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1475A -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1475A
CN110141475A CN201910449305.3A CN201910449305A CN110141475A CN 110141475 A CN110141475 A CN 110141475A CN 201910449305 A CN201910449305 A CN 201910449305A CN 110141475 A CN110141475 A CN 110141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onnects
diode
controller
bl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93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1475B (zh
Inventor
田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ua Wei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Bojun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ua Wei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Boju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ua Wei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Bojun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ua Wei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Bojun
Priority to CN2019104493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1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1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1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1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1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8Stop safety or alarm devices, e.g. stop-and-go control; Disposition of check-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5Wearable inte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05Control mean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odulation or interference of a driving sign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61H2205/084Ches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mplifi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方法,包括控制器,控制器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驱动电路检测信号输出端,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端连接交流电源模块,控制器脉冲泵调节输出端连接脉冲泵控制电路输入端,脉冲泵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脉冲泵电源,控制器风机调节输出端连接风机控制电路输入端,风机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风机电源;控制器保护信号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保护信号输出端,保护电路风机检测端连接风机电源,保护电路脉冲泵检测端连接脉冲泵电源。通过保护电路能够更好的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过压的情况,提高安全性;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控制脉冲泵的频率和风机的转速,提高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高频胸壁震荡排痰仪由脉冲泵、风机和充气背心等组成。脉冲泵和风机通过与充气背心相连的导气软管,高速往复地向背心充气、放气,当频率达到一定高度时,会使得背心包裹下的胸腔产生振荡,类似轻微咳嗽的动作。高频振荡的胸壁模拟了咳嗽引起的胸壁震荡动作,使呼气道黏膜表面粘液和代谢物松弛和液化,使其变小变松而脱落,当痰液从支气管移动到主气管后,通过咳嗽或人工吸引将其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但是现如今临床使用的高频胸壁震荡排痰仪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技术问题:1、可调节性较小,不能根据痰液的积留情况进行调节,不能满足于不同的患者使用;2、安全性较低,对电压和电流没有进行管控,一旦发生过压或者过流,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供电不稳定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以提高高频振荡排痰仪的可调节性、安全性和供电稳定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开关控制输入端连接开关电路输出端;
控制器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驱动电路检测信号输出端,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端连接交流电源模块,控制器脉冲泵调节输出端连接脉冲泵控制电路输入端,脉冲泵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脉冲泵电源,控制器风机调节输出端连接风机控制电路输入端,风机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风机电源;
控制器保护信号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保护信号输出端,保护电路风机检测端连接风机电源,保护电路脉冲泵检测端连接脉冲泵电源;
控制器风机正极输出端连接风机工作电路正极输入端,所述控制器风机负极输出端连接风机工作电路负极输入端,风机工作电路输出端连接风机电源;所述控制器脉冲泵正极输出端连接脉冲泵工作电路正极输入端,所述控制器脉冲泵负极输出端连接脉冲泵工作电路负极输入端,脉冲泵工作电路输出端连接脉冲泵电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流检测电路、第二电流检测电路、脉冲泵控制电路和风机控制电路,第一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交流电源模块零线端、第一二极管负极和第一电阻一端,第一二极管正极接地,第一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第四十三电阻一端、第三电容一端、第一电容一端和第六二极管正极,第四十三电阻另一端、第三电容另一端、第一电容另一端均接地,第六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源极,第二场效应管栅极连接第五电阻一端,第五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检测器输出电压端,第二场效应管漏极连接第七电阻一端和第一电流检测器电流检测端,第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检测器高压侧浮动偏移电压端,第一电流检测器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一端和控制器零线脉宽调制端,第十一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一电流检测器故障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一端和控制器零线故障输入端,第十二电阻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第四二极管正极连接交流电源模块火线端、第三二极管负极和第四十一电阻一端,第三二极管正极接地,第四二极管负极连接第四十二电阻一端、第四电容一端、第二电容一端和第七二极管正极,第四十一电阻另一端、第四十二电阻另一端、第四电容另一端和第二电容另一端均接地,第七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源极,第三场效应管栅极连接第六电阻一端,第六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流检测器输出电压端,第三场效应管漏极连接第八电阻一端和第二电流检测器电流检测端,第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流检测器高压侧浮动偏移电压,第二电流检测器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一端和控制器火线脉宽调制端,第九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流检测器故障输出端连接第十电阻一端和控制器火线故障输入端,第十电阻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一端和第七电阻另一端,第一电感另一端连接脉冲泵与风机的共同电源、脉冲泵控制电路一端和风机控制电路一端;
脉冲泵控制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第八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电感另一端,第八二极管负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源极,第四场效应管栅极连接第十三电阻一端,第十三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一光耦合器第二电压输出端和第十四电阻一端,第十四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漏极、脉冲泵电源、第十三电容一端和第一光耦合器接地端,第十三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正极连接控制器脉冲泵调节端,第一光耦合器负极连接第四十四电阻一端,第四十四电阻另一端接地;
风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九二极管,第九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电感另一端,第九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五场效应管源极,第五场效应管栅极连接第十五电阻一端,第十五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光耦合器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光耦合器第二电压输出端和第十六电阻一端,第十六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光耦合器接地端、第十四电容一端和风机电源,第十四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负极连接第四十五电阻一端,第四十五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正极连接控制器风机调节端。
