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7197A -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7197A
CN110147197A CN201910277810.4A CN201910277810A CN110147197A CN 110147197 A CN110147197 A CN 110147197A CN 201910277810 A CN201910277810 A CN 201910277810A CN 110147197 A CN110147197 A CN 110147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creen
touch
frame
input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78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7197B (zh
Inventor
赵阳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78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7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7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7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7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7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操作识别方法、操作识别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由于触发的边框与触控屏幕的功能相同,故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进行数据输入的过程中,手指滑出触屏后,可以根据边框的触控操作继续执行控制,避免了现阶段中存在的控制中断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用户的控制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识别方法、操作识别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一般地,当用户使用终端进行数据输入,进行与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具体地,通过终端上用于显示并进行触控输入的触控屏幕进行数据交互,然则,在使用触控屏幕进行数据输入时,因为触控屏幕的尺寸和应用界面的限制,常常会出现操作滑出触控屏幕,进而造成操作指令的中断,如:手游用户在使用终端进行游戏过程中,由于游戏过程中存在的令人激动和兴奋的对战场景吸引了用户主要关注,手指控制终端的过程容易被忽略,常常出现手指移动到触控屏幕之外,由于控制的终端,严重影响了游戏对战,进而造成如游戏英雄技能无法释放,或者释放没有达到手指操作的效果,严重的情况造成游戏英雄死亡,影响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故亟需一种解决现阶段所面临问题的操作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用于终端,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方法包括: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响应在触控屏幕的外边缘接收到的输入,执行与第二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触控操作还包括: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的数量为一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的数量为多个;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根据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所在区域,执行与区域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为多个;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和在边框上的拖拽方向的对应关系,执行与拖拽输入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边框与触控屏幕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操作识别方法还包括:判定当前运行环境和/或应用满足防误触功能的应用环境,执行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的步骤。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装置,用于终端,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响应在触控屏幕的外边缘接收到的输入,执行与第二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触控操作还包括: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的数量为一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的数量为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根据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所在区域,执行与区域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为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和在边框上的拖拽方向的对应关系,执行与拖拽输入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边框与触控屏幕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判定当前运行环境和/或应用满足防误触功能的应用环境,执行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操作识别方法的程序,所述操作识别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在检测到用户在触控屏幕上的触控输入后,判断该触控输入是否为连续性的触控输入,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防误触功能是在检测到与触控屏幕的外边缘相邻的边框被触发时执行与触控屏幕相同的功能,由于触发的边框与触控屏幕的功能相同,故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进行数据输入的过程中,手指滑出触屏后,可以根据边框的触控操作继续执行控制,避免了现阶段中存在的控制中断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用户的控制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3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6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识别装置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2、图4和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终端,20触控屏幕,22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终端2的操作识别方法,其中,终端2包括触控屏幕20以及与触控屏幕20外边缘相邻的边框22,其中,边框22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具体地,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S102,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
S104,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2包括触控屏幕20以及与触控屏幕20外边缘相邻的边框22,其中,边框22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在触控屏幕20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20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20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22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20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22的输入,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20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20上移动到触控屏幕20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20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22时,响应根据边框22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并执行与触控屏幕20内的第一触控操作的一致的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22作为触控屏幕20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20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终端2的操作识别方法,其中,终端2包括触控屏幕20以及与触控屏幕20外边缘相邻的边框22,其中,边框22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具体地,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S202,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
S204,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
