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8900B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8900B
CN110138900B CN201810136286.4A CN201810136286A CN110138900B CN 110138900 B CN110138900 B CN 110138900B CN 201810136286 A CN201810136286 A CN 201810136286A CN 110138900 B CN110138900 B CN 110138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mobile terminal
section
outer peripher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62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8900A (zh
Inventor
成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62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8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8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8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8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8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包括底壁、与底壁连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周壁,第一和第二侧周壁相对设置,第三侧周壁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底壁的角处凹陷形成底面和断面,断面连接底面和底壁的外表面;显示屏,与壳体连接,且与底壁相对设置;转动块,转动设置在底面处并能绕垂直于断面的方向旋转而相对壳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转动块填平断面形成的底面和底壁之间的层差,在第二位置时底面因转动块的转动而至少部分露出;功能器件,设置在转动块上,在第一位置时功能器件背向显示屏,在第二位置时功能器件的朝向与显示屏朝向相同。将功能器件转动设置在后壳上,不占用设置显示屏的空间,提高屏占比。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一般配备有受话器或距离传感器等功能器件,功能器件需占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所在的一侧的部分面积,不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占屏比。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包括底壁、与底壁连接的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和第三侧周壁,所述第一侧周壁和所述第二侧周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周壁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所述底壁的角处凹陷形成底面和断面,所述断面连接底面和所述底壁的外表面;显示屏,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转动块,转动设置在所述底面处并能够绕垂直于断面的方向旋转而相对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块填平所述断面形成的底面和底壁之间的层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底面因所述转动块的转动而至少部分露出;及功能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块上,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功能器件背向所述显示屏,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功能器件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块包括内表面、外表面和连接在内、外表面之间的外周面,所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所述外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周面、第二外周面,和相对设置的第三外周面、第四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第二外周面之间,且所述第四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第二外周面的之间,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内表面被遮挡,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底壁齐平,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表面露出,所述外表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周面为半圆柱面,且与所述内、外表面相切,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轴心处设置转动轴,断面上设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设的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周壁与底面的交线处设有固定轴,所述第一外周面与内表面的交线处设有可绕所述固定轴转动的轴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外周面上设置功能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外周面为半圆柱面,且与所述内、外表面相切,所述第三外周面的轴心处设置转动轴,所述断面上设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设的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周壁与底面的交线处设有固定轴,第三外周面与内表面的交线处设有可绕所述固定轴转动的轴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周面上设置功能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输出轴上设置第一齿轮,所述转动轴穿设所述轴孔的一端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以使所述驱动件带动转动块相对壳体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包括受话器,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块的外表面上的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块的外表面上的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包括红外摄像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和点阵投影器,并与所述功能器件呈非线性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周壁与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均为弧形过渡,所述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第三侧周壁的末端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三外周面与第三侧周壁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四侧周壁,所述第四侧周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之间,且与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均为弧形过渡,所述第四侧周壁上设置连接端口。
上述移动终端通过将设有功能器件的转动块转动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壳体上,可使功能器件不占据移动终端用于设置显示屏的空间,因而能够将显示屏尽量做大,实现移动终端的高屏占比。
