定位凹槽1112a、1122a。在内导光环220a与第一载板111a和第二载板112a相组时,内导光环220a的相对两侧会分别嵌设于第一载板111a的环形定位凹槽1112a与第二载板112a的环形定位凹槽1122a,以提升第一载板111a与第二载板112a与内导光环220a间的组装强度。
此外,第一限位板222a于内导光环220a的各角落更各具有一缺口2222a。外导光环210a例如为方形环,并于外导光环210a的四个角落的内侧更具有一第一限位块211a及二第二限位块212a。第一限位块211a及二第二限位块212a的联机呈三角形。即第一限位块211a及二第二限位块212a并非沿直线排列。通过第一限位块211a及二第二限位块212a的位置设计,可将外导光环210a装设于内导光环220a。详细来说,组装外导光环210a与内导光环220a时,先将外导光环210a各角落的第一限位块211a穿过第一限位板222a的各角落的缺口2222a。接着,再通过外力迫使二第二限位块212a卡入第一限位板222a靠近第二限位板223a的一侧。即第一限位块211a与二第二限位块212a分别抵靠于第二限位板223a及第一限位板222a,以令外导光环210a固定于内导光环220a,并将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a、1121a与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围绕于内。
需注意的是,上述的外导光环210a与内导光环220a的卡扣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改用其他形式的卡扣,或改通过锁固的方式让外导光环210a与内导光环220a相组。此外,上述内导光环220a的外形仅为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导光环220a的外形也可以为内、外缘皆为圆形。此外,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的设置位置亦仅为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的设置位置亦可由角落处移至各侧中段。
再者,上述的外导光环210a是通过内导光环220a组装于风扇架110a,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反过来设计,改为内导光环是通过外导光环组装于风扇架。也就是说,外导光环改为具有限位板及组装结构,内导光环改为具有限位块。如此一来,即可改为先将外导光环先组装于风扇架,再将内导光环组装于外导光环。或者,也可以改为外导光环和内导光环之间无直接组装关系,即改为外导光环和内导光环皆通过卡扣的方式组合于风扇架。
光源300a设置于外导光环210a与内导光环220a之间。光源300a例如包含了一环形电路板310a及多个发光二极管320a、330a。环形电路板310a将扇叶130a围绕于内。这些发光二极管320a设置于环形电路板远离扇叶130a的一侧。这些发光二极管330a设置于环形电路板靠近扇叶130a的一侧。也就是说,这些发光二极管320a、330a分别位于环形电路板310a的相对两侧,而令光源300a具有双面发光的效果。当光源300a发光时,这些发光二极管320a、330a所发出的光线会分别照射至外导光环210a与内导光环220a而让外导光环210a与内导光环220a一并发光。
详细来说,外导光环210a具有一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将扇叶130a围绕于内并背向扇叶130a,且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至旋转轴A的距离D1大于第一组装结构1111a至旋转轴A的最长距离D2。光源300a所发出的光线会从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射出,并且由于外导光环210a将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a、1121a与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围绕于内,使得外导光环210a的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并未受到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a、1121a与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的遮挡,故能够在发光风扇10a的外侧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本实施例的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为背向扇叶130a,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满足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至旋转轴A的距离D1大于第一组装结构1111a至旋转轴A的最长距离D2,则第一环形出光面亦可不背向扇叶,如第一环形出光面的法线可平行扇通的轴向。
此外,内导光环220a具有一第二环形出光面224a。第二环形出光面224a将扇叶130a围绕于内并面向扇叶130a,且第二环形出光面224a至旋转轴A的距离D3小于第一组装结构1111a至旋转轴A的距离D4。光源300a所发出的光线会从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射出,并且由于外导光环210a将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a、1121a与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围绕于内,使得外导光环210a的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并未受到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a、1121a与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的遮挡,故能够在发光风扇10a的内侧亦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
从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一组装结构1111a、1121a与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皆介于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与第二环形出光面224a之间,以避免第一组装结构1111a、1121a与第二组装结构2221a、2231a影响到发光风扇10a的出光,但此特征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容后实施例一并说明。