S206,响应在触控屏幕的外边缘接收到的输入,执行与第二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2包括触控屏幕20以及与触控屏幕20外边缘相邻的边框22,其中,边框22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在触控屏幕20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20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20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22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20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22的输入,在检测到触控屏幕20的外边缘接收到的输入后,执行与第二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功能,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20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20上移动到触控屏幕20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20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22时,响应根据边框22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并执行与触控屏幕20内的第一触控操作的一致的功能,此时,用户手指在边框22移动回触控屏幕20,移动回来后触控屏幕20继续执行第二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22作为触控屏幕20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20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终端2的操作识别方法,其中,终端2包括触控屏幕20以及与触控屏幕20外边缘相邻的边框22,其中,边框22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具体地,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S302,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
S304,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2包括触控屏幕20以及与触控屏幕20外边缘相邻的边框22,其中,边框22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在触控屏幕20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20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20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22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20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22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22接触且在边框22距离上的拖拽输入,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20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20上移动到触控屏幕20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20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22时,响应根据边框22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并执行与触控屏幕20内的第一触控操作的一致的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22作为触控屏幕20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20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的数量为一个。
在该实施例中,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如在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是控制游戏英雄移动,则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后,控制游戏英雄持续移动,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终端的操作识别方法,其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具体地,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S402,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
S404,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根据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所在区域,执行与区域对应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在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根据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所在区域,执行与区域对应的功能。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上移动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时,根据第二触控指令所在的划分区域确定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功能,进而对应执行,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作为触控屏幕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如:边框区域的面积与使用频率成正比,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所对应的边框区域的面积大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功能所对应的边框区域的面积。
优选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如:根据第一触控操中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所对应的位置确定边框区域,并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与边框区域匹配划分关系。
请参阅图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终端的操作识别方法,其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具体地,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S502,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
S504,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和在边框上的拖拽方向的对应关系,执行与拖拽输入对应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在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上的拖拽方向的对应关系,根据拖拽输入执行对应的功能。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上移动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时,根据第二触控指令拖拽输入的拖拽方向执行对应的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作为触控屏幕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边框与触控屏幕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边框与触控屏幕为一体式结构,避免了边框与触控屏幕在触控过程中存在间隙,无法对手指的操作进行识别而进而造成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误识别,进而造成控制指令的中断,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边框与触控屏幕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5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边框与触控屏幕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5毫米,避免了边框与触控屏幕在触控过程中间隙过大,无法对手指的操作进行识别而进而造成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误识别,进而造成控制指令的中断,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终端的操作识别方法,其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具体地,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S602,判定当前运行环境和/或应用满足防误触功能的应用环境;
S604,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
S606,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方法包括:检测当前运行环境和/或应用是否满足防误触功能的应用环境,只有在前运行环境和/或应用满足防误触功能的应用环境的情况下,才可以执行防误触功能,其中,当前运行环境可以是终端的存储空间、终端的算力等终端硬件限制,也可以是终端的运行系统、使用权限等软件设置;应用可以是应用程序厂商发布的可以支持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用户选择设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限定防误触功能的使用环境,在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同时,避免防误触功能的开启造成的输入沾粘,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S702,确定第一触点位置;
S704,判断是否为连续性操作,判断结果为是执行S706,否则执行S712;
S706,启用边框防误触功能;
S708,判断当前操作产生的边缘触点,判断结果为是执行S710,否则执行S714;
S710,响应当前边框触点,实现边框防误触功能;
S712,不启用边框防误触功能;
S714,不响应该点。
在该实施例中,当用户通过终端进行游戏时,记录当前用户在触控屏幕第一触点位置A点的功能,(重新抬起手指按下即算作第一触点位置),当触控屏幕记录第一触屏位置A点,判断用户操作从A点持续滑动到屏幕边缘的过程中触屏是否是连续性操作(判断手指在滑动过程中是否离开屏幕),如果如连续性操作,当手指过度到屏幕与边框的临界边缘时(手指一半在屏幕上,一半在边框上这种状态),边框中的传感器(压敏传感器)感受的压力点位置代替第一触点A下按钮功能该方向最边缘实现的功能(例如:王者荣耀游戏中的轮盘方向键,当用户横平时左手大拇指点击方向键,视为第一触点A,然后向左或左下方、左上方滑动,过程中触屏没有中断,这时手机左侧边框就替代轮盘键左半部分功能,将边框分为3部分,左上方L1点、左下方L点、左L2点、这样游戏人物就按照AL1、AL、AL2三个方向自由移动;如果是按键,如果手持已经包裹边框,那么终端只执行当前持续性动作移出边框的操作;如技能键也是如此,技能施法方向;如果按键没有方向要求,边框就只代替当前按键功能,无论在哪都只实现这个按键功能)。
