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2405B - 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2405B
CN110142405B CN201910248225.1A CN201910248225A CN110142405B CN 110142405 B CN110142405 B CN 110142405B CN 201910248225 A CN201910248225 A CN 201910248225A CN 110142405 B CN110142405 B CN 110142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array
printing
nozzl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82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2405A (zh
Inventor
冯选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482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2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2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2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2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24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B22F10/25Direct deposition of metal particles, e.g. direct metal deposition [DMD] or laser engineered net shaping [L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30Process control
    • B22F10/36Process control of energy beam par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8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40Radiation means
    • B22F12/41Radiation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e.g. laser or electron b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40Radiation means
    • B22F12/44Radiation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adia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40Radiation means
    • B22F12/44Radiation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adiation means
    • B22F12/45Two or m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50Means for feeding of material, e.g. heads
    • B22F12/53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50Means for feeding of material, e.g. heads
    • B22F12/55Two or more means for fee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003Apparatus, e.g. furn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30Process control
    • B22F10/32Process control of the atmosphere, e.g. composition or pressure in a building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20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30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B22F12/33Platforms or substrates translatory in the deposition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50Means for feeding of material, e.g. heads
    • B22F12/58Means for feeding of material, e.g. heads for changing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e.g. by mix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70Gas flow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包括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以及半导体激光器阵列输出的激光光路上依次设置的微透镜阵列、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列起始位置调节器、条形同轴送粉喷嘴、打印控制平台,还包括光束边界指示器和单点输出控制模块;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中的每个激光器、条形同轴送粉喷嘴、打印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边界指示器安装在所述列起始位置调节器上;本发明能够在保证加工精度的情况下,一次扫描打印一个二维面,将打印速度提升数一到两个数量级,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金属材料的3D打印制造技术,激光快速成型需要用高功率的激光照射试件表面,融化金属粉末形成液态的熔池,然后移动激光束,熔化前方的粉末而让后方的金属液冷却凝固,周边需要有送粉装置、惰性气体保护、喷头控制等来配套。这个加工过程是一个点堆积过程,对于一些较大工件的加工需要很长的加工时间,加工效率低下。目前实现金属3D打印的高功率激光器基本采用半导体激光器阵列,整形技术主要集中在如何将半导体阵列耦合进光纤或者输出加工光束,通常以牺牲加工精度为代价来提高加工效率,因此,在传统金属材料的3D打印制造技术基础上进行研究,在不牺牲加工精度的情况下提高加工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根据金属材料3D激光打印制造的特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维面阵快速高精度激光3D金属打印机,将二维半导体激光器阵列输出的激光经过整形后获得可进行单点控制的输出功率密度达到激光3D打印要求的面阵激光输出,再配以同轴送粉喷嘴,实现快速激光3D金属打印。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包括由m×n半导体激光器组成的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以及半导体激光器阵列输出的激光光路上依次设置的由m×n个微透镜组成的微透镜阵列、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列起始位置调节器、条形同轴送粉喷嘴、打印控制平台,还包括光束边界指示器和单点输出控制模块;所述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中的每个激光器、条形同轴送粉喷嘴、打印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打印控制平台位于所述条形同轴送粉喷嘴下方;所述光束边界指示器安装在所述列起始位置调节器上;