内导光环220a具有一第三环形出光面225a。第三环形出光面225a介于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与第二环形出光面224a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三环形出光面225a与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夹一锐角,使第三环形出光面225a这些微朝旋转轴A倾斜。如此一来,如了上述内、外侧皆有环形光晕之外,发光风扇10a的正面亦有环形光晕。然而,第三环形出光面225a为倾斜的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环形出光面亦可改为与第一环形出光面垂直。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三环形出光面225a位于内导光环220a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环形出光面亦可改为位于外导光环。
本实施例的外导光环210a与内导光环220a可加上雾化处理,让从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第二环形出光面224a及第三环形出光面225a射出的环形光晕呈现更均匀、柔和的视觉效果。
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面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位于发光风扇10a的正面、外侧面及内侧面,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出光面的数量亦可仅为单个,并位于发光风扇的外侧面或正面。或是,出光面的数量亦可为四个,除了位于发光风扇的正面、外侧面及内侧面外,更位于发光风扇的背面。
本实施例的光源300a是采用发光二极管来发光,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电路板上也可以改设置其他类形的发光件,如荧光灯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本体200a为导光材质制成,其透光度大于风扇架110a的透光度,以供光线透出。导光材质例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烯烃共聚合物(COP)与聚碳酸脂(PC)。导光本体200a的原理乃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将光源300a发出的光线传至导光导光本体200a的远程,以提升光源300a的利用率以及光均匀度。
在本实施例中,扇叶130a例如为导光材质制成,以让扇叶130a可受到从第二环形出光面224a射出的光线照射而一并发光,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扇叶130a亦可为不导光材质制成。
请参阅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发光风扇10b中,第一载板111b与第二载板112b并无直接组合关系,而是通过导光本体200b间接相组。此外,由于外导光环210b与内导光环220b的组装方式,以及光源300b与导光本体200b的组装方式与图1的实施例相似,故不再赘述。以下仅描述内导光环220b、第一载板111b及第二载板112b。
详细来说,内导光环220b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限位板222b及一第二限位板223b。第一限位板222b具有多个第二组装结构2221b,以及第二限位板223b具有多个第二组装结构2231b。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b、2231b例如为卡孔,并分别位于内导光环220b的四个角落。
第一载板111b具有多个第一组装结构1111b,且第一载板111b的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b例如为具有卡块的组装凸柱,并可拆卸地卡合于第一限位板222b的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21b。第二载板112b具有多个第一组装结构1121b。第二载板112b的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21b例如为具有卡槽的组装凸柱,并可拆卸地卡合于第二限位板223b的这些第二组装结构2231b。
由于第一载板111b的第一组装结构1111b与第二载板112b的第一组装结构1121b并无需对接,故第一组装结构1111b、1121b的长度的可大幅缩短,以大幅降低第一组装结构1111b、1121b对光源的挡光量。
更重要的一点,若内导光环220b、第一载板111b及第二载板112b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组接方式,则外导光环亦可改为较第一组装结构1111b、1121b靠近扇叶130。也就是说,图3实施例中的第一环形出光面213a至旋转轴A的距离D1大于第一组装结构1111a远离旋转轴A的一侧至旋转轴A的距离D2并非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的必要条件。若改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组接方式,则第一环形出光面至旋转轴的距离亦可小于第一组装结构靠近旋转轴的一侧至旋转轴的距离。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卡扣仅为其中一种组装方式,类似的作法亦可改为长度较的短的螺丝锁附或用胶粘着。
请参阅图6与图7,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的发光风扇10c中,风扇架110c包含一第一载板111c与一第二载板112c。第一载板111c与第二载板112c同样无直接组合关系,而是通过导光本体200c间接相组。此外,光源300c与导光本体200c的组装方式与图1的实施例相似,故不再赘述。以下仅描述导光本体200c、第一载板111c及第二载板112c。
导光本体200c包含一外导光环210c、一内导光环220c及一导光载板230c。外导光环210c套设于内导光环220c,即将内导光环220c环绕于内。内导光环220c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限位板222c及一第二限位板223c。第一限位板222c具有多个组装孔2221c,以及第二限位板223c具有多个组装孔2231c。这些组装孔2221c、2231c分别位于内导光环220c的四个角落。导光载板230c具有多个组装凸柱231c。这些组装凸柱231c分别穿过这些组装孔2221c、2231c。
装设有扇叶130c的第一载板111c例如通过螺丝或卡榫固定于导光载板230c背向内导光环220c的一侧。第二载板112c具有多个组装凸柱1121c。导光载板230c的这些组装凸柱231c分别穿设这些组装孔2221c、2231c,且导光载板230c的这些组装凸柱231c与第二载板112c的这些组装凸柱1121c对接,以令导光本体200c装设于第一载板111c与第二载板112c。