所述移动终端的转动块较小,所占用的壳体空间较小,只占据壳体的一角处,只需在壳体的一个角处挖与转动块配合的槽,使得移动终端壳体的加工量小,节省壳体的加工成本,移动终端的外形也更加美观。
所述移动终端的转动块可电动驱动也可手动驱动。转动块的与转动轴或固定轴相邻的外周面上设置突出的功能按键,手动驱动转动块时,突出的功能按键可相当于抠手位,用户可用手指驱动突出于外周面的功能按键,单手即可完成转动块的转动,且功能按键位于转动块的外周面上,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后视图,其中移动终端的转动块位于第一位置,且移动终端的部分内部结构以虚线示出;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转动块与驱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去除转动块后的后视图,其中部分内部结构以虚线示出;
图4为图1和图12所示移动终端的前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二位置;
图5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俯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一位置;
图6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俯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后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一位置,且移动终端的部分内部结构以虚线示出;
图8为图7所示移动终端的转动块与驱动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10为图7所示移动终端的左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移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图11为图7和图15所示移动终端的前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二位置;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后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一位置;
图13为图12所示移动终端的俯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一位置;
图14为图12所示移动终端的俯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图15为一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后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一位置;
图16为图15所示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左视图;
图17为图15所示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左视图,其中移动终端上的转动块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如图1至图6中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以智能手机为例对移动终端作具体描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20、显示屏150、转动块140和功能器件,在该实施例中功能器件为受话器170(示出在图1和图5中),在其它实施例中,功能器件可以为距离传感器等。所述显示屏150与壳体120固定连接,所述受话器170设置在转动块140上,所述转动块140可相对壳体120转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图1和图5示出的转动块140在第一位置,图4示出的转动块140在第二位置。
如图1中所示,当转动块140在第一位置时,受话器170背向显示屏150,用户观看显示屏150显示的信息时,看不到受话器170,用户无需使用受话器170时可将转动块140置于此第一位置。如图4中所示,当转动块140在第二位置时,因转动块140的带动,受话器170的朝向与显示屏150的朝向相同,用户面向显示屏150时,受话器170可被用户观察到。接打电话时,用户耳朵靠近显示屏150,可接触到受话器170,从而实现受话器170的传话功能。
如图1和图4中所示,所述壳体120包括底壁125和由底壁125的四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周壁121、第二侧周壁122、第三侧周壁123和第四侧周壁124,第一、第二侧周壁121、122相对设置,第三、第四侧周壁123、124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周壁123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121、122的一端,与第一、第二侧周壁121、122之间为直角连接或为弧形过渡,第四侧周壁124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121、122的另一端,与第一、第二侧周壁121、122之间为直角连接或为弧形过渡,所述两平面相对设置为两平面大致平行。第一侧周壁121、第二侧周壁122、第三侧周壁123和第四侧周壁124的末端边缘齐平,用于与所述显示屏150固定连接。显示屏150可通过塑胶条与壳体120连接,也可以通过胶水等其他方式与壳体120形成固定连接。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显示屏150与壳体120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所述第四侧周壁124上设置连接端口,连接端口可以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设备可以是例如电源设备、耳机等。所述第一侧周壁121和/或第二侧周壁122上设置功能按键127。功能按键127可以是音量调节键、电源键等。
如图2所示,所述转动块140包括内表面145和外表面146,内表面145和外表面146之间通过外周面连接。外周面包括第一外周面141、第二外周面142、第三外周面143和第四外周面144,所述第一外周面141与第二外周面142相对设置,第三外周面143和第四外周面144相对设置,第一外周面141与第二外周面142的一端由第三外周面143连接,第一外周面141与第二外周面142的另一端由第四外周面144连接。所述受话器170设置在外表面146上。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转动块140相对壳体120转动设置,转动块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转动块140与显示屏15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使受话器170背向显示屏150,或者受话器170的朝向显示屏150的朝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表面146上的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中的至少一种元器件17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表面146上的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包括的元器件172包括红外摄像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和点阵投影器。所述元器件172也设置在所述转动块140的外表面146上。元器件172为多个时,可与受话器170呈非线性排列。元器件172也随着转动块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而背向显示屏150,或者朝向与显示屏150的朝向相同。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20的一角处设有底面133,底面133和底壁125之间存在层差,形成第一断面131和第二断面132。所述底面133为平面且与显示屏150相对设置,第一断面131与第一侧周壁121相对设置,第二断面132与第三侧周壁123相对设置。底面133为方形平面,四周分别于第一断面131、第二断面132、第三侧周壁123和第一侧周壁121相交,交线即为底面133的四条边。所述第一断面131、第二断面132均与底面133垂直,且第一断面131垂直于第二断面1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断面131为平面,与底壁125的交线为直线,垂直于第三侧周壁123或与第三侧周壁123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断面132为平面,与底壁125的交线为直线,垂直于第一侧周壁121或与第一侧周壁121夹角为锐角。