上述方案中:第一电感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0V输出端和第八电容一端,第八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电压输出端,第一电源模块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和第七电容一端,第七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接地端,第一电源模块接地端接地,第一电流检测器和第二电流检测器的电源端均连接第一电源模块。通过第一电源模块为第一电流检测器和第二电流检测器供电。
上述方案中:第四场效应管漏极连接第二电源模块0V输出端、第十一电容一端和第十三电容一端,第十三电容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电压输出端,第二电源模块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和第十电容一端,第十电容另一端和第二电源模块接地端接地,第二电源模块接地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
第五场效应管漏极连接第三电源模块0V输出端、第十二电容一端和第十四电容一端,第十四电容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电压输出端,第三电源模块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第三电源模块接地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
通过第二电源模块为第二光耦合器和第一光耦合器供电。
上述方案中:保护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第十七电阻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一端、第十三二极管正极和第十四二极管正极,第十八电阻另一端接地,第十三二极管负极连接脉冲泵电源,第十四二极管负极连接风机电源,第十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五电容一端和第六三极管基极,第十五电容另一端接地,第六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十九电阻一端和第一逻辑模块第一输入端,第十九电阻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一逻辑模块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阻一端和第七三极管集电极,第二十电阻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七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七三极管基极连接第十六电容一端和第三十七电阻一端,第十六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五二极管正极和第三十八电阻一端,第十五二极管负极连接共同电源,第三十八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一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逻辑模块第一输入端,第二逻辑模块输出端连接第三逻辑模块第一输入端,第三逻辑模块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复位端,第三逻辑模块输出端连接第二逻辑模块第二输出端和第四逻辑模块第一输入端,第四逻辑模块第二输出端也连接第三电源模块复位端,第三电源模块复位端连接第四十电阻一端,第四十电阻另一端接地,第四逻辑模块输出端连接控制器逻辑信号输入端。
上述方案中:风机工作电路包括第一风机工作电路、第二风机工作电路和第三风机工作电路;
第一风机工作电路输出端连接风机A相,第一风机工作电路A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风机A相正极输出端,第一风机工作电路A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风机A相负极输出端;
第二风机工作电路输出端连接风机B相,第二风机工作电路B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风机B相正极输出端,第二风机工作电路B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风机B相负极输出端;
第三风机工作电路输出端连接风机C相,第三风机工作电路C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风机C相正极输出端,第三风机工作电路C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风机C相负极输出端;
第一风机工作电路、第二风机工作电路和第三风机工作电路均包括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一电阻一端为正极输入端,第二十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一端和第十三极管基极,第二十三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一端和第一MOS芯片第一组栅极,第二十二电阻另一端为负极输入端,第十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十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四电阻一端和第三十九电阻一端,第二十四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MOS芯片第二组栅极,第三十九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九二极管负极和第五电容一端,第十九二极管正极连接电源,第五电容另一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正极和第一MOS芯片第二组漏极,第十八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一MOS芯片第二组栅极,第一MOS芯片第二组源极连接风机电源,第一MOS芯片第一组漏极接地,第一MOS芯片第一组源极为输出端。
上述方案中:脉冲泵工作电路包括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和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
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输出端连接脉冲泵A相,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A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脉冲泵A相正极输出端,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A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脉冲泵A相负极输出端;
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输出端连接脉冲泵B相,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B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脉冲泵B相正极输出端,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B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脉冲泵B相负极输出端;
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输出端连接脉冲泵C相,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C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脉冲泵C相正极输出端,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C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脉冲泵C相负极输出端;
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和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均包括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五电阻一端为正极输入端,第二十五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一端和第十二极管基极,第二十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一端,第二十六电阻另一端为负极输入端,第十二极管发射极接地,第十二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八电阻一端和第二十九电阻一端,第二十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八场效应管栅极,第八场效应管源极连接脉冲泵电源,第八场效应管漏极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源极,第十一场效应管漏极接地,第十一场效应管栅极连接第二十六电阻一端,第二十九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六二极管负极和第六电容一端,第十六二极管正极连接电源,第六电容另一端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源极和第十七二极管正极,第十七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三十七电阻另一端,第十一场效应管源极为输出端。
上述方案中:控制器风机D/A脉宽调制输出端连接风机比较电路D/A脉宽调制输入端,风机比较电路电源输入端连接风机电源,风机比较电路输出端连接控制器风机比较信号输入端;
控制器脉冲泵D/A脉宽调制输出端连接脉冲泵比较电路D/A脉宽调制输入端,脉冲泵比较电路电源输入端连接脉冲泵电源,脉冲泵比较电路输出端连接控制器脉冲泵比较信号输入端;
风机比较电路和脉冲泵比较电路均包括第三十电阻,第三十电阻一端为D/A脉宽调制输入端,第三十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容一端、第三十一电阻一端和第三十二电阻一端,第十七电容另一端和第三十一电阻另一端均接地,第三十二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和第三十六电阻一端,第三十六电阻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为输出端,第一运算放大器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三十四电阻一端、第三十三电阻一端和第十五电阻一端,第三十四电阻另一端为电源输入端,第三十三电阻另一端连接电源,第十五电阻另一端接地。
上述方案中:开关电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动端接地,单刀双掷开关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三电阻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接地,单刀双掷开关第二不动端接地,单刀双掷开关绕组一端连接电源和第五二极管负极,单刀双掷开关绕组另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正极和第一开关三极管集电极,第一开关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三极管基极连接第四电阻一端,第四电阻另一端连接控制器开关控制输入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电源,并将单刀双掷开关动端拨向第二不动端,控制器通电,将脉冲泵和风机进行初始化;