外导光环210c装设于内导光环220c,并将这些组装凸柱1121c、231c围绕于内。由于外导光环210c将这些组装凸柱1121c、231c围绕于内,使得外导光环210a的外侧并未受到组装凸柱1121c、231c的遮挡,故光源300c所发出的光线能够在发光风扇10c的外侧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此外,导光载板230c的组装凸柱231c亦具有导光效果,故就算挡住部分光源300c,亦可通过其导光效果来避免光损。再者,导光载板230c的部分凸出于外导光环210c,故能够提供另一角度的视觉效果。
请参阅图8与图9,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的外导光片分解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本体200d包含一导光环210d及多个第二外组接片220d。导光环210d包含一内环体211d及多个第一外组接片212d。内环体211d将扇叶130d围绕于内。这些第一外组接片212d连接于内环体211d,并位于内环体211d的外围。任二相邻第一外组接片212d保持一间距,以令任二相邻第一外组接片212d间形成一缺口214d。在本实施例中,缺口214d的位置在导光本体200d的各角落。此外,内环体211d在具有第一外组接片212d处的截面的外形例如为英文字母的「U字形」而于内环体211d与第一外组接片212d间形成一间隙,且此间隙供光源300d容置。
第一外组接片212d的相对两侧例如具有卡槽结构,且这些第二外组接片220d的相对两侧例如具有卡块结构,使得这些第二外组接片220d分别装设于这些第一外组接片212d,以令这些第一外组接片212d与这些第二外组接片220d共同具有第一环形出光面213d。由于第一环形出光面213d将第一载板111d的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d围绕于内,使得第一环形出光面213d并未受到这些第一组装结构1111d的遮挡,故能够在发光风扇10d的外侧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出光面213d的轮廓例如为花朵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通过此组接的概念组接出所需轮廓形状的第一环形出光面,如若将第二外组接片220d凸出第一载板111d的外围,甚至能表现出米老鼠外形的光晕。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组接片212d与这些第二外组接片220d通过卡合的方式相组的好处在于,使用者可依据需求选择要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或是环绕一圈的多个条状光晕。如此一来,将可增加发光风扇的视觉变化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缺口214d与第二外组接片220d的数量各为四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各改为两个。
图1实施例中的光源的配式与形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阅图10至图12。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光源300e同样包含环形电路板310e及多个发光二极管320e、330e。环形电路板310e将风扇130e围绕于内,这些发光二极管320e设置于环形电路板310e的外侧,且这些发光二极管330e设置于环形电路板310e的内侧。也就是说,光源300e同样具有双面发光的效果。其差异仅在于从原本的将光源设置于内导光环改为将光源300e设置于外导光环210e靠近内导光环220e的一侧。需注意的是,光源也可以改为单面发光而已,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1所示,光源300f同样包含环形电路板310f及多个发光二极管320f。环形电路板310f设置于内导光环220f将扇叶130f围绕于内,这些发光二极管320f仅设置于环形电路板310f的外侧。也就是说,光源300e变成仅具有单面发光的效果。但是,因为内导光环220f与外导光环210f相连,故外导光环210f接收光线后,仍可通过全反射的原理将光线传至内导光环220f后射出。
反之,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仅设置于环形电路板的内侧,且内导光环接收光线后,亦可通过全反射的原理将光线传至外导光环后射出。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源300g的数量有多个。每一光源300g包含一电路板310g及多个发光二极管320g、330g。这些发光二极管320g设置于电路板310g的外侧,且这些发光二极管330g设置于电路板310g的内侧。这些光源300g设置于内导光环220g,并将扇叶130g围绕于内。需注意的是,这些光源300g也可以改为设置于外导光环210g,以及每一光源也可以改成仅具单面发光效果,并不以此为限。
外导光环与内导光环的组装方式并不限于图1实施例的卡扣形式。请参阅图13,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导光本体200h包含了一外导光环210h及一内导光环220h。外导光环210h具有多个第一磁性件215h,内导光环220h具有多个第二磁性件226h。这些第二磁性件226h分别可分离地吸附于这些第一磁性件215h,以快速地将外导光环210h固定于内导光环220h。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15h与第二磁性件226h例如为永久磁铁或电磁铁。
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外导光环210h除了通过磁性件固定于内导光环220h,更通过定位槽嵌设于第一载板111h与第二载板112h,以加强外导光环210h与内导光环220的组装强度。然而,若无高组装强度的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导光环亦可不嵌设于第一载板与第二载板。此外,在外导光环不用嵌设于第一载板与第二载板的情况下,外导光环亦可改为由具有挠性的导光片围绕而成,并从发光风扇的外围通过磁性件的磁性吸附于内导光环。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载板、第二载板与导光本体是通过组装凸柱与穿孔组接,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4,图14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发光风扇10i包含了第一载板111i、第二载板112i、一扇叶130i、一导光本体200i、一光源300i及多个锁固件400i。第一载板111i具有多个锁孔1111i,且第二载板112i具有多个穿孔1121i。扇叶130i装设于第一载板111i。导光本体200i包含一外导光环210i及一内导光环220i。内导光环220i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限位板222i及一第二限位板223i。第一限位板222i具有多个穿孔2221i,以及第二限位板223i具有多个穿孔2231i。内导光环220i夹设于第一载板111i与第二载板112i之间,且这些锁固件400i分别穿设第二载板112i的这些穿孔1121i、第二限位板223i的这些穿孔2231i、第一限位板222i的这些穿孔2221i,并分别锁附于第一载板111i的这些锁孔1111i。外导光环210i固定于内导光环220i,并将这些锁固件400i围绕于内。光源300i介于外导光环210i与内导光环220i之间。
