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1804A -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1804A
CN110141804A CN201810145293.0A CN201810145293A CN110141804A CN 110141804 A CN110141804 A CN 110141804A CN 201810145293 A CN201810145293 A CN 201810145293A CN 110141804 A CN110141804 A CN 110141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upport
therapeutic equipment
treatment unit
suppor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52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1804B (zh
Inventor
程正明
胡红兵
付兵
邹颖
胡政
刘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52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1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1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1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1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1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009Physiotherapeutic tables, beds or platforms; Chiropractic or osteopathic t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 A61G13/120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G13/123Lower body, e.g. pelvis, hip, butt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 A61G13/120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G13/1245Knees, upper or lower le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0Ultrasound therap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属于体外超声治疗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患者治疗体验差、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包括:治疗单元,其包括用于发射超声的超声换能器;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其用于支撑人体;运动单元,其用于使治疗单元和/或支撑单元运动,以使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分离或对接;所述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能对接并共同构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容纳传声媒质,以使超声换能器发出的超声能经传声媒质进入被支撑单元支撑的人体。

Description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外超声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体外超声治疗是指从体外向人体内发射超声以治疗疾病的技术,其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例如,体外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治疗技术将超声在人体内的病变部位聚焦,利用焦域的高能量密度使病变组织坏死,以治疗良恶性肿瘤等。
现有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包括一体式的治疗床和超声换能器,其中超声换能器用于发出超声,治疗床则用于支撑人体,以保证超声从所需位置进入人体。在开始治疗前,患者需先登上治疗床,并在治疗床上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如皮肤处理、生命通道建立、体位固定等);而在治疗结束后,也需要进行一些后期处理(如皮肤冷敷等)。
发明人发现,现有体外超声治疗设备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准备工作和后期处理必须在治疗场所(超声换能器所在场所)进行,容易造成患者紧张,也不利于隐私保护,患者治疗体验不好;
其次,在进行准备工作和后期处理时,超声换能器实际并不工作,但也无法用于治疗其他患者,导致设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低;
另外,部分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治疗床和超声换能器间的间隙较小,从而给患者上下治疗床带来不便,也给体外超声治疗设备清洗、消毒等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患者治疗体验差、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包括:
治疗单元,其包括用于发射超声的超声换能器;
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其用于支撑人体;
运动单元,其用于使治疗单元和/或支撑单元运动,以使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分离或对接;
所述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能对接并共同构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容纳传声媒质,以使超声换能器发出的超声能经传声媒质进入被支撑单元支撑的人体。
优选的是,所述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对接时具有接缝;