所述底面133和断面位于壳体120的角处,两边均无阻挡物,加工方便,且加工量小,节约壳体加工成本,与转动块140配合后,转动块140位于壳体的角处,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形也更加美观。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块140可绕垂直于第二断面132的轴线在0°到180°的范围内转动。所述第一外周面141为半圆柱面,且与内表面145和外表面146均相切。第一外周面141的轴心处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转动轴147。转动轴147一端伸出第四外周面144,另一端与第三外周面143齐平或者位于转动块140内。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断面132上与第一外周面141的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轴孔134,转动轴147穿设所述轴孔134进入壳体120内,使得转动块140可绕转动轴147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1和图5所示,在第一位置时,转动块140填平由第一、第二断面131、132引起的底壁125和底面133之间的层差,且转动块140在底面13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底面133相同,内表面145与底面133紧密接触,外表面146与底壁125齐平,第一外周面141与第一侧周壁121所在的平面相切,第二外周面142与第一断面131贴合,第三外周面143与第三侧周壁123齐平,第四外周面144与第二断面132贴合,所述受话器170及元器件172背向显示屏150。如图4所示,在第二位置时,转动块140从底面133处翻转而出,位于第一侧周壁121的一侧,所述内表面145与底壁125所在平面齐平,外表面146与底面133所在平面齐平,第一外周面141的半圆柱面面向第一断面131,第二外周面142位于壳体120外且与第一侧周壁121相对设置,第三外周面143位于第三侧周壁123在第一侧周壁121一侧的延长面上,第四外周面144位于第二断面132在第一侧周面121一侧的延长面上,所述受话器170及元器件172的朝向与显示屏150的朝向相同。图6所示为转动块14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的状态。所述第三外周面143上设有突出的功能按键127,可以为电源按键等,针对转动块140为手动转动的情况,突出的功能按键127相当于抠手位,用户可用手指驱动突出的功能按键127,单手即可完成转动块140的转动,且功能按键127位于转动块140的外周面上,有利于手部对转动块140的施力,使转动块140方便转动。
如图7至图1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块140可绕垂直于第一断面131的轴线在0°到180°的范围内转动。如图8所示,所述第三外周面143为半圆柱面,且与内表面145和外表面146均相切。第三外周面143的轴心处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转动轴147。转动轴147一端伸出第二外周面142,另一端与第一外周面141齐平或者位于转动块140内。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断面131上与第三外周面143的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轴孔134,转动轴147穿设所述轴孔134进入壳体120内,使得转动块140可绕转动轴147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7和图9所示,在第一位置时,转动块140填平由第一、第二断面131、132引起的底壁125和底面133之间的层差,且转动块140在底面13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底面133相同,内表面145与底面133紧密接触,外表面146与底壁125齐平,第一外周面141与第一侧周壁121齐平,第二外周面142与第一断面131贴合,第三外周面143与第三侧周壁123所在平面相切,第四外周面144与第二断面132贴合,所述受话器170及元器件172背向显示屏150。图11所示为转动块140位于第二位置,转动块140从底面133处翻转而出,位于第三侧周壁123的一侧,所述内表面145与底壁125所在平面齐平,外表面146与底面133所在平面齐平,第一外周面141位于第一侧周壁121在第三侧周壁123一侧的延长面上,第二外周面142位于第一断面131在第三侧周面123一侧的延长面上,第三外周面143的半圆柱面面向第二断面132,第四外周面144位于壳体120外且与第四侧周壁124相对设置,所述受话器170及元器件172的朝向与显示屏150的朝向相同。图10所示为转动块14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的状态。所述第一外周面141上设有功能按键127,可以为电源按键等,针对转动块140为手动转动的情况,突出的功能按键127有利于手部对转动块140的施力,使得用户单手即可完成转动块140的转动,使转动块140的转动更方便。
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转动块140通过驱动件180的驱动而相对于壳体120旋转。所述驱动件180位于壳体120内,驱动件180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181,所述转动轴147穿设轴孔134而位于壳体120内的一端上设有第二齿轮1471,与驱动件180的第一齿轮181相互啮合,借助第二齿轮1471与第一齿轮181的啮合传动,来实现转动块140的自动驱动。所述转动轴147的位于壳体120内的一端内部设有空腔,且所述第二齿轮1471的轴心处设有通孔,移动终端内的导线组件通过第二齿轮1471的通孔以及转动轴147的端部空腔连接到受话器170以及元器件172上,实现转动块140上功能组件与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所述导线组件可以为挠性电路板(FPC)。当需要转动块140在不同位置例如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移动终端通过控制驱动件180带动转动块140转动相应角度,以达到预定位置,移动终端通过导线组件控制受话器170等组件工作。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内不设置驱动件180,转动轴147的端部也不设置第二齿轮1471,需转动转动块140时,通过手动驱动使得转动块140转动到相应角度,转动块140外周面上突出设置的功能组件有利于用户对转动块140施力。
如图4、图12至图1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转动块140通过手动驱动,可朝向第一侧周壁121的一侧在0°到180°之间翻转。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侧周壁121与底面133的交线处设置固定轴148,第一外周面141与内表面145的交线处设有轴套149。所述固定轴148为圆柱形,轴心与第一侧周壁121和底面133的交线重合。如图13所示,固定轴148的圆截面的90°弧线对应的圆柱部分镶嵌固定在壳体120内,即圆截面的90°范围的弧线位于壳体120内,90°范围的弧线的投影位于第二断面132上,剩余180°范围的弧线位于第一侧周壁121所在平面的外侧。所述转动块140的第一外周面141与内表面145的交线处设置凹形腔,该凹形腔可容纳固定轴148的圆截面的90°范围的弧线对应的圆柱部分。所述轴套149为空心圆柱,轴心与第一外周面141和内表面145的交线重合,轴套149的圆截面的90°范围的弧线对应的圆柱部分镶嵌固定在转动块140内。所述轴套149的内腔与固定轴148的外形契合,轴套149套合在固定轴148外并可绕固定轴148转动。所述固定轴148的长度可以小于或大于第一外周面141的长度,但固定轴148不可突出于第三外侧壁123。所述轴套149的长度小于固定轴148的长度,轴套149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三外周面143上设有突出的功能按键127,可通过对功能按键127施力使得转动块140绕固定轴148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第一位置时,转动块140填平第一、第二断面131、132引起的底面133和底壁125之间的层差,且转动块140在底面13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底面133相同,第一外周面141与第一侧周壁121齐平,第二外周面142与第一断面131贴合,第三外周面143与第三侧周壁123齐平,第四外周面144与第二断面132贴合,内表面145与底面133贴合,外表面146与底壁125齐平。图4所示为转动块140处于第二位置,转动块140位于壳体120之外,第一外周面141与第一侧周壁121贴合,第二外周面142位于壳体120外且与第一侧周壁121大致平行,第三外周面143位于第三侧周壁123在第一侧周壁121一侧的延长面上,第四外周面144位于第二断面132在第一侧周壁121一侧的延长面上,内表面145与底面133位于同一平面上,外表面146面向显示屏150且与显示屏150大致平行。图14所示的为转动块14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的状态。