由所述半导体激光器阵列输出的激光阵列先经过微透镜阵列进行准直形成准直激光束,再经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和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对光束间隔依次进行行方向和列方向压缩,然后经列起始位置调节器对光束位置进行调节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激光阵列,最后经条形同轴送粉喷嘴的激光输出端口输出,到达打印控制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位于二维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的下方,为一包括有m个45°条形反射面的阶梯反射镜,该m个45°条形反射面与激光束阵列的m行相对应;两个相邻反射镜之间的平面与接收到的激光行进方向相垂直,且反射镜阶梯的棱与激光器的列方向一致;45°条形反射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z等于激光光斑直径a,相邻的45°条形反射面之间的水平间隔j1=d1-d2,d1为反射镜接收到的列方向上相邻两条激光束之间的中心间隔,d2为该相邻两条激光束通过各自对应的45°条形反射面反射之后的中心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为一包括有n个45°条形反射面的阶梯反射镜,该n个45°条形反射面与激光束阵列的n列相对应;两个相邻反射镜之间的平面与接收到的激光行进方向相垂直,且反射镜阶梯的棱与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的阶梯的棱相垂直;45°条形反射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z等于激光光斑直径a,相邻的45°条形反射面之间的水平间隔j2=d3-d4,d3为反射镜接收到的行方向上相邻两条激光束之间的中心间隔,d4为该相邻两条激光束通过各自对应的45°条形反射面反射之后的中心间隔,d4=s×a;s取正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列起始位置调节器为阶梯状反射镜,共有n个相平行的反射面;反射面与接收到的激光方向夹角为45°,且每个反射面对应于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的一个反射面,以接收到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的对应反射面上全部的激光光束;相邻两个反射面在激光束行进方向上的距离为a。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同轴送粉喷嘴包括连接支架、两个单侧喷嘴、两个转轴连接器和喷嘴倾角调节装置;所述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激光器的出光口,所述两个单侧喷嘴对称安装在连接支架两侧,每个单侧喷嘴的顶端与连接支架通过一所述转轴连接器相铰接,单侧喷嘴能够以转轴连接器为轴转动;每个单侧喷嘴的下半部分通过所述喷嘴倾角调节装置与连接支架相连,单侧喷嘴在喷嘴倾角调节装置的调节作用下以转轴连接器为轴转动;所述两个单侧喷嘴的下端围成的激光输出口为条形;单侧喷嘴包括喷嘴外壳,喷嘴外壳内由外向里依次设有外侧冷却水通道、外保护气通道、喷粉通道和内侧冷却水通道四个空腔;所述外侧冷却水通道、外保护气通道、喷粉通道和内侧冷却水通道均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柱结构;所述外保护气通道的排气端为条形喷气出口,所述喷粉通道的出粉端设有条形多孔喷粉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件、两块横向挡板、两块纵向挡板和内保护气体入口;所述两块横向挡板的上半部分和两块纵向挡板围成一激光通道;连接件为一中心开有矩形孔的矩形板,连接件固定在上述激光通道端口,且该端口上覆有激光覆口镜;所述两块纵向挡板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器与两个单侧喷嘴的顶端铰接,单侧喷嘴能够以转轴连接器为轴转动;每个单侧喷嘴的下半部分通过一所述喷嘴倾角调节装置与挡板连接,其中一块纵向挡板上靠近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一内保护气体入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喷粉通道靠近外保护气通道一侧上设置多个混粉碰撞柱。
进一步的,所述喷粉通道的入口设置多个入粉口,每个所述入粉口下对应设置6个呈1、2、3排列的混粉碰撞柱。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的文件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要打印的工件的结构扫描文件得到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0,并将打印点阵数据文件file0转换为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所述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0有4个数据项,分别为(x,y,z,p),x、y、z分别表示目标位置相对于打印起始点在x、y、z方向上的序列坐标,x、y方向上的步长均为a,z方向上步长为c;p为对应坐标点的打印控制信息;x∈[0,A-1],y∈[0,B-1],z∈[0,C-1],A、B、C分别是x、y、z方向上的最大扫描步数;所述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包含6个数据项,以(x1,y1,z1,i,j,p1)表示,前三项x1,y1,z1表示该坐标系下对应的分别是x、y、z的方向上的序列坐标、第四五项i、j分别对应激光阵列位置坐标、第六项表示的是其相应的打印控制信息,文件file1与文件file0中数据的关系如下:
x1=x+(n-mod(y,n))×s;
y1=Ceiling(y/(m×n))-1;
z1=z;
i=INT(y,n);
j=mod(y,n);
p1=p;
式中mod(y,n)表示y除以n的余数,Ceiling()为把数值向上舍入为整数,INT(y,n)表示y除以n下舍取整,取值范围分别是:
x1∈[0,A+n×s-1];
y1∈[0,Ceiling(B/(m×n))-1];
z1∈[0,C-1];
i∈[0,m-1];
j∈[0,n-1];
p1∈[0,1];
第二步,将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转换为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file2包含3+m×n个数据项,其中,前3个数据项是x2,y2,z2,分别表示x、y、z的方向上的序列坐标,x方向上的步长均为a,y方向上步长为b=m×n×a,z方向上步长为c;m×n个数据项是相应的m×n个激光头对应的打印控制信息;file2与file1中数据关系如下:
x2=x1
y2=y1
z2=z1
m×n个数据项的序号分别为0,1,…,i×m+j,…,m×n-1;其中第i×m+j项的取值为file1中对应(x1,y1,z1,i,j)坐标对应的p值,也即p2(i×m+j)=p1(x1,y1,z1,i,j),其中i∈[0,m-1],j∈[0,n-1]。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1,单点输出控制模块生成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2;
步2,启动喷嘴;
步3,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读取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中的第一个数据,将其作为当前数据;
步4,单点输出控制模块将当前数据中的x、y、z的三个序列坐标发送给打印机控制器;
步5,打印机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x、y、z的三个序列坐标,控制水平导轨和升降平台的移动,从而带动打印平台上的工件移动;
步6,单点输出控制模块根据当前数据中的m×n个激光头对应的打印控制信息,来控制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中每个激光器的亮灭,延时一个熔烧时间;
步7,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读取下一条数据,将其作为当前数据,重复执行步4-步6,直至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中数据读取完毕;
步8,单点输出控制模块控制喷嘴停止工作,工件打印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单点输出控制模块对二维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中的每个半导体激光器进行亮灭控制,形成能够单点控制的二维面阵激光输出,一次扫描打印一个二维面,将打印速度提升数一到两个数量级。具体是,将m×n矩形排列的二维激光输出,通过两个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在对激光束间隔压缩,再经过列起始位置调节器将输出激光阵列排成平行四边形光斑,再配以与之相应的打印控制方法,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情况下将打印效率提升m×n倍,相当于m×n个3D激光打印机并行工作。