在本申请的该实施例中,通过执行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用户动作中断,降低游戏误操作,提升用户游戏体验,同时,无需其他硬件支持可塑性强,可兼容大多数游戏应用,可以提升产品的人性化。
请参阅图1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装置100,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100包括:存储器102、处理器104及存储在存储器102上并可在处理器1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4执行时实现如: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100包括:存储器102、处理器104及存储在存储器102上并可在处理器1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4执行时实现如:在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上移动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时,响应根据边框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并执行与触控屏幕内的第一触控操作的一致的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作为触控屏幕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装置200,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200包括:存储器202、处理器204及存储在存储器202上并可在处理器2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04执行时实现如: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响应在触控屏幕的外边缘接收到的输入,执行与第二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200包括:存储器202、处理器204及存储在存储器202上并可在处理器2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04执行时实现如:在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在检测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接收到的输入后,执行与第二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功能,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上移动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时,响应根据边框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并执行与触控屏幕内的第一触控操作的一致的功能,此时,用户手指在边框移动回触控屏幕,移动回来后触控屏幕继续执行第二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作为触控屏幕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3,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装置300,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300包括:存储器302、处理器304及存储在存储器302上并可在处理器3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04执行时实现如: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300包括:存储器302、处理器304及存储在存储器302上并可在处理器3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04执行时实现如:在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上移动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时,响应根据边框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并执行与触控屏幕内的第一触控操作的一致的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作为触控屏幕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的数量为一个。
在该实施例中,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如在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是控制游戏英雄移动,则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后,控制游戏英雄持续移动,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装置400,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400包括:存储器402、处理器404及存储在存储器402上并可在处理器4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04执行时实现如: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根据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所在区域,执行与区域对应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400包括:存储器402、处理器404及存储在存储器402上并可在处理器4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04执行时实现如:在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根据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所在区域,执行与区域对应的功能。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上移动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时,根据第二触控指令所在的划分区域确定第二触控指令对应的功能,进而对应执行,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作为触控屏幕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如:边框区域的面积与使用频率成正比,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所对应的边框区域的面积大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功能所对应的边框区域的面积。
优选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如:根据第一触控操中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所对应的位置确定边框区域,并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与边框区域匹配划分关系。
请参阅图15,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装置500,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500包括:存储器502、处理器504及存储在存储器502上并可在处理器5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04执行时实现如: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和在边框上的拖拽方向的对应关系,执行与拖拽输入对应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500包括:存储器502、处理器504及存储在存储器502上并可在处理器5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04执行时实现如:在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后,响应初始位置对应的功能,并触发防误触功能,在防误触功能下,当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根据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边框上的拖拽方向的对应关系,根据拖拽输入执行对应的功能。即在用户通过触控屏幕进行连续性控制输入时,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指在触控屏幕上移动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进而触碰到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设置的边框时,根据第二触控指令拖拽输入的拖拽方向执行对应的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将边框作为触控屏幕的扩展部件使用,进而增大了触控屏幕的控制面积,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边框与触控屏幕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边框与触控屏幕为一体式结构,避免了边框与触控屏幕在触控过程中存在间隙,无法对手指的操作进行识别而进而造成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误识别,进而造成控制指令的中断,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边框与触控屏幕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5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边框与触控屏幕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5毫米,避免了边框与触控屏幕在触控过程中间隙过大,无法对手指的操作进行识别而进而造成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误识别,进而造成控制指令的中断,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6,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装置600,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600包括:存储器602、处理器604及存储在存储器602上并可在处理器6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4执行时实现如:判定当前运行环境和/或应用满足防误触功能的应用环境;响应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接收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拖拽输入至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边框的输入和保持与边框接触且在