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9719B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49719B CN110149719B CN201810152284.4A CN201810152284A CN110149719B CN 110149719 B CN110149719 B CN 110149719B CN 201810152284 A CN201810152284 A CN 201810152284A CN 110149719 B CN110149719 B CN 1101497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domain
- common signal
- signal block
- downlink
- select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能够减小半静态UL/DL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该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的,涉及通信领域中的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5G新无线(new radio,NR)支持灵活的半静态(semi-static)上行/下行配置。NR的上行/下行配置资源包括下行(downlink,DL)资源、上行(Uplink,UL)资源和未知(unknown)。对于各种子载波间隔(如15kHz/30kHz/120kHz/240kHz),半静态UL/DL配置周期支持0.125ms,0.25ms,0.5ms,1ms,2ms,5ms以及10ms。此外,对于30kHz以上子载波间隔(≥30KHz SCS),NR支持2.5ms半静态UL/DL配置周期。对于60kHz以上子载波间隔(≥60KHzSCS),NR支持1.25ms半静态UL/DL配置周期。对于120kHz子载波间隔,支持0.625ms半静态UL/DL配置周期。
目前NR的semi-static UL/DL配置虽然可以实现十分灵活的上行/下行配置比例,然而,半静态UL/DL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较多。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减小半静态UL/DL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的技术方案,以提高通信效率,减轻网络负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能够减小半静态UL/DL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进而提高通信效率,降低网络负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含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且该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该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能够实现通过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来确定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的结束位置,从而减少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可能的下行可选配置的数量,进而减小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降低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的高层信令的开销,进而提高通信效率,降低网络负载。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含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且该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该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能够实现通过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来确定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的结束位置,从而减少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可能的下行可选配置的数量,进而减小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降低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的高层信令的开销,进而提高通信效率,降低网络负载。
应理解,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可以理解为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单元的个数。
这里,公共信号块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传输的信号块,公共信号块可以在半静态下行资源或未知(unknown)资源上进行传输,并且配置为该公共信号块传输的符号不能再被改写为上行状态。作为一例,公共信号块可以为SSB。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或者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可选配置包括参数x1和x2,x1表示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x1个第二时域单元,x2表示在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的所述x1个第二时域单元之后还包括x2个第一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此时该x1个第二时域单元不包括该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所述x2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此时,该x2个第一时域单元包括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此时该x1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该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所述半静态下行参数x2的取值至少为0。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为t,所述x1表示为:
x1=β·f(p)+g(k),
其中,f(p)表示所述t个公共信号块中的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占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序号,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不包括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或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包括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p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之前包含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数目,k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t、k、β分别为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
作为一例,α=2。具体的,此时第三时域单元包括β个时隙,对于包含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β个时隙中共有2β个SSB可选时域位置。另外,p表示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SSB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之前包含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数目,p为整数且这里表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括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的最大数目。因此,所述p个包含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间单元内包含的SSB可选时域位置个数为2β·p。k表示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周期内所述第t个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时域位置与所述第t个SSB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包含的SSB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即该k个SSB可选时域位置包含所述第t个SSB可选时域位置。k为正整数且k∈[1,2β],因此t=2β·p+k,t、β分别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x2表示为:
其中,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为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内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此时该g(k)个第二时域单元不包括该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时隙,个第一时域单元包括该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一时域单元。
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的取值至少为0。此时该g(k)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该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时隙。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配置N个所述下行可选配置,N取决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总个数N1与基本划分粒度Δ的比值,其中,所述基本划分粒度Δ为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含的最小的公共信号块的数目,N、N1、Δ分别为正整数。
具体的,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中的每个下行可选配置可以具有一个标识,对应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下行可选配置的标识。作为一例,该标识可以为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下可选配置中的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包含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其中,i,t分别为整数,且i∈[0,N-1],t=min{(i+1)×Δ,N1}。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上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占用的第二时域位置的起始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的所述下行资源之后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
此时,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中包括y1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y1的取值至少为0,至多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在所述下行资源或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y1的可选取值范围为:
0≤y1≤N2-α,
其中,α=max{x1+1,N3},N2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N3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N3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
本申请实施例中,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比特数为: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消息OSI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节点,也可以是该网络节点内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各实施例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网络设备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收发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包括射频电路,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单元时,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该处理模块与该存储单元连接,该处理模块执行该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的通信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装置为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该芯片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收发模块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模块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的通信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第二方面资源分配的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该终端设备内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各实施例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收发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包括射频电路,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单元时,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该处理模块与该存储单元连接,该处理模块执行该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项的资源分配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该芯片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收发模块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模块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项的通信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第二方面资源分配的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半静态UL/DL配置的图样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SSB的一种时频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半静态UL/DL配置的图样的示意图。由图2可知,半静态UL/DL配置的图样为DL-未知(unknown)-UL,即在半静态UL/DL配置周期内,位于DL资源和UL的资源之间的资源被配置为unknown。并且,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参数(x1,x2,y1,y2)进行指示。假设半静态UL/DL配置周期内包含个时隙(slot),则参数(x1,x2,y1,y2)的具体含义如下:
(2)x2∈{0,1,...,13},表示在x1个DL时隙之后,x2个OFDM符号配置为DL符号;
(4)y2∈{0,1,...,13},表示在y1个UL时隙之前,y2个OFDM符号配置为UL符号。
目前,同步广播信号块(Synchronous Signal/PBCH block,SSB)能够在半静态DL资源和unknown资源上进行传输,并且配置为SSB传输的时域资源不能再被改写为UL状态。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SSB的时域配置来对半静态UL/DL进行配置。
图3示出了SSB的一种时频结构的示意图。具体的,一个SSB占用4个连续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其中,符号1为占12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符号2和符号4均为占20个RB的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符号3包括占12个RB的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和2个各占4个RB的PBCH。
另外,SSB检测窗检测窗为一个时长为5ms的窗,即在一个5ms的SSB检测窗检测窗内,最多可以传输L个SSB。并且,对于不同的频段,L的取值如下:
(1)3GHz以下频段,L=4。
(2)3GHz至6GHz频段,L=8或16。
(3)6GHz至52.6GHz频段,L=64。
具体而言,SSB支持15kHz,30kHz,120kHz以及240kHz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spacing,SCS)。对于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在一个SSB检测窗检测窗中,一个SSB占据连续的4个OFDM符号。SSB在时域配置有以下5种不同的映射图样:
情况A(Case A):对于15kHz子载波间隔,在一个SSB检测窗(5ms)中SSB的第一个符号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的OFDM符号序号为{2,8}+14*n。对于3GHz以下频段(L=4),n=0,1。对于3GHz~6GHz频段(L=8),n=0,1,2,3。SSB可选时域位置的具体映射方式如图4所示。
具体的,图4中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以1个时隙为基本单位,并且,在图4中,每个时隙中包含2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这两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分别占据该时隙中的第3至第6个OFDM符号(即该时隙中序号为2、3、4、5的OFDM符号)和第9至第12个OFDM符号(即该时隙中序号为8、9、10、11的OFDM符号)。
情况B(Case B):对于30kHz子载波间隔,在一个SSB检测窗(5ms)中SSB的第一个符号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的OFDM符号序号为{4,8,16,20}+28*n。对于3GHz以下频段(L=4),n=0。对于3GHz~6GHz频段(L=8),n=0,1。SSB可选时域位置的具体映射方式如图5所示。
具体的,图5中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以2个时隙为基本单位,并且,在图5中,每2个时隙包含4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这4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分别占据第一个时隙中的第5至第8个OFDM符号(即第一个时隙中的序号为4、5、6、7的OFDM符号)、第一个时隙中的9至第12个OFDM符号(即第一个时隙中的序号为8、9、10、11的OFDM符号)、第二个时隙中的第3至第6个OFDM符号(即第二个时隙中的序号为2、3、4、5的OFDM符号)和第二个时隙中的第7至第10个OFDM符号(即第二个时隙中的序号为6、7、8、9的OFDM符号)。
情况C(Case C):对于30kHz子载波间隔,在一个SSB检测窗(5ms)中SSB的第一个符号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的OFDM符号序号为{2,8}+14*n。对于3GHz以下频段(L=4),n=0,1。对于3GHz~6GHz频段(L=8),n=0,1,2,3。SSB可选时域位置的具体映射方式如图6所示。
具体的,图6中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以1个时隙为基本单位,并且,在图6中,每个时隙包含2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这2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分别占据该时隙的第3至第6个OFDM符号(即该时隙中序号为2、3、4、5的OFDM符号)和第9至12个OFDM符号(即该时隙中序号为8、9、10、11的OFDM符号)。
情况D(Case D):对于120kHz子载波间隔,在一个SSB检测窗(5ms)中SSB的第一个符号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的OFDM符号序号为{4,8,16,20}+28*n。对于6GHz以上频段(L=64),n=0,1,2,3,5,6,7,8,10,11,12,13,15,16,17,18。SSB可选时域位置的具体映射方式如图7所示。
具体的,图7中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以2个时隙为基本单位,并且,在图7中,每2个时隙包含4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这4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分别占据第一个时隙中的第5至第8个OFDM符号(即第一个时隙中的序号为4、5、6、7的OFDM符号)、第一个时隙中的9至第12个OFDM符号(即第一个时隙中的序号为8、9、10、11的OFDM符号)、第二个时隙中的第3至第6个OFDM符号(即第二个时隙中的序号为2、3、4、5的OFDM符号)和第二个时隙中的第7至第10个OFDM符号(即第二个时隙中的序号为6、7、8、9的OFDM符号)。
情况E(Case E):对于240kHz子载波间隔,在一个SSB检测窗(5ms)中SSB的第一个符号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的OFDM符号序号为{8,12,16,20,32,36,40,44}+56*n。对于6GHz以上频段(L=64),n=0,1,2,3,5,6,7,8。SSB可选时域位置的具体映射方式如图8所示。
具体的,图8中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的映射图样以4个时隙为基本单位,并且,在图8中,每4个时隙包含8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这8个SSB的可选的时域位置分别占据第一个时隙中的第9至第12个OFDM符号(即第一个时隙中的序号为8、9、10、11的OFDM符号)、第一个时隙中的最后2个OFDM符号和第二个时隙中的前2个OFDM符号(即第一个时隙中的序号为12、13的OFDM符号和第二个时隙中的序号为0、1的OFDM符号)、第二个时隙中第3至第6个OFDM符号(即第二个时隙中的序号为2、3、4、5的OFDM符号)、第二个时隙中的第7至10个OFDM符号(即第二个时隙中的序号为6、7、8、9的OFDM符号)、第三个时隙中的第5至第8个OFDM符号(即第三个时隙中的序号为4、5、6、7的OFDM符号)、第三个时隙中的第9至第12个OFDM符号(即第三个时隙中的序号为8、9、10、11的OFDM符号)、第三个时隙中的最后2个OFDM符号和第四个时隙中的前2个OFDM符号(即第三个时隙中的序号为12、13的OFDM符号和第四个时隙中的序号为0、1的OFDM符号)以及第四个时隙中的第3至第6个OFDM符号(即第四个时隙中的序号为2、3、4、5的OFDM符号)。
另外,在一个时隙内,第一个符号(对应OFDM符号序号为0)与第一个SSB可选位置的第一个OFDM符号之间的符号通常用于下行控制传输。并且,在一个时隙内,最后一个SSB可选位置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与最后一个符号(对应OFDM符号序号为13)之间的符号通常用于保护间隔和上行传输。由于在NR系统中,SSB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并且在一个SSB检测窗中具有多种的时域映射图样(如图4至图8所示),另外SSB检测窗还支持多种传输周期(例如5ms/10ms/20ms/40/ms/80ms/160ms),这些都使得NR系统中SSB的时域配置位置十分灵活且繁杂。本申请实施例将在保证了SSB的灵活传输基础上,对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进行了重新设计。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110,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
120,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含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且该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该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能够实现通过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来确定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的结束位置,从而减少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可能的下行可选配置的数量,进而减小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降低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的高层信令的开销,进而提高通信效率,降低网络负载。
例如,对于较大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以及对于较大的子载波间隔,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时隙数目较多。例如,当子载波间隔为240kHz,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为10ms时,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160个时隙。此时,可以通过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来确定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的下行资源的结束位置,进而能够减小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可能的下行可选配置的数量,进而减小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进而提高通信效率,降低网络负载。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RMSI)、其他系统消息(other system information,OSI)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具体可以为小区特殊(cell-specific)RRC信令和/或UE-specific RRC信令。可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消息还可以为其他消息或高层信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域单元,时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域符号,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slot),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迷你时隙(mini-slot),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帧(subframe)。其中,上述时域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也可以是单载波频分复用(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SC-FDM)符号。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时域位置可以替换为时域范围或时域区间,并且,时域单元也可称为时间单元。
应理解,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可以理解为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单元的个数。具体的,当给定子载波间隔和半静态UL/DL配置的周期时,半静态UL/DL配置周期内的时隙的数目是确定的,即,此时该半静态UL/DL配置周期的时域长度是确定的。这样,当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时,该下行可选配置可以指示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单元的个数。