2、本发明通过微透镜阵列、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及列起始位置调节器对激光光束进行整形,所采用的二维阵列光斑的整形、排列方法,使得相邻激光打印点有一定间隔,这解决了很多加工上的难度,不会因为激光阵列过于密集而难以加工,或者机械加工精度不够而影响3D激光打印精度,也即在不牺牲打印精度的情况下,将打印速度提高m×n倍。
3、另外,本发明激光利用热效率要比传统的单点打印要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降低熔烧所需的能量密度,或者说在相同的激光功率下,能够实现更快的扫描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二维面阵快速高精度激光3D金属打印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光斑分布演化图。
图3为光束整形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条形同轴送粉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条形同轴送粉喷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单侧喷嘴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单侧喷嘴顶部各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喷粉通道内混粉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条形同轴送粉喷嘴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喷粉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11为喷粉孔的形状示意图,其中,a、圆形立体图,b、圆形俯视图,c、椭圆形俯视图,d、方形立体图,e、方形俯视图,f、矩形俯视图。
图12为送粉流程图。
图13为喷嘴倾角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不同熔覆角度的喷粉指示调节参考示意图。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包括由m×n个半导体激光器组成的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以及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输出的激光光路上依次设置的由m×n个微透镜组成的微透镜阵列2、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3、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4、列起始位置调节器5、条形同轴送粉喷嘴6和打印控制平台7;还包括光束边界指示器8和单点输出控制模块;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中的每个激光器、条形同轴送粉喷嘴6、打印控制平台7分别与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打印控制平台7位于条形同轴送粉喷嘴6下方;光束边界指示器8安装在列起始位置调节器5上;由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输出的激光阵列先经过微透镜阵列2进行准直形成准直激光束,再经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3和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4对光束间隔依次进行行方向和列方向压缩,然后经列起始位置调节器5对光束位置进行调节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激光阵列,最后经条形同轴送粉喷嘴6的激光输出端口输出,到达打印控制平台7。
本发明首先对每个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激光经过微透镜阵列进行准直,形成m×n个具有良好汇聚特性的激光输出,其排列如图2(A)所示,由于半导体激光器体积远大于光斑尺寸,此时光斑有很大的间隔,所以进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整形过程为3步:一次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后如图2(B)所示;二次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后如图2(C)所示;光束经列起始位置调节器5调节后如图2(D)所示。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整体由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实现处理对象的打印,其功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待打印工件进行文件转换,得到打印输出控制文件;二是对每个半导体激光器的独立控制,三是对于打印控制平台7的控制,四是当打印开始启动条形同轴送粉喷嘴6开始工作,打印结束使得条形同轴送粉喷嘴6停止工作。具体是:单点输出控制模块根据处理对象的打印要求生成打印输出控制文件,根据打印输出控制文件控制相关部件协同工作,具体如下:系统初始化,条形同轴送粉喷嘴6启动,读取打印控制信息,将打印控制平台7移动到起始打印位置,控制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中每个激光器的激光亮灭,经过一个熔烧延时,使得打印输出件的相应位置点上粉末被激光熔烧形成金属打印点,未熔烧的点则以粉末形式堆积,读取下一条打印信息,重复上述工作,最终实现加工工件的打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3D打印机只能逐点打印,而是多点同时且独立打印,大大提高了打印工作速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每个功能部件的具体结构设计。
一、半导体激光器阵列
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由m×n个具有相同参数的半导体激光器组成,其排成m行n列,其输出光斑如图2(A)所示,相邻行间隔为d1,相邻列间隔为d2,每个激光器作为一个独立的激光输出分别与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连接并被其单独控制。可选的,半导体激光器输出阵列1各激光器均采用输出波长为976nm,输出功率为60W。
二、微透镜阵列
优选的,为了减少能量损失,微透镜阵列2中的微透镜优选平凸结构非球面透镜,双面镀高损伤阈值的976nm增透膜,透镜采用K9玻璃,微透镜直径为1mm,焦距取30cm。
三、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列起始位置调节器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3位于二维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的下方,为一包括有m个45°条形反射面的阶梯反射镜,该m个45°条形反射面与激光束阵列的m行相对应;两个相邻反射镜之间的平面与接收到的激光行进方向相垂直,且反射镜阶梯的棱与激光器的列方向一致;45°条形反射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z等于激光光斑直径a,相邻的45°条形反射面之间的水平间隔j1=d1-d2,d1为反射镜接收到的行方向上相邻两条激光束之间的中心间隔,也等于二维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中行方向上相邻两个激光器之间的中心间隔,d2为该相邻两条激光束通过各自对应的45°条形反射面反射之后的中心间隔,也即图2(B)、(C)中的行间隔,d2=n×a。从微透镜阵列2输出的激光阵列经过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3后,相邻两行光束的中心间隔被压缩掉j1
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4为一包括有n个45°条形反射面的阶梯反射镜,该n个45°条形反射面与激光束阵列的n列相对应;两个相邻反射镜之间的平面与接收到的激光行进方向相垂直,且反射镜阶梯的棱与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3的阶梯的棱相垂直;45°条形反射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z等于激光光斑直径a,相邻的45°条形反射面之间的水平间隔j2=d3-d4,d3为反射镜接收到的列方向上相邻两条激光束之间的中心间隔,也即该方向上两相邻激光器之间的中心间隔,d4为该相邻两条激光束通过各自对应的45°条形反射面反射之后的中心间隔,也即图2(C)中列间隔,d4=s×a;s取正整数,s越大加工越容易,且对工件冷却有一定帮助,但也不宜过大,过大影响喷粉均匀性和粉末利用率,同时增大打印头尺寸,需要在而这二者之间取舍,建议取可以加工的最小s值,实施例中取s=n,也即激光光斑列间间隔也压缩为n×a。从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3输出的激光阵列经过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4后,相邻光束的中心间隔被压缩掉j2
