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1340B -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1340B
CN110141340B CN201910258176.XA CN201910258176A CN110141340B CN 110141340 B CN110141340 B CN 110141340B CN 201910258176 A CN201910258176 A CN 201910258176A CN 110141340 B CN110141340 B CN 110141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frame
body part
main body
auxiliar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81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1340A (zh
Inventor
尹萌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Original Assignee
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filed Critical 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to CN2019102581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1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1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1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1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1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eur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ir Bag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包括:一杆体,所述杆体内有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与所述杆体共轴设置;一主体部件,所述主体部件设置在所述杆体的近端;两侧体部件,两所述侧体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件的左端和右端,所述侧体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为滑动连接;一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件内,所述气囊分别与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侧体部件连接,所述气囊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其优点在于,通过滑动式设计,使撑开装置展开时具有面积较大的支撑面,支撑面平坦,加强支撑作用,为不同的位置提供相同的支撑力;在收缩时,减少体积,便于从创口取出;通过多重滑动设计,能够在长度方向扩展的同时进行高度的扩展,进一步加强支撑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骨损伤、骨折各种各样,其中一种是骨折塌陷,须将塌陷的骨质撑起复位,基本方法是将自身其他部位的骨头或者人造骨头填充到骨折塌陷部位。
目前,骨折塌陷的撑起装置很多,但是,结构复杂,操作困难。
现有的使用的一种方式是利用气囊深入塌陷内部提供撑起作用。然而由于气囊充盈时为曲面形状,无法提供平坦地支撑作用。且气囊材质较软,容易出现破裂等意外。
因此,亟需一种利用微创进行骨折塌陷撑开操作,提供平坦支撑作用的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包括:
一杆体,所述杆体内有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与所述杆体共轴设置;
一主体部件,所述主体部件设置在所述杆体的近端;
两侧体部件,两所述侧体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件的左端和右端,所述侧体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为滑动连接;
一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件内,所述气囊分别与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侧体部件连接,所述气囊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件包括第一上面板、第一下面板、第一前面板和第一后面板,所述第一上面板、所述第一前面板、所述第一下面板和所述第一后面板顺次连接形成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回”形;
所述侧体部件包括第二上面板、第二下面板、第二前面板、第二后面板和侧面板,所述第二上面板、所述第二前面板、所述第二下面板和所述第二后面板顺次连接形成第二框架,所述侧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侧端,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囊分别与所述第一上面板、所述第一下面板和所述侧面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体部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与所述侧面板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外侧和/或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面板和/或所述第一下面板与所述第一框架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上面板和/或所述第二下面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件还包括第一辅助板;
所述第一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面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后面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上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辅助板与所述第二滑槽进行滑动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面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后面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下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辅助板与所述第二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件还包括第三限位部件,所述第三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板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侧体部件还包括第二辅助板;
所述第二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上面板的前端、后端、侧端,所述第二前面板、所述第二后面板和所述侧面板的上端均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上面板通过所述第二辅助板与所述第三滑槽进行滑动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下面板的前端、后端、侧端,所述第二前面板、所述第二后面板和所述侧面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下面板通过所述第二辅助板与所述第三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四限位部件,所述第四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辅助板的下端。