这里,公共信号块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传输的信号块,公共信号块可以在半静态下行资源或未知(unknown)资源上进行传输,并且配置为该公共信号块传输的符号不能再被改写为上行状态。作为一例,公共信号块可以为SSB。具体的,SSB的时频资源结构以及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可以参见上文图3至图8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公共信号块为SSB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公共信号块也可以为除SSB之外的其他信号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
这里,第一时域单元可以为OFDM符号。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定义第二时域单元和第三时域单元,其中,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例如第二时域单元可以为时隙、迷你时隙等,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β例如可以为1、2或4等。作为一例,一个时隙可以包括14个OFDM符号,序号分别为0,1,2,3,4,5,6,7,8,9,10,11,12,13,一个第三时域单元可以包括2个时隙。应理解,这里仅对第一时域单元、第二时域单元和第三时域单元进行了具体的举例,但是这并不会对本申请实施例造成限定。
具体的,这里以公共信号块为SSB为例进行描述。一个SSB占用4个连续的OFDM符号。则此时,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所占的第一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该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SSB中的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四个OFDM符号。
具体的,所述下行可选配置包括参数x1和x2,x1表示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x1个第二时域单元,x2表示在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的所述x1个第二时域单元之后还包括x2个第一时域单元,具体的x1和x2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参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此时该x1个第二时域单元不包括该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对应的,参数x2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此时,该x2个第一时域单元包括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
具体的,当公共信号块为SSB时,x1的取值为该下行资源所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的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第四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起始位置与该半静态上行/下行周期内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时隙的数目,该x1个时隙不包括该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x2的取值为该下行资源所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的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第四个OFDM符号的结束位置与该最后一个SSB所在的时隙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目,该x2个OFDM符号包括该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
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二时域单元。
具体的,这里以公共信号块为SSB为例进行描述。则此时,该下行资源所占的第一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该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SSB中的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时隙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也就是说,该下行资源所占的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为该第一时域位置中的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时隙的结束位置。
此时,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此时该x1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该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所述半静态下行参数x2的取值至少为0。
具体的,当公共信号块为SSB时,x1的取值为该下行资源所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的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第四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结束位置与该半静态上行/下行周期内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时隙的数目,该x1个时隙包括该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x2的取值至少为0。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数目为t时,所述x1可以表示为:
x1=β·f(p)+g(k),
其中,f(p)表示所述t个公共信号块中的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占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序号。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不包括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或者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包括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t、k、β分别为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
具体的,这里以α=2为例进行描述。具体而言,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即第三时间单元为公共信号块的时域映射的基本粒度,该基本粒度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
例如,当公共信号块为SSB时,对于上文中的Case A,β=1,对于Case B、Case C和Case D,β=2,对于Case E,β=4。具体的,此时第三时域单元包括β个时隙,对于包含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β个时隙中共有2β个SSB可选时域位置。另外,p表示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SSB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之前包含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数目,p为整数且这里表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括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的最大数目。因此,所述p个包含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间单元内包含的SSB可选时域位置个数为2β·p。k表示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周期内所述第t个SSB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时域位置与所述第t个SSB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包含的SSB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即该k个SSB可选时域位置包含所述第t个SSB可选时域位置。k为正整数且k∈[1,2β],因此t=2β·p+k,t、β分别为正整数。
这时,f(p)表示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t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中的第t个SSB(即最后一个SSB)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序号。g(k)为所述第t个SSB(即最后一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起始位置(即该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与所述第t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即该第三时域单元的第一个OFDM符号)之间包含的时隙的数目,即此时该g(k)个时隙不包括该第t个SSB所在的时隙。或者g(k)为所述第t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OFDM所在的时隙的结束位置(即该时隙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与所述第t个SSB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即该第三时间单元的第一个OFDM符号)之间包含的时隙的数目,即此时该g(k)个时隙包括该第t个SSB所在的时隙。
可选的,此时所述x2可表示为:
具体的,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为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内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k个公共信号块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此时该g(k)个第二时域单元不包括该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时隙,个第一时域单元包括该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一时域单元。
也就是说,当g(k)为所述第t个SSB(即最后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起始位置(即该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与所述第t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即该第三时域单元的第一个OFDM符号)之间包含的时隙的数目时,为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内的第k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即最后一个OFDM符号)与所述第k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时隙的起始位置(即该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之间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目。此时该g(k)个第二时域单元不包括该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时隙,个OFDM符号包括该第k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占的OFDM符号。
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的取值至少为0。此时该g(k)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该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时隙。
也就是说,当g(k)为所述第t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OFDM所在的时隙的结束位置(即该时隙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与所述第t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即该第三时间单元的第一个OFDM符号)之间包含的时隙的数目时,则的取值至少为0。此时该g(k)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该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配置一个下行可选配置集合,该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下行可选配置,其中该至少一个下行可选配置所指示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不同。这时,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下行可选配置可以为该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在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中确定一个或多个下行可选配置,并将该一个或多个下行可选配置作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下行资源配置。具体的,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中的每个下行可选配置可以具有一个标识,对应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下行可选配置的标识。作为一例,该标识可以为索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该集合的名称为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为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集合的名称并不做限定,例如,该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也可以称为半静态下行可选配置集合等。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标识为索引为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标识也可以为其他可以标识下行可选配置的符号,例如序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配置N个所述下行可选配置,即该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中可以包括N个所述下行可选配置。这里,N的取值取决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总个数N1与基本划分粒度Δ的比值,作为一例,N的取值可以为其中,所述基本划分粒度Δ为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含的最小的公共信号块的数目,N、N1、Δ分别为正整数。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公共信号块为SSB时,N1可以记为NSSB。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N个下可选配置中的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包含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其中,t为整数,且i∈[0,N-1],t=min{(i+1)×Δ,N1}。