由于外导光环210i将这些锁固件400i围绕于内,使得外导光环210i并未受到这些锁固件400i的遮挡,故能够在发光风扇10i的外侧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
请参阅图15与图16,图15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分解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风扇10j包含一第一载板111j、二扇叶130j、第二载板112j、一外导光环210j、二内导光环220j及二光源300j。
二扇叶130j皆装设于第一载板111j。二内导光环220j皆装设于第一载板111j并分别将二扇叶130j围绕于内。第一载板111j、第二载板112j与内导光环220j相组。由于第一载板111j、第二载板112j与内导光环220j的组装方式与上述相似,故不再赘述。
外导光环210j具有二穿槽215j,使得外导光环210j的外形例如呈8字形。外导光环210j装设于二内导光环220j,使得二内导光环220j分别位于外导光环210j的二穿槽215j内。由于外导光环210j与内导光环220j的组装方式与上述相似,故不再赘述。
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风扇10j是以两个扇叶130j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相同概念将发光风扇的数量改为三个以上。若以四个扇叶为例,则此四个扇叶可以沿直线排列或以2*2的阵列排列。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发光风扇的外侧面呈现出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从上述各实施例中可知,具体实施方式繁多,发明人仅列举出几个较具区别性的实施态样,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此领域具通常知识者仍能依据本发明所列的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举例来说,仍能通过将第一组装结构与第二组装结构改为透光材质制成而让第一环形出光面皆未被第一组装结构与第二组装结构遮挡,或是通过风扇本体的外形的变化来让风扇本体位于第一环形出光面的出光范围之外。
请参阅图17与图18。图17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风扇的分解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之发光风扇10k包含一风扇架110k、一导光本体200k及一光源300k。风扇架110k包含一第一载板111k及一第二载板112k。第一载板111k与第二载板112k各具有一止挡环1111k、1121k及一第一组装结构1112k、1122k。该第一组装结构1112k、1122k分别位于该止挡环1111k、1121k之外缘。
导光本体200k包含一外导光环210k及一内导光环220k。内导光环220k之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该第一载板111k的止挡环1111k的内缘与该第二载板112k的止挡环1121k的内缘。该外导光环210k具有二第二组装结构211k、212k。二第一组装结构1112k、1122k与第二组装结构211k、212k例如分别为外形相匹配的卡块与卡槽,且外导光环210k的二第二组装结构211k、212k分别装设于该第一载板111k与该第二载板112k之该二第一组装结构1112k、1122k,以令外导光环210k环绕并抵靠止挡环1111k、1121k。
光源300k位于外导光环210k与内导光环220k之间,并叠设于内导光环220k,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9。图19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所述之发光风扇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源300m改成装设于该第一载板111m。此外,若无发光需求,则上述的风扇亦可不配置光源。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不论外导光环是由单一元件构成或是由多个元件组成,由于外导光环皆将风扇架与导光本体的组装结构环绕于内,即第一环形出光面至旋转轴的距离大于第一组装结构远离旋转轴的一侧至旋转轴的距离,使得外导光环的环形出光面完全不会受到这些组装结构的遮挡,而让发光风扇能在外侧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进而提升发光风扇的视觉效果。
再者,若组装结构的设置并不会遮住外导光环的第一环形出光面,则就算第一环形出光面至旋转轴的距离小于第一组装结构远离旋转轴的一侧至旋转轴的距离,亦可让发光风扇能在外侧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光晕,进而提升发光风扇的视觉效果。
此外,在部分实施例中,导光本体加上雾化处理,让从第一环形出光面、第二环形出光面及第三环形出光面射出的环形光晕呈现更均匀、柔和的视觉效果。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61)

1.一种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该一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该风扇架;
一导光本体,包含一外导光环及一内导光环,该外导光环与该内导光环装设于该风扇架,且该内导光环围绕出一气流道,该扇叶位于该气流道,该外导光环将该内导光环环绕于内且该外导光环显露于外;以及
至少一光源,设置于该外导光环与该内导光环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架包含一第一载板及一第二载板,该第一载板与该第二载板各具有多个第一组装结构,该内导光环具有多个第二组装结构,该第一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与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对接,且该第一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或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分别与该些第二组装结构相组,该外导光环装设于该内导光环,并将该些第一组装结构与该些第二组装结构围绕于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组装结构为组装凸柱,该些第二组装结构为穿孔,该第一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或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分别穿过该些第二组装