上述行方向和列方向均为激光器阵列的行方向和列方向。
优选的,为提高反射效率,需在45°条形反射面上镀对应激光波长的高损伤阈值的全反射膜。
列起始位置调节器5结构如图3所示,为阶梯状反射镜,共有n个相平行的反射面;反射面与接收到的激光方向夹角为45°,且每个反射面对应于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4的一个反射面,以接收到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的对应反射面上全部的激光光束。相邻两个反射面在激光束行进方向上的距离为a。优选的,该n个反射面之间能够相对前后移动,以实现对接收到的每列光束反射到移动平台上的位置单独进行调整,若以第0列第一个光斑点位置为基准点,则第r列起始位置取r×a,r取[0,n-1]。当调节反射面的位置时,该斜面上接收到的m个光束位置会同步移动,按照光斑的位置要求对n个斜面逐个调整,调整后的光斑如图2(D)所示。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3实现对光束的行方向的间隔进行压缩,将相邻行的激光输出中心间隔调整为d2=n×a,如图2(B)所示;然后再通过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4,对光束的列方向上的间隔进行压缩,将列方向上相邻光束纵向间隔调整到d4;如图2(C)所示。列起始位置调节器5将不同列的起始位置调节到不同位置,即依次将列起始位置调整到0、a、2a、……、(n-1)a点,其中,0为基准点,如图2(D)所示。
激光边界指示器8采用4个安装在列起始位置调节器5的上表面的可见光半导体激光器,用于通过垂直下射的激光阵列指示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打在打印平台上的光斑边界,即以可见光形式指示激光光束轮廓。优选的,采用650nm半导体激光器。
四、条形同轴送粉喷嘴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条形同轴送粉喷嘴6包括连接支架、两个单侧喷嘴、两个转轴连接器和喷嘴倾角调节装置;其中,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激光器的出光口,两个单侧喷嘴对称安装在连接支架两侧,每个单侧喷嘴的顶端与连接支架通过一转轴连接器相铰接,单侧喷嘴能够以转轴连接器为轴转动;每个单侧喷嘴的下半部分通过喷嘴倾角调节装置与连接支架相连,单侧喷嘴在喷嘴倾角调节装置的调节作用下以转轴连接器为轴转动,实现单侧喷嘴相对于半导体激光器的位置在一定范围进行调整;两个单侧喷嘴的下端围成的激光输出口为条形(参见图9);单侧喷嘴包括喷嘴外壳,喷嘴外壳内由外向里依次设有外侧冷却水通道6-6、外保护气通道6-7、喷粉通道6-8和内侧冷却水通道6-9四个空腔;为保证喷粉的汇聚性,外侧冷却水通道6-6、外保护气通道6-7、喷粉通道6-8和内侧冷却水通道6-9均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柱结构;外保护气通道6-7的排气端为条形喷气出口6-7-2,喷粉通道6-8的出粉端设有条形多孔喷粉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单侧喷嘴的下端围成的激光输出口为条形,且单侧喷嘴的外保护气通道6-7的排气端为条形喷气出口6-7-2,喷粉通道6-8的出粉端设有条形多孔喷粉板,因此该条形同轴送粉喷嘴6能够适用于产生条形光斑的半导体激光器;同时,通过单侧喷嘴在喷嘴倾角调节装置的调节作用下,以转轴连接器为轴转动,能够实现单侧喷嘴相对位置在一定范围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功率及不同喷粉方向需求。以下详细介绍条形同轴喷嘴6的每个功能部件的具体结构设计。
1、连接支架
如图5、图6所示,连接支架包括连接件6-1、两块横向挡板6-2、两块纵向挡板6-3和内保护气体入口6-4;其中,两块横向挡板6-2的上半部分和两块纵向挡板6-3围成一激光通道;可选的,连接件6-1为一矩形金属板,其中心开有矩形孔;矩形孔的大小与半导体激光器出光口相匹配,连接件6-1固定在上述激光通道端口;连接件6-1用于将喷嘴固定在半导体激光器出光口上,以保证喷嘴与阵列半导体激光器出光口相对位置固定;固定后激光器出光口处于连接件6-1的中心位置,且与激光通道的走向匹配。可选的,在连接件6-1与半导体激光器出光口连接处加入一圈气密性材料(如橡胶垫、玻璃胶等),以保证其气密性,避免内侧保护气从连接件6-1处漏出。
两块纵向挡板6-3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器6-5与两个单侧喷嘴的顶端铰接,单侧喷嘴能够以转轴连接器6-5为轴转动;转轴连接器6-5加工时须保证气密性;每个单侧喷嘴的下半部分通过一喷嘴倾角调节装置与横向挡板6-2连接。单侧喷嘴在喷嘴倾角调节装置的调节作用下以转轴连接器6-5为轴转动,实现单侧喷嘴相对于半导体激光器的位置在一定范围进行调整。
其中一块纵向挡板6-3上靠近连接件6-1的一端设有一内保护气体入口6-4,用于注入内保护气体。内保护气通道的作用:①使得喷嘴喷出的粉末在熔覆区形成均匀的“粉末帘”,较好的提高了粉末均匀性,熔覆粉末在载气及保护气体作用下,可实现均匀分布及良好的粉末聚焦功能,②内保护气通入后,在连接支架的矩形通道中扩散并沿矩形通道流动直至从内保护气体出口流出,在喷嘴中心形成与激光束方向一致的内保护气帘,使激光覆口镜免受热气和溅射的污染,有效提高的激光覆口镜寿命,同时可提高喷粉均匀度。可选的,内保护气体入口6-4为圆形,直径6~8mm;内保护气体出口长度与喷粉长度、激光束长度匹配,宽度与两个单侧喷嘴调节角度有关联。保护气体采用氦气、氩气或氮气。
2、单侧喷嘴
如图5、图6、图7所示,单侧喷嘴的功能包括水冷部分、气体保护部分和喷粉部分。
水冷部分:在熔烧过程中,喷嘴底部与熔池的距离很小,喷嘴要承受来自反射的激光以及熔池所带来的很高的热辐射,因此喷嘴在结构上必须设置有效的水冷装置。为提高冷却效果,两个单侧喷嘴上都设置了内侧冷却水通道6-9和外侧冷却水通道6-6,双侧水冷可使喷嘴长时间连续工作,提高喷嘴利用率。外侧冷却水通道6-6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外侧冷却水入水口6-6-1和外侧冷却水出水口6-6-2;内侧冷却水通道6-9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内侧冷却水入水口9-1和内侧冷却水出水口6-9-2。内侧冷却水通道6-9和外侧冷却水通道6-6分别从内、外两侧直接冷却喷嘴,均采用循环水冷方式,通过冷却水带走长时间加工而蓄积在喷嘴上的热量。为了提高水冷效率,采用入水口管伸出较长,也即外侧冷却水入水口6-6-1,6-9-1在冷却水通道内延伸到接近底部位置,出水口在冷却水通道内刚好凸出或不凸出即可。当然,也可采用效率更高的蛇形或S型水道,但加工难度较大。
气体保护部分:外保护气通道6-7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柱结构,其进气端设置一个外保护气体入气口6-7-1;其排气端为条形喷气出口6-7-2。外保护气通道6-7的作用:①用于形成保护气帘,增加粉末的汇聚性,使其处于高压气帘内保持良好的方向性和汇聚性,提高粉末利用率和覆层质量,延长喷嘴寿命,②防止粉末飞溅对喷嘴的影响,保证喷嘴的喷粉孔不发生堵塞,③防止氧化,提高覆层质量;内侧保护气形成保护气帘,可提高激光覆口镜的寿命,免受热气和溅射的污染,同时可提高喷粉均匀度;
上述方案中,内、外保护气体入气口均采用单入口设计。可选的,如果激光束长度较长(大于40mm),则考虑采用双入口或三入口,(如果多入口,在通道上端依次等距布置)以保证条形喷气口所喷气体的均匀性。保护气体采用氦气、氩气或氮气。
喷粉部分:为保证喷粉均匀性,喷粉通道6-8的设计需要从入粉、混粉和喷粉方面考虑。首先,喷粉通道6-8的入口设置k(k≥2)个入粉口6-8-1,入粉口的数量主要由喷嘴长度决定,喷嘴越长,入粉口数量也越多,根据实验数据,相邻入粉口6-8-1距离不大于15mm,通常不会影响喷粉均匀性;其次,在喷粉通道6-8靠近外保护气通道6-7一侧上设置多个凸起的圆柱,即混粉碰撞柱6-8-2,其排列如图6、8所示,其直径约2mm,高度以不触及靠近内侧冷却水通道6-9一侧的隔板为原则,其作用是通过高速粉末与混粉碰撞柱6-8-2多次碰撞,进一步提高喷粉均匀度;优选的,混粉碰撞柱6-8-2共3排,如图8所示,每个入粉口下对应设置6个呈1、2、3排列的混粉碰撞柱6-8-2。混粉碰撞柱6-8-2的设计属于条形同轴送粉喷嘴的独特设计,其作用就是提高喷粉均匀性,即在入粉口6-8-1较少情况下亦可获得较均匀的喷粉输出,这一设计对于较长激光(特别是长度大于30mm的条形激光)输出光束情况下特别有效。无混粉碰撞柱所带来的弊端是与每个入粉口垂直位置的喷粉密度较大,两个入粉口之间对应位置喷粉密度较小,易形成喷粉波浪形分布。
如图9所示,单侧喷嘴的出粉端(即喷粉通道6-8的出粉端)设有条形多孔喷粉板,该条形多孔喷粉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粉孔6-8-3;喷粉孔6-8-3的结构设计对喷粉均匀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喷粉行程、喷粉均匀性和粉末利用率,每一个喷粉孔6-8-3为锥角在5°以内锥状。实际上,喷粉孔最佳锥角Φ的设计除了与喷粉孔径D与喷粉行程L(喷粉孔与加工件距离)有关外,还与载气流速、粉末类型、混粉量等因素有关,严格计算过于复杂,根据实验拟合的在常规情况下(也即不考虑载气流速、粉末类型、混粉量等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得到的如下经验公式:
sinΦ≈2D/L
如果喷粉孔6-8-3直径1.5mm,喷粉行程40mm,则得到最佳锥角为4.3°;可选的,如图11所示,锥角5°以内,喷粉孔6-8-3的横截面采用如下几种形式:图11(a)和图11(b)所示的圆形,图11(c)所示的椭圆形,图11(d)和图11(e)所示的方形,图11(f)所示的矩形。其中以圆形加工最为方便,以圆形为例,直径为0.5mm-3mm。可选的,条形多孔喷粉板单独加工,如图10所示,将其嵌入到喷嘴的出粉口位置,独立设计的目的是能够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的出粉口。
喷粉过程如图12所示,由送粉器输出的粉末经一条送粉管达到分料阀,通过分料阀(采用市场销售的2k路分料阀)将粉末均匀地分成2k路,再分别接入2k个送粉口——也即2个单侧喷嘴的共2k个入粉口6-8-1,然后在两个喷粉通道6-8中与混粉碰撞柱6-8-2碰撞,进行碰撞混粉,最后经由条形多孔喷粉口喷出,两侧的条状喷粉孔所喷粉末汇聚成一个与激光光斑同样大小的条状或长矩形粉末带,可大幅提升熔覆效率和粉末利用率。可选的,载粉气体采用氦气、氩气或氮气。
优选的,在每个单侧喷嘴的喷粉通道6-8的两侧靠近出粉端处设置有喷粉指示器6-10;喷粉指示器6-10用于指示单侧喷嘴的喷粉位置;可选的,喷粉指示器6-10包括4个可见波段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分别安装如图6、图9所示。喷粉指示器6-10所指方向与喷粉通道6-8的中轴线一致,是在标准载气流速和标准喷粉量情况下,喷嘴垂直向下喷粉所喷出的方向,同侧的激光二极管所发激光的交汇点指示标准情况下喷粉边界位置,两侧激光二极管所发激光的两个交汇点之间便是条形粉末汇聚线,其在加工件上光点显示的是喷粉区域。通过喷粉指示器6-10配合条形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斑位置指示器(激光器自带)通过喷嘴倾角调节装置,进行最佳喷粉状态调节,常规情况(激光头垂直向下,用于水平面二维熔覆情况)下只需要将二者重合即可达到最佳喷粉状态,对于非常规则需要根据熔覆现场情况,考虑重力影响、粉末颗粒、粉末载气流速和喷粉量进行相应调节。
3、转轴连接器
转轴连接器结构如图5、6所示,为具有良好气密性的合页状结构,转轴连接器上端与连接支架的纵向挡板6-3连接,下端与单侧喷嘴相连,使得单侧喷嘴能够绕转轴连接器转动。
4、喷嘴倾角调节装置
喷嘴倾角调节装置的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齿轮6-13、传动轴6-14、驱动装置6-15、弧形齿条6-12和弧形槽6-11;其中,驱动装置6-15位于横向挡板6-2外侧,驱动装置6-15通过横穿横向挡板6-2的传动轴6-14连接驱动齿轮6-13;在每个单侧喷嘴的两侧的喷粉指示器6-10的上方位置各铣出一个以转轴连接器为圆心的弧形槽6-11,弧形槽6-11的位置尽量靠近喷嘴的下端,以减小调节误差,并在弧形槽6-11的一边铣出弧形齿条6-12,用于配合喷嘴倾角调节装置调节单侧喷嘴的倾角;齿轮6-13与弧形齿条6-12啮合。可选的,驱动装置6-15采用手动旋钮或步进电机。
喷嘴倾角调节装置安装在横向挡板6-2下部靠近两个角的位置,用于控制两个转轴连接器进行一定角度转动,通过调节喷嘴最佳喷粉角度,以期达到和激光器达到最佳配合。喷嘴倾角调节装置固定于连接支架的横向挡板6-2的下方。如果采用手动调节,喷嘴倾角调节装置建议设为2个,在每个单侧喷嘴上安装一个喷嘴倾角调节装置,2个喷嘴倾角调节装置可以在单侧,亦可在双侧;将喷嘴倾角调节装置固定在横向挡板6-2与单侧喷嘴对应位置,传动轴6-14穿过横向挡板6-2,内侧固定齿轮6-13嵌入弧形槽6-11并与弧形齿条6-12啮合;每个喷嘴倾角调节装置调节一个单侧喷嘴,通过手动旋转驱动装置6-15,由于其可以获得较大扭矩,通过传动轴6-14和齿轮6-13以刚性扭转力矩带动单侧喷嘴转动。如采用步进电机调节,则需加装步进电机控制器(其属于成熟技术),可采用4个喷嘴倾角调节装置,也即4个步进电机,每个单侧喷嘴两边配置2个步进电机为一组(一侧一个),这2个电机须同步控制,2组之间可同步控制相向运动,也可每组单独控制,主要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熔覆,如非垂直喷粉、异形曲面或其他特殊要求。采用4个步进电机作为驱动装置6-15,可以获得更好的平顺性,同时也可以减小对步进电机扭矩的要求。
通过喷嘴倾角调节装置,配合激光器的光斑指示器和喷粉指示器6-10,使得激光熔烧适应于不同熔烧角度(可以与三维机器臂配合——即将激光器与喷嘴装在机器臂进行熔烧加工)、不同光斑、不同载气流速、不同喷粉量和不同粉末的喷粉需求。这些特征主要通过喷粉指示器汇聚点与激光器焦点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条形光斑时,下喷时采用与激光器相同的聚焦方式(参见图14(a)),也即喷粉指示器汇聚点与激光器焦点(光斑指示器指示位置)重合,上喷时,喷粉指示器汇聚点比激光器焦点略远(参见图14(b)),侧喷时,喷粉指示器汇聚点比激光器焦点(光斑指示器指示位置)略偏上一点(参见图14(c))。
喷嘴倾角调节装置配合喷粉指示器6-10对喷嘴进行调节,喷粉指示器6-10所指方向是在标准载气流速和标准喷粉量情况下,垂直向下喷粉所喷出的方向,标准情况下喷粉采用与激光器相同的对焦方式,通常也是采用上离焦,对于条形光斑若激光器经验上多采用3mm或者更大的上离焦,喷粉也可采用相同的上离焦,以便粉末能均匀覆盖所有光斑区域,有些情况则需要实践中加以总结,以获得最佳喷粉角度。
五、打印控制平台
打印控制平台7根据所需打印精度,采用常规的三维步进控制移动平台。打印控制平台7包括打印机控制器、打印平台、水平导轨和升降平台,其中,打印机控制器连接水平导轨和升降平台,打印平台通过水平导轨安装在升降平台上;打印机控制器用于根据单点打印控制模块发送的信息控制水平导轨和升降平台进行三个维度的移动(三个维度的移动量对应于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中的x、y、z的三个序列坐标)。升降平台用于实现打印平台沿z方向(即竖直方向)步进移动,水平导轨用于带动打印平台在x、y方向(即水平方向)上步进移动,实现打印平台相对于激光喷嘴的运动。
优选的,为了阻隔金属在激光打印时因为高温而引起的氧化反应,在打印平台上设置1个气室,其形状为上端开口的箱体,打印工件置于气室底部,气室的侧边高过打印工件最高处时激光头的位置(也即要高过此时喷嘴顶部),同时需要留出一定的余量。气室的气体来源于喷嘴的内、外保护气,通过喷嘴的内、外保护气体不断地对流失的气体进行补充,使打印工件一直置于充满非活泼气体(惰性气体或氮气)中。
六、单点打印控制模块
本发明中,打印控制主要依靠单点输出控制模块控制激光打印头、打印移动平台和条形喷嘴,协同工作。单点输出控制模块用于生成打印输出控制文件;用于控制条形同轴送粉喷嘴的启动和关闭;用于根据打印控制文件中的激光信息实时控制每个激光器的亮灭;用于将打印控制文件中的移动信息实时发送给打印控制平台,以控制打印控制平台带动打印工件完成三个方向的扫描,完成工件的打印。
1、生成打印输出控制文件
在3D打印领域,激光束和供料系统与打印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伺服电机带动采用步进方式行进,即可采用工件不动而激光束与供料系统运动,亦可采用激光束与供料系统不动而工件运动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其都是按照步进、激光烧熔步骤循环,设x方向步进时间t1,步进速度为v1,步进长度为a,熔烧时间ts,y方向步进时间t2,步进速度为v2,若v2=v1,则t2=t1×n,步进长度为b,z方向步进时间t3,步进速度为v3,步进长度为c。设熔烧所需能量密度为e,单个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为p,输出效率为η,则只要满足:
p≥ea2/ηts
就能够满足3D金属激光打印所需功率。
在一个加工单元(完成一次激光烧熔及一个x方向步进)需要时间为t0=t1+ts=a/v1+ts,则x方向打印速度为:
Figure GDA0002987760000000201
对于金属3D打印,通常ts>>t1,也即t0≈ts,则有
Figure GDA0002987760000000202
二维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排列成m×n(m行n列)的个半导体激光器组成,每个半导体激光器形成一个独立控制的激光输出点,当激光输出光斑直径为a,经过整形装置后形成m×n个激光光斑阵列,如图2(A)所示,二维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的排布如图3所示,通常情况下d>a,而通过本发明的加工精度能够达到a,a的大小取决于光斑大小,相邻光斑的纵向间隔为n×a(n×a>d—加工要求),横向间隔也即各列光斑的距离为s×a(s×a>d—加工要求,s为正整数,以方便加工为宜,在满足条件下尽量小),这样,在一个加工时间单元能够同时完成m×n点的打印,打印面积为m×n×a2
对于常规的单点扫描控制过程,只需要按照打印点阵数据文件依次读取数据完成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扫描即可,按照该点打印控制信息进行打印即可。但对于本发明的激光阵列结构,则打印控制文件要两次转换:
第一步,根据要打印的工件的结构扫描文件得到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0,并将打印点阵数据文件file0转换为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其中,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0为通用的数据格式,类似于CT扫描的切片的点阵信息,file0文件有4个数据项,分别为(x,y,z,p),x、y、z分别表示目标位置相对于打印起始点在x、y、z方向上的序列坐标(即在每个方向上距离起始点的步数),x、y方向上的步长均为a(即为光斑直径),z方向上步长为c(c为单层堆叠厚度或者一次熔烧所沉积金属的厚度,其与激光功率密度、打印粉末材料和喷粉量有关,针对不同打印粉末材料会有一个最佳单层堆叠厚度、相应的激光功率密度和熔烧时间,可根据实验获得,实施例中取c=0.1mm);p为对应坐标点的打印控制信息:1为实(打印),0为空(不打印);x∈[0,A-1],y∈[0,B-1],z∈[0,C-1],A、B、C分别是x、y、z方向上的最大扫描步数。
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为过渡文件,其包含6个数据项,以(x1,y1,z1,i,j,p1)表示,前三项x1,y1,z1表示该坐标系下对应的分别是x、y、z的方向上的序列坐标、第四五项i、j分别对应激光阵列位置坐标、第六项表示的是其相应的打印控制信息,这实际上相当于将一个三维空间的点阵打印业务,转换到伪五维空间的点阵打印作业——三个空间维度,两个激光阵列控制维度。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的数据项(x1,y1,z1,i,j,p1)与原始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0中数据(x,y,z,p)对应关系如下:
x1=x+(n-mod(y,n))×s;
y1=Ceiling(y/(m×n))-1;
z1=z;
i=INT(y,n);
j=mod(y,n);
p1=p;
式中mod(y,n)表示y除以n的余数,Ceiling()为把数值向上舍入为整数,INT(y,n)表示y除以n下舍取整,取值范围分别是:
x1∈[0,A+n×s-1];
y1∈[0,Ceiling(B/(m×n))-1];
z1∈[0,C-1];
i∈[0,m-1];
j∈[0,n-1];
p1∈[0,1];
第二步,将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转换为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file2包含3+m×n个数据项,其中,前3个数据项是x2,y2,z2,分别表示x、y、z的方向上的序列坐标,x方向上的步长均为a(即为光斑直径),y方向上步长为b=m×n×a,z方向上步长为c;m×n个数据项是相应的m×n个激光头对应的打印控制信息。
x2=x1
y2=y1
z2=z1
m×n个数据项的序号分别为0,1,…,i×m+j,…,m×n-1;其中第i×m+j项的取值为file1中对应(x1,y1,z1,i,j)坐标对应的p值,也即p2(i×m+j)=p1(x1,y1,z1,i,j),其中i∈[0,m-1],j∈[0,n-1]。
自此,得到打印输出控制文件文件2,该文件就是顺序打印输出控制文件,遍历该文件即可完成顺序扫描打印操作。如果想要采取效率更高的奇偶扫描打印,还需要对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按照奇偶扫描的方式进行排序或建立索引,也即按关键字{(-1)mod(y2,2)×x2+mod(y2,2)×(A-1),y2,z2}排序或建立索引,遍历按照排序或建立索引后文件即可完成奇偶扫描打印操作,为了便于统一描述打印过程,这两个文件都称为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
2、打印控制方法
步1,单点输出控制模块3生成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2;
步2,启动喷嘴;
步3,单点输出控制模块3读取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中的第一个数据,将其作为当前数据;
步4,单点输出控制模块3将当前数据中的x、y、z的三个序列坐标发送给打印机控制器;
步5,打印机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x、y、z的三个序列坐标,控制水平导轨6和升降平台7的移动,从而带动打印平台上的工件移动;
步6,单点输出控制模块3根据当前数据中的m×n个激光头对应的打印控制信息,来控制半导体激光器阵列1中每个激光器的亮灭,延时一个熔烧时间。
步7,单点输出控制模块3读取下一条数据,将其作为当前数据,重复执行步4-步6,直至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中数据读取完毕;
步8,单点输出控制模块3控制喷嘴停止工作,工件打印结束。
实施例:
本发明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采用输出波长为976nm微通道冷却Bar结构,发光宽度0.10mm,Bar厚度0.25mm,整形后光斑尺寸为0.05mm,Bar条慢轴方向长度为8mm,发光长度5mm,输出功率为60W,光斑尺寸为0.05mm。针对合金金属粉末,熔烧所需的能量密度会有所不同,大约在10J/mm2,则有单Bar条输出功率为p=60W,光斑大小a=0.05mm,设最大打印速度v1=100mm/s,输出效率取η=90%,则要求Bar输出功率
Figure GDA0002987760000000231
即可满足打印能量要求,换言之,对于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为p=60W,则可实现打印速度为
Figure GDA0002987760000000232
二维面阵打印每次扫描宽度取2cm,则一个点阵打印宽度为0.05mm,则打印2cm宽度需要400个点阵,也就是说需要400个独立控制的半导体激光器组成的一个二维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将其设置成50×8的半导体激光器阵列。
这400个半导体激光器B阵列将会形成400个条形激光输出,接着需要对这400个条形激光输出进行整形,经由400个微柱透镜阵列对400个条形激光进行准直,形成400个光斑尺寸为0.05mm激光输出,微透镜采用平凸结构,双面镀高损伤阈值的976nm增透膜。
这400个半导体激光器按50×8的方式排列,也即50行8列,按快轴方向堆叠50行,慢轴方向堆叠8列,采用顺序排列控制。
横向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将光束行间隔0.25mm压缩到8×0.05mm=0.4mm,按照图3加工d1=0.25mm和d2=0.4mm的1次整形器50层,压缩的尺寸为j1=d1-d2=0.25-0.04=0.21mm,1次整形器宽度应大于8×8mm=64mm,实际取80mm,采用K9玻璃加工,镀976nm高损伤阈值全反膜。纵向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后间隔取d2=2mm,堆叠间隔d1=8mm,则j2=6mm,整形器宽度应大于50×0.4mm=20mm,实际取30mm,镀976nm高损伤阈值全反膜。
列起始位置调节器共8个分别对应0到7列,以0列为基准,1列起始位置后错0.05mm,2列起始位置后错0.1mm,……,7列起始位置后错0.35mm。列起始位置调节器为可以前后移动的45°反射斜面,选取直角边长为30mm厚度1m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面镀976nm高损伤阈值全反膜,直角边与光学调节支架相连,调节光学调节支架带到反射斜面前后移动。
激光边界指示器采用650nm半导体激光器,以可见光形式指示二维面阵激光输出轮廓位置,以4个可见光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斑边界位置标识。
激光封口镜采用K9或石英平板玻璃,两面镀高损伤阈值的增透膜,尺寸大于聚焦柱透镜即可,本实施实例激光封口镜采用K9玻璃,双面镀975nm高损伤阈值增透膜,尺寸选30mm×50mm×2mm,
条形同轴送粉喷嘴分左右两个部分,由于本实施例条形激光作用区域为20mm×14mm,送粉孔直径取4mm,如果条形激光光斑较长,条形多孔喷粉口结构如图7所示,由多个喷粉孔“一”字排列而成,每个喷粉孔结构,均采用上略大、下略小的锥状喷嘴结构,以提高粉末的汇聚性和利用率,喷粉孔可采用圆形、椭圆形、方形和矩形,其中以圆形加工最为方便。以圆形为例,喷粉孔尺寸可选择0.5mm-3mm之间,本实施实例中选取条状喷粉孔采用圆形台状喷粉孔如图8所示,上直径为Ф2mm,下直径为Ф1.5mm。
本实施例采用氮气做保护气,采用单通道注入,内保护气入口采用直径4mm圆形入口,外保护气入口采用直径4mm圆形入口,喷气口采用1mm×32mm的条形结构。
打印平台移动到某一坐标位置,读取该坐标打印控制信息,并将其转换为400个控制信息,实现对8列50行激光输出的控制,完成该坐标打印,打印平台移动到下一个坐标,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打印。

Claims (10)