S2,第一电流检测器检测交流电源模块零线端的电流是否过载,并通过第一电流检测器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如果控制器判断零线端电源信号工作正常,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如果控制器判断电源信号工作不正常,则启动报警信号;第二电流检测器检测交流电源模块火线端的电流是否过载,并通过第一电流检测器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如果控制器判断火线端电源信号工作正常,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如果控制器判断电源信号工作不正常,则启动报警信号;
S3,当第一电流检测器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零线端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第一电流检测器将零线的故障信号经故障输出端发送至控制器零线故障输入端;控制器接收到零线的故障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流检测器断开第二场效应管,执行S5,当第一电流检测器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零线端的电流未超过设定值时,执行S4;
S4,当第二电流检测器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火线端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第二电流检测器将火线的故障信号经故障输出端发送至控制器火线故障输入端;控制器接收到火线的故障信号后,控制第二电流检测器断开第三场效应管,执行S5,当第二电流检测器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火线端的电流未超过设定值时,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
S5,控制器控制第一光耦合器、第二光耦合器分别断开第四场效应管和第五场效应管,脉冲泵和风机断电,停止工作;
S6,第十三二极管检测脉冲泵电源是否过压,第十四二极管检测风机电源是否过压,第十五二极管检测风机电源是否过压,,当风机电源电压、脉冲泵电源电压和共同电源电压三者均正常时,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
S7,当脉冲泵电源过压时,第十三二极管被导通,电压信号继续流向第六三极管基极,第六三极管基极接收到电压信号后,第六三极管向第一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8;
S8,当风机电源过压时,第十四二极管被导通,电压信号继续流向第六三极管基极,第六三极管基极接收到电压信号后,第六三极管向第一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9;
S9,当共同电源过压时,第十五二极管被导通,电压信号继续流向第七三极管基极,第七三极管基极接收到电压信号后,第七三极管向第一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10;
S10,当风机电源和共同电源均发生过压时,第十四二极管被导通,第十五二极管被导通,风机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基极,共同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七三极管基极,第六三极管向第一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第七三极管向第一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11;
S11,当脉冲泵电源和共同电源均发生过压时,第十三二极管被导通,第十五二极管被导通,脉冲泵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基极,共同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七三极管基极,第六三极管向第一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第七三极管向第一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12;
S12,当风机电源、脉冲泵电源和共同电源三者均发生过压时,第十三二极管被导通,第十四二极管被导通,第十五二极管被导通,脉冲泵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基极,风机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基极,共同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七三极管基极,第六三极管向第一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第七三极管向第一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
S13,第一逻辑模块向第二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第二逻辑模块向第三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第三逻辑模块接收到过压信号后,会向第二逻辑模块返回复位信号,并使电路一直处于复位状态,同时向第四逻辑模块输出过压信号,第四逻辑模块向控制器输出过压信号。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保护电路能够更好的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过压的情况,提高安全性;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控制脉冲泵的频率和风机的转速,从而控制对患者肺部冲击的压力频率和护理背心的压力,提高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开关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工作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工作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风机比较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图8所示,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包括控制器U2,所述控制器U2开关控制输入端连接开关电路输出端;
控制器U2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驱动电路检测信号输出端,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端连接交流电源模块,控制器U2脉冲泵调节输出端连接脉冲泵控制电路输入端,脉冲泵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脉冲泵电源2,控制器U2风机调节输出端连接风机控制电路输入端,风机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风机电源3;
控制器U2保护信号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保护信号输出端,保护电路风机检测端连接风机电源3,保护电路脉冲泵检测端连接脉冲泵电源2;
控制器U2风机正极输出端连接风机工作电路4正极输入端,所述控制器U2风机负极输出端连接风机工作电路4负极输入端,风机工作电路4输出端连接风机电源3;所述控制器U2脉冲泵正极输出端连接脉冲泵工作电路5正极输入端,所述控制器U2脉冲泵负极输出端连接脉冲泵工作电路5负极输入端,脉冲泵工作电路5输出端连接脉冲泵电源2。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流检测电路、第二电流检测电路、脉冲泵控制电路和风机控制电路,第一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正极连接交流电源模块U1零线端、第一二极管D1负极和第一电阻R1一端,第一二极管D1正极接地,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D2负极连接第四十三电阻R43一端、第三电容C3一端、第一电容C1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正极,第四十三电阻R43另一端、第三电容C3另一端、第一电容C1另一端均接地,第六二极管D6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源极,第二场效应管Q2栅极连接第五电阻R5一端,第五电阻R5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检测器U5输出电压端,第二场效应管Q2漏极连接第七电阻R7一端和第一电流检测器U5电流检测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检测器U5高压侧浮动偏移电压端,第一电流检测器U5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一端和控制器U2零线脉宽调制端,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接地,第一电流检测器U5故障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一端和控制器U2零线故障输入端,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4正极连接交流电源模块U1火线端、第三二极管D3负极和第四十一电阻R41一端,第三二极管D3正极接地,第四二极管D4负极连接第四十二电阻R42一端、第四电容C4一端、第二电容C2一端和第七二极管D7正极,第四十一电阻R41另一端、第四十二电阻R42另一端、第四电容C4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另一端均接地,第七二极管D7负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源极,第三场效应管Q3栅极连接第六电阻R6一端,第六电阻R6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流检测器U7输出电压端,第三场效应管Q3漏极连接第八电阻R8一端和第二电流检测器U7电流检测端,第八电阻R8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流检测器U7高压侧浮动偏移电压端。第二电流检测器U7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一端和控制器U2火线脉宽调制端,第九电阻R9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流检测器U7故障输出端连接第十电阻R10一端和控制器U2火线故障输入端,第十电阻R10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一端和第七电阻R7另一端,第一电感L1另一端连接脉冲泵与风机的共同电源、脉冲泵控制电路一端和风机控制电路一端;
脉冲泵控制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D8,第八二极管D8正极连接第一电感L1另一端,第八二极管D8负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源极,第四场效应管Q4栅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13一端,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U4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一光耦合器U4第二电压输出端和第十四电阻R14一端,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漏极、脉冲泵电源2、第十三电容C13一端和第一光耦合器U4接地端,第十三电容C13另一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U4正极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调节端,第一光耦合器U4负极连接第四十四电阻R44一端,第四十四电阻R44另一端接地;