如图11、图15至图1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转动块140通过手动驱动,可朝向第三侧周壁123一侧在0°到180°之间翻转。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三侧周壁123与底面133的交线处设置固定轴148,第三外周面143与内表面145的交线处设有轴套149。所述固定轴148为圆柱形,轴心与第三侧周壁123和底面133的交线重合。如图16所示,固定轴148的圆截面的90°的弧线对应的圆柱部分镶嵌固定在壳体120内,即圆截面的90°范围的弧线位于壳体120内,90°范围的弧线的投影位于第二断面132上,剩余180°范围的弧线位于第三侧周壁123所在平面的外侧。所述转动块140的第三外周面143与内表面145的交线处设置凹形腔,该凹形腔可容纳固定轴148的圆截面的90°的弧线对应的圆柱部分。所述轴套149为空心圆柱,轴心与第三外周面143和内表面145的交线重合,轴套149的圆截面的90°的弧线对应的圆柱部分镶嵌固定在转动块140内。所述轴套149的内腔与固定轴148的外形契合,轴套149套合在固定轴148外并可绕固定轴148转动。所述固定轴148的长度可以小于或大于第三外周面143的长度,但固定轴148不可突出于第一外侧壁121。所述轴套149的长度小于固定轴148的长度,轴套149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外周面141上设有突出的功能按键127,可通过对功能按键127施力使得转动块140绕固定轴148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15所示,在第一位置时,转动块140填平第一、第二断面131、132引起的底壁125与底面133之间的层差,且转动块140在底面13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底面133相同,第一外周面141与第一侧周壁121齐平,第二外周面142与第一断面131贴合,第三外周面143与第三侧周壁123齐平,第四外周面144与第二断面132贴合,内表面145与底面133贴合,外表面146与底壁125齐平。图11所示为转动块140位于第二位置,转动块140位于壳体120之外,第一外周面141位于第一侧周壁121在第三侧周壁123一侧的延长面上,第二外周面142位于第一断面131在第三侧周壁123一侧的延长面上,第三外周面143与第三侧周壁123贴合,第四外周面144位于壳体120外且与第三侧周壁123大致平行,内表面145与底面133位于同一平面上,外表面146面向显示屏150且与显示屏150大致平行。图17所示为转动块14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的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底壁、与底壁连接的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和第三侧周壁,所述第一侧周壁和所述第二侧周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周壁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所述底壁的角处凹陷形成底面和断面,所述断面连接底面和所述底壁的外表面,所述断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断面和第二断面,所述第一断面和所述第二断面均与所述底面垂直;
显示屏,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
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包括内表面、外表面和连接在内、外表面之间的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周面、第二外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第二外周面之间的第三外周面,所述转动块通过固定轴或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底面处而相对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块填平所述断面形成的底面和底壁之间的层差,第一外周面与第一侧周壁齐平,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底面因所述转动块的转动而至少部分露出;及
功能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块上,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功能器件背向所述显示屏,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功能器件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相同;
功能按键,设置于所述转动块上,并形成抠手位,所述抠手位用于供用户手指操控所述转动块相对壳体转动;
其中,当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时,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二断面相垂直,所述第一外周面为半圆柱面,且与所述内、外表面相切,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周面的轴心处,所述第二断面上设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设的轴孔,所述功能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周面上;
或者,当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时,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第二断面相垂直,所述固定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周壁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处,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内表面的交线处设有可绕所述固定轴转动的轴套,所述功能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周面上;
或者,当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时,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断面相垂直,所述第三外周面为半圆柱面,且与所述内、外表面相切,所述转动轴设置于第三外周面的轴心处,所述第一断面上设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设的轴孔,所述功能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周面上;
或者,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时,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第一断面相垂直,所述固定轴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周壁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处,所述第三外周面与所述内表面的交线处设有可绕所述固定轴转动的轴套,所述功能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所述外周面包括与所述第三外周面相对设置的第四外周面,所述第四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第二外周面之间,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内表面被遮挡,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底壁齐平,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表面露出,所述外表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时,所述固定轴为圆柱形,且所述固定