所述体外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用将所述接缝密封的密封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密封单元包括:沿所述接缝设置的密封条。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条由柔性材料构成且内部内有空腔;
所述密封单元还包括充压模块,所述充压模块与密封条内的空腔连通,用于向所述空腔充入液体或气体以使密封条膨胀。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治疗单元或支撑单元中设有沿对应接缝的位置分布的凹槽,所述密封条设于凹槽中,所述密封条在膨胀时能凸出于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治疗单元固定设置;
所述运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单元底部的转轮,所述支撑单元能在转轮承载下运动。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体外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
导向单元,其用于在所述支撑单元与治疗单元接近时引导支撑单元与治疗单元对接。
优选的是,所述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包括:
用于在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对接时将二者相对固定的锁定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包括:
供液单元,用于向所述容纳部中供应传声媒质。
优选的是,所述治疗单元还包括:
固定模块,其能与所述支撑单元对接构成容纳部;
驱动模块,其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相对固定模块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超声换能器用于发射聚焦的超声。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超声换能器包括发声面;所述发声面为具有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的球面,其对应的球面直径在400~800mm,且球面的一个球心面为主球心面,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分别位于垂直于主球心面的直径与球面的两个相交处,所述第三缺口连接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在距离主球心面两侧分别100~200mm的范围内,所述发声面在与主球心面平行的截面中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开口对应第三缺口,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度且小于300度;所述发声面具有反射超声的能力,且发声单元产生的超声聚焦于发声面对应的球心;
所述支撑单元用于供人体以截石位仰卧,当人体以截石位仰卧在支撑单元上且支撑单元与治疗单元对接时,所述人体的盆腔部位于发声面对应的球心处,双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穿出发声面外,躯干上部通过所述第三缺口穿出发声面外。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用于与治疗单元对接的床板,其用于接近治疗单元的一端为前端,与前端相对的为后端;所述床板的底部为床面,床面具有从前端向后端延伸的第一开口部,而床面前端两侧分别连接向上翘起的侧面,当所述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对接时,所述发声面的底部位于第一开口部下方;
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臀托,其设于床面上,且设有对应人体会阴的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与第一开口部的一部分重叠;
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靠背,其设于床面上且比臀托更靠近后端;
用于以截石位支撑人体双腿的腿托。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床面后端连接向上翘起的背面,所述背面分别与两侧面连接;
所述臀托和靠背设于由床面、背面、两侧面形成空间中。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床板设有从一侧面的上边缘经床面延伸至另一侧面的上边缘的封水槽,所述封水槽用于将封水组件的边缘部密封固定于其中;
所述臀托和靠背设于床面上,且分别设置在封水槽两侧。
本发明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可分开,因此其可取得如下效果:
首先,在治疗开始前,患者可在离开治疗单元的隐蔽场所登上单独的支撑单元并进行准备工作,在治疗结束后支撑单元也可先与治疗单元分离并移动到其它房间,再进行后期处理,这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保护患者隐私,患者治疗体验好;
其次,在某支撑单元进行准备工作和后期处理时,治疗单元可与其它支撑单元配合并治疗其他患者,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另外,患者可在支撑单元离开治疗单元时上下支撑单元,可用空间大,行动方便;且支撑单元和治疗单元的清洗、消毒等也可在二者分离时进行,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超声换能器发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发声面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发声面在平行于主球心面的截面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治疗时人体与超声换能器的侧视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5为治疗时人体与超声换能器的俯视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治疗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支撑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支撑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对接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对接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密封条的立体形状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密封条膨胀密封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治疗单元;11、超声换能器;12、固定模块;2、支撑单元;21、床板;211、第一开口部;219、封水槽;22、臀托;221、第二开口部;23、靠背;24、腿托;25、头枕;26、扶手;27、输液架;3、发声面;31、第一缺口;32、第二缺口;33、第三缺口;37、第一平面;38、第二平面;39、主球心面;41、转轮;51、导轨;61、凹槽;62、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包括:
治疗单元1,其包括用于发射超声的超声换能器11;
至少一个支撑单元2,其用于支撑人体;
运动单元,其用于使治疗单元1和/或支撑单元2运动,以使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分离或对接;
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能对接并共同构成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传声媒质,以使超声换能器11发出的超声能经传声媒质进入被支撑单元2支撑的人体。
本实施例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设有超声换能器11的治疗单元1和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单元2(如治疗床)分体设置,且其中至少一者可通过运动单元移动。且治疗单元1和支撑单元2移动到特定位置后可对接,共同形成用于盛装传声媒质(如脱气水)的容纳部,即该容纳部的部分表面属于治疗单元1,部分表面属于支撑单元2,而单独的治疗单元1和支撑单元2均无法形成完整的容纳结构。
由此,当治疗单元1和支撑单元2对接后,可向二者组合形成的容纳部中加入传声媒质,使超声换能器11发出的超声经过传声媒质进入人体,进行治疗。例如,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形成的容纳部形式可图4所示,图中打点部分为设于容纳部中的传声媒质(图中只是示意性的表示容纳部是如何容纳传声媒质的,而不是对容纳部具体形状、位置、尺寸等的限定)。
本实施例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可分开,因此可取得如下效果:
首先,在治疗开始前,患者可在离开治疗单元1的隐蔽场所登上单独的支撑单元2并进行准备工作,在治疗结束后支撑单元2也可先与治疗单元1分离并移动到其它房间,再进行后期处理,这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保护患者隐私,患者治疗体验好;
其次,在某支撑单元2进行准备工作和后期处理时,治疗单元1可与其它支撑单元2配合并治疗其他患者,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另外,患者可在支撑单元2离开治疗单元1时上下支撑单元2,可用空间大,行动方便;且支撑单元2和治疗单元1的清洗、消毒等也可在二者分离时进行,操作方便。
优选的,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对接时具有接缝;体外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接缝密封的密封单元;更优选的,密封单元包括沿接缝设置的密封条62。
治疗单元1需要与支撑单元2对接才能构成容纳部,故二者的对接处必然存在接缝,而传声媒质比较容易从接缝处泄漏,故可设置密封单元以将接缝密封。作为一种密封形式,可沿接缝设置密封条62,如橡胶密封条。
进一步优选的,密封条62由柔性材料构成且内部内有空腔;密封单元还包括充压模块,充压模块与密封条62内的空腔连通,用于向空腔充入液体或气体以使密封条62膨胀。更进一步优选的,治疗单元1或支撑单元2中设有沿对应接缝的位置分布的凹槽61,密封条62设于凹槽61中,密封条62在膨胀时能凸出于凹槽61。
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的尺寸一般较大,接缝较长,需要密封的传声媒质较多,故对密封性能的要求很高。为此,可采用中空的密封条62,即密封条62为类似于软管的结构,如图14所示,密封条62内的空腔平时是空的,密封条62为“瘪”的状态;而在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对接后,则可通过充压模块(如气泵、水泵等)向空腔中充入液体或气体,使密封条62膨胀而填满二者间的缝隙,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而治疗完成后,当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分离时,密封条62中的气体和液体可再被放出,重新回到“瘪”的状态。
为方便对密封条62进行定位,可如图14所示,在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的一者中设置对应接缝的凹槽61(图中以凹槽61位于治疗单元1为例),而密封条62平时可设于凹槽61中,当密封条62被充气(或充水)膨胀时,其可“顶出”凹槽61外,从而与另一侧的结构接触并实现密封。
优选的,治疗单元1固定设置;运动单元包括设于支撑单元2底部的转轮41,支撑单元2能在转轮41承载下运动。
通常而言,治疗单元1中还要设置供电系统、监控系统(用于形成待治疗部位图像的系统)、壳体(即图6中位于超声换能器11外侧的“大C形”结构)等,重量一般较大,移动不便;而支撑单元2则只要设有能支撑患者的机械结构即可,通常重量较小。因此,优选是治疗单元1固定,而运动单元设于支撑单元2上;由于支撑单元2重量较轻,故可用转轮41作为最简单的运动单元。
优选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导向单元,其用于在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接近时引导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对接。
显然,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必须以特定的相对位置对接,而仅通过运动单元较难准确控制二者间的相对位置,故可设置导向单元(如用于供运动单元沿其运动的导轨51等),以在通过运动单元使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初步达到一定的相对位置后,引导二者准确对接。