风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九二极管D9,第九二极管D9正极连接第一电感L1另一端,第九二极管D9负极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源极,第五场效应管Q5栅极连接第十五电阻R15一端,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连接第二光耦合器U8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光耦合器U7第二电压输出端和第十六电阻R16一端,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连接第二光耦合器U8接地端、第十四电容C14一端和风机电源3,第十四电容C14另一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U4负极连接第四十五电阻R45一端,第四十五电阻R45另一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U4正极连接控制器U2风机调节端。
第一电感L1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M10V输出端和第八电容C8一端,第八电容C8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M1电压输出端,第一电源模块M1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和第七电容C7一端,第七电容C7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M1接地端,第一电源模块M1接地端接地,第一电流检测器U5和第二电流检测器U7的电源端均连接第一电源模块M1。
第四场效应管Q4漏极连接第二电源模块M20V输出端、第十一电容C11一端和第十三电容C13一端,第十三电容C13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容C11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M2电压输出端,第二电源模块M2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和第十电容C10一端,第十电容C10另一端和第二电源模块M2接地端接地,第二电源模块M2接地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U4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M2;
第五场效应管Q5漏极连接第三电源模块M30V输出端、第十二电容C12一端和第十四电容C14一端,第十四电容C14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容C12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M3电压输出端,第三电源模块M3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第三电源模块M3接地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U8的电源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M3。
第一电流检测器U5用于检测第一电源模块的负半波脉冲信号,第二电流检测器U7用于检测第一电源模块的正半波脉冲信号,检测第一电源模块是否有过流发生;同时,第一电流检测器U5作为第二场效应管Q2的驱动,控制第二场效应管Q2的通断,第二电流检测器U7作为第三场效应管Q3的驱动,控制第三场效应管Q3的通断。第一光耦合器U4作为第四场效应管Q4的驱动,第二光耦合器U6作为第五场效应管Q5的驱动。
如果产生了过流现象,则通过第一电流检测器U5或第二电流检测器U7的故障输出端将故障信号反馈给控制器U2,并通过第一电流检测器U5断开第二场效应管Q2,第二电流检测器U7断开第三场效应管Q3,即切断脉冲泵2和风机3的共同电源。同时,通过第一光耦合器U4断开第四场效应管Q4,切断脉冲泵2的电源,通过第二光耦合器U6断开第五场效应管Q5,切断风机3的电源。
第一电源模块M1用于为第一电流检测器U5和第二电流检测器U7提供电源,第二电源模块M2用于为第一光耦合器U4提供电源,第三电源模块M3用于为第二光耦合器U6提供电源。
保护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十七电阻R17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一端、第十三二极管D13正极和第十四二极管D14正极,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接地,第十三二极管D13负极连接脉冲泵电源2,第十四二极管D14负极连接风机电源3,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一端和第六三极管Q6基极,第十五电容C15另一端接地,第六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6集电极连接第十九电阻R19一端和第一逻辑模块U9第一输入端,第十九电阻R19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一逻辑模块U9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20一端和第七三极管Q7集电极,第二十电阻R20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七三极管Q7发射极接地,第七三极管Q7基极连接第十六电容C16一端和第三十七电阻R37一端,第十六电容C16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七电阻R37另一端连接第十五二极管D15正极和第三十八电阻R38一端,第十五二极管D15负极连接共同电源,第三十八电阻R38另一端接地,第一逻辑模块U9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逻辑模块U10第一输入端,第二逻辑模块U10输出端连接第三逻辑模块U11第一输入端,第三逻辑模块U11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U3复位端,第三逻辑模块U11输出端连接第二逻辑模块U10第二输出端和第四逻辑模块U12第一输入端,第四逻辑模块U12第二输出端也连接第三电源模块U3复位端,第三电源模块U3复位端连接第四十电阻R40一端,第四十电阻R40另一端接地,第四逻辑模块U12输出端连接控制器U2逻辑信号输入端。
当脉冲泵电源发生过压时,第一二极管D1瞬间被击穿从而导通,并将过压信号传递给第一三极管Q1,以此实现对过压的检测。通过第一三极管Q1将过压信号进行放大,再将过压信号传递给第一逻辑模块U1,第一逻辑模块U1接收到过压信号后,第一逻辑模块U1继续向第二逻辑模块U2、第三逻辑模块U3层层传递过压信号,通过第四逻辑模块U4向外部输出过压信号。风机电源和公共电源发生过压时同理复位模块U5用于输出复位信号,第三逻辑模块U3用于检测是否进行复位,并通过从第三逻辑模块U3输出到第二逻辑模块U2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逻辑模块U2判断是否产生过压和复位,并实现过压后复位锁定,使电路一直处于复位状态。若要重新恢复正常,必须断电后重启,否则过压信号消失后,复位信号也立马消失,就又会开始重启进入工作状态了,以此实现保护作用。
风机工作电路4包括第一风机工作电路4a、第二风机工作电路4b和第三风机工作电路4c;
第一风机工作电路4a输出端连接风机A相,第一风机工作电路4aA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A相正极输出端,第一风机工作电路4aA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A相负极输出端;
第二风机工作电路4b输出端连接风机B相,第二风机工作电路4bB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B相正极输出端,第二风机工作电路4bB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B相负极输出端;
第三风机工作电路4c输出端连接风机C相,第三风机工作电路4cC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C相正极输出端,第三风机工作电路4cC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C相负极输出端;
第一风机工作电路、第二风机工作电路和第三风机工作电路均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一电阻R21一端为正极输入端,第二十一电阻R21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一端和第十三极管Q10基极,第二十三电阻R23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一端和第一MOS芯片Q9第一组栅极,第二十二电阻R22另一端为负极输入端,第十三极管Q10发射极接地,第十三极管Q10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和第三十九电阻R39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24另一端连接第一MOS芯片Q9第二组栅极,第三十九电阻R39另一端连接第十九二极管D19负极和第五电容C5一端,第十九二极管D19正极连接电源,第五电容C5另一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正极和第一MOS芯片Q9第二组漏极,第十八二极管D18负极连接第一MOS芯片Q9第二组栅极,第一MOS芯片Q9第二组源极连接风机电源3,第一MOS芯片Q9第一组漏极接地,第一MOS芯片Q9第一组源极为输出端。
脉冲泵工作电路5包括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和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
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输出端连接脉冲泵A相,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A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A相正极输出端,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A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A相负极输出端;
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输出端连接脉冲泵B相,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B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B相正极输出端,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B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B相负极输出端;
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输出端连接脉冲泵C相,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C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C相正极输出端,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C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C相负极输出端;
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和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均包括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五电阻R25一端为正极输入端,第二十五电阻R25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和第十二极管Q12基极,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另一端为负极输入端,第十二极管Q12发射极接地,第十二极管Q12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八电阻R28一端和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连接第八场效应管Q8栅极,第八场效应管Q8源极连接脉冲泵电源2,第八场效应管Q8漏极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源极,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漏极接地,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栅极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第十六二极管D16负极和第六电容C6一端,第十六二极管D16正极连接电源,第六电容C6另一端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源极和第十七二极管D17正极,第十七二极管D17负极连接第三十七电阻另一端,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源极为输出端。