优选地,还包括:
至少两个连接部件;
位于所述主体部件的左端的所述侧体部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进行滑动连接;
位于所述主体部件的右端的所述侧体部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进行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三上面板、第三下面板、第三前面板和第三后面板,所述第三上面板、所述第三前面板、所述第三下面板和所述第三后面板顺次连接形成第三框架,所述第三框架的左端或右端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呈“回”形,所述侧体部件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的与所述第四滑槽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的外侧和/或内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三辅助板;
所述第三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三上面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三前面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三后面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三上面板通过所述第三辅助板与所述第五滑槽进行滑动连接;和/或
所述第三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三下面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三前面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三后面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三下面板通过所述第三辅助板与所述第五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五限位部件,所述第五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辅助板的下端。
优选地,还包括:
一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杆体上,所述阀门与所述通气管路连接。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通过滑动式设计,使得撑开装置展开时具有面积较大的支撑面,支撑面平坦,加强支撑作用,为不同的位置提供相同的支撑力;在收缩时,能够减少体积,便于从创口取出;通过设置连接部件,可以进一步扩展支撑面的面积,在具有同样收缩体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数量的连接部件选择适当的支撑面的面积;通过多重滑动设计,能够在长度方向扩展的同时进行高度的扩展,进一步加强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杆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主体部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侧体部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主体部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主体部件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8的B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侧体部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C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侧体部件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D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E的放大示意图。
图19是图17的F的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G的放大示意图。
图22是图20的H的放大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体部件的部分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体部件的部分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体部件的部分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体部件的部分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杆体100;通气管路200;气囊300;主体部件400;侧体部件500;连接部件600;阀门700;第一上面板401;第一下面板402;第一前面板403;第一后面板404;第一框架405;气孔406;第一滑槽407;第一辅助板408;第二滑槽409;第三限位部件410;第二上面板501;第二下面板502;第二前面板503;第二后面板504;侧面板505;第二框架506;第一限位部件507;第二辅助板508;第三滑槽509;第四限位部件510;第三上面板601;第三下面板602;第三前面板603;第三后面板604;第三框架605;第四滑槽606;第二限位部件6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包括杆体100、气囊300、主体部件400和侧体部件500,杆体1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后端,侧体部件500滑动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左端和右端,气囊3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内部并分别与主体部件400和侧体部件500连接,杆体100与气囊300连通。
如图3所示,杆体100包括通气管路200,通气管路200与杆体100共轴设置。在杆体100上设置有阀门700,阀门700与通气管路200连通,用于控制杆体100内的气体流量,以及进行开闭通气管路200。
如图4所示,主体部件400包括第一上面板401、第一下面板402、第一前面板403、第一后面板404和气孔406,第一上面板401、第一前面板403、第一下面板402和第一后面板404顺次连接形成第一框架405,气孔406贯穿第一后面板404设置,在第一框架40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407。
进一步地,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观察,第一滑槽407呈“回”形。
进一步地,气孔406设置在第一后面板404的中心。
杆体100的前端与主体部件400进行连接,杆体100的通气管路200与气孔406连通。
如图5所示,侧体部件500包括第二上面板501、第二下面板502、第二前面板503、第二后面板504、侧面板505和第一限位部件507,第二上面板501、第二前面板503、第二下面板502和第二后面板504顺次连接形成第二框架506,侧面板505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侧端,即左端或右端,第一限位部件507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侧端,即右端或左端,且第一限位部件507与侧面板505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件507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侧端的外侧,即第二框架506的外沿;也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侧端的内侧,即第二框架506的内沿;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侧端的外侧和内侧,即第二框架506的外沿和内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件507同时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侧端的外侧和内侧。
