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8065B - 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8065B
CN110148065B CN201910289989.5A CN201910289989A CN110148065B CN 110148065 B CN110148065 B CN 110148065B CN 201910289989 A CN201910289989 A CN 201910289989A CN 110148065 B CN110148065 B CN 1101480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circuit
current
circuit curren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899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8065A (zh
Inventor
罗红梅
凌煦
申旭辉
刘兵
陈萌
余晓伟
唐晓骏
奚江惠
谢岩
汪辰
张鑫
刘天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entral China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entral China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entral China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19102899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80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8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8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8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8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柔直接入点短路故障时,计算此时柔直连接方式下的柔直短路电流;以及交流连接方式下的交流短路电流;根据所述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注入比例;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总短路电流;根据注入比例以及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并进一步根据预设规则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所述方法及系统解决了距离柔直接入点较远的交流母线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偏大的问题,为分析柔直对不同距离的站点短路电流的影响提供参考。

Description

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是一种新型直流输电技术。这种输电技术能够瞬时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解耦控制、能向无源网络供电、换流站间无需通讯、且易于构成多端直流系统。另外,该输电技术能同时向系统提供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紧急支援,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装备。
近区交流系统故障,柔性直流不闭锁条件下,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不同,将向交流系统注入短路电流。对于柔性直流对于短路电流的影响,主要存在两个因素,即额定工作电流和过电流限制倍数;在传统的电路电流计算程序中,对柔性直流所提供的的短路电流,均按照额定工作电流和过电流限制倍数的乘积进行近似处理,忽略柔性直流控制策略对短路电流的影响。按此方法计算柔性直流所提供的短路电流偏保守,虽保证了柔直实际注入短路不可能高于此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但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采用的模型不计及柔性直流控制模型参数和策略对短路电流的影响,高估了此时柔直提供的短路电流,距离柔直较远的交流母线短路电流水平计算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的偏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以现有计算方式计算距离柔直较远的交流母线短路电流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综合考虑柔性直流和交流影响的差异对柔直短路电流进行修正,获得更精确的短路电流值;所述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包括:
采集待计算短路电流所处电网的运行状态数据,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数据搭建电网数据模型;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设置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以及与所述柔性直流接入点相距预设距离的短路点;
在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柔直短路电流;
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交流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一注入比例;
恢复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的短路故障,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总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使用柔直影响短路电流作为在设置有柔直接入点的情况下,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的总的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注入比例为所述第一柔直短路电流与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的比值;
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为所述所述注入比例与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乘积;
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为所述总短路电流和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的相加之和。
进一步的,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还设置有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与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处于同一柔直断面上;
在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柔直短路电流;
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交流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第N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N注入比例;
恢复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的短路故障,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第N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为所述总短路电流减去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所述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获得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和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相加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电网数据模型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搭建;
所述对第一柔直短路电流、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二交流短路电流的计算,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中完成。
所述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系统包括:
模型设置单元,所述模型设置单元用于采集待计算短路电流所处电网的运行状态数据,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数据搭建电网数据模型;所述模型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设置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以及与所述柔性直流接入点相距预设距离的短路点;
电路模拟单元,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交流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模拟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总短路电流;
电路计算单元,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一注入比例;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柔直短路电流与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的比值,作为第一注入比例;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注入比例与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乘积,作为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总短路电流和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的相加之和,作为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还设置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与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处于同一柔直断面上;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在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交流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恢复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的短路故障,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N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N注入比例;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N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总短路电流减去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所述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获得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和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相加之和,作为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设置单元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搭建所述电网数据模型;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中完成对第一柔直短路电流、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二交流短路电流的计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给出了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及系统针对柔性直流接入电网的情况,综合考虑柔直对电网内各点的短路电流的影响,计算获得较符合实际的短路电流,解决了距离柔直接入点较远的交流母线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偏高、不准确的问题,为考虑柔直对于短路电流的影响,分析柔直对不同距离的站点短路电流的影响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采集待计算短路电流所处电网的运行状态数据,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数据搭建电网数据模型;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设置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以及与所述柔性直流接入点相距预设距离的短路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网数据模型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搭建;所述电网数据模型包括潮流数据和稳定数据。考虑在电网中接入柔性直流的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柔性直流接入点,或是在一个柔直截面上的多个接入点;先以最基础的一个柔性直流接入点进行说明。
步骤120,在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柔直短路电流IVSC_f;