优选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用于在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对接时将二者相对固定的锁定单元。
在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对接后,二者的相对位置必须保持稳定才能避免传声媒质泄漏,故可设置锁定单元(如卡接结构、电磁锁等)将二者锁定,保证治疗的稳定进行。
优选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供液单元,用于向容纳部中供应传声媒质。
也就是说,还可设置供液单元(如产生脱气水的装置、用于存储脱气水的水箱、用于注入脱气水的水泵等),以在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对接后,自动向容纳部中注入脱气水等传声媒质。由于供液单元一般重量较大,故其优选也可设在固定的单元(如治疗单元)上。当然,如果供液单元还能起到将传声媒质从容纳部中排出的作用,也是可行的。
优选的,治疗单元1还包括:固定模块12,其能与支撑单元2对接构成容纳部;驱动模块,其用于驱动超声换能器11相对固定模块12运动。
在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治疗状况实时调整超声换能器11与人体的相对位置,以精确控制治疗位置。而人体通常相对容纳部是固定的,且本实施例中的容纳部是由两个单元对接形成的,故其移动比较困难。因此,治疗单元1中与支撑单元2对接而组成容纳部的部分(固定模块12)优选是固定的,而驱动模块则驱动超声换能器11相对固定模块12运动,也就是相对容纳部和人体运动,以实现对治疗位置的调整。其中,超声换能器11的运动可包括沿不同方向的平移移动、以及绕不同轴向的旋转等,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当然,体外超声治疗设备中的其它难以移动的结构优选可与固定模块12一起设置,如供电系统、供液单元等;而如果需要,也可有部分结构随超声换能器11一起运动,如监控系统中的监控探头等。
优选的,超声换能器11用于发射聚焦的超声。
聚焦超声可在焦域处产生很高的能量密度,可用于更多疾病的治疗,故是优选的。当然,如果采用非聚焦超声进行按摩治疗等,也是可行的。
更优选的,超声换能器11包括发声面3;发声面3为具有第一缺口31、第二缺口32、第三缺口33的球面,其对应的球面直径在400~800mm,且球面的一个球心面为主球心面39,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分别位于垂直于主球心面39的直径与球面的两个相交处,第三缺口33连接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在距离主球心面39两侧分别100~200mm的范围内,发声面3在与主球心面39平行的截面中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开口对应第三缺口33,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度且小于300度;发声面3具有反射超声的能力,且发声单元产生的超声聚焦于发声面3对应的球心;
支撑单元2用于供人体以截石位仰卧,当人体以截石位仰卧在支撑单元2上且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对接时,人体的盆腔部位于发声面3对应的球心处,双腿分别通过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穿出发声面3外,躯干上部通过第三缺口33穿出发声面3外。
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可采用“C形超声换能器”产生聚焦超声。如图1至图3所示,该超声换能器11的发声面3(用于发出超声的面)相当于缺少了三个部分的特定尺寸的球面。发声面3缺少的两个部分(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是球面在一个直径上两端处的部分,而与该直径垂直的球心面(过球心的面)为主球心面39;发声面3缺少的第三部分(第三缺口33)则为从侧面将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连接起来的部分。也就是说,若以主球心面39所在平面为水平方向,以垂直于主球心面39的直径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则可先将一个球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顶端和底端各切掉一部分,之后将其侧面再切掉一部分,且侧面被切掉的部分应将顶端和底端的切口连起来,则剩余的球面即为以上发声面3。
其中,在主球心面39两侧各一定范围内(两侧的距离可不同),发声面3在平行于主球心面39的截面中被截出的形状为圆弧形,该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度且小于300度,其开口则对应以上第三缺口33。或者说,如图3所示,该发声面3在至少部分平行于主球心面39的截面中(或者说从侧面看)为“C形”,故称为“C形超声换能器”。
由于发声面3具有反射超声的能力,且“C形”覆盖的区域超过半圆,故如图3所示,从圆心角超出180度的圆弧部分发出的超声会被对面的发声面3反射回来,且该圆弧部分也可反射对面的发声面3发射的超声,从而在部分区域(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内可使超声形成驻波,改变超声的聚焦情况和焦域形态;同时,圆弧与开口对应的部分发出的超声不被反射,故圆弧这部分发出的超声仍为行波。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超声换能器11产生的超声实际是行波与驻波相结合的形式,由此其传播、聚焦等会发生改变,可将原雪茄形焦域的长轴压缩,从而使焦域更接近于球形且尺寸变小,能量密度提高,以改善治疗效果和效率,减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安全性;同时,该超声换能器11还可降低超声在人体内传播时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骨性组织等对其聚焦的不利影响,减小焦域的偏移、畸变,利于焦域的准确定位。
优选的,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的边缘分别位于第一平面37和第二平面38中;更优选的,第一平面37与第二平面38均平行于主球心面39;更优选的,第一平面37与第二平面38间的距离在200~400mm;更优选的,第一平面37与主球心面39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平面38与主球心面39间的距离。
优选的,发声面3在任意平行于主球心面39的截面中均为圆弧形,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度且小于300度(更优选大于200度且小于260度)。