轴的圆截面的90°弧线对应的圆柱部分镶嵌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按键包括音量调节键或电源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面与所述底壁的交线为直线,且该交线垂直于所述第三侧周壁或与所述第三侧周壁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断面与所述底壁的交线为直线,且该交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周壁或与所述第一侧周壁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块在所述底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底面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底面紧密接触,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底壁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输出轴上设置第一齿轮,所述转动轴穿设所述轴孔的一端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以使所述驱动件带动转动块相对壳体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受话器,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块的外表面上的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块的外表面上的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包括红外摄像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和点阵投影器,并与所述功能器件呈非线性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周壁与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均为弧形过渡,所述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第三侧周壁的末端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三外周面与第三侧周壁齐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四侧周壁,所述第四侧周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之间,且与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均为弧形过渡,所述第四侧周壁上设置连接端口。
CN201810136286.4A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Active CN110138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6286.4A CN110138900B (zh)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6286.4A CN110138900B (zh)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8900A CN110138900A (zh) 2019-08-16
CN110138900B true CN110138900B (zh) 2021-07-09

Family

ID=67568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6286.4A Active CN110138900B (zh)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890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1501A (ja) * 2005-01-31 2006-08-10 Sharp Corp カメラ付き携帯機器
CN204408430U (zh) * 2015-02-25 2015-06-17 胡伟 手机
CN204408434U (zh) * 2015-02-25 2015-06-17 胡伟 手机
CN206117742U (zh) * 2016-09-06 2017-04-19 深圳市渴望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
CN107657903A (zh) * 2017-11-14 2018-02-02 安徽云汇商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文化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1501A (ja) * 2005-01-31 2006-08-10 Sharp Corp カメラ付き携帯機器
CN204408430U (zh) * 2015-02-25 2015-06-17 胡伟 手机
CN204408434U (zh) * 2015-02-25 2015-06-17 胡伟 手机
CN206117742U (zh) * 2016-09-06 2017-04-19 深圳市渴望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
CN107657903A (zh) * 2017-11-14 2018-02-02 安徽云汇商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文化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8900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30331B1 (en) Biaxial hinge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mounting mechanism thereof
KR20090118619A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힌지 장치
EP1569421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triple-axis hinge folder and rotation locking device thereof
CN110324446B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EP1553748A2 (en)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with an additional rotatable display device
US7229186B2 (en)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cameral lens assembly
WO2020199810A1 (zh) 移动终端及安装驱动模组
KR20050050432A (ko) 화면창 변환이 가능한 폴더 회전형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0138900B (zh) 移动终端
CN110138920B (zh) 移动终端
KR20010000388U (ko) 폴더식 핸드폰
WO2020199811A1 (zh) 摄像头安装模组、摄像头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CN208015777U (zh) 移动终端
CN110445893B (zh) 移动终端
CN110445895B (zh) 移动终端
CN110312005B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KR20030037286A (ko) 카메라렌즈가 장착된 휴대폰
CN110138909B (zh) 移动终端
CN112311917B (zh) 移动终端
CN208015779U (zh) 移动终端
EP3890281B1 (en) Camera mounting module, camera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0199809A1 (zh) 摄像头安装模组、摄像头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KR100640838B1 (ko) 회전형 카메라모듈의 비고정식 접점구조 및 이를 적용한휴대폰
KR100819277B1 (ko)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
CN110138906B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