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9265A - 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9265A
CN110159265A CN201810150627.3A CN201810150627A CN110159265A CN 110159265 A CN110159265 A CN 110159265A CN 201810150627 A CN201810150627 A CN 201810150627A CN 110159265 A CN110159265 A CN 110159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section
capture cross
macroscopic
macroscopic cap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06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明
邱金权
吴朝全
雷刚
罗娜
何晓君
刘彦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06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59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59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9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E21B49/08Obtaining fluid samples or testing fluids, in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9/087Well testing, e.g. testing for reservoir productivity or forma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储层的多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对应关系,进而得到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获取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对应关系,进而得到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根据纯砂岩层、纯泥岩层、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及水层的孔隙度,得到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泥质含量及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并结合地层的、烃类的、水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以及泥质含量、地层的孔隙度、水层的孔隙度,计算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本发明得到的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精确度较高。

Description

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投产开发以后,尤其是进入中高含水期后,为了有效指导油井的开采,需获取地层中的含油饱和度。其中,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是一种通过记录发生俘获反应后地层中的剩余热中子数量,进而来获取储层含油饱和度的测井技术。
目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时,根据测井资料获取储层的地层宏观俘获面积、地层孔隙度、地层的泥质含量、地层的水的宏观俘获截面、地层的烃的宏观俘获截面、地层的泥质的宏观俘获截面和地层的岩石骨架的宏观俘获截面,然后根据这些参数的值计算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岩石骨架中的泥质含量增加时,岩石骨架的宏观俘获截面发生变化,而现有的方法在计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时,采用的岩石骨架的宏观俘获截面为定值,计算得到的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计算得到的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比较准确。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包括:
获取储层的多个水层中每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所述多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获取所述储层的多个泥岩层中每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所述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根据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水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得到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
根据所述方程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以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可选择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包括:
将孔隙度设为0,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可选择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包括:
将泥质含量设为1,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可选择地,所述方程式为:
∑ma=(1-Φ)[∑纯砂岩+Vsh(∑纯泥岩-∑纯砂岩)]+Φ×∑h
式中,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砂岩——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泥岩——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Φ——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可选择地,所述根据所述方程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以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包括:
根据所述方程式、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根据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可选择地,所述根据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Sw——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log——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sh——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w——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φ——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储层的多个水层中每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所述多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储层的多个泥岩层中每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所述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水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得到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方程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以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孔隙度设为0,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可选择地,所述第四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泥质含量设为1,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可选择地,所述方程式为:
∑ma=(1-Φ)[∑纯砂岩+Vsh(∑纯泥岩-∑纯砂岩)]+Φ×∑h
式中,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砂岩——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泥岩——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Φ——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可选择地,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方程式、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根据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可选择地,所述根据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Sw——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log——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sh——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w——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φ——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并据此得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和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进而根据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和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储层的泥质含量及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之后根据方程式、水层的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泥质含量,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考虑了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水层的孔隙度对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影响,计算得到的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精确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X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对应关系图;
图3为X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对应关系图;
图4为采用现有技术得到的不同的含油饱和度下水层的孔隙度和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的乘积与水层的孔隙度的关系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得到的不同的含油饱和度下水层的孔隙度和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的乘积与水层的孔隙度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油气储层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非均质性。具有非均质性的储层称为非均质储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101-106。下面对各个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101:获取储层的多个水层中每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多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该步骤中,储层的多个水层中每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可根据测井资料直接得到或者经过数据处理得到。
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根据多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拟合得到的直线或者曲线,也可以是根据多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孔隙度的方程式。
如图2所示,为根据X储层的多个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拟合得到的直线的坐标图,在该图中,横坐标为水层的孔隙度,纵坐标为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步骤102: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得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当水层的孔隙度为0时,认为是纯砂岩层。因此将水层的孔隙度设为0,根据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对应关系得到的宏观俘获截面为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具体地,当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为包含直线的坐标图时,直线上的横坐标等于0的点的纵坐标即为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当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为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孔隙度的方程式时,当孔隙度等于0时计算得到的宏观俘获截面即为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由图2可得到,X储层的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为8.69cu。