例如,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中的第i+1个下行可选配置中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比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中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多Δ个,这里i为整数,且i∈[0,N-2]。例如,第一个下行可选配置中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Δ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第二个下行可选配置中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可以包括2Δ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
另外,在i=N-1时,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中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包括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为N1。也就是说,当N1不能被Δ整除时,第N-1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包含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个数为N1。当N1能够能被Δ整除时,N×Δ=N1。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上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占用的第二时域位置的起始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所述下行资源之后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actual transmitted)的公共信号块之后。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结合半静态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x1的取值以及实际传输的SSB的时域位置,确定半静态上行参数y1的可选的取值范围。并且,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上行资源的起始位置可以配置在半静态下行资源之后的位置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SSB之后的位置。
因此,参数y1的取值至少为0,至多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在所述下行资源或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具体而言,当实际传输的SSB在下行资源上传输时,则实际传输的SSB在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下行资源中传输,此时y1至多为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所述下行资源之后的时隙的数目,即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除所述下行资源之外的时隙的数目。当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SSB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未知资源上传输时,则此时y1至多为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所述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的时隙的数目。
作为一例,所述y1的可选取值范围可以表示为:
0≤y1≤N2-α,
其中,α=max{x1+1,N3},N2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N3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对应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且N3为正整数。此时,N3个第二时域单元包括该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另外,当公共信号块为SSB时,N2可以记为N3可以记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所需的指示比特数为此时,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可选配置。此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预配置的下行可选配置集合中确定该第一下行可选配置,并根据该第一下行可选配置,确定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比特数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含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且该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该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能够实现通过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来确定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的结束位置,从而减少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可能的下行可选配置的数量,进而减小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降低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的高层信令的开销,进而提高通信效率,降低网络负载。
下面结合图10至图14,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具体的实施例中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应注意,下面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这里给出的例子进行等价变换或修改,这样的变换或修改仍然应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具体的,图10以SSB的时域配置映射图样为Case A、SSB子载波间隔15kHz、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为2ms为例。这时,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共包含2个时隙,共计存在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即NSSB=4。
作为一例,基于图10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配置2和配置3。该4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一集合。
这时,第一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3])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第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两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2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3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3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3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A,有:
g(1)=g(2)=0,
具体的,对于第一集合中的配置0,有x1=0,x2=6;
对于配置1,有x1=0,x2=12;
对于配置2,有x1=1,x2=6;
对于配置3,有x1=1,x2=12。
作为另一例,基于图10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2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该2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二集合。
这时,第二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1])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两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A,有:
g(1)=g(2)=1,
具体的,对于第二集合中的配置0,有x1=1,x2=0;
对于配置1,有x1=2,x2=0。
另外,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上行资源的起始符号可配置在半静态下行资源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SSB之后的位置。
0≤y1≤2-α,α=max{x1+1,2}
对应的,对于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指示比特数为:
对于以每Δ=2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指示比特数为:
此时,上述第一集合及第一集合中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1所示。应理解,这里仅以集合中的每个配置的标识为配置序号为例进行描述,但是这并不会对本申请实施构成限定。
表1 第一集合示例
上述第二集合及第二集合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2所示:
表2 第二集合示例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具体的,图11以SSB的时域配置映射图样为Case B、SSB子载波间隔30kHz、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为2ms为例。这时,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共包含4个时隙,共计存在8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即NSSB=8。
作为一例,基于图11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配置2、配置3、配置4、配置5、配置6、配置7。该8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三集合。
这时,第三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7])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第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两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2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3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3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3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4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5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五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5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6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六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6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7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七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7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8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八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B,有:
g(1)=g(2)=0,g(3)=g(4)=1,
具体的,对于第三集合中的配置0,有x1=0,x2=8;
对于配置1,有x1=0,x2=12;
对于配置2,有x1=1,x2=6;
对于配置3,有x1=1,x2=10;
对于配置4,有x1=2,x2=8;
对于配置5,有x1=2,x2=12;
对于配置6,有x1=3,x2=6;
对于配置7,有x1=3,x2=10。