控制器U2风机D/A脉宽调制输出端连接风机比较电路1D/A脉宽调制输入端,风机比较电路1电源输入端连接风机电源3,风机比较电路1输出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比较信号输入端;
控制器U2脉冲泵D/A脉宽调制输出端连接脉冲泵比较电路6D/A脉宽调制输入端,脉冲泵比较电路6电源输入端连接脉冲泵电源2,脉冲泵比较电路6输出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比较信号输入端;
风机比较电路1和脉冲泵比较电路6均包括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电阻R30一端为D/A脉宽调制输入端,第三十电阻R30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容C17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和第三十二电阻R32一端,第十七电容C17另一端和第三十一电阻R31另一端均接地,第三十二电阻R32另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6同相输入端,和第三十六电阻R36一端,第三十六电阻R36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6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6输出端为输出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6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三十四电阻R34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一端和第十五电阻R15一端,第三十四电阻R34另一端为电源输入端,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连接电源,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接地。
风机比较电路1组合形成一个比较器,用于比较风机电源3电压分压后的电压值和PWM经RC滤波后的电压值,并通过D/A转换,控制风机电源3电压,
同理,脉冲泵比较电路6也是一个比较器,用于比较脉冲泵电源2电压分压后的电压值和PWM经RC滤波后的电压值。也通过D/A转换,控制脉冲泵电源2电压。
开关电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K1,单刀双掷开关K1动端接地,单刀双掷开关K1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三电阻R3一端,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单刀双掷开关K1第二不动端接地,单刀双掷开关K1绕组一端连接电源和第五二极管D5负极,单刀双掷开关K1绕组另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正极和第一开关三极管Q1集电极,第一开关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三极管Q1基极连接第四电阻R4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连接控制器U2开关控制输入端。
控制器U2上还连接有晶振电路,晶振电路包括第一晶振X1,第一晶振X1一端连接控制器U2晶振电路输入端和第十八电容C18一端,第十八电容C18另一端接地。第一晶振X1另一端连接控制器U2晶振电路输出端和第十九电容C19一端,第十九电容C19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一电源模块M1、第二电源模块M2和第三电源模块M3的型号均为B0512LM-1W,运算放大器型号为LM32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的型号均为STW57N65M5,第八场效应管Q8和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型号均为AOD4126。第十三极管Q10和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型号为MMBT5551,第一开关三极管Q1、第六三极管Q6和第七三极管Q7的型号为MMBT3904。第一光耦合器U4和第二光耦合器U6的型号均为TLP250,第一MOS芯片U9的型号为IRF7313PbF,第三电源重置模块的型号为ADM709。第一逻辑模块U9、第四逻辑模块U12均采用型号为ELM7S08B的与门逻辑模块,第二逻辑模块U10、第三逻辑模块U11均采用型号为ELM7S00B的与非门逻辑模块。
第一电感L1的容量为280μH/0.05Ω,第三电感L3和第二电感L2的容量均为100μH/5A。
第十三二极管D13和第十五二极管D15的型号均为1N5948B,第十四二极管D14的型号为2EZ18D5。
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九二极管D19、第十八二极管D18、第十六二极管D16和第十七二极管D17的型号均为1N4148。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和第九二极管D9的型号均为S5KC。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型号为LLS2G561MELB,电容量均为560μF/400V。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电容量为0.15μF/450V。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和第十二电容C12的电容量均为10μF/25V,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十四电容C14的型号均为UPM1E392MHD6,其中,第十三电容C13的电容量为680μF/100V,第十四电容C14的电容量为3900μF/25V。第十五电容C15和第十六电容C16的电容量均为0.15μF,第十七电容C17的电容量为0.15μF,第十八电容C18和第十九电容C19的电容量均为20pF。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电源,并将单刀双掷开关K1动端拨向第二不动端,控制器U2通电,将脉冲泵和风机进行初始化;
S2,第一电流检测器U5检测交流电源模块U1零线端的电流是否过载,并通过第一电流检测器U5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U1,如果控制器U2判断零线端电源信号工作正常,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如果控制器U2判断电源信号工作不正常,则启动报警信号;第二电流检测器U7检测交流电源模块U1火线端的电流是否过载,并通过第一电流检测器U5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U2,如果控制器U2判断火线端电源信号工作正常,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如果控制器U2判断电源信号工作不正常,则启动报警信号;
S3,当第一电流检测器U5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U1零线端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第一电流检测器U5将零线的故障信号经故障输出端发送至控制器U2零线故障输入端;控制器U2接收到零线的故障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流检测器U5断开第二场效应管Q2,执行S5,当第一电流检测器U5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U1零线端的电流未超过设定值时,执行S4;
S4,当第二电流检测器U7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U1火线端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第二电流检测器U7将火线的故障信号经故障输出端发送至控制器U2火线故障输入端;控制器U2接收到火线的故障信号后,控制第二电流检测器U7断开第三场效应管Q3,执行S5,当第二电流检测器U7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U1火线端的电流未超过设定值时,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
S5,控制器U2控制第一光耦合器U4、第二光耦合器U8分别断开第四场效应管Q4和第五场效应管Q5,脉冲泵和风机断电,停止工作;
S6,第十三二极管D13检测脉冲泵电源2是否过压,第十四二极管D14检测风机电源3是否过压,第十五二极管D15检测风机电源3是否过压,,当风机电源3电压、脉冲泵电源2电压和共同电源电压三者均正常时,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
S7,当脉冲泵电源2过压时,第十三二极管D13被导通,电压信号继续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第六三极管Q6基极接收到电压信号后,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8;
S8,当风机电源3过压时,第十四二极管D14被导通,电压信号继续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第六三极管Q6基极接收到电压信号后,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9;
S9,当共同电源过压时,第十五二极管D15被导通,电压信号继续流向第七三极管Q7基极,第七三极管Q7基极接收到电压信号后,第七三极管Q7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10;
S10,当风机电源3和共同电源均发生过压时,第十四二极管D14被导通,第十五二极管D15被导通,风机电源3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共同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七三极管Q7基极,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第七三极管Q7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11;
S11,当脉冲泵电源2和共同电源均发生过压时,第十三二极管D13被导通,第十五二极管D15被导通,脉冲泵电源2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共同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七三极管Q7基极,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第七三极管Q7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12;
S12,当风机电源3、脉冲泵电源2和共同电源三者均发生过压时,第十三二极管D13被导通,第十四二极管D14被导通,第十五二极管D15被导通,脉冲泵电源2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风机电源3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共同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七三极管Q7基极,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第七三极管Q7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