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锁固件,该些第一组装结构为开孔,该些第二组装结构为穿孔,该些锁固件分别穿锁该些该第一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与该些第二组装结构,以令该些该第一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或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分别通过该些锁固件与该些第二组装结构相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载板与该第二载板各具有一环形定位凹槽,该内导光环的相对两侧分别嵌设于该第一载板的该环形定位凹槽与该第二载板的该环形定位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更包含一导光载板,该导光载板装设于该风扇架,且该导光载板具有多个组装凸柱,该内导光环具有多个组装孔,该些组装凸柱分别穿过该些组装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架包含一第一载板及一第二载板,该第一载板装设于该导光载板背向该内导光环的一侧,该第二载板具有多个组装凸柱,该导光载板的该些组装凸柱与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组装凸柱对接,且该导光载板的该些组装凸柱或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组装凸柱分别穿设该些组装孔,该外导光环装设于该内导光环,并将该些组装凸柱围绕于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包含一环形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环形电路板将该扇叶围绕于内,该些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环形电路板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包含一环形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环形电路板将该扇叶围绕于内,该些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环形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的数量为多个,每一该光源包含一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些发光二极管装设于该电路板,该些光源将该扇叶围绕于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风扇架包含一第一载板及一第二载板,该外导光环与该内导光环夹设于该第一载板与该第二载板之间,且该至少一光源装设于该第一载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外导光环具有至少一第一磁性件,该内导光环具有一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该外导光环的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可分离地吸附于该内导光环的该至少一第二磁性件,以令该外导光环装设于该内导光环。
13.一种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用以装设于具有多个第一组装结构的一风扇架,该导光本体包含:
至少一内导光环,该内导光环围绕出一气流道,该气流道用以容设该扇叶,该至少一内导光环具有位于该气流道外围的多个第二组装结构,且该些第二组装结构分别用以与该些第一组装结构相组;以及
一外导光环,装设于该至少一内导光环,并将该内导光环的该些第二组装结构环绕于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组装结构为组装凸柱,该些第二组装结构为穿孔,该第一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或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第一组装结构分别穿过该些第二组装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锁固件,该些第一组装结构为开孔,该些第二组装结构为穿孔,该些锁固件分别穿锁该些第一组装结构与该些第二组装结构,以令该些第一组装结构分别与该些第二组装结构相组。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更包含一导光载板,该导光载板装设于该风扇架,且该导光载板具有多个组装凸柱,该内导光环具有多个组装孔,该些组装凸柱分别穿过该些组装孔。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架包含一第一载板及一第二载板,该第一载板装设于该导光载板背向该内导光环的一侧,该第二载板具有多个组装凸柱,该导光载板的该些组装凸柱与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组装凸柱对接,且该导光载板的该些组装凸柱或该第二载板的该些组装凸柱分别穿设该些组装孔,该外导光环装设于该内导光环,并将该些组装凸柱围绕于内。
18.一种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该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该风扇架,该风扇架具有一第一组装结构;
一导光本体,具有一第二组装结构、一第一环形出光面及一第二环形出光面,该导光本体的该第二组装结构与该风扇本体的该第一组装结构相组,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将该扇叶围绕于内并背向该扇叶,该第二环形出光面相对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且该第一组装结构与该第二组装结构皆介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二环形出光面之间;以及