步骤130,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交流短路电流If
所述第一柔直短路电流IVSC_f以及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If均是对应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发生短路故障时的计算获得,本实施例中,所述对第一柔直短路电流IVSC_f以及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If的计算,均是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实现。
步骤140,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一注入比例;
所述第一注入比例为所述第一柔直短路电流与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2024610590000071
本实施例中,可以认为对于电网中一个固定位置提供的交流短路电流和柔直短路电流的比例是基本固定的。
步骤150,恢复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的短路故障,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I′f以及总短路电流If_far
本实施例中,所述短路点可根据实际计算需要获得,所述短路点距离所述柔性直流接入点越远,本方法所体现的计算效果越好。
所述总短路电流If_far为对应的被研究的短路点对应的三相短路电流总值;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I′f为在所述三相电路电流总值中由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线路提供的短路电流值;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I′f以及总短路电流If_far均由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计算获得。
步骤160,根据所述第一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I′VSC_f
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I′VSC_f为所述所述注入比例与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I′f的乘积;即
Figure BDA0002024610590000072
步骤170,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If_far、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I′f以及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I′VSC_f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I′f_far
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I′f_far为所述总短路电流If_far和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I′f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I′VSC_f的相加之和。即在本实施例中,为:I′f_far=(If_far-I′f)+I′VSC_f
步骤180,使用柔直影响短路电流作为在设置有柔直接入点的情况下,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的总的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当所述柔性直流接入点不只有一个点时,以如下的,具有两个接入点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步骤111,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还设置有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与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处于同一柔直断面上;
步骤121,在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柔直短路电流;
步骤131,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交流短路电流;
步骤141,根据所述第N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N注入比例;
上述步骤121至步骤141对于第N柔直短路电流、第N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注入比例的计算方式,与上述步骤120、130、140中的计算方式相同,不在赘述;其中,第一柔直短路电流为3.578kA,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为5.721kA;第N柔直短路电流为3.642kA,第N交流短路电流为9.674kA;
这里为了表述简便,设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为“北点”,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为“南点”;则第一注入比例和第N注入比例分别为:
Figure BDA0002024610590000081
Figure BDA0002024610590000082
步骤151,恢复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的短路故障,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
同上,计算获得的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I′f北=0.252kA;计算获得的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I′f南=0.597kA;进一步的,此时对应的总短路电流If_far=51.405kA;
步骤161,根据所述第N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则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以及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分别为:
Figure BDA0002024610590000091
Figure BDA0002024610590000092
步骤171,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本实施例中,针对两个柔直接入点的情况,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为所述总短路电流减去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所述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获得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和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相加之和。具体的:
I′f_far=(If_far-I′f北-I′f南)+I′VSC_f北+I′VSC_f南
=(51.405-0.252-0.597)+0.157+0.373=51.09
以上,即为两个柔直接入点的情况下,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当考虑多个柔直接入点时,其计算方法与所述两个柔直接入点情况相同。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模型设置单元210,所述模型设置单元210用于采集待计算短路电流所处电网的运行状态数据,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数据搭建电网数据模型;所述模型设置单元210用于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设置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以及与所述柔性直流接入点相距预设距离的短路点;
电路模拟单元220,所述电路模拟单元220用于在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220用于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交流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220用于模拟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总短路电流;
电路计算单元230,所述电路计算单元2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一注入比例;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230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柔直短路电流与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的比值,作为第一注入比例;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2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230用于计算所述注入比例与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乘积,作为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240,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240用于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240用于计算所述总短路电流和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的相加之和,作为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设置单元210用于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还设置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与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处于同一柔直断面上;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220用于在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220用于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交流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220用于恢复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的短路故障,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230用于根据所述第N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N注入比例;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230用于根据所述第N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240用于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240用于计算所述总短路电流减去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所述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获得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和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相加之和,作为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设置单元210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搭建所述电网数据模型;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220用于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中完成对第一柔直短路电流、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二交流短路电流的计算。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步骤编号仅用于区别各步骤,而并不用于限制各步骤之间的时间或逻辑的关系,除非文中有明确的限定,否则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包括各种可能的情况。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公开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公开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系统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公开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公开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公开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系统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系统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作出若干改进、修改、和变形,这些改进、修改、和变形都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待计算短路电流所处电网的运行状态数据,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数据搭建电网数据模型;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设置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以及与所述柔性直流接入点相距预设距离的短路点;