侧体部件5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左端和右端,并且位于主体部件400的第一滑槽407内,侧体部件500可以沿着第一滑槽407进行往复滑动,且侧体部件500的第一限位部件507防止侧体部件500从主体部件400中脱落。
在主体部件400的内部设置有气囊300,气囊300分别与主体部件400和侧体部件500进行连接,气囊300包括气口,气囊300通过气口与主体部件400的气孔406连通。
进一步地,气囊300与主体部件400的第一上面板401、第一下面板402、第一前面板403、第一后面板404以及两个侧体部件500的侧面板505连接,使气囊300在放气收缩时,气囊300能够连带侧体部件500向内回收。
如图6~7所示,在主体部件400的横截面(由上向下观察),第一前面板403和第一后面板404的第一滑槽407的出口的截面呈“凸”形,能够与侧体部件500的第二前面板503和第二后面板504的形状相贴合,防止侧体部件500滑脱。
如图8~9所示,在主体部件400的纵截面(由前向后观察),第一上面板401和第一下面板402的第一滑槽407的出口的截面呈“凸”形,能够与侧体部件500的第二上面板501和第二下面板502的形状相贴合,防止侧体部件500滑脱。
如图10~11所示,在侧体部件500的横截面(由上向下观察),第一限位部件507设置在第二前面板503的前端和后端以及第二后面板504的前端和后端,能够与第一前面板403和第一后面板404的第一滑槽407的形状相贴合。
如图12~13所示,在侧体部件500的纵截面(由前向后观察),第一限位部件507设置在第二上面板501的上端和下端以及第二下面板502的上端和下端,能够与第一上面板401和第一下面板402的第一滑槽407的形状相贴合。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如下:将折叠状态的撑开装置伸入骨折塌陷处,即侧体部件500收缩在主体部件400内;然后将充气装置与杆部100连接,调节阀门700,使气体依次通过通气管路200、气孔406进入气囊300内,以使气囊300膨胀;气囊300膨胀时,由于气囊300与侧体部件500的侧面板505连接,使得侧体部件500向外滑出,从而使撑开装置展开并获得一个面积较大的支撑面,进而对塌陷处进行支撑;待修复完毕后,对气囊300进行放气操作,由于气囊300与侧体部件500的侧面板505连接,使得气囊300收缩时带动侧体部件500向内滑进,待侧体部件500完全回缩时,将撑开装置取出即可。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滑动式设计,使得撑开装置展开时具有面积较大的支撑面,支撑面平坦,加强支撑作用,为不同的位置提供相同的支撑力;在收缩时,能够减少体积,便于从创口取出。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4~15所示,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包括杆体100、气囊300、主体部件400、侧体部件500和连接部件600,杆体1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后端,连接部件600滑动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左端和右端,侧体部件500滑动设置在连接部件600的左端或右端,气囊3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内部并分别与主体部件400和侧体部件500连接,杆体100与气囊300连通。
其中,杆体100、气囊300、主体部件400、侧体部件500的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主体部件400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一个连接部件600,即位于主体部件400的左端的侧体部件500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件600与主体部件400进行滑动连接;位于主体部件400的右端的侧体部件500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件600与主体部件400进行滑动连接。
如图16所示,连接部件600包括第三上面板601、第三下面板602、第三前面板603、第三后面板604和第二限位部件607,第三上面板601、第三前面板603、第三下面板602和第三后面板604顺次连接形成第三框架605,在第三框架605的侧端(左端或右端)设置有第四滑槽606,第二限位部件607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侧端,即右端或左端,且第二限位部件607与第四滑槽606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观察,第四滑槽606呈“回”形。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部件607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侧端的外侧,即第三框架605的外沿;也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侧端的内侧,即第三框架605的内沿;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侧端的外侧和内侧,即第三框架605的外沿和内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件607同时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侧端的外侧和内侧。
连接部件6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左端和右端,并且位于主体部件400的第一滑槽407内,连接部件600可以沿着第一滑槽407进行往复滑动,且连接部件600的第二限位部件607防止连接部件600从主体部件400中脱落。
侧体部件500分别与位于主体部件400的左端和右端的连接部件600进行连接,侧体部件500位于连接部件600的第四滑槽606内,侧体部件500可以沿着第四滑槽606进行往复滑动,且侧体部件500的第一限位部件507防止侧体部件500从连接部件600中脱落。
如图17~19所示,在连接部件600的横截面(由上向下观察),第三前面板603和第三后面板604的第四滑槽606的出口的截面呈“凸”形,能够与侧体部件500的第二前面板503和第二后面板504的形状相贴合,防止侧体部件500滑脱。第二限位部件607设置在第三前面板603的前端和后端以及第三后面板604的前端和后端,能够与第一前面板403和第一后面板404的第一滑槽407的形状相贴合。
如图20~22所示,在连接部件600的纵截面(由前向后观察),第三上面板601和第三下面板602的第四滑槽606的出口的截面呈“凸”形,能够与侧体部件500的第二上面板501和第二下面板502的形状相贴合,防止侧体部件500滑脱。第二限位部件607设置在第三上面板601的上端和下端以及第三下面板602的上端和下端,能够与第一前面板403和第一后面板404的第一滑槽407的形状相贴合。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如下:将折叠状态的撑开装置伸入骨折塌陷处,即侧体部件500收缩在主体部件400内;然后将充气装置与杆部100连接,调节阀门700,使气体依次通过通气管路200、气孔406进入气囊300内,以使气囊300膨胀;气囊300膨胀时,由于气囊300与侧体部件500的侧面板505连接,使得连接部件600和侧体部件500向外滑出,从而使撑开装置展开并获得一个面积较大的支撑面,进而对塌陷处进行支撑;待修复完毕后,对气囊300进行放气操作,由于气囊300与侧体部件500的侧面板505连接,使得气囊300收缩时带动侧体部件500和连接部件600向内滑进,待侧体部件500和连接部件600完全回缩时,将撑开装置取出即可。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连接部件,可以进一步扩展支撑面的面积,在具有同样收缩体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数量的连接部件选择适当的支撑面的面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3~24所示,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包括杆体100、气囊300、主体部件400和侧体部件500,杆体1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后端,侧体部件500滑动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左端和右端,气囊3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内部并分别与主体部件400和侧体部件500连接,杆体100与气囊300连通。