1.一种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m×n半导体激光器组成的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以及半导体激光器阵列输出的激光光路上依次设置的由m×n个微透镜组成的微透镜阵列、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列起始位置调节器、条形同轴送粉喷嘴、打印控制平台,还包括光束边界指示器和单点输出控制模块;所述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中的每个激光器、条形同轴送粉喷嘴、打印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打印控制平台位于所述条形同轴送粉喷嘴下方;所述光束边界指示器安装在所述列起始位置调节器上;
由所述半导体激光器阵列输出的激光阵列先经过微透镜阵列进行准直形成准直激光束,再经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和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对光束间隔依次进行行方向和列方向压缩,然后经列起始位置调节器对光束位置进行调节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激光阵列,最后经条形同轴送粉喷嘴的激光输出端口输出,到达打印控制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位于二维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的下方,为一包括有m个45°条形反射面的阶梯反射镜,该m个45°条形反射面与激光束阵列的m行相对应;两个相邻反射镜之间的平面与接收到的激光行进方向相垂直,且反射镜阶梯的棱与激光器的列方向一致;45°条形反射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z等于激光光斑直径a,相邻的45°条形反射面之间的水平间隔j1=d1-d2,d1为反射镜接收到的列方向上相邻两条激光束之间的中心间隔,d2为该相邻两条激光束通过各自对应的45°条形反射面反射之后的中心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为一包括有n个45°条形反射面的阶梯反射镜,该n个45°条形反射面与激光束阵列的n列相对应;两个相邻反射镜之间的平面与接收到的激光行进方向相垂直,且反射镜阶梯的棱与第一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的阶梯的棱相垂直;45°条形反射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z等于激光光斑直径a,相邻的45°条形反射面之间的水平间隔j2=d3-d4,d3为反射镜接收到的行方向上相邻两条激光束之间的中心间隔,d4为该相邻两条激光束通过各自对应的45°条形反射面反射之后的中心间隔,d4=s×a;s取正整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起始位置调节器为阶梯状反射镜,共有n个相平行的反射面;反射面与接收到的激光方向夹角为45°,且每个反射面对应于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的一个反射面,以接收到第二光束间隔压缩整形器的对应反射面上全部的激光光束;相邻两个反射面在激光束行进方向上的距离为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同轴送粉喷嘴包括连接支架、两个单侧喷嘴、两个转轴连接器和喷嘴倾角调节装置;所述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激光器的出光口,所述两个单侧喷嘴对称安装在连接支架两侧,每个单侧喷嘴的顶端与连接支架通过一所述转轴连接器相铰接,单侧喷嘴能够以转轴连接器为轴转动;每个单侧喷嘴的下半部分通过所述喷嘴倾角调节装置与连接支架相连,单侧喷嘴在喷嘴倾角调节装置的调节作用下以转轴连接器为轴转动;所述两个单侧喷嘴的下端围成的激光输出口为条形;单侧喷嘴包括喷嘴外壳,喷嘴外壳内由外向里依次设有外侧冷却水通道、外保护气通道、喷粉通道和内侧冷却水道四个空腔;所述外侧冷却水通道、外保护气通道、喷粉通道和内侧冷却水道均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柱结构;所述外保护气通道的排气端为条形喷气出口,所述喷粉通道的出粉端设有条形多孔喷粉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件、两块横向挡板、两块纵向挡板和内保护气体入口;所述两块横向挡板的上半部分和两块纵向挡板围成一激光通道;连接件为一中心开有矩形孔的矩形板,连接件固定在上述激光通道端口,且该端口上覆有激光覆口镜;所述两块纵向挡板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器与两个单侧喷嘴的顶端铰接,单侧喷嘴能够以转轴连接器为轴转动;每个单侧喷嘴的下半部分通过一所述喷嘴倾角调节装置与挡板连接,其中一块纵向挡板上靠近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一内保护气体入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粉通道靠近外保护气通道一侧上设置多个混粉碰撞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喷粉通道的入口设置多个入粉口,每个所述入粉口下对应设置6个呈1、2、3排列的混粉碰撞柱。
9.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的文件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要打印的工件的结构扫描文件得到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0,并将打印点阵数据文件file0转换为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所述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0有4个数据项,分别为(x,y,z,p),x、y、z分别表示目标位置相对于打印起始点在x、y、z方向上的序列坐标,x、y方向上的步长均为a,z方向上步长为c;p为对应坐标点的打印控制信息;x∈[0,A-1],y∈[0,B-1],z∈[0,C-1],A、B、C分别是x、y、z方向上的最大扫描步数;所述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包含6个数据项,以(x1,y1,z1,i,j,p1)表示,前三项x1,y1,z1表示该坐标系下对应的分别是x、y、z的方向上的序列坐标、第四五项i、j分别对应激光阵列位置坐标、第六项表示的是其相应的打印控制信息,文件file1与文件file0中数据的关系如下:
x1=x+(n-mod(y,n))×s;
y1=Ceiling(y/(m×n))-1;
z1=z;
i=INT(y,n);
j=mod(y,n);
p1=p;
式中mod(y,n)表示y除以n的余数,Ceiling()为把数值向上舍入为整数,INT(y,n)表示y除以n下舍取整,取值范围分别是:
x1∈[0,A+n×s-1];
y1∈[0,Ceiling(B/(m×n))-1];
z1∈[0,C-1];
i∈[0,m-1];
j∈[0,n-1];
p1∈[0,1];
第二步,将阵列打印数据控制文件file1转换为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file2包含3+m×n个数据项,其中,前3个数据项是x2,y2,z2,分别表示x、y、z的方向上的序列坐标,x方向上的步长均为a,y方向上步长为b=m×n×a,z方向上步长为c;m×n个数据项是相应的m×n个激光头对应的打印控制信息;file2与file1中数据关系如下:
x2=x1
y2=y1
z2=z1
m×n个数据项的序号分别为0,1,…,i×m+j,…,m×n-1;其中第i×m+j项的取值为file1中对应(x1,y1,z1,i,j)坐标对应的p值,也即p2(i×m+j)=p1(x1,y1,z1,i,j),其中i∈[0,m-1],j∈[0,n-1]。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1,单点输出控制模块生成三维打印数据文件file2;
步2,启动喷嘴;
步3,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读取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中的第一个数据,将其作为当前数据;
步4,单点输出控制模块将当前数据中的x、y、z的三个序列坐标发送给打印机控制器;
步5,打印机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x、y、z的三个序列坐标,控制水平导轨和升降平台的移动,从而带动打印平台上的工件移动;
步6,单点输出控制模块根据当前数据中的m×n个激光头对应的打印控制信息,来控制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中每个激光器的亮灭,延时一个熔烧时间;