在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柔直短路电流;
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交流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一注入比例;
恢复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的短路故障,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总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使用柔直影响短路电流作为在设置有柔直接入点的情况下,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的总的短路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注入比例为所述第一柔直短路电流与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的比值;
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为所述所述注入比例与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乘积;
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为所述总短路电流和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的相加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还设置有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与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处于同一柔直断面上;
在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柔直短路电流;
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交流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第N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N注入比例;
恢复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的短路故障,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第N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为所述总短路电流减去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所述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获得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和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相加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数据模型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搭建;
所述对第一柔直短路电流、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二交流短路电流的计算,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中完成。
6.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模型设置单元,所述模型设置单元用于采集待计算短路电流所处电网的运行状态数据,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数据搭建电网数据模型;所述模型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设置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以及与所述柔性直流接入点相距预设距离的短路点;
电路模拟单元,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一交流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模拟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总短路电流;
电路计算单元,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一注入比例;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柔直短路电流与所述第一交流短路电流的比值,作为第一注入比例;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注入比例与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乘积,作为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总短路电流和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的相加之和,作为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型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上还设置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所述第一柔性直流接入点与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处于同一柔直断面上;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在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设置短路故障,在柔性直流连接方式下计算此时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将所述柔性直流连接方式切换为交流线路连接方式,计算所述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对应的第N交流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恢复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的短路故障,当短路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在交流线路连接方式下计算短路点对应的由第N柔性直流接入点提供的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N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柔直短路电流获得两种连接方式下短路电流的第N注入比例;
所述电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N注入比例以及所述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计算获得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
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总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计算获得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总短路电流减去所述第一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以及所述第N短路点交流短路电流获得的差,与所述第一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和第N短路点柔直短路电流相加之和,作为所述柔直影响短路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设置单元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搭建所述电网数据模型;
所述电路模拟单元用于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程序BPA-SCCP在所述电网数据模型中完成对第一柔直短路电流、第一交流短路电流以及第二交流短路电流的计算。
CN201910289989.5A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148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9989.5A CN110148065B (zh)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9989.5A CN110148065B (zh)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8065A CN110148065A (zh) 2019-08-20
CN110148065B true CN110148065B (zh) 2022-11-18

Family

ID=6758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9989.5A Active CN110148065B (zh)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80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2878B (zh) * 2021-06-24 2023-02-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柔直换流母线短路电流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6911B (zh) * 2013-10-12 2016-05-25 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切除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线路瞬时性短路接地故障的方法
CN106711972B (zh) * 2017-02-24 2018-10-09 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 计及混合直流馈入的交流系统距离保护性能评价方法
CN107482664B (zh) * 2017-07-21 2021-10-0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孤岛交流电网系统强度评估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8065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Dynamic-feature extraction, attrib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DEAR) method for power system model reduction
CN107862103B (zh) 一种基于adpss的仿真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1313440B (zh) 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9510227B (zh) 一种直流闭锁后换流站母线稳态电压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9256776B (zh) 一种电网频率潮流越限联合调整辅助决策方法及装置
CN108448566B (zh) 一种电力系统在线混合仿真方法和系统
CN110456131A (zh) 一种直流电压测量异常定位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729762B (zh) 孤岛扰动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148065B (zh) 一种考虑柔直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955959A (zh) 电力系统故障的快速生成及批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9586589B (zh) 一种mmc、子模块投入个数计算方法、投入方法及装置
CN110135039A (zh) 风电汇集地区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An integrated online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improv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and economic operation
Wang Techniques for high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ransient stability
CN107991583B (zh)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交流出线故障判别方法及系统
CN105226644B (zh) 基于可用容量一致性的带约束等值方法
CN104218668B (zh) 设备发生故障时引起动作的备自投的追踪确定方法
CN103529275A (zh) 地区电网短路电流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14142512B (zh) 基于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的柔性直流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Li et al. A simultaneous phase sequence exchang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transient energy function
CN113033889B (zh)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预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952838B (zh) 一种基于眼动设备的潮流智能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2100860A (zh)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mmc模型建立方法和电磁暂态仿真方法
CN108155645B (zh) 厂矿配电网络的合环判断方法及装置
KR101736256B1 (ko) 고장전류 기여율 산정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