优选的,发声面3在任意平行于主球心面39的截面中的圆弧形的开口朝向相同,且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当然,该超声换能器11中还应包括外壳、压电陶瓷片等其它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8所示,为与“C形超声换能器11”配合,支撑单元2(如治疗床)应能使人体以截石位仰卧。如图4、图5所示,当人体以截石位仰卧的支撑单元2上后,可使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接近,让人体的盆腔部经由第三缺口33进入超声换能器11内侧,达到球心(焦域)的位置,相对的,此时人体双腿分别从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32伸出,而躯干上部则从第三缺口33伸出。
盆腔的大部分被盆骨包围,而骨骼对超声有较强的阻挡作用,故现有技术较难找到合适的通道让超声达到盆腔内。而根据本实施例,如图4所示,超声换能器11的一部分(图4中靠上的打斜线的部分)发声面3发出的超声经由腹部进入盆腔,另一部分发声面3(图4中靠下的打斜线的部分)发出的超声则从尾骨与耻骨联合间的区域(包括会阴部、肛门等)进入盆腔,这两个部位骨骼较少,利于超声的进入。因此,本实施例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可实现超声通道的最大化,使超声顺利进入盆腔,改善对盆腔疾病(如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颈癌、卵巢癌、直肠癌、结肠癌等)的治疗效果。
如图4所示,当采用以上体位和超声换能器11时,人体与超声换能器11边缘间的间隙较小,故如果是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超声换能器11)为一体结构,则患者很难使身体进入该间隙中。而根据本实施例的方式,由于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是分体结构,故患者可在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分离时自由的上下支撑单元2,之后随着支撑单元2与治疗单元1的接近,患者的盆腔部可随着经以上第三缺口自然进入超声换能器11内侧,操作方便。
更优选的,以上支撑单元2包括:用于与治疗单元1对接的床板21,其用于接近治疗单元1的一端为前端,与前端相对的为后端;床板21的底部为床面,床面设有从前端向后端延伸的第一开口部211,而床面前端两侧分别连接向上翘起的侧面,当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对接时,发声面3的底部位于第一开口部211下方;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臀托22,其设于床面上,且设有对应人体会阴的第二开口部221,第二开口部221与第一开口部211的一部分重叠;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靠背23,其设于床面上且比臀托22更靠近后端;用于以截石位支撑人体双腿的腿托24。
如图8至图12所示,支撑单元2主要通过床板21与治疗单元1对接,为了使发声面3底部发出的超声通过,故床板21的床面应设有第一开口部211。而为支撑臀部,床面上要设置臀托22,但为使超声能通过会阴进入人体,故臀托22应具有第二开口部221,该第二开口部221位置必须与第一开口部211重叠,以使超声能通过这两个开口进入人体。同时,臀托22后方(即远离超声换能器11一侧)应设有靠背23,以供背部倚靠。而两个腿托24则用于使人体的双腿抬起并分别朝向两侧分开;当然,腿托24只要能在超声换能器11外支撑起小腿部即可,而不应进入超声换能器内侧。
当然,具体的支撑单元2中还可具有很多其它的结构,如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25、用于调整头枕25位置的结构、用于使臀托22和靠背23前后运动的结构、用于调整靠背23倾斜角度的结构、用于调整腿托24位置的结构、用于支撑手臂的扶手26、用于调整扶手26位置的结构、用于悬挂输液瓶的输液架27、用于从上压住患者髋骨以免患者身体因浮力而运动的压块等,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当然,治疗单元1的结构应与床板21相应,以便其能与床板21对接。例如,治疗单元1中沿接缝设置的凹槽61可如图6、图7中粗线部分所示(在以上两附图中,凹槽61在部分位置实际不可见,图中只是示意性的表示出其位置),具有朝向床板21的两个竖直部分,这两个竖直部分用于与床板21两侧面的端壁对接;而两个竖直部分还分别连接向床板21后端延伸的两个水平部分,这两个水平部分又被另一个水平部分连接,这些水平部分用于与第一开口部211外侧的床板21的床面下侧对接。也就是说,设于凹槽61中的密封条62的立体形状(也就是凹槽61和接缝的立体形状)可如图13所示。
当然,图13并非对接缝形状的限定,接缝具体形状是根据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的形式决定的,只要治疗单元1与支撑单元2可通过接缝对接并形成容纳部就是可行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优选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方式,床面后端连接向上翘起的背面,背面分别与两侧面连接;臀托22和靠背23设于由床面、背面、两侧面形成空间中。
也就是说,床板21本身可形成“半封闭”的空间,而臀托22和靠背23设于该“半封闭”的空间中,故当治疗单元1与床板21对接后可直接形成用于容纳传声媒质的容纳部(类似“澡盆”)。在治疗时,臀托22、靠背23,以及人体的盆腔部、大腿、腹部等均被“泡”在该澡盆内的传声媒质中,只有躯干上部(胸部和头部)、双臂、小腿等从上方露出。
优选的,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床板21设有从一侧面的上边缘经床面延伸至另一侧面的上边缘的封水槽219,封水槽219用于将封水组件的边缘部密封固定于其中;臀托22和靠背23设于床面上,且分别设置在封水槽两侧,。
也就是说,床板21远端可并非封闭结构,而是具有缝隙等,在不封闭的部分与封闭部分间设有一条封水槽219,臀托22和靠背23分别位于封水槽219前后两侧。该封水槽219用于将封水组件(类似塑料布)的边缘固定在其中,例如,可先将封水组件的边缘塞入封水槽219中,之后将空心的密封条也压入封水槽219,再向密封条充入气体或液体而使之膨胀,将封水组件的边缘挤压固定在密封条与封水槽219间的缝隙中。
根据以上形式,床板21不封闭的一端相当于被封水组件封闭,即容纳部的表面是由治疗单元1表面、床板21表面、封水组件表面共同构成的。其中,靠背23处于以上容纳部之外,封水组件可垫在靠背23表面上。这样,在治疗时,人体与靠背23间垫有一层封水组件,靠背23实际不与传声媒质和人体接触,另外,可将封水组件向前“拉”一点,也垫在臀托22上,使其不与人体接触(但与传声媒质接触);该方式优点在于,治疗时人体并不与臀托22、靠背23接触,不会对臀托22、靠背23造成污染,每次治疗完成后只要更换封水组件即可,而不用每次都清洗臀托22、靠背23等。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治疗单元,其包括用于发射超声的超声换能器;