一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本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环形出光面面向该扇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更包含一第三环形出光面,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介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二环形出光面之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垂直。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夹一锐角。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叶为导光材质制成。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包含一环形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环形电路板将该扇叶围绕于内,该些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环形电路板的同一侧。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包含一环形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环形电路板将该扇叶围绕于内,该些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环形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的数量为多个,每一该光源包含一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些发光二极管装设于该电路板,该些光源将该扇叶围绕于内。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的透光度大于该风扇架的透光度。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可拆卸地装设于该风扇架。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锁固件,该扇叶架具有多个螺孔,该导光本体具有多个穿孔,该些锁固件分别穿设该些穿孔,并分别锁附于该些螺孔。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叶架具有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该导光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该导光本体的该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可拆卸地扣合于该扇叶架的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
3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包含一导光环及多个第二外组接片,该导光环包含一内环体及多个第一外组接片,该些第一外组接片连接于该内环体,并位于该内环体的外围,任二相邻该第一外组接片保持一间距,以令任二相邻该第一外组接片间形成一缺口,该些第二外组接片分别装设于该些第一外组接片,以令该些第一外组接片与该些第二外组接片共同具有该第一环形出光面。
32.一种导光本体,用以环绕一扇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具有一第二组装结构及一第一环形出光面,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将该扇叶围绕于内,且该第一环形出光面至该扇叶的一旋转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组装结构至该旋转轴的距离。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背向扇叶。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更包含一第二环形出光面,该第二环形出光面将该扇叶围绕于内并面向该扇叶。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更包含一第三环形出光面,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介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二环形出光面之间。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垂直。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夹一锐角。
38.一种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该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该风扇架;
一导光本体,具有一第一环形出光面,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将该扇叶围绕于内并背向该扇叶,该风扇本体位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的出光范围之外;以及
至少一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本体。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更包含一第二环形出光面,该第二环形出光面将该扇叶围绕于内并面向该扇叶。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更包含一第三环形出光面,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介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二环形出光面之间。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垂直。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夹一锐角。
43.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叶为导光材质制成。
44.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包含一环形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环形电路板将该扇叶围绕于内,该些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环形电路板的同一侧。
45.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包含一环形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环形电路板将该扇叶围绕于内,该些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环形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46.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的数量为多个,每一该光源包含一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些发光二极管装设于该电路板,该些光源将该扇叶围绕于内。
47.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的透光度大于该风扇架的透光度。