S13,第一逻辑模块U9向第二逻辑模块U10输出过压信号,第二逻辑模块U10向第三逻辑模块U11输出过压信号,第三逻辑模块U11接收到过压信号后,会向第二逻辑模块U10返回复位信号,并使电路一直处于复位状态,同时向第四逻辑模块U12输出过压信号,第四逻辑模块U12向控制器U2输出过压信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U2),所述控制器(U2)开关控制输入端连接开关电路输出端;
控制器(U2)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驱动电路检测信号输出端,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端连接交流电源模块(U1),控制器(U2)脉冲泵调节输出端连接脉冲泵控制电路输入端,脉冲泵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脉冲泵电源(2),控制器(U2)风机调节输出端连接风机控制电路输入端,风机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风机电源(3);
控制器(U2)保护信号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保护信号输出端,保护电路风机检测端连接风机电源(3),保护电路脉冲泵检测端连接脉冲泵电源(2);
控制器(U2)风机正极输出端连接风机工作电路(4)正极输入端,所述控制器(U2)风机负极输出端连接风机工作电路(4)负极输入端,风机工作电路(4)输出端连接风机电源(3);所述控制器(U2)脉冲泵正极输出端连接脉冲泵工作电路(5)正极输入端,所述控制器(U2)脉冲泵负极输出端连接脉冲泵工作电路(5)负极输入端,脉冲泵工作电路(5)输出端连接脉冲泵电源(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心的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流检测电路、第二电流检测电路、脉冲泵控制电路和风机控制电路,第一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正极连接交流电源模块(U1)零线端、第一二极管(D1)负极和第一电阻(R1)一端,第一二极管(D1)正极接地,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D2)负极连接第四十三电阻(R43)一端、第三电容(C3)一端、第一电容(C1)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正极,第四十三电阻(R43)另一端、第三电容(C3)另一端、第一电容(C1)另一端均接地,第六二极管(D6)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源极,第二场效应管(Q2)栅极连接第五电阻(R5)一端,第五电阻(R5)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检测器(U5)输出电压端,第二场效应管(Q2)漏极连接第七电阻(R7)一端和第一电流检测器(U5)电流检测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检测器(U5)高压侧浮动偏移电压端,第一电流检测器(U5)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一端和控制器(U2)零线脉宽调制端,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接地,第一电流检测器(U5)故障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一端和控制器(U2)零线故障输入端,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4)正极连接交流电源模块(U1)火线端、第三二极管(D3)负极和第四十一电阻(R41)一端,第三二极管(D3)正极接地,第四二极管(D4)负极连接第四十二电阻(R42)一端、第四电容(C4)一端、第二电容(C2)一端和第七二极管(D7)正极,第四十一电阻(R41)另一端、第四十二电阻(R42)另一端、第四电容(C4)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另一端均接地,第七二极管(D7)负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源极,第三场效应管(Q3)栅极连接第六电阻(R6)一端,第六电阻(R6)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流检测器(U7)输出电压端,第三场效应管(Q3)漏极连接第八电阻(R8)一端和第二电流检测器(U7)电流检测端,第八电阻(R8)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流检测器(U7)高压侧浮动偏移电压,第二电流检测器(U7)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一端和控制器(U2)火线脉宽调制端,第九电阻(R9)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流检测器(U7)故障输出端连接第十电阻(R10)一端和控制器(U2)火线故障输入端,第十电阻(R10)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一端和第七电阻(R7)另一端,第一电感(L1)另一端连接脉冲泵与风机的共同电源、脉冲泵控制电路一端和风机控制电路一端;
脉冲泵控制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D8),第八二极管(D8)正极连接第一电感(L1)另一端,第八二极管(D8)负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源极,第四场效应管(Q4)栅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13)一端,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U4)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一光耦合器(U4)第二电压输出端和第十四电阻(R14)一端,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漏极、脉冲泵电源(2)、第十三电容(C13)一端和第一光耦合器(U4)接地端,第十三电容(C13)另一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U4)正极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调节端,第一光耦合器(U4)负极连接第四十四电阻(R44)一端,第四十四电阻(R44)另一端接地;
风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九二极管(D9),第九二极管(D9)正极连接第一电感(L1)另一端,第九二极管(D9)负极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源极,第五场效应管(Q5)栅极连接第十五电阻(R15)一端,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连接第二光耦合器(U8)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光耦合器(U8)第二电压输出端和第十六电阻(R16)一端,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连接第二光耦合器(U8)接地端、第十四电容(C14)一端和风机电源(3),第十四电容(C14)另一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U8)负极连接第四十五电阻(R45)一端,第四十五电阻(R45)另一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U8)正极连接控制器(U2)风机调节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心的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感(L1)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M1)0V输出端和第八电容(C8)一端,第八电容(C8)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M1)电压输出端,第一电源模块(M1)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和第七电容(C7)一端,第七电容(C7)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M1)接地端,第一电源模块(M1)接地端接地,第一电流检测器(U5)和第二电流检测器(U7)的电源端均连接第一电源模块(M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心的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场效应管(Q4)漏极连接第二电源模块(M2)0V输出端、第十一电容(C11)一端和第十三电容(C13)一端,第十三电容(C13)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容(C11)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M2)电压输出端,第二电源模块(M2)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和第十电容(C10)一端,第十电容(C10)另一端和第二电源模块(M2)接地端接地,第二电源模块(M2)接地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U4)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M2);
第五场效应管(Q5)漏极连接第三电源模块(M3)0V输出端、第十二电容(C12)一端和第十四电容(C14)一端,第十四电容(C14)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容(C12)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M3)电压输出端,第三电源模块(M3)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第三电源模块(M3)接地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U8)的电源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心的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护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十七电阻(R17)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一端、第十三二极管(D13)正极和第十四二极管(D14)正极,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接地,第十三二极管(D13)负极连接脉冲泵电源(2),第十四二极管(D14)负极连接风机电源(3),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一端和第六三极管(Q6)基极,第十五电容(C15)另一端接地,第六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6)集电极连接第十九电阻(R19)一端和第一逻辑模块(U9)第一输入端,第十九电阻(R19)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一逻辑模块(U9)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20)一端和第七三极管(Q7)集电极,第二十电阻(R20)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七三极管(Q7)发射极接地,第七三极管(Q7)基极连接第十六电容(C16)一端和第三十七电阻(R37)一端,第十六电容(C16)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七电阻(R37)另一端连接第十五二极管(D15)正极和第三十八电阻(R38)一端,第十五二极管(D15)负极连接共同电源,第三十八电阻(R38)另一端接地,第一逻辑模块(U9)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逻辑模块(U10)第一输入端,第二逻辑模块(U10)输出端连接第三逻辑模块(U11)第一输入端,第三逻辑模块(U11)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U3)复位端,第三逻辑模块(U11)输出端连接第二逻辑模块(U10)第二输出端和第四逻辑模块(U12)第一输入端,第四逻辑模块(U12)第二输出端也连接第三电源模块(U3)复位端,第三电源模块(U3)复位端连接第四十电阻(R40)一端,第四十电阻(R40)另一端接地,第四逻辑模块(U12)输出端连接控制器(U2)逻辑信号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心的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机工作电路(4)包括第一风机工作电路(4a)、第二风机工作电路(4b)和第三风机工作电路(4c);