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其用于支撑人体;
运动单元,其用于使治疗单元和/或支撑单元运动,以使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分离或对接;
所述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能对接并共同构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容纳传声媒质,以使超声换能器发出的超声能经传声媒质进入被支撑单元支撑的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对接时具有接缝;
所述体外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用将所述接缝密封的密封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包括:
沿所述接缝设置的密封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条由柔性材料构成且内部内有空腔;
所述密封单元还包括充压模块,所述充压模块与密封条内的空腔连通,用于向所述空腔充入液体或气体以使密封条膨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疗单元或支撑单元中设有沿对应接缝的位置分布的凹槽,所述密封条设于凹槽中,所述密封条在膨胀时能凸出于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疗单元固定设置;
所述运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单元底部的转轮,所述支撑单元能在转轮承载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单元,其用于在所述支撑单元与治疗单元接近时引导支撑单元与治疗单元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在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对接时将二者相对固定的锁定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液单元,用于向所述容纳部中供应传声媒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单元还包括:
固定模块,其能与所述支撑单元对接构成容纳部;
驱动模块,其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相对固定模块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换能器用于发射聚焦的超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换能器包括发声面;所述发声面为具有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的球面,其对应的球面直径在400~800mm,且球面的一个球心面为主球心面,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分别位于垂直于主球心面的直径与球面的两个相交处,所述第三缺口连接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在距离主球心面两侧分别100~200mm的范围内,所述发声面在与主球心面平行的截面中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开口对应第三缺口,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度且小于300度;所述发声面具有反射超声的能力,且发声单元产生的超声聚焦于发声面对应的球心;
所述支撑单元用于供人体以截石位仰卧,当人体以截石位仰卧在支撑单元上且支撑单元与治疗单元对接时,所述人体的盆腔部位于发声面对应的球心处,双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穿出发声面外,躯干上部通过所述第三缺口穿出发声面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用于与治疗单元对接的床板,其用于接近治疗单元的一端为前端,与前端相对的为后端;所述床板的底部为床面,床面具有从前端向后端延伸的第一开口部,而床面前端两侧分别连接向上翘起的侧面,当所述治疗单元与支撑单元对接时,所述发声面的底部位于第一开口部下方;
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臀托,其设于床面上,且设有对应人体会阴的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与第一开口部的一部分重叠;
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靠背,其设于床面上且比臀托更靠近后端;
用于以截石位支撑人体双腿的腿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面后端连接向上翘起的背面,所述背面分别与两侧面连接;
所述臀托和靠背设于由床面、背面、两侧面形成空间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体外超声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板设有从一侧面的上边缘经床面延伸至另一侧面的上边缘的封水槽,所述封水槽用于将封水组件的边缘部密封固定于其中;
所述臀托和靠背设于床面上,且分别设置在封水槽两侧。
CN201810145293.0A 2018-02-12 2018-02-12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Active CN110141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5293.0A CN110141804B (zh) 2018-02-12 2018-02-12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5293.0A CN110141804B (zh) 2018-02-12 2018-02-12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1804A true CN110141804A (zh) 2019-08-20
CN110141804B CN110141804B (zh) 2024-05-28