48.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可拆卸地装设于该风扇架。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锁固件,该扇叶架具有多个螺孔,该导光本体具有多个穿孔,该些锁固件分别穿设该些穿孔,并分别锁附于该些螺孔。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叶架具有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该导光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该导光本体的该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可拆卸地扣合于该扇叶架的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
5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包含一导光环及多个第二外组接片,该导光环包含一内环体及多个第一外组接片,该些第一外组接片连接于该内环体,并位于该内环体的外围,任二相邻该第一外组接片保持一间距,以令任二相邻该第一外组接片间形成一缺口,该些第二外组接片分别装设于该些第一外组接片,以令该些第一外组接片与该些第二外组接片共同具有该第一环形出光面。
52.一种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该风扇架具有至少一第一组装结构,该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该风扇架;
一导光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组装结构及一第一环形出光面,该至少一第二组装结构与该些第一组装结构相组,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将该扇叶围绕于内并背向该扇叶,且该第一环形出光面皆未被该至少一第二组装结构与该些第一组装结构遮挡;以及
一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本体。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更包含一第二环形出光面,该第二环形出光面将该扇叶围绕于内并面向该扇叶,该第二环形出光面显露于外。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叶为导光材质制成。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更包含一第三环形出光面,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介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二环形出光面之间。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垂直。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环形出光面与该第一环形出光面夹一锐角。
58.一种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多个扇叶,该些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该风扇架;
一导光本体,包含一外导光环及多个内导光环,该些内导光环装设于该风扇架,且该些内导光环各围绕出一气流道,该些扇叶分别位于该些气流道,该外导光环装设于该些内导光环,并分别将该些内导光环环绕于内,且该外导光环显露于外;以及
至少一光源,设置于该外导光环与该内导光环之间。
59.一种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风扇本体,包含一风扇架及一扇叶,该风扇架包含一第一载板及一第二载板,该第一载板与该第二载板各具有一止挡环及一第一组装结构,该第一组装结构位于该止挡环,该扇叶可转动地装设于该风扇架的该第一载板;以及
一导光本体,包含一外导光环及一内导光环,该内导光环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该第一载板与该第二载板,且该止挡环圈住该内导光环,该外导光环具有二第二组装结构,该外导光环的该二第二组装结构分别装设于该第一载板与该第二载板的该二第一组装结构,该外导光环将该内导光环环绕于内且该外导光环显露于外。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光源,设置于该外导光环与该内导光环之间。
61.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发光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组装结构与该第二组装结构分别为外形相匹配的卡块与卡槽。
CN201810290160.2A 2018-02-14 2018-04-03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Active CN110159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7788.9A CN113803280B (zh) 2018-02-14 2018-04-03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US16/015,647 US10989405B2 (en) 2018-02-14 2018-06-22 Luminous fan and light guide member
US17/205,835 US11280489B2 (en) 2018-02-14 2021-03-18 Luminous fa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1961 2018-02-14
CN2018101519610 2018-02-14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7788.9A Division CN113803280B (zh) 2018-02-14 2018-04-03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9561A true CN110159561A (zh) 2019-08-23
CN110159561B CN110159561B (zh) 2021-07-27

Family