其中,杆体100和气囊300的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5~26所示,主体部件400包括第一上面板401、第一下面板402、第一前面板403、第一后面板404、气孔406和第一辅助板408,第一前面板403、第一下面板402和第一后面板404顺次连接形成第一框架405的子框架,气孔406贯穿第一后面板404设置。
在第一框架405的子框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407,在第一前面板403的上端和第一后面板404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滑槽409。
进一步地,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观察,第一滑槽407呈“凹”形。
进一步地,从上向下观察,第二滑槽409呈“一”形。
在第一上面板401的下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辅助板408,第一上面板401的两个第一辅助板408分别放置在第一前面板403和第一后面板404的第二滑槽409内,使第一上面板401与第一框架405的子框架进行滑动连接。
在第一辅助板408的下端设置有第三限位部件410,第三限位部件410设置在第一辅助板408的下端的外侧,即第一辅助板408的外沿。
如图27~28所示,侧体部件500包括第二上面板501、第二下面板502、第二前面板503、第二后面板504、侧面板505和第一限位部件507,第二前面板503、第二下面板502和第二后面板504顺次连接形成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侧面板505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侧端,即左端或右端。
第一限位部件507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侧端,即右端或左端,且第一限位部件507与侧面板505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件507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侧端的外侧,即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外沿;也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侧端的内侧,即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内沿;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侧端的外侧和内侧,即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外沿和内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件507同时设置在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侧端的外侧和内侧。
在第二前面板503的上端和第二后面板504的上端和侧面板505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滑槽509。
进一步地,从上向下观察,第三滑槽509呈“凹”形。
在第二上面板501的下端的前端、后端和侧端设置有第二辅助板508,第二上面板501的第二辅助板508放置在第三滑槽509内,使第二上面板501与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进行滑动连接。
在第二辅助板508的下端设置有第四限位部件510,第四限位部件510设置在第二辅助板508的下端的外侧,即第二辅助板508的外沿。
在主体部件400的纵截面(由左向右观察),第一前面板403和第一后面板404的第二滑槽409的出口的截面呈“凸”形,能够与第一辅助板408的形状相贴合,防止第一上面板401滑脱。
在侧体部件500的纵截面(由前向后观察),第三滑槽509的出口的截面呈“凸”形,能够与第二辅助板508的形状相贴合,防止第二上面板501滑脱。
进一步地,在撑开装置完全扩展后,第二上面板501的左端或右端位于第一上面板401的下端,即位于第一上面板401的左端的第二上面板501的右端位于第一上面板401的下端,位于第一上面板401的右端的第二上面板501的左端位于第一上面板401的下端。通过这种设置,在气囊300回缩时,第一上面板401带动两个第二上面板501向下进行整体移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如下:将折叠状态的撑开装置伸入骨折塌陷处,即侧体部件500收缩在主体部件400内;然后将充气装置与杆部100连接,调节阀门700,使气体依次通过通气管路200、气孔406进入气囊300内,以使气囊300膨胀;气囊300膨胀时,由于气囊300与主体部件400的第一上面板401和侧体部件500的侧面板505连接,使得侧体部件500向外滑出的同时,第一上面板401和第二上面板501向上移动,从而使撑开装置展开并获得一个面积较大的支撑面,进而对塌陷处进行支撑;待修复完毕后,对气囊300进行放气操作,由于气囊300与主体部件400的第一上面板401和侧体部件500的侧面板505连接,使得气囊300收缩时带动侧体部件500向内滑进的同时,第一上面板401带动两个第二上面板501向下移动,待侧体部件500和第一上面板401完全回缩时,将撑开装置取出即可。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多重滑动设计,能够在长度方向扩展的同时进行高度的扩展,进一步加强支撑作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为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结合。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包括杆体100、气囊300、主体部件400、侧体部件500和连接部件600,杆体1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后端,连接部件600滑动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左端和右端,侧体部件500滑动设置在连接部件600的左端或右端,气囊300设置在主体部件400的内部并分别与主体部件400和侧体部件500连接,杆体100与气囊300连通。
其中,杆体100和气囊300的结构同实施例1,主体部件400和侧体部件500的结构同实施例3,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主体部件400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一个连接部件600,即位于主体部件400的左端的侧体部件500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件600与主体部件400进行滑动连接;位于主体部件400的右端的侧体部件500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件600与主体部件400进行滑动连接。
连接部件600包括第三上面板601、第三下面板602、第三前面板603、第三后面板604和第二限位部件607,第三前面板603、第三下面板602和第三后面板604顺次连接形成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
在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的侧端(左端或右端)设置有第四滑槽606,在第三前面板603的上端和第三后面板604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五滑槽。
进一步地,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观察,第四滑槽606呈“凹”形。
进一步地,从上向下观察,第五滑槽呈“一”形。