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操作识别装置600包括:存储器602、处理器604及存储在存储器602上并可在处理器6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4执行时实现如:检测当前运行环境和/或应用是否满足防误触功能的应用环境,只有在前运行环境和/或应用满足防误触功能的应用环境的情况下,才可以执行防误触功能,其中,当前运行环境可以是终端的存储空间、终端的算力等终端硬件限制,也可以是终端的运行系统、使用权限等软件设置;应用可以是应用程序厂商发布的可以支持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用户选择设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限定防误触功能的使用环境,在有效避免了现阶段中由于用户数据输入时手指滑出触屏造成的控制中断,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同时,避免防误触功能的开启造成的输入沾粘,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操作识别方法的程序,操作识别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操作识别方法的步骤,因此具有上述任一项操作识别方法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操作识别方法,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所述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所述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响应所述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在所述触控屏幕接收到初始位置的输入,以及在所述初始位置输入后保持与所述触控屏幕接触的拖拽输入;
接收所述边框的第二触控操作,执行与所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其中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所述拖拽输入至所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后触发与之对应相邻的所述边框的输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在所述触控屏幕的外边缘接收到的输入,执行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还包括:保持与所述边框接触且在所述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的数量为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的数量为多个;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对所述边框区域的划分关系,根据在所述边框距离上的拖拽输入所在区域,执行与所述区域对应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为多个;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和在所述边框上的拖拽方向的对应关系,执行与所述拖拽输入对应的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与所述触控屏幕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定当前运行环境和/或应用满足所述防误触功能的应用环境,执行所述响应所述触控屏幕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启动防误触功能的步骤。
9.一种操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触控屏幕以及与触控屏幕外边缘相邻的边框,其中,所述边框构造有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的传感器,所述操作识别装置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操作识别方法的程序,所述操作识别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的步骤。
CN201910277810.4A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147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7810.4A CN110147197B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7810.4A CN110147197B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7197A true CN110147197A (zh) 2019-08-20
CN110147197B CN110147197B (zh) 2021-11-12

Family

ID=6758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7810.4A Active CN110147197B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719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8734A (zh) * 2020-09-09 2020-12-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触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148172A (zh) * 2020-09-29 2020-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1082694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5836U (zh) * 2010-07-11 2011-09-21 吴廷强 电容式触摸屏设备的按键扩展装置
CN103699289A (zh) * 2013-12-13 2014-04-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滑动操作响应方法及装置
JP2015069540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端末および情報機器端末のデータ保存方法
CN105224215A (zh) * 2015-08-28 2016-01-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5836U (zh) * 2010-07-11 2011-09-21 吴廷强 电容式触摸屏设备的按键扩展装置
JP2015069540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端末および情報機器端末のデータ保存方法
CN103699289A (zh) * 2013-12-13 2014-04-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滑动操作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5224215A (zh) * 2015-08-28 2016-01-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2694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068734A (zh) * 2020-09-09 2020-12-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触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068734B (zh) * 2020-09-09 2024-04-3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触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148172A (zh) * 2020-09-29 2020-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48172B (zh) * 2020-09-29 2022-1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7197B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57866B1 (ko) 촉각 입력 디바이스 상의 제스처 인식
CN10640690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装置
KR101892315B1 (ko) 컴퓨팅 디바이스 내의 터치 이벤트의 예상
CN102262504B (zh) 带虚拟键盘的用户交互手势
US8452338B2 (en) Telephone call and alarm control methods for a cell phone
CN110147197A (zh)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A3008943C (e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 gaming system
CN107479737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566835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8082411A1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CN104364734B (zh) 使用多点触摸输入的远程会话控制
US2012021243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interaction with touch screen apparatuses
US20120019469A1 (en) Touch input transitions
EP2687973A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249706A (zh) 游戏控制程序、游戏控制方法和游戏控制装置
CN107422938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323892B1 (ko) 멀티 터치 가상 마우스
US20210205698A1 (en) Program,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CN104216652A (zh) 屏幕显示内容多对象选取系统与方法
CN103246382A (zh)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02470A (zh) 防止触摸按键误触发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066950A (zh) 应用程序图标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US20130321322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3448479B (zh) 单手操作模式开启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42263A (zh) 触控显示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