Family

ID=67588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5293.0A Active CN110141804B (zh) 2018-02-12 2018-02-12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18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747A (zh) * 2021-07-07 2021-09-28 于波 一种超声治疗或评价用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2503A (zh) * 2001-11-05 2002-04-03 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体外高能聚焦超声波治疗机
CN1990062A (zh) * 2005-12-30 2007-07-04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可移动超声治疗设备及诊断影像设备引导的高强度超声治疗系统
CN101616712A (zh) * 2007-02-23 2009-12-3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装置、治疗系统以及增加工作流的方法
CN103520844A (zh) * 2012-07-03 2014-01-22 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超声治疗装置
US20150007828A1 (en) * 2012-04-23 2015-01-08 Hug-U-Vac Surgical Positioning Systems, Inc. Patient positioning system
WO2017007450A1 (en) * 2015-07-06 2017-01-12 Kona Medical, Inc. Integrated patient platform
CN208911306U (zh) * 2018-02-12 2019-05-31 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2503A (zh) * 2001-11-05 2002-04-03 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体外高能聚焦超声波治疗机
CN1990062A (zh) * 2005-12-30 2007-07-04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可移动超声治疗设备及诊断影像设备引导的高强度超声治疗系统
CN101616712A (zh) * 2007-02-23 2009-12-3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装置、治疗系统以及增加工作流的方法
US20150007828A1 (en) * 2012-04-23 2015-01-08 Hug-U-Vac Surgical Positioning Systems, Inc. Patient positioning system
CN103520844A (zh) * 2012-07-03 2014-01-22 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超声治疗装置
WO2017007450A1 (en) * 2015-07-06 2017-01-12 Kona Medical, Inc. Integrated patient platform
CN208911306U (zh) * 2018-02-12 2019-05-31 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747A (zh) * 2021-07-07 2021-09-28 于波 一种超声治疗或评价用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1804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45495B1 (ko) 체외 고강도 초점 초음파 치료 장치
CN103520844B (zh) 聚焦超声治疗装置
US20050203399A1 (en) Image guid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device for therapy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N208911306U (zh)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CN101190142A (zh) 体外冲击波心血管治疗机
CN110141804A (zh) 体外超声治疗设备
CN1990062B (zh) Mri/ct装置引导的高强度超声治疗系统
CN201316486Y (zh) 超声复频全身声动力治疗系统
TWI621460B (zh) 高能聚焦式超音波治療設備
CN100408128C (zh) 可调控聚焦低能超声波装置及其体外治疗白血病的应用
CN209422796U (zh) 聚焦超声治疗系统
CN208911311U (zh) 盆腔疾病体外聚焦超声治疗设备
CN113648129B (zh) 一种坐式康复理疗仪
JP7012861B2 (ja) 骨盤腔疾病用体外集束超音波治療機器
CN108096704A (zh) 用于治疗不孕不育的装置、系统以及进行体液调节、神经经络调节的方法
CN202776990U (zh) 超声波水疗仪装置
CN114712725B (zh) 宽频谱痔疮治疗仪
WO2007051381A1 (fr) Appareil de traitement ultrasonique pour maladie de la prostate
US20230404530A1 (en) Pelvic floor diagnostic-therapeutic treatment chair
CN213250857U (zh) 下腹部手术用器官顶压装置
CN219354339U (zh) 一种壳体式坐式康复理疗仪
CN219764311U (zh) 一种水囊式坐式康复理疗仪
CN219355117U (zh) 一种壳体超声式坐式康复理疗仪
CN219763709U (zh) 一种水囊超声式坐式康复理疗仪
CN208893479U (zh) 用于治疗不孕不育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59, jingdongfang Avenue, Beibei District, Chongqing 400714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21 No. 1 Pine Road, man Town, Chongqing, Yubei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