第二限位部件607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的侧端,即右端或左端,且第二限位部件607与第四滑槽606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部件607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的侧端的外侧,即第二框架506的子框架的外沿;也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的侧端的内侧,即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的内沿;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的侧端的外侧和内侧,即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的外沿和内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件607同时设置在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的侧端的外侧和内侧。
在第三上面板601的下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辅助板,第三上面板601的两个第三辅助板分别放置在第三前面板603和第三后面板604的第五滑槽内,使第三上面板601与第三框架605的子框架进行滑动连接。
在第一辅助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五限位部件,第五限位部件设置在第三辅助板的下端的外侧,即第三辅助板的外沿。
在连接部件600的纵截面(由左向右观察),第三前面板603和第三后面板604的第五滑槽的出口的截面呈“凸”形,能够与第三辅助板的形状相贴合,防止第三上面板601滑脱。
进一步地,在撑开装置完全扩展后,第三上面板601的左端或右端位于第一上面板401的下端,第二上面板501的左端或右端位于第三上面板601的下端。即在第一上面板401的左端,第三上面板601的右端位于第一上面板401的下端,第二上面板501的右端位于第三上面板601的下端;在第一上面板401的右端,第三上面板601的左端位于第一上面板401的下端,第二上面板501的左端位于第三上面板601的下端。通过这种设置,在气囊300回缩时,第一上面板401带动至少两个第三上面板601和两个第二上面板501向下进行整体移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如下:将折叠状态的撑开装置伸入骨折塌陷处,即侧体部件500收缩在主体部件400内;然后将充气装置与杆部100连接,调节阀门700,使气体依次通过通气管路200、气孔406进入气囊300内,以使气囊300膨胀;气囊300膨胀时,由于气囊300与主体部件400的第一上面板401和侧体部件500的侧面板505连接,使得连接部件600和侧体部件500向外滑出的同时,第一上面板401、第三上面板601和第二上面板501向上移动,从而使撑开装置展开并获得一个面积较大的支撑面,进而对塌陷处进行支撑;待修复完毕后,对气囊300进行放气操作,由于气囊300与主体部件400的第一上面板401和侧体部件500的侧面板505连接,使得气囊300收缩时带动连接部件600和侧体部件500向内滑进的同时,第一上面板401带动至少两个第三上面板601和两个第二上面板501向下移动,待侧体部件500、连接部件600和第一上面板401完全回缩时,将撑开装置取出即可。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多重滑动设计,能够在长度方向扩展的同时进行高度的扩展,进一步加强支撑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杆体,所述杆体内有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与所述杆体共轴设置;
一主体部件,所述主体部件设置在所述杆体的近端;
两侧体部件,两所述侧体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件的左端和右端,所述侧体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为滑动连接;
一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件内,所述气囊分别与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侧体部件连接,所述气囊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
所述主体部件包括第一上面板、第一下面板、第一前面板和第一后面板,所述第一上面板、所述第一前面板、所述第一下面板和所述第一后面板顺次连接形成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回”形;
所述侧体部件包括第二上面板、第二下面板、第二前面板、第二后面板和侧面板,所述第二上面板、所述第二前面板、所述第二下面板和所述第二后面板顺次连接形成第二框架,所述侧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侧端,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气囊分别与所述第一上面板、所述第一下面板和所述侧面板连接;
所述侧体部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与所述侧面板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外侧和/或内侧;
所述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通过滑动式设计,使得撑开装置展开时比未展开时具有面积更大的支撑面,支撑面平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面板和/或所述第一下面板与所述第一框架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上面板和/或所述第二下面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件还包括第一辅助板;
所述第一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面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后面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上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辅助板与所述第二滑槽进行滑动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面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后面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下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辅助板与所述第二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部件还包括第二辅助板;
所述第二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上面板的前端、后端、侧端,所述第二前面板、所述第二后面板和所述侧面板的上端均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上面板通过所述第二辅助板与所述第三滑槽进行滑动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下面板的前端、后端、侧端,所述第二前面板、所述第二后面板和所述侧面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下面板通过所述第二辅助板与所述第三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连接部件;
位于所述主体部件的左端的所述侧体部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进行滑动连接;
位于所述主体部件的右端的所述侧体部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进行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三上面板、第三下面板、第三前面板和第三后面板,所述第三上面板、所述第三前面板、所述第三下面板和所述第三后面板顺次连接形成第三框架,所述第三框架的左端或右端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呈“回”形,所述侧体部件与所述第四滑槽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的与所述第四滑槽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的外侧和/或内侧。