步7,单点输出控制模块读取下一条数据,将其作为当前数据,重复执行步4-步6,直至打印输出控制文件file2中数据读取完毕;
步8,单点输出控制模块控制喷嘴停止工作,工件打印结束。
CN201910248225.1A 2019-03-29 2019-03-29 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42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8225.1A CN110142405B (zh) 2019-03-29 2019-03-29 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8225.1A CN110142405B (zh) 2019-03-29 2019-03-29 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2405A CN110142405A (zh) 2019-08-20
CN110142405B true CN110142405B (zh) 2021-06-18

Family

ID=67588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82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42405B (zh) 2019-03-29 2019-03-29 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2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4874B (zh) * 2019-08-23 2022-03-08 源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光固化3d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110435133B (zh) * 2019-09-04 2021-04-23 华育昌(肇庆)智能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点阵自熔式3d打印设备
CN111939485B (zh) * 2020-07-31 2022-06-07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点阵系统、激光点阵治疗仪
CN113189121B (zh) * 2021-05-11 2024-04-16 中北大学 一种自适应时域门的吸波材料反射率动态测试方法
CN115178755B (zh) * 2022-06-27 2024-03-12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模块化控制技术的激光增材制造用矩阵式激光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995A (zh) * 2011-09-06 2012-01-11 山西飞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的光束整形系统
CN103579905A (zh) * 2013-11-11 2014-02-12 西北大学 空间叠加耦合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叠阵系统
CN105511089A (zh) * 2016-01-25 2016-04-2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线阵束参积调整的装置
CN106684683A (zh) * 2016-12-15 2017-05-17 西北大学 连续/脉冲叠加式单光束固体激光器
CN10787785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Eos有限公司电镀光纤系统 用于校准制造三维物体的装置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8176857A (zh) * 2018-03-05 2018-06-1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3d打印复合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JP2018187679A (ja) * 2017-05-05 2018-11-29 リンカーン グローバ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ハイブリッド溶着速度のニアネットシェイプ積層造形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99179B2 (en) * 2016-12-14 2019-09-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995A (zh) * 2011-09-06 2012-01-11 山西飞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的光束整形系统
CN103579905A (zh) * 2013-11-11 2014-02-12 西北大学 空间叠加耦合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叠阵系统
CN105511089A (zh) * 2016-01-25 2016-04-2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线阵束参积调整的装置
CN10787785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Eos有限公司电镀光纤系统 用于校准制造三维物体的装置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6684683A (zh) * 2016-12-15 2017-05-17 西北大学 连续/脉冲叠加式单光束固体激光器
JP2018187679A (ja) * 2017-05-05 2018-11-29 リンカーン グローバ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ハイブリッド溶着速度のニアネットシェイプ積層造形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8176857A (zh) * 2018-03-05 2018-06-1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3d打印复合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2405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2405B (zh) 二维面阵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CN110142406B (zh) 二维光纤面阵高精度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打印控制方法
CN110042386B (zh) 半导体激光器阵列条形光斑激光熔覆装置
CN109986079B (zh) 激光线阵3d金属打印机及其文件转换、打印控制方法
CN103399405B (zh) 一种激光宽带熔覆装置及方法
JP7282797B2 (ja) 付加製造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190331929A1 (en) Laser broadband cladding device
US11772193B2 (en) Annular hollow offset-focus laser cladding device
CN100387380C (zh) 一种激光变斑熔覆成型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同轴喷头
CN202021424U (zh) 一种非稳腔同轴送丝激光填丝焊接机
CN107635749A (zh) 多光束增材制造
CN215033627U (zh) 一种环形中空偏焦激光熔覆装置
CN109852965B (zh) 一种激光送丝与送粉复合的激光熔覆加工头
CN210683947U (zh) 一种可变光斑的振镜扫描式激光熔覆加工头装置
CN110039048B (zh) 线阵高速激光3d金属打印机及其打印控制方法
CN201574192U (zh) 一种用于激光熔覆成形的光、粉、气同轴输送装置
CN203422527U (zh) 一种激光宽带熔覆装置
CN206335246U (zh) 一种变斑激光熔覆装置
CN112276089A (zh) 可变光斑3d激光打印头及3d激光打印设备
CN110091503B (zh) 适用于条形光斑的同轴送粉喷嘴
CN210969947U (zh) 一种多光束增材制造设备
CN216028086U (zh) 光斑间距可调整的单头多光斑3d激光打印头及打印设备
CN217315880U (zh) 一种单头多光斑3d激光打印头及打印设备
CN106256473A (zh) 一种用于铝丝的激光快速成型系统及方法
CN218896929U (zh) 一种kw级长条激光加热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