作为另一例,基于图11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2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配置2、配置3。该4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四集合。
这时,第四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3])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两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四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2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6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六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3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8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八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B,有:
g(1)=g(2)=1,g(3)=g(4)=2,
具体的,对于第四集合中的配置0,有x1=1,x2=0;
对于配置1,有x1=2,x2=0;
对于配置2,有x1=3,x2=0;
对于配置3,有x1=4,x2=0。
另外,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上行资源的起始符号仅可配置在半静态下行资源以及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SSB之后的位置。
0≤y1≤4-α,α=max{x1+1,3}
对应的,对于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总指示比特数为:
对于以每Δ=2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总指示比特数为:
此时,上述第三集合及第三集合中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3所示。应理解,这里仅以集合中的每个配置的标识为配置序号为例进行描述,但是这并不会对本申请实施构成限定。
表3 第三集合示例
上述第四集合及第四集合中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4所示:
表4 第四集合示例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具体的,图12以SSB的时域配置映射图样为Case C、SSB子载波间隔30kHz、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为2ms为例。这时,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共包含4个时隙,共计存在8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即NSSB=8。
作为一例,基于图12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配置2、配置3、配置4、配置5、配置6、配置7。该8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五集合。
这时,第五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7])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第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两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2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3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3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3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4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5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五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5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6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六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6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7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七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7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8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八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C,有:
g(1)=g(2)=0,g(3)=g(4)=1,
具体的,对于第五集合中的配置0,有x1=0,x2=6;
对于配置1,有x1=0,x2=12;
对于配置2,有x1=1,x2=6;
对于配置3,有x1=1,x2=12;
对于配置4,有x1=2,x2=6;
对于配置5,有x1=2,x2=12;
对于配置6,有x1=3,x2=6;
对于配置7,有x1=3,x2=12。
作为另一例,基于图12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2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配置2、配置3。该4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六集合。
这时,第六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3])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两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四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2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6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六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3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8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八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C,有:
g(1)=g(2)=1,g(3)=g(4)=2,
具体的,对于第六集合中的配置0,有x1=1,x2=0;
对于配置1,有x1=2,x2=0;
对于配置2,有x1=3,x2=0;
对于配置3,有x1=4,x2=0。
另外,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上行资源的起始符号仅可配置在半静态下行资源以及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SSB之后的位置。
0≤y1≤4-α,α=max{x1+1,3}
对应的,对于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总指示比特数为:
对于以每Δ=2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总指示比特数为:
此时,上述第五集合及第五集合中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5所示。应理解,这里仅以集合中的每个配置的标识为配置序号为例进行描述,但是这并不会对本申请实施构成限定。
表5 第五集合示例
上述第六集合及第六集合中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6所示:
表6 第六集合示例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具体的,图13以SSB的时域配置映射图样为Case D、SSB子载波间隔120kHz、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为0.25ms为例。这时,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共包含2个时隙,共计存在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即NSSB=4。
作为一例,基于图13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配置2和配置3。该4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七集合。
这时,第七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3])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第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两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2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3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三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3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四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D,有:
g(1)=g(2)=0,g(3)=g(4)=1,
具体的,对于第七集合中的配置0,有x1=0,x2=8;
对于配置1,有x1=0,x2=12;
对于配置2,有x1=1,x2=6;
对于配置3,有x1=1,x2=10。
作为另一例,基于图13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2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该2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八集合。
这时,第八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1])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两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四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D,有:
g(1)=g(2)=1,g(3)=g(4)=2,
具体的,对于第八集合中的配置0,有x1=1,x2=0;
对于配置1,有x1=2,x2=0。
另外,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上行资源的起始符号可配置在半静态下行资源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SSB之后的位置。
0≤y1≤2-α,α=max{x1+1,2}
对应的,对于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指示比特数为:
对于以每Δ=2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指示比特数为:
此时,上述第七集合及第七集合中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7所示。应理解,这里仅以集合中的每个配置的标识为配置序号为例进行描述,但是这并不会对本申请实施构成限定。
表7 第七集合示例
上述第八集合及第八集合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8所示:
表8 第八集合示例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示意图。具体的,图14以SSB的时域配置映射图样为Case E、SSB子载波间隔240kHz、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为0.25ms为例。这时,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共包含4个时隙,共计存在8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即NSSB=8。
作为一例,基于图14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配置2、配置3、配置4、配置5、配置6、配置7。该8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九集合。
这时,第九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7])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1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第一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2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两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2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3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3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3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4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5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五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5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6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六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6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7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七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7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8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八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E,有:
g(1)=0,g(2)=g(3)=g(4)=1,g(5)=g(6)=2,g(7)=g(8)=3,
具体的,对于第九集合中的配置0,有x1=0,x2=12;
对于配置1,有x1=1,x2=2;
对于配置2,有x1=1,x2=6;
对于配置3,有x1=1,x2=10;
对于配置4,有x1=2,x2=8;
对于配置5,有x1=2,x2=12;
对于配置6,有x1=3,x2=2;
对于配置7,有x1=3,x2=6。
作为另一例,基于图14中的SSB的时域映射图样,当以每Δ=4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时,在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以配置个下行可选配置,分别为配置0、配置1。该2个下行可选配置构成第十集合。
这时,第十集合中的第i(i为整数且i∈[0,1])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时域位置包括(i+1)×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具体而言,配置0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4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前四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配置1指示的时域范围包括8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对应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八个SSB的可选时域位置)。
这时,每个配置都包括参数x1和参数x2。具体的,参数x1和参数x2的含义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SSB映射图样caseE,有:
g(1)=1,g(2)=g(3)=g(4)=2,g(5)=g(6)=3,g(7)=g(8)=4,
具体的,对于第十集合中的配置0,有x1=2,x2=0;
对于配置1,有x1=4,x2=0。
另外,在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上行资源的起始符号仅可配置在半静态下行资源以及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SSB之后的位置。
0≤y1≤4-α,α=max{x1+1,2}
对应的,对于以每Δ=1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总指示比特数为:
对于以每Δ=2个SSB可选时域位置为下行资源的基本划分粒度的情况,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所需的总指示比特数为:
此时,上述第九集合及第九集合中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9所示。应理解,这里仅以集合中的每个配置的标识为配置序号为例进行描述,但是这并不会对本申请实施构成限定。
表9 第九集合示例
上述第十集合及第十集合中每一种下行可选配置对应的y1取值范围及指示所需的总比特数如表10所示:
表10 第十集合示例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700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700包括确定单元710和发送单元720。
确定单元710,用于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
发送单元7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含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且该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该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能够实现通过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来确定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的结束位置,从而减少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可能的下行可选配置的数量,进而减小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降低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的高层信令的开销,进而提高通信效率,降低网络负载。
可选的,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或者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
可选的,所述下行可选配置包括参数x1和x2,x1表示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x1个第二时域单元,x2表示在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的所述x1个第二时域单元之后还包括x2个第一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x2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半静态下行参数x2的取值至少为0。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为t,所述x1表示为:
x1=β·f(p)+g(k),
其中,f(p)表示所述t个公共信号块中的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占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序号,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或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p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之前包含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数目,k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t、k、β分别为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
可选的,所述x2表示为:
其中,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为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内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
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的取值至少为0。
可选的,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配置N个所述下行可选配置,N取决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总个数N1与基本划分粒度Δ的比值,其中,所述基本划分粒度Δ为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含的最小的公共信号块的数目,N、N1、Δ分别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N个下可选配置中的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包含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其中,i,t分别为整数,且i∈[0,N-1],t=min{(i+1)×Δ,N1}。
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上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占用的第二时域位置的起始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的所述下行资源之后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
可选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中包括y1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y1的取值至少为0,至多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在所述下行资源或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可选的,所述y1的可选取值范围为:
0≤y1≤N2-α,
其中,α=max{x1+1,N3},N2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N3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N3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
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消息OSI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单元71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发送单元720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20和收发器830。其中,存储器820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810执行的代码等,处理器810可以用于对数据或程序进行处理。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20,处理器810读取存储器82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700或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800能够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具体的,该通信装置700或通信装置800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700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该装置900包括接收单元910和确定单元920。
接收单元910,用于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
确定单元9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含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且该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该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能够实现通过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来确定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的结束位置,从而减少该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可能的下行可选配置的数量,进而减小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需要的指示比特数目,降低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的高层信令的开销,进而提高通信效率,降低网络负载。
可选的,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或者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
可选的,所述下行可选配置包括参数x1和x2,x1表示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x1个第二时域单元,x2表示在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的所述x1个第二时域单元之后还包括x2个第一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x2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半静态下行参数x2的取值至少为0。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为t,所述x1表示为:
x1=β·f(p)+g(k),
其中,f(p)表示所述t个公共信号块中的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占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序号,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或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p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之前包含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数目,k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t、k、β分别为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快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
可选的,所述x2表示为:
其中,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为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内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
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的取值至少为0。