第一风机工作电路(4a)输出端连接风机A相,第一风机工作电路(4a)A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A相正极输出端,第一风机工作电路(4a)A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A相负极输出端;
第二风机工作电路(4b)输出端连接风机B相,第二风机工作电路(4b)B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B相正极输出端,第二风机工作电路(4b)B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B相负极输出端;
第三风机工作电路(4c)输出端连接风机C相,第三风机工作电路(4c)C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C相正极输出端,第三风机工作电路(4c)C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C相负极输出端;
第一风机工作电路、第二风机工作电路和第三风机工作电路均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一电阻(R21)一端为正极输入端,第二十一电阻(R21)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一端和第十三极管(Q10)基极,第二十三电阻(R23)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一端和第一MOS芯片(Q9)第一组栅极,第二十二电阻(R22)另一端为负极输入端,第十三极管(Q10)发射极接地,第十三极管(Q10)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和第三十九电阻(R39)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24)另一端连接第一MOS芯片(Q9)第二组栅极,第三十九电阻(R39)另一端连接第十九二极管(D19)负极和第五电容(C5)一端,第十九二极管(D19)正极连接电源,第五电容(C5)另一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正极和第一MOS芯片(Q9)第二组漏极,第十八二极管(D18)负极连接第一MOS芯片(Q9)第二组栅极,第一MOS芯片(Q9)第二组源极连接风机电源(3),第一MOS芯片(Q9)第一组漏极接地,第一MOS芯片(Q9)第一组源极为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心的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脉冲泵工作电路(5)包括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和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
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输出端连接脉冲泵A相,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A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A相正极输出端,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A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A相负极输出端;
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输出端连接脉冲泵B相,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B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B相正极输出端,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B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B相负极输出端;
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输出端连接脉冲泵C相,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C相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C相正极输出端,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C相负极输入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C相负极输出端;
第一脉冲泵工作电路(5a)、第二脉冲泵工作电路(5b)和第三脉冲泵工作电路(5c)均包括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五电阻(R25)一端为正极输入端,第二十五电阻(R25)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和第十二极管(Q12)基极,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另一端为负极输入端,第十二极管(Q12)发射极接地,第十二极管(Q12)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八电阻(R28)一端和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连接第八场效应管(Q8)栅极,第八场效应管(Q8)源极连接脉冲泵电源(2),第八场效应管(Q8)漏极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源极,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漏极接地,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栅极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第十六二极管(D16)负极和第六电容(C6)一端,第十六二极管(D16)正极连接电源,第六电容(C6)另一端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源极和第十七二极管(D17)正极,第十七二极管(D17)负极连接第三十七电阻另一端,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源极为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心的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器(U2)风机D/A脉宽调制输出端连接风机比较电路(1)D/A脉宽调制输入端,风机比较电路(1)电源输入端连接风机电源(3),风机比较电路(1)输出端连接控制器(U2)风机比较信号输入端;
控制器(U2)脉冲泵D/A脉宽调制输出端连接脉冲泵比较电路(6)D/A脉宽调制输入端,脉冲泵比较电路(6)电源输入端连接脉冲泵电源(2),脉冲泵比较电路(6)输出端连接控制器(U2)脉冲泵比较信号输入端;
风机比较电路(1)和脉冲泵比较电路(6)均包括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电阻(R30)一端为D/A脉宽调制输入端,第三十电阻(R30)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容(C17)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和第三十二电阻(R32)一端,第十七电容(C17)另一端和第三十一电阻(R31)另一端均接地,第三十二电阻(R32)另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6)同相输入端,和第三十六电阻(R36)一端,第三十六电阻(R36)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6)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6)输出端为输出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6)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三十四电阻(R34)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一端和第十五电阻(R15)一端,第三十四电阻(R34)另一端为电源输入端,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连接电源,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心的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开关电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K1),单刀双掷开关(K1)动端接地,单刀双掷开关(K1)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三电阻(R3)一端,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单刀双掷开关(K1)第二不动端接地,单刀双掷开关(K1)绕组一端连接电源和第五二极管(D5)负极,单刀双掷开关(K1)绕组另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正极和第一开关三极管(Q1)集电极,第一开关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三极管(Q1)基极连接第四电阻(R4)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连接控制器(U2)开关控制输入端。
10.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电源,并将单刀双掷开关(K1)动端拨向第二不动端,控制器(U2)通电,将脉冲泵和风机进行初始化;
S2,第一电流检测器(U5)检测交流电源模块(U1)零线端的电流是否过载,并通过第一电流检测器(U5)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U1),如果控制器(U2)判断零线端电源信号工作正常,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如果控制器(U2)判断电源信号工作不正常,则启动报警信号;第二电流检测器(U7)检测交流电源模块(U1)火线端的电流是否过载,并通过第一电流检测器(U5)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U2),如果控制器(U2)判断火线端电源信号工作正常,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如果控制器(U2)判断电源信号工作不正常,则启动报警信号;