CN201910258176.XA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Active CN110141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8176.XA CN110141340B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8176.XA CN110141340B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1340A CN110141340A (zh) 2019-08-20
CN110141340B true CN110141340B (zh) 2024-02-20

Family

ID=67589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8176.XA Active CN110141340B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134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517A (zh) * 2002-11-21 2006-04-05 Sdgi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椎体间脊柱稳定的使用可扩张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87417A (zh) * 2005-06-20 2008-10-15 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处理骨的器械和方法
CN101548906A (zh) * 2002-01-11 2009-10-07 科丰有限公司 采用具有内部限制件的可膨胀本体来压缩松质骨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86864A (zh) * 2007-02-22 2010-03-31 凯丰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定位在骨和其他身体部位的可扩展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CN102215765A (zh) * 2008-03-14 2011-10-12 斯恩蒂斯有限公司 嵌套的可膨胀套筒植入体
TWM464139U (zh) * 2013-06-27 2013-11-01 Shi-jie YANG 脊椎骨折復位器械
CN104936554A (zh) * 2012-12-13 2015-09-23 欧罗波罗斯医学有限公司 骨移植物分配系统
CN211094601U (zh) * 2019-04-01 2020-07-2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一种新型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7241B2 (en) * 2004-04-05 2009-03-24 Expanding Orthopedics Inc. Expandable bone device
US20070288092A1 (en) * 2006-06-01 2007-12-13 Bambakidis Nicholas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implant and method
US8328818B1 (en) * 2007-08-31 2012-12-11 Globus Medical,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bone
WO2014158619A1 (en) * 2013-03-12 2014-10-02 Lorio Morgan Packard Vertically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cage, deploy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8906A (zh) * 2002-01-11 2009-10-07 科丰有限公司 采用具有内部限制件的可膨胀本体来压缩松质骨的装置和方法
CN1756517A (zh) * 2002-11-21 2006-04-05 Sdgi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椎体间脊柱稳定的使用可扩张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87417A (zh) * 2005-06-20 2008-10-15 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处理骨的器械和方法
CN101686864A (zh) * 2007-02-22 2010-03-31 凯丰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定位在骨和其他身体部位的可扩展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CN102215765A (zh) * 2008-03-14 2011-10-12 斯恩蒂斯有限公司 嵌套的可膨胀套筒植入体
CN104936554A (zh) * 2012-12-13 2015-09-23 欧罗波罗斯医学有限公司 骨移植物分配系统
TWM464139U (zh) * 2013-06-27 2013-11-01 Shi-jie YANG 脊椎骨折復位器械
CN211094601U (zh) * 2019-04-01 2020-07-2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一种新型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1340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4680B2 (en) Balloon catheter
JP2008536581A5 (zh)
US8764646B2 (en) Surgical expansion device
US5855588A (en) Combination dissector and expander
US10369074B2 (en) Massage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US20030236544A1 (en) Method and inflatable chambe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layers of tissue
WO2007065137A3 (en) Ballo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01257943B (zh) 囊导管
CN211094601U (zh) 一种新型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CN110141340B (zh) 一种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RU2017143136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тазового дна во время естественных родов
US4065888A (en) Fluid inflatable spatially expandable hollow body construction
CN213190002U (zh) 一种可调控大小的举宫杯
CN211765916U (zh) 导流装置及具有该导流装置的车辆
CN107021000B (zh) 一种折叠式房车顶部拓展装置
CN208372278U (zh) 一种内镜下手术胃内支撑装置
CN111728757A (zh) 一种肘关节外部骨科固定器
CN219332360U (zh) 一种用于颈椎术中复位的气囊垫
CN110604638A (zh) 一种多层球囊支架
CN211158072U (zh) 一体式自封闭可视化后腹腔及腹膜外腔气囊扩张器
CN219184815U (zh) 一种便携式按摩气垫
CN217015048U (zh) 一种扩肛器
CN113633327B (zh) 一种胸腹腔手术专用切口气囊扩张器
CN217908097U (zh) 一种食管支架植入辅助器
CN211986644U (zh) 一种泌尿临床用前列腺扩张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