可选的,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配置N个所述下行可选配置,N取决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总个数N1与基本划分粒度Δ的比值,其中,所述基本划分粒度Δ为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含的最小的公共信号块的数目,N、N1、Δ分别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中的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包含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其中,i,t分别为整数,且i∈[0,N-1],t=min{(i+1)×Δ,N1}。
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上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占用的第二时域位置的起始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的所述下行资源之后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9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资源。
可选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中包括y1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y1的取值至少为0,至多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在所述下行资源或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可选的,所述y1的可选取值范围为:
0≤y1≤N2-α,
其中,α=max{x1+1,N3},N2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N3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N3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
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消息OSI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单元92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接收单元910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如图18所示,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和收发器1030。其中,存储器1020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1010执行的代码等,处理器1010可以用于对数据或程序进行处理。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20,处理器1010读取存储器102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图17所示的通信装置900或图18所示的通信装置1000能够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具体的,该通信装置900或通信装置1000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对应的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或收发器、处理器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上述任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对应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其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芯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对应的方法。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可以独立的使用,也可以进行联合的使用,这里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或者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可选配置包括参数x1和x2,x1表示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x1个第二时域单元,x2表示在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的所述x1个第二时域单元之后还包括x2个第一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x2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半静态下行参数x2的取值至少为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为t,所述x1表示为:
x1=β·f(p)+g(k),
其中,f(p)表示所述t个公共信号块中的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占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序号,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或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p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之前包含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的数目,k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t、k、β分别为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2表示为:
其中,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为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内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配置N个所述下行可选配置,N取决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总个数N1与基本划分粒度Δ的比值,其中,所述基本划分粒度Δ为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含的最小的公共信号块的数目,N、N1、Δ分别为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中的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包含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其中,i,t分别为整数,且i∈[0,N-1],t=min{(i+1)×Δ,N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上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占用的第二时域位置的起始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的所述下行资源之后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中包括y1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y1的取值至少为0,至多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在所述下行资源或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1的可选取值范围为:
0≤y1≤N2-α,
其中,α=max{x1+1,N3},N2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N3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N3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消息OSI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或者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可选配置包括参数x1和x2,x1表示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x1个第二时域单元,x2表示在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的所述x1个第二时域单元之后还包括x2个第一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x2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半静态下行参数x2的取值至少为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为t,所述x1表示为:
x1=β·f(p)+g(k),
其中,f(p)表示所述t个公共信号块中的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占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序号,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或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p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之前包含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数目,k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t、k、β分别为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快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2表示为:
其中,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为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内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配置N个所述下行可选配置,N取决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总个数N1与基本划分粒度Δ的比值,其中,所述基本划分粒度Δ为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含的最小的公共信号块的数目,N、N1、Δ分别为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中的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包含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其中,i,t分别为整数,且i∈[0,N-1],t=min{(i+1)×Δ,N1}。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上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占用的第二时域位置的起始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的所述下行资源之后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中包括y1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y1的取值至少为0,至多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在所述下行资源或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1的可选取值范围为:
0≤y1≤N2-α,
其中,α=max{x1+1,N3},N2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N3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N3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
22.根据权利要求12-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消息OSI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
2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或者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可选配置包括参数x1和x2,x1表示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x1个第二时域单元,x2表示在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的所述x1个第二时域单元之后还包括x2个第一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x2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半静态下行参数x2的取值至少为0。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为t,所述x1表示为:
x1=β·f(p)+g(k),
其中,f(p)表示所述t个公共信号块中的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占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序号,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或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p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之前包含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数目,k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t、k、β分别为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2表示为:
其中,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为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内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