S3,当第一电流检测器(U5)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U1)零线端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第一电流检测器(U5)将零线的故障信号经故障输出端发送至控制器(U2)零线故障输入端;控制器(U2)接收到零线的故障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流检测器(U5)断开第二场效应管(Q2),执行S5,当第一电流检测器(U5)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U1)零线端的电流未超过设定值时,执行S4;
S4,当第二电流检测器(U7)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U1)火线端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第二电流检测器(U7)将火线的故障信号经故障输出端发送至控制器(U2)火线故障输入端;控制器(U2)接收到火线的故障信号后,控制第二电流检测器(U7)断开第三场效应管(Q3),执行S5,当第二电流检测器(U7)检测到交流电源模块(U1)火线端的电流未超过设定值时,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
S5,控制器(U2)控制第一光耦合器(U4)、第二光耦合器(U8)分别断开第四场效应管(Q4)和第五场效应管(Q5),脉冲泵和风机断电,停止工作;
S6,第十三二极管(D13)检测脉冲泵电源(2)是否过压,第十四二极管(D14)检测风机电源(3)是否过压,第十五二极管(D15)检测风机电源(3)是否过压,,当风机电源(3)电压、脉冲泵电源(2)电压和共同电源电压三者均正常时,则向脉冲泵和风机发出工作信号;
S7,当脉冲泵电源(2)过压时,第十三二极管(D13)被导通,电压信号继续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第六三极管(Q6)基极接收到电压信号后,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8;
S8,当风机电源(3)过压时,第十四二极管(D14)被导通,电压信号继续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第六三极管(Q6)基极接收到电压信号后,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9;
S9,当共同电源过压时,第十五二极管(D15)被导通,电压信号继续流向第七三极管(Q7)基极,第七三极管(Q7)基极接收到电压信号后,第七三极管(Q7)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10;
S10,当风机电源(3)和共同电源均发生过压时,第十四二极管(D14)被导通,第十五二极管(D15)被导通,风机电源(3)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共同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七三极管(Q7)基极,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第七三极管(Q7)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11;
S11,当脉冲泵电源(2)和共同电源均发生过压时,第十三二极管(D13)被导通,第十五二极管(D15)被导通,脉冲泵电源(2)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共同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七三极管(Q7)基极,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第七三极管(Q7)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同时执行S12;
S12,当风机电源(3)、脉冲泵电源(2)和共同电源三者均发生过压时,第十三二极管(D13)被导通,第十四二极管(D14)被导通,第十五二极管(D15)被导通,脉冲泵电源(2)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风机电源(3)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六三极管(Q6)基极,共同电源过压的电压信号流向第七三极管(Q7)基极,第六三极管(Q6)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第七三极管(Q7)向第一逻辑模块(U9)输出过压信号,执行S13;
S13,第一逻辑模块(U9)向第二逻辑模块(U10)输出过压信号,第二逻辑模块(U10)向第三逻辑模块(U11)输出过压信号,第三逻辑模块(U11)接收到过压信号后,会向第二逻辑模块(U10)返回复位信号,并使电路一直处于复位状态,同时向第四逻辑模块(U12)输出过压信号,第四逻辑模块(U12)向控制器(U2)输出过压信号。
CN201910449305.3A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方法 Active CN110141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9305.3A CN110141475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9305.3A CN110141475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1475A true CN110141475A (zh) 2019-08-20
CN110141475B CN110141475B (zh) 2021-07-20

Family

ID=6759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9305.3A Active CN110141475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14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5257A (zh) * 2020-09-22 2021-01-22 重庆大学 基于重频液电脉冲微激波的痰液振动促排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4704A (zh) * 2013-10-15 2014-01-08 文加斌 具有排气保护功能的电磁动力排痰机
CN204582290U (zh) * 2015-01-13 2015-08-26 东莞乐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护肤精华导入仪的电路板
CN105596192A (zh) * 2016-01-24 2016-05-25 李诗贤 心血管体外反搏治疗装置
CN107320307A (zh) * 2017-08-11 2017-11-07 南通科威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
CN206682018U (zh) * 2017-03-10 2017-11-28 刘宝社 一种气囊控制器
CN206850685U (zh) * 2017-04-17 2018-01-05 陕西尚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安全性的车载逆变电源
CN107550705A (zh) * 2017-07-11 2018-01-09 合肥诺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胸腔震动排痰系统的自动释压安全保护方法
CN107714413A (zh) * 2016-08-12 2018-02-23 苏州海斯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加压式防血栓装置
CN207168706U (zh) * 2017-03-03 2018-04-03 聊城市誉林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4704A (zh) * 2013-10-15 2014-01-08 文加斌 具有排气保护功能的电磁动力排痰机
CN204582290U (zh) * 2015-01-13 2015-08-26 东莞乐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护肤精华导入仪的电路板
CN105596192A (zh) * 2016-01-24 2016-05-25 李诗贤 心血管体外反搏治疗装置
CN107714413A (zh) * 2016-08-12 2018-02-23 苏州海斯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加压式防血栓装置
CN207168706U (zh) * 2017-03-03 2018-04-03 聊城市誉林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毯
CN206682018U (zh) * 2017-03-10 2017-11-28 刘宝社 一种气囊控制器
CN206850685U (zh) * 2017-04-17 2018-01-05 陕西尚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安全性的车载逆变电源
CN107550705A (zh) * 2017-07-11 2018-01-09 合肥诺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胸腔震动排痰系统的自动释压安全保护方法
CN107320307A (zh) * 2017-08-11 2017-11-07 南通科威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5257A (zh) * 2020-09-22 2021-01-22 重庆大学 基于重频液电脉冲微激波的痰液振动促排装置
CN112245257B (zh) * 2020-09-22 2023-08-22 重庆大学 基于重频液电脉冲微激波的痰液振动促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1475B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1475A (zh)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方法
CN107453320A (zh)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05303948U (zh) 空气净化器高压离子发生装置
CN105423390A (zh) 一种基于混合式电路处理的抽油烟机节能控制系统
CN209001667U (zh) 冗余电源切换装置
CN107049696B (zh) 牙椅负压抽吸信号监控器
CN208244959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智能控制装置
CN216696590U (zh) 应用于智慧方舱平台的工作电路
CN112558535B (zh) 一种制氧机控制电路、制氧机及制氧机控制方法
CN207654384U (zh) 牙椅负压抽吸信号监控器
CN211325237U (zh) 一次性气腹稳压净化器
CN108270200A (zh) 一种电压跌落保护电路、背光驱动电源和电视机
CN209765307U (zh)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无刷电机的电路
CN113238503A (zh) 一种紫外线消毒的口罩处理设备控制电路
CN203280874U (zh) 基于pid控制的呼吸机加温湿化控制系统
CN207664874U (zh) 电器电源控制装置
CN210785329U (zh) 一种用于高频振荡排痰仪医用护理背心的驱动电路
CN220522858U (zh) 一种智能风机节能控制设备
CN200957095Y (zh) 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压力可控洗肺机
CN112305953A (zh) 一种吸尘器的停机预调速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5248901U (zh) 双电源切换温度监测保护装置
CN210725453U (zh)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变压器驱动的离子风嘴
CN212281663U (zh) 医用腔镜术中烟雾气体排放装置
CN108512734A (zh) 一种总线通信电路及多线控制盘
CN218780475U (zh) 一种压力疗法设备以及护套充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