步骤103:获取储层的多个泥岩层中每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该步骤中,储层的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可根据测井资料直接得到或者经过数据处理得到。
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根据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拟合得到的直线或者曲线,也可以是根据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泥质含量的方程式。
如图3所示,为根据X储层的多个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拟合得到的直线的坐标图,在该图中,横坐标为泥岩层的泥质含量,纵坐标为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步骤104: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得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当泥岩层的泥质含量等于1时,认为泥岩层为纯泥岩层。因此将泥质含量设为1,根据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得到的宏观俘获截面为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具体地,当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为包含直线的坐标图时,直线上的横坐标等于1的点的纵坐标即为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当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为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泥质含量的方程式时,当泥质含量等于1时计算得到的宏观俘获截面即为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由图3可得到,X储层的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为33.47cu。
步骤105:根据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储层的泥质含量及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
在该步骤中,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的计算公式如下:
∑ma=(1-Φ)[∑纯砂岩+Vsh(∑纯泥岩-∑纯砂岩)]+Φ×∑h
式中,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砂岩——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泥岩——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Φ——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将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水层的孔隙度和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的值代入到上述公式,可得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储层的泥质含量及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
其中,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通过步骤102和步骤104已经得到,水层的孔隙度和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根据测井资料可得到。
步骤106:根据方程式、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泥质含量、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该步骤可通过子步骤601和602来实现。
子步骤601:根据方程式、储层的泥质含量及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计算得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具体地,将储层的泥质含量及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的值带入到方程式中,即可得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子步骤602:根据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泥质含量、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在该子步骤中,计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Sw——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log——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sh——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w——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φ——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将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泥质含量、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的值代入到上述公式中,即可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其中,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在子步骤601中已得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泥质含量、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根据测井资料可得到。
如图4所示,为采用现有的技术得到的不同的含油饱和度下水层的孔隙度和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的乘积与水层的孔隙度的关系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水层的孔隙度和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的乘积,纵坐标为水层的孔隙度,从左到右,五条曲线对应的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分别为100%、75%、50%、25%和0%。
如图5所示,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储层的不同含油饱和度下水层的孔隙度和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的乘积与水层的孔隙度的关系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水层的孔隙度和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的乘积,纵坐标为水层的孔隙度,从左到右,五条曲线对应的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分别为100%、75%、50%、25%和0%。
对比图4和图5可知,在相同的水层的孔隙度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更小,因此结果更精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通过获取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并据此得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和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进而根据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和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储层的泥质含量及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之后根据方程式、水层的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泥质含量,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考虑了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水层的孔隙度对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影响,计算得到的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精确度较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储层的多个水层中每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多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
第二获取模块602,用于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得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第三获取模块603,用于获取储层的多个泥岩层中每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四获取模块604,用于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得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第五获取模块605,用于根据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水层的孔隙度、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
计算模块606,用于根据方程式、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泥质含量、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可选择地,第二获取模块602具体用于:
将孔隙度设为0,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得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可选择地,第四获取模块604具体用于:
将泥质含量设为1,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得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可选择地,所述的方程式为:
∑ma=(1-Φ)[∑纯砂岩+Vsh(∑纯泥岩-∑纯砂岩)]+Φ×∑h
式中,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砂岩——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泥岩——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Φ——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可选择地,计算模块606具体用于:
根据方程式、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计算得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根据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泥质含量、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可选择地,根据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泥质含量、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Sw——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log——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sh——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w——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φ——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通过获取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并据此得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和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进而根据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和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储层的泥质含量及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之后根据方程式、水层的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泥质含量,得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考虑了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水层的孔隙度对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影响,计算得到的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精确度较高。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储层的多个水层中每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所述多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获取所述储层的多个泥岩层中每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所述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根据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水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得到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
根据所述方程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以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包括:
将孔隙度设为0,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包括:
将泥质含量设为1,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程式为:
∑ma=(1-Φ)[∑纯砂岩+Vsh(∑纯泥岩-∑纯砂岩)]+Φ×∑h
式中,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砂岩——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泥岩——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Φ——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方程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以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包括:
根据所述方程式、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根据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Sw——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log——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sh——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w——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φ——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7.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储层的多个水层中每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所述多个水层的孔隙度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的第一对应关系;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储层的多个泥岩层中每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并根据所述多个泥岩层的泥质含量及宏观俘获截面得到宏观俘获截面与泥质含量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水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得到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关于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水层的孔隙度的方程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方程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以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孔隙度设为0,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泥质含量设为1,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程式为:
∑ma=(1-Φ)[∑纯砂岩+Vsh(∑纯泥岩-∑纯砂岩)]+Φ×∑h
式中,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砂岩——储层的纯砂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纯泥岩——储层的纯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Φ——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方程式、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及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孔隙度,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根据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所述储层的泥质含量、所述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所述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及所述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得到所述储层的含油饱和度,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Sw——储层的含油饱和度;
∑log——储层的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ma——储层的泥质砂岩的宏观俘获截面;
∑sh——储层的泥岩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Vsh——储层的泥质含量;
∑w——储层的水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φ——储层的地层的孔隙度;
∑h——储层的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
CN201810150627.3A 2018-02-13 2018-02-13 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0159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0627.3A CN110159265A (zh) 2018-02-13 2018-02-13 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0627.3A CN110159265A (zh) 2018-02-13 2018-02-13 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9265A true CN110159265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35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0627.3A Pending CN110159265A (zh) 2018-02-13 2018-02-13 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5926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733A (zh) * 2007-10-09 2008-03-05 西安奥华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脉冲中子双谱-示踪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
CN101906963A (zh) * 2010-07-23 2010-12-08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利用c/o和地层宏观俘获截面交会技术确定饱和度方法
WO2012159012A1 (en) * 2011-05-19 2012-11-22 Myskin, Inc. Characterization of food materials by optomagnetic fingerprinting
CN104500051A (zh) * 2014-11-11 2015-04-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水淹层混合地层水宏观俘获截面的方法
WO2015200401A1 (en) * 2014-06-26 2015-12-30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Tracers for formation analysis
CN105317431A (zh) * 2014-07-30 2016-0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解释和评价水平井测井参数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733A (zh) * 2007-10-09 2008-03-05 西安奥华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脉冲中子双谱-示踪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
CN101906963A (zh) * 2010-07-23 2010-12-08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利用c/o和地层宏观俘获截面交会技术确定饱和度方法
WO2012159012A1 (en) * 2011-05-19 2012-11-22 Myskin, Inc. Characterization of food materials by optomagnetic fingerprinting
WO2015200401A1 (en) * 2014-06-26 2015-12-30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Tracers for formation analysis
CN105317431A (zh) * 2014-07-30 2016-0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解释和评价水平井测井参数的方法
CN104500051A (zh) * 2014-11-11 2015-04-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水淹层混合地层水宏观俘获截面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测井学》编写组编等: "《测井学》", 31 December 1998,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周四春等: "《核测井原理及应用》", 30 October 2016,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孙建孟等: "《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应用》", 30 September 2001, 石油大学出版社 *
张洪等: "脉冲中子全谱饱和度测井在青海油田的应用", 《测井技术》 *
王可朝等: "高泥质地层PNN测井的变骨架校正解释方法研究", 《科技促进发展》 *
管润红等: "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在卫城油田的应用", 《内蒙古石油化工》 *
马正编等: "《油气测井地质学》", 31 July 1994,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黄隆基等: "《放射性测井原理》", 30 April 1985, 石油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oquette et al. Geologic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porosity in sedimentary carbonates
Johri et al. A scaling law to characterize fault-damage zones at reservoir depths
Scott et al. Outcrop-bas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a kilometer-scale sand-injectite complex
CN105386751B (zh) 一种基于油藏渗流模型的水平井测井产能预测方法
CN104834518A (zh) 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平台系统
CN103821505B (zh) 砂岩油气输导层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327299B (zh) 一种确定储层可压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93313A (zh) 一种岩溶型油藏单井油气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6499370A (zh) 井组同步分注分采的分层采油井各层段产液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0162808A (zh) 一种确定页岩气井吸附气和游离气产出贡献的方法
Fothergill et al. Regional Modelling of the Late Devonian Duvernay Formation, Western Alberta, Canada
Al-Khazraji et al. Development of heterogeneous immature Brownfield with Waterdrive using dynamic opportunity index: a case study from Iraqi oilfields
Larue et al. Fluvial architecture and four-dimensional saturation modeling of a steam flood: Kern River field, California
CN108319743A (zh)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159265A (zh) 确定非均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Fracture network evaluation using tracer flowback: A case study
CN105844082A (zh) 一种沉积相图中主导相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Harrison et al. Base of salt 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y—Data and models from Pompano field, VK 989/990, Gulf of Mexico
CN102967889A (zh) 一种矿床储量的测量方法
Hand et al. Geostatistical Integration of Geological, Petrophysical, and Outcrop Data for Evaluation of Gravity Drainage lnfill Drilling at Prudhoe Bay
Freeman et al. A New Facies Classification Scheme Using Gamma Ray and Bulk Density Logs, With Multipl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North Kuwait Heavy Oil Fields
Padhy et al. Role of Geomechanics and Integrat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n Production Enhancement from a Heterogeneous Carbonate Reservoir: A Success Story from Kuwait
Corwin et al. Stylolites impact the miscible nitrogen flood in a mature carbonate oil field
Hohn et al.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il production and potential using indicator kriging
CN107060744A (zh) 一种测井地质评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