28.根据权利要求23-27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配置N个所述下行可选配置,N取决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总个数N1与基本划分粒度Δ的比值,其中,所述基本划分粒度Δ为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含的最小的公共信号块的数目,N、N1、Δ分别为正整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中的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包含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其中,i,t分别为整数,且i∈[0,N-1],t=min{(i+1)×Δ,N1}。
30.根据权利要求23-2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上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占用的第二时域位置的起始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的所述下行资源之后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中包括y1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y1的取值至少为0,至多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在所述下行资源或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y1的可选取值范围为:
0≤y1≤N2-α,
其中,α=max{x1+1,N3},N2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N3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N3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
33.根据权利要求23-32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消息OSI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
3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可选配置,所述下行可选配置用于指示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内包括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资源。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或者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占用的最后一个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占用的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域单元。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可选配置包括参数x1和x2,x1表示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包括x1个第二时域单元,x2表示在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中的所述x1个第二时域单元之后还包括x2个第一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x2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所述半静态下行参数x2的取值至少为0。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为t,所述x1表示为:
x1=β·f(p)+g(k),
其中,f(p)表示所述t个公共信号块中的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占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序号,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或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包括至少β个第二时域单元,p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之前包含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第三时域单元数目,k表示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公共信号块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t、k、β分别为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快可选时域位置的数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2表示为:
其中,若g(k)为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则为所述第三时域单元内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k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位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一时域单元的数目;
39.根据权利要求34-3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可配置N个所述下行可选配置,N取决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总个数N1与基本划分粒度Δ的比值,其中,所述基本划分粒度Δ为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第一时域位置中包含的最小的公共信号块的数目,N、N1、Δ分别为正整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下行可选配置中的第i个下行可选配置指示的下行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包含t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其中,i,t分别为整数,且i∈[0,N-1],t=min{(i+1)×Δ,N1}。
41.根据权利要求34-4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的上行资源占用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占用的第二时域位置的起始位置在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中的所述下行资源之后或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资源。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中包括y1个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y1的取值至少为0,至多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在所述下行资源或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之后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y1的可选取值范围为:
0≤y1≤N2-α,
其中,α=max{x1+1,N3},N2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N3表示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最后一个实际传输的公共信号块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第二时域单元的数目,N3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或,
所述x1的取值为所述至少一个公共信号块中的最后一个公共信号块的可选时域位置的最后一个第一时域单元所在的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所述半静态上行/下行配置周期内起始位置之间包含的第二时域单元数目。
44.根据权利要求34-4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消息OSI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52284.4A CN110149719B (zh) | 2018-02-14 | 2018-02-14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52284.4A CN110149719B (zh) | 2018-02-14 | 2018-02-14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9719A CN110149719A (zh) | 2019-08-20 |
CN110149719B true CN110149719B (zh) | 2023-01-13 |
Family
ID=67589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52284.4A Active CN110149719B (zh) | 2018-02-14 | 2018-02-14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49719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7970A (zh) * | 2012-05-23 | 2013-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6688300A (zh) * | 2015-08-21 | 2017-05-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9483B (zh) * | 2012-01-12 | 2015-09-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6455103B (zh) * | 2016-11-30 | 2022-12-2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方法和资源配置装置 |
-
2018
- 2018-02-14 CN CN201810152284.4A patent/CN1101497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7970A (zh) * | 2012-05-23 | 2013-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6688300A (zh) * | 2015-08-21 | 2017-05-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iscussion on remining issues on semi-static DL-UL assignment;CMC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R1-1720592》;20171201;第1-4页 * |
Dynamic and semi-static DL/UL resource partition;Huawei等;《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R1-1719390》;20171201;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9719A (zh) | 2019-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30981B2 (ja) | 制御チャネルを受信および送信する方法、ユーザ機器ならびに基地局 | |
CN110034835B (zh) | 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152769B (zh) | 一种控制资源集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
CN107078892B (zh) | 用于lte rel-13通信系统中的mtc设备的资源分配 | |
CN108023666B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891312B (zh) |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811139B (zh) | 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WO2012024321A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si-rs resource allocation in lte-advance systems | |
CN111586861B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
EP3500003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pparatus, and network apparatus | |
EP3565167B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886811A (zh) | 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5843116A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4258716A (zh) | 一种资源的指示方法和通信设备 | |
EP3493636B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1865535B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0971362B (zh) | 一种发现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4009112A (zh) | 控制信道检测能力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4175787A (zh) | 用于为支持nr iot应用程序的ue设计coreset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9429565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9041198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9392154A (zh) | 一种信号发送、信号接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
CN110034899B (zh) | 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149719B (zh)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08667759B (zh)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