ID=6566028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5303.7U Active CN209261875U (zh) 2018-02-14 2018-04-03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CN201820462534.XU Active CN208605373U (zh) 2018-02-14 2018-04-03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CN201810290160.2A Active CN110159561B (zh) 2018-02-14 2018-04-03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5303.7U Active CN209261875U (zh) 2018-02-14 2018-04-03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CN201820462534.XU Active CN208605373U (zh) 2018-02-14 2018-04-03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09261875U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5395A (ja) * 1984-12-17 1986-07-03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天井扇風機
US5082422A (en) * 1991-06-10 1992-01-21 Wang Sui Mu Illuminative fan
CN201269203Y (zh) * 2008-08-29 2009-07-08 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发光的风扇装置
US20100040457A1 (en) * 2008-08-15 2010-02-18 Chih-Chun Tsen Light-emitting fan
CN203594996U (zh) * 2013-10-16 2014-05-14 厦门兴恒隆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带空气净化功能的灯具结构
US20140254177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Michael D. Danesh Wide angle adjustable retrofit lamp for recessed lighting
CN205714866U (zh) * 2016-06-03 2016-11-23 项云 具有余辉效应的可发光风扇装置
US20160369809A1 (en) * 2015-06-22 2016-12-22 Paul Daniel Richter Cooling Fan Illuminated With Addressable LEDs
CN206397762U (zh) * 2016-12-03 2017-08-11 东莞市擎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散热风扇结构
US9777918B1 (en) * 2016-08-26 2017-10-03 Nzxt Inc. Lightable cooling fan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5395A (ja) * 1984-12-17 1986-07-03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天井扇風機
US5082422A (en) * 1991-06-10 1992-01-21 Wang Sui Mu Illuminative fan
US20100040457A1 (en) * 2008-08-15 2010-02-18 Chih-Chun Tsen Light-emitting fan
CN201269203Y (zh) * 2008-08-29 2009-07-08 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发光的风扇装置
US20140254177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Michael D. Danesh Wide angle adjustable retrofit lamp for recessed lighting
CN203594996U (zh) * 2013-10-16 2014-05-14 厦门兴恒隆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带空气净化功能的灯具结构
US20160369809A1 (en) * 2015-06-22 2016-12-22 Paul Daniel Richter Cooling Fan Illuminated With Addressable LEDs
CN205714866U (zh) * 2016-06-03 2016-11-23 项云 具有余辉效应的可发光风扇装置
US9777918B1 (en) * 2016-08-26 2017-10-03 Nzxt Inc. Lightable cooling fan structure
CN206397762U (zh) * 2016-12-03 2017-08-11 东莞市擎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散热风扇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5373U (zh) 2019-03-15
CN209261875U (zh) 2019-08-16
CN110159561B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071150A (ja) 遊技機
CN113803280B (zh)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CN106536280A (zh) 转向握柄灯条系统
JP4784034B2 (ja) 遊技機
US20040252933A1 (en) Light distribution apparatus
US20150338048A1 (en) Lighting unit for vehicle
CN104302970A (zh) 照明系统及方法
EP3613989B1 (en) Fan
CN108291705B (zh) 灯组件和包含该种灯组件的车辆设计元件
CN208236699U (zh)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CN103185907A (zh) 微透镜光学片及使用其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器
CN208605373U (zh) 发光风扇及其导光本体
JP2008086589A (ja) 遊技機の電飾装置
JP5404449B2 (ja) 遊技機用発光演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遊技機
CN109519417B (zh) 扇框及其风扇
CN1024041C (zh) 照明装置
JP7006971B2 (ja) 遊技機
JP2016067396A (ja) 遊技機
JP7048108B2 (ja) 遊技機
JP7039059B2 (ja) 遊技機
CN217633022U (zh) 发光风扇
JP2021137428A (ja) 遊技機
CN216008951U (zh) 风扇
JP2008272172A (ja) 光装飾装置
US20160117961A1 